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試採用宏觀經濟理論分析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及應該採取的措施
結合2014年宏觀經濟情況(比較具體和細化) 適應世界經濟進入低速增長的新常態和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階段,我國不再追求高經濟增長,更加重視結構調整和增長質量,提高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活力. 從我國2014年經濟發展變化的客觀實際出發,科學確定經濟運行合理區間,保證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只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就要盡量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在2014年我國經濟增速下滑,保增長壓力加大時,主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厲行節約,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擴大營改增試點行業.保持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改善和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同時,擴大了「營改增」試點范圍,積極推動利率市場化、鐵路等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資源性產品價格等領域改革.著力調整優化結構,積極培育信息消費,增加節能環保、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中西部鐵路等方面的投資,促進養老、健康、文化、教育等服務業發展.這些穩中有為的配套政策措施,穩定了市場預期,增強了市場信心,保證了經濟平穩運行.
Ⅱ 宏觀經濟是什麼
宏觀經濟 即宏觀層面的國民經濟,包括一國國民經濟總量、國民經濟構成(主要分為GDP部門與非GDP部門)、產業發展階段與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程度(人類發展指數、社會發展指數、社會福利指數、幸福指數)。微觀經濟是:指個量經濟活動,即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是指個別企業、經營單位及其經濟活動,如個別企業的生產、供銷、個別交換的價格等。微觀經濟的運行,以價格和市場信號為誘導,通過競爭而自行調整與平衡;而宏觀經濟的運行,有許多市場機制的作用不能達到的領域,需要國家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出發,運用各種手段,進行宏觀調節和控制。
兩者聯系
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經濟活動和經濟運行的兩個不同層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系。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基礎,宏觀經濟的良好狀況是微觀經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社會經濟活動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宏觀與微觀之間,生產、流通、分配、交換的各個環節之間都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計劃和市場是兩種不同的經濟調節手段。在現代社會化商品經濟條件下,只有合理運用計劃與市場這兩種配置資源的經濟手段,才能更有效地實現社會生產按比例發展。計劃與市場兩者,市場處在更基礎的位置,計劃則是在市場作用下發揮宏觀調節功能和微觀指導功能。只有將計劃和市場有機結合,才能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國家特別需要用宏觀經濟法律手段進行調控。
Ⅲ 如何應對私募股權投資宏觀經濟風險
1、組合投資。
面臨不確定的市場,私募基金可以選擇「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可以選擇不同行業和不同類型的企業進行組合投資,從而將由政策變動而引發的風險降到最低。同時,為了提高風險承受能力,私募基金還應當留存足夠的資本備用金,這樣即便風險降臨也不至於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
2、及時反饋。
政策法律的變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新政策的落實也需要反饋時間。面對新的政策法律調整,私募股權基金一定要果斷快速地作出決策,拖沓只能使投融資雙方都陷入被動局面。投資機構的領導層應保持足夠的政治敏感度,分析政策法規調整會給行業前景及受資企業自身帶來哪些影響,進而及時准確地作出判斷,決定是堅持投資還是清算放棄,這也是對雙方負責的一種做法。
3、共同防禦。
新的政策法律變動不是針對某家私募機構或企業的,而是為了調整全行業乃至市場。這也使風險變得更加復雜,任何一個私募投資機構的個體行為都難以完全獨立地應對。因此,諸家私募股權基金應從行業未來發展的角度出發,齊心協力應對變化。另外,對於具體行業的變動,應及時請教該領域的專家,從技術與市場的角度出發,對未來作出更加准確全面的把控。
