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融資平台轉型面臨哪些困難
當前,我國存在著農業人口比例大,農村大批剩餘勞動力難以轉移,版農業資源緊約束,權現代科學技術基礎薄弱,農業勞動生產率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等一系列問題。鑒於中國農業的現狀,政府必須要把農業提到現代基礎產業的高度,用現代工業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支撐農業,要有先進的發展理念以及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制度。從宏觀上保障對農業的支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對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具有較強的現實價值和時代意義。本論文通過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歸納總結法,對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內涵、特徵進行了簡要分析,對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歷程進行了詳細梳理,簡要概括了中國農業現代化自提出以來取得的成就,並分析了我國當前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及成因;最後,提出了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對策,以期為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借鑒,為農業增產、農民富裕、農村繁榮注入新的活力。
『貳』 政府投融資平台有發展前景嗎
幾年來,政府財政融資平台雖然有所發展,但已經不能適應現行財政和金融政策,無法繼續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籌集政府投資,政府財政融資平檯面臨諸多問題和困難,急需改造和完善。
據《中國政府投融資平台建設模式與發展戰略分析報告》建議,欠發達地區城投公司必須告別傳統的發展願景,回歸到「市場經濟」,才是各地政府及融資平台公司轉型發展的根本。對縣級平台而言,要進行資源整合,將政府資源、資本通過市場化模式,以「產業合營、區域合作」的思想,以實實在在的產業為基礎,從政府性的投融資主體、投融資平台向市場化的產業發展運營平台轉變。
『叄』 國企融資平台發展存在的問題
國有企業當前的融資存在的問題 :
1.國有企業內部融資能力不足 :內部融資是指企業選擇使用內部留存利潤進行再投資,留存利潤是指企業分配給股東紅利後剩餘的利潤。該融資方式的優點在於管理層在做此融資決策時不需要聽取任何企業外部組織或個人意見的自主性,節約交易費用,降低融資成本的低成本性,不需要到期償付本息的低風險性。
2.國內融資渠道受到限制 :隨著改革開放與國際化的接軌,如今國內金融市場可供選擇的融資渠道也更多樣化,比如銀行融資、債券融資、股權融資、貿易融資、私募基金、信託基金、融資租賃等等。但很多地方國有企業由於自身條件的限制,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沒有穩定的盈利能力來支持對外融資的償還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3.國有企業境外籌資能力較弱:境外融資主要是利用國際金融機構和外國官方貸款以及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發行債券等方式,具有成本相對較低的優點,也是我國國有企業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經濟中能否成功立足於市場經濟的必要手段。就目前而言,企業境外融資通行的途徑和方式主要包括:企業國際股票融資、在其它國家發行國際債券、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國際銀行貸款、貿易融資、BOT方式等。
4.國有企業財務人員職業素養較低:因為國有企業同時具備政治性企業的性質,長期以來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維持就業水平和社會穩定,在人員管理方面就無法如其他營利性企業那樣完全採取優勝劣汰的管理模式,導致參與企業融資部門的人員在職業素養的工作態度、工作技能和團隊意識方面都比較薄弱,反映為對於國際經濟發展的趨勢不敏感,對於新引入的融資方式的不了解,對於財務的新制度不適應。
對大部分企業家來說,第一種海投往往沒有下文了,第二種和第三種方式比較省心省力,但一定要找靠譜的融資平台,不然就是浪費時間和金錢。明德資本生態圈從業資本市場二十多年了,已幫助33家企業成功上市,對有抱負的企業主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還有有關快速融資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
『肆』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是什麼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主要有兩方面:
1.內部環境因素
