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上市公司再融資與公司治理

上市公司再融資與公司治理

發布時間:2022-06-11 16:33:59

❶ 「企業為何進行再融資再融資與企業戰略、公司績效的關系公司發行股票或再

摘要 您好,再融資是針對上市公司首次公開上市融資而言的。上市公司首次公開上是即IPO是第一次融資。

❷ 如何治理企業過度融資

首先,主業不突出,項目不優,融資效益不明顯。上市公司主業競爭優勢不明顯,存在制約和影響上市公司發展的瓶頸。只有調動上市公司本身的資源,促使一致行動人共同維護上市公司發展,避免盲目減持,才能為上市公司再融資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否則,就難以形成上市公司主業競爭力的有效推手,反而會因為過度融資,使上市公司背負沉重的融資壓力和包袱。
其次,著重圈錢,難以做出合理的融資效益評價。要建立小額、快速、常態化的滴灌式再融資,而不是大水漫灌。通過對上市公司再融資機制的改進和監管,使上市公司再融資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突出支持上市公司科技創新、節能環保,優化上市公司治理項目,避免上市公司再融資額度和資金浪費,影響上市公司的市場形象。
第三,再融資的個人利益觀明顯,忽略企業主體利益。要加大對上市公司董監高減持股份的管理,尤其要避免上市公司利用再融資實現二級市場的投機套利,損害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要通過再融資的風險控制體系,建立上市公司再融資過程中的董監高的股份鎖定機制,建立上市公司分紅機制,待上市公司再融資效果得到有效評估後,再進行二級市場減持,避免將上市公司再融資作為支撐上市公司股價的籌碼,對證券市場正常交易秩序產生不利影響。
最後,忽略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是促使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因素。通過向二級市場普通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實施再融資,其實是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損害。只有不斷豐富上市公司再融資模式,如發展可轉債、優先股等,避免單一融資模式,才能更好降低二級市場的過度融資行為。保持合理的融資結構,豐富融資形式,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在證券市場融資風險可控、可測和可承受的范圍內,建立小額、靈活、快速的再融資機制,將有利於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採取什麼樣的融資模式,改進上市公司融資結構,都必須建立在鼓勵優質藍籌股上市公司融資的基礎之上,避免劣質公司尤其是運用並購重組提升上市公司再融資條件等虛假的融資現象發生。針對上市公司再融資的監管,也必須從有利於改進上市公司經營環境和促進上市公司投資回報能力上下功夫。資本天生是逐利的,只有避免上市公司再融資的資金浪費,建立合理的資金流動機制,才能更好地保護上市公司再融資資源,實現證券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

❸ 再融資與企業戰略、公司績效的關系

再融資作為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之一,無論是在促進經濟的增長還是在促使資本結構的合理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戰略是企業首先要認識自己是誰,想到哪裡去,如何去。戰略需要分解到年度目標,制定計劃去實施,否則就是空談。目標和計劃層層往下分解,制定部門的個人的目標和計劃。目標計劃完成的情況就是績效考核。
上市公司的融資、再融資行為存在明顯的股權融資偏好。在近幾年股票市值持續縮水,債券發行量持續增長的環境下下,我國的債券市場規模仍然偏小。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順序一般為:股權融資>短期債務融資>長期債務>內源融資,這種融資順序與西方融資優序理論是相悖的。融資結構的失衡給我國資本市場帶來很多棘手的問題,不僅不利於公司治理結構優化,還導致風險積聚於銀行體系,國家金融體系缺乏穩定性。
拓展資料:
我國資本市場的融資結構相對於成熟的市場來說還很不合理,表現為股票市場繁榮,而債券市場常常被忽視,債券融資規模與股票融資規模不協調。國外債券市場規模一般都遠遠大於股票市場規模,美國的債券市場余額為股票市場市值的2倍多。
1997年以後,證監會推出了一系列規范上市公司融資行為和市場操作的制度,提高了股權融資的門檻,股權融資收到一定的抑制,但由於銀行的惜貸、債券市場融資成本高,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偏好依然沒有改變,再融資逐漸由配股向增發和轉換條件寬松的可轉換債券轉變。
2007年以後,證監會加大了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力度來規范資本市場,使上市公司IPO的門檻有所提升。同時國家越來越重視公司債券市場的建設。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0年我國A股市場籌資籌資4883億元,增加3004億元,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可轉債、可分離債、公司債籌資1320億元,增加605億元。
顯示出債券融資的地位在逐步上升。債券融資模式的回歸發展對上市公司是很有利的,不僅可以增加企業資金來源渠道,降低融資成本,還能優化公司資本結構,解決代理成本問題。僅依靠股權融資必然是不可取的,因此應該股企業其嘗試發行債券融資,改善當前上市公司偏好股權方式進行融資的局面。為了驗證中國上市公司債券融資與公司績效的關系。

