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完善債券融資市場

完善債券融資市場

發布時間:2022-06-07 21:28:37

A. 企業債券的完善措施

市場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證明,沒有債券市場的證券市場是畸型的,也是「短命」的,舉債是公司發展的最本能的融資方式。因此,在發展中國股票和國債市場的同時,要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
修正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按照實行國民待遇和國際慣例的要求,調整有關法律法規。相關法規條款應明確地界定企業債券的含義和內容,統一規范提法和管理,《債券管理條例》以及《公司法》和《證券法》中有關企業債券的條款必須統一,使債券融資行為有統一的法規約束。盡快出台與形勢發展相適應的《管理條例》。
應盡快頒布實施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的新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新條例應該充分體現企業債券市場化改革基本方向,要在審批制度、利率水平、資金使用、中介機構的作用、強化社會監督各個方面,全面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對企業債券融資的基本要求。另外,要人們應當在相關的證券法規的基礎上,制定與完善企業債券發行的法律法規,從而規范企業債券發行市場與交易市場的運作。必須盡快出台新「破產法」,允許發債企業破產,同時還應加強《破產法》有關條款的可操作性,完善破產機制,使企業債券持有人的權益得到保障。
從制度安排入手
在發行制度、交易制度、市場准入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諸方面進行改革,為企業債券的發展拓展出較為廣闊的空間具體說來,應在以下幾方面實施新的制度安排:
第一,要改革企業債券的發行制度。將企業債券的發行方式由過去的審批制變為核准制,監管機構只需對合規性進行審核,不介入具體事務;放鬆直至取消企業債券發行的額度控制,在符合市場規則的情況下,企業有能力發行並能及時兌付,就應給其擴展規模的機會,等等。
第二,逐步實現企業債券利率市場化,使企業債券發行利率的制定不再比照銀行儲蓄存款利率,而是以國債收益率為基準,按信用級別的差異增加不同的幅度制定,充分體現企業債券定價的市場化和風險差別收益的補償性。
第三,應加強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設與實施力度,增強企業運作的透明度,增強證券交易的透明度,為投資者營造一個公開的投資環境。
第四,應加強監管體系的建設,尤其是要加強對企業財務狀況的監督,保護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
第五,要加強市場投資者結構建設,主要應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逐步放寬對社保基金、保險公司、銀行以及其他機構進入企業債券市場的限制,同時應設立以企業債券為主要投資對象的企業債券基金。市場投資者結構的改變,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信息的不對稱,也能有效解決「搭便車」問題。
塑造真正的企業債券市場主體
從性質來看,企業債券作為一種借貸契約,是擁有獨立財產的借款企業與債券持有者之間簽訂的表明雙方債權債務關系的契約。對發債企業而言,它代表其按約向持券人支付本息的財產義務,而對持券人而言,則代表其要求發債企業如約還本付息的財產權利。財產是實現企業債券約定的權利和義務的經濟基礎和法律基礎,而擁有獨立的財產則是構成企業發債的制度前提。而中國的現狀是企業債券的主要發行者——國有企業並不具有獨立的財產,也就無力承擔債券融資的風險。為從根本上促進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必須進行產權制度改革,理順企業與政府間的產權關系,使企業能以自己所有的財產作為承擔發債責任和風險的載體。
產權制度改革的宗旨是實現財產權的分散化,明確界定和充分保護產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途徑則是大力推進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國有資產運營和監督機制等。只有經過規范的產權制度改革後產生的中國公司制企業和公司制金融機構才能擁有真正獨立的法人財產所有權,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也才能成為真正理性的「經濟人」或市場主體。在此基礎上,企業才能轉變「重股輕債」的觀念,才能真正承擔債券融資的風險與責任。這樣,企業在做出發債決策時才會具有內在的約束力,即才會根據融資成本的大小及融資行為對企業資產價值的影響來確定最佳資本結構和相應的發債規模。進而,企業也才會根據對自身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預測,靈活選擇不同的債券期限和本利支付方式等。
提高企業債券信用程度
為樹立企業債券良好形象,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第一,規范舉債企業行為,提高企業信譽。發行企業債券的企業應接受市場和投資者的合理約束和監督,同時應解決企業債券發行後資金使用的監督和管理機制問題,挑選最優質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使企業債券成為投資者能夠接受的投資產品,確保企業債券的到期償還。企業債券在中國沒有得以充分發展也和中國部分企業的不守信用有很大關系,所以,有效的償債保障機制是中國企業債券得以順利發行的必要條件。在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經過長時間的市場演變,通過債權人和債務人無數次的博弈,償債保障機制已經比較完善。主要包括抵押、擔保、可轉換,以及破產清算與重組、「戳穿公司的面紗」等。除此之外,債券保險應該說也不失一種不錯的保障機制。
