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美國債券市場融資規模

美國債券市場融資規模

發布時間:2022-06-12 15:25:21

Ⅰ 美國欠世界21萬億美金賴掉怎麼辦

美債突破21萬億美元,美國會賴賬嗎?

在2017年9月,美國政府債務是20萬億美元。然而僅僅在半年之後(今年3月17日),該數字又增加了一萬億美元,至21萬億美元。而且,美國的債務不但不會減少,還會增加得更快--特朗普政府的減稅計劃還將增加更多的債務。

事實上,我們國家很可能已經在這樣做了--今年1月中國所持的美國國債規模環比減少167億美元,降至1.1682萬億美元,創去年7月以來的最低值!

Ⅱ 經濟金融化的美國現狀

經濟金融化是世界經濟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所謂經濟金融化,是指包括銀行、證券、保險、房地產信貸等廣義的金融業在一個經濟體中的比重不斷上升,並對該經濟體的經濟、政治等產生深刻影響。1980年代初,發達國家的股市市值與其國內生產總值基本相當,而當前其股市市值已普遍是國內生產總值的3倍以上。
美國經濟金融化表現在許多方面
隨著金融與政治的結合日益緊密,經濟金融化成為美國經濟的重要特徵。1999年美國通過了《金融現代化法》,為金融機構打開了混業經營的方便之門。2006年又修改了《破產法》,明顯收緊了個人破產標准。這都體現了美國金融業的利益要求,是金融業實力日益膨脹的結果。同時,美國政府也更加借重金融業的力量。美國前財長魯賓、現任財長保爾森均來自華爾街。「9·11」事件之後,美國政府鼓勵民眾擴大消費,貸款購車和重新安排住房抵押貸款等消費行為一度被認為是愛國行動。
美國經濟金融化的表現是多方面的。1990年美國廣義金融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18%,首次超過製造業,2003年這一比重升至20.4%。2002年美國金融業資產為37.9萬億美元,2003年為42萬億美元,2004年達到45.3萬億美元。當前美國金融企業市值約佔美國股市總市值的1/4,其利潤佔美國企業利潤總額的40%。美國債務規模激增,很多債務通過證券化轉化為各類有價證券,源源不斷湧入金融市場,刺激了金融市場繁榮。當前,美國國債達8.3萬億美元,地方政府債務1.73萬億美元,公司債務8.5萬億美元,消費貸款、住房抵押貸款等家庭債務約13.2萬億美元。截至2005年底,美國債券市場規模達25萬億美元,超過股市。外資是美國金融市場上一支重要力量。當前外國對美國投資比美國對外投資多3.3萬億美元,一半以上的美國國債掌握在外國投資者手中。外國在美國購買的資產,尤其是金融資產逐年增加,2002年為1130億美元,2003年為2800億美元,2004年為3990億美元。
現代經濟中,任何產業的成長發展都要倚仗金融業的支持。當今美國經濟活動的核心已主要不是物質產品的生產,更多是金融資產等財富的管理、流動和增值。這種虛擬化趨勢,意味著金融部門的發展遠遠超過實體經濟部門的發展,金融業通過自我創造和循環來實現最大限度的增值。
美國金融自由化浪潮持續推進,信息技術與金融業的融合日益緊密,金融創新產品層出不窮。特別是1990年代,伴隨股市高漲,期貨、期權、互換等金融衍生產品市場迅速膨脹。2000年以來,美國房地產市場持續升溫,住房抵押貸款等相關資產的證券化成為金融市場的新熱點。旺盛的金融創新,提供了日益豐富的金融產品,滿足了投資者多樣化的需求,增強了金融市場的吸引力和活力。
「9·11」事件之後,美國總體上採取了較寬松的宏觀經濟政策,通過保持低利率和減稅來刺激美國經濟復甦和增長,客觀上有利於金融市場的擴張。尤其是低利率推動美國房地產市場持續升溫,促進了住房抵押貸款及其證券化的長足發展。而且近些年美國的貨幣發行速度明顯加快,自1998年以來,美國M2的增長速度連續高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存在貨幣的超額供給,大量過剩資金湧入金融市場追逐利潤,直接擴大了金融市場的規模。同時,花樣繁多的消費信貸不斷擴大,加深了消費者對金融業的依賴。在美國這樣的「債務社會」中,作為債權人的金融機構必然會變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具有影響力,這一觀點已逐漸成為美國經濟學界的共識和常識。
經濟金融化提升美國經濟整體實力
