㈠ 生活垃圾處理有什麼樣的商業機會和商業模式
在城市化進程中,垃圾作為城市代謝的產物曾經是城市發展的負擔,世界上許多城市均有過垃圾圍城的局面。而如今,垃圾被認為是最具開發潛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礦藏」,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這既是對垃圾認識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垃圾處理行業起步晚,但通過不斷的發展,我國垃圾處理產業初具規模,垃圾處理市場容量有了顯著增加,市場滲透率迅速提高,進入環衛行業的企業數量也在迅猛增加。我國的垃圾處理市場已經從導入期進入到成長期,並正向成熟期邁進。隨著環境問題逐漸被重視,節能、環保成為各國的發展主題,已經開始為垃圾處理提供產業發展的機會。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長速度為8.42%,而中國垃圾增長率達到10%以上。全世界每年產生4.9億噸垃圾,僅中國每年就產生近1.5億噸城市垃圾。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累積堆存量已達70億噸。在如此巨大的垃圾壓力下,有理由相信,垃圾處理產業會成為未來國內的明星產業。中國生活垃圾處理現階段主要是以衛生填埋為主,占處理量的78%左右,而且垃圾分類細分不強,沒有形成較有效地循環利用的路線。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處於較初級階段,從源頭到最終的處理有很多需要規范的地方,如分類、循環利用、處理方式等。中國現階段主要是針對已產生垃圾的處理,對於類似美國控制垃圾產生源頭的理念並沒有在技術路線中體現,而且處理的方式相對較單一,主要是衛生填埋的方式,由於分類不細化,導致資源的回收利用率非常的低。《2013-2017年中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2]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發展較快,截止2010年,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達到2.51億噸,而清運量為1.58億噸,相當於產生量的62.94%,處理量為1.23億噸,相當於產生量的49%,清運量的77.85%,將近一半的生活垃圾都處於未處理或者簡單處理的狀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根據「十一五」和「十二五」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投資分配圖來看,「十一五」更重視無害化處理設施的新建和收轉運建設,「十二五」對垃圾分類等前端工作都有所涉及,說明國家對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會慢慢的向前端處理傾斜,比如說直接的回收利用、如何減少垃圾的產生量等。
㈡ 建築垃圾處理優惠政策有哪些,國家對再生建築垃圾的
綠色施工即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將建築垃圾增量控制落到實處。為落實各方建築垃圾減量化責任,《意見》要求施工單位在建築垃圾源頭減量(源頭減量措施包括設計深化、施工組織優化、永臨結合、臨時設施和周轉材料重復利用、施工過程管控等)、分類收集與存放、就地處置、排放控制等方面採取相應措施;也引導各參建主體採用先進技術、工藝、設備和管理措施,應用技術力量實現建築垃圾減量化。其中,圍繞《意見》提出的「鼓勵以末端處置為導向對建築垃圾進行細化分類」,《手冊》也制定了施工現場建築垃圾的分類收集與存放細則,這也將為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以及垃圾分類提供助力。另外,《手冊》還從施工現場建築垃圾減量化專項方案的編制、源頭減量、就地處置、排放控制等維度進行了部署。
存量治理與增量控制齊頭並進,方能夠做好建築垃圾減量化工作,促進綠色建造和建築業轉型升級。在此基礎上,建築垃圾治理體系也應加緊完善:通過在建築垃圾收集、運輸、資源化利用和處置管理全周期落實建築垃圾減量化,我國建築垃圾治理能力才能得到整體提升,建築業也將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出應有貢獻。
㈢ 近些年大量企業跨界進入環衛行業,傳統的環衛公司未來的發展又該何去何從
