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利率市場化,包括哪些內容
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利率市場化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
在法律制度相對薄弱的國家,利率自由化也會帶來大量違約的出現。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利率市場化會帶來兩個結果,即過度投資或者投資不足。
利率市場化改革將給商業銀行帶來階段性風險和恆久性風險。所謂利率市場化的階段性風險是指利率放開管制的初期,商業銀行不能適應市場化利率環境所產生的金融風險。
在轉軌階段,利率市場化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加重商業銀行的風險:一種是由於長期的利率壓制,市場化後的利率水平必然會升高,銀行之間吸收存款的競爭加劇。
(1)利率市場化對融資方式擴展閱讀
從美國、日本相對成功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經驗以及阿根廷利率市場化改革失敗的教訓看,以下幾個方面值得中國在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借鑒:
⑴ 宏觀經濟形勢決定著改革的時機選擇。
⑵ 金融微觀基礎建設的程度制約著改革的實踐速度。先培育金融市場,健全金融機構後放開利率成功者居多,而無扎實市場基礎者貿然完全放鬆利率管制者多以失敗告終。
⑶ 建立有效的監督體系,以適宜的法律和規章來取代對利率和金融的直接干預。
在放開利率、金融自由化的過程中,必須建立一套適宜而謹慎的管理制度,制定高質量的監管標准,進行嚴格而有效的銀行監督,評估銀行風險。這對利率放開後的金融體系成功地發揮作用非常重要。
⑷ 利率市場化改革必須綜合考慮,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專家們的觀點,只有同時實現一國宏觀經濟穩定和銀行監管充分有效才可迅速實現利率自由化,否則需要有一個創造條件的過程。
B. 什麼是利率市場化,我國的利率市場化的現狀如何
隨著2000年9月21日外幣貸款利率的放開,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將呈加速之勢。很多學者認為,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並將我國利率進一步改革的進程安排得十分緊湊,大有利率不日就有完全市場化之勢。筆者認為,探討利率市場化問題必須要認清我國利率改革的現狀及其與利率完全市場化的差距,以及我國目前利率市場化的難點,只有認清這些問題,才能科學地把握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點,我國目前利率市場化的重點應放在為利率市場化創造條件方面,而不是去為利率市場化設計進程和制訂時間表。
一、我國利率市場化存在的問題和難點
目前我國的這種低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商品的價格,也使得利率這一重要的經濟杠桿難以充分發揮作用,因此很多人主張通過利率市場化來理順金融商品的價格體系,提高利率的敏感性和彈性,恢復利率杠桿應有的作用。我們認為,利率市場化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不斷深化的一個必然進程,誰也沒有理由反對利率市場化,但目前我國宏微觀經濟環境都不利於利率市場化的過快推進。
1、市場經濟發育程度低。我國過去長期搞計劃經濟,建立市場經濟的時間不長,許多方面都與成熟市場經濟的要求有較大差距。
2、利率運作主體行為不規范。(1)中央銀行的獨立自主性不強。中央銀行並未真正擁有利率的制訂權和調整權。(2)國有商業銀行行為非市場化。國有商業銀行由於產權制度建設落後,銀行的產權界定模糊,加上管理層和一般員工沒有利益驅動機制,使得所有者和經營者難以實現利益的激勵兼容,經營者非市場化選擇的傾向很強,這是引致銀行效率低下的根源所在。國有商業銀行的大量非市場化行為的存在,即使利率自主權放開,銀行也難以按照市場規律借貸資金。(3)企業的行為不規范。到目前為止,我國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並未達到預定目標,其在資金使用方面的風險約束機制和利益推動機制尚不健全,大多數企業只負盈不負虧,在國家的保護傘下安穩過日子,利率高低對其來講並不很重要。
3、企業對利息的承受能力低下。
4、金融監管不完善。目前我國的金融監管因不能擺脫行政干預而缺乏超脫性和真實性。另外,監管標准、手段和技術也不能確保監管的信息質量和使金融機構採取穩健和審慎的經營原則。