經濟金融化大大提升了美國經濟的整體實力,成為維系和鞏固美國「一超」地位的重要基礎之一。美國金融市場的深度、廣度和流動性總體上優於歐日,使美國得以源源不斷地吸收資金,彌補「雙赤字」造成的缺口,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美聯儲等宏觀經濟部門在利用金融市場調控經濟運行方面更趨成熟,美國企業利用金融市場極大地提高了管理和分散各類經營風險的能力。旺盛的金融創新,鞏固了美國作為全球創新中心的地位。風險投資等的興起,為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持。
經濟金融化還使美國在引領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多年來,美國一直背負著高額且不斷增長的貿易逆差,一直在出售自己的資產,一直在向世界各國借貸。1986年到1988年間,美國就已從債權國變成了特別債務國。由於具有流動性保證者和全球儲備貨幣印刷者的獨特地位,美國反從其持有的越來越大的外國資產總負值中獲得凈收益。美元貶值使美國從最大的受損者——美國資產的外國持有者——那裡獲益。美國的進口與美元匯率密切關聯,而美國的出口與美元的關聯度較低,美元貶值使美國資產持有者以及美國的貿易夥伴蒙受巨大的損失。外國人對美國資產的購買和對美國借款人的貸款抵消了美國貿易逆差造成的凈美元外流。全世界都在購買美國的低收益和不同期限的債券。據美國專家估計,過去幾十年裡,美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回報率比外國對美國直接投資的回報率高出400多個基點。美國持有的國外資產有75%以上不是按美元計價,這意味著,如果美元貶值,美國持有的資產升值,它的負債貶值。難怪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經濟學博士沃爾夫說,美國就像一支喜歡舉債經營的對沖基金,它獲得的利潤遠高於支付的利息。
從長期看,經濟金融化也增加了美國經濟的不穩定性、投機性和風險性。在美國甚至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可能正在步羅馬、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國等帝國的後塵,這些國家都是在高額債務中走向危機和衰落的。特別是美國經濟中存在股市泡沫,2001年美國股市泡沫破裂,市值損失約4萬億美元。美國經濟中存在信用泡沫,當前美國政府、企業和家庭債務合計已達到其國內生產總值的300%以上。美國經濟中存在房地產泡沫,過去6年美國房地產增長速度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高出5個百分點,房價累計增幅超過35%。美國經濟中還存在美元泡沫,美國巨額「雙赤字」表明美元下行風險不斷積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美元當前仍高估15%以上。如何有效化解這些風險是美國必須長期面對的難題。
縱觀世界各國經濟,經濟金融化並不是發達國家的特有現象,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呈現出經濟金融化的徵候。實際上,東亞金融危機以及一些拉美國家發生的金融動盪,在相當程度上是由於這些國家金融自由化步伐脫離本國經濟發展實際,過分超前尤其是缺乏有效金融監管所致。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金融業發展仍然處於起步成長階段。2月27日「黑色星期二」,是我國股市自創立以來與全球市場的首次聯動,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國資本市場對世界的影響力在逐步增加,但客觀看,我國股市的作用非常有限。正如保爾森3月6日在接受日本《產經新聞》等媒體采訪時所言,「中國的大部分資本市場尚未與世界其他市場發生直接關系」。當前我們存在的主要矛盾仍然是金融不足的問題。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步伐,著力推進現代金融體系和制度建設,大力拓展金融創新,完善多層次、多元化銀行業體系,進一步發展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和比重,深化保險業改革,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金融企業經營效益,全面提高金融業競爭力和服務水平。要借鑒國際上經濟金融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高度重視防範成長中可能產生的過度金融化問題,推進金融監管能力建設,強化金融法治,化解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Ⅲ 美國債數字鍾在什麼地方