Ⅳ 中國宏觀經濟怎麼評價
2011年,我國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物價上漲勢頭初步得到控制,同時經濟增長呈平穩減速態勢。預計全年GDP增長9.4%,CPI上漲5.5%。
2012年,我國將呈現經濟增速和物價漲幅「雙降」態勢,預計GDP增長8.7%左右,CPI上漲4%左右,經濟運行總量矛盾有所緩解,但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國際環境不確定性更大。
2011年全年經濟走勢呈現以下特點:1、物價上漲勢頭初步得到控制,宏觀調控首要任務取得成效;2、經濟增長平穩減速,部分刺激政策退出力度把握適度;3、保障房投資成為新亮點,固定資產投資保持穩定增長;4、汽車消費退潮明顯,其他消費增長波瀾不驚;5、受國際市場影響逐步加大,進出口增速前高後低。
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1、食品價格周期性大幅波動的深層次矛盾並未有效解決;2、成本上升壓力持續存在導致經濟步入結構調整陣痛期;3、房價居高不下仍然是廣大百姓最為關切的社會問題;4、沿海地區出口加工型中小企業經營最為困難;5、國內部分地方和企業對全球經濟調整的趨勢性要求反應遲鈍。
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將表現出以下三種趨勢:
1、全球經濟將低速增長。展望未來,全球經濟活力正在減弱,並且內外部失衡進一步加劇,市場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風險逐漸增大。發達國家正在步入滯脹的泥潭,一方面,主要國家普遍面臨主權債務壓力和金融穩定風險,私人需求尚未接過拉動經濟增長的接力棒,經濟增長動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由於貨幣政策依舊寬松,甚至存在出台新的量化寬松政策的可能,通脹壓力相對較大。新興經濟體面臨著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大量熱錢沖擊以及政策緊縮對經濟增長的抑制等問題,其經濟增速將繼續呈放緩態勢。根據IMF《世界經濟展望》秋季報告預測,2012年世界經濟將增長4%,與今年基本持平。其中,發達經濟體將增長1.9%,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將增長6.1%。
2、國內經濟環境總體良好。一方面,「十二五」規劃第二年進入投資項目集中建設階段,中西部不斷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逐步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擴大居民消費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將進一步擴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另一方面,經濟增長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將使得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地方財政風險和土地市場交易趨冷對地方投資融資能力形成制約,資源、勞動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經濟增長的成本,出口放緩對工業生產形成一定壓力。
3、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前景預測。如果2012年歐美債務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主要發達經濟體整體不出現二次衰退,發展中經濟體通脹壓力得到一定緩解,世界經濟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同時,我國把「調結構」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擴張力度有所減弱,財政赤字率略有下降;貨幣政策則主要加大對表外業務的控制力度,使社會融資總量增長進入真正穩健狀態。在這一國際環境和政策假設情景下,經模型測算,我國經濟可望在結構調整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GDP增長8.7%左右;且經過精心調控,妥善應對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可以將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4%左右
Ⅳ 中國宏觀經濟的狀況
中國的宏觀經濟,盡管存在諸多問題,發展速度也不理想,但若比全球幾個最大國家的 經濟狀況,那還是明顯好一些。畢竟有14億人的 巨大需求,僅僅為了滿足這14億人口的 日常需求,就已經能初步維持國家經濟了。
Ⅵ 中國目前宏觀經濟存在什麼問題,對此國家採取了什麼
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上半年各項經濟指標總體運行狀況較好,經過努力,全年經濟增長的目標也會如期實現。但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社會總供給結構性過剩的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經濟發展和需求增長的內在動力仍然不足。目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3個方面:
