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融資途徑不暢通。從內源融資來看,我國中小企業的現狀不盡人意,一是中小企業分配中留利不足,自我積累意識差。二是現行稅制使中小企業沒有稅負優勢。三是折舊費過低,無法滿足企業固定資產更新改造的需要。四是自有資金來源有限,資金難以支持企業的快速發展。從外源融資來看,中小企業可以選擇銀行貸款、資本市場公開融資和私募融資等三種渠道,但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外源融資渠道方面並不暢通。
(二)融資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1)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嚴重依賴內源融資,外源融資比重小。單一的融資結構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做強做大。並且在外源性融資中,中小企業一般只能向銀行申請貸款,主要表現為銀行借款;(2)在以銀行借款為主渠道的融資方面,借款的形式一般以抵押或擔保貸款為主;(3)在借款期限方面,中小企業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貸款,若以固定資產投資進行科技開發為目的申請長期貸款,則常常被銀行拒之門外。
(三)融資成本較高。企業的融資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關籌資費用。與大中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借款方面不僅與優惠利率無緣,而且還要支付比大中型企業借款更多的浮動利息。同時,由於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多採取抵押或擔保方式,不僅手續繁雜,而且為尋求擔保或抵押等,中小企業還要付出諸如擔保費、抵押資產評估等相關費用。正規融資渠道的狹窄和阻塞使許多中小企業為求發展不得不從民間高利借貸。所有這些都使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貸款通則》 第十一條 貸款期限根據借款人的生產經營周期、還款能力和貸款人的資金供給能力由借貸雙方共同商議後確定,並在借款合同中載明。自營貸款期限最長一般不得超過10年,超過10年應當報中國人民銀行備案。票據貼現的貼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貼現期限為從貼現之日起到票據到期日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第二十四條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代理國務院財政部門向各金融機構組織發行、兌付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
第二十九條 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提供貸款,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提供貸款,但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貸款的除外。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擔保。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第三條 商業銀行可以經營下列部分或者全部業務:
(一)吸收公眾存款;
(二)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
(三)辦理國內外結算;
(四)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
(五)發行金融債券;
(六)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
(七)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
(八)從事同業拆借;
(九)買賣、代理買賣外匯;
(十)從事銀行卡業務;
(十一)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
(十二)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
(十三)提供保管箱服務;
(十四)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
經營范圍由商業銀行章程規定,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商業銀行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可以經營結匯、售匯業務。
② 融資結構怎麼分析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主要包括留存收益轉增股本、發行股票、發行債券、銀行貸款等,具體如下:
1.留存收益轉股本:作為一種內部融資方式,留存收益轉股本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的優點。然而,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積累普遍較小,因此這種形式的融資規模非常小。
2.銀行貸款:多年來,銀行貸款一直是中國上市公司的主要融資渠道之一。由於中國特殊的經濟環境,雖然國有企業進行了重組,但國有股仍佔大多數企業的一半,國有股佔主導地位的現象普遍存在。相對而言,國家作為主要股東,銀行貸款更容易獲得。
3.發行股票:發行股票意味著股權融資,即企業的股東願意放棄企業的部分所有權,通過增資引進新的股東。對於股權融資獲得的資金,企業不需要償還本金和利息,但新股東將與老股東分享企業的利潤和成長。股權融資的特點決定了其用途的廣泛性,它不僅可以豐富企業的經營資金,還可以用於企業的投資活動。在中國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中,股權融資占據主導地位。
4.發行債券:只有極少數上市公司發行過公司債券, 主要因為條件所限。
依據證券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的條件是:資產條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不低於人民幣三千萬元,有限責任公司的凈資產不低於人民幣六千萬元;對累計發行債券的限制規定:累計債券余額不超過公司凈資產的百分之四十;盈利要求: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潤足以支付公司債券一年的利息;用途要求:籌集的資金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利率要求:債券利率不可以超過國務院限定的利率水平。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籌集的資金必須用於批準的用途,不得用於彌補虧損和非生產性支出。上市公司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除應當符合第一款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符合本法公開發行股票的條件,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③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可以從哪些方面分析
想分析中復小企業融資現狀就從現階制段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進行分析,每個渠道都有優缺點,針對這些優缺點進行對比分析。企業融資渠道根據融資對象分為兩個融資渠道,分別是內部融資渠道和外部融資渠道。內部的例如對內進行原始股的發售,對外的比如銀行貸款,股權交易等等......