眾所眾知,因為城市服務的巨大潛在市場,近幾年新成立和跨界的新晉環衛公司不計其數,那如何在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傳統環衛公司亟待解決的問題。我認為,需要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1.揚長避短,發揮傳統環衛公司的優勢。物業企業下場進入環衛行業,無疑擁有更大的平台與更高眼界,也可以將物業管理的思路應用於城市服務。城市管家的思路固然新穎,但其中的幾個問題不可忽視:(1)執法權的問題。當政府真的全權委託社會企業對城市進行管理,那在管理過程中的執法權該如何分配?(2)黑匣子問題。當企業成為城市管家,意味著政府不能直接對一線作業的企業進行直接管理,一線作業企業和管家企業間的利益往來如何管控?(3)作業質量如何管控。首先,管家企業將城市服務中的不同內容分包給不同的一線作業企業,那不同作業企業為了各自的指標將「盡己所能」,這也就決定了各一線企業不能很好地協同;其次,管家企業也只能從經濟方面簡介管理各個一線企業,這也增添了作業質量的不確定性。相比跨界的企業,傳統環衛公司對業務更了解,且各部門間可統籌安排,對作業質量把控程度高。傳統環衛公司可立足於原有的環衛服務,在保持作業質量的同時不同拓展業務寬度。
2.實現創新,完成機械化數字化轉型。傳統環衛公司根植於一線,更了解一線工作者的需求,對工藝功法與作業裝備的不斷創新,不但可以提高作業效率,同時可以提升作業的質量。目前的傳統環衛公司像盈峰環境等公司都在尋求以機器代替人工,不斷提升一線作業的機械化率。數字化轉型可以說是時代熱點,但目前環衛行業的數字化率普遍較低,還有能形成成體系的、成功的轉型案例,還需要個企業根據自身條件,不斷地攻堅克難,逐漸完成數字化轉型。
㈣ 誰知道垃圾焚燒處理的前景怎麼樣
2008~2015年,我國將迎來垃圾焚燒發電黃金時期。
城市生活垃圾發電是近30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資源和能源危機的影響,發達國家對垃圾採取了「資源化」方針,垃圾處理不斷向「資源化」發展,垃圾發電站在發達國家迅猛發展。最先利用垃圾發電的是德國和美國。1965年,西德就已建有垃圾焚燒爐7台,垃圾焚燒量每年達7.8105噸,垃圾發電受益人口為245萬;到1985年,垃圾焚燒爐已增至46台,垃圾年焚燒量為8106噸,可向2120萬人供電,受益人口占總人口的34.3%。美國自80年代起投資70億美元,興建90座垃圾焚燒廠,年處理垃圾總能力達到3000萬噸,90年代將新建402座垃圾焚燒廠。
我國垃圾焚燒發電雖說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迅速,特別是2002年以來,國家和有關部門陸續出台和實施了市政公用事業的開放政策、特許經營政策、投資體制改革政策、鼓勵非公經濟政策等一系列相關的改革政策,加快了市政公用行業的改革開放和市場化經濟的發展。作為最為傳統的市政公用事業,垃圾處理領域也改變了政府單一的投融資渠道,而走向了投資主體多元化和融資渠道多樣化的發展道路。自1988年我國第一座垃圾焚燒廠——深圳市市政環衛綜合處理廠建成投產後,「十五」期間,國家已經在上海、天津、杭州、哈爾濱等大城市建成垃圾焚燒發電廠近三十座,而按照國家「十一五」規劃要求,擬建和在建的垃圾焚燒發電廠還將有近60座。各省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設步伐也在加快,僅在福建一省,將在未來3年中再建設20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垃圾焚燒發電無害化處理率將達到70%的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當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領域迎來了大規模投資建設的時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行業進入市場化的全面發展階段。良好的投資環境、穩定增長的潛在市場需求帶來了千載難逢的行業發展機遇,國內上市公司、外資、民營資本等多方投資主體積極活躍於這個產業。
㈤ 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項目融資的方式和渠道有哪些
(一)融資主體 項目融資主體的組織形式主要有既有項目法人融資和新設項目法人融資...
(二)資金來源的選擇 項目融資有多種資金渠道。 ...
(三)資本金的籌措 資本金是指在項目總投資中,由投資者認繳的出資額。 ...
(四)債務資金的籌措 債務資金是項目中除資本金外,需要從金融市場借入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