二、為利率市場化積極創造條件
在我國這樣一個曾經長期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要實現利率完全市場化需要一個很長的過渡期。就目前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重點而言,不是去設計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和時間表,而應是為利率市場化創造條件。如前所述,利率市場化同一國的市場經濟完善程度、金融交易主體的市場化傾向以及金融監管等外圍制度環境緊密相關,所以我們應從這些方面著手,為利率市場化創造條件。
1、深化市場經濟改革。從西方的經驗來看,很多國家都是在市場經濟相當成熟的條件下放開利率的。應該說相對有效的市場機制有利於熨平利率放開後金融領域乃至經濟的波動。我國經過二十幾年的改革開放,尤其是近幾年市場經濟的大力發展,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商品市場,但是我國的產權市場、勞動力市場以及資本市場的發育都不完善,這就極大地制約了利率的市場化。當然,深化市場經濟的改革不僅要建立有效的市場,更需要經濟主體行為的市場化。
2、培育利率運作主體的市場化行為。(1)完善中央銀行制度。目前,我國中央銀行的宏觀金融調控目標並未擺脫對國家計劃和經濟增長目標的依附,中央銀
行甚至還承擔著大量的財政職能。在這種央行與政府關系難以理順的條件下放開利率,很難保證中央銀行能夠按照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來調節利率。因此,現實的選擇是:一方面,必須分離政府與央行的「天然」聯系;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央銀行自身管理水平,使其能夠做到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去調控商業銀行利率和其它市場利率。(2)構建真正的商業銀行。在市場化利率制度中,商業銀行一方面要充當央行貨幣政策中介,另一方面又要根據貨幣政策的意圖調控企業和居民的行為。商業銀行的這一中介地位,要求它必須是自負盈虧和以追逐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經濟實體,否則無法起到中介傳導作用。對此,我們只有加快國有銀行向商業銀行轉化的步伐,才有可能實現商業銀行的市場化運作。首先,要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解決我國國有銀行長期所有者虛置的現象,實現國有銀行所有者和經營者激勵兼容的市場化運作。其次,按照現代企業的組織原則,重組國有銀行的內部組織和機構體系。最後,建立規范透明的財會制度,強化股東、外部監管機構對會計信息的監督和發布。此外,我們還應放寬金融機構的市場准入,組建一批新的商業銀行,為利率市場化引入競爭機制。(3)在國有企業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4)提高居民的金融意識。
3、把握好利率改革的著力點。(1)增強利率的敏感性和彈性,利率敏感性和彈性較低是我國七次利率下調效果不顯著的根源。而利率的敏感性和彈性狀況,一方面取決於利率的管理體制,另一方面又取決於銀行和企業的改革狀況。所以一方面我們要逐步放鬆管制,即放寬利率的浮動范圍和幅度,另一方面要加快銀行和企業的市場化進程。(2)明確利率調整目標。西方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中央銀行利率變動的著眼點是整個宏觀經濟狀況,而不是企業的利息支出負擔問題,只有從國民經濟的整體狀況出發考慮利率水平變動,利率才能發揮其作為間接宏觀調控重要工具的作用,所以應將我國的利率調節目標轉移到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上來。事實上,目前我國以降低企業利息負擔為目標的利率調整方式,既不利於國有企業的體制轉換,也不利於國有經濟部門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3)重構利率結構,理順利率關系。要對現行利率劃分方法進行改革,根據企業和金融機構會計制度和業務發展的需要,綜合考慮期限、數量、風險等因素設置利率檔次,劃分利率種類;要逐步清理優惠貸款利率,明確貼息來源,減輕商業銀行的負擔。
4、完善金融監管制度。利率放開後,要保持資金市場秩序,不能像過去一樣靠行政命令來實現,而必須依賴於靈活有效的金融監管。首先,金融監管要擺脫行政干預,獨立自主地進行;其次,要落實金融監管責任制,實現層層負責;最後,要盡早制定科學的監管標准,引入先進的監管技術和監管手段。
金融時報
希望採納
