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哪裡投訴十薈團平台
在手機上打開十薈團應用。
點擊右下角我的選項。
點擊常用團長下面的聯系客服高亮綠色字體。
點擊之後就會自動撥號給十薈團客服中心,將要投訴的內容詳細與客服進行溝通。
官網資料顯示,十薈團成立於2018年6月,由有好東西創始人陳郢和原愛鮮蜂高級副總裁王鵬聯合創立並出任聯席CEO。目前十薈團業務已經覆蓋華中華南華東華北西北西南東北7大區域、22個省、近200個城市,為三十萬個社區提供免費配送服務,當日下單,次日送達。目前,十薈團擁有三十餘萬名團長,服務全國2000萬家庭用戶。
梳理發現,十薈團經歷了多輪融資,僅是2020年就完成了4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昆侖資本、中金資本旗下基金、鼎暉投資等。2019年1月,阿里巴巴參與十薈團A輪融資,2020年更是領投C3輪融資。如此來看,十薈團不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公司,而是被投資公司而已。
最近這兩年,社區團購這一新興電商零售行業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自十薈團和你我您合並之後,現在已經成功的擠進了社區團購電商的第一梯隊之中,現在也可以跟興盛優選平台並駕齊驅的了,但是很多創業小白,還是不太清楚,十薈團是個什麼樣的平台?
十薈團作為一個社區團購平台,主要是基於微信小程序發展而運營的。十薈團成立於2018年,目標定位在開拓二、三線城市的社區團購市場,瞄準家庭消費場景,主要為用戶銷售生鮮、果蔬、家居用品等產品。
從十薈團的獲客成本來看,門店用戶范圍比較小,居民離得近,買東西的時候更容易進行傳播推廣,這是一種新興的購物方式。另外它自身也有一套獨有的運營體系,這也使得十薈團能在社區團購中占據一席之地。
從商品來看,十薈團與其他社區團購不同,它的生鮮比例達到50%-60%,其中大多數品類來自集采和自采,讓貨源直接對接社群,無中間費用,成本最低。這也讓用戶購買的放心,使得產品有所保障。
從物流來看,十薈團有自己完整的供應鏈。阿里繼融資之後,在供應鏈層面也給十薈團提供了不少協同和支持,根據各個城市不同的問題,十薈團也自建了四五種倉配履約模型。
2. 互聯網界發生過的大事件都有哪些
1.二級市場暴跌,一級市場投融資進入寒冬期。
① 中國概念股在美國集體遇冷,阿里巴巴更是一度跌破發行價。
② 國內A股暴跌,IPO一度關閉。
③ 受二級市場影響,各大基金投資策略迅速轉為保守(雖然表面說仍要積極投資),一級市場投融資進入寒冬期,特別是B、C輪等中期投融資嚴重遇冷。行業開始回歸商業本質,企業自我造血的能力重新受重視。
2.O2O巨頭合並,大公司紛紛入局,創業公司快速崛起,三方力量加速生活方式的變革
① 滴滴快的、美團大眾點評、58趕集等O2O巨頭合並。
② 網路推糯米,阿里推口碑,京東推到家,大公司紛紛入局。
③ 餓了么、愛鮮蜂、e袋洗等到家模式創業公司快速崛起
三方力量加速互聯網在出行、吃喝玩樂、外賣、洗衣、便利店等領域對生活方式的變革。
至此,O2O競爭格局初定,窗口紅利期結束,資本寒冬下O2O初創公司死傷慘重,盡管如此,O2O所到之處,人們的生活方式確是被大規模的改變了,宅(家/辦公室)經濟快速崛起。
3.移動支付習慣基本建立,無現金生活和互聯網金融時代逐漸到來