④ 融資結構的中國變化趨勢
中國融資結構變化趨勢:
a融資格局由財政主導型轉向金融主導型
b在金融主導型格局下,直接融資的比重正在逐步擴大,但間接融資仍佔主導地位。
c間接融資體系中,多種金融機構和非國有金融機構融資比重逐步擴大,國有銀行貸款比重下降,但仍佔主導地位。
d直接融資體系中,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得到發展,其中股票市場融資比重上升較快。
企業融資結構對管理者財務激勵約束功能
企業融資結構是由企業採用各種籌資方式籌資而形成的,企業典型的融資方式分別為權益融資和債務融資。企業採用不同的融資方式就有不同的融資結構,不同的資本來源其風險與成本不同,從而對企業產生的影響和約束也不同。通常情況下,企業都採用債務籌資和權益籌資的組合,由此形成的資本結構成為「搭配資本結構」或「杠桿資本結構。融資結構對公司治理有著重要的影響已成為共識。融資結構通過公司治理在企業委託人(股東和債權人)與代理人(內部經營管理者)之間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解決相關人的利益沖突,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的市場價值。
⑤ 中國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現狀、融資現狀,理論界和實務界如何解釋上面的現象拜託各位了 3Q
(一)目前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的基本現狀 1.股權結構的含義。股權結構是指各股票投資主體所擁有股票的種類和數量在目標投資企業全部股份中的分布構成,表現了以財產所有權為基礎的各不同持股主體之間的所有權構成。 2.股權結構的分類。(1)集中型股權結構。集中型股權機構的特點是股權高度集中於一個或幾個大股東手中,中小股東所佔份額很小;(2)分散型股權結構。分散型股權結構的特點是股權分布分散,股東數量較多,單個股東的作用有限;(3)階梯型股權結構。股權相對集中於一定數量的股東手中,股權分布呈現從高到低的階梯形態,各個股東以其持股水平為依據,決定其行使權利的努力程度。 3.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目前,在國內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中,大致包括以下三大類股份: (1)原發起人持有的尚未上市流通股份(發起人股),主要包括國家股, 內資發起人持有的股份,外資發起人持有的股份,其他發起人持有的股份;(2)非發起人持有的未上市流通股份(非發起人股),主要包括上市前募集的法人股(募集法人股),上市後形成的轉配股(轉配股),上市期限已確定的內部職工股(職工股),其他未上市流通的股份;(3)已上市流通的股份,主要包括A股, B股,和H股。 (二)中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特點 1.未流通股股本比重大。未流通股股本在上市公司總股本中的比重相當大,截至2000年底,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未流通股占總股本的38%,雖然未流通股在總股本中所佔比重在最近幾年中有下降的趨勢,但是仍然維持在相當高的比重,在上市公司股本結構中仍占絕對優勢。 2.國家股股本占絕對優勢。國家股股本在上市公司總股本中佔有絕對優勢, 1997年國家股在上市公司總股本的比重為32.60%,期間雖略有下降,但在2000年又達到了37.32%的高峰,且一直處於第一大股東地位。 3.法人股比重相對較高。法人股股權在我國上市公司總股本中的比重相當高,基本維持在25%~30%;在1997-1999年度法人股比例有逐步上升並超過國家股的趨勢,但在2000年國家股比重再一次與法人股拉開了差距,這表明在2000年度上市的公司中,國有企業仍然占據多數。 4.流通股比重較低。流通股股本在上市公司總股本中所佔比重較低,流通股最主要是A股,A股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變化幅度並不是很大,這反映了中央政府近些年來所採取的「穩步減持國有股比例,增大可流通股份比例」的政策取向。 (三)我國企業股權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股權分置。首先,股權分置(人為地劃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造成市場定價畸形是產生股價泡沫的制度根源。其次,股權分置是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地位不平等的制度基礎。最後,股權分置造成一股獨大,就沒有辦法徹底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 2.股份種類過多。中國上市公司股本結構中的股份種類過於繁多,流通股(A股、B股、H股)因流通市場的不同而彼此處於分割狀態,有著各自不同的市場價格,無法遵循同股同利、同股同權、同股同價的原則。 3.股權的高度集中性。