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14年海外並購融資

14年海外並購融資

發布時間:2022-06-18 10:45:50

㈠ 企業海外融資並購意義有哪些

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動機逐漸從獲取自然資源轉向獲取技術、管理、品牌、市場等,且並購目的地轉向成熟的歐美市場。隨著中國與世界接軌的逐步深入,政策環境的日益優化,資源配置的優勝劣汰,企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驅動,我國的海外並購將依然活躍。同時,由於一些外國政府對央企的海外並購存在顧慮,海外並購模式有待創新,比如引入不同資本,將央企、民企及PE基金聯合,發揮各自優勢,加快我國企業海外並購發展。
海外並購的意義要根據具體的公司並購目的確定,大體有以下幾種:
1、為了海外上市,需要海外架構。
2、國內市場飽和,需要拓展海外市場。
3、參與國際競爭,需要通過並購消滅競爭對手。
4、為避免反傾銷、反補貼訴訟的原因,將產品產地進行轉移。
5、為實現勞動力和工廠的轉移,而並購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工廠。
6、通過並購行為,獲得國外的技術、專利、品牌或其他知識產權。
7、為獲得海外特殊資源而展開的海外並購,如並購非洲國家的農作物,海外礦產等。
8、為增強企業的海外知名度,通過並購行為進行的宣傳,比如騰中重工並購悍馬。
9、出於匯率變化原因,而需要將人民幣大規模地轉換為外幣,因此通過並購行為實現資本的國際轉移。
10、為移民而做的海外並購。
11、為實現在國內銷售洋品牌產品,而以並購形式實現海外結構。
12、因上下游企業屬於海外企業,為確保原材料或終端銷售的利益分享,而並購上下游企業。
13、當然還有一些國內企業做海外並購,是頭腦發熱,沒有特別的目的。就是跟風,顯示自己的經濟實力而已。

㈡ 簡述跨國並購的融資方式有哪些

任何企業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都需要有適量的資金,而通過各種途徑和相應手段取得這些資金的過程稱之為融資。並購融資方式根據資金來源渠道可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但應用較多的融資方式是從外部開辟資金來源,通過與其他投資人聯合投資,或以股權、債權、混合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一般來說,企業並購的融資渠道可以分為債務性融資、權益性融資、混合性融資。債務融資是指企業按約定代價和用途取得且需按期還本付息的一種融資方式。債務融資往往通過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民間資本等渠道,採用申請貸款、發行債券、利用商業信用、租賃等方式籌措資金,企業債務融資主要包括三種方式:貸款融資、債券融資、租賃融資。權益性融資指的是企業通過直接吸收投資或發行股票或利用權益資本融資籌集資金。權益資本是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資金。企業並購中最常用的權益融資方式包括吸收直接投資、權益資本融資,發行股票融資。混合性融資並購指的是企業通過發行混合性融資工具籌集資金而進行的並購。常見的混合性融資工具主要有可轉換債券和認股權證。

㈢ 海外並購的法律風險和應對措施有哪些

法律分析:1、交易鎖定/確定性的風險。應對措施:中國投資人需要從項目的最開始持續判斷賣方的出售意向以及變化。2、交易架構的風險。應對措施:中國投資人應當在交易開始時即形成明確的投資目的,考慮目標業務的持續運營對於賣方的依賴程度,從而確定其是否希望對目標業務進行100%的收購或部分收購。3、政府審批的風險。應對措施:投資人需要在交易早期即咨詢相關顧問,對於涉及的政府審批、獲得批準的可能性以及時間表有一個初步判斷。4、融資的風險。應對措施:投資方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是,其對於融資的需求是出於什麼原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七十二條 公司的合並公司合並可以採取吸收合並或者新設合並。 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並,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並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並,合並各方解散。

第一百七十三條 公司合並的程序公司合並,應當由合並各方簽訂合並協議,並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合並決議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並於三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可以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

