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二五規劃體育類的解讀
《體育產業 「十二五」規劃》全文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22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充分發揮體育產業在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體育事業「十二五」規劃》,國家體育總局制定並印發《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
《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是《指導意見》頒布以來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落實《指導意見》的重要舉措和內容。請各單位結合實際情況,認真貫徹落實,切實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確保規劃的順利實施。
國家體育總局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
前言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推動體育強國建設、促進體育產業快速成長的重要階段。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統籌「十二五」期間體育產業的各項工作,創造性地發揮體育產業在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等方面的獨特作用,提升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制定本規劃。
一、「十二五」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
「十一五」期間,在國家經濟社會以及體育事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乘勢而上,規模不斷擴大,呈現出較快的發展態勢。2008年全國體育產業從業人員達到317萬人,實現增加值1555億元,較2007年增長16%,明顯快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體育市場體系逐步完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體育市場主體日趨成熟,呈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指導意見》的出台標志著體育產業由各方面自行發展,向國家主導、各部門和全社會聯合推動發展轉變。各級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指導意見》取得積極進展,部分省市通過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等政策,有效推動了地方體育產業的發展。體育產業統計等基礎性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完成了第一次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專項調查,摸清了體育產業基本情況。創辦體育旅遊博覽會,以展會為平台,進一步帶動了體育與旅遊業的融合發展。先後建立了深圳、成都溫江、福建晉江、北京龍潭湖、浙江富陽和山東樂陵等6個國家體育產業基地,有效地調動了地方發展體育產業的積極性,也進一步發揮了體育產業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以北京奧運會為代表的重大體育賽事極大地帶動了文化、娛樂、旅遊、建築、通信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充分體現了體育產業的輻射效應。以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為重點的體育市場監管體系初步建立,保證了體育市場的規范發展。體育彩票銷量持續增長,「十一五」期間共實現銷售額2428億元,提取公益金728億元。
雖然我國體育產業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了較好的發展,但從總體上看,體育產業規模還比較小,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還比較低,尚未充分發揮出新興產業的潛力和優勢;體育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較低,區域發展不夠平衡;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性矛盾仍然較為突出,市場機制在體育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體育市場尚不成熟,產品有效供給不足,消費觀念有待引導,市場監管有待加強;體育產業各項基礎工作還比較薄弱,體育產業政策體系亟待完善,高素質的體育產業人才匱乏。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重大機遇期,體育日益成為人民群眾的重要生活方式,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體育產業已進入快速成長階段,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因此,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握體育產業的發展規律,抓住歷史機遇、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促進體育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圍繞國家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大戰略部署,堅持體育產業與體育事業協調發展,將發展體育產業作為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內容和途徑。深化改革,開拓創新,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體育需求,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二)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全面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進一步完善體育產業扶持政策,建立體育產業發展政策體系;繼續保持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增加值以平均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長,到「十二五」末期,體育產業增加值超過4000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07%,從業人員超過400萬,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之一;創建一批充滿活力的體育產業基地,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體育骨幹企業,打造一批有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體育產品品牌;不斷完善多種所有制並存,各種經濟成份競相參與、共同興辦體育產業的格局;優化體育產業結構,提高體育服務業的比重,加快區域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基本建成規范有序、繁榮發展的體育市場,促進體育相關產業發展,壯大體育產業整體規模,增強我國體育產業的整體實力,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產業體系。
三、主要任務
(一)促進體育產業各門類統籌發展。以體育健身休閑業、體育競賽表演業為先導,帶動體育用品業、體育中介業等業態的聯動發展,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健身休閑項目,積極穩妥開展新興的戶外運動等項目,加強對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市場開發;引導體育競賽表演業健康有序發展,積極引進國際知名的體育賽事,努力打造有影響、有特色的賽事品牌;做大做強體育用品業,制定與完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加強體育用品質量認證,進一步提升我國在世界體育用品業中的地位;鼓勵發展體育中介業,大力開展體育技術、信息咨詢、體育保險等中介服務。