第二,建立企業債券評級體制,樹立中介機構信譽。中國自2001年開展企業債券信用評級制度,目前,中國的評級行業才初具雛形,面對人世的挑戰,人們應借鑒並吸取國外評級機構的先進經驗,深入研究和開發評級技術,建設強大的評級隊伍,創出既符合國際慣例又符合中國國情的評級體系,藉助政府的推動作用,逐步發展成為有影響力的權威評級機構,使企業債券信用評級制度向國際化和規范化邁進。第三,完善相應的企業財務制度,建立健全由第三方託管的償債基金,保證企業的償還能力。
調整企業債券的期限結構
不斷進行品種創新,滿足不同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打破《企業債券管理條例》對利率的僵硬規定,充分發揮企業債券進行創新的能力,由企業根據自己的信用級別及償債能力制定相應的利率,將企業債券的利率水平與風險進行掛鉤,或根據市場供求狀況相對自主地確定發行利率。同時,加強對企業債券期限結構的設計,發債企業可根據自身對於資金期限的不同需要而制定相應的還債期限,改變目前債券期限單一的格局。在品種設計上,針對投資者的不同需求設計債券品種,期限上做到短、中、長期連續,付息方式做到一次付息、貼息與按年、半年、季度付息等的品種齊全,便於投資者按自身需求選擇持有。
中國可借鑒美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經驗,在市場條件成熟時,推出具有靈活的期限、還本付息方式或清算時債權人具有不同優先地位的債券品種。最簡單的如浮動利率債券,它是發債企業即使在債券到期前亦能根據市場利率的變化調整息票利率,而可轉換債券則是普通債券與期權結合的產物,它賦予持券人在將來按約定價格將債券換為該企業股票的權利,受到那些對公司股價持樂觀態度投資者的歡迎,也使發債企業因提供了這種選擇權而可壓低債券利率,有利於在保持股價穩定的前提下完成籌資計劃。又如附提前贖回權的債券,它是發行企業可按約定價格向投資者贖回原發行的債券,作為補償,該贖回價格一般高於債券面值,它使企業在利率下降時以更低利率重新發債成為可能。
加快企業債券運作中介機構的規范發展
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從廣義上講,參與企業債券運作的中介機構主要應有信用評級機構、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企業債券作為一種信用工具,能否發得出去,到期能否及時兌付,關鍵在於發行人的信用級別的高低,投資者判斷某種企業債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信用評級公司作出的評級結果是其最重要的依據。國際上著名信用評級公司——標准普爾評級公司和穆迪投資服務公司的每一項評級結果都直接影響了國際資本市場的投資決策。作為會計師事務所,在企業債券發行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核查審計發行人的財務狀況,讓投資者對發行人的財務狀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律師事務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企業債券發行章程作為一種契約,是一種法律文件,其是否合法,需要由律師把關。投資銀行作為企業債券的承銷機構,其主要工作任務是將企業債券發行出去,並且代理發行人兌付企業債券本息。
增強流動性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活躍企業債券的流動性是發展企業債券市場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增強其流通性,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第一,大量引入專門從事債券投資的機構投資者,包括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和其他社會法人。
第二,逐步放寬在交易所上市的條件,降低交易成本。目前在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債券的信用等級都是AAA級,且都是中央企業債券。為了擴大上市的債券規模,可以把企業債券的信用等級適當放寬到AA級,上市債券可以是地方企業債券,為了刺激交易,改變目前企業債券交易不活躍的狀況,要適當降低債券交易的交易費用。上證所2003年已經降低了企業債券的傭金和交易經手費。
第三,應考慮建立企業債券的場外交易市場。場外交易市場具有門檻低、交易成本低的優勢,針對目前中國企業債券流通市場只局限於交易所市場的現狀,人們建議可以參照發達國家的做法,設立場外交易市場,考慮以省、區為范圍建立企業債券櫃台交易,並把這一交易納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使銀行間債券OTC業務一般不對個人投資者,為解決這一問題,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有銀行間債券會員資格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進行委託代理。
第四,增加企業債券回購交易,使交易方式不只局限於現券交易。例如,2003年初,上證所在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和評估市場風險的基礎上,增開7天以下的短期企業債券回購品種,作為發展企業債券市場的一項重要措施。
第五,發展債券基金。債券基金應當成為非金融企業和個人間接投資債券的主要渠道。設立債券基金有利於吸引資本向債券市場流動,增加各類債券的發行量,刺激債券市場的發展,有助於提高債券市場流動性。
第六,建立做市商制度。在中國企業債券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對於提高市場流動性,推進市場化進程是十分有益的。在做市商制度下,由於做市商對市場信息的了解程度遠遠勝過普通投資者,他們對包括公司的各種信息來源進行各方面的匯總分析之後進行做市,並承擔相應的市場風險以及公司風險,這樣有利於增強市場投資的信心。
美國垃圾債券市場(由於無等級或等級不高而難以在市場流通的低等級債券)發展歷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正是米爾肯敢於對垃圾債券進行做市,從而創造出一個獨立於美國傳統債券交易市場之外的「垃圾債券」市場,並由此衍生出包括「杠桿收購」等方式在內的一系列全新的資本市場運用模式。與做市商制度推出相配套的是,推行開放式債券回購,以全面提升企業債券流動性。