第一百七十四條 公司合並債權債務的承繼 公司合並時,合並各方的債權、債務,應當由合並後存續的公司或者新設的公司承繼。

㈣ 海外並購的並購特點

中國企業在並購中展現了熟練的國際融資技巧。以京東方為例.收購現代TFr項目耗資3.8億美元。但京東方真正自有資金購匯僅6000萬美元,國內銀行借款9000萬美元。另外的2.3億美元,一部分通過BOE—HYDIS以資產抵押方式,向韓國產業銀行、韓國外換銀行、Woori銀行以及現代海商保險借款摺合1.882億美元,另一部分,來自HYNIX提供的賣方信貸、通過BOE—HYI)IS以資產向HYDIS再抵押方式獲得抵押貸款。賣方信貸總額為3963萬美元。實際上。京東方憑借高超的融資技巧,以6000萬美元的自有資金就完成了3.8億美元的海外收購。演繹了標準的杠桿式收購。

㈤ 海外並購管控措施

本文首先論述了海外並購風險的概念、一般特點以及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特殊風險,然後針對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策劃階段、實施階段和整合階段的不同風險提出了應對措施。
1 引 言
海外並購風險表現為海外並購的不確定性,是指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實際得到的收益相對於預期的收益之間的差別。海外並購中蘊涵著各種風險,分類方法也多種多樣。按照並購的實施過程予以分類,具體可分為並購策劃階段風險、實施階段風險、整合階段風險。
1.1 策劃階段的風險
包括決策失誤的風險、法律風險和市場制度風險。並購主體是否能夠選擇合適的並購目標,對並購目標是否有足夠的駕馭能力,都關繫到海外並購能否取得成功。
1.2 實施階段的風險
主要包括信息風險、定價風險、融資風險和反並購風險等。在並購交易執行的過程中,可能由於信息不完全、談判策略失誤等,對並購目標無法做出准確判斷,對目標企業估價偏高,使企業蒙受損失。同時,在財務方面,並購企業存在資金成本過高或現金流量不足等財務上的風險;並購行為還可能遇到目標企業股東的反對、員工的抵觸等反並購風險。
1.3 整合階段的風險
在並購整合階段,存在因產品鏈重疊導致效率降低的生產風險、管理人員流失造成的管理風險、資源整合風險、人才流失風險等。
風險控制,是對將要並購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和分析之後,根據得到的結果採取全面的、有針對性的風險控制手段,並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對具體情況進行有效的控制。因此本文將針對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不同階段,提出相應的風險防範措施。

2 並購策劃和戰略制定階段的風險防範
該階段中國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是自身定位不準確、缺乏明確的海外並購戰略、缺乏核心競爭力、對國外公司和投資環境(尤其是政策法規)不了解、對目標企業估價不準等。要防範這一階段的風險,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2.1 明確戰略,科學決策,仔細篩選
企業應根據自身的資源特點,選擇合適的並購目標,制定科學的並購策略。並購前,要根據並購成本和並購風險的大小制定目標企業的資產、經營規模和贏利水平的范圍。在對並購的各種風險進行了識別和分析之後,便可根據得出的結果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風險控制。
2.2 深入了解政策法規
要及時掌握並購目標所在國的經濟形勢、政策措施、相關法律法規、並購國際慣例等情況,避免在未來的並購過程中發生問題。
2.3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機制
在並購過程中要建立完整的風險預警與控制體系,以及時防範風險,按時進行風險評價。要完善對人員、程序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保障,使整個並購過程的風險降到最低。

3 並購談判與執行階段的風險防範
在該階段,融資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包括利率與匯率波動)、談判風險和反並購風險等構成了我國企業從事海外並購的第二輪風險。要順利地通過這一階段,國內企業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3.1 對目標企業價值的准確評估,避免定價風險
價值評估是並購的核心,價值評估的質量直接影響並購的成敗。企業價值評估風險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並購方與目標企業間信息的不對稱,因此在並購之前對目標方進行充分的調查和了解以掌握足夠的信息是控制並購風險必不可少的措施。這些調查包括:財務調查、業務調查、法律調查等。
3.2 重點發揮投資銀行的作用,降低談判風險
投資銀行、會計事務所在企業跨國並購過程中主要扮演收購經紀人和財務顧問的角色,為並購企業代理策劃,參與並購合同的談判,確立並購條件,協助並購方籌集資金。我國海外並購企業要充分重視投資銀行等中介機構在並購風險防範方面的積極作用,積極加強合作。
3.3 拓寬國際化融資渠道,減少融資風險
我國海外並購的投資母體,雖然在國內是巨型企業,然而在國際上卻只是中小企業。除了資金不足外,國際匯率風險、稅收風險等都是海外並購面臨的融資風險。在進行海外並購的時候,要謹慎選擇融資方式。在匯率風險方面,一是要選擇適當的幣種;二是要擴展資金來源,多元化籌資途徑;三是在目標企業所在的東道國舉債,借入該國貨幣;四是運用遠期交易和金融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鎖定匯率風險。在利率風險方面,可以在借貸合同中約定利率隨著市場的變化而定期進行調整;也可以利用金融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套期保值,在一定程度上防範利率波動造成的損失。
3.4 選擇有利的支付模式,降低支付風險
付款方式一般有現金、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種,而海外並購金額大,具體應該用哪一種方式要根據並購目的,雙方進行商定。比如企業並購目標企業不是為了長期佔有而是待合適時機將其出售,可以選擇短期借款的方式,因為其融資成本低;如果企業並購的目的是長期擁有目標企業,則選擇與還款計劃相匹配的資本結構是明智之舉。