(二)優化體育產業結構。適應城鎮化發展和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新形勢,重點發展體育服務業,大力培育體育市場主體;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體育產業,積極扶持中小體育企業發展,充分發揮其在自主創業、吸納就業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提高體育產業素質,提升體育產業技術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促進體育產業良性發展。
(三)壯大體育消費市場。緊密圍繞國家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戰略,大力引導體育消費需求,積極培育和健全體育消費市場,不斷增強體育消費產品的供給能力,以優質的服務促進體育消費。促進農村體育消費與城鎮體育消費、傳統體育消費與現代體育消費的協調發展。合理引導高收入群體的體育消費行為,積極擴大中低收入群體的體育消費需求。
(四)加快區域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堅持重大產業項目帶動戰略,結合國家區域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加快特色體育產業的培育和發展。積極推動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為代表的沿海發達地區將體育產業培育成為地區支柱性產業;大力扶持中西部地區圍繞新興城市圈、經濟區、產業帶建設,充分利用江河湖海、山地、沙漠、草原、冰雪等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與體育項目相結合,突出特色、延伸鏈條、打造品牌,促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品牌優勢轉變,形成東、中、西部體育產業良性互動發展格局。積極扶持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體育產業。
(五)推動體育產業基地建設。合理規劃體育產業基地的建設布局,協調不同類型、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的產業基地發展,鼓勵和指導各地做好各級各類體育產業基地的創建工作。根據《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管理辦法》,明確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的創建標准、認定條件和程序,加強對產業基地的扶持、管理和考核。「十二五」期間,在全國建立20個國家體育產業基地、3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推動和引導各類產業基地依據資源稟賦,進行合理的定位,發揮輻射、引導和帶動作用,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和社會進步,以此全面帶動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六)促進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的互動發展。發揮體育產業的綜合效應和拉動作用,以體育旅遊、體育會展為重點,推動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的復合經營,傳統體育產業與新興體育產業的互動結合,拓展體育產業領域,促進體育旅遊、體育會展、體育文化、體育出版、體育傳媒、體育創意等相關業態的發展。充分利用體育運動休閑項目、體育賽事活動、大型體育場館等體育資源,大力發展體育旅遊業,創建一批體育旅遊示範區,鼓勵各地建設體育旅遊精品項目。統籌發展體育會展業,將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辦成精品展會,鼓勵不同項目、不同地區創辦特色類體育會展。
(七)培育骨幹體育企業。在體育產業各個門類中著力培育一批骨幹企業,增強我國體育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體育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體育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體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培育一批體育領域戰略投資者,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各類體育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八)推動體育服務貿易發展。以體育勞務、賽事組織、場館建設、信息咨詢、技術培訓等為重點,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提升我國體育服務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加強體育行政部門與項目協會、體育企業對外服務貿易的溝通及協作,積極搭建對外體育服務貿易平台,鼓勵各類運動項目、特別是我國的優勢項目和民族特色項目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探索建立體育服務貿易協調管理機制,逐步拓展和完善體育服務貿易統計體系,嘗試制定體育出口指導目錄,擴大體育出口。
(九)推進體育產業基礎工作。進一步完善體育產業統計工作機制,探索建立體育產業信息發布制度。創建和完善體育產業信息、投融資及體育產權交易等服務平台。加強體育產業理論和實踐研究,實施體育產業智庫工程,「十二五」期間,設立10個國家體育產業研究基地。積極推進體育產業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研製。
(十)盤活體育場館資源。進一步提高體育公共服務水平,不斷豐富體育公共服務實現方式,面向社會、服務群眾,合理規劃和布局體育場館設施,加強建設和管理,提高體育場館設施的綜合利用率和運營能力。多渠道投資興建體育設施,加強中小型體育場館和體育服務設施建設,滿足群眾體育消費需求。結合體育賽事、健身休閑、體育旅遊等業態的發展,進一步拓展和完善體育場館資源的開發模式。加強體育場館協會組織建設,發揮行業協會功能。
(十一)做好體育彩票管理工作。深入貫徹《彩票管理條例》,進一步完善體育彩票發行制度和市場管理制度,健全發行銷售監督機制,確保體育彩票市場的安全和信譽,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豐富體育特色彩票品種;進一步加強體育彩票各項基礎建設,提高管理、服務和營銷水平,穩步擴大市場,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打下基礎。
四、主要措施
(一)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加快培育體育市場主體。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履行政策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等職能,加快從「辦體育」向「管體育」轉變。按照國家總體部署,推動國有經營性體育事業單位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按照管辦分離的原則,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市場化運作,積極探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重大體育賽事和體育活動的市場化運作機制。鼓勵各地建立健全體育產業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
(二)加快體育市場法制化、規范化建設。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建立體育市場監管隊伍,明確管理職能,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促進體育市場規范發展。建立健全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活動行政許可制度,依法確定嚴格、規范、公開、透明的准入和開放條件、技術要求和服務規程,加強技術指導和安全保護。加強體育經營活動的安全監管,按照國家和行業標准實施監督檢查及產品質量檢測,確保設施設備、服務條件、管理制度符合要求,確保消費者權益。加快制定各類體育標准,建立體育標准體系。推行體育服務質量認證制度,建立和完善體育服務規范,提高體育服務水平。開展體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提高體育服務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和專業水平。
