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業並購財務風險中的償債風險及如何防範
現在,許多企業都越來越熱衷並購這個現代化高水平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有一系列的科學指導方法來幫助並購方快速控制目標企業。並購有利於企業合理分配資源,促進雙方企業高度精確合作,提高競爭力。然而由於並購具有信息不對稱等缺陷,必須加強對風險的預警和防範措施建設。
一、企業並購財務風險分析
企業並購後要面臨一系列的財務風險是必然的,唯一可做的就是防範預警。企業並購財務風險包括定價風險、融資風險、支付風險和整合風險。
(一)並購定價風險企業並購可以說是一個復雜的體系,並購定價是其中一個環節,它涉及目標企業價值評估與價格談判。對於價值評估,是並購方通過對方的財務報表,作為冰山一角,來窺探整個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方面的宏觀狀況。某些目標企業會把主要的可能拉低自己整個企業的形象的信息進行隱藏和篡改,影響並購方對其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的錯誤判斷。此外,中介公司可能為了自己的利益,採用一些不光明和不科學的評估方法,使用障眼法,欺騙並購方。關於價格談判風險,它的概念是指由於並購財務具有信息不對稱的特點,並購的價格會圍繞價值曲線作上下波動,主要影響因素包括談判技巧、經濟實力和並購動機等等。在並購雙方進行價格談判,被收購方手中可能掌握大量籌碼,導致出現買家市場,要合理提高價格要求。同時,並購方由於信息貧瘠,只能任人宰割,盡量壓低價格是唯一的方式。
(二)企業並購融資風險這是企業並購財務風險的一種基本類型,他出現在並購以後。並購方和目標企業的資金融合過程,是一個為了保證資金需求的過程,並可能導致資本結構的調整。企業並購也是需要巨額成本來支撐的,比如購買價格、交易成本等等,單靠企業的自有資金似乎很難解決問題,融資將是更好的選擇,要規避融資風險,就要充分了解企業多種多樣的融資方式,包括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內部融資是指企業通過自身生產經營活動獲利並積累所得的資金,而外部融資又分為債務融資和權益融資。債務融資是指企業為取得所需資金通過對外舉債方式獲得的資金,如商業銀行貸款和發行公司債券等方式,權益融資則是指企業通過吸收直接投資、發行普通股、優先股等方式取得的資金。企業在選取融資方式時,要注意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鄭重對待。
『貳』 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有哪些及防範措施
一、並購前的財務風險及防範 並購企業在並購計劃實施之前,需要選擇並購的目標企業和具體的並購方式,因此,並購前的風險主要是這兩個選擇所造成的風險。 1.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獨立的經濟主體,其選擇的並購行為不但應該符合自身的利益,而且應該符合主購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並購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謀求協同效應、實現戰略重組,或是為了某些特定目標。因此在並購前必須仔細考慮選擇適當的目標企業,而在實際操作中卻不乏多選擇失敗的案例。例如許多企業由於盲目進行混合並購或盲目進入不相關領域,最後使企業進入多元化經營的誤區,反而拖累了自身,不利於主購企業的發展。這些就是未能很好的考慮選擇目標企業的所造成的風險損失。 2.企業的並購方式多種多樣,有股權收購和資產收購及合並。股權收購又有整體性股權收購、控股性股權收購、承債性股權收購。資產收購又有規模擴張型、借殼上市型、重組型和置換型資產收購四種。每種方式要求的資本數量不同,不同的並購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因此並購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資本規模及各方式的優缺點,適當的選擇並購方式,減少選擇所造成的風險損失。 二、並購中實施階段的財務風險及其防範 1.融資風險。 融資風險是指企業在並購過程中是否能夠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同時是否能夠保證並購的順利進行一種風險。如果融資的安排不當或是與企業運行連接不夠完善就會形成融資風險,如果融資過早就會出現承擔許多可以避免的利息;如果融資過晚或過慢就會出現資金不足或是資金供給不正常,導致並購無法順利進行。所以對於融資的安排也是並購過程中的重點。