出行有滴滴打車,餐飲有美團的團購券和大眾點評的閃惠,電影有貓眼電影票,便利店、大型零售店如優衣庫等有支付寶,在北京城區,無現金生活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常態。隨著移動支付習慣的建立,貸款、保險、投資理財等互聯網金融業務加速發展。雖然P2P行業亂象叢生,但經歷2015年大洗牌後,剩下的公司將帶著整個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4.大型綜合電商增長放緩,移動電商加速垂直化、場景化、社交化
阿里京東等傳統綜合電商增長開始放緩,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從「按需購買」轉向」沖動購買「,移動電商加速垂直化、場景化、社交化,讓用戶在逛的過程中產生購物沖動的能力成為電商競爭的制高點,諸如蜜芽、小紅書、禮物說、有貨、什麼值得買等電商的快速崛起是很好的例子。
5.中產階級崛起帶來的消費升級成為下一個五年最大的風口
2015年,我們看到出境游、周邊游、跨境電商、媒體電商、優質自媒體、輕奢品牌(特色餐飲、買手店、設計師品牌)、專車、健身等一系列中產階級為主要用戶群的商品和服務在快速發展。
互聯網因其邊際成本幾乎為零,所以在用戶定位上應該選擇最大用戶群。在過去PC互聯網時代,屌絲是互聯網最大總購買力用戶群,所以很多人會說」得屌絲者得天下「。現在,由於中產階級的迅速崛起,強大的購買力使得中產階級代替屌絲成為了最大總購買力用戶群,人口紅利不再是勞動力紅利,而是消費紅利,因此,圍繞中產階級消費升級需求而生的公司將擁有非常大的機會。
3. 天天果園關店,本來便利店停運,生鮮O2O怎麼了
資料顯示,天天果園2009年成立於上海,主營進口水果。天天果園自2011年以後就處於持續融資的狀態。天天果園創始人王偉表示,此次融資募集到的資金將被投入到用戶體驗的持續改善和物流建設上。
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水果垂直電商之一。此前,天天果園打出「門店+前置倉庫」的概念,曾表示要在2015年底前,在北京、上海、成都、廣州、深圳五大城市開設100家O2O門店,王偉曾判斷O2O將是生鮮電商的下一個增長點。
但是今年開始生鮮電商連遭變故,美味七七、青年菜君、果實幫先後宣布停業;愛鮮蜂大面積「勸退」員工,京東到家與達達整合後也鬧出變相裁員的風波。在不久前,天天果園傳出了關閉所有線下門店的消息,對此王偉回應稱,這些門店確實做了調整,但並非關閉門店,而是將門店都轉化為倉庫以提高運營效率。
而業內人士認為,天天果園關閉線下店是運營成本遇到了極大的困難,生鮮電商本來就是一份高損耗的生意,產品成本及運輸成本居高不下,同時,各大生鮮電商平台至今未找到盈利點,而大力推廣線下店已經遠遠趕不上融資的速度。
線下門店是重資產投入,成本高難免成為「虧本買賣」,且線下門店難以達到快速配送,服務具有不可控性,所以難怪天天果園調整這一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生鮮電商的盈利狀況並不樂觀。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2018年有望超過15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0%。目前,生鮮食品在我國的電商滲透率不到1%。
4. 在湘潭怎樣去加盟京東便利店
需要在官方申請,通過後會有區域業務過來考察!
加盟京東便利店的優勢:
1、線上為線下引流:消費者通過電商平台下單,店員揀貨門店商品,快速送貨上門。
2、線下為線上引流:便利店承擔代購功能,消費者可在便利店訂購電商平台商品,送貨到門店,消費者提貨。
3、線上為線下供貨:便利店在線上下單,電商平台送貨給便利店,便利店陳列銷售。
4、便利店成為電商平台的配送站點,替代配送站功能。