(三)加大體育產業投融資支持力度。拓寬體育產業發展資金來源渠道。加大財政對體育產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各地通過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引導資金或爭取其他專項資金,採用貸款貼息、項目補貼、後期贖買和後期獎勵等方式,對符合政府重點支持方向的體育產品、項目和企業給予扶持。鼓勵民營資本和外商資本投資體育產業,支持有條件的體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籌措發展資金。鼓勵金融機構適應體育產業發展需要,開發新產品,開拓新業務。積極探索創建體育產業發展基金和體育企業融資擔保體系。
(四)落實相關稅費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在體育贊助、體育捐贈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推動體育產業企業的水、電、氣、熱等基本費用收費標準的調整。體育贊助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支出,可以按照稅法規定扣除。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向公益性體育組織捐贈財產,依照有關規定,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鼓勵社會力量捐資設立體育類基金會,鼓勵境內外組織與個人向基金會提供捐贈和資助。
(五)創新體育場館運營機制。積極完善政策,健全機制,探索運營管理的新模式。堅持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原則,在規劃建設階段要考慮綜合利用、多功能使用的要求,為場館的日後運營、維護和管理創造條件。通過建立體育場館商業圈,延伸產業鏈,實現產業互補,增強持續發展能力。推進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扶持體育場館運營專業機構,提高體育場館經營管理水平。積極探索體育場館冠名等無形資產開發形式,拓展場館收入來源。
(六)支持和規范職業體育發展。充分認識、高度重視發展職業體育對於促進經濟發展、創新和豐富體育發展模式、推動體育運動普及與提高方面的作用,按照職業體育發展規律,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體育的發展方式。從中國的國情和項目特點出發,借鑒國外發展經驗,加強項目協會和職業俱樂部的基礎建設和規范建設,嚴格職業體育俱樂部的准入標准,健全職業體育賽事,促進職業體育規范健康發展。積極推動建立政府依法監管、協會管辦分離、俱樂部自主運作的中國特色職業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積極探索研究推動職業體育發展的扶持政策。
(七)加快實施品牌戰略。大力支持體育企業創建自主品牌,有計劃、有重點地實施品牌戰略。引導體育用品生產企業增加科技投入,加大自主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開發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打造體育用品世界品牌。鼓勵體育服務企業與生產企業合作,實現服務品牌帶動產品品牌推廣、產品品牌帶動服務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動。積極鼓勵和扶持知名體育健身企業做大做強,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體育健身品牌。積極推進體育賽事營銷和管理的創新,大力培育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賽事品牌。
(八)加強體育無形資產開發和保護。加強對體育組織、體育賽事和活動的名稱、標志、版權等無形資產的開發,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完善中國奧委會、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等體育社團的市場開發模式,理順和明確各相關主體在市場開發活動中的權利義務。強化知識產權對體育產業發展的導向作用,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積極探索體育無形資產開發模式。
(九)抓好體育產業人才培養工作。加大體育產業人才培養力度,結合《全國體育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重點培養管理、經營、中介、科研等高層次體育產業人才。鼓勵多方投入,開展各類體育產業培訓,多渠道培養復合型體育產業人才。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展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培訓工作,為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儲備。加強現有體育產業從業人員的崗位職業培訓,建立體育產業專業人員資質認證制度,提高體育產業從業人員素質。加強體育產業人才培養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十)加強對體育產業工作的領導。建立多部門合作的體育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切實將體育產業納入各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各級體育部門要堅持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的原則,採取有效的措施,加強體育產業管理隊伍組織機構建設,要把體育產業工作作為衡量體育工作績效的重要內容。各級體育部門要結合本地區實際,進一步明確「十二五」期間本地區體育產業發展的基本任務、工作目標和保障措施,准確把握工作重點,明確職責分工,做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和各項工作的組織實施。各級體育部門要提高服務水平,動員和引導社會的廣泛參與。進一步加大體育產業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法制環境和社會氛圍,加快體育產業發展步伐。
國家體育總局
⑵ 公司在深圳,如何在杭州設立研究所具體是在深圳工商局辦理還是在杭州工商局辦理呢
這種情況應該屬於分支機構設立登記:
1、《企業設立登記申請書》《企業設立登記申請表》、《投資者名錄》、《企業負責人登記表》《企業經營場所證明》等表格;
2、《名稱預先核准申請書》及《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3、《指定(委託)書》;
4、總公司撥款證明;
5、公司對分公司負責人的任命文件,負責人不是本地的需要提供暫住證復印件(北京);
6、加蓋公司公章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
7、總公司章程(應提交經公司登記機關備案並己加蓋登記機關菱形章的章程)復印件;
8、公司撥付給分公司使用的資金數額證明文件;
9、經營范圍涉及前置審批項目的,應提交有關審批部門的批准文件。根據這個研究所的研究內容,查看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就知道有沒有需要前置審批了。
說明:分公司是指在其住所以外設立的從事經營活動的機構,分公司不具備法人資格。分公司的登記屬於營業登記。所以說就需要去研究所設立的所在地管轄區工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
補充關於分支機構的銀行開戶問題:
非獨立法人機構在銀行只能開立一般戶(本地)或者臨時戶(外地),拿著總公司的營業執照、代碼證、成立分支機構的文件、總公司基本戶的開戶許可證,到銀行填寫開戶申請就可以了。
⑶ 加強中俄礦業合作的對策建議
礦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承擔著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物質支撐的任務。經濟全球化帶來了礦產資源配置的全球化。當前,世界經濟正在加快調整,國際礦業發展既面臨挑戰,也存在機遇。各國礦業界應把握時機,以理性和長遠的眼光,以開放與合作的態度,推動礦業生產和消費良性互動機制的建立,促進國際礦業穩定繁榮和世界經濟復甦與發展。