1、政府是當時的主要資金需求方,並且發債只是政府迫不得已時籌集資金的權宜之計,比如戰爭或籌集建設資金
2、市政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
3、州和地方政府開始發行市政債券籌集資金
4、只有極少數地位顯赫的私營公司才能發售債券,如由地方政府支持從事運河、公路和鐵路建設的大型交通運輸公司。
5、股份公司在經濟中取得統治地位,這也促使企業的融資方式與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發行股票和公司債券成為公司最重要的外部融資來源
美國債券市場有力地支持了其國家戰略的發展實施
美國圍繞國債市場所建立起的穩定的債券市場,是推動其大國崛起的關鍵力量,是支持美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資金來源,也是提升美元全球性霸主地位的市場基礎和堅實保障。
首先,美國債券市場在全球債券市場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較早發展起來的債券市場之一,美國債券市場在全球債券市場中規模最大。截至2012年3月末,美國國內債券市場規模達26.39萬億美元,在全球債市總規模中佔比37.62%,分別約為排在第二位的日本的1.9倍和排在第三位的法國的7.4倍。規模巨大的債券市場,對於支持美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次,美國債券市場為美國貨幣政策實施提供了重要操作平台。一方面,美聯儲通過在債券市場吞吐資金以使貨幣供應與實體經濟相適應,從而實現了債券市場作為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的紐帶,將各方面資金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實體經濟的各行業中;另一方面,美聯儲通過在債券市場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並通過聯邦基金利率和短期國債收益率等基準利率,引領市場價格走勢,並為美國貨幣政策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提供市場基礎。
再次,強大的美國債券市場尤其是國債市場,是美元國際化的基石。兩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以及「二戰」爆發以後的幾年,美聯儲努力維持國內債券市場秩序穩定,不僅使美元幣值保持了相對穩定,也增強了全球對美元的信心,為美元的國際地位確立提供了堅實保障。在確立了美元在全球國際儲備貨幣中的霸主地位後,美國極富廣度和深度的債券市場,吸引著眾多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將其國際儲備投資於美國的資本市場尤其是國債市場,成為匯集全球資金的「池」。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12年國外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證券達13.26萬億美元,比2005年增加約1倍,其中持有比例最高的便是美國國債,占國外投資者持有美國證券的52%以上。