融資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 內部融資是指企業所需的資金均來源於內部的自留資金,內部融資的好處在於不需要支付利息,且沒有還貸壓力,可以減少企業的並購成本和由於無法還貸可能造成的破產形象,但是也具有不容忽視的缺點;完全運用自有資金,一則我國的企業規模一般較小,無法獨自承擔並購所需的巨額資金,完全動用寶貴的自有資金進行並購會影響企業對於外部市場的反應能力及抗風險的能力,如果進一步的融資不能夠順利進行,則非常有可能導致企業的正常運行,更不用說企業的並購大計。 外部融資是指企業運用外部手段籌集並購資金的方式,主要包括權益融資、債務融資和混合性證券融資三種。 權益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進行融資。通過大量發行股票進行融資,可以籌集到大量的長期可使用資金,且因為股票本身沒有確定的付息日以及歸還期限,所以企業的資本風險較小,但是由於股票的發行需要長期的時間,且需要支付的發行費用較高,不利於在並購過程中的資金銜接,更有可能出現由於大量股票而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甚至出現大股東對全企業控制權的喪失,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債務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借債的方法獲得資金的一種手段。通過舉債進行融資的資金成本較低,而且所支付的利息可以在稅前扣除,達到了避稅的效果,而且運用舉債的方法籌集資金所需時間較短,不會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並且手續簡便,利於運用。但是債務融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負債率較高的企業難以藉此方法獲得資金,並且銀行或債權人對於資金的提供有較苛刻的條件。一旦企業不能合適的掌握負債尺度,過高的負債率或造成企業的經營風險,如果不能到期償還借款和利息,會使得企業面臨破產的巨大風險。 解決融資風險首先要合理選擇並購的籌資方式與結構時,要遵循資成本最小化原則;債務籌資與股權籌資要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另外,短期債務與長期債務要予以合理的搭配,以盡可能將籌資風險降到最低。最後,並購企業在選擇籌資方案時,必須結合並購動機,企業自身的資本結構,並購企業對融資風險的態度,資本市場的情況等因素,選擇最佳的融資方式組合,規劃融資結構,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保證並購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 2.企業並購的信息風險。 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隱蔽工程」以及法律政策的影響,並購中往往潛藏大量的信息風險。由於並購各方信息不對稱,出讓方往往對目標公司進行商業包裝,隱瞞不利信息,誇大有利信息,而並購方也常常誇大自己的實力,製造期望空間,雙方信息披露都存在不充分或者失真的情況。因此,並購冒然行動而失敗或交易後才發現受騙上當的案例比比皆是。 信息風險防範對策一方面應要求對方真實、完整,不會產生誤導地披露自己的全部情況並做出保證;另一方面應針對對方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情況進行審慎的調查與評估,充分了解其現狀與潛在風險。做到信息披露及保證並購各方用最直接、合理、科學、專業和沒有歧義的語言披露其所有應當的信息,並作出聲明、承諾與保證。包括:出讓方向並購方保證沒有隱瞞重大信息,並購方向出讓方保證有法律能力和財務能力並購目標公司等等,以此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消除並購中可能產生的風險。對於可能存在的風險應當要求對方提供書面承諾,作為防範風險的保證及進行索賠的依據,並在並購合同中約定違約責任等救濟措施,做到防患於未然。 3.支付風險。 現金支付是指企業以現金為並購公司的工具,具有最大的財務風險。一則,對於企業具有的現金流量及數量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是企業並購能否完成關鍵;二則,由於直接運用現金進行支付,很有可能因為匯兌的差別造成多餘的匯兌損失;三則,完全用現金進行支付會導致股東權益的減少,可能會因此引起股東對於並購行為的抵觸,增加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 股票交換是以並購方股票替換目標企業的股票,即以股換股。對於運用股票交換和進行運用權益融資一樣會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而股權稀釋的風險高低則是由股權稀釋率所決定的。當並購前後的股權稀釋率發生激烈變動,說明並購行為將給企業的原股東帶來巨大的股權稀釋風險。