5、品牌背書:電商平台為小店提供品牌背書,提高小店信任度,同時電商平台通過小店,影響小店周圍的消費者。
線上為線下引流
關於線上為線下引流,不僅大型電商平台有嘗試,各種創業公司也在這個方向奮進,比如愛鮮蜂就為小店提供快送工具,消費者在愛鮮蜂APP下單,小店送貨上門。愛鮮蜂曾獲得超過1億美金融資,但前段時間傳出裁員,傳出被惠民網收購的消息。
在送貨上門方面,由於便利店商品少,價格高,很難與電商平台競爭。筆者認為便利店送貨上門最大的問題是便利店商品太少,消費者選擇空間有限,所以客單價低,通常便利店客單價只有10-20元,而大賣場客單價80-150元,兩者差距較大。
從便利店揀貨,送貨上門,來回15分鍾,人力成本5元左右,如果便利店毛利率25%,則最少20元客單價才夠配送成本。所以,如果考慮到其他成本,客單價最少50元以上才能盈虧平衡,但消費者很難在便利店籌夠50元的商品。
目前餓了嗎、美團外賣、淘寶到家等都有商超頻道,個體超市很容易入駐這些平台,少部分願意付送貨費,享受送貨上門的消費者被這幾大平台瓜分。整合存量便利店送貨上門,這事難以成為獨立項目,難與綜合平台競爭。
線下為線上引流
線下為線上引流最常見的做法是在門店放一台觸摸屏的網購設備,消費者可在此設備下單,送貨到門店後消費者提貨。
現實的尷尬是很少有消費者用觸摸屏網購設備,因為基本人人都有智能手機,每家都有電腦或者平板,為什麼要到門店用陌生的觸摸屏下單了,這類需求實在太少了。
把便利店作為提貨點這事是可行的,但並不是指定提貨點就會成為事實上的提貨點,三通一達的快遞員已經發展了眾多提貨點,這些提貨點包含超市、物業、門崗和各種小店,並非某電商平台確立某超市是提貨點,它就變成了提貨點,要同時改變消費者提貨習慣,其難度可想而知。
線上為線下供貨
個體便利店的痛點並不在進貨,快消商品流通是充分競爭的行業,各種大小經銷商,批發商都在為小店服務。
在很多行業,並非規模大就有競爭力,為什麼個體超市遠遠多於連鎖超市,規模不經濟的現象隨處可見。京東要為小店供貨,面臨以下四個問題。
1、京東的倉庫距離個體超市遠,從總倉到站點,在從站點到個體超市,這個鏈條太長,其成本高於專業經銷商。連鎖便利店的商品從入倉到送店,成本占貨值3%左右,而京東商城的自營B2C成本是12%,連鎖便利店都是區域為王,在一個區域高密度開店,門店所有商品都從區域總倉進貨,高密度和穩定需求降低了供應鏈成本,而京東整合的便利店密度不高而且不能獨占供貨,所以其供貨成本很難降低。
如果小店從京東進貨,只選擇價格有優勢的商品,那麼配送量不穩定,這就很難做配送線路規劃,可能造成小店體驗不好,因為不知道何時到貨。
2、京東商城的商品用於零售,原則的先進先出,經銷商的商品是供貨,是快進快出,京東的商品周轉要40-60天,而經銷商的商品周轉只要5-10天,所以保質期和對毛利的要求兩者不同,同樣一筆資金批發商一年可周轉70次,而京東只能周轉7次,經銷商只需要京東1/10的毛利率就能賺同樣的毛利,而且經銷商商品的保質期平均比京東新35-55天,所以直接用京東商城的商品與經銷商競爭,處於劣勢。
3、個體超市不是一般納稅人,不需要增值稅票,在稅務成本上流通市場比KA市場成本更低。品牌商把渠道分為KA市場,流通市場和特色市場,KA市場指大賣場電商平台等大客戶、流通市場指批發市場,個體小店等商家,特殊市場指KTV、醫院和團購等。品牌商對三大市場的策略不同,KA市場供貨穩定,有專款促銷商品和市場費用支持,流通市場是現金結算,快進快出,如果電商平台把KA市場的特供商品放到流通市場,就形成串貨,這是品牌商的大忌,可能因此停止合作。
4、個體小店經營很靈活,其系統只管理商品價格,而不管理商品庫存,訂貨可能通過電話下單,經銷商有業務員上門服務,幫助小店理貨,下單,經銷商承擔了資金池、推新品、鋪貨、退貨和服務等功能,業務員要和小店店主建立關系,要幫小店解決問題,搶占黃金陳列位置。個體小店的靈活,決定需要靈活的對接,而這些都是京東很難做到的。