:企業規模小、資金少,經營內風險大,資金籌措能力低,容資金來源窄,極易出現資金周轉困難。資金不足反過來又影響企業經營活動,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很多中小企業資金管理者素質低,管理方法簡單,財務制度不健全,有的甚至沒有建立會計賬目。這些不規范性使中小企業很難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更加劇了企業資金的匱乏。中小企業產品技術含量低,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較低,經營前途存在不確定性。一旦市場有風吹草動,最先倒閉的一般都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往往高於大企業,經濟效益較差,市場競爭能力難與大中型企業抗衡,自身弱點導致在資金籌集上與大中型企業有明顯的差距。
2.外部環境因素:金融體系不完善,我國的金融體系對企業提供資金的門檻較高。中小企業單筆借款金額較小,銀行要對其資信情況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所要支出的貸款單位成本高,管理費用高,承擔了較大的風險,導致商業銀行一般不願意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
商業銀行之間缺乏競爭,只願意將資金貸給風險小、成本低、金額大的借款對象,否則寧願減少貸款額度,也不願冒風險將貸款發放給中小企業。
『伍』 地方融資平台的潛在風險
2010年,隨著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數量和融資規模的飛速發展,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負債規模也在急劇膨脹。大規模的投融資也給地方政府帶來了居高不下的舉債。「地方債」再次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有消息稱,地方債務在短短幾個月內,已經從4萬億飆升到7萬億。據有關專家分析,高達7萬億甚至更多的地方債務,可能會拖垮中國經濟剛剛復甦的腳步。
前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銀監會召開的2010年第二次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通報會議上介紹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余額為7.38萬億元,同比增長70.4%。佔一般貸款余額的20.4%,全年新增貸款3.05萬億元,佔全部新增一般貸款的34.5%。這離世界公認的警戒線60%已經很接近了。可見在2009年,為應對金融危機沖擊,地方政府圈錢之猛。
來自銀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09年5月末,全國各省、區、直轄市合計設立8221家投融資平台公司,其中縣級平台高達4907家。而從地方平台公司貸款債務與地方政府財力對比看,債務率為97.8%,部分城市平台公司貸款債務率超過200%。 央行2011年6月1日晚間公布的《2010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介紹了其2008年以來對全國各地區政府融資平台貸款情況的專項調查結果。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年末,全國共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1萬余家,較2008年年末增長25%以上。其中,縣級(含縣級市)平台約佔70%。同時,平台貸款在人民幣各項貸款中佔比不超過30%。對於平台貸款的具體數量,央行在報告中並沒有披露。但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提到,「平台貸款在人民幣各項貸款中佔比不超過30%。」按照2010年末人民幣貸款余額為47.92萬億元來算,截至2010年末,政府融資平台貸款不到14.376萬億元。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地方融資平台最大的風險,在於把地方政府基礎建設和公共事業產生的債務信貸化。
『陸』 政府融資平台主要存在什麼問題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存在的問題:
(一)違規融資。
表現一:融資擔保過程中承諾不規范。政府、人大、財政部門承諾以財政預算資金、土地出讓金收入作為本息償還的承諾,或納入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債務。
表現二:以企事業單位的大宗設備購、材料采購等名義貸款。如以大型醫院的葯品采購和設備采購名義和國有路橋公司道路建設材料采購名義貸款。
(二)違規使用融資資金。
表現一:用於解決地方財政預算資金支出不足,如融資平台辦公室(融資平台性質為事業單位)裝修以及其他費用開支,列支城市棚戶區改造、工業園區建設、公園建設等項目的「征地」「征房」指揮部的工作經費,列支其他行政事業單位項目支出預算不足的費用開支。
表現二:用於解決下級鄉鎮政府資金困難。如在融資資金中列支鄉鎮政府借款用於解決企業改制善後問題以及鄉鎮政府示範園區創建基礎配套啟動資金等。
表現三:在債務資金中墊支臨時性借款遲遲沒有歸還。如大橋建設征地農民保險資金應由大橋建設項目資金支付,因征地資金遲遲未到位,征地農民保險由融資平台資金墊付,致使融資資金被佔用時間長。
表現四:項目資金相互調劑使用,未做到專款專用。融資資金到賬後就直接轉至其他賬戶上,各個項目貸款混同使用。
(三)高成本融資。
表現一:國有商業銀行在人民銀行基準利率和上浮利率的基礎上,收取高額的財務顧問費和投融資顧問費。
表現二:向非金融機構貸款,並一次性扣貸款本金5%以上的保證金,以及支付貸款總額3%以上的服務費,有的甚至支付高額的中介顧問費。
表現三:重復的評估、審計等費用支出,造成融資隱形成本增高。
(四)財務管理比較薄弱。
表現一:銀行賬戶開設比較多,有幾十個,每月各銀行賬戶資金相互頻繁調賬。