B. 中國債券發展有什麼建議

很多人對於企業債券籌資可能不是很理解,債卷用通俗一點的叫法就是「發票」,其實所謂的企業債卷籌資就是單位通過發放這種「發票」向市面上的民眾來集中資金。這種發放「發票」來向民眾集中資金是很多企業通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這種方法好的地方就是成本低,還有就是更好的使持有者對單位的掌控力度。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這種方法的限制要求條件比較多,還有一個就是在資金上面的風險相對來說會比其他的高一點。另外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這種方式有一定的最低額度,就是金額累計的總和不能超過這家企業單位的凈資產百分之四十。另外呢就是這種「發票」一定要符合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才可以使它在市面上更好的流通使用。
企業債卷籌資發展的建議:
第一步:目前來說我國對於這種「發票」發行的管理體制有些許的不足,首先在管理上應該成立出一套對於這種「發票」的管理體制,在發放這種「發票」的審核過程中中應該嚴中之嚴,而對於違法發放的企業單位應該給予一定的懲罰。
第二部:政府應該加強對「發票」的扶持力度。大方向延展出出企業債卷的類型。之後呢可以向海外大力度的推行這種債卷,接著呢就是上市。
第三步:成立出一套合理合法有規范的評估體制。首先,就是要加強對部分單位的信用評估,使其可以獨立的擁有這份財產並對它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對於弄虛作假的則要給予大力度的懲罰,讓棄對那些持有「發票」的人進行賠償。這樣才能讓那些企業單位秉著誠信,對人負責的態度去做事。另外就是要有國企或者機構進行擔保。

C. 試論述服務業的充分發展為什麼不

服務業的繁榮發展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對於加強和改善供給,擴大就業,拓寬服務消費,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十二五」時期,我們一定要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加快壯大服務業規模,全面提高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

服務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趨勢。20世紀60年代初,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重心就開始轉向服務業,產業結構呈現出「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的總趨勢。隨著社會分工程度的高度發展和經濟轉型進程的加快,發達國家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不斷投入技術、知識和人力資本,使產業結構不斷地趨向「軟化」,實現了經濟的高度服務化。服務業為發達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創造了較高的勞動生產率,使其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占據全球價值鏈的高端。

我國服務業實現較快發展

「十一五」時期,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快速發展,我國服務業主動適應經濟轉型升級、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要求,在經濟增長貢獻、就業吸納、結構優化升級、集群化發展、新興業態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較顯著的成績。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穩步上升。「十一五」時期,我國服務業規模總量不斷擴大,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穩步提高,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據統計,2009年我國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4.8萬億元,佔GDP的比重為43.4%,與「十五」末的2005年相比,分別增加7.3萬億元和提高2.9個百分點。

——服務業吸納就業的功能不斷提升。隨著一批高就業貢獻率服務行業的迅速發展,我國服務業就業保持著穩定的增長趨勢,吸納就業的功能不斷增強,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社會新增人員就業的問題,同時吸納了大量從第一、二產業轉移出來的富餘勞動力。據統計,2009年我國服務業就業人數2.7億人,比2005年增加了2832萬人,年均增加708萬人。