❹ 請問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恢復市場融資功能是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為國民經濟建設籌集資本,為社會資金保值增值提供渠道,是資本市場的基本功能,也是市場發展的根本途徑。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是離不開融資的。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是上市公司獲得資金的重要途徑。同時,上市公司不發行新的證券,那麼就難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更新的投資機會。因此,長期停止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是對投融資雙方都不利的。
此外,從中國證監會「新老劃斷」分三步走的安排看,只有先恢復上市公司再融資,才能最後恢復待上市公司的融資。從中國上市公司的構成看,境內市場如果長期不能恢復發行新股,那麼境內A股也存在被邊緣化的可能。因此,首先恢復上市公司再融資,也是境內資本市場長治久安的需要。
股權分置改革進程過半的背景下,逐步讓上市公司進行再融資,有著多重意義。誠如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所言:「恢復上市公司再融資是『新老劃斷』的一個重要步驟,既標志著股權分置改革完成了重要的階段性進程,也標志著市場創新發展在新機制下的啟動。同時,在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優先安排再融資,也是兌現改革政策、扶持改革後公司做優做強的一項重要舉措。」
從徵求意見稿具體的制度安排看,恢復上市公司再融資,不是簡單的再融資重新開閘,而是證券市場的一項重要變革,是在新運行機制上的新發展。中國證監會曾在《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股權分置改革是一項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其意義不僅在於解決歷史問題,更在於為資本市場其它各項改革和制度創新創造條件。」徵求意見稿反映了這樣的幾個新特點:一是強化公開發行證券的市場約束機制。股權分置改革後,股東的利益基礎趨於一致,以價格信號為導向的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將逐步發揮作用。二是嚴格募集資金管理,鼓勵回報股東。三是進一步完善再融資市場化運作機制,提高融資效率。如發行人獲得發行核准後,可在六個月內自行選擇發行時機;對兩次融資的時間間隔不再限制,可以更多地由股東大會決定,等等。這些指導思想,都是原來的有關規定所沒有的。
原有基於股權分置環境下制定的以財務指標和行政管理為主要監管手段的再融資規則已難以適應當前的市場情況,因而,《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的強化公開發行證券的市場約束機制,主要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實現:一、按確定市價發行原則,適度降低財務指標要求;二、配股引入發行失敗機制。這樣,以往增發時折價發行的情形,就將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而配股失敗的成本,也會引起上市公司的鄭重考慮。因此,改變以財務指標為主要監管手段的再融資規則,並不等於上市公司可以大規模再融資。綜合來看,再融資的門檻實際上還有所提高。

❺ 上市公司再融資是如何操作的

再融資是指上市公司通過配股、增發和發行可轉換債券等方式在證券市場上進行版的直接融資。再融資權對上市公司的發展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我國證券市場的再融資功能越來越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❻ 上市公司再融資有哪些工具及其監管措施是什麼ps,求給出工具的定義噢親親!期末考發現這個知識點不太會