便利店成為配送站點
便利店成為電商平台的配送站點也比較難,電商的配送時效與便利店的配送時效很難同步,京東在上海,50個站點就能覆蓋全上海,如果用便利店代替站點,可能需要500個便利店,雖然最後一公里距離消費者更近,但總倉到站點的工作量增大了,而且如果便利店要配送的訂單太多,那麼便利店需要更大的面積,更多的人手,而便利店的成本遠高於配送站點的成本,並且爆倉的時候,一定會影響便利店的正常經營。
品牌背書
最後說說品牌背書,筆者覺得把京東的招牌放到個體小店,其實是對品牌價值的傷害。小店的形象太隨意,商品質量和服務都很難管控,特別是在農村市場,假貨現象嚴重,如果掛京東招牌的小店出現這些問題,很容易被媒體報道傳播,這對京東是傷害。
突破口暢想
便利店是成熟的零售業態,它在人流大的地方能滿足即時購物需求,在醫院、學校之類封閉場所也有價值。要把便利店與互聯網融合,要克服很多困難,並不容易。
筆者認為隨著近距離快送興起,社區便利店會受到類似盒馬鮮生這類新零售業態的沖擊。以前便利店滿足便利購物需求,大賣場滿足一站式購物需求,兩者涇渭分明。現在,盒馬鮮生倡導小包裝新鮮快送,30分鍾達到,其便利性已經不弱於便利店,畢竟從家到便利店購物,整個過程也要20-30分鍾時間。便利店一旦喪失便利的優勢,其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所以,便利店在未來,會面對重塑和新價值挖掘的問題。
便利店要突破,要與互聯網融合,不是簡單的疊加電商平台,而是從場景角度思考,重構新零售業態。
比如筆者在前文「家樂福、沃爾瑪會被網上超市吃掉嗎?」中提到便利店重構思路,把此段節錄如下,拋磚引玉。
本套思路也是「重構」,網上超市與便利店(主營生鮮+水果+凍品)融合重構,產生1+1大於2的效果。
消費者用APP在網上超市購物,可在便利店(生鮮店)取貨,但不僅是把生鮮店變成網上超市的取貨點,而是兩種業態深度融合,具體解釋如下:
生鮮店布局及貨架改造,四周靠牆貨架頂部(1.7米-1.9米)留出網購訂單的存放和宣傳處,這樣不佔用生鮮擺放,而且有比較顯眼的宣傳效果;
生鮮店為線上引流,網上超市APP可預訂生鮮店現場售賣的商品,第一天預訂,第二天根據預定訂單選商品,結賬時可享受折扣。預定能降低耗損,提升銷售額,這是折扣讓利來源,這樣做主要是為APP引流,吸引生鮮店的顧客使用APP,預定水果同時可下單網上超市任何商品(對於門店的折扣損失,網上超市節省的流量和配送成本可適當補貼線下);
網上超市訂單包裝改變,放棄一次性紙箱,用塑料箱裝商品,每個訂單商品放到一個塑料箱中,每天集中配送到生鮮店,顧客取貨時,打開塑料箱,用塑料袋裝商品交給顧客。第二天總倉送貨到門店時,回收塑料箱。這樣做不僅顧客體驗更好,還能節省包裝成本,倉庫直接到門店,少了一次分揀過程,對商品保護也更好。
放商品的塑料箱用封條封口,用晶元(RFID)感應技術減少清點交接過程,每個塑料箱都有編號,塑料箱的狀態,所放商品對應訂單,都在系統中有記錄,更精準更省人力;(目前網購紙箱包裹由於一次性使用,所以難以使用晶元(RFID)感應技術,分揀和交接效率低,准確度低)
倉庫到門店集中配送,假如某門店今天有30個訂單,在倉庫配貨30個訂單,集中送貨到門店,和傳統網上超市配送相比,等於減少了最後一公里配送,降低配送成本;
商品到生鮮店後,APP有消息提醒,消費者可選擇到門店自提,或者另外付3元等門店集中送貨到戶,或者另外付5元讓門店精確預約時間送貨到戶,網上超市與生鮮店結合,能滿足消費者不同送貨需求;(實際上目前大部分網購訂單都沒有真正做到送貨到戶)
為什麼選擇生鮮店與網上超市結合?