無論世界經濟形勢如何變化,礦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不會改變。中國是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和消費大國。礦業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並已成為全球礦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新的形勢下,中國把增強資源保障能力作為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立足國內,加大地質找礦力度,增加資源儲備和供應;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綠色礦業和循環經濟,提高資源開采和利用效率。同時,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進一步擴大礦業國際交流與合作。盡管眼下的礦業局勢並不容樂觀,然而面對新的形勢,需要冷靜觀察、積極應對、攜手推進礦業持續發展。我國企業可以趁國際市場低迷之機通過重組和並購等手段,加大與俄羅斯的礦產資源開發合作,謀求長期礦產經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1.加強對國際礦業合作的研究,認真研究金融危機對中俄礦業合作的影響,積極探索應對措施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礦產品價格急劇下滑,礦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在這一大的背景下,建議在全國設立3個國家級國際礦業合作研究基地,在雲南建立東南亞國際礦業合作研究基地,在新疆建立中亞國際礦業合作研究基地,在黑龍江建立東北亞國際礦業合作研究基地,共同探討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加強國際礦業交流與合作的措施是非常及時的,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應分析在全球金融危機條件下世界礦產資源的新情況以及世界礦產投融資的新態勢,旨在使中國企業更加全面地了解目前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減少企業海外投資的盲目性,增加海外投資可能性,使中國礦業企業「走出去」戰略能夠順利地得以實施。要對國際礦業市場進行調查研究。海外投資與國內的投資不同,海外投資存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困難和風險都要大得多。對海外投資,除了進行詳盡的技術、財務、商務和法律盡職調查之外,還得對投資國的文化、風俗、宗教以及項目所在地的社區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評估其風險,缺少任何一個環節的調查和評估,都有可能給項目運作帶來致命的風險。
還應分析全球金融危機對俄羅斯等國及我國礦業發展的影響,把握好俄羅斯等相關國家的政策導向。對於中國企業而言,投資對象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直接決定投資的可行性,要進行深入的研究,預測環境發展的趨勢,找出對我國礦業企業「走出去」的有利因素與不良影響等,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比較可行的投資戰略和實施步驟。
2.搶抓住機遇,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時期,大膽「走出去」,利用資本市場這一重要平台,通過重組和並購等手段積極推進我國礦業企業的國際化進程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下,全球資源類商品需求和價格回落,中國礦業無法獨善其身。全球金融危機使礦業遭遇冬天,礦產品需求萎縮,企業利潤大幅度下降,部分高盈利行業步入虧損,但全球礦業權和礦山企業價值迅速下降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和條件。
應該選取一些具備境外開發實力,在境外開發過程中有經驗,有一定風險防控能力,在技術上、人才上以往境外開發取得的業績上都比較好的企業在俄羅斯進行資源並購。此時以及將來的一段時間,正是我國企業進一步開拓俄羅斯礦業市場的黃金時期,我們應抓住機遇,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時期,大膽出擊,利用資本市場這一重要平台,通過重組和並購等手段積極推進我國礦業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但實現「走出去」還應把握好時機。
3.提升企業素質,規范企業行為
我礦業企業有很多不足之處,而最為突出是國際化運作能力的缺乏。如果掌握國際上通行的行業規則,按照世界上比較成熟的經驗參與投資,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現「水土不服」、「吃啞巴虧」等影響企業發展的現象。
我國一些「走出去」的礦業企業在俄羅斯經營由於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制約,發展戰略模糊,管理水平落後,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加強自身建設,規范投資行為,切實從源頭上解決企業海外投資所面臨的問題至關重要。
4.在與俄羅斯開展礦產資源合作中使用人民幣和盧布結算
實際上,2007年中國人民銀行與俄羅斯中央銀行簽署了在邊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和盧布結算的具體協議。協議規定,結算范圍從早先的黑河及阿穆爾州邊界地區擴展到全線中俄邊境地區,並且從貿易領域擴展到旅遊及相關的服務領域。兩國貿易中改用本幣結算目前已經不存在任何阻礙因素。建議我國在與俄羅斯開展礦產資源合作中使用人民幣或盧布結算。
5.以基礎設施換資源的模式,支持我國企業進入俄羅斯從事礦業合作開發
俄羅斯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人民生活水平較低。可以借鑒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成功經驗,發揮提供大額中長期貸款的優勢,支持在俄羅斯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為俄羅斯人民造福。金融貸款的本息以等價的礦產資源資源來償還。這種以基礎設施換資源的模式可以間接支持我國企業進入俄羅斯從事礦業合作開發。
6.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加強宏觀調控,提高為企業服務的水平
政府要強化對企業的指導和服務職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幫助企業解決開拓俄羅斯市場的資金困難,積極推進外經貿企業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我國對俄礦產資源合作的骨幹企業。
首先應努力消除中俄礦產資源合作的體制障礙,保證合作渠道暢通。要積極與俄方解決合作中的體制問題,為中俄礦產資源合作的有序開展掃清道路。雙方要在金融、保險、稅收、仲裁、商檢、海關、運輸等領域制定並完善相關的法規,為雙方合作主體進入對方市場提供更周到的服務。
政府應加強對企業的信息和政策法規服務,應主動與俄各級政府和中心城市等建立信息交流機制,定期通報相關信息。依託國家駐俄機構和在俄中資大企業,建立境外信息站點,形成信息網路。進一步整合國內的信息資源,及時收集整理境外相關信息,為政府和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對於俄羅斯的新版《礦產資源法(草案)》,有關部門應盡早採取應對措施,以保障我國企業規避開拓俄羅斯市場時可能遭遇的風險和麻煩。
建議相關各級政府在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出台具體措施以支持企業去俄羅斯並購資源類企業。在圈定一些重點企業的基礎上,應放鬆對海外並購的限制,變事前審批為事後備案,同時可以考慮對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進行資本金注入和項目前期資金注入,對重點礦種境外並購實行貸款貼息。
7.建議由國家或地方政府協調組建大型投資開發股份公司,對俄羅斯遠東地區進行大項目合作開發
由於目前進入俄羅斯的不同行業企業都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為增加在俄羅斯進行礦產資源等方面開發企業的實力和承受風險能力,建議由國家或地方政府協調國土資源、建築、銀行、林業等相關行業部門組建大型投資開發股份公司,對俄羅斯東部地區進行大項目合作開發,主要包括礦產資源開發、林業與木材加工、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合作。
首先由上述幾個相關行業具有一定經濟技術實力和開發經驗的單位出資成立大型投資開發股份公司。公司成立後在俄羅斯遠東選擇政策、資源等方面投資環境好的聯邦主體進行洽談,簽訂框架協議。