——服務業結構優化升級速度加快。隨著技術革新的加快,我國服務業逐漸向高附加值、知識密集方向發展,內部結構層次和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金融、信息、物流、商務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在整體服務業中所佔的比重呈現持續上升態勢,在增加值中的比重也明顯提高,逐漸成為推動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帶動力量。據統計,「十一五」前4年,金融業年均增速為21%,佔GDP的比重已達5.2%。

——服務業集群化發展態勢日益顯現。近年來,我國各省區市非常重視服務業的集群化發展,建成了一批功能特色鮮明、輻射力強、帶動作用大的服務業集聚區,其強化專業分工、協作配套、降低創新成本等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比如,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形成了高技術服務業集群,金融街則形成了金融產業集群。

——服務業新興業態不斷拓展。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內容日趨精細,涌現出一批發展速度快、市場競爭力強的新興業態,呈現出「小產業、大市場」的特徵。電子商務、現代物流、IT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管理咨詢、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等新興服務業態增勢迅速,成為推動服務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新動力。有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網路購物用戶規模同比增長45.9%,網路購物交易額接近2500億元,同比增長近100%。

——服務業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十一五」時期,我國已出台多項措施推進服務領域的改革。服務業價格、投資、市場准入等環節的改革正在逐步推進,電信、航空等壟斷性行業初步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服務質量得到較大改善。同時,我國不斷改善投資環境,積極承接服務業國際轉移,服務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規模不斷擴大,服務外包和跨國公司在中國離岸業務的發展速度加快。

同時也要看到,雖然我國服務業實現了較快發展,但總體發展仍然滯後,與國際水平相比尚有較大差距;還不能較好地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服務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加快發展服務業意義重大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服務業的繁榮發展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對於加強和改善供給,擴大就業,拓寬服務消費,減輕資源環境壓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大意義。

一是服務業的發展有利於產業結構的優化,減少經濟增長對高投資和高資本積累的依賴。在當前經濟發展中,現代服務業可以與製造業進行融合,加速向製造業生產前期研發、設計,中期管理、融資和後期物流、銷售、售後服務、信息反饋等全過程滲透,改造和提升製造業;有利於推動傳統製造企業積極發展各類與產品相關的服務業務,從單純銷售產品發展成為提供服務和成套解決方案的綜合性企業。同時,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的提高有助於構建現代產業結構體系,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二是服務業的發展順應了我國居民消費由生存型、溫飽型向享受型、發展型升級的趨勢,順應了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有助於建立健全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

三是服務業的發展有利於減輕經濟發展對出口的依賴,提高服務貿易發展水平。服務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可以推動我國需求結構的改善,實現內需與外需的協調平衡發展,減輕經濟增長對出口的過度依賴。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服務產品的可貿易性和國際競爭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將有力地推動我國服務貿易快速發展,促進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協調發展。

四是服務業特別是高端服務業的發展可以吸引更多社會資金進入實體經濟。高端服務業具有高成長的特性,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能夠滿足民間資本獲取高回報、高利潤的要求。高端服務業的興起與發展為民間資本開辟了新的投資領域和投資渠道,有助於吸引民間資本進入,不僅能夠讓熱錢變「冷」,游資變「穩」,閑錢變「活」,化解流動性結構失衡所引起的通脹預期攀升和物價非理性上漲的壓力,而且有助於民間資本轉化為有效資本,增強民間資本投資實體經濟的信心和吸引力。

五是服務業的發展可以較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隨著消費模式和消費結構的改變,消費者更加註重產品的個性化以及產品使用的便利性,服務業消費不斷拓展、普及。比如,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有利於應對當前的老齡化壓力。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1.69億老年人,潛在養老產業達萬億元規模。服務企業也可以通過提高產品或服務的知識技術含量,或開展商業模式創新,較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服務需求特別是中高端服務需求。

六是服務業的發展可以實現結構性的節能減排,降低經濟增長對資源投入的依賴,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有利於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服務業通過創新、知識擴散和生產外溢效應可以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使傳統產業減少對實物資源的需求和對生態環境的壓力,改變以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大為代價的傳統工業化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和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同時,現代服務業以知識為主要投入要素,以高人力資本、高信息含量和高技術含量為特徵,能源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發展潛力大。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可以實現結構性的節能減排,促進「粗放」到「集約」的轉變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全面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