一是因為大眾生鮮商品網上超市很難經營,線上線下經營商品不會沖突。
二是水果生鮮才是消費者最高頻的購物需求,如果消費者到大賣場購買生鮮水果,那麼消費者很可能也會購買超市其它商品,這樣消費者在網上超市購物的可能性會降低,「生鮮店+網上超市」能形成閉環,基本滿足家庭所有消費需求;
生鮮店和網上超市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消費者到生鮮店取包裹時,也會為生鮮店帶來客流,生鮮店本身的客流能轉化成網上超市的顧客。
生鮮店現場銷售的商品,可以通過總倉配送補貨,和網購訂單一起送到門店,這能降低生鮮店進貨成本。
總結這套思路,是網上超市與生鮮店融合重構,降低流量成本和履單成本,提升顧客體驗,也能為生鮮店帶來客流,二者結合形成閉環,基本滿足家庭所有日常消費。更多hi新零售。
5. 紅杉資本投資了哪些公司
截止2021年12月1日,紅杉資本投資的公司有: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投資組合包括京東商城,阿里巴巴,螞蟻金服,京東金融,今日頭條,摩拜單車,餓了么,滴滴出行,拼多多,快手,瓜子,車好多,酒仙網。
一下科技,華大基因,貝達葯業,諾亞財富,中通快遞,再鼎醫葯,葯明生物,中持水務,中曼石油,DJI大疆創新找鋼網,優客工場,VIPKID,斗魚,蜜芽寶貝,安能物流,達達-京東到家,依圖科技。
發展:
紅杉資本於1972年在美國矽谷成立。紅杉資本始終致力於幫助創業者成就基業常青的公司,為成員企業帶來全球資源和歷史經驗。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是2005年9月由沈南鵬與紅杉資本共同創辦。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作為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專注於科技、傳媒、醫療健康、消費品、工業科技四個方向的投資機遇。自2005年9月創立以來,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投資了500餘家企業。
2019年11月1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活躍投資機構百強榜》,紅杉資本排名第1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紅杉資本
6. 加盟京東便利店有哪些優勢
電商平台如何整合便利店,也有過很多嘗試,但目前基本沒有公認成功案例,京東宣布進軍便利店結果如何,目前難以下定論。筆者參與過某電商平台的便利店項目,感受頗多,本文總結分析電商平台整合便利店有哪些坑。
電商整合便利店的5個方式
目前電商平台整合便利店,大概有5個方式,分別是:
1、線上為線下引流:消費者通過電商平台下單,店員揀貨門店商品,快速送貨上門。
2、線下為線上引流:便利店承擔代購功能,消費者可在便利店訂購電商平台商品,送貨到門店,消費者提貨。
3、線上為線下供貨:便利店在線上下單,電商平台送貨給便利店,便利店陳列銷售。
4、便利店成為電商平台的配送站點,替代配送站功能。
5、品牌背書:電商平台為小店提供品牌背書,提高小店信任度,同時電商平台通過小店,影響小店周圍的消費者。
線上為線下引流
關於線上為線下引流,不僅大型電商平台有嘗試,各種創業公司也在這個方向奮進,比如愛鮮蜂就為小店提供快送工具,消費者在愛鮮蜂APP下單,小店送貨上門。愛鮮蜂曾獲得超過1億美金融資,但前段時間傳出裁員,傳出被惠民網收購的消息。
在送貨上門方面,由於便利店商品少,價格高,很難與電商平台競爭。筆者認為便利店送貨上門最大的問題是便利店商品太少,消費者選擇空間有限,所以客單價低,通常便利店客單價只有10-20元,而大賣場客單價80-150元,兩者差距較大。
從便利店揀貨,送貨上門,來回15分鍾,人力成本5元左右,如果便利店毛利率25%,則最少20元客單價才夠配送成本。所以,如果考慮到其他成本,客單價最少50元以上才能盈虧平衡,但消費者很難在便利店籌夠50元的商品。