4 並購後整合階段的風險防範
在並購策劃和戰略制定階段、談判和交易完成階段及並購後整合階段的失敗風險概率依次是30%、17%、53%。可見,海外並購成敗的關鍵在於能否有效應對並購後整合階段的風險。對於國內企業,該階段的主要風險來自於文化整合困難,人員整合不當,並購後經營優勢難以發揮等。針對這些風險,中國企業應採取如下措施。
4.1 制定並實施完善的管理措施
整合的目標是將目標公司融入新公司,以發揮協同效應。因此,並購後要制定實施完善的管理方案,合理有效的進行並購整合。
4.2 控制整合成本
聯合證券並購私募總部的分析師韓楚指出「並購中最大的成本是整合成本」。因此,企業要想成功完成海外並購,就要在收購前對交易成本和整合成本作一個准確的估計。然後再以實際測算的數據為依據,進行科學整合。
4.3 確保完整合並企業的資源,加強業務經營整合
並購後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被並企業的資源,明確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方向,提升並購後企業的競爭力。
4.4 注重並購後的人力資源整合
企業並購完成後,要注重人事重組,同時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升遷體制,培養員工的企業認同感,加強企業文化的灌輸。
5 結 論
只要存在並購行為,就有產生風險的可能,並購風險自始至終都是存在的,並貫穿於海外並購的全過程。風險在企業實施海外並購的過程中無處不在。充分認識、識別、衡量和控制風險對跨國並購前的決策和並購中的整合非常重要。我國企業要想成功完成並購,關鍵要充分分析、識別並購過程中的各種風險,針對不同的風險採取不同的措施,從而有效地控制各種風險。

㈥ 推動海外並購是否加速資金周轉,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原因分析

雖然給的分數很少,但是姑且幫你分析一下
推動海外並購並不能加速資金周轉,至少在交易期間是不行的,但是其確實能夠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只要收購的意向是比較明確的。一般情況下,惡意的收購(收購競爭敵手等)或者善意收購(真心誠意想要合作)都是能夠極大的提高企業國際競爭能力的。
主要潛在提高在以下幾個方面:
1、品牌知名度,利用國際品牌(海外並購)推高媒體曝光率,拉高品牌形象
2、產品技術、管理方法由被收購方向國內轉移,提高企業整體運營效率,比如降低成本、提高同行競爭力等
3、通過海外並購,加強資本市場是企業的看好,拉高股票價格,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等
這些都算是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的,當然還有更多,看你想了解什麼,我也不能一氣兒說完。。。太多了

另外為什麼不能加速資金周轉,並購是一個過程,雖然交易可能只是一個一天的事情。但是並購後的整合,真正成為一家公司來運營所要面臨的問題太多太多了,現在很多並購都是一種資本運營的形式在走,也就是名義上並購,買了海外公司其實是為了提高本身形象,拉高品牌知名度和資本市場的看好程度,從而得到更多的融資,以及通過國外被收購公司來融資甚至是比如香港借殼上市的目的。其實這些東西搞到最後很有可能是當目的達到,然後被收購公司又被賣掉,徹底完蛋。

所以如果單純的從加速資金周轉的角度來看的話,在並購交易初期以及進行之前,並沒有或者說根本沒有任何效果,但是長期來看,或者是並購完成或者基本定型以後,其融資成本在積極的情況下能夠大幅度降低,融資速度當幅度上升,金額上升等,所以你說資金周轉率吧,你也可以說是有所提升。