1、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政府行為,市場機制的內在推動力不足
從出口、消費和投資三大需求驅動經濟增長的因素看,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即主要靠政府政策性投資行為的推動,市場機制的內在驅動因素較少。政府行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具體體現是:積極的財政政策使充足的國債資金對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著較大的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於上年同期 15.1個百分點。其中:一是國債技改投資貼息措施的實施使國有企業更新改造投資大幅度增長,更新改造投資增長了 26.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4個百分點;二是住房分配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繼續刺激房地產投資的持續高速增長,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了 28.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5.8個百分點;三是基本建設投資大幅增長。上半年基本建設投資增長了 11.8個百分點,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5.2個百分點;同時,西部地區由於受西部大開發政策的驅動,上半年投資增長了 28.8%,分別比東部和中部地區高 10.5和 11個百分點。這些狀況一方面說明政府主導型的投資增長格局仍未根本改變,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經濟增長對政府政策性投資的依賴過大,社會投資明顯不足。上半年城鄉集體和個體投資僅增長了 7.5%,投資增速比去年同期略有回落,比國有及其他投資低 10.4個百分點。如果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政府政策性投資而脫離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一旦將來國債投資下降,民間投資卻未能及時啟動,我國經濟增長將後勁不足,難以形成高質量持續增長的態勢。
2、外貿進出口呈減速趨勢,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從目前我國的貿易狀況看,今年出口增幅下降已成定局,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明顯減弱。上半年,我國外貿出口增速與去年同期相比已減少了 29.5個百分點, 6月份出口繼續回落。今年第一季度由於出口增勢減緩,凈出口增加額對 GDP增長的貢獻率已是- 0.22。外貿出口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4點:一是受世界經濟減速的影響。上半年,我國對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增幅已全面回落,從國別和地區看,對香港、美國、日本、東盟、歐盟的出口分別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34.1、 24.4、 20.6、 43.6和 29.1個百分點。尤其是今年 5月份,對我國最大的出口市場——美國的出口增長為零。二是出口企業的積極性減弱。目前我國外貿出口的綜合退稅率已達 15%,進一步提高出口退稅率的空間已經不大,加之國家退稅額度不足和退稅進度遲緩等問題,導致出口企業資金緊張的問題十分突出,目前出口企業已出現有訂單、無資金、出口業務無法正常運作的現象。今年 5月份,全國所辦理的出口退稅額同比下降了 14.4%,其中上海、江蘇和浙江 3個退稅大省的降幅分別達到 81.2%、 94.4%和 100%,嚴重影響了企業出口積極性。三是加工貿易分類管理辦法不完善,深加工結轉政策不明朗,對加工貿易出口影響較大。 1- 5月份,加工貿易出口僅增長 0.03%。目前加工貿易占我國出口貿易的 54%,我國外匯結售匯增量的 90%來自於外商投資企業,而外商投資企業 80%是搞加工貿易的。四是我國的紡織品、服裝、箱包、鞋類等傳統產品出口競爭力下降,其主要因素是東南亞、日、韓等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匯率大幅貶值,今年 6月與去年同期相比,貶值幅度大多在 15- 30%,使我國的傳統出口產品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相對處於劣勢。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今年下半年的出口增長,而且將成為今後我國出口增長的一大「瓶頸」。