C. 利率市場化在我國能實現嗎對投資者有何影響
什麼是利率市場化?所謂利率市場化,從字面上來講,就是將利率的決定權交給市場,讓金融市場在競爭中產生合理的利率水平。而中國利率市場化也確實沿著這個方向在穩步推進。目前,除存貸款基準利率還受政府管制之外,國內其它利率都已由市場生成。而就算是存貸款利率,商業銀行也可以圍繞基準利率在一個相當大的區間內自由浮動。近年來銀行理財品發展迅速。這些利率浮動產品分流了不少銀行存款,進一步降低了基準利率管制的影響。如此看來,似乎只要再放開對存貸款基準利率的管制,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就可大功告成。不過,這種認識過於狹隘,並未真正反映出利率市場化的內涵。正如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曾說過的,「利率作為非常重要的資金價格,應該在市場有效配置資源過程中起基礎性調節作用,實現資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斷優化 。」真正意義上的利率市場化不僅僅是放開利率管制那麼簡單,而是要充分發揮利率的價格信號作用,建立一個金融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機制,以提高資源的運用效率。換言之,利率市場化就是金融市場化。對中國來說,就是改變過去那種金融資源配置嚴重受到政府行政干預、持續向低效率企業輸血的格局,讓資金能夠在市場機制的引導下流向那些高回報的企業和項目,從而創造出最大的價值。這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到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甚至政府宏觀調控理念的重大轉變。在沒有做好准備時,貿然推進非但不會真正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反而會在金融系統中增加新的扭曲,引發新的風險。金融改革與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是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主線。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加大,直接融資比重的提高,以及影子銀行的興起等,都是利率市場化的具體表現。毫不誇張地說,利率市場化如果繼續推進下去,將極大改變中國現有金融系統的格局和運行方式。金融市場的各種利率,乃至其定價方式都會變得與以前大不相同。而與之相伴的,是新形式金融風險的浮現,以及金融監管方式的調整與轉變。要在這場巨變之中發掘投資機會、規避風險,投資者的當務之急是理解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並不是取消利率管制那麼簡單,而是一項牽涉到金融機構改革、金融市場建設以及金融理念轉變的系統工程。中國目前實現利率市場化的條件還未完全具備。在這種局面下,利率市場化的強行推進會給中國金融系統帶來新的扭曲。近期各方所熱議的影子銀行風險就是這方面的一個表現。不可否認,中國的金融改革已經取得長足進步,為利率市場化推進創造了積極條件。例如,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讓這些銀行甩掉了一些歷史包袱,使其預算約束得以大幅硬化,保證了它們能夠以市場化主體的身份參與市場競爭。又如,中國的債券市場已完全市場化,各種債券收益率已經由市場生成。再如,近年來銀行理財等業務的推進,也逐漸讓普通民眾接受了利率市場化的觀念。然而,直到現在,中國仍然沒有建立起顯性的存款保險制度,也沒有真正理順市場和政府之間的關系。缺乏這兩個關鍵前提條件,中國利率市場化難以達成理想的結果。最近影子銀行暴露出來的種種風險就與此相關。因此,嚴格來說,中國還沒有完全做好利率市場化的准備工作。條件利率市場化關鍵條件之一:顯性存款保險價格應該由市場競爭來形成。沒有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就談不上市場化的利率。但競爭也意味著風險。如果風險得不到控制,即使是金融機構正常的優勝劣汰也有可能嚴重沖擊整個金融系統。因此,為金融市場內的競爭設好保護網,防止其引發系統性危機,才能為利率市場化搭好舞台。在這張保護網中,存款保險制度居於中心位置。銀行是金融系統的核心。但銀行日常只保留其存款的一小部分作為備付金。一旦儲戶大規模提取存款,銀行就將陷入困境。不僅如此,一家銀行倒閉令儲戶存款遭受損失,還可能引發儲戶對整個銀行系統的不信任,進而引發銀行擠兌風潮的連鎖反應。這是銀行系統的固有缺陷,單靠銀行本身無法化解。因此,發達國家都出台了明確的銀行存款保險制度,來確保存款不會因為銀行的倒閉而受損失,從而打消儲戶擠兌銀行的動機 。