㈦ 海外企業並購風險及防範措施有哪些

您好,近年來,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激增,但是失敗率也很高。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研究報告,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完成率僅為67%,遠低於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可謂風險較大。筆者認為,現階段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外國政府機構的審查風險。最近幾年,隨著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猛增,美國、歐盟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加強了對中資企業並購本國標的公司的跟蹤與審查。據美國財政部發布的報告,2015年,遭到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審核最多的是中國投資者。進入2016年,由於CFIUS的干預,美國晶元製造商仙童半導體拒絕了華潤微電子的收購要約;中聯重科(000157,股吧)收購特雷克斯宣布告吹;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兩次延長收購要約期限,目前正在受到CFIUS的嚴格審查,前景並不明朗。同時,制度性歧視也是外國政府機構對待中企並購的慣常行為。據報道,被CFIUS所否決的中國企業並購案中絕大部分是國有企業,理由是涉及或危害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第二,高溢價風險。雖然中國企業通過收購海外企業,可以獲得技術、品牌等無形資產,以及提升產業層次等,但支付的價格普遍偏高,高溢價現象嚴重。如均勝電子(600699,股吧)收購KSS的溢價率達到94%,昆侖萬維(300418,股吧)收購Opera的溢價率達到53%,即便是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溢價率也超過20%。而並購高溢價會給中國企業帶來很大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現階段的我國企業海外並購與1980年代的日本企業較為相似,當初日本企業攜巨資在全球瘋狂並購,甚至買下了紐約洛克菲勒中心,但由於收購溢價過高,同時沒能做好並購後的整合,最終95%的並購以虧損割肉告終。
第三,高杠桿風險。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高杠桿。一方面,中國企業去海外並購的財務風險較大,負債率較高;另一方面,中國並購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基本上依賴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其中銀行貸款占整個融資的大部分。根據標准普爾全球市場情報的數據,54家公布財務報告並在去年進行過海外交易的中資企業的Total Liabilities/ EBITDA(總債務與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的比值)中位數達到了5.4 倍,而該指標在今年中國化工並購先正達中升到了9.5 倍,在中糧集團收購來寶農業中達到52 倍,中聯重科收購特雷克斯更是高達83 倍。但從全球范圍來看,4到5 倍就可以被視為「高杠桿」。高杠桿必然會帶來高風險,如果並購失敗或並購無法整合,造成虧損,並購公司將面臨極大的財務風險。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㈧ 工商銀行的境外並購融資是什麼

境外並購融資是指滿足並購方在跨境並購交易中用於支付並購交易價款的需要,以並購後企業產生的現金流、並購方綜合收益或其他合法收入為還款來源進行的融資。

㈨ 什麼是海外並購財務風險

海外並購是指一國,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將另一國企業的一定份額的股權直至整個。海外並購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企業,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市場和兩個以上政府控制下的法律制度,其中「一國跨國性企業」是並購發出企業或並購企業,「另一國企業」是他國被並購企業,也稱目標企業。這里所說的渠道,包括並購的跨國性企業直接向目標企業投資,或通過目標國所在地的子公司進行並購兩種形式,這里所指的,是以股換股和發行債券等形式。

摘要:為了實現對我國海外並購財務風險進行分析和控制的目的,在借鑒國內外研究的基礎上,對海外並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基於博弈論視角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認為,在並購中企業價值評估是不完全信息博弈過程,被並購企業應該根據實際經營績效進行合理的並購報價,以便並購順利進行。

關鍵詞:博弈論;財務風險;海外並購

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跨國並購已經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經濟行為。一方面我國繼「引進來」戰略以後,倡導「走出去」經濟發展戰略,為了中國企業更加順利的實施海外並購,近些年來中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另一方面由於美歐國家經濟發展速度減緩,而作為「金磚四國」之一的中國具有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越來越強,世界經濟的發展需要中國企業的參與。海外並購作為企業迅速獲得市場份額和優勢資源等的發展戰略,得到中國企業的青睞。截止到2014年上半年中國企業進行海外並購金額達到378.19億美元,比去年環比增長211.3%。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並購都達到了企業的戰略目的,超過一半的並購在某種意義上來講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財務風險作為企業並購過程中的最重要風險之一,貫穿於並購活動的始終。無論是投資、融資、分配等企業的各項財務管理活動都需要對財務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控制。進行海外並購,由於信息的不對稱和不同國別之間的差異都會使財務風險的管理過程更加困難。國內外許多學者在研究海外並購風險時,大多數是基於整體風險框架研究或者單一案例研究,對每種風險研究並不深入,本文對企業海外並購風險研究時,更加側重於對財務風險的識別、度量和控制;對於財務定價的財務風險,本文從博弈論的視角進行有關財務風險的分析,試圖從一種新的角度來闡釋財務風險,並為企業在並購實踐中提供新的分析財務風險的工具。