其次就框架協議內的有開發前景的資源、基礎設施等項目與所有者洽談,簽訂勘查或開發合同,並投入資金進行勘查或開發。
在勘查或開發取得一定成果和經驗後,可考慮在中國香港或其他地區資本市場上市融資,並將融資利潤投入俄羅斯聯邦其他地區進行滾動開發。
由此既可以資本保值增值,又可以為國內經濟建設提供資源的保障。
8.組建跨學科、跨行業的常設研究機構,對俄羅斯經濟資源等進行長年全方位研究,為對俄資源開發提供基礎服務
在對俄羅斯礦產資源政策研究的基礎上,組織相關問題專家成立俄羅斯礦產資源研究中心,對俄羅斯聯邦、重點是東部區礦產資源等進行全面研究,重點是東部區政治經濟體制及運行狀態,資源勘查開發現狀、有關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法律法規、俄羅斯有關勘查開發規范等與資源開發有關內容,為對俄資源開發提供基礎信息與資料,為政府和企業決策提供基礎服務和技術支撐。
⑷ 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發展規劃
發展思路:以建設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突破口,堅持「明確定位,優化結構,完善機制,提升能力」的原則,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重點實施「技術創新引導工程」,採取若乾重大措施,激勵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切實加強區域和地方科技工作,有效整合中央、地方科技資源,形成中央、地方科技聯動,各區域科技協調發展局面。
階段目標: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企業;在主要產業部門和大中型企業建立一批工程中心和國家工程實驗室;支持形成一批產學研戰略聯盟。緊密結合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構建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帶動形成一批具有區域優勢和地方特色的產業集群。進一步擴大建立和完善現代科研院所制度。初步形成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科技發展規律且有效互動的國家創新體系基本框架。
(1)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
積極發揮經濟和科技政策的導向作用,激勵和引導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調整國家科技計劃實施機制,加大國家科技計劃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建立與企業的信息溝通機制,國家有關科技計劃要充分反映企業、產業發展的需求,項目評審要更多地吸納企業同行參與。鼓勵企業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實施,對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中有產業化前景的重大項目,優先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集團、企業聯盟牽頭承擔,或由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承擔,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項目實施新機制。實施「技術創新引導工程」,支持企業建立和完善各類研發機構,特別是鼓勵大型企業或主要行業的龍頭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打造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平台,努力形成一批集研究開發、設計、製造於一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骨幹企業。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促進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創新企業集群。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辦高新技術企業。鼓勵外資企業在我國設立研發中心,加強合作研究。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合,加強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產業技術聯盟建設,加大現有研究開發基地與企業的結合,建立企業自主創新的基礎支撐平台,並著重建立面向企業開放和共享的有效機制,整合科技資源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完善符合市場經濟特點的技術轉移體系,將技術轉移作為科技計劃和公共科技資源配置的重要內容,促進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創造各類企業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打破行業和市場壟斷,重視和發揮民營科技企業在自主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中的生力軍作用。國家有關計劃要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建立適應中小型企業創新需要的投融資機制,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信息、技術交易、產業化服務的平台,營造扶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良好環境。深化技術開發類科研機構企業化轉制改革,鼓勵和支持其在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推廣中發揮骨幹作用,推進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建設和發展。
(2)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
深化科研體制改革,明確不同類型科研機構的職責定位。以建立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運行機制為重點,探索實行理事會制度,完善所長負責制,擴大科研院所的管理自主權,健全科研管理制度規范,建立現代科研院所制度。推進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分類改革,提高改革驗收後人均事業費標准,完善管理和運行機制,形成一批穩定服務於國家目標的高水平公益科研基地。實施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三期項目,在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的若乾重要領域形成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研究所。深化高校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加強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結合,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以國家目標和產業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推動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企業在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促進資源共享,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根據國家重大需求,填補研究領域空白,建設一批高水平國家研究基地。探索建立對基礎研究、前沿高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類研究相對穩定的支持方式。研究建立以財政支持為主的科研機構創新績效的評價指標體系和定期評價機制,將評價結果作為調整財政資助強度的重要依據。
(3)建設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