上市公司有配股。增發和可轉換債券等三種再融資方式
具體的規范措施。
一、完善市場體系,積極推動資本市場創新
1.完善市場體系,構築起金融市場多個子市場之間的互動機制。廣義或完整的資本市場體系包括長期借貸市場、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我國的債券市場從20世紀80年代建立以來很不發達,除國債外其他債券的流動性差且規模小,形成參與者少,債券流動性差的惡性循環。商業銀行的功能尚未完善,長期貸款的風險又較大,使得金融機構並不偏好長期貸款。這兩個因素導致債權融資的渠道不暢,增強了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從而影響其融資能力的發揮和資本結構的優化。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存在著結構失衡現象。因此,管理層一方面要有明確的目標,加快債券市場的發展:(1)建立健全多層次的企業債券市場,調整企業債券的品種和結構;(2)要大力培養機構投資者,加快發展投資基金,增強債券市場的投資理性,積極引導投資者對發展前景好的優質上市公司進行中長期投資,減少對企業債券市場運行的不必要的行政干預以及完善法規體系等多個方面來促進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以此推動資本市場的均衡發展。另一方面要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障礙,使更多的商業銀行和機構能夠參與公司債券市場的運作和資本市場的運作;發展多樣化的融資工具,使企業可通過多種融資方式來優化資本結構,擴大再融資可利用的市場范圍。
2.積極推動資本市場金融產品的革新和創新。管理層應推出一系列的政策來鼓勵金融產品的革新和創新,減少在這方面的限制。首先應進行有效的金融創新,其基本思路為設立公募型產業投資基金(以封閉式為宜),把投資環節向上游移動,向准備上市的企業(以企業開始提出上市意向為起點,以企業實際上市為終點)投人股權投資,使融資方在排隊等待期間就能獲得部分股權投資資金的支持,有助於降低其上市成本,提高經營效率。使投資方的投資向上游延伸,降低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收益。其次應積極開發新的金融工具。2005年5月24日,央行公布了(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25日即有5家公司(包括三家上市公司)同時公布了短期融資券的發行計劃。30日,5家公司發行的全部7隻短期融資券開始上市交易。與股票融資相比,短期融資券發行方式簡便易行,成本低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將大大減輕股票市場的擴容壓力,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為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此外,還應積極完善兩年前開始進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以及信託產品、融資租賃等再融資的創新工具。加大發行創新的力度,增加融資方式的靈活性,吸引更多資金的參與以支持優勢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建立完整的投資項目評價體系,對再融資項目全程監管
1.建立完整的投資項目評價體系,引導資金的有效使用。上市公司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從上市公司、行業、地區等不同角度出發,對建設項目必要性、技術的可行性、經濟的合理性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並對項目的綜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予以定性和定量的評價。進行上市公司經濟效益評價時可根據國家現行價格和財稅制度,分析、預測上市公司項目直接發生的財務效益和費用,並編制財務報表,計算評價指標,考察項目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等財務狀況,以判別項目的財務可行性。對上市公司而言,在選擇投資項目時,應對投資額、投資回收期、現金流和風險程度等指標進行詳細的科學論證,不合格的項目堅決不能上馬。在強化公司治理和講求誠信的今天,上市公司應理性融資、合理投資。在再融資時還應考慮市場因素,選擇好時機。在大市持續低迷時,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行為理應慎之又慎。同時證券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督力度,對上市公司的再融資申請進行嚴格審查,不僅要看項目是否可行,而且要審查以往再融資資金的使用情況,對於頻繁變更投資項目或是將再融資資金長期擱置銀行的公司,不接受其再融資申請。
2.對再融資項目進行全程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證監會已出台了一系列規范證券市場的辦法,其中有多項涉及到募集資金閑置問題。中國證監會在《關於做好上市公司新股發行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將經常性凈資產收益率作為核准新股發行申請的重要依據。《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第十一條也將上市公司前次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作為公司能否獲得再融資資格的關注重點。管理層應依法規范上市公司行為,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創造條件讓優質企業上市,使優質上市公司能更方便地取得再融資機會。要做到嚴把再融資審核入門關,把沒有必要的再融資計劃擋在市場的大門之外;還應事後追蹤、審查再融資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事後監管。在這一過程中,認真實施好保薦制度是切實提高市場再融資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要讓中介機構證券公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進行有效的事中審核。由此可見,加強對募集資金使用情況的持續監管,提高融資效率,有利於制約大股東盲目融資沖動,保護中小股東權利。