3、通貨緊縮的狀況沒有大的改變,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今年上半年,我國的內需增長雖比較平穩,但國內市場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是由政策調價和國家石油價格上漲等因素所致,市場供求關系的自發性作用不明顯。目前絕大多數的工業產品仍供過於求,價格繼續走低。 1- 5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的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1.1個百分點,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等購進價格的增幅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2.2個百分點。我國經濟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社會總供給結構性過剩的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預計短期內我國工業消費品市場的價格增幅難以止降回升,工業消費品生產能力過剩的狀況短期內也不會得到根本改變。
具體政策措施如下:
1、進一步擴大內需,重點擴大消費。首先應加快出台鼓勵消費的政策,加大消費信貸對消費增長的促進作用,培育汽車、旅遊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其次應加大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尤其是加大國家二次分配的調控力度。通過稅收調整高收入階層的收入,加快增加下崗職工等低收入群體的收入。第三應加速完善社會保障功能,加大國家財政對社會保障資金的支出,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專項國債,實行社會保障資金國家統籌,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向貧困地區、低收入群體傾斜,以使國家有限的社會保障資金產生最大的消費增長效用。
2、在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中調整投資結構。國家在投資中應堅持總量控制,堅決遏制重復建設,擴大國債刺激需求的作用,增加國債貸款貼息的使用范圍;同時應加快調整投資結構和財政資金(國債)的投入使用方向,使投資重點向 8個方面轉移:即從基礎設施向產業升級轉移;從擴大投資向擴大消費轉移;從投資城市向投資農村轉移;從提高國家公務員的收入向提高農民收入轉移;從減輕工業負擔向減輕農業負擔轉移;從支持國有大企業向扶持中小企業轉移;從政府直接投入向培育市場機制轉移;從短期投資效應向長期投資效應轉移。
3、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按 WTO的准則擴大市場准入,發展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建立風險投資基金,盡快開創創業版市場;同時大力啟動社會投資,加大社會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並出台實施鼓勵社會投資的稅收政策,對投入到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項目和產品的社會投資資金,應給予全免或減免企業和個人所得稅。 4、加大對出口企業和產品的支持力度,促進出口快速增長。應進一步調動出口企業的積極性,採取有力的短期措施刺激出口的增長,尤其對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傳統勞動密集型大宗商品的出口應實行特殊的出口鼓勵政策,不僅要加大出口退稅的額度、加快出口退稅的進度,同時應加大對出口信貸的支持。
5、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目前農民收入增幅連年下降、農村消費增長緩慢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制約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因此,採取有力措施穩定農產品價格是穩定農村收入的當務之急和權宜之計。從國外經驗來看,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均在不同程度上對農業生產進行補貼或對農產品實行保護價政策;而我國目前對農產品價格缺乏保護,加之農民稅費負擔過多過重,導致農民收入增幅連年下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建議國家在適當時機取消農業稅,給農民休養生息的喘息機會,或者將全部農業稅的收入設立農副產品的價格保護基金,以確保農副產品收購保護價的實施,保障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同時應大力扶持農村的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農村的相關產業,擴大農村勞動力的就業,以增加農民收入。據統計,近年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來自於農民打工的收入。因此,加快農業的產業化和農村城鎮化的進程,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是未來農民收入增長的根本出路。
6、加大扶持中小企業的力度。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的極度短缺已嚴重製約了的中小企業的發展,因此國家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進一步擴大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浮動幅度,調動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滿足中小企業的正常貸款需求。