如果發行新股後的股權稀釋率小於50%,表示股權稀釋的風險較高;反之,表示股權稀釋的風險較低。當主要股東的股權被稀釋到無法有效控制並購後的企業而主要股東也不願放棄這種控制權力時,主要股東可能反對並購,使並購活動無法進行下去。除此以外為了並購行為而發放新股不僅發行費用較高而且還具有耗時長手續復雜等缺點。 對於現金支付的並購,首先考慮到的是資產的流動性,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質量越高,導致變現能力就越高,也說明企業越能迅速並順利獲取收購資金。 由於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資產負債結構性的風險,很難在市場上化解,必須通過調整資產負債來匹配。同時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來降低,通過建立流動資產組合,將一部分資金運用到信用度高,流動性好的有價證券資產組合中,使流動性與收益性同時兼顧,滿足並購企業流動性資金需要的同時也降低流動性風險。 對於股權支付的並購,應綜合考慮目標企業的成長性、發展機會、並購雙方的互補性、協同性等因素,全面評估雙方的資產,正確確定換股比例。目前,並購雙方換股比例所採用的換算標准或依據主要有並購雙方的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每股收益等。 三、並購完成後的財務風險及其防範 企業並購後主要有整合風險。企業並購後如果不能採取積極的行動將被收購的企業快速整合到收購企業的組織結構中,收購仍有可能失敗。 整合前進行周密的財務審查,整合前的財務審查包括對並購企業自身資源和管理能力的審查以及對目標企業的審查。整合前的財務審查可為並購企業的運行提供可行性分析;還可通過審查發現被並購企業財務上存在的問題,以利於在整合過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整合效率。財務審查的主要目的在於使並購方確定被並購企業所提供的財務狀況,其審查內容包括並購後需要整合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需要的資金投入、企業的負儲結構、現有融資能力。加強並購後企業的組織結構整合。組織結構的整合主要是並購重組後企業的機構設置問題,其關鍵是合並雙方的人事安排。並購方企業應當根據企業發展目標,盡快制定並購後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用人標准,做到人盡其才。要盡量挽留人才,防止磨合過程中出現團隊行為弱化、不負責任、負權壓利、擾亂工作秩序的現象。企業並購後,要發揮人才資本優勢並進一步挖掘人才資本的潛力,就必須根據人力資本的特徵正確評估人力資本價值。並購之後絕大部分企業的經營業績未來得到顯著提升,結果卻是資產規模不斷擴張,創利能力不斷下降,不同業務單元之間缺乏內在聯系和必要的相互支撐,主業和副業相互爭奪有限的企業資源,造成企業主業被拖累,而副業又難以為繼。這一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並購後不重視財務戰略整合向造成的。 總之,如何迴避並購風險是企業並購的核心問題,並購風險是很可能會發生的風險,並不是必然會發生的風險。因此,只要認真做好防範對策,就可以實現預期的企業並購目標。
『叄』 企業兼並的方式有哪些 並購中的風險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企業兼並的方式有:1.整體收購目標公司。整體收購目標公司的具體做法與後果是收購方吞並目標公司的全部,在並購行為完結時,目標公司不復單獨存在而成為兼並方的一部分。2.收購目標公司資產。收購目標公司資產指只獲取目標公司的一部分或全部資產。3.收購目標公司的股權。在這種形式下,收購方經由協議或強行收購的方式發出收購要約,取得目標公司一定數量的股票或股份。二、企業並購中的風險有:企業並購中的風險是指並購過程中由於對應該支付的價格、資金來源和支付方式方面運作不合理而導致的風險,主要風險形式如下:1.估價風險。由於我國資產評估行業處於發展階段,在評估的技術或手段上尚不成熟,這種誤差可能更加明顯。此外,資產評估部門也有可能在多方干預或自身利益的驅動下不顧職業道德,出具虛假的評估報告。2.融資與支付風險。一般而言,並購行為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企業無論選擇哪種融資途徑,都存在著一定的融資風險,如果收購方在收購中所付代價過高,可能會導致企業在收購活動後,資本結構惡化,負債比例過高,付不出本息而破產倒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七十二條 公司合並可以採取吸收合並或者新設合並。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並,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並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並,合並各方解散。