深化國防科研體制改革,以促進軍民科技資源統籌配置、有效共享為重點,建設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加大軍民科技發展戰略和科技政策的協調力度,以組織實施重大專項為突破口,統籌軍民科技計劃,加大民口企業和科研機構參與國防科技計劃的力度,促進軍民科技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產品設計製造到技術和產品采購各環節的有機銜接。加強軍民兩用技術研發,促進軍用和民用科技的雙向轉移以及軍民兩用技術的產業化。加強軍民科技資源的有效集成,建立軍民科技基礎設施和條件平台有效配置、合理共享的機制。加快國防科研院所體制改革,推進有條件的國防科研機構的企業化轉制,探索促進軍民科研結合的管理模式,促進軍民創新人才的有序流動和優化組合。
(4)建設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
根據綜合協調,分類指導,注重特色,發揮優勢的原則,以促進中央與地方科技力量的有機結合,推動區域緊密合作與互動,促進區域內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為重點,圍繞區域和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建設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全面提高區域科技能力。加強區域科技規劃工作,發揮中央財政配置資源的引導作用,統籌區域科技資源,形成合理的區域科技發展布局。東部地區加強高技術的研發和基地建設,大力推動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技術的提升與跨越,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中部地區充分發揮區域綜合優勢,重點提升農業、能源等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技術水平;西部地區綜合應用多種科學技術手段,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合理開發優勢資源,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形成區域創新和新經濟增長極;東北地區加強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積極開拓新興產業,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通過重大項目引導,促進跨區域的創新合作和創新聯盟建設。發揮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區域科技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和區域知識擴散中的輻射作用;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工作,強化區域中心城市對區域創新活動的帶動作用和對區域科技資源的凝聚作用。要加強對地方科技工作的指導,強化地方科技管理部門的職責。集成中央和地方的科技資源,形成中央和地方聯動的機制,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地方科技工作要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為重點,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促進地方優勢和特色產業發展與社會進步。深入實施科技富民強縣行動計劃,加強對縣(市)科技信息平台等科技基礎條件建設的支持力度,增強縣(市)科技服務和支撐能力,健全縣(市)科技機構,推動基層科技隊伍的建設。
(5)建設社會化、網路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按照政府推動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發展與規范相結合,全面推進與分類指導相結合,專業化分工與網路化協作相結合的原則,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加強創新服務為重點,建設社會化、網路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制定出台支持科技中介機構發展的稅收政策,建立有利於各類科技中介機構發展的運行機制和政策法規環境。鼓勵多種所有制投資主體參與科技中介服務活動,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各類社團在科技中介服務中的重要作用。把依靠中介機構完善管理和服務,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對科技中介服務能夠承擔的工作,積極委託有條件的科技中介機構組織實施。通過任務委託等方式,培育骨幹科技中介機構,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大力開展培訓工作,提高科技中介機構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素質。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推動技術創新中的服務和協調功能。加強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和創新,鼓勵各類農科教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多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
⑸ 國內外科研基地建設趨勢及啟示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建立獨特的、比較完善的國家創新體系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其關鍵是實現不同創新主體之間的密切聯系和有效互動。產—學—研是創新活動中最重要的主體。
西方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強大的國際競爭能力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一批高水平的大型科研基地體現的。考察這些科研基地,其基本特點是科研力量集中、科研任務集中、國家投資集中、科學技術成果累累;學科多樣、學科交叉、發展新型、邊緣科學和突破重大新技術的能力強。從20世紀50年代甚至更早,美國、歐洲、日本等就開始著手建造除國防、軍事等國家重大戰略要求之外的綜合性大型基礎科學研究基地,例如世界著名的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CERN西歐核子實驗中心、日本築波科學城等。它們已經成為世界科學前沿研究和發展的基地、世界重大科學成果和科學突破的發源地及科學創新的源泉、科技進步的開發區,也可以說是國家級的科技競爭的主戰場。
這些基地由國家統一規劃、布局,在建設初期就注意留出大片區域以供將來發展。
(一)趨勢
從國際上來看,國家重點科研基地可以按3種類型來建設,即傳統型、交叉型和整合型。傳統型是以原有的大多數國家重點科研基地為原型,只要在某一方面確具學科優勢,代表國內最高水平,就仍然可以繼續存在。交叉型是適應科技發展趨勢和創新需求的產物,在這樣的科研基地中,要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學科的專業研究人員真正地整合在一起,使之成為新的學科生長點。其體量則視具體情況而定。整合型是在一個大的學科發展目標的統領下,將一些相關、相近的學科專業的研究資源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即構成此類科研基地。
(二)啟示
根據中國的國情,我們的科研基地建設應科學統籌,抓好規劃和建設,國家重點科研基地是那些符合國家戰略需求,能夠承擔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科研基地。這樣的基地可以從一些高水平的整合型科研基地中選拔,也可以重新組建。
(三)分步走建設部署
國家科研基地的建設,可以採取分兩步走的形式。
第一步,在高校依託國家重點學科先建設國家重點科研基地,充分發揮學科單一和專業性的特點,通過國家重點科研基地集聚科研團隊凝練研究方向,開展探索性創新研究。
第二步是國家根據重大戰略研究計劃或重大科技攻關的需要,將已有基礎的相關國家重點科研基地進行整合,建成國家重點科研基地。
(四)專業領域規劃原則
國家級科研基地的布局要根據國家科技發展戰略需要,按領域進行規劃。但每個領域的建設根據各建設單位已有的優勢,從覆蓋面上應有所側重不應是一個實驗室全面概括,但也不應該重復建設。另外,對於國家目前最急需解決的能源、環境、重大裝備設計製造等問題,建議根據需要組織優勢力建設相應的國家實驗室。
(五)科研基地專項經費保障建設
加強對國家級科研基地運行經費的投入。國家級科研基地的運行經費,根據每年通過科學論證制定的研究計劃實行預算撥款,國家級科研基地的基層科研組織科研團隊每年根據其職責和科研工作進展,按照國家財政的有關規定,合理科學地使用和支配運行經費。