三、綜合評價上市公司業績,細化分紅規則
1.運用財務指標綜合評價上市公(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司業績。對上市公司再融資的量化要求必須綜合評價其財務狀況、經營效益、現金流量、成長性等方面的實績。要綜合運用財務指標,如反映財務狀況的指標(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或速動比率、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比率);反映經營效益的指標(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反映資金營運效率的指標(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反映產生現金流量能力的指標(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現金流量對凈利潤的比率);反映成長性的指標(營業利潤三年平均增長率、資本保值增值率等),對各項財務指標可以上市公司同行業的過去一年或過去若干年的平均水平作為考核標准,並規定各個指標的考核權數,採用綜合考核的方式。比較直觀、客觀地判斷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者的業績。
2.細化分紅規則上,引導上市公司注重股東回報。2004年12月,中國證監會出台的《關於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將上市公司分紅與再融資資格
直接掛鉤,規定3年不分紅不能再融資。這些措施成為推動上市公司2004年大面積「分紅派現」的直接動力。同時明確了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利潤分配的,不得向社會公眾增發新股、發行轉債或配股。此舉將增加流通股股東的話語權,有利於制約大股東盲目融資沖動,引導上市公司注重股東回報。但是強制分紅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在短期看來對流通股股東來說可能並不會起到太大的作用。因為流通股股東是以數元的溢價買人股票的,而國有股則以1元凈資產入股,成本大多在1元甚至遠遠低於1元,因而國有股將獲得最大的好處。強制上市公司分紅首先應該解決已經困擾中國股市多年的國有股流通問題。同時,目前尚需要在規則上有所細化,除明確分紅是再融資前提外,還應對分紅派現率予以明確規定,然後才能再融資,切實強化市場的融資秩序。
四、完善資本市場的相關法規,解決股權分置
證券市場要在規范的基礎上發展,並要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改進相關制度來優化上市公司的融資行為,提高證券市場的籌資能力。2004年12月7日《關於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利益保護的若干規定》(簡稱《若干規定》)出台。(若干規定》涉及公眾股東表決制度、知情權制度、獨立董事制度、上市公司利潤分配製度和對上市公司高管人員加強監管的制度五個方面。這五項制度一項治本,四項治標。其中,公眾股東的表決制度是基本制度重大調整的治本措施,該規定賦予了中小投資者對包括上市再融資等重大事項的表決權,而另外四項則是治標的方式。這五個方面都是中國現有的《公司法》和《證券法》所沒有涉及或涉及不夠的,是對現有《公司法》和《證券法》治市乏力的重要補充。

❼ 再融資的影響因素

現代資本結構理論認為,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順序首先是內部股權融資(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債務融資,最後才是外部股權融資。我國上市公司實際融資順序則表現為股權融資、短期債務融資、長期債務融資和內源融資,即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順序與現代資本結構理論關於啄食順序原則存在明顯的沖突。事實上大多數上市公司一方面大多保持比國有企業要低得多的平均資產負債率,但從實際上看,目前1000多家上市公司幾乎沒有任何一家會主動放棄其利用再次發行股票進行股權融資的機會。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的主要原因:
一、融資成本對股權融資偏好的影響再融成本大大低於債權融資成本,是上市公司熱衷於再融資的最主要原因。
二、公司治理結構對融資偏好的影響
我國上市公司大多是國有企業通過增量發行改制上市,在治理結構方面仍有國有企業的烙印,具體表現為如下兩個特徵:(1)股權集中、一股獨大。(2)國有股、法人股占絕對優勢。由於滬深股市上市公司被大股東控制,大股東就可能利用市場的二元結構特點通過股權融資獲取自身資產的大幅增值,而忽視甚至犧牲其他流通股東的利益。
三、考核制度對股權融資偏好的影響
上市公司的管理目標應該是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但我國上市公司的管理及投資者衡量企業經營業績,依然習慣以企業的稅後利潤指標作為主要依據,由於企業的稅後利潤指標只考核了企業間接融資中的債務成本,未能考核股本融資成本,即使考核,也總是很低。所以,公司總是厭惡債權融資而偏好股權融資。
四、盈利預期對股權融資偏好的影響
統計結果表明,從1995~2001年,配股公司配股後的平均資產報酬率低於1年期銀行貸款利率,而且有逐年下降趨勢。1995年融資公司後兩年的資產報酬率平均為7.46%,而且有25%的公司的資產報酬率低於4.65%,有50%的公司的資產報酬率低於7.38%;2000年配股公司後兩年的資產報酬率平均為5.74%,而且有25%的公司的資產報酬率低於4.32%,有50%的公司的資產報酬率低於5.74%。如果企業採用債權融資,有近50%配股公司投資的利息前稅前利潤不足以支付銀行貸款利息。進一步統計表明,公司配股後資產報酬率大幅度下降,平均下降幅度為3.19個百分點。
由於絕大部分公司再融資後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其資產報酬率低於銀行貸款利率,使得大股東偏好股權融資。
五、其他因素對股權融資偏好的影響 上市公司融資除受融資成本、公司治理結構影響外,還會受成長性、財務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實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未來盈利能力下降幅度越大,債權融資風險越大,上市公司股權融資越多;盈利水平越高,擴張餘地越大,上市公司股權融資越多;企業規模越大,成長性越差,企業股權融資規模越小;企業自由現金越多,資金越充裕,企業股權融資意願越弱。
上市公司杠桿比率越高,股權融資意願越強,說明上市公司有利用股權融資降低杠桿比率,規避財務風險的傾向;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越低,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意願越強,說明大股東越不能有效控制上市公司從上市公司正常經營中獲利時,從股權融資中獲利意願越強烈。
從影響因素綜合分析可見,雖然滬深股市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但其決定是否股權融資仍受當前盈利水平、未來盈利預期、財務杠桿比率、企業成長性、自由現金比率等多種因素影響。可見上市公司作為追求一定經濟效益的經濟活動單位,一般影響企業融資和資本結構的因素還是會影響上市公司融資決策。