「十二五」時期,我國服務業發展將迎來一個大好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把大力發展服務業提升到經濟戰略規劃的突出位置,將其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以服務經濟的全面發展,推動國內經濟結構特別是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實現國民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一要進一步優化服務業發展的環境,完善和落實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要合理調整消費稅范圍和稅率結構,減輕服務業稅收負擔,逐步建立和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要加快建立健全服務業標准體系,推進服務業標准化和規范化。要加強服務業行業協會、商會等中介機構的建設,發揮其在市場規范、行業自律、服務品牌整合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二要大力發展面向生產和面向民生的服務業,積極拓展新型服務領域。當前,要以政策指導、財稅優惠、融資支持、政府采購等措施,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大力推動金融、物流、設計、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加快解決生產性服務業供給短缺的問題。要運用現代經營方式、管理理念對餐飲等傳統消費性服務業進行改造、提升,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標准完善、行業協會建設、行業監管、人員培訓和人才培養等措施,促進休閑娛樂、文化創意、社區服務、文化體育等現代消費性服務業發展。要積極拓展新型服務領域,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經營業態,開拓新的市場空間,促使新興服務業態成為服務業發展的新動力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三要深化服務領域的改革和開放,以改革和開放促發展,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完善監管制度和運行協調機制,不斷消除制約服務業發展的制度障礙,增強服務業發展的活力與動力。

四要加快推進金融業改革和發展,解決服務型企業融資難問題。要努力做強主板市場,壯大中小企業板市場,不斷完善創業板市場,支持服務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進行融資。要健全和完善債券融資市場,積極探索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公司債等多種適合服務企業的債券融資方式。要大力發展產業投資基金,鼓勵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的發展。要完善以商業性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為主體的多層次銀行體系,大力扶持小額貸款機構和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體系,積極探索股權、債權、倉單、保單、應收賬款、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質押擔保融資方式。

五要依託大城市發展高端服務業,推動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務業為主且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結構。服務業發展主要以城市為空間載體,與城市建設和城市功能的完善高度相關。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要把發展服務業放在優先戰略位置,不斷提高服務業比重,形成以服務業為主且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結構。同時,要加強城市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在做好規劃、明確定位的基礎上引導企業向集聚區集中,加大支持力度,改善產業配套條件,增強服務業的區域集聚與輻射效應。

六要大力培養服務業人才,滿足高端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的人才需求。當前,要整合教育資源,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研究機構、職業培訓機構等各方力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滿足服務業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要推進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示範性培養培訓基地建設,發展服務業高等職業教育和高級技工教育,建立相應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完善服務業人才培養機制。同時,要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和配置,使之能適應服務型經濟的大發展。要加強創新創業平台建設,通過簡化注冊審批登記手續,提供有關稅收、注冊資金、立項、場地等優惠政策,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創業,並積極引進和聘用國外高層次服務業人才。

D. 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其未來發展趨勢

綠色債券再迎政策支持,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迅速,綠色債券市場已經躋身世界前列。2018年以來,多個部門相繼推出綠色債券市場建設與發展監管條例,監管體系更加規范;多個地方政府著力研究部署綠色債券獎勵政策,激勵措施更加完善。

2019年5月,人民銀行印發的《關於支持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通知》,盡管區域范圍目前僅有5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債券種類只是綠色債務融資工具,但在支持試驗區綠色發展的同時,其相關經驗和做法也將會得到復制和推廣,這對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和促進作用,也是進一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E. 運用政治生活的知識,談談我國為什麼要大力發展服務業

服務業的繁榮發展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對於加強和改善供給,擴大就業,拓寬服務消費,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十二五」時期,我們一定要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加快壯大服務業規模,全面提高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

服務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趨勢。20世紀60年代初,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重心就開始轉向服務業,產業結構呈現出「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的總趨勢。隨著社會分工程度的高度發展和經濟轉型進程的加快,發達國家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不斷投入技術、知識和人力資本,使產業結構不斷地趨向「軟化」,實現了經濟的高度服務化。服務業為發達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創造了較高的勞動生產率,使其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占據全球價值鏈的高端。

我國服務業實現較快發展

「十一五」時期,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快速發展,我國服務業主動適應經濟轉型升級、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要求,在經濟增長貢獻、就業吸納、結構優化升級、集群化發展、新興業態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較顯著的成績。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穩步上升。「十一五」時期,我國服務業規模總量不斷擴大,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穩步提高,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據統計,2009年我國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4.8萬億元,佔GDP的比重為43.4%,與「十五」末的2005年相比,分別增加7.3萬億元和提高2.9個百分點。