目前餓了嗎、美團外賣、淘寶到家等都有商超頻道,個體超市很容易入駐這些平台,少部分願意付送貨費,享受送貨上門的消費者被這幾大平台瓜分。整合存量便利店送貨上門,這事難以成為獨立項目,難與綜合平台競爭。
線下為線上引流
線下為線上引流最常見的做法是在門店放一台觸摸屏的網購設備,消費者可在此設備下單,送貨到門店後消費者提貨。
現實的尷尬是很少有消費者用觸摸屏網購設備,因為基本人人都有智能手機,每家都有電腦或者平板,為什麼要到門店用陌生的觸摸屏下單了,這類需求實在太少了。
把便利店作為提貨點這事是可行的,但並不是指定提貨點就會成為事實上的提貨點,三通一達的快遞員已經發展了眾多提貨點,這些提貨點包含超市、物業、門崗和各種小店,並非某電商平台確立某超市是提貨點,它就變成了提貨點,要同時改變消費者提貨習慣,其難度可想而知。
線上為線下供貨
個體便利店的痛點並不在進貨,快消商品流通是充分競爭的行業,各種大小經銷商,批發商都在為小店服務。
在很多行業,並非規模大就有競爭力,為什麼個體超市遠遠多於連鎖超市,規模不經濟的現象隨處可見。京東要為小店供貨,面臨以下四個問題。
1、京東的倉庫距離個體超市遠,從總倉到站點,在從站點到個體超市,這個鏈條太長,其成本高於專業經銷商。連鎖便利店的商品從入倉到送店,成本占貨值3%左右,而京東商城的自營B2C成本是12%,連鎖便利店都是區域為王,在一個區域高密度開店,門店所有商品都從區域總倉進貨,高密度和穩定需求降低了供應鏈成本,而京東整合的便利店密度不高而且不能獨占供貨,所以其供貨成本很難降低。
如果小店從京東進貨,只選擇價格有優勢的商品,那麼配送量不穩定,這就很難做配送線路規劃,可能造成小店體驗不好,因為不知道何時到貨。
2、京東商城的商品用於零售,原則的先進先出,經銷商的商品是供貨,是快進快出,京東的商品周轉要40-60天,而經銷商的商品周轉只要5-10天,所以保質期和對毛利的要求兩者不同,同樣一筆資金批發商一年可周轉70次,而京東只能周轉7次,經銷商只需要京東1/10的毛利率就能賺同樣的毛利,而且經銷商商品的保質期平均比京東新35-55天,所以直接用京東商城的商品與經銷商競爭,處於劣勢。
3、個體超市不是一般納稅人,不需要增值稅票,在稅務成本上流通市場比KA市場成本更低。品牌商把渠道分為KA市場,流通市場和特色市場,KA市場指大賣場電商平台等大客戶、流通市場指批發市場,個體小店等商家,特殊市場指KTV、醫院和團購等。品牌商對三大市場的策略不同,KA市場供貨穩定,有專款促銷商品和市場費用支持,流通市場是現金結算,快進快出,如果電商平台把KA市場的特供商品放到流通市場,就形成串貨,這是品牌商的大忌,可能因此停止合作。
4、個體小店經營很靈活,其系統只管理商品價格,而不管理商品庫存,訂貨可能通過電話下單,經銷商有業務員上門服務,幫助小店理貨,下單,經銷商承擔了資金池、推新品、鋪貨、退貨和服務等功能,業務員要和小店店主建立關系,要幫小店解決問題,搶占黃金陳列位置。個體小店的靈活,決定需要靈活的對接,而這些都是京東很難做到的。
便利店成為配送站點
便利店成為電商平台的配送站點也比較難,電商的配送時效與便利店的配送時效很難同步,京東在上海,50個站點就能覆蓋全上海,如果用便利店代替站點,可能需要500個便利店,雖然最後一公里距離消費者更近,但總倉到站點的工作量增大了,而且如果便利店要配送的訂單太多,那麼便利店需要更大的面積,更多的人手,而便利店的成本遠高於配送站點的成本,並且爆倉的時候,一定會影響便利店的正常經營。
品牌背書
最後說說品牌背書,筆者覺得把京東的招牌放到個體小店,其實是對品牌價值的傷害。小店的形象太隨意,商品質量和服務都很難管控,特別是在農村市場,假貨現象嚴重,如果掛京東招牌的小店出現這些問題,很容易被媒體報道傳播,這對京東是傷害。
突破口暢想
便利店是成熟的零售業態,它在人流大的地方能滿足即時購物需求,在醫院、學校之類封閉場所也有價值。要把便利店與互聯網融合,要克服很多困難,並不容易。
筆者認為隨著近距離快送興起,社區便利店會受到類似盒馬鮮生這類新零售業態的沖擊。以前便利店滿足便利購物需求,大賣場滿足一站式購物需求,兩者涇渭分明。現在,盒馬鮮生倡導小包裝新鮮快送,30分鍾達到,其便利性已經不弱於便利店,畢竟從家到便利店購物,整個過程也要20-30分鍾時間。便利店一旦喪失便利的優勢,其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所以,便利店在未來,會面對重塑和新價值挖掘的問題。