Ⅶ 融資的宏觀經濟環境分析從哪些方面進行
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
王見定
【摘要】 首次引進「自然資源指數」概念,以此指數為依據,將國民經濟各行業有序地排列起來,排列的結果揭示了行業之間的內在聯系,將為政府的各種預測、決策提供強有力的可行工具。(內容簡介:經濟學新理論)
聯合國在1990年對國民經濟各行業作過分類,蘇聯、美國、中國也作過類似分類。盡管各國國情不同,但分類大致相同。
經過多年的仔細考查,我們發現,行業的分類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賴著一種東西,這種東西影響著各行業的發展。這種東西就是自然資源。為了應用方便,我們引進「自然資源指數」,記為N(A),0<1.其中A是行業名稱,N是英文自然資源的首字母,行業依賴自然資源越強,N(A)越接近「1」;行業依賴自然資源越弱,N(A)越接近「0」。
跟據這種原則,我們把國民經濟的各行業粗略地進行量化如下:
1-0.9:糧食作物種植業,蔬菜瓜類種植業,果樹種植業,特種作物種植業,采種、育苗、植樹造林、森林保護、天然林場經 營管理、牲畜飼養、水產養殖、水產捕撈業
0.9-0.8:金屬礦業、非金屬礦業、木材采運業
0.8-0.7:電力、煤氣、自來水生產和供應
0.7-0.6:食品、飲料、煙草、紡織、縫紉、皮革、木材加工、傢具、造紙、化學工業、治金工業
0.6-0.5:金屬製品、非金屬製品、機械、電氣、電子、儀器儀表、交通運輸設備
0.5-0.4:建築業.地質堪探
0.4-0.3:商業、倉儲業、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
0.3-0.2:住宅、公用、服務
0.2-0.1:科研、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
0.1-0: 金融業、國家機關、社會團體
以上分類將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變化,在某階段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注釋:
關於自然資源指數計算的說明
自然資源的投入
計算公式:N(A)= ——————(以貨幣單位進行計量)
總投入
(1)自然資源是指土地、森林、礦產、能源等被人類利用進行生產從而為人類提供生存條件的天然物質的統稱。
(2)由於一些行業直接利用自然資源,如各種種植、養植業、故計算比較簡便。對於大多數行業都是間接利用自然資源,如煙草、造紙、治金工業,當然電子、計算機等行業就更是間接利用自然資源。這時分母的總投入很容易計算,但分子自然資源投入的計算則要從本行業的物質投入中逐次減去人力資源的投入。
(3)為了扣除物價變動因素,一般價格固定在某一年份,並採取平均價格。
Ⅷ 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有哪些
首先,未來貨幣政策取向是「補缺口」而非「總量放鬆」。隨著美元進入強勢周期,外匯流入將出現縮減甚至負增長,從而切斷我國基礎貨幣主要來源。應堅持「量價兼備,張弛有度」的原則,央行盯住「流動性水平」而非「流動性總閘門」以提高貨幣政策的彈性、靈活性和前瞻性。貨幣政策不應排斥總量工具,應適時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從而提高貨幣乘數。
其次,央行主要貨幣政策目標應是降低社會實體融資成本。未來我國需要逐步確立以利率為操作目標的貨幣政策體系,加強貨幣政策對短期、中期和長期利率的引導,有效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一方面繼續增加直接融資比例,另一方面繼續引導利率下行。利率框架不妨以「短期利率走廊+中期政策利率」為框架,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降低正回購利率等引導貨幣利率下行,但相較於短端利率,中期政策利率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至關重要,因此需要不斷創新完善政策工具箱,PSL、MLF等引導中期政策利率的新型工具須進一步推出。
第三,貨幣調控強調與實體配合避免「脫實向虛」傾向。近兩年來,金融和部門創造的貨幣增速在提升,而居民、等創造的貨幣增速下降。貨幣結構變化所反映出來的一個重要轉變是中國貨幣創造的「脫實向虛」傾向。因此,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配合,在重點發展產業領域要保障適度流動性,實施定向、定量、定期寬松。特別需要採取創新融資工具,鼓勵金融加強和改善對創新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信貸支持,加大定向支持力度;確保實現小微貸款增速和增量「兩個不低於」目標,即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不折不扣地將定向寬松政策落到實處。
第四,放寬存貸比限制進一步提高貨幣政策效率。改革主要思路是「降低分子,擴大分母」,未來可以考慮存款端增加穩定性較好的金融工具款項,比如同業存款、同業存單、創新類金融產品等主動負債工具,其流動性接近於存款性質,可計入分母;在貸款端比如再貸款、小專項債等與資金來源相匹配的貸款應從分母中扣除,這樣將大大提高貨幣存量,顯著增強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