『肆』 企業兼並的風險有什麼
一、企業兼並的風險有什麼
1、企業兼並的風險有:
(1)融資風險和債務風險;
(2)營運風險,是指購並者在購並完成後,無法使整個企業集團產生經營協同效應、財務協同效應、市場份額效應以及實現規模經濟和經驗共享互補等效果,甚至整個企業集團還遭受被購並進來的新公司的業績拖累;
(3)信息風險;
(4)反收購風險;
(5)體制風險。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條
【公司的合並】公司合並可以採取吸收合並或者新設合並。
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並,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並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並,合並各方解散。
第一百七十三條
【公司合並的程序】公司合並,應當由合並各方簽訂合並協議,並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合並決議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並於三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可以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
二、相關規定中企業兼並的方式有哪些
相關規定中企業兼並的方式有:
1、承擔債務式,即在資產與債務等價的情況下,兼並方以承擔被兼並方債務為條件接收其資產;
2、購買式,即兼並方出資購買被兼並方企業的資產;
3、吸收股份式,即被兼並企業的所有者將被兼並企業的凈資產作為股金投入兼並方,成為兼並方企業的一個股東;
4、控股式,即一個企業通過購買其它企業的股權,達到控股,實現兼並。
『伍』 我國企業並購融資風險的特點
1 我國企業並購的融資風險
在企業並購之前首先要進行融資過程,一方面要制定一個合理的企業並購融資計劃,然後對整個企業並購時所需的資金進行規劃與計算,以確定並購企業所需的資金以及後期中企業運營的資金;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確定融資時的籌資組合方式,能夠為融資的順利進行做好保障。融資風險是指主動並購的企業是否能夠籌資到大量的資金以支持企業的並購。
並購融資進行預算時的風險。企業進行並購時最終要的就是有資金支持,而單靠企業內部的資金根本沒有辦法滿足並購的要求,進而還會影響企業內部的資金周轉狀況。面對這種情形,企業必須依靠外部籌集到的大量資金對企業進行並購,在籌資過程中的籌資成本以及籌資結構等影響因素是企業融資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會對企業產生一定的影響。一方面如果並購融資進行預算的資金超過實際並購企業所需資金,那麼就會降低企業的效益;另一方面如果並購企業的實際資金比融資預算過程中的資金量高,那麼就會給企業並購過程中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給企業帶來相當大的壓力,提升了企業的財務風險程度。
籌資方式帶來的風險。企業並購時有多重不同籌資方式,如向銀行貸款進行融資、利用債券進行融資以及增發普通股進行融資,這些不同的融資方式也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程度的風險。
向銀行貸款進行融資給企業帶來的風險。現階段,在許多的大中小企業中如果出現財務周轉不靈的情況下,首先都會選擇向銀行進行借貸,以維持企業能夠正常運營。因此,向銀行借款也成為企業進行融資的一項重要選擇、重要方式。向銀行借款進行融資速度快較快,並且籌資到的資金多,在這種情況下對企業並購的成功率比較大。但是因向銀行借貸的數額大,就需要承擔其較長的償還期以及較高的風險能力;而且向銀行借貸程序繁瑣。最重要的是企業必須向銀行提供自身的財務狀況以及企業的運營狀況,以使銀行可以有效地評估出該企業以後是否有償還的能力,在經營管理方面還會受到銀行的制約。
利用債券進行融資給企業帶來的風險。所謂債券是指企業為了籌措資金而使用的有價證券。債券融資所給企業帶來的風險不似向銀行借貸,該種融資方式具有成本低、企業的控制管理權不會分散等優勢,因此,在並購融資過程中該種方式是企業融資的主要手段。但是債券融資方式也是存在弊端的,它會影響企業的正常資金流動、增加企業的債務負擔,最重要的是會降低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如果負債過多,嚴重的情況下也會使企業出讓部分資產進行抵押,這樣就會剝奪企業的部分控制權。