便利店要突破,要與互聯網融合,不是簡單的疊加電商平台,而是從場景角度思考,重構新零售業態。
比如筆者在前文「家樂福、沃爾瑪會被網上超市吃掉嗎?」中提到便利店重構思路,把此段節錄如下,拋磚引玉。
本套思路也是「重構」,網上超市與便利店(主營生鮮+水果+凍品)融合重構,產生1+1大於2的效果。
消費者用APP在網上超市購物,可在便利店(生鮮店)取貨,但不僅是把生鮮店變成網上超市的取貨點,而是兩種業態深度融合,具體解釋如下:
生鮮店布局及貨架改造,四周靠牆貨架頂部(1.7米-1.9米)留出網購訂單的存放和宣傳處,這樣不佔用生鮮擺放,而且有比較顯眼的宣傳效果;
生鮮店為線上引流,網上超市APP可預訂生鮮店現場售賣的商品,第一天預訂,第二天根據預定訂單選商品,結賬時可享受折扣。預定能降低耗損,提升銷售額,這是折扣讓利來源,這樣做主要是為APP引流,吸引生鮮店的顧客使用APP,預定水果同時可下單網上超市任何商品(對於門店的折扣損失,網上超市節省的流量和配送成本可適當補貼線下);
網上超市訂單包裝改變,放棄一次性紙箱,用塑料箱裝商品,每個訂單商品放到一個塑料箱中,每天集中配送到生鮮店,顧客取貨時,打開塑料箱,用塑料袋裝商品交給顧客。第二天總倉送貨到門店時,回收塑料箱。這樣做不僅顧客體驗更好,還能節省包裝成本,倉庫直接到門店,少了一次分揀過程,對商品保護也更好。
放商品的塑料箱用封條封口,用晶元(RFID)感應技術減少清點交接過程,每個塑料箱都有編號,塑料箱的狀態,所放商品對應訂單,都在系統中有記錄,更精準更省人力;(目前網購紙箱包裹由於一次性使用,所以難以使用晶元(RFID)感應技術,分揀和交接效率低,准確度低)
倉庫到門店集中配送,假如某門店今天有30個訂單,在倉庫配貨30個訂單,集中送貨到門店,和傳統網上超市配送相比,等於減少了最後一公里配送,降低配送成本;
商品到生鮮店後,APP有消息提醒,消費者可選擇到門店自提,或者另外付3元等門店集中送貨到戶,或者另外付5元讓門店精確預約時間送貨到戶,網上超市與生鮮店結合,能滿足消費者不同送貨需求;(實際上目前大部分網購訂單都沒有真正做到送貨到戶)
為什麼選擇生鮮店與網上超市結合?
一是因為大眾生鮮商品網上超市很難經營,線上線下經營商品不會沖突。
二是水果生鮮才是消費者最高頻的購物需求,如果消費者到大賣場購買生鮮水果,那麼消費者很可能也會購買超市其它商品,這樣消費者在網上超市購物的可能性會降低,「生鮮店+網上超市」能形成閉環,基本滿足家庭所有消費需求;
生鮮店和網上超市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消費者到生鮮店取包裹時,也會為生鮮店帶來客流,生鮮店本身的客流能轉化成網上超市的顧客。
生鮮店現場銷售的商品,可以通過總倉配送補貨,和網購訂單一起送到門店,這能降低生鮮店進貨成本。
總結這套思路,是網上超市與生鮮店融合重構,降低流量成本和履單成本,提升顧客體驗,也能為生鮮店帶來客流,二者結合形成閉環,基本滿足家庭所有日常消費。更多hi新零售。
7. 愛鮮蜂的介紹
愛鮮蜂是以眾包微物流配送為核心模式,基於移動終端定位的O2O社品牌定位愛鮮蜂定位為「掌上一小時速達便利店」,專為各種「懶人」服務,主打「新鮮美食,閃電送達」。用戶定位愛鮮蜂的主要用戶定位為年輕白領人群。
8. 十薈團團長怎麼注冊
摘要 十薈團成立於2018年6月,由有好東西創始人陳郢和原愛鮮蜂高級副總裁王鵬聯合創立並出任聯席CEO。十薈團擁有強大的產地供應鏈資源以及高效的倉儲物流體系,為百姓提供新鮮優質的好食材和高性價比的商品,滿足百姓家庭的日常購物所需,做老百姓的菜籃子,做百姓家門口的生鮮超市。目前十薈團業務已經覆蓋華中華南華東華北西北西南東北7大區域、22個省、近200個城市,為三十萬個社區提供免費配送服務,當日下單,次日送達。目前,十薈團擁有三十餘萬名團長,服務全國2000萬家庭用戶。僅2019年,十薈團就為團長們帶來了數億元的傭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