第五,優化央行資產負債表結構推進政策框架改進。在央行體系中,需要優化央行資產負債表結構推進政策框架改進。隨著國際收支趨於平衡,以及前些年受制於匯率和結售匯制度安排的被動投放——外匯占款壓力已經減輕,我國貨幣供應條件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需要調整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和結構,增加和調整國內資產規模和資產組合為實體提供流動性。
第六,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盤活財政資金」已成為影響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核心問題,就長期來看,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路是簡政放權,通過統籌預算,壓縮規模,減少財政收支規模,從根子上解決財政支出「虛胖」的問題;在短期內,需要清理、歸並,合理安排預算支出。
第七,加快推進稅制改革。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面完成「營改增」,要通過結構性減稅「還稅於民」,清理各類稅費,調整稅制結構,穩定稅負、定向減稅和調整支出結構,向科技創新和民生領域重點傾斜,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釋放居民消費能力。
第八,嘗試發行永續國債。擴大國債的發行規模,增加央行和商業銀行國債持有比例。我國國債負擔率為20%左右,遠遠低於國際上60%的警戒線,國債發行的空間充裕。由於公共主要依靠財政性資金的公益性建設項目,由於建設資金需求量大,為彌補資金缺口,地方不惜對外舉債、背負利息。可以嘗試發行永續債等新型債務融資工具,用於公共基礎設施、重大民生項目等長期投融資,也可以增加居民融資渠道。
Ⅸ 我國當前宏觀經濟狀況對投資的重要影響
我國即將加入WTO,應對加入WTO的挑戰也是今年國民經濟的重要任務之一。加入WTO以後,關稅將進一步下降,各種進口的數量限制和貿易壁壘將被消除,外商可以在我國直接投資生產,內銷其產品,我國將成為一個幾乎是不設防的開放經濟,政府可用來保護不具比較優勢的產業的能力將大受限制,只有符合我國的比較優勢的產業和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國內一些不具備比較優勢的產業和企業需要盡快做出調整,才能面對嚴峻的挑戰。轉變經濟發展戰略,遵循比較優勢原則來調整國民經濟結構乃為當務之急。
在任何一個開放的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和技術結構的選擇都必須根據這個國家的要素稟賦所決定的比較優勢,才能在競爭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以人多地少的東亞經濟為例,在經濟發展的早期,一般是勞動力資源豐富而資本稀缺,因此勞動力價格低廉,而資本價格昂貴,勞動密集型產業競爭力強,資本密集型產業難以具備競爭力。在這種要素稟賦的條件下,遵循比較優勢發展戰略,優先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經濟剩餘就會更快、更多地被創造出來,加上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資本的回報率高,經濟剩餘的積累率也就會相應較高,如我國八十年代以來儲蓄率長期高達40%左右,東亞、東南亞各國和地區一般也在35%左右,因此,積累多、投資多,生產擴張快而有競爭力。
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經濟,並不意味我國必須放棄目前需求增長非常快的信息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只不過在這些產業上必須選擇合適的區段來發展。以信息產業為例,信息產品有兩個基本組成部分:硬體和軟體。硬體產品的生產可按所需資本的密集度區分為R&D、核心晶元生產、零部件生產、和組裝四個區段。前兩個區段的生產,要求非常密集的資本,除非利用我國巨大的國內市場為誘因,吸引外資到我國來直接投資,否則,我國不具有比較優勢,如果不惜一切代價強行發展,會因為生產成本太高,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後兩個區段則屬於勞動密集型,如計算機鍵盤、顯示器、外殼甚至許多電子元器件的生產和計算機的組裝等。這些都是我國比較優勢之所在,我國的企業在這方面的投資,因為總的生產成本低廉,可以很快在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應該大力發展。軟體產品的開發、生產主要依靠人力資本。所需的人力資本可分為兩種:了解市場需求和產品趨勢的人力資本和編程的人力資本。目前的軟體產品,以美國的英文軟體市場為主,在了解英文軟體市場需求方面我國沒有比較優勢,但在編程的人力資本上,只要受到同樣的教育我國的編程人員和發達國家的編程人員沒有差別,而我國編程人員的工資水平則要低得多,因此,除了中文軟體的開發外,我國在英文軟體的發展上,可以和發達國家的軟體開發商合作,發揮我們的優勢。總的來說,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過程中,我們必須與發達國家有所分工,現階段應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開發、生產為主,不能不顧實際經濟條件和效益去發展不具比較優勢的資本密集型的產品開發和生產。