——服務業吸納就業的功能不斷提升。隨著一批高就業貢獻率服務行業的迅速發展,我國服務業就業保持著穩定的增長趨勢,吸納就業的功能不斷增強,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社會新增人員就業的問題,同時吸納了大量從第一、二產業轉移出來的富餘勞動力。據統計,2009年我國服務業就業人數2.7億人,比2005年增加了2832萬人,年均增加708萬人。

——服務業結構優化升級速度加快。隨著技術革新的加快,我國服務業逐漸向高附加值、知識密集方向發展,內部結構層次和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金融、信息、物流、商務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在整體服務業中所佔的比重呈現持續上升態勢,在增加值中的比重也明顯提高,逐漸成為推動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帶動力量。據統計,「十一五」前4年,金融業年均增速為21%,佔GDP的比重已達5.2%。

——服務業集群化發展態勢日益顯現。近年來,我國各省區市非常重視服務業的集群化發展,建成了一批功能特色鮮明、輻射力強、帶動作用大的服務業集聚區,其強化專業分工、協作配套、降低創新成本等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比如,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形成了高技術服務業集群,金融街則形成了金融產業集群。

——服務業新興業態不斷拓展。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內容日趨精細,涌現出一批發展速度快、市場競爭力強的新興業態,呈現出「小產業、大市場」的特徵。電子商務、現代物流、IT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管理咨詢、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等新興服務業態增勢迅速,成為推動服務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新動力。有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網路購物用戶規模同比增長45.9%,網路購物交易額接近2500億元,同比增長近100%。

——服務業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十一五」時期,我國已出台多項措施推進服務領域的改革。服務業價格、投資、市場准入等環節的改革正在逐步推進,電信、航空等壟斷性行業初步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服務質量得到較大改善。同時,我國不斷改善投資環境,積極承接服務業國際轉移,服務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規模不斷擴大,服務外包和跨國公司在中國離岸業務的發展速度加快。

同時也要看到,雖然我國服務業實現了較快發展,但總體發展仍然滯後,與國際水平相比尚有較大差距;還不能較好地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服務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加快發展服務業意義重大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服務業的繁榮發展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對於加強和改善供給,擴大就業,拓寬服務消費,減輕資源環境壓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大意義。

一是服務業的發展有利於產業結構的優化,減少經濟增長對高投資和高資本積累的依賴。在當前經濟發展中,現代服務業可以與製造業進行融合,加速向製造業生產前期研發、設計,中期管理、融資和後期物流、銷售、售後服務、信息反饋等全過程滲透,改造和提升製造業;有利於推動傳統製造企業積極發展各類與產品相關的服務業務,從單純銷售產品發展成為提供服務和成套解決方案的綜合性企業。同時,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的提高有助於構建現代產業結構體系,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二是服務業的發展順應了我國居民消費由生存型、溫飽型向享受型、發展型升級的趨勢,順應了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有助於建立健全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

三是服務業的發展有利於減輕經濟發展對出口的依賴,提高服務貿易發展水平。服務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可以推動我國需求結構的改善,實現內需與外需的協調平衡發展,減輕經濟增長對出口的過度依賴。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服務產品的可貿易性和國際競爭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將有力地推動我國服務貿易快速發展,促進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協調發展。

四是服務業特別是高端服務業的發展可以吸引更多社會資金進入實體經濟。高端服務業具有高成長的特性,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能夠滿足民間資本獲取高回報、高利潤的要求。高端服務業的興起與發展為民間資本開辟了新的投資領域和投資渠道,有助於吸引民間資本進入,不僅能夠讓熱錢變「冷」,游資變「穩」,閑錢變「活」,化解流動性結構失衡所引起的通脹預期攀升和物價非理性上漲的壓力,而且有助於民間資本轉化為有效資本,增強民間資本投資實體經濟的信心和吸引力。

五是服務業的發展可以較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隨著消費模式和消費結構的改變,消費者更加註重產品的個性化以及產品使用的便利性,服務業消費不斷拓展、普及。比如,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有利於應對當前的老齡化壓力。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1.69億老年人,潛在養老產業達萬億元規模。服務企業也可以通過提高產品或服務的知識技術含量,或開展商業模式創新,較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服務需求特別是中高端服務需求。