增發普通股進行融資給企業帶來的風險。普通股是指企業在並購其它企業過程中籌措資金的一種方式,也就是利用籌措到的資金換取並購企業的資產或者是企業的股票。利用普通股進行融資時不需要償還股本,而且利用這種方式會對企業的信譽度有一定的提高。雖然這種融資方式受到很多並購企業的青睞,但是它也存在著不可預知的風險。首先因為新股東的介入,會影響企業控制權、股權的分散,給企業並購帶來巨大的風險;並購後的企業在財務狀況方面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影響股東的利益,嚴重者會導致主動並購的企業會被其他強勢企業所並購。
以上三種企業並購融資方式都是各有利弊的,所以企業在進行融資之前需要詳細的計劃融資方式,以免使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增加企業的風險程度。
2 企業並購融資風險的控制措施
企業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是企業並購成功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而有大量資金支持的前提條件就是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融資。雖然企業融資過程中所帶來的高風險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企業可以採取相關的有效措施對風險進行控制,以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制定正確的融資決策,確定融資規模。不同的企業融資方式都具有不同的特點,企業在進行融資之前需要結合企業本身的實際情況如資金結構等與並購融資的特點進行選擇,以做出正確的決策。
確定企業的融資規模是做出正確決策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確定企業的融資規模就是要確定企業進行並購時所需要的資金量,因此需要對並購企業進行詳細、合理分析,以確定並購企業的價格以及並購後運營企業的財務狀況,這樣才能對資金的安排合理規劃好。
合理安排融資方式,優化融資結構。企業在進行並購融資時需要選擇出正確的融資方式,此時就要考慮融資方式所需的成本狀況、選擇的融資方式所帶來的融資風險狀況以及融資時間的長短對企業並購產生的影響等等各種因素。如果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加之詳細規劃,那麼就可以按照降低融資風險的原則進行選擇適當的融資方式。
但是企業在並購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並購企業需要根據自身企業的實際情況安排籌措資金的使用期限;另一方面,企業需要對股息或者債券的利息進行合理的選擇。
優化融資結構是指在正確的選擇融資方式的基礎上,將企業融資所帶來的風險與融資成本劃分在考慮的范圍內,以達到融資總成本最低的效果。優化融資結構的過程中需要遵循兩個方面的原則。其一,確定融資的結構要按照資本成本最小化的原則進行;其二,要維持資本成本在合理的比例范圍內的原則,對融資的債務期限進行分析,並對企業的資金流動合理調整。
合理規劃資本成本。所謂的資本成本是指自由資本、權益資本以及債務資本這三方面的成本。企業進行並購之前確定好並購融資方式之後,需要根據金融市場的變化,通過調整相應的融資方案,降低並購融資的成本,以提高企業的效益。社會中經濟環境、證券市場的條件如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和價格波動狀況等以及企業內部的運營狀況等這些因素都會對資本成本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企業應該對資本成本進行合理規劃,以保證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達到良好的融資效果。
此外,資本金是企業能夠正常運營以及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也是企業並購融資中的一項重要來源。企業能夠進行並購融資主要取決於企業本身的財務狀況以及本金,有了一定量的本金才能夠有較大的能力承擔並購融資帶來的風險,才能夠支撐起企業的發展。因此,有較大的企業資本金也是有效控制融資風險的重要方式。
現階段,在我國的企業並購中並購融資存在著相當大的風險,無論是從並購前融資預算的角度來考慮還是從融資方式、融資結構的方面考慮都會存在不可預估的風險。而且進行並購融資時存在的風險都是不可避免的,在這種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只能較大程度的降低並購融資所帶來的風險性。只有合理控制好並購融資過程帶來的風險性,才能為企業的並購做好鋪墊,為以後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奠定基礎。
『陸』 急求企業合並過程中的風險研究的文獻綜述,開題報告,論文.大哥大姐幫忙啊 !有全套的,感恩!