Ⅳ 誰知道債券市場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各國債券市場規模如何

債券市場作為證券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債券市場的主要部分是公債或政府債券,而且,各國的債券市場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從發行政府債券開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公共信用制度,即國債制度,在中世紀的熱那亞和威尼斯就已產生,到工場手工業時期流行於整個歐洲。」
中世紀歐洲的政府債券市場僅具有雛形。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都不很發達,17世紀下半期,荷蘭聯省共和國公開發行了一批政府債券,井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市。後來,歐洲其他國家也紛紛將本國政府債券投放到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市,使得阿姆斯特丹很快成了歐洲最主要的債券市場。
到18世紀中後期,英國和法國憑借其資本主義生產和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取代荷蘭成為新的世界經濟和金融中心。歐洲公債市場的重心向倫敦和巴黎轉移,英國和法國的債券市場逐漸發展了起來。
在美國,早在獨立戰爭期間,政府就發行了各種臨時債券和中朗債券,以支付巨大的戰爭經費開支,1770年,費城成立了美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其中已有債券交易。獨立戰爭勝利後,財政部長漢密爾頓開始著手重建國家財政,特別是解決聯邦政府發行的紙幣——「大陸市」的急劇貶值問題,1790年,美國政府按面值贖回「大陸市」,同時發行了新的「公共債券\以籌集贖買資金。此後,國債交易日漸發達。
19世紀以後,資本主義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工商企業需要籌集大量資金以支持其長期發展,企業債券開始誕生:同「屯國家機構也日益龐大,政府開支膨脹,政府債券規模進一步擴人。在這種情況下,債券中場開始制匿化、組織化和規模化。l肌之年3 月,英國證券交易所開設了世界上第·家大型的專業化債券交易中心。美國在1817年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後,債券的發行與交易也逐漸地走上了規范化的軌道。
在歐美各國債券市場迅速發展的同時,亞洲一些國家的債券市場也在醞釀、形成和發展。日本在明冶維新初期就開始發行債券、後來在修建大販鐵路則,首次發行廠公司債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亞、新加坡、韓國等其他國家的債券市場也在19世紀末和刀世紀初先後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國債券中場發展十分迅猛,成為與股票中場相並列的資本市場兩大支往。債券品種日新月異,層出不窮,如中央政府債券、地方政府債券、政府保證債券、國庫券、其他政府部門債券、普通公司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抵押債券、金融債券、境外債券、外國債券、歐洲債券等。債券的期限結構更加多樣化,出現了各種短期、中期、汪期債券。
同時,各國債券市場規模空前擴大。在發行中場方向,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出版的《金融中場趨勢》統計.1996年當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券、金融機構債券、國內公司債券、外國公司債券發行總額為12 644億美元.與美國當年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為17%;法國債券發行總額為4 752 億法郎,與GDP的比率為6.1 %;英國債券發行總額為386億英鎊,與GDP的比率為5.4%。
在市場交易額方面,據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資料統計, 1996年,法國債券交易額達到了115 723.96億美元,與法國GDP的比率為752.8%;德國為21 727.29億美元,與GDP的比率為91.8%;英國為16 218.70億美元,與GDP的比率為146.2%;美國為58588.5億美元,與GDP的比率為78.9%。

Ⅳ 美國的債務規模為何越來越高

美國經濟有一個矛盾的現象:一邊大規模減稅,另一邊財政赤字又越來越大,這是怎麼回事呢?