一、文獻回顧及本文的理論框架

企業海外並購過程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胡克(2000)研究指出,企業並購融資後的償還能力減弱是財務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杜曉君、劉赫(2012)認為財務風險主要來源於企業並購中的融資、支付和定價。趙憲武(2012)文中指出,並購融資引起的並購企業資本結構的變化是導致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主要原因。全紅雷(2014)在文中指出財務風險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因金流不足、債務負擔過重。

對於企業並購財務風險的控制,國外有學者建議根據被並購企業公開的財務數據進行計算並預測其價值和財務風險的程度。為了減少對被並購企業價值評估的失誤,國外學者建議可以採取換股的支付方式減少並購中的財務風險。還有很多國外學者採取統計模型的研究方式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並提出對策建議。國內學者陳共榮(2002)文中指出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是控制財務風險的根源。李德平(2005)研究指出規避財務風險的最根本途徑是保持並購後企業有平穩增長的現金流。唐炎釗(2008)通過分析企業並購財務風險,提出對財務風險的控制,包括並購前的價值評估、並購中的對價融資方式選擇以及支付方式選擇等。周路路、趙曙明等(2012)認為企業並購以後的重組和整合非常關鍵,並購活動中的決策者們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以盡可能地降低企業並購財務風險。袁天榮、楊寶(2013)基於整體風險框架研究,將財務風險的控制分為現金流充足控制、收益率保證、償債能力保證。

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三位經濟學家提出信息不對稱理論,而在企業的海外並購中,信息不對稱體現的更為顯著,並購和被並購企業處於不同國家,解決這一問題更加棘手。博弈論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主體在進行決策時,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在滿足自己利益最大的條件作出最優決策的理論。企業海外並購的雙方可以視為博弈主體,並購過程中的各種行為可以視為雙方的策略或行為。雙方在並購中都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且參與一方做出決策會影響對方策略的選擇。

可以看出,企業海外並購的整個過程雖然由於信息不對稱造成風險評估控制難度,但是可以利用博弈論理論,對其進行分析,幫助並購企業減少和控制風險。

二、海外並購財務風險種類

基於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本文在對財務風險進行分析時,採用常見分類方式將財務風險劃分為目標企業的估價風險、融資和支付對價方式選擇風險以及並購後財務整合風險。可以看出,識別被並購企業真實價值並對進行正確估計是海外並購財務風險識別和控制的第一步。

三、基於博弈論視角的被並購企業價值評估

3.1 基於博弈論視角的並購過程

在進行外海並購時,被並購方對自身企業了解比並購方多,所以並購方一般在博弈中是信號的接受者,被並購方是信號的傳遞者。雙方對並購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導致整個並購過程博弈的存在。

進行海外並購是一個雙方進行多次磋商並達成一致意見的過程。由於信息的傳遞,在整個過程中先行動者的行為會對後行動者的行為選擇產生影響。所以將並購過程看做是不完全信息下的動態博弈過程。

在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中,參與並購企業雙方是博弈的兩個參與主體,主體其中一方先行動,其行動結果會作為信號傳遞給後行動參與者。無論是那方先行動,其在選擇策略時都是基於雙方各種信息下的自身利益最優,並會考慮對方對該策略做出的選擇。後行動方接收信號後,進行分析,調整自己的策略選擇。然後循環該博弈過程,直到雙方達成一致意見。

3.2 基於博弈論視角的價值評估假設

並購方根據自身企業發展的戰略計劃,並對擬並購企業已披露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提出並購要求。並購方對披露信息進行分析時,信息是否真實有效、市場傳遞是否充分、分析是否合理都會影響並購方的判斷。並購過程中信息不斷披露,並購方不斷改進並購估價參數,最終獲得相關參數並選用一定評估模型對其價值進行評估。