從這個角度來說,存款保險給銀行間的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提供了基礎,是利率市場化的一個前提。中國的問題並不是我們沒有存款保險制度,而是我們的存款保險所覆蓋的范圍太大,邊界太模糊。在改革開放以前的計劃經濟時代,中國的金融系統不過是財政的出納,除了依照行政命令完成資金調撥以外,基本沒有自主配置資源的能力。即使在改革開放之後的許多年裡,銀行系統仍然為國家所壟斷。這樣的發展路徑讓中國民眾相信銀行是國家的,銀行存款是由國家擔保的。過去的金融發展也在不斷強化民眾的這一認知。所以,中國事實上是有存款保險的。只不過這種保險是隱性的,既沒有明文規定,也沒有具體對應的機構。隱性存款保險雖然也能保護銀行存款的安全,避免銀行擠兌的發生,但出於以下兩點原因,它與利率市場化並不相容。第一,隱性存款保險不存在清晰的邊界。存款保險是保證金融市場穩定的最後一道防線,而非對金融風險的大包大攬。所以,存款保險的覆蓋范圍應該是有限的,邊界應該是清晰的。只有那些對金融系統穩定有重大影響的資產(如大量存在的小額銀行存款)才應在其保護范圍之內。在存款保險之外的資產,風險應該由投資者自行承擔。但是,中國的隱性存款保險不存在清晰邊界,在操作中往往會自動延伸到那些不應該擔保的資產上,形成對金融風險的過度覆蓋。而這又會改變投資者對資產風險屬性的認知,扭曲金融價格。這方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銀行理財產品。理論上,銀行理財品是一種有風險的資產,可能帶來的損失應該由投資者自行承擔。但在實踐中,儲戶不自覺的就把銀行理財品理解為另一種形式的銀行存款,並不認為它有什麼風險。這就是為什麼儲戶在並不完全清楚理財品是什麼的情況下就敢大量購買,更是理財品規模在短短幾年內就超過7萬億的重要原因。這種狀況已經將中國政府置於兩難的境地。如果政府明確告訴儲戶,銀行理財品不在隱性存款保險的覆蓋范圍之內,風險需要儲戶自擔,就可能引發資金從理財品中大規模撤出,形成對理財品的擠兌風潮,嚴重沖擊金融系統。但如果繼續維持隱性存款擔保對理財品的覆蓋,又會讓政府承擔越來越多本不應該承擔的風險。同時,政府隱性擔保的存在讓理財品這種風險資產搖身一變,成了無風險資產,其較高的收益率相應變成了無風險收益率,令金融市場的資金價格體系紊亂 。第二,隱性存款保險機制下無法對金融機構進行事前差別化監管。像所有保險一樣,存款保險也會帶來道德風險的問題,會降低銀行自身控制風險的動力。所以,在顯性存款保險制度之下,監管者會對金融機構進行事前監督,並依照不同機構的風險程度收取費率不同的存款保險保費。這些事前監管可以抑制金融機構過分追尋風險的行為,還可以累積起足夠規模的資金池,以應付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的成本。但隱性存款擔保缺乏這種事前監管的機制,更無法在不同機構之間形成差異化,導致金融機構有動力通過過度承擔風險來博取更高的收益率。在這樣的格局下競爭,那些激進的、對風險控制不審慎的金融機構反而更容易勝出,既達不到優勝劣汰的目的,還會放大金融風險。所以,隱性存款保險制度的顯化是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條件之一。當這個條件尚不具備時,強行推進利率市場化很可能惡化金融機構的競爭格局、放大金融風險、並扭曲金融價格體系。利率市場化關鍵條件之二:政府放權除了顯性存款保險制度,利率市場化還面臨一個更深層次的障礙——市場力量和政府意志之間的矛盾。利率市場化意味著資金配置由市場決定,自然會讓政府對金融資源的掌控力下降。如果政府不能主動放棄自己的支配力,市場力量就難有發揮的空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利率市場化實際上是對政府放權的倒逼。然而目前中國政府似乎還未意識到利率市場化與其傳統調控方式之間的矛盾,更沒有下定決心要向市場讓渡出對金融資源的支配權。一個例子是政府對房地產的信貸管控。按道理,房地產行業因為有較高的回報率,會吸引資金流入。但政府卻出於調控房價的考慮,通過行政性的命令來阻礙資金流向房地產行業,人為阻礙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又比如,政府由於需要用基建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就通過給相關項目賦予的隱性擔保,幫助它們來從市場上獲得融資,人為扭曲市場的運行。因此,利率市場化更需要的是,政府向市場讓渡出對金融資源的配置權。如果政府不能夠尊重市場,而總是想按照自己的思路「引導」資金的運行,必然會帶來為對市場運行的阻礙和扭曲。這樣,即使放開了對利率的管制,也算不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利率市場化。中國真的准備好了嗎?