(二)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並購後由於債務負擔過重,缺乏短期融資,導致出現支付困難的可能性。流動性風險在採用現金支付方式的並購企業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由於採用現金收購的企業首先考慮的是資產的流動性,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質量越高,變現能力就越高,企業越能迅速、順利地獲取收購資金。這同時也說明並購活動佔用了企業大量的流動性資源,從而降低了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和調節能力,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如果自有資金投入不多,企業必然採用舉債的方式,通常目標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過高,使得並購後的企業負債比率和長期負債都有大幅上升,資本的安全性降低。若並購方的融資能力較差,現金流量安排不當,則流動比率也會大幅下降,影響其短期償債能力,給並購方帶來資產流動性風險。
(三)融資風險
並購的融資風險主要是指能否按時足額地籌集到資金,保證並購的順利進行,如何利用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資金渠道在短期內籌集到所需的資金是關繫到並購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
並購對資金的需要決定了企業必須綜合考慮各種融資渠道。如果企業進行並購只是暫時持有,待適當改造後重新出售,這就需要投入相當數量的短期資金才能達到目的。這時可以選擇資本成本相對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還本付息的負擔較重,企業若屆時安排不當,就會陷入財務危機。如果買方是為了長期持有目標公司,就要根據目標企業的資本結構及其持續經營的資金需用,來確定收購資金的具體籌集方式。並購企業應針對目標企業負債償還期限的長短,維持正常的營運資金,使投資回收期與借款種類相配合,合理安排資本結構。比如用短期融資來維持目標公司正常營運的流動性資金需用,用長期負債和股東權益來籌集購買該企業所需要的其他資金投入,在並購企業不會出現融資危機的前提下,盡量降低資本成本,力求資本結構的合理性。
四、企業並購財務風險的防範對策
在並購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控制風險的影響因素,降低財務風險。如何規避和減少財務風險,可以採取下列具體措施:
(一)改善信息不對稱狀況,採用恰當的收購估價模型,合理確定目標企業的價值,以降低目標企業的估價風險
由於並購雙方信息不對稱狀況是產生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風險的根本原因,因此並購企業應盡量避免惡意收購,在並購前對目標公司進行詳盡的審查和評價。並購方可以聘請投資銀行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進行全面策劃,審定目標企業並且對目標企業的產業環境、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對目標企業的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做出合理預測,在此基礎之上的估價較接近目標企業的真實價值。
另外,採用不同的價值評估方法對同一目標企業進行評估,可能會得到不同的並購價格。企業價值的估價方法有貼現現金流量法、賬面價值法、市盈率法、同業市值比較法、市場價格法和清算價值法,並購公司可根據並購動機、並購後目標公司是否繼續存在以及掌握的資料信息充分與否等因素來決定目標公司的合理評估方法,合理評估企業價值。
(二)從資金支付方式、時間和數量上合理安排,降低融資風險
並購企業在確定了並購資金需要量以後,就應著手籌措資金。資金的籌措方式及數量大小與並購方採用的支付方式相關,而並購支付方式又是由並購企業的融資能力所決定的。並購的支付方式有現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種,其中現金支付方式資金籌措壓力最大。