表現二:往來資金未及時清理、工程項目未及時辦理竣工結算。
如果對融資感興趣建議來明德資本生態圈試試,明德資本本身就是做投資的,這跟很多平台不一樣,很多平台都是只做中介的。另外,明德還有1800多家合作基金資源,線下活動的對接率比較高,每一期活動都有幾百人參加,近百位投資人會到現場,不少企業都獲得了融資,有興趣可以嘗試聯系下。
如果你還有有關融資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
『柒』 政府融資平台企業與金融部門合作存在哪些問題
1、融資平台的資產、債務等是否符合金融機構放款要求;
2、政府的擔保問題;
3、金融機構對還款的要求;
你問的這個問題很寬泛,建議你看看丁伯康寫的一些書。
『捌』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現狀
地方政府組建投融資平台進行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方面的融資由來已久,但是投融資平台發揮主導作用則是2008年來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期的事情。2009年初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貸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組建投融資平台,發行企業債、中期票據等融資工具,拓寬中央政府投資項目的配套資金融資渠道」,這被地方政府視為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肯定和鼓勵。
從2008年底以來,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數量和融資規模呈現飛速發展的趨勢,據初步統計,截至2009年8月,全國共有3000家以上的各級政府投融資平台,其中70%以上為縣區級平台公司。2008年初,全國各級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台的負債總計1萬多億元,到2009年5月末,總資產近9萬億元,負債已上升至5.26萬億元(絕大部分為銀行貸款),平均資產負債率約60%,平均資產利潤率不到1.3%,特別是縣級平台幾乎沒有盈利 。
隨著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數量和融資規模呈現飛速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專家質疑,由於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責任主體不清晰,操作程序不規范,同時,地方政府往往通過多個融資平台公司從多家銀行獲得信貸資金,形成多頭舉債,而銀行對地方政府的總體負債和擔保承諾情況根本不清楚,甚至地方政府對自己的融資平台的負債情況都不清楚,一旦投融資平台的項目投資收益不能覆蓋成本,這些「隱性債務」就必然顯性化,給地方政府的財政造成巨大壓力,甚至最後不得不由中央財政和商業銀行買單。
『玖』 縣級融資平台(建投公司和產業集聚區投資公司)在目前經濟下行的狀況下何去何從,還有明年1月以後歸屬問
2014年,尉氏縣產業集聚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省、市以及縣委、縣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進產業集聚區快速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不斷壯大企業規模,積極推進產城結合,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步伐,強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產業集聚區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2014年工作回顧
(一)主要經濟指標平穩增長。
201433.1%年尉氏縣產業集聚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2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5%;稅收收入7.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5.2%;從業人員6.8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1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6.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3尉氏縣產業集聚區有紡織服裝和農副產品加工兩大主導產業。紡織服裝企業由2009年的29家發展到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達79家,這兩個產業產值均突破100億,利稅均突破了10個億。
(二)招商引資成效顯著。
緊緊圍繞紡織服裝和農副產品加工兩大主導產業,同時依託橡膠製品、有色金屬、電子信息及航空港等產業優勢,制訂了《2014年重點產業大招商工作實施方案》,組建了9個招商團,積極開展委託招商、親情招商、以商招商,大力承接東南沿海地區產業轉移,著力引進一批提升優勢產業層次水平的大項目,好項目,加快培育壯大產業集群。今年共接洽項目16個,簽約落地項目9個,在建億元以上項目5個。
(三)涉企服務持續優化。