由於缺乏顯性存款保險制度,金融市場的價格體系正在因為利率市場化的推進而紊亂。隨著監管的放鬆,包括銀行理財、銀信合作等規避利率管制的金融工具被大量創設出來,事實上起到了繞開利率管制、信貸控制的作用。不過,這些產品分享了來自國家的隱性擔保,其風險也轉嫁給了政府,在投資者眼中成為了無風險資產。這些高收益「無風險」資產的大量涌現,造成了金融定價體系的紊亂,反而讓那些正常項目越來越難以獲得融資,加劇了金融資源的錯配。更為深層次的,利率市場化雖然是金融系統的改革,但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金融系統之外方方面面的配合。但從利率市場化過去幾年的推進歷程來看,除了央行的積極推動之外,其它部委並沒有表現出太大興趣。似乎國務院內部對利率市場化的重要意義都沒能形成共識。因此,雖然利率市場化已經寫入了中共十八大報告,但在同一份報告更醒目的地方還指出要「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全然沒有注意到這兩個目標之間其實有相矛盾之處。因此,如果利率市場化真的影響到了國企的資金供給,決策層要麼會延緩改革的進程,要麼會創造新的扭曲方式來給國企輸血。無論哪一種,都意味著對市場機制的偏離。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在條件尚未成熟的現在,貿然推進利率市場化非但不會真正建立起資金的市場化配置機制,反而會在金融系統中引入更多扭曲,令問題更加復雜。還以近期爆發出來的影子銀行問題為例。在不久以前,這些影子銀行業務還被認為是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功臣,得到監管層的鼓勵。但現在,影子銀行風險過大,需要加強監管已取得了大范圍的共識,並引出了相關政策的收緊。雖然促成這種轉變的,有影子銀行業務操作不規范等技術原因,但更重要的還是利率市場化令資金流向脫離了監管者的掌控。從這個角度來說,目前正在醞釀的影子銀行監管風暴其實是監管者自己對利率市場化的一種否定。投資者該怎樣做?在利率市場化正在積極推進的當下,探討其條件是否具備似乎沒什麼意義。但是,前面的分析提供的思路和視角,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其發展邏輯,從而在其中規避風險,發現機會。投資者首先需要認識到,中國目前推進的利率市場化相當獨特。這源於金融定價的一個關鍵因素——風險——受政府的干擾而被扭曲,被模糊。由於中國的隱性存款保險沒有清晰邊界,導致其不恰當地在金融市場內部蔓延,將一些本應由投資者承擔的風險也轉移給了政府。另外,政府對資金流動的干預仍然存在,只不過以政府隱性信用擔保這種更加隱蔽的形式發生。無論是隱性存款保險,還是政府隱性擔保,都存在相當大的模糊性,讓風險在投資者和政府之間的分布出現很多灰色地帶。在這樣的市場中,通用的高風險對應高收益的金融分析方法並不足夠。除了就資產談資產的微觀金融分析之外,還必須把政府的態度、政府對市場的扭曲這些宏觀因素考慮進來,才能夠對資產的投資價值做出合乎實際的評價。城投債就是一個例子。由於城投債募集的資金大都投向回報率較低的基建項目,因此其發債主體——城投公司——的利潤率很有限。根據估算,城投公司的平均總資產回報率僅約3%,遠遠低於城投債6-7%的票息率。這意味著單看城投公司自身經營狀況,城投債的還款能力很低,風險很大。但如果注意到基建投資項目是政府穩增長的重要(有時甚至是唯一)抓手時,就可以知道城投債這條資金鏈不能斷,就能看到城投債背後政府信用的身影。把這個宏觀因素考慮進來,城投債的投資價值就大大上升。正是基於這樣的投資邏輯,近年來城投債確實受到了不少投資者的追捧 。在這種獨特而扭曲的利率市場化中,投資者可以依據以下兩條邏輯主線發掘投資機會。第一、市場力量對政府行政掌控力的侵蝕。就算有政府的阻擾,利率市場化仍然意味著資金更加依靠市場來配置。那些之前受到行政管控的資金流向將在這一過程中受益。其中最明顯的應該是房地產市場。出於調控房價的考慮,監管者人為對信貸資金向房地產的流動設置了很多障礙。而在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中,房地產市場因為具有較高的資金回報率,可以在金融創新中繞開政府的行政管制,獲取資金。創設這些資金通路的機構,以及房地產商都是這個游戲中的贏家。這種情況有點類似過去中國價格雙軌制時期,將資源從計劃軌騰挪到市場軌所帶來的豐厚回報。近些年來獲利頗豐的銀信合作、銀行理財,就是那些行為在金融市場內的翻版。當然,政府不會完全坐視市場力量對其行政管控的削弱,因此會不時的打壓或者叫停。但這些壓力往往又會成為「金融創新」的動力,促使市場創造更多的資金通路來繞開政府的干預。第二、金融價格體系的扭曲。真正意義上的利率市場化會讓資金價格反映對應項目的回報與風險。但在中國政府對金融干預程度甚深,隱性存款擔保普遍存在的狀況下,與政府關系的密切程度是決定資金價格的又一個重要因素。諸如城投債這樣的投資標的,如果依據市場化的評估體系,會認為其不具太大的投資價值。但如果將政府因素納入考量,可以發現其真實風險其實很小,反而是個機會。這種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市場定價錯覺,和資金流向的政府主導實質之間的落差,就是投資機會所在。簡而言之,利率市場化進程其實就是金融資源的市場和政府兩種配置方式的此消彼長。在利率市場化成功推進的前提條件沒有完全滿足的情況下,這對矛盾是金融市場的主導因素。跟隨矛盾的雙方,結合微觀層面的金融分析和宏觀層面的政策判斷,就能從中國獨特的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發掘到有時甚至出乎意料的投資機會。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徐高
D. 中國為什麼要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