沒有足夠的稅收,財政赤字如何填補?美國目前的財政赤字主要通過國債融資來彌補。但是,通常政府發行債券又要以這個國家的財政稅收作為基礎,若稅收不足,國債又怎麼能夠融得到資金呢?但實際上,美債依然是全球最穩定的資產之一。

後來,伴隨著美聯儲政策的轉向,一種復興凱恩斯主義的貨幣理論——現代貨幣理論(MMT)也出現了。

美國經濟學家蘭德爾·雷(師從美國後凱恩斯主義者明斯基)等人綜合了凱恩斯為代表的凱恩斯主義、科納普的國家貨幣理論、英尼斯的內生貨幣理論、勒納的功能財政理論、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和戈德利的三部門均衡理論,開創了這個理論。

蘭德爾等人提出了不一樣的貨幣起源學說,他們認為,貨幣只是一個記賬工具,可以理解為欠條。國家發行貨幣,實際上是幫助市場解決交易問題,促進市場交易便利。

蘭德爾認為,政府發行債券與貨幣是一樣的。貨幣是欠條,債券也是欠條,都只是記賬工具。所以,他們認為,政府發行債券不是為了借錢,而是與發行貨幣一樣,都是為了市場交易便利。

所以,現代貨幣理論認為,政府不需要關注債務,只要維持利率穩定,發行貨幣即可融資。換言之,只要利率穩定,就可以不斷地發行貨幣,支持政府大規模的借債融資。政府可以依靠發行貨幣獲得收入,而不是依靠稅收。

這套理論,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在這套邏輯中,稅收似乎被邊緣化了。現代貨幣理論只將稅收視為啟動貨幣的一種工具。這個意思就是,聯邦政府要求以美元征稅,相當於給美元找到了一個巨大的應用場景,從而啟動了美元。

實際上,現代貨幣理論,是一個典型的財政赤字貨幣化理論,它讓財政赤字貨幣化擴展到了最大化。目前,這一理論備受美國各界痛斥。

如今,雖然美聯儲系統並不承認現代貨幣理論,但是其實誰都清楚,最近20多年,尤其是2008年之後,美國正按著現代貨幣理論的套路走。只要美元信用能夠維持,那就發幣,政府大舉借錢。於是,最近十多年,美元發行量與美債總量都同時大幅度增加。其中,美債更是突破了歷史最高值,超過了23.2萬億美元。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個聽硬課、讀硬書、看硬文的硬核學習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benshe0-1),學習更多深度內容。

Ⅵ 美國政府國債上限 12.294 萬億美元,是怎麼計算計算出來的

國債余額上限是指聯邦政府的債務上限。美國憲法賦予美國國會有權確定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總額的最高限額。確定法定債務的上限是要限制聯邦債務的擴大,控制聯邦政府的支出。如果聯邦政府債務總額接近法定的上限,美國財政部必須採取非尋常措施來滿足承擔的義務。債務上限也確定了國會和政府承擔財政義務,使政府在赤字條件下借入資金。同時,債務上限也表達了節儉的理念和管理政府財政的經濟考量。
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通過兩個方式形成,一是聯邦政府向公眾發行債券出售債務,為預算赤字融資,這被稱為公眾持有的債務;二是聯邦政府因某些支出增加債務,如社會安全、醫療和運輸,從而減少了政府賬戶的順差,這被稱為政府賬戶產生的債務。這兩類方式產生的債務加總為聯邦政府的債務總和。
法律上確定美國國債上限始於1917年的"第二次自由債券法案",該法案出台背景是美國政府通過融資參與世界第一次大戰。該法案對美國財政部發行債券作出總量限制的規定,並在以後的20年裡,該法案實施中分別對長短期國債債券的數量作出限制。1939年,美國國會廢除了分別限制長短期國債債券的數量限制,但繼續實行對公共債務的總量限制,從而使財政部更能靈活地管理國債事務,對各類債務進行期限搭配。 1941年至1945年,美國國債上限被限制在3000億美元。二戰結束後,國債上限下降,一直到1962年,才接近3000億美元的水平。但1962年以後,美國國債上限一直提高,國債上限佔GDP的比重不斷上升,尤其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近幾年。2008年至2010年,美國國債上限分別為10.61萬億美元、12.10萬億美元和14.29萬億美元,分別佔GDP的比重為70%、84.1%和92.1%。
美國國債上限增加背後的經濟機制是這樣的:國債上限增加是美國財政赤字的增加,財政赤字增加在短期內能刺激需求和增加產出。這就是美國出台"2009年美國復興與再投資法案"的理由。從長期看,當經濟復甦接近充分就業時,政府的赤字會導致拉動利率的上升,高利率會導致融資成本的上升,從而抑制投資,削減生產性資本存量。高利率也會抑制消費。但高利率的積極效應促使外國資金流入美國。高利率條件下,美元資產更具吸引力,外國投資者會購買美國國債。 因為購買美國的債券,首先必須購買美元,從而導致美元升值。美元升值將導致美國進口產品價格下降和出口產品價格上升,從而引起美國貿易收支朝逆差方向發展。外國資本的流入可以部分抵消財政赤字增加對投資的消極作用。由於美元是國際貨幣,美國中央銀行通過購買美國國債使美元流向全世界。所以,美國的財政赤字,即美國的債務一定程度上是全世界承擔的。
誰是美國債務的債權人?美國國債持有者的分布是這樣的:美國政府通過其掌握的信託基金是美國國債主要的持有者,擁有美國國債的37.8%;美聯儲擁有6.5%;國內私人機構和自然人擁有21.8%;州政府和當地政府擁有4.6%;外國投資者29.3%。
美國國債上限的上下幅度如何確定?從長期看,國債佔GDP的比例是確定經濟穩定的關鍵指標,從而也成為確定國債上限的依據。如果國債的增長超過GDP增長,國債是不可持續的。國債佔GDP的比例取決於預算赤字,也取決於利率和GDP增長率。通常情況下,預算赤字應該等於債務利息支付。從而使每年的債務增長等於債務的融資成本。所以,債務增長率等於利率。如果利率高於GDP增長率,債務增長就超過了GDP增長,國債佔GDP的比例就上升。 與此相反,利率低於GDP增長率,國債佔GDP的比例就下降。從1940年至1970年,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與債務利息支付基本持平,但是從小布希政府以來,預算赤字遠遠超過了債務利息支付,所以,美國國債已面臨不可持續問題。投資者如果懷疑美國國債的償付能力,美國國債就不再可能在市場上繼續融資。從橫向比較看,美國國債佔GDP的比例在發達國家中並不高。2009年,國債佔GDP的比例,比利時為101.2%,希臘為114.9%,義大利為123.6%,日本為189.3%,美國為83.9%。
由於目前美國經濟復甦的勢頭良好,預計2011年美國經濟增長將超過3%。美國強大的國力和美國國債有著良好的信譽,美國國債並沒有給美國造成嚴重的問題