㈩ 並購融資的問題

(一)現狀
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企業之間、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之間、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之間、國內企業與外資企業之間的並購活動蓬勃發展。日益活躍的並購活動,對融資機制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廣泛開展並購活動,企業在深入挖掘內部潛力,大力籌集自有資金的同時,還積極拓展外部融資渠道。隨著現代資本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的高度發展,越來越多的並購活動通過證券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等進行,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與資源配置功能越來越得以體現。
大部分的收購方式為協議收購,收購時以現金直接支付為主,換股並購的方式較少應用。我國並購主要資金來源於內部股留存、首次公開發行(IPO)和增發配股時積累的資金。由於我國對外部融資的限制較多,所以外部融資並沒有得到較好的發展,且不少企業在融資時走在政策的邊緣,在交易公告中,企業具體的融資安排披露不充分。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企業競爭的加劇,並購的規模將越來越大,頻率也將增高,企業的自有資金將很難滿足要求,如目青島啤酒進行的一系列並購擴張,如何拓展外部融資成了企業的一個重要問題,隨著管理層(MBO)在中國的出現,融資渠道成為了制約企業治理結構轉換和規模擴張的瓶頸。
我國融資從方式來看,與國外並無太大區別,可供企業選擇的融資方式比較完全,但具體到並購,其可選用的融資方式十分有限,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現有法規出於規避風險等考慮,對各種融資方式的應用有著嚴格且具體的規定。從權益融資和債務方面來看,主要有發行股票、股權協議籌資、發行債券(包括發行可轉換債券)、貸款以及無償劃撥這幾種情況。
無償劃撥是我國國有經濟特有的現象,它是指政府代表國家行使國有資產的所有權,通過行政手段將目標企業產權無償劃轉給收購方的產權重組行為,該中方式優點是交易成本低、阻力小、速度快、產權整合力度大,收購方往往會享受到當地政府給予的各種優惠政策。缺點是容易出現違背企業意願的行政行為,從而使收購方背上沉重的包袱。由於無償劃撥違反市場規律進行並購,很難實現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並且由於強行進行企業間的合並,並購後的整合過程中企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收購方往往會被被收購方的債務或較差的經營狀況拖垮,達不到真正的並購目的。藍陵集團並購環宇股份,一汽集團並購雲南藍箭,天津泰達並購美綸股份,都是通過無償劃撥方式進行的。
(二)存在的問題
1. 融資渠道狹窄、單一
企業為並購進行的內源融資,在當前企業效益普遍不佳的狀況下,融資數量十分有限;外源融資的三個主要方面即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及發行企業債券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
2. 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流通數量少,比例小,人為增大並購的融資需求量,從而對並購的順利進行造成阻礙。
隨著我國上市公司股本結構的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資產重組行為將越來越多地採用收購方式。但由於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的特殊性,流通股比例低,因而這種方式對於收購方而言,則往往要付出高於非流通股轉讓方式數倍的成本。並購成本的提高,無疑會導致融資數量的增加,進而增大了融資的風險及其成功率。
3. 缺乏融資工具。
我國企業並購時主要依靠銀行貸款、發行股票方式籌集資金,融資工具比較單調。再加上資本市場本身已有的缺陷,使得融通並購所需資金難上加難。
4. 並購融資並未真正實現市場化。
很多並購活動是由政府一手策劃安排的,並非出於企業自願,因而並購融資所遇到的難題也要靠政府出面解決,從而也會影響到其他企業的融資需求。
5. 通過市場手段進行的企業並購,不僅要考慮並購前的資金情況,還有考慮並購後的資金注入即再融資情況。
並購資金是支付給目標企業的所有者,並不進入目標企業;並購後資金的注入、償還並購融資時的借款等對企業經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並購活動是否成功的關鍵。而當前企業並購恰恰只關注並購時的資金需求,對並購後的資金再注入缺少准備,這樣做不僅易造成並購活動的半途而廢,也浪費了先期投入的資金。