利率市場化是相對於利率管制而言的,利率管制是指政府部門對利率水平的變化設置的一個最高限度(一般是對金融機構吸收存款的利率)和一個最低限(一般是指貸款利率),利率只能在限定的范圍內浮動或者不允許浮動,它是國家或政府出於特定目的,將資金利率壓低到市場均衡利率之下的一種政策措施。
我國利率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主要是建立以中央銀行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水平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形成機制
為什麼要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利率市場化改革本身不是目的,首先我們不是為改革而去進行改革的。改革的目的是要提高金融市場配置資金這一稀缺資源的效率,促進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福利。在現代經濟中,市場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通過貨幣來表現,貨幣流向引導資源的流向。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經濟實物系統的絕大部分商品和勞務價格已經由市場決定,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已經大大提高,人民因此享受了比改革前多得多的福利。但是貨幣資金的價格即利率的形成機制雖然近幾年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總體上遠遠不如商品和勞務價格具有競爭性,因而由資金引導的資源配置效率仍受到相當程度的限制,資金的利用效率還有待提高,經濟增長的潛力還有待發揮。經濟運行的實物系統與貨幣系統之間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在實物系統價格絕大部分已經實現市場化的條件下,貨幣系統的資金價格即利率客觀上也有了市場化的需要。利率市場化是經濟市場化的必然要求。
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還在於加入WTO以後國內金融市場將面臨的新形勢。加入WTO意味著我們承諾按國際通行規則管理經濟,雖然對中國金融市場我們仍然可以實行一定的利率管制,但外資金融機構大量湧入中國金融市場,由此帶來大量新的經營方式和新的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工具,大大增加了我國貨幣和金融監管當局的監管難度。很有可能我們會在與其的市場博弈中非常被動地接受變相的市場利率化,即接受市場利率實際上某種程度已經自由化的現實。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如果我們對境內中資金融機構的利率仍然管制過於嚴格,中資金融機構過於缺乏在利率市場化環境中進行競爭的經驗,其結果可能會使他們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處於某種劣勢,這顯然是非常不利的。
在我國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與國際市場的逐步接軌,原有利率管制的弊端開始顯現:造成了經濟的低效和失衡,經濟的低效和失衡反過來又制約了經濟進一步發展。利率管制逐步成為我國經濟和金融改革中的「瓶頸」。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必須改善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就成為一種必然。希望對你的理解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E. 如何理解利率市場化以及它的必要性
利率市場化 :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它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實際上就是將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自己根據資金狀況和對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結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
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性
利率市場化後,市場化的經濟主體有可能會通過高利率的方式跟國有企業爭奪資金,改變民營中小企業在資金層面受到的擠壓,對民營經濟來說這是好事,因為相比月息5%-6%的高利貸,還是要低很多的,民營經濟融資成本從年利率60%-70%,下降到哪怕是12%-15%,對於民企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利率市場化最大的阻力不是來源於金融部門,而是來自低效率的使用資金的部門,包括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容易拿到錢的國企往往不缺錢,而缺錢的企業則不容易拿到錢,尤其是對中國經濟下一輪發展可能更為重要的新型中小型企業不容易拿到錢。正規的銀行體系無法滿足這些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催生了影子銀行的發展,但它們沒有受到正規監管,又存在很大系統性風險。利率市場化會給中國長期利率帶來上行風險,且提高企業市場融資的可獲得性,這將降低高信譽企業的融資成本,並且對原先僅能通過不受監管的「影子銀行」進行市場融資的企業而言,將減少額外溢價。