並購企業可以結合自身能獲得的流動性資源、每股收益攤薄、股價的不確定性、股權結構的變動、目標企業的稅收籌措情況,對並購支付方式進行結構設計,將支付方式安排成現金、債務與股權方式的各種組合,以滿足收購雙方的需要來取長補短。比如公開收購中兩層出價模式,第一層出價時,向股東允諾以現金支付,第二層出價則標明以等價的混合證券為支付方式。採用這種支付方式,一方面是出於交易規模大、買方支付現金能力有限的考慮,維護較合理的資本結構,減輕收購後的巨大還貸壓力;另一方面是誘使目標企業股東盡快承諾出售,從而使並購方在第一層出價時,就達到獲取目標企業控制權的目的。
(三)創建流動性資產組合,加強營運資金管理,降低流動性風險
由於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資產負債結構性的風險,必須通過調整資產負債匹配,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來降低。但若降低流動性風險,則流動性降低,同時其收益也會隨之降低,為解決這一矛盾,建立流動資產組合是途徑之一,使流動性與收益性同時兼顧,滿足並購企業流動性資金需要的同時也降低流動性風險。
(四)增強杠桿收購中目標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穩定性,在財務杠桿收益增加的同時,降低財務風險
杠桿收購的特徵決定了償還債務的主要來源是整合目標企業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在杠桿效應下,高風險、高收益的資本結構能否真正給企業帶來高額利潤取決於此。高額債務的存在需要穩定的未來自由現金流量來償付,而增強未來現金流量的穩定性必須:(1)選擇好理想的目標公司,才能保證有穩定的現金流量。(2)審慎評估目標企業價值。(3)在整合目標企業過程中,創造最優資本結構,增加企業價值。只有未來存在穩定的自由現金流量,才能保證杠桿收購的成功,避免出現不能按時償債而帶來的技術性破產。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辦公室編。財務成本管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3
[2]田進等。兼並與收購。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3]陳共榮等。論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3
[4]鄔義鈞。企業兼並及美國企業五次兼並浪潮的啟示。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0.1
[5]費雷德。斯通著譯。兼並、重組與公司控制(美)J.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柒』 企業資產重組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企業資產重組的風險主要包括政策風險、融資風險、運作風險和合並重組風險等。
一、企業資產重組的政策風險及防範
政策風險防範主要取決於市場參與者對國家宏觀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取決於投資者對市場趨勢的正確判斷。由於政策風險防範的主要對象是政府管理當局,因而有其特殊性。
二、企業資產重組的融資風險及防範
科學地預測融資風險、合理地規避融資風險,可以最大限度地為企業謀取經濟利益。但只有確定最優的資金結構,才能有效地降低融資風險。企業的融資過程是充滿風險的過程,而確定最優資金結構、選擇最佳融資方案,合理防範風險,是一項重要任務。如何確定最優資金結構,主要應考慮以下幾方面:
(1)選擇最有利的融資方式。
企業融資方式包括內部融資方式和外部融資方式,其資金成本往往不同。在選擇融資方式時,首先應考慮內部積累,其次再考慮外部融資,通過各種數量分析方法,以資金成本為基礎,建立起接近最優資金結構的良好結構。
(2)改善經營機制,努力實現借入資金變為自有資金的置換。
企業要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改善自身經營機制,變獨資經營為股份制經營或集團經營。通過改制變借入資金為自有資金,既可以擴大企業規模又可以減少融資風險。
(3)充分考慮投資收益不低於銀行存款利率。
企業在確定最優資金結構和進行融資時,應充分考慮投資回報率不低於銀行存款利率這一點。能夠得到投資者長期穩定的支持,是融資成敗的關鍵因素。
三、企業資產重組的運作風險及防範
對於決策風險的防範,企業應在資產重組之前摸清家底,避免高估自身的資金實力;要充分認識企業在同行業競爭中的地位,關注影響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另外,在進行資產評估時應選用適當的評估方法,以盡量減少偏差、降低風險。