六是服務業的發展可以實現結構性的節能減排,降低經濟增長對資源投入的依賴,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有利於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服務業通過創新、知識擴散和生產外溢效應可以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使傳統產業減少對實物資源的需求和對生態環境的壓力,改變以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大為代價的傳統工業化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和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同時,現代服務業以知識為主要投入要素,以高人力資本、高信息含量和高技術含量為特徵,能源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發展潛力大。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可以實現結構性的節能減排,促進「粗放」到「集約」的轉變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全面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

「十二五」時期,我國服務業發展將迎來一個大好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把大力發展服務業提升到經濟戰略規劃的突出位置,將其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以服務經濟的全面發展,推動國內經濟結構特別是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實現國民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一要進一步優化服務業發展的環境,完善和落實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要合理調整消費稅范圍和稅率結構,減輕服務業稅收負擔,逐步建立和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要加快建立健全服務業標准體系,推進服務業標准化和規范化。要加強服務業行業協會、商會等中介機構的建設,發揮其在市場規范、行業自律、服務品牌整合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二要大力發展面向生產和面向民生的服務業,積極拓展新型服務領域。當前,要以政策指導、財稅優惠、融資支持、政府采購等措施,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大力推動金融、物流、設計、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加快解決生產性服務業供給短缺的問題。要運用現代經營方式、管理理念對餐飲等傳統消費性服務業進行改造、提升,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標准完善、行業協會建設、行業監管、人員培訓和人才培養等措施,促進休閑娛樂、文化創意、社區服務、文化體育等現代消費性服務業發展。要積極拓展新型服務領域,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經營業態,開拓新的市場空間,促使新興服務業態成為服務業發展的新動力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三要深化服務領域的改革和開放,以改革和開放促發展,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完善監管制度和運行協調機制,不斷消除制約服務業發展的制度障礙,增強服務業發展的活力與動力。

四要加快推進金融業改革和發展,解決服務型企業融資難問題。要努力做強主板市場,壯大中小企業板市場,不斷完善創業板市場,支持服務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進行融資。要健全和完善債券融資市場,積極探索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公司債等多種適合服務企業的債券融資方式。要大力發展產業投資基金,鼓勵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的發展。要完善以商業性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為主體的多層次銀行體系,大力扶持小額貸款機構和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體系,積極探索股權、債權、倉單、保單、應收賬款、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質押擔保融資方式。

五要依託大城市發展高端服務業,推動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務業為主且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結構。服務業發展主要以城市為空間載體,與城市建設和城市功能的完善高度相關。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要把發展服務業放在優先戰略位置,不斷提高服務業比重,形成以服務業為主且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結構。同時,要加強城市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在做好規劃、明確定位的基礎上引導企業向集聚區集中,加大支持力度,改善產業配套條件,增強服務業的區域集聚與輻射效應。

六要大力培養服務業人才,滿足高端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的人才需求。當前,要整合教育資源,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研究機構、職業培訓機構等各方力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滿足服務業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要推進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示範性培養培訓基地建設,發展服務業高等職業教育和高級技工教育,建立相應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完善服務業人才培養機制。同時,要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和配置,使之能適應服務型經濟的大發展。要加強創新創業平台建設,通過簡化注冊審批登記手續,提供有關稅收、注冊資金、立項、場地等優惠政策,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創業,並積極引進和聘用國外高層次服務業人才。

F. 我國如何提高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協調發展的金融市場

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我國總體 金融結構仍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資本市場制度尚不完善, 直接融資佔比仍然偏低,宏觀杠桿率高企的同時經濟金融風險集中於銀行體系。「十三五」時期,應著力加強多層次 資本市場投資功能,優化企業債務和股本融資結構,使直接 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顯著提高。預計從2014年到 2020年,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將從 17. 2%提高到25%左右,債券市場余額佔GDP比例將提高 到100%左右。推進股票和債券發行交易制度改革,以充分 信息披露為核心,減少證券監管部門對發行人資質的實質 性審核和價值判斷;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完善退市制度,切 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深化創業板、新三板改革,完善多 層次股權融資市場,以合格機構投資者和場外市場為主發展債券市場,形成包括場外、場內市場的分層有序、品種齊 全、功能互補、規則統一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G. 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展思路