F. 論述利率市場化對投融資的影響(適當結合實際)
結合實際的話,10年內不用考慮這個問題,國內沒有施行的可能性。
利率市場化,會帶來銀行利潤大幅縮水(不低於80%)甚至全行業虧損。貸款泛濫成災,物價飛漲,不良率迅速攀升,銀行業破產兼並重組。引爆金融危機,誘發經濟崩潰,失業率攀升,中產階層迅速消失,社會動盪不安,生活水平直線下降。
G. 利率市場化的基本含義
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它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
實際上就是將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自己根據資金狀況和對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結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
一:市場利率,是由資金市場上供求關系決定的利率。市場利率因資金市場的供求變化而經常變化。在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情況下,由於自由競爭,信貸資金的供求會逐漸趨於平衡,處於這種狀態的市場利率為「均衡利率',與市場利率對應的是官定利率。官定利率是指由貨幣當局規定的利率。
二:貨幣當局可以是中央銀行,也可以是具有實際金融管理職能的政府部門,市場利率一般參考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我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利率也是市場利率。
三:市場利率是指由資金市場上供求關系決定的利率。市場利率因受到資金市場上的供求變化而經常變化。在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情況下,由於自由競爭,信貸資金的供求會逐漸趨於平衡,經濟學家將這種狀態的市場利率稱為「均衡利率」。與市場利率對應的是官定利率,所謂官定利率是指由貨幣當局規定的利率。
四:貨幣當局可以是中央銀行,也可以是具有實際金融管理職能的政府部門。在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前,中國的利率基本上是官定利率。在近20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隨著資金分配和融資格局的變化,市場利率在利率體系中的比例已逐漸加大。官定利率和市場利率是從資金價格決定權的角度來分析利率形式的。
五:實際上,在統一的官定利率背景下,由融資形式多樣性、一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市場分割等因素所決定,市場利率也會有多種表現。例如在中國,經濟較發達的沿海地區和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的中西部地區,其市場利率水平也有相當的差距。
六:市場利率與債券價格反方面變動。一般是市場利率的變動引起債券價格的變動,比如美聯儲升息會引起證券價格的下降(實際效果受多方面的影響,比如該政策是否已被預期)。當一個債券由於自身原因,比如債券發行者基本面的惡化,使得債券價格變動時,其債券持有者的收益率會向相反方向變動。
H. 利率市場化有什麼好處和缺點
利率市場化: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實際上,它就是將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自己根據資金狀況和對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
積極影響:
1. 讓金融更好地支持實體
金融機構採取了差異化的利率策略,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大金融機構對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融資變得多元化,促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也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2. 增加金融機構獲利能力
貸款利率市場化以後,一些金融機構可能會上浮貸款利率,那麼,就能夠獲得更多貸款利息收入,為銀行增加更多獲利能力。同時,銀行在給中小企業貸款的時候,可能會更加嚴格貸款條件,對於發展前景更好的中小企業優先貸款,這樣也可以進一步減少不良貸款。同時,還可以增加金融機構之間的市場競爭,進一步提高金融機構服務水平,促進金融服務創新。
3. 提高信貸質量
貸款利率市場化之後,金融機構會給優質客戶創造更多收益,而使那些質量不高的客戶收益下降,風險較大且信譽度低的客戶將退出信貸市場。
4. 更有效地吸引閑置資金。
利率市場化或再擇機有序放開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市場化以後,可以更加有效地吸納閑散資金,把社會上閑置的資金很好地利用起來,如果利率上漲,可以更加吸引大客戶閑置資金,利率市場化以後,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自身特點來決定利率,那麼適當地提高存款利率,就可以在短時期內吸引到更多數量的閑置資金,以備今後發展。更好地把閑置資金利用起來,利率市場化可以起到積極作用。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更好地創造價值,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
5. 有利於信譽好的客戶