6. 對外融資的主要渠道——B股市場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有:
(1)市場規模狹小。盡管我國B股市場規模在逐年擴大,但擴張速度比較緩慢,從而導致市場規模一直較小。一方面減弱了國際大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興趣,另一方面使得抵禦國際游資沖擊的能力更加脆弱。
(2)市場流動性差。相對於A股市場,B股市場交易清淡,個股換手率較低,為了消化一定量的賣盤,必然等待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積累足夠多的買盤,完成交易。所以,在小規模市場中,當賣方佔主導地位時,整個市場行情就不會被看好。B股市場的低流動性導致入市交易人數較少,大資金在其中無法調度,進出都難,從而使市場陷入了流動性差——資金和入市人數減少——流動性更差的惡性循環之中。
(3)業績好、素質高的上市公司少。在現有的B股上市公司中,除了極少數業績出色的公司外,相當數量的上市公司經營狀況不夠理想,凈資產收益率低。與此相聯系,B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尚有欠缺,與投資者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現有的這些問題顯然阻礙了國內企業通過境內市場向海外融資。 為有效地進行企業並購,必須開辟更多的融資途徑,使用更新的融資工具,建立合理融資機制。
(一)尋求股權融資創新
如前所述,要充分發揮股權融資在並購中的作用,已有的股權融資方式存在許多障礙,必須對其進行創新。
1.股權融資新途徑。
(1)定向配售。定向配售在西方和香港資本市場是比較常見的。向特定的投資者發行公司股票購入其資產,其最大的優點在於股份公司不需要支付大量現金,從而使並購變得易於完成。我國資本市場處於初始階段,此前,除初級發行和配股之外很少使用這種概念和做法。現已有部分上市公司向特定的投資者發行股票,開了我國資本市場定向配售之先河,為企業並購融資找到了一條新途徑。
(2)增發新股。在我國資本融資的實踐中,企業公開發行新股有兩種具體形式,一是初次發行,二是配股。這里所說的增發新股,其對象是社會公眾,它既非配股又非初次發行,因而成為初次發行和配股以外的第三種公開發行方式。增發新股。在發行對象上,增發新股突破了向老股東配售的單一做法,按股份公司的一般規則,股份轉讓或發行新股,除了需經股東大會通過外,老股東一般有優先受讓或優先認購的權利。配股就是這一原則的典型體現。在配股的條件下,股東的選擇或者是無條件購買,或者是放棄。而增發新股,老股東可以有優先權購買,同時公募一部分,這也是考慮到老股東承受能力的一種比較實際的做法。但無論怎樣,初次發行和配股之外的增發新股無疑將給並購融資市場注入新的成分,將推動企業並購繼續向前深入。
2. 規范發展證券場外交易市場。
為了更好地實現股權融資方式的創新,應大力培育證券二級市場交易,當前尤其應採取有力措施規范發展證券場外交易市場,這是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的一個重要條件。通過場外交易(櫃台交易),證券經紀人或證券商不通過證券交易所,把未上市的證券,有時也包括一小部分已上市的證券直接與顧客進行買賣。場外交易與場內交易作為證券市場中兩種不同交易形式,可滿足不同的交易需求,為並購企業融通資金。
(二)擴大債券融資比例
當前我國企業債券規模太小,遠遠落後於股票和國債,同國際上債權融資興起、股權融資衰落的局面比較,正好形成一個強烈的對照。從80年代開始,國際上債權融資已成為發達國家企業融資的主要手段,在國際融資市場上所佔比例正在不斷擴大。美國債市規模大約為股市規模的5倍,特別是業績好的公司擔心把股權讓給別人,更加關注債券融資。為了適應今後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們在積極發展股票市場的同時,更應重視債券市場,以「兩條腿」走路,讓企業債券也正常發展起來,成為企業直接融資的一個主要渠道。發展債券融資,在當前應主
(三)充分利用可轉換債券、認股權證等新型衍生金融工具,降低並購融資成本
可轉換債券向持有者提供了一種選擇權,使其可以在某一特點能夠時間內,按某一特定價格將債券轉換為股票。可轉換債券作為一種新型並購融資工具,對並購方來說,其最大的優勢體現在可以以一個低於普通債券的利率和較優惠的契約條件發行,從而大大降低並購融資成本。同時,在公司順利度過並購時期進入發展時,債券持有者行使轉換權,可以避免出現收購完成後企業過度負債的情況,降低收購後公司的財務風險。在大量公司並購完成初期,由於面臨巨大的還本付息的壓力,這無疑是一種較優的融資工具。認股權證同樣可以使企業在並購過程中以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籌集大量資金,但在我國並購中尚沒有廣泛應用。因此,在我國企業的並購融資中,應借鑒國外經驗,在發展資本市場的同時,充分利用可轉換債券、認股權證等新型衍生金融證券,作為一種有效的並購融資工具。