管理和運行機制是保證國家級科研基地地有效開展工作的最關鍵因素。國家級科研基地應屬於相對獨立的事業單位。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可納入同一管理體系,定期評估,以評促建督促其集約化發展。國家根據其運行模式和規模的不同給予不同的穩定支持,通過穩定支持加強平台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人才隊伍的培養。根據綜合實力賦予其承擔國家戰略研究任務。同時可參與競爭性項目的申請。
鼓勵科研基地開展國際合作,邀請國外科學家來科研基地參與研究或派研究人員到國外科研機構工作,聯合支持科研合作項目、開展合作交流等。政府建設的科研平台對公眾實行開放服務專門設立公共平台管理崗位,維護平台的正常使用。
國家級科研基地採取定期評估制度。發揮國家級科研基地的作用,鼓勵其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對國家撥款支持科研基地設立的重大重點項目,科研基地組織評估。
⑹ 保利集團牽頭成立中國雄安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是怎麼回事
據人民日報報道,4月12日至14日,由保利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首屆北京國際軍民融合裝備展覽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老館)順利開幕。
保利將充分藉助自身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上的優勢,為相關產業進入建設產業園區,搭建信息平台;同時,將雄安新區建設需要與軍民融合發展要求實現較好對接。
⑺ 美國內申大學在職工商管理碩士博士學位學歷課程相關內容介紹
●美國內申大學是全球第一家引導企業家開悟的特許聯盟制大學。
●頂尖的清華、北大、人大、內申等海內外著名教授、專家和實戰訓導師任教,闡釋管理科學與商道大智慧。
●開設融合了管理終極大智慧的極實用的全方位課程。通過研修這些特色課程最終將學員打造成為既是懂得管理技能的企業領導者,更是洞悉宇宙真相、完成自己來到世間真正使命的開悟者。
●通過學分轉移申請美國內申大學MBA、EMBA或DBA工商管理碩士博士學位並將同時獲頒碩士或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即學位學歷雙證書。
●學制1年半至2年,每月一次雙休日在中國名校和古聖先賢發祥地上課。
●可加入美國內申大學大中華學區校友會,每年組織一次企業家校友聯誼、戶外拓展訓練、企管峰會論壇、國內外名企調研參觀、文體休閑養生、項目投融資、與其他名校學術交流、赴歐美日韓港澳台實地商務考察等活動,以開拓視野,創造機會,全面提升學員的管理能力和領導水平,創造終生的高端同學關系網路。
●已獲其它院校經管類專業研究生課程班結業證書或其他同等學力證書但未獲得碩士學位者;或正在該類課程班、研修班就讀、大部分課程已學完並已考核合格而該班尚未結業者,可免修部分課程、免繳部分學費,只需修滿後續學分就可加快申請美國內申大學MBA或EMBA碩士學位並將另獲頒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本教育項目已獲得國際教育創新基金的支持性援助,學員實交學費有極高的性價比。國內外商學院的EMBA學費大都在人民幣40萬元左右,而我校在確保教學質量高於國內外名校的前提下,學員只需交納援助後的少部分差額作為學費。一次性投資,一輩子回報!
●設立獎助學金,資助學員完成學業。設立項目投融資網上平台,免費為學員提供投融資信息或舉辦洽談活動。
●畢業後經事先申請可允許終生無限次返校免費復讀,以適應當代社會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的終生教育需求。
●畢業生的學位證書均可獲得美國全國教育認證委員會、美國國務院、州政府等官方或第三方機構的權威認證,足以確保學位的公信力和含金量。
●考核合格者將由國際認證與注冊協會(I-A-R-I)頒發代表個人品牌與實力的中級或高級注冊工商管理師(CBA)資格證書。
●可申請中國遠程教育職業培訓認證管理辦公室對美國大學學位證書的認證,作為晉升、應聘、職稱評審等的重要依據。
●可憑美國內申大學畢業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納入中國國家人才庫,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頒發《國家人才網專業人才庫入庫證明》和專業人才注冊卡,並在國家人才網上查詢到本人注冊信息。
主辦單位:美國內申大學認可的學位申請課程教學機構——北京國大國際教育文化中心
一、在職申請美國內申大學MBA-EMBA-DBA工商管理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學歷班:
為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發展的需求,為大中華地區培養更多的職業化、國際化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大力提升企業競爭力,本機構在成功舉辦多期通過學分轉移在職申請美國內申大學MBA、EMBA、DBA工商管理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學歷班的基礎上,現決定繼續舉辦新一屆MBA-EMBA-DBA工商管理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學歷班。
1、辦學特色
①極具特色的名師執教:
遵從嚴格的學術和實務經驗要求,全部課程由從國內外數百名一流教授專家中層層遴選出的教學及實戰經驗豐富、與眾不同、方法創新、效果明顯、深受學員歡迎的著名教授專家授課,此外我們也特聘商界領袖、精神領袖及政府高官前來交流,使產、官、學的頂尖人士都能和我們的學員分享管理經驗。
②精心設計的實效課程:
借鑒發達國家管理經驗,發掘中華儒釋道傳統文化精華,所有課程既緊密結合大中華地區企業管理實踐,又反映當今世界前沿理論和管理中的根本智慧,能力與品格雙修,全方位提升學員素質,最終將其打造成為既是懂得管理技能的企業領導者,更是洞悉宇宙真相、完成自己來到世間真正使命的開悟者。
③多元化的授課方式:
對於已展現卓越才能且極度忙碌的高管人員而言,我們強調的是學習的效果,而非止於知識的傳授。課程設計融合了授課、訓練、案例分析、項目研討、師生互動等方式,面授均安排在周末或假期,可應多數學員的要求就近設立面授點,同時建立「企業家網上學府」,發放多媒體課件,實施遠程教學。在確保教學質量的同時,盡可能不影響學員的日常工作,學員可以一邊工作一邊進修學位課程。
④多行業高端同學的互動交融:
在相互學習重於教導的原則下,我們的學員來自金融、房地產、建安、黨政機關、宗教、IT、石化、物流、電力、通信、汽車、鋼鐵、酒店、能源礦藏、醫療、醫葯、電子、機械、文教、港口、公用事業、食品、農林、媒體、旅遊、商貿、服務等眾多行業,大多身居要職,如董事長、總裁、總經理、高級經理、行長、院長、市縣長、書記、廳局長等,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有利於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跨行業的互動交流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學習環境。某一行業行之有效的慣例,可能是另一行業久思不得其解的難題。這種相互協助、共同提高的情誼既是學習中的莫大激勵,也是終生友誼和事業合作的高端同學人脈網路的基礎。
2、招生對象:董事長、總裁、總經理、CEO、CFO、COO、高級經理、總監、銀行行長、醫院院長等高層管理人員;企業開辦人或接班人、股東;有領導能力或潛力的業務骨幹;市縣長、書記、廳局長等黨政官員;事業單位負責人等。
3、專業研究方向:
①按所從事的行業分為:房地產管理、教育管理、建安企業管理、建材飾材業管理、城建環保業管理、裝飾裝潢業管理、金融管理、能源礦藏管理、直銷管理、旅遊與賓館管理、餐飲娛樂休閑業管理、醫院管理、醫葯醫械企業管理、傳媒管理、電信管理、文教體機構管理、社團管理、佛教文化管理、廣告業管理、咨詢業管理、商貿管理、IT業管理、物流管理、服務業管理、事業機構管理、製造業管理、農林牧漁企業管理等數十個行業企管研究方向。
②按所擔任的崗位職務分為:綜合管理、經濟管理、戰略管理、行政管理、營銷管理與策劃、財務管理、會計與審計、納稅籌劃、組織與人事管理、供應管理、生產管理、項目管理、企業法務、公共關系、資本運營、廣告與品牌管理、企業文化等十餘個專業職務研究方向。
4、學制:碩士階段(MBA或EMBA)一年半,博士(DBA)階段兩年。
5、課程設置:
①必修課:戰略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運營管理、管理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管理信息系統、企業策劃、管理溝通、學位論文寫作輔導