利率市場化後,銀行也更加嚴格審核貸款人的信用狀況,信用好的貸款者將更多受到青睞,利率市場化後,銀行存款利率一般會提高,貸款利率則會下降,老百姓將會得到更多的實惠,同時,促進信用體系先前邁進一步。
6. 將推進存款保險制度
利率市場化後,商業銀行之間競爭會增強,一些銀行可能面臨新的風險,為了維護整個市場穩定,或將推進存款保險制度。
7. 促進農村金融服務進一步提高
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不再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設立上限,有利於農村信用社自主定價,有利於統一各類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政策,營造更加公平競爭環境,有利於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不斷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農村金融服務進一步創新與提高。
8. 加速銀行升級
利率市場化,資產定價將更加透明,商業銀行利息差有利於競爭,經營模式轉型壓力增加,加速傳統銀行業務向投資銀行、財富管理轉變,促進銀行進一步升級。
不利因素:
1、商業銀行經營壓力增加
利率市場化以後,並不意味著所有金融貸款利率都會升高,中小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經營壓力可能會有所增加。
2、利率波動的風險
利率市場化之後,利率對經濟環境變化的敏感性增加,無論是國際金融市場利率上升或下降,各種市場經濟變化,甚或是銀行客戶變更還貸或取款時間等,都可能會對利率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I. 利率市場化改革對企業、個人有哪些影響
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數量管制則使得部分優質企業無法在正規金融市場上取得融資,轉而從供應商那裡尋求幫助。這種需求導向使得商業信用成為銀行貸款的一種替代性融資方式。
金融雙軌制的環境是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出現融資難、融資貴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場利率化對於存款人和貸款人來說,都是好事。
(9)利率市場化對融資方式擴展閱讀:
從宏觀角度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依舊任重道遠,且利率市場化機制的發揮需要其他市場化措施的緊密配合,因此其他相關部門也應該推出與之相關的配套措施。
在這一過程中,要妥善處理好價格改革和數量改革的關系,兩者雙管齊下,讓市場真正發揮作用,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質量,從而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向,使不同類型和規模的企業都能為經濟發展貢獻力量。要從政策上規範金融服務體系的結構,完善資本市場融資渠道,為企業和經濟發展創造更有利的融資環境和條件。
J. 利率市場化是指什麼
利率市場化實施後,為了解決金融市場活動中固有的缺乏監管以及各種市場實體決策的分散化和自主性,利率市和場化必須迅速制定一個普遍的市場規則。
有鑒於此,利率市場化和中央銀行應首先統一資金市場准入和退出規則,利率市場化的商業規則和競爭規則,利率市場化規定了操作程序、操作方法和經濟手段,以及競爭的條件、范圍、對象和約束機制。利率市場化建立了有利於公平合理競爭的金融體系環境。
利率市場化的好處:有利於推動銀行的商業化改革,有利於提高央行的政策操作水平,有利於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功能。缺點:增加了利率波動的幅度和頻率;加大銀行的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加以及銀行的運營成本將無序競爭。
利率市場化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 利率市場化可以根據以下步驟完成。
第一步,首先放開外幣存貸款利率,然後放開人民幣存貸款利率。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步是擴大外幣利率浮動模式。目前,外幣貸款利率已經放開,商業銀行參照中國銀行利率制定;外幣存款的利率受國際貸款利率水平的制約。雖然利率市場化的水平不同,但不會大幅上漲。為了維護金融秩序,中央銀行有權進行協調和指導。
第二步:先放開銀行市場,即金融市場利率,然後放開銀行存貸款利率;
第三步:先放開存貸款,即貸款利率,利率市場化之後放開存款利率;
第四步;農村先於城市,也就是說,先開放農村的存貸款利率,再開放城市存貸款利率;
第五步:先大後小,即先放開大順存款利率,再放開小存款利率,因為小順存為居民儲蓄多且涉及面廣,所以利率市場化應該是人民幣利率市場化的最後階段
利率市場化的意義是什麼?
1.利率市場化使後來的金融機構能夠使用靈活的利率來贏得客戶
2.利率市場化體現了市場經濟中的公平競爭原則
3.利率市場化能夠反映真實的供求關系,並避免在地下銀行放高利貸
4.利率市場化降低了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和系統性風險。
以上就是利率市場化的相關內容,相信通過本文的詳細介紹,大家對於利率市場化有了一定的認識,還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利率的問題,可以關注贏家財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