(四)試行商業票據融資
針對制約企業並購順利進行的短期巨額資金缺口問題,採取發行商業票據的形式不失為一條有效的解決辦法。在國外,票據發行融資是一種中期周轉性的商業票據融資,是信譽較佳的大企業在金融市場上藉助商業票據籌措短期資金的融資方式。由於商業票據是一種無擔保票據,只有那些資本規模大、經營效益好、財務風險小的大公司才可以發行商業票據進行融資。其發行的對象主要是專業投資者和金融機構。
票據發行融資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較低的融資成本、充分的靈活性、廣泛的資金來源以及借款人可以有多種選擇等。
我國企業的並購重組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這巨大的資金需求也為票據融資提供了發展空間,與目前我國企業常用的其他幾種融資方式比較,票據發行融資比企業發行債券融資具有更大的靈活性,能隨時根據市場、資金供求的變化採取不同的融資策略及應變對策。同時商業票據融資又可以避免其他股權融資方式帶來的企業機會成本的增加,因此,票據發行融資應成為我國企業並購融資的一種現實選擇。
(五)商業銀行發放並購貸款
在拓寬企業並購融資渠道上,應鼓勵商業銀行向企業直接發放並購專項貸款,並實行封閉管理、專戶使用。國家在貸款企業承受能力允許的條件下,給予提供貸款的銀行以利率和償還期限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商業銀行向企業直接提供並購貸款將有力地促進企業並購的順利就進行,提高並購績效。
(六)利用國外證券市場融資
我國企業並購除了積極在國內需求資金支持外,還應大力拓寬境外融資渠道。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方式呈現證券化趨勢,即大量的融資工具為證券形式,較過去以貸款為主發生了很大變化。國際資本市場的這一發展趨勢為我國企業在國際進行並購融資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七)利用資產證券化融資
資產證券化作為一項融資方式的創新,盡管在發達國家已經十分成熟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對於中國來說還是一項新生事物。資產證券化的實質是企業存量資產與貨幣資金的置換,投資者主要依據的是資產組合質量的狀況、未來現金收入流量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而將資產發起人本身的資信能力置於一個相對次要的地位。通過資產證券化,既可以達到企業並購融資的目的,又可以提高存量資產的質量,加速資產周轉和資金循環,提高資產收益率和資金使用率。因此,資產證券化可以作為應用於我國企業並購活動中的一種新的融資工具。
(八)放鬆企業並購法律、法規限制,為企業並購提供合法的資金來源
對上市公司進行收購的收購方往往需要籌措大量的資金,特別是用現金方式進行收購時,所需資金更為巨大。這時往往要求助於資本市場融通資金。通觀資本市場發達國家的並購案例,幾乎無一例外都伴隨著巨額外源融資。但目前我國對並購所需資金的籌集設置了重重障礙,其結果是阻礙了正常並購的進行,同時也導致大量企業不得不為了並購融資進行違規操作,使相關的法規形同虛設,褻瀆了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同時嚴重擾亂了資本市場秩序。因此,當前的明智之舉應該盡快對現有法規進行適當修訂,使企業正常並購所必需的資金渠道合法化。

閱讀全文

與14年海外並購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5月5日美金匯率 瀏覽:924
孟晚舟指控金融機構 瀏覽:394
醫療投資集團排名 瀏覽:188
成熟國債期貨最小變動價位 瀏覽:549
存金寶周五價格不顯示 瀏覽:876
寶鋼股份環保部部長 瀏覽:866
銀行怎麼銷售基金理財產品 瀏覽:824
消費貸款途徑 瀏覽:654
分時租賃企業融資情況 瀏覽:536
開立對公外匯存款賬戶的識別主體 瀏覽:633
大連貸款依然需要提供無房證明 瀏覽:614
深圳聯拓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436
我國目前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有 瀏覽:840
深圳隨意貸金融公司 瀏覽:691
2020建行理財產品 瀏覽:903
山海股票資訊 瀏覽:839
攤余成本計量金融資產重分類後攤余成本 瀏覽:465
剛開始理財期貨和基金定投 瀏覽:440
禾裕科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609
荷馬金融客戶服務中心 瀏覽: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