Ⅶ 美國國債是什麼

美國國債(U.S. Treasury Securities),是指美國財政部代表聯邦政府發行的國家公債。根據發行方式不同,美國國債可分為憑證式國債、實物券式國債(又稱無記名式國債或國庫券)和記賬式國債3種。 美國國債根據債券的償還期限不同,美國國債大致可分為短期國庫券(T-Bills)、中期國庫票據(T-Notes)和長期國庫債券(T-Bonds)3類。美國國債除了本土投資者外還面向全球各個國家,其往年的國債發行量平均一年是5、6千億美元。2017年10月17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繼續增持美國國債,是美國第一大債權國。2018年4月,中國和日本分別減持58億和123億美元,共有19個國家在4月份拋售了美國國債。

美國自立國以來已有國債。因為美國獨立戰爭和通過聯邦宣言,美國1791年1月1日募得國債75,463,476.52美元。其後45年,國債增長,但在安德魯·傑克遜總統任內1835年1月8日曾短暫縮減至零,但其後很快又增長至數百萬美元。

國債第一次急劇增長主因是美國南北戰爭。國債在1860年為6500萬美元,但在1863年已超過10億美元,戰爭後更增至27億美元。在1900年前,國債金額緩慢波動,後來在1910年代和1920年代初穩步增長至220億美元,主要是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支出。

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國債由1940年的510億美元,一下子提升至戰後的2600億美元。其後,國債的增長與通貨膨脹增長率相約,直到20世紀80年代時,國債又開始迅速增加。1980年至1990年,債務增加了兩倍多。冷戰結束後,債務曾短暫減少,但在2005年底,總債務已經達到7.9萬億美元,是1980年水平的8.7倍。

自2003年財政年度,計及預算和非預算支出,美國國債以每年5000億美元的速度增加。債務隨著赤字上升而增加,美國的年度預算赤字2007年約為1620億美元,預料2008年將升至4100億美元。國會財政預算辦公室曾估計政府到2012年可錄得盈餘。然而,這一估計是根據現行法律推算,假定大規模減稅措施於2010年屆滿,而後來減稅案由於共和黨國會席次的增加而延長減稅故沒有成功達成目標。

美國多個政府部門曾警告,相對歷史水平債務水平將大幅度增加,這主要是由於對醫療、社會保障等項目的必要開支。若不改革福利制度,預料到2030年至2040年,政府稅收可能不足以支付福利開支。2009年12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國會通過的一項提升美國國債上限的法案,將美國政府債務上限從2900億美元提升到了12.4萬億美元。2011年8月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國會通過的2011預算控製法案,避免了出現債務違約,8月5日由於美國政府的削減財政赤字計劃未達到標准普爾期望的4萬億美元標准,標准普爾降低了美國政府的AAA主權信用評級至AA+級,並將評級前景定為負面,引發了全球金融業的劇烈波動。這也是94年以來美國政府主權信用評級首次被降低。