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向國有股呈現高度集中性,國有股股東是大多數上市公司唯一的大股東,這導致股本結構中各大股東之間的實力分布極不平衡,產權多元化特徵不明顯,缺乏形成權力制衡的產權基礎,極易造成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侵蝕。 4.證券市場市場化程度較低。目前,我國股市仍是一個政府調控色彩過濃的「政策市」,證券市場的市場化程度很低,由於莊家的操縱和散戶的非理性投機行為,人為造成中國股市頻繁的異常波動,影響證券市場的運作效率。 (四)中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優化方向 1.股票全流通和國有股投資的優化。解決股權分置,其核心要義是賦予非流通股流通的權利,摒除同股不同權。只要股票具有了正常的流通性,就會自然而然的形成「同股同權,同股同利」的本來經濟局面。 2.統一股份種類。統一股票市場涉及許多具體問題,如國有股、法人股的流動問題,A股和B股的對接問題。在目前的情況下,A股與B股的接軌不是短期能夠實現的。首先,A股與B股接軌的前提是人民幣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實現其還需時日;其次,A股與B股市場的對接對於投資者的風險難以預料,這些都會影響二者的順利接軌。 3.大力培育合格的機構投資者。對於發展中的中國證券市場而言,由數個適當身份的大股東持有公司適度集中的股權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有利於公司績效的改進。所以,政府部門在減持國有股的過程中,應積極推進各類基金組織的發展,培育機構持股者的力量。 4.發展銀行持股模式。銀行是公司非常重要的利益相關者,它參與公司治理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首先,銀行自其產生以來就是公司最大的資金支持者。其次,銀行相對其他利益相關者更關注企業的經營活動,因為企業經營狀況直接影響著銀行本息的償付。再次,銀行更有能力和動力參與公司治理結構,銀行具有在人員、資金、設施等方面的強大優勢,同時,通過參與公司治理結構,銀行可以獲取更大、更長遠的利潤回報。最後,銀行參與公司治理,有利於公司的全面發展。 (五)中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業績水平 全國工商聯經濟部和中華財務咨詢有限公司25日在此間發布2010年度「中華工商上市公司財務指標指數」。數據顯示A股主板與中小板上市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從2007年至2010年呈V型變化趨勢。中國整體經濟持續向好各 行業 盈利能力平穩增長。 該指數自2008年5月以來每半年發布一次。本期指數依據23個行業1772家A股主板、中小板非ST上市公司其中民營企業835家和209家A股 創業板 上市公司2010年年報計算得出。本期指數主要顯示特徵為: 一、2007年至2010年全行業平均指數呈平穩上升趨勢與中國宏觀經濟基本走勢吻合。22個行業中14個行業毛利率有所上升其中10個行業的毛利率超越2007年平均水平。 二、主板及中小板的民營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成長能力、長期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以及營運能力方面表現均優於國有及其他類上市公司。 三、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成長能力、長期償債能力以及短期償債能力整體表現優於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 四、在宏觀經濟呈現先降後升發展態勢的20072010年期間醫葯生物、食品飲料以及信息服務三個行業盈利能力依然持續增強。 具體在盈利能力方面餐飲旅遊、醫葯生物、房地產行業位於前三名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商業貿易最低;在成長能力方面有色金屬、電子元器件、家用電器行業位於前三醫葯生物、餐飲旅遊和公共事業最低;在長期償債能力方面信息服務、電子元器件和醫葯生物行業最低黑色金屬、房地產、商業貿易行業最高。 此外與2009年相比2010年房地產行業平均毛利率增幅最大繼之是紡織服裝、交運設備行業。 (六)中國上市公司經營水平的提高、經營業績的持續增長,有賴於培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一、創新是上市公司生存的根基,也是核心競爭力形成和持續的原動力 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要經過長期培育才能形成,在形成過程中,創新是核心競爭力形成的最主要、最有效方式。 核心競爭力一旦形成,就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防止對手模仿的唯一方式是不斷提升和改進核心競爭力的等級,而提升和改進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持續的創新能力。從小的方面來說,這使得對手模仿時投入大,花費時間長,總是望其項背。 