今年前三季度以來,我們按照「零阻礙」服務工作的要求,堅持首席代辦制、企業聯系制、項目分包制,為入駐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積極開展「半月一匯報、一月一評比」活動,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強力助推在建企業加快建設,規范投產企業的生產建設行為,促進入園企業健康發展。同時,多次召開企業用工協調會,組織企業和轄區村莊勞動力對接,幫助企業解決用工1000多人次。
(四)投融資平台建設加快推進。
依託金財投資有限公司,進一步深化BT模式,盤活產業集聚區存量資產和優質資產,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同時,加強銀企合作,加大銀行融資力度,今年以來,通過銀企對接,已為企業融資3.2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融資困難,發展建設資金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配套服務難度大,無法滿足產業集聚區建設發展的資金需求;受多種因素制約,企業融資困難現象普遍存在,多數企業加快發展急需大量資金。
(二)缺乏大項目儲備。今年以來,尉氏縣產業集聚區雖然有40多個新開工項目,但投資規模較小,龍頭帶動作用還不強,對投資增長缺乏支撐作用。
(三)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受宏觀經濟影響,部分工業企業也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如訂單減少、生產不足,出口下滑等問題。
三、2015年工作打算
(一)抓好經濟運行。加強經濟運行調控力度,重點加大對重點龍頭企業的幫扶,促進企業擴大生產或技改擴能,進一步壯大工業經濟總量。同時,抓好投資項目上報和「四上」企業入庫工作。
(二)加強銀企合作。積極搭建銀企合作平台,為企業融資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民間資本,緩解產業集聚區建設的資金壓力。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有投資意向的企業,將根據有關政策給予最大限度的優惠。實行稅費優惠政策,對成長性較好的小型服務企業,在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方面給予更大的扶持,促進服務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四)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強化工作措施,按照「零阻礙」服務的要求,為企業的開工與建設做好各種服務工作,加快推進騰飛鞋業城等在建項目建設,促其早建成早投產。同時,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五)強化服務運行機制。大力推行項目入駐聯審聯批、領導分包、跟蹤服務等工作措施,與客商零距離接觸,不斷提高工作效能,不斷優化發展環境,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增強集聚區的吸引力,不斷提高客商和項目建設單位的滿意度。
(六)嚴把項目入駐,依法拆除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集聚區發展規劃,對於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環評要求的項目,堅決拒之門外;對於符合產業政策、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項目,提供優惠政策鼓勵發展。在項目入駐前嚴把環評觀,所有進入集聚區企業必須通過市級以上的環評審批。同時,對集聚區內高污染、高耗能項目逐步遷出。
『拾』 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融資困難的現狀,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融資途徑不暢通
從內源融資來看,我國中小企業的現狀不盡人意,一是中小企業分配中留利不足,自我積累意識差。二是現行稅制使中小企業沒有稅負優勢。三是折舊費過低,無法滿足企業固定資產更新改造的需要。四是自有資金來源有限,資金難以支持企業的快速發展。從外源融資來看,中小企業可以選擇銀行貸款、資本市場公開融資和私募融資等三種渠道,但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外源融資渠道方面並不暢通。
(二)融資結構不合理
主要表現在:(1)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嚴重依賴內源融資,外源融資比重小。單一的融資結構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做強做大。並且在外源性融資中,中小企業一般只能向銀行申請貸款,主要表現為銀行借款;(2)在以銀行借款為主渠道的融資方面,借款的形式一般以抵押或擔保貸款為主;(3)在借款期限方面,中小企業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貸款,若以固定資產投資進行科技開發為目的申請長期貸款,則常常被銀行拒之門外。
(三)融資成本較高
企業的融資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關籌資費用。與大中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借款方面不僅與優惠利率無緣,而且還要支付比大中型企業借款更多的浮動利息。同時,由於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多採取抵押或擔保方式,不僅手續繁雜,而且為尋求擔保或抵押等,中小企業還要付出諸如擔保費、抵押資產評估等相關費用。正規融資渠道的狹窄和阻塞使許多中小企業為求發展不得不從民間高利借貸。所有這些都使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原因分析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原因,分別來自於企業本身、銀行與政府三個方面。