❽ 聽說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出現了新規定,主要有哪些

第一部分:重點內容有哪些

1、重點一修改哪些內容?三大方面

一是規模。

上市公司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擬發行的股票數量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份的20%。

二是頻率。

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前次募集資金包括首發、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但對於發行可轉債、優先股和創業板小額快速融資的,不受此期限限制。

三是募資投向理財產品的規則。

上市公司申請再融資時,除金融類企業外,原則上最近一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融較大、期限較長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借予他人款項、委託理財等財務性投資的情形。

2、重點二何時實施?自發布之日起

對於新政,業界最關注的問題還包括時間上的新老劃斷。

今日的發布會上,鄧舸介紹,為了實現平穩過渡,在適用時效上,《實施細則》和《監管問答》自發布或修訂之日起實施,新受理的再融資申請即予執行,已經受理的不受影響。

鄧舸指出,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次再融資監管政策的調整屬於制度完善,不針對具體企業,所有上市公司統一適用。

3、重點三因何出新政:存在三大問題

據了解,現行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字2006年實施以來,在促進社會資本形成、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市場情況的不斷變化,現行再融資制度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亟需調整,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問題:

一是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融資傾向。

有些公司脫離公司主業發展,頻繁融資。有些公司偏項目、炒概念,跨界進入新行業,融資規模遠超過實際需要量。有些公司募集資金大量閑置,頻繁變更用途,或者脫實向虛,變相投向理財產品等財務性投資和類金融業務。

二是非公開發行定價機制選擇存在較大套利空間,廣為市場詬病。

非公開發行股票品種以市場約束為主,主要面向有風險識別和承擔能力的特定投資者,因此發行門檻較低,行政約束相對寬松,但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投資者往往偏重發行價格相比市價的折扣,忽略公司的成長性和內在投資價值。

過分關注價差會造成資金流向以短期逐利為目標,不利於資源有效配置和長期資本的形成。限售期滿後,套利資金集中減持,對市場形成較大沖擊,也不利於保護投資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三是再融資品種結構失衡,可轉債、優先股等股債結合產品和公發品種發展緩慢。

非公開發行由於發行條件寬松,定價試點選擇多,發行失敗風險小,逐漸成為絕大部分上市公司和保薦機構的首選再融資品種,公開發行規模急劇減少,同時,股債結合的可轉債品種發展緩慢。

4、重點四著力點在哪?三大方面

本次修訂《實施細則》和制定《監管問答》,主要著眼於三方面:

一是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導向,積極配合供給側改革,助力產業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最需要的地方,避免資金脫實向虛。

二是堅持疏堵結合的原則,立足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堵住監管套利漏洞,防止炒概念和套利性融資行為形成資產泡沫。同時,滿足上市公司正當合理的融資需求,優化資本市場融資結構。

三是堅持穩中求進原則,規則調整實行新老劃斷,已經受理的再融資申請不受影響,給市場預留一定時間消化吸收。

5、重點五理財產品敏感問題如何說

下一步,證監會將按照依法從嚴全面監管的要求,繼續強化再融資的發行監管工作,督促保薦機構梳理再審項目並開展自查,進一步規范募集資金投向,繼續加強監管理財產品等資金參與非公開發行認購,強化證監局對募集資金使用的現場檢查。

記者了解到,對於上述提到「金額較大、期限較長的交易性金融資產」中金額較大、期限較長的界定,需考慮到具體的上市公司的規模和募集資金及財務性投資的多少來判定,具體會在發行部的審核過程中進行判斷。

而「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中18個月的確定,則是根據最近三年上市公司前次融資距本次融資的統計測算,並對前次項目募集資金是否落實到位的效果進行分析後測算出來的。