創新要追求的是兩個方面的目標:一是使消費者的價值獲取最大化,獲取最大化的市場份額;二是使創新的發明者和應用者的成本結構發生重大改變,降低成本、擴大利潤空間,提高使用價格武器的主動性,提高市場的話語權,如果有可能還可以在生產產品,或者服務產品上形成行業標准,進而整體提升競爭力。除此之外,企業創新,還包括管理的創新、技術的創新、工藝的創新、機制的創新、新產品研發的創新。 二、創新要具備三方面能力: 一是戰略創新能力。戰略是決定公司成敗的首要因素,公司的成功,不是戰術的成功,而是戰略選擇的正確;公司的失敗,不是戰術的失敗,而是戰略選擇的失敗。公司發展方向和目標選擇正確,成長為行業領導者只是時間問題,公司發展方向和目標選擇失誤,不僅不會實現既定的目標,還會走向消亡。戰略創新是戰略管理最高層次的內容。戰略創新是打破行業傳統和行業習以為常的規則,創造出通常人們認為不可能實現的價值,而成為行業領導者。 戰略創新最為挑戰性的案例是面對整個市場的競爭戰略。上市公司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同行業的公司,而是整個市場,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只有放在更為廣闊范圍來考察,才能夠打造出一流的企業--這種戰略思維人們都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而把人們普遍認為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得以實現,就實現了戰略性的創新。 戰略創新不僅體現在戰略設計的創新,還體現在戰略實施過程的創新,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整套的行動系統創新的基礎之上。 未來市場競爭中只有兩種企業存在:一種是在價值鏈的某個環節上具有最佳能力要素的企業;另一種是將這些能力要素進行最優化組合的企業。 二是對市場的預測和反應能力,能捕捉和實施把握市場的機會。這種能力最為重要的是適時、適度,領先市場半步,領先競爭對手一步,就能獲取競爭優勢;反之,超前市場需求、高於人的需求升級發展的速度,不僅不會成功,反而會失敗。 舉例來說,IBM在PC機領域的成功、微軟在操作系統領域的成功、英特爾在電子晶元領域的成功,都是適時適度、領先市場半步、領先競爭對手一步成功的範例。反之,施樂公司20世紀70年代就成為在PC機的研發、操作系統的創新領域最早的發明者,但由於當時市場還遠沒有培育出來,無論在人的觀念、意識,還是支付能力方面,都還沒有形成現實的市場需求,這種創新對施樂公司的發展毫無價值。 三是動員和獲取市場資源的能力。公司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對經營資源的佔有和拓展,動員資源的能力是公司發展的條件,動員和組織社會資源,如上市、發債券、戰略聯盟、合資合作、股權互換、兼並收購,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擴大經營能力,實現快速拓展市場的目標。
⑥ 中小企業融資國內外研究現狀
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只不過在我國更為突出。發達國家經過多年的實踐,有回關中小企業融答資的法律法規健全,各種融資渠道發育與互補較好。我國由於各種復雜的原因,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情況仍很嚴重。首先,我國市場經濟的體制建立和發展、金融市場開放及金融工具創新與中小企業的發展來比,仍然顯得緩慢;其次,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建立起來,社會誠信缺失嚴重,金融市場的利率還未完全放開,直接融資門檻較高,債券市場不是很發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結構性矛盾等問題,都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宏觀層面上的成因;再次,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雖然趨向多樣化,但各種渠道的暢通使用還有一個過程。目前銀行貸款作為企業主要的融資渠道,難度依然較大。中小企業融資的顯著特點是「信息不對稱」,由此帶來信貸市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商業銀行為降低「道德風險」,必須加大審查監督的力度,而中小企業貸款數量少、頻次多的特點使商業銀行的審查監督成本和潛在收益不對稱,必然降低了它們在中小企業貸款方面的積極性