遵循比較優勢發展戰略並不是象一些人想像的那樣會導致我國技術水平、產業結構永遠落後,進而導致經濟發展水平永遠落後和對發達國家的依賴。相反,由於在比較優勢發展戰略下經濟剩餘多,資本積累快,而自然資源總量是一定的,勞動力增長受到人口增長的限制,比較緩慢,因而要素稟賦結構的升級,亦即人均資本的擁有量的增加會比較快,資本由相對稀缺逐漸變得相對豐富,而勞動則由相對豐富逐漸變得相對稀缺。適應這種資源稟賦的變化,產業結構會自動作出調整,逐漸由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向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過渡。自工業革命以來,日本和亞洲四小龍是世界上諸多發展中經濟中,唯一趕上/縮小與西歐和北美的發達國家的差距的經濟。他們靠的就是在經濟發展的每一階段中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
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應對WTO的挑戰,我們應該在政策上改變過去那種貪大、圖新、求高的觀念,給與中小企業和大企業在發展的機會上同等的待遇,尤其在金融服務上也應該如此。
在談到WTO對我國金融體系的挑戰中,多數學者把注意力放在我國現有的四大國有銀行的呆帳和壞帳的比例上,降低國有銀行的呆壞帳比例固然重要,但同等重要的是改善我國現有的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主的金融結構。金融結構指的是在一個經濟的金融體系中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所佔的比例。從資金擁有者和資金使用者的角度來說,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各有利弊,在現實經濟中,最有效的金融結構取決於企業、產業的性質。如果,一個經濟中的企業以資金密集型的企業和產業為主,其融資渠道以從大銀行貸款和發行股票、債券為主。如果一個經濟中的企業以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為主,則有效的融資方式應以中小銀行貸款和企業自有資金為主。
上述金融結構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交易費用和信息成本決定的。中小企業因為規模小,承擔不起股票、債券的發行費用,更不易取得公開發行上市的資格,因此中小企業一般不依賴直接融資。而從間接融資來說,大銀行天生喜歡為大企業服務,中小企業難以得到大銀行的資金支持,這是因為無論銀行貸款的數額大小,一筆交易的信息費用和其它成本相差無幾,大企業資金需求量大,銀行發放一筆大額貸款所需花費的平均成本比小額貸款低許多。而且,中小企業需要的資金相對較小,分散在各地,大銀行等大金融機構獲取其經營和信用狀況的成本很高,加大了大銀行給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中小銀行則因為資金規模小,無力經營大的項目,並且,中小銀行與中小企業一樣,分散在各地,對當地的中小企業資信和經營情況比較了解,信息費用不高,因而中小銀行也願意為中小企業服務。
在准備迎接WTO的挑戰上,我們應該確立按比較優勢發展的戰略思想,以此為准則來調整我國的產業結構,並按產業結構的特性來改革我國的金融結構,創造合適的政策環境發展中小銀行,以此支持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的發展。並在有條件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產業領域,創造有利於外資獨資和合資經營的環境,這樣我們才能在加入WTO後,最大程度地趨利避害。
Ⅹ 求分享2019年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擔保行業形勢分析
近年來,隨著中小企業融資貴、融資難問題的出現,擔保行業作為一種有效且便利的融資手段,行業得到較快發展。但是,隨著我國擔保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已逐漸開始暴露出各種問題,例如存在擔保機構普遍規模較小、風險管理水平有限、從業人員整體素質較低等,融資擔保公司生存當務之急是要提升自己的風控能力。
挖掘中小企業融資市場潛力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擔保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擔保機構擔保債券發行出現強勁增長,進入債券市場的擔保機構主體增多,多家擔保機構評級上調。據了解,中合擔保上半年共擔保發行182億公募債券,位居市場第一位,同時債券類業務的在保余額提升到市場第三位。
中小企業債權融資具有一定的現實需求,比如在企業快速成長階段,其股權價值快速增值,如果債權融資可以實現,企業是不願讓渡股權的。然而,創新型企業一般由於輕資產等特點,抵押物缺乏難以滿足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標准,從而造成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債權融資難度較大,制約企業的發展壯大,因此擔保行業在這一領域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
盡管行業當前面臨的較大的挑戰,未來,隨著中國債券市場的進一步擴容,資質水平良好的擔保機構或將面臨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