對於運作過程中的風險防範,首先應加強對公關小組成員的培訓,增強他們的信息意識,調動公關小組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在談判過程中要注意談判技巧,講求方法,力求取得主動權;對簽訂合同中的風險,要充分利用「陳述與保證」條款進行防範,應要求被重組方作出承諾,對於虛假陳述所引起的一切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合同中也應添加條款確保被重組方在重組方接管資產前還須承擔管理、維護資產,不得損害重組方的責任;對或有負債要充分預計,並通過協商界定雙方承擔責任的范圍。
四、企業資產合並重組風險及防範
企業資產合並重組是指企業為實現資源合理配置而與另一公司合並在一起的活動。無論是吸收合並還是新設合並,合並各方的債權債務都由合並後的存續公司或新設公司來承擔。企業在合並重組活動中,有時會遭到目標公司的反抗,即目標公司進行反收購,從而給合並重組帶來風險。合並重組風險主要分為杠桿收購風險、委託經營與代理風險和目標公司反收購風險。
(1)杠桿收購風險
杠桿收購,是指收購方以目標企業的資產和將來的現金收入作為抵押品,向金融機構借款或發行債券融資,買下目標企業並對其進行整頓的收購行為。杠桿收購有力地推動了企業間的資產重組,但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主要有為進行杠桿收購而發行垃圾債券,助長了證券市場的過度投機行為,加劇了證券市場震盪和為牟取差價、獲取暴利而進行杠桿收購,擾亂目標企業正常生產秩序,造成社會經濟不穩定。
(2)託管經營與代理風險
託管經營,是指企業所有者通過契約形式,將企業法人財產交由具有較強管理能力、並能承擔相應經營風險的法人或自然人去有償經營,明晰企業所有者、經營者與生產者之間的責權利關系,保證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一種經營方式。代理風險,是指在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狀態下,由於委託人與代理人在目標、動機、利益、權利、責任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委託人具有因將資產的支配權和使用權轉讓給代理人後可能遭受利益損失的風險。這種風險主要表現為:一是代理人可能缺乏代理資格,即沒有足夠的自有資產作受託資產的抵押或代理人沒有較強的經營能力,導致代理風險的產生;二是由於委託人和代理人的目標不一致而產生的代理風險;三是委託人缺乏監督代理人行為的動力而產生的代理風險;四是代理人經營不規范所產生的風險。
(3)目標公司反收購風險
目標公司在投資銀行的協助下,對潛在的和現實的購買進行積極的或消極的防禦行為,稱為目標公司的反收購或反兼並。如果一個企業在資產重組時遭到目標公司的反擊,就會增加資產重組工作的難度和風險,稱為反收購風險。這種風險主要表現在:一是對收購方進行控告,從法律上挫敗收購方的兼並意圖,同時也增加收購方的收購費用,使收購方遭受較大的損失;二是採取多種手段抬高股票價格,加大收購者的收購成本,增加收購難度;三是通過保障企業管理層乃至普通員工利益來提高收購成本。
對於杠桿收購風險的防範,應成立專門機構,負責對杠桿收購的管理,使杠桿收購規范化。要嚴格控制垃圾債券發行量,限制金融導向收購,鼓勵經營導向型收購。
對於託管經營中代理風險的防範,一是要建立委託人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二是要建立共同經營風險機制;三是要建立代理人經營行為約束機制;四是要建立代理人市場選擇機制;五是要完善法律體系。
對於目標公司反收購風險的防範,收購方要盡量取得目標公司的信任與合作,特別是要打消目標公司把自己的善意收購行業視為惡意收購行為的顧慮,收購方應主動與目標公司進行協商,尊重目標公司的利益,爭取目標公司的理解和支持。
『捌』 並購中的融資風險有那些
主要是由於信息不對稱給並購方帶來的風險,因為你不可能完全的了解被購方的財務狀況.
『玖』 海外並購的風險
1、資產評估風險。國際經濟環境下,企業拋售的往往是不良資產和債務資產,而並購需要能套期保值,高拋低售。2、融資風險。並購的融資風險主要是指能否按時足額地籌集到資金,保證並購的順利進行。3、產業風險。海外並購要考慮目標企業所在國家產業政策的變化,目標企業進入行業的成長性和競爭的激烈程度。4、定價風險。價格問題是並購談判中雙方最關心,最敏感的問題,如何對目標企業的價值進行合理評估,是並購的核心問題,直接影響到並購的成敗與否。
【法律依據】
根據《公司法》第174條:公司合並時,合並各方的債權、債務,應當由合並後存續的公司或者新設的公司承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