業內人士指出,在再融資過程中,發行人是第一責任人,保薦機構在上市公司確定再融資方案時就應把好關,根據市場情況變化,對不符合監管要求的方案進行調整。

第二部分:幾大敏感問題解讀

統計顯示,去年全年證監會審核的再融資、優先股和可轉債總金額在10000億左右,其中,再融資涉及7000-8000億元。

敏感問題一

金融較大、期限較長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的界定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關於上述提到「金融較大、期限較長的交易性金融資產」中金融較大、期限較長的界定,需結合實際情況,考慮到具體的上市公司的規模和募集資金及財務性投資的多少來判定,具體會在發行審核過程中進行判斷,如募集資金很少但財務性投資很大的就限制,沒有融資合理性和必要性也會受限,旨在控制過度融資。

敏感問題二

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的規定

為避免上市公司頻繁融資,新政中包括了「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的規定,如何理解這一問題?

1992年頒布的《公司法》中明確要求「上市公司再融資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2個月」,但該規定在2006年《公司法》的修訂中被刪除,而此次新政重啟了時間限制的規定,並根據最近三年上市公司前次融資距本次融資的統計測算、對前次項目募集資金是否落實到位的效果進行分析後測算出18個月這一考量,是給當前市場上部分上市公司頻繁融資帶上了「緊箍咒」。

業內人士指出,在再融資過程中,發行人是第一責任人,保薦機構在上市公司確定再融資方案時就應把好關,根據市場情況變化,對不符合監管要求的方案進行調整。

敏感問題三

如何滿足上市公司正當合理融資需求

「此次再融資新規是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最需要的地方,避免資金脫實向虛的重要舉措。」上述業內人士指出,此舉不僅疏堵結合促再融資方式多元化,堵住監管套利漏洞,防止炒概念和套利性融資行為形成資產泡沫,還滿足上市公司正當合理的融資需求,優化資本市場融資結構。為確保市場平穩運行,實行新老劃斷,已經受理的再融資申請不受影響,給市場預留一定時間消化吸收。

❾ 上市公司再融資有哪些方式

目前上市公司普遍使用的再融資方式有三種:配股、增發和可轉換債券,在核准制框架下,這三種融資方式都是由證券公司推薦、中國證監會審核、發行人和主承銷商確定發行規模、發行方式和發行價格、證監會核准等證券發行制度,這三種再融資方式有相通的一面,又存在許多差異。
1、融資條件的比較
(1)對盈利能力的要求。增發要求公司最近3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6%,若低於6%,則發行當年加權凈資產收益率應不低於發行前一年的水平。配股要求公司最近3個會計年度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6%。而發行可轉換債券則要求公司近3年連續盈利,且最近3年凈資產利潤率平均在10%以上,屬於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類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於7%。
(2)對分紅派息的要求。增發和配股均要求公司近三年有分紅;而發行可轉換債券則要求最近三年特別是最近一年應有現金分紅。
(3)距前次發行的時間間隔。增發要求時間間隔為12個月;配股要求間隔為一個完整會計年度;而發行可轉換債券則沒有具體規定。
2、融資成本的比較
增發和配股都是發行股票,由於配股面向老股東,操作程序相對簡便,發行難度相對較低,兩者的融資成本差距不大。出於市場和股東的壓力,上市公司不得不保持一定的分紅水平,理論上看,股票融資成本和風險並不低。

閱讀全文

與上市公司再融資與公司治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政府投融資平台企業所得稅管理 瀏覽:325
聚財寶貨幣基金理財 瀏覽:542
金融食品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瀏覽:459
8號黃板紙價格是多少 瀏覽:692
公司一般幾輪融資可以上市 瀏覽:157
張庭賓土地信託 瀏覽:274
配資杠桿幾倍合法 瀏覽:690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融資 瀏覽:509
上海諾友金融服務公司怎麼樣 瀏覽:586
匯率換算查詢器app 瀏覽:323
自主經營融資模式 瀏覽:689
金融服務中心事業編制 瀏覽:800
金融公司崗位定級標准 瀏覽:486
隨用隨取的高收益理財產品 瀏覽:409
線上認證簽約的大學生貸款分期 瀏覽:365
理財基金PPT怎麼做啊 瀏覽:612
百利方投資理財 瀏覽:572
這次疫情股票是否還會大跌 瀏覽:70
金融服務部經理 瀏覽:322
貸款的二手車能過戶嗎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