⑦ 政策性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只不過在我國更為突出。發達國家經過多年的實踐,有關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健全,各種融資渠道發育與互補較好。我國由於各種復雜的原因,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情況仍很嚴重。首先,我國市場經濟的體制建立和發展、金融市場開放及金融工具創新與中小企業的發展來比,仍然顯得緩慢;其次,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建立起來,社會誠信缺失嚴重,金融市場的利率還未完全放開,直接融資門檻較高,債券市場不是很發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結構性矛盾等問題,都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宏觀層面上的成因;再次,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雖然趨向多樣化,但各種渠道的暢通使用還有一個過程。目前銀行貸款作為企業主要的融資渠道,難度依然較大。中小企業融資的顯著特點是「信息不對稱旦供測佳爻簧詫偽超鐮」,由此帶來信貸市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商業銀行為降低「道德風險」,必須加大審查監督的力度,而中小企業貸款數量少、頻次多的特點使商業銀行的審查監督成本和潛在收益不對稱,必然降低了它們在中小企業貸款方面的積極性
⑧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的數據
原文地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作者:吳瑕
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現狀分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一般通過兩種方式獲取資金: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外源融資又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種不同的融資方式具有不同的內在含義和要求,可以說各有千秋,都受到一定的客觀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一)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及二者關系
內源融資:內源融資是指企業不斷將自己的儲蓄(折舊和留存盈利)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它包括兩方面:積累資金和沉澱資金。積累資金是企業稅後利潤用於擴大再生產的部分;沉澱資金是企業折舊資金在固定資金更新期限到來之前處於生產過程之外形成的"閑置資金"。內源融資的資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風險性等特點,是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折舊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固定資產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有形和無形損耗,它主要用於重置損耗的固定資產的價值;留存盈利是企業內源融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再投資或債務清償的主要資金來源。以留存盈利作為融資工具,不需要實際對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會減少企業的現金流量,當然由於資金來源於企業內部,也不需要發生融資費用。
外源融資:外源融資是指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閑置資金,使之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它對企業的資本形成具有高效性、靈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等特點。外源融資又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而直接融資又分為股權融資和企業債券融資兩種方式。在經濟日益市場化、信用化和證券化過程中;外源融資將成為中小企業獲取資金的主要方式。
二者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融資也是一個隨經濟的發展由內源融資到外源融資的交替變換過程。中小企業在創立之初,由於市場需求不旺,生產規模有限,難以承擔高額負債成本。因此十分重視自有資本的積累,避免過度的負債經營,從而主要依靠內源融資來積累資金追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隨著生產規模的逐步擴大,內源融資無法滿足企業生產經營需要時,外源融資則成為企業擴張的主要融資手段。考慮到外源融資的成本代價,中小企業在資金籌措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視內部積累。辯證地講,內源融資是外源融資的保證,外源融資的規模和風險必須以內源融資的能力來衡量。如果不顧內源融資的能力而盲目地進行外源融資,不但無益於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而且將使企業陷入擴張與穩定的困境之中。