Ⅷ 在美國債券市場上,債券發行人主要有哪些類型

1、政府是當時的主要資金需求方,並且發債只是政府迫不得已時籌集資金的權宜之計,比如戰爭或籌集建設資金
2、市政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
3、州和地方政府開始發行市政債券籌集資金
4、只有極少數地位顯赫的私營公司才能發售債券,如由地方政府支持從事運河、公路和鐵路建設的大型交通運輸公司。
5、股份公司在經濟中取得統治地位,這也促使企業的融資方式與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發行股票和公司債券成為公司最重要的外部融資來源
美國債券市場有力地支持了其國家戰略的發展實施
美國圍繞國債市場所建立起的穩定的債券市場,是推動其大國崛起的關鍵力量,是支持美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資金來源,也是提升美元全球性霸主地位的市場基礎和堅實保障。
首先,美國債券市場在全球債券市場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較早發展起來的債券市場之一,美國債券市場在全球債券市場中規模最大。截至2012年3月末,美國國內債券市場規模達26.39萬億美元,在全球債市總規模中佔比37.62%,分別約為排在第二位的日本的1.9倍和排在第三位的法國的7.4倍。規模巨大的債券市場,對於支持美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次,美國債券市場為美國貨幣政策實施提供了重要操作平台。一方面,美聯儲通過在債券市場吞吐資金以使貨幣供應與實體經濟相適應,從而實現了債券市場作為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的紐帶,將各方面資金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實體經濟的各行業中;另一方面,美聯儲通過在債券市場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並通過聯邦基金利率和短期國債收益率等基準利率,引領市場價格走勢,並為美國貨幣政策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提供市場基礎。
再次,強大的美國債券市場尤其是國債市場,是美元國際化的基石。兩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以及「二戰」爆發以後的幾年,美聯儲努力維持國內債券市場秩序穩定,不僅使美元幣值保持了相對穩定,也增強了全球對美元的信心,為美元的國際地位確立提供了堅實保障。在確立了美元在全球國際儲備貨幣中的霸主地位後,美國極富廣度和深度的債券市場,吸引著眾多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將其國際儲備投資於美國的資本市場尤其是國債市場,成為匯集全球資金的「池」。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12年國外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證券達13.26萬億美元,比2005年增加約1倍,其中持有比例最高的便是美國國債,占國外投資者持有美國證券的52%以上。

Ⅸ 債券的市場比較

我國的債券市場近些年來發展迅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同發達國家相比,仍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其規模、品種,還是債券市場的發育程度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中美債券市場分析
1.債券市場的發行規模比較分析
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債券市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債券品種發展也比較成熟。其規模也遠遠大於股票市場。美國每年發行國債的數額佔GDP的比例為100%.且市場可流通的債券品種豐富,既有國債,市政債券,也有公司債券,聯邦機構債券等。
我國的債券和美國相比差距較大。每年發行總量也不過佔GDP的15%左右,且品種比較單一。主要有國債、中央銀行債、政策性銀行債等為數不多的幾種。
2.債券市場投資品種比較分析
美國的債券市場主要是以工商企業和政府發行的短期債券為主。政府短期債券占政府發行量的40%.除此之外,不少的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機構也發行地方政府債券。這些債券被譽為安全性僅次於「金邊債券」的一種債券。工商企業發行的債券產品更是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且種類繁多。
在我國債券市場中,政府債券占相當大的比重。其中國庫券和央行票據占債券市場的比重達到近70%,且大部分為5-10年的中長期債券。企業債券占的比重非常小。
3.債券的流通市場比較分析
美國的債券流通是以場外交易為主的交易市場。同時,電子化交易系統的普遍應用也大大促進了流通市場的活躍。債券市場的日交易量是紐約股票交易所日交易股票數量的13倍之多。政府債券及政府支持機構發行的債券十分活躍。
在我國債券流通以滬深證券交易市場、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和證券經營機構櫃台交易市場為主。交易量比較小,整體換手率也僅是美國債券市場的1/10.
4.投資者結構比較分析
美國國內債券投資者主要以銀行、基金、個人、保險公司、國外和國際機構投資者等為主,各類投資者持有債券比例比較平衡。而我國債券市場投資結構不盡合理。主要有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機構等。市場參與度數量雖然眾多,但債券持有比例極不均等,外資機構參與度較低。
債券市場發展啟示
1.積極擴大債券市場規模,促進債券市場品種的多樣化
從中美兩國債券市場的比較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國債券市場的規模與美國債券市場的規模相比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美國的證券化產品在金融市場中超過80%,我國還不到10%;債券余額,美國相當於GDP的二倍,我國也僅接近30%.因此積極擴大我國債券市場的規模是滿足金融市場的發展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積極促進債券市場品種的多樣化,滿足不同發行主體的融資需要。諸如積極發展地方政府債券市場;擴大和引導發行企業債券;增加短期債券及短期回購品種;建立基準國債及衍生產品等。
2.完善做市商制度,促進市場的流通性
從國外的經驗看,做市商制度能夠活躍證券交易,保證市場有較高的流動性,這已被許多成熟證券市場廣泛採用,在發達證券市場已有較好的市場基礎。我國銀行間市場雖然已經開始推行雙邊報價商制度,但是批准成為做市商機構的均為商業銀行,而商業銀行資產結構相近,對市場走勢預期趨同,導致雙邊報價偏離市場價格較遠、價差較大,難以對市場價格起到穩定作用,更何況其參與二級市場交易的意願不強,導致這些雙邊報價商的市場份額存在下降的趨勢,遠沒有發揮促進增強市場流動性和滿足市場需求的作用。
因此,在大力推行雙邊報價商制度時,必須採取核准制雙邊報價商資格,擴大雙邊報價商范圍、允許有實力的保險公司如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機構成為雙邊報價商,以解決雙邊報價商投資偏好趨同的問題。在推動做市商制度的同時,在債券市場上推行經紀商制度,以進一步促進債券市場的發展。經紀商信息發達、靈通,可以有效集中市場需求信息,溝通債券買賣雙方,提高成交效率。
流通性,鼓勵了中小投資者介入債市,有利於改善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和投資機構投資者博弈的格局。
3.促進投資者結構合理化
中國債券持有者主要集中商業銀行,特別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其他機構和個人債券持有量很少。我國應進一步擴大債券市場的投資群體,增加金融機構之外的企業及事業單位以及外國機構投資者購買、持有債券的比重;增加參與櫃台交易的成員,除商業銀行外可以增加證券商成員;增加櫃台市場的可交易品種,活躍櫃台交易,提高市場流動性;也可廣泛吸引其他廣大的投資群體。
另外還可以逐漸引導社保基金、外資機構、中外合作基金、外資參股證券公司、外資參股保險公司、外資銀行、三資企業、外國投資者,儲蓄存款分流等資金進入債券市場。這些資金進入債市將有利於擴大債券市場需求量,也可平衡投資者債券持有比例。通過多方面、大范圍地促進投資者多元化,依靠國債市場巨大的流動性,可以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發現國債價的格功能,也可最終建立起一條穩定與可靠的國債收益率曲線。
4.加快債券市場統一化建設步伐
隨著國債發行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分割問題解決已經顯得迫不及待。可以有步驟、有計劃地允許可流通國債既可在銀行間市場流通轉讓,又可在交易所市場上市交易;同時允許部分資信較好,實力較強的金融機構在兩個市場之間進行套利活動,以促進市場的流通性,發現債券市場價格,為全面統一所有債券市場作準備。
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目標是成為全國統一、面向所有金融機構及企業法人和個人投資者的開放的,公開的市場以及一個品種多元化、流動性充分化和功能健全化的中國債券市場。