(一)企業信用等級低,融資意識淡薄
中小企業自身信用等級低,這是其普遍存在的現象。中小企業自身規模有限、資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沒有完整的企業規劃、倒閉率高、貸款償還違約率高。中小企業一般是由具有血緣關系的人共同創立,大多實行家族式管理,產權結構不明晰,企業經營效率不高,開拓新的市場難,不能有效地避免市場風險,影響了中小企業的償債能力,造成了其履約能力的下降。銀行的首要目標是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業的高倒閉率和高違約率使得銀行難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則,導致銀行不願放貸。
同時,中小企業對金融系統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嗅覺不靈敏,主動出擊意識不強,而且缺乏高素質的金融人才,對金融市場和融資工具生疏和不懂得樹立和宣傳自身金融形象,從而束縛自身開拓融資渠道的可能性。
(二)金融體系不完善,銀企信息不對稱
1.缺乏市場化的利率調節機制,損害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積極性。從國外的情況來看,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平均利率,一般都要高於市場的平均利率水平。美國的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就比對大企業的貸款利率水平高出1~1.5個百分點左右。但是中國中央銀行目前對利率和收費的規定是固定的,自由浮動的范圍十分有限,這種機制不利於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貸款。限制金融機構對金融服務和產品的收費會挫傷金融機構調查和收集中小企業信息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和其他金融服務。
2.信用擔保體系的不完善,中小企業尋求擔保困難。我國從1999年才開始進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工作試點,存在著擔保機構不多,擔保資金不充足,擔保手續繁雜等諸多問題。而且,許多擔保機構實行會員制,中小企業需要交納一定的押金才能成為會員,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也增加了擔保的難度。出於對自身利益的保護,銀行則在中小企業的擔保貸款問題上又比較謹慎。同時,銀行對抵押物的要求十分嚴格,目前國內銀行一般偏好於房地產等不動產的抵押。而中小企業大多受經營規模所限,固定資產較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一般很難提供合乎銀行標準的抵押品。
3.銀企信息不對稱和銀行的不利選擇。許多中小企業為實現融資目的,往往會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不惜弄虛作假。這不僅會產生有損銀行與投資者利益的道德風險,亦會進一步損毀企業自身的社會公信度。因此,銀行要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只有加大人力資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質量,否則銀行的貸款違約率將會很高。同時,由於中小企業對資本和債務需求的規模較小,金融機構為規避自身的經營風險和降低經營成本,只有選擇不向中小企業貸款。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夠,政策不配套
政府在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美國、日本、西班牙等國家都設有專門的政府部門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資金幫助。在我國,長期以來,政府在資金、稅收、市場開發、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一直給予國有大中型企業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業市場競爭環境的不確定和競爭條件的不平等。同時,由於政策原因導致我國中小企業基本無法進行直接融資。深滬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注冊資本在5000萬元以上,這使處於成長期的效益好但規模較小的企業難以進入證券市場。同時債券市場上,受到「規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級審批」的約束,中小企業也很難以發行債券方式籌集資金,因此直接融資渠道基本沒有。
我國2003年實施的《中小企業促進法》,雖然以法律條文的形式為廣大中小企業的發展、融資提供了保護和支持。但是該法在內容上相當原則,缺乏具體的優惠政策和措施,也缺少相應的配套法規和制度,最終導致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很多都沒有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