(二)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1.內源融資狀況
為了適應市場風雲的變幻莫測,中小企業必須具有經營靈活、變化快捷的特點,因而在時間上和數量上對資金的需求具有不確定性,這就要求企業自身提高積累能力,以對市場變化能做出迅速的反應。同時,創辦中小企業也必須有一定量的資本,這是一個經濟學常識。如果連一點本錢都沒有,或者僅有極少量的創業資本而把大量的資金需求量寄託於銀行貸款或其他融資方式,那麼企業的生命力也是難以持久的。我國現有的組織結構簡單;經營規模較小、經營對象單一的中小企業融資大都依靠自我積累,依靠自身力量發展;但規模較大的中型企業的內源融資狀況則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為分配過程中留利不足、計提折舊費率偏低等問題。
據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中國項目開發中心,以隨機抽樣調查方法對成都、綿陽、樂山三地601家中小企業流動資金來源結構的調查顯示,企業內部自身積累78.1%、向銀行貸款9.65%、民間借貸5.07%、商業信用3.25%、其他非正規融資3.93%。這組數據說明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靠內源融資。
2.外源融資狀況
第一,直接融資(股權融資、債券融資)。股權融資。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較晚,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目前尚不可能成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主渠道。眾所周知,我國證券市場自建立至今,已經被賦予了為國有大型企業服務的一項特定功能,尤其是前幾年國有大型企業處於困境的情況下,為使國有企業通過改制重新煥發活力;我國股票市場以國有企業改革為宗旨,重點扶持了一大批國有大中型企業上市融資。在政策如此嚴重傾斜的情況下,股票市場基本上未向中小企業開放。我國《公司法》還規定,股票上市公司股本總額不得少於5000萬元,公可生產經營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從嚴控制一般加工業和商品流通企業;中小企業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制約;經營規模偏小,且大多為一般生產加工企業和流通服務性企業;與公司法規定的上市條件相差甚遠,自然被股票市場拒之門外。統計表明,目前我國滬深上市公司共有近1500多家,民營企業大約占不到15%,且部分還不是通過正常途徑上市,而是以高昂的代價購買一家上市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權而曲線上市的債券融資。
與股票市場相類似,債券市場也基本上未向中小企業開放。目前;我國企業債券的發行實行:"規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組審批"的辦法,每年由政府部門確定債券的發行規模和規模內的各項指標,在具體確定年度債券發行計劃時,優先考慮農業、能源、交通、重點原材料與城市公共設施項目,以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債券發行辦法規定,發行企業債券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不低於人民幣3000萬元,有限責任公司的凈資產額不低於人民幣6000萬元,且還要有實力雄厚信譽良好的單位作擔保。這一系列條件也限制了中小企業進入債券市場。隨著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二板市場的創建,中小企業通過發行股票與債券融資的可能性會進一步增大;但近期仍不會成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
第二,間接融資。間接融資是指通過金融中介機構充當信用媒介而實現融資的一種方式,它具有間接性、短期性、可逆性和非流通性等等性,是中小企業融通資金的一種重要方式;近幾年,政府主管部門出台了不少旨在強化對中小企業發放銀行信貸的政策,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機構也竭力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間接融資即債務融資已經成為民營企業融資的重要來源;
理性地講;在沒有政策障礙的前提之下,中小企業是採取直接融資方式,還是間接融資方式,應由企業根據生產經營規模特點,所涉足的行業、企業發展前景而定。對於從事高科技產業類的中小企業,因其經營風險較大,資本有機構成較高,技術含量也較高,可考慮通過證券市場融資;對於傳統產業類的中小企業,因其經營風險較小,資本有機構成較低,技術含量一般,可主要採取銀行信貸方式進行間接融資。
由此可知,盡管中小企業間接融資的環境還不理想,但銀行信貸方式目前仍是中小企業的首選與鍾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