(一)完善債券市場中介體系,形成合理的市場架構
中介機構的獨特作用是保證債券市場交易活躍和高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市場高效運行的潤滑劑。為此,需要完善銀行間市場的債券交易和結算代理制度,積極推動開展對尚未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中小金融機構以及非金融機構的代理業務,有利於擴大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覆蓋面,增加市場的深度。同時設立專職服務於做市商的交易商間經紀商,逐步形成合理的分層的市場結構,促進債券市場流動性。
(二)完善做市商制度,加強市場組織
境外成熟債券市場都建立了完善的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在維持市場流動性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銀行間市場本質上屬於場外市場,並且採用詢價交易機制,信息比較分散,需要推動做市商在市場中進行價格發現和促進市場流動性,發揮市場組織的功能。因此,市場管理者應著手從國債承銷商中選擇資金實力雄厚、信譽良好、交易活躍的銀行和證券公司擔當市場做市商,拓展做市商的機構類型;推出做市商制度配套的政策支持,包括融資融券制度以及賣空機制,解決做市商的後顧之憂;同時,加強對做市商的考核監督,實行優勝劣汰,促進做市商之間的有效競爭。
(三)推動市場交易產品創新,滿足市場發展要求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增加交易品種,優化債券結構。就目前市場交易品種看,中長期債券居多,短期債券比重很小,嚴重影響了市場的活躍程度,發行機構可以考慮採用滾動發行方式,適當增加短期債券品種的發展,此外,鼓勵大型公司通過企業債進行融資,提高信用產品在銀行間市場的比重。
(2)鼓勵商業銀行在債券市場發行債券。商業銀行發行金融債券,不僅可以增加債券品種,也可以有效解決商業銀行附屬資本不足問題,有利於降低銀行經營成本,增強銀行競爭力。
(3)引進物價指數債券等新型金融工具。物價指數債券可以消除價格中的通脹風險貼水,歐美很多國家都具有這種物價指數債券,很受投資者的歡迎,我國應該對此進行積極嘗試。
(4)加快金融衍生品的開發推廣,如利率互換,為市場參與者提供對沖利率風險的工具。
(四)加快市場基礎建設步伐,創造良好運營環境
具體包括:
(1)提高交割效率,降低結算風險。目前銀行間市場已經推出了「券款對付(DVP)」的結算方式,有效降低了市場參與者的結算風險,但目前DVP結算范圍僅限於個別銀行之間,需要推廣其適用范圍,特別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實現DVP交收的路徑進行安排。
(2)完善會計制度、防範系統風險。隨著銀行間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其會計處理問題日益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目前的成本法計價雖然受到市場參與人的支持,但卻隱藏著較大的系統性風險,其與公允價值可能存在較大的偏差,也限制了債券市場流動性的提高。
因此,必須盡快推動銀行間市場按照市場公允價值進行計價。關於具體公允價值的標准,可由行業性協會制定,價格采樣范圍應該包括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對於某些交易特別不活躍的券種,可以根據收益率曲線進行測算。
(五)推進債券市場統一互聯
除了銀行間債券市場外,我國還存在交易所債券市場,但目前兩個市場嚴重分割,沒有形成統一的收益率曲線,制約了國債市場的發展。主管部門推出了一些促進市場統一的措施,如證券公司、基金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跨市場發行國債等措施,加強了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之間的聯動性,對促進債市統一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從本質上來講,這些措施未能根本解決市場分割問題,突出表現在商業銀行等成員不能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兩個市場的價差日益顯著。

閱讀全文

與完善債券融資市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解除微信金融服務 瀏覽:75
居民中長期貸款包括哪些 瀏覽:485
中海達融資融券 瀏覽:988
外匯入金私人賬戶怎麼追回 瀏覽:185
女性貸款秒批口子 瀏覽:989
汽車4s店融資經理職責 瀏覽:752
傭金是否計入采購成本 瀏覽:950
603318派思股份重組 瀏覽:604
融資月報表 瀏覽:845
工行的理財產品休息日可以買嗎 瀏覽:571
中信集團領導下的行業 瀏覽:801
客戶融資模式案例 瀏覽:573
蘇黎世外匯市場特點 瀏覽:144
圖c股票 瀏覽:799
上海廢銅交易價格最新 瀏覽:313
如何在中國外匯公眾號上提問 瀏覽:602
平安銀行價格走勢圖 瀏覽:364
趙老哥股票吧 瀏覽:226
政府投融資平台企業所得稅管理 瀏覽:325
聚財寶貨幣基金理財 瀏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