Ⅹ 美國非金融企業中債券比例高於股份,而中國卻是股份高於債券原因

因為中國的債券市場遠沒有美國發達。很多企業債券很難賣出去或很難體現其正常價值:

1,二級市場流動性比較
美國債券二級市場是以場外交易為主的交易市場,自由的交易模式和雙邊報價商制度給市場帶來了活躍的氛圍和良好的流動性.同時,電子化交易系統的普遍應用也進一步提高了二級市場的交易效率.2006年,所有債券市場的日均交易量(現券)約9417億美元,是紐約股票交易所的日均股票交易量(約688億美元)的十三倍之多.從各類型債券的交易規模看,由於國債二級市場是美國貨幣當局實施貨幣政策的主要場所,是美聯儲的公開市場業務的主要
操作手段,因此交易最活躍的是以國債為主的政府債券,其日均交易量在5545億美元;其次是以政府支持機構發行為主的抵押支持證券和資產支持證券,日均交易量在2518億美元左右;聯邦機構債券,公司債券和市政債券的交易不活躍,分別只有788億美元,210億美元和169億美元.從各類債券的年換手率(現券年交易量/債券年末存量)來看,2005年國債的換手率達到了33.01倍
公司債券聯邦機構債券場外市場分為銀行間和商業銀行櫃台市場.由於交易所市場和商業銀行櫃台市場的存量和交易量均較小,銀行間市場占據了債券市場存量和交易量的90%以上規模,因此本文我們考察的流動性主要針對銀行間市場.
根據中央國債登記
央票交易最為活躍,日均交易量122.65億元;其次為政策性銀行債和記賬式國債,日均交易量65.40億元和43.49億元;企業類債券交易清淡,其中短期融資券和商業銀行債日均交易量19.93億元和9.71億元,其餘的如企業債,證券公司債,非銀行金融機構債等則日均交易量不滿1億元.從換手率指標來看,目前我國債券市場流動性最好的債券品種為短期融資券,央票和商業銀行債,其換手率均在1倍以上,分別為2.02,1.51和1.38倍;其次為政策性銀行債,其換手率為0.93倍;國債的換手率水平較低,僅有0.41倍.我國債券市場整體換手率水平為0.91倍,是美國債券市場的十分之一.
2,債券種類比較
在美國債券市場中,以企業為發行主體的債券產品已經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包括公司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內的企業直接債務融資工具佔了債券市場整體規模的60%以上.
2005年,抵押支持債券和資產支持債券余額共78708億美元,占市場可流通余額的31.08%;公司債券余額49899億美元,占市場可流通余額的19.70%;聯邦機構債券余額26039億美元,佔比10.28%.美國政府類債券余額則排在公司類債券之後,佔到債券市場總規模的三分之一不到,2005年可流通余額為63928億美元,佔比25.24%(其中國債余額41658億美元,佔比16.45%;市政債券余額22270億美元,佔比8.79%).
3,國債的持有結構比較
從美國國債市場投資人的構成結構來分析,截至2005年底,外國及國際機構持有美國國債的比例最大,持有量2.20萬億美元,佔美國國債可流通余額的52.15%;美國貨幣當局和各類養老金分別位居二,三位,各持有國債0.74,0.28萬億美元,佔到可流通余額的17.60%和6.70%. 美國國債之所以呈現出外資大量流入的特點,是由美國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所決定的.美國的貿易赤字,財政赤字和儲蓄不足是令其宏觀當局棘手的三大經濟難題,而國債供求則與後兩者有直接關系.小布希上台以來,美國財政部為彌補巨額財政赤字,不得不發行大量國債,而國內儲蓄不足又迫使其轉向國外融資,從而每年有大量外資流入美國債市.1985年,外國及國際機構僅持有美國國債2264億美元,佔美國國債市場的15.90%;20年後外國及國際機構持有的美國國債余額猛增到了原來的10倍,佔到了市場份額的1半以上.
我國國債市場,由於外資機構參與程度較低(2005年底,在銀行間債券市場5508家機構中,外資銀行在華分行一共45家,佔比0.82%,國債持有餘額27.77億元,佔比0.10%),投資人構成結構主要呈現出本土化和機構化的特點.截至2005年末,商業銀行類機構國債持有量最大,持有16522.63億元,占國債可流通余額的61.92%;其次為特殊結算成員(包括人民銀行,財政部,政策性銀行,交易所,中央國債公司和中證登公司等機構)持有國債6399.83億元,
佔23.99%;保險類機構排名第三,持有國債1693.94億元,佔6.35%.
4,債券市場規模比較
美國債券市場可流通債券規模總量較大,債券品種發展較為成熟.截止到2006年3月底,美國債券市場可流通余額達25.87萬億美元(不含1年以內的短期票據),相當於同期我國債券市場可流通余額的26.32倍(按照1:8的匯率),且總體規模增長速度比較平穩,年均增長率9.10%.自1985年開始,市場可流通的債券品種就比較豐富,包含國債,市政債券,抵押支持債券和資產支持債券,公司債券,聯邦機構債券,貨幣市場工具等.
市政債券國債抵押支持債券公司債券聯邦機構債券貨幣市場工具資產支持債券數據來源:美國證券業協會注:2006年數據截止到2006年3月31日.
根據中央國債公司的統計,截至2006年末3月末,中國債券市場可流通債券余額7.86萬億元,但整體規模增速較快,年均增長率達42.31%.債券品種主要為國債,中央銀行債,政策性銀行債,企業債,商業銀行債,非銀行金融機構債等.2005年,企業短期融資券,國際機構債和資產支持證券(2006年上市流通)等作為債券市場的創新品種首次向市場推出,但總量規模仍相對較小.
另一方面,債券市場余額與GDP的比重也能反映出一國債券市場的容量和整體的償債能力.美國債券市場可流通余額/GDP的比值整體水平較高,1997年為1.54,2005年上升到1.99;我國的數據是,1997年該比值為0.06,2005年提高到了0.38.這表明,我國債券市場目前還處於發展階段,存量規模仍有進一步擴大的潛力.

閱讀全文

與美國債券市場融資規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論述某公司的金融目標 瀏覽:884
曲靖正規貸款 瀏覽:350
河南中小企業融資案例 瀏覽:97
股票每次2萬 瀏覽:923
工商銀行理財產品論文 瀏覽:35
公司法證券法信託法 瀏覽:131
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資料庫 瀏覽:889
汽車金融公司服務口號 瀏覽:590
招商把傭金吞了 瀏覽:121
影子銀行的高杠桿效應 瀏覽:522
中歐新動力混合持倉 瀏覽:645
中國期貨部總監 瀏覽:778
查詢美元兌人民幣的實時匯率 瀏覽:689
外匯如何每天穩定盈利50點 瀏覽:769
上海東方期貨經紀有限公司 瀏覽:318
融資股權變更計算 瀏覽:500
金蝶期末調匯匯率 瀏覽:515
華泰證券怎麼用手機交易記錄 瀏覽:559
軍工基金理財 瀏覽:277
長城金融成都分公司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