②統一選修課(MBA學員統一從中選修2門,EMBA學員統一從中選修4門,DBA學員統一從中選修6門):終極商業智慧、商務英語、國際商務、細節化管理、電子商務、品牌經營與管理、領導力與執行力、資本運營、投資與理財、項目管理、財務報表分析、管理心理學、合法避稅、企業文化、企業成功決策、國學與企管、危機管理與媒體應對、網上營銷與整合營銷傳播、客戶關系管理、商法、商務談判、商道終極秘密、信念蝴蝶、戶外拓展訓練、國內外商務考察或學術交流
6、教學方式:專題面授、多媒體教學、網路互動授課與學員系統全面研修教材相結合。每月或每兩月一次滾動循環式專題面授,每次授課2-3天。可隨報隨學,不受時間、地域限制。
7、面授地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美國內申大學案例教學與研究基地、國內外風景修行聖地或其他著名高校。具體面授時間和上課教室地址詳見各教學班《課程表》。
8、特色師資:由海內外著名大學、科研院所、黨政機關、企管顧問培訓機構學院派與實戰派相結合的頂尖知名教授、專家、高級訓導師、高級官員以及著名商界領袖、精神領袖擔綱實施系統化、完美化全方位教學。
9、報名條件:
①工商管理碩士(MBA)班:具有大專或以上學歷、從事管理工作2年以上者。
②高管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班:具有大專或以上學歷、從事管理工作5年以上者。
③工商管理博士(DBA)班(應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A、取得碩士學位或研究生畢業學歷並擔任管理工作。
B、取得研究生課程班結業證書或其它同等學力證書並有6年以上中高層管理工作經驗。
C、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擔任3年以上中高層管理職位。
D、傑出企業家可破格錄取。
10、畢業要求:MBA、EMBA、DBA學員除分別至少完成1.5萬字、2萬字、3萬字的學位論文外,須在1年半內(可延至3 年)分別修滿42學分、50學分、60學分方可畢業,導師認為其合乎資格後如經論文答辯或評審通過,即可向美國內申大學分別申請授予相關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碩士(MBA)、高管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或工商管理博士(DBA)學位。
11、學習流程:提交報名申請資料並交報名費→如筆試或面試合格→校方復審→復審合格者校方予以注冊並頒發錄取通知書→交學費→教學安排→網上或多媒體教學與學員系統全面自行研修教材相結合→戶外拓展訓練→每月或每兩月集中專題面授2-3天(含師生互動、雙向交流)→提交課程作業→考試或考核、撰寫課程專題論文或工作報告→赴國內名企調研、參觀交流(旅費自理)→項目投融資活動(自願參加)→學員間的聯誼交流活動或專題論壇→赴國外學術交流或實地商務考察或洽談投資與合作(自願參加,旅費自理)→學位論文寫作輔導→選派碩導或博導→上報學位論文題目和提綱(由學員與導師商定)→完成碩士或博士論文→導師評閱並指導、監督論文內容和質量→學員修改論文→導師提交學位論文評閱意見書→導師認為學位論文合格的學員參加論文答辯或評審→畢業典禮(頒發美國內申大學學位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頒證儀式可安排在國內外著名大學或本校北美學區舉行,自願參加,旅費自理)。
12、學員待遇:
①學員修完規定學分的課程,經考試或考核合格並通過畢業學位論文答辯或評審,可通過學分轉移自願分別申請獲得由美國內申大學頒發的工商管理碩士MBA、高管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或工商管理博士DBA學位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學員可自願辦理美國全國教育認證委員會、美國國務院、州政府等官方或第三方機構對該文憑合法真實性的認證手續。學員學籍永久保存在美國內申大學並自動加入美國內申大學大中華學區校友會暨企業家同學俱樂部。
②對學員優秀論文予以匯編正式出版。
③考核合格者將由國際認證與注冊協會(I-A-R-I)頒發代表個人品牌與實力的中級或高級注冊工商管理師(CBA)資格證書。
④可申請中國遠程教育職業培訓認證管理辦公室對美國內申大學學位證書的認證,作為晉升、應聘、職稱評審等的重要依據。
⑤可憑美國內申大學畢業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納入中國國家人才庫,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頒發《國家人才網專業人才庫入庫證明》和專業人才注冊卡,並在國家人才網上查詢到本人注冊信息。
⑥為使學員中的投資方或其他國內外眾多財團投資機構能夠找到優秀項目、學員中有資金缺口的項目方或欲拓展事業的融資者能夠找到適宜的投資合作夥伴特搭建自由交流、富有成效的單項投資額數十萬元至數億元人民幣不等的項目投融資網上平台,免費為學員提供投融資信息或舉辦洽談活動。 ⑦凡學有所獲、所經營的企業有特色、有創新的學員可申請將該企業編入美國內申大學工商管理教科書或案例庫中供全球各國內申大學企管專業學員研鑒,這樣可使該企業的品牌效應得到廣泛的、長久的、全球化的傳播。
⑧畢業後經事先申請可允許終生無限次返校免費復讀,以適應當代社會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的終生教育需求。
13、報名及錄取方法:按要求填寫中英文報名申請表,提交現有最高學歷學位證書、身份證復印件及近期免冠同底照片一寸、二寸各4張,同時交報名費500元。校方錄取委員會將從申請人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德操、教育背景、工作經歷、領導能力和潛力、團隊精神、溝通能力及面試/和筆試成績等多方面綜合考察其入學資格,擇優錄取。
14、獎助學金制度:
①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員,將頒發榮譽證書和3000-10000元人民幣獎學金以示嘉獎;
②對申請碩博連讀並一次性交清碩士、博士兩階段學雜費的學員,將優惠5800元學費;
③可向內申大學大中華學區李燕傑獎助學基金管委會申請個人參評以獲取該基金下相應條件的獎學金或助學金。
二、其它院校經管類專業研究生課程班或其它類似研修班學員申請美國內申大學MBA或EMBA碩士學位班(即學位對接班):
1、報名條件(應具備條件之一):
①已獲得國內高校等頒發的經管類專業研究生課程班結業證書或其它同等學力證書但未獲得碩士學位者。
②正在參加其它院校經管類專業研究生課程班或其它類似研修班學習、大部分課程已學完並已考核合格而該班尚未結業者。
2、本班特點: 具備上述條件的學員可免修部分課程、免繳部分學費,只需修滿後續學分(MBA和EMBA滿分分別為42學分、50學分)就可加快申請美國內申大學MBA或EMBA碩士學位並將另獲頒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即學員最終可獲頒碩士研究生學位學歷雙證書。
3、專業研究方向:
①按所從事的行業分為:房地產管理、教育管理、建安企業管理、建材飾材業管理、城建環保業管理、裝飾裝潢業管理、金融管理、能源礦藏管理、直銷管理、旅遊與賓館管理、餐飲娛樂休閑業管理、醫院管理、醫葯醫械企業管理、傳媒管理、電信管理、文教體機構管理、社團管理、佛教文化管理、廣告業管理、咨詢業管理、商貿管理、IT業管理、物流管理、服務業管理、事業機構管理、製造業管理、農林牧漁企業管理等數十個行業企管研究方向。
②按所擔任的崗位職務分為:綜合管理、經濟管理、戰略管理、行政管理、營銷管理與策劃、財務管理、會計與審計、納稅籌劃、組織與人事管理、供應管理、生產管理、項目管理、企業法務、公共關系、資本運營、廣告與品牌管理、企業文化等十餘個專業職務研究方向。
4、學制:6-12個月,視學員的學習情況和學位論文寫作過程而定。
5、學習流程:原辦班單位代提交報名申請資料並交錄取費→校方代表審核學員所學學位對接課程的內容和質量並折算成內申學分→校總部復審→復審合格者校方予以注冊並頒發錄取通知書→原辦班單位通知學員交學費(可減免部分學費)→原辦班單位按校方意見安排教學(可免修部分課程)→網上或多媒體教學與學員系統全面自行研修教材相結合→每月或每兩月集中專題面授2-3天(含師生互動、雙向交流)→提交課程作業→考試或考核、撰寫課程專題論文或工作報告→赴國內名企調研、參觀交流(旅費自理。如在原班參加過此類活動,該步驟免)→項目投融資活動(自願參加)→學員間的聯誼交流活動或專題論壇→赴國外學術交流或實地商務考察或洽談投資與合作(自願參加,旅費自理)→學位論文寫作輔導→選派碩導→上報學位論文題目和提綱(由學員與導師商定)→完成碩士論文(MBA、EMBA分別不少於1.5萬字、2萬字)→導師評閱並指導、監督論文內容和質量→學員修改論文→導師提交學位論文評閱意見書→導師認為學位論文合格的學員參加論文答辯或評審→畢業典禮(頒發美國內申大學學位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頒證儀式可安排在國內外著名大學或本校北美學區舉行,自願參加,旅費自理)。
6、學員待遇:
①學員修完規定學分的課程,經考試或考核合格並通過畢業學位論文答辯或評審,可通過學分轉移自願分別申請獲得由美國內申大學頒發的工商管理碩士MBA、高管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或工商管理博士DBA學位證書、研究生畢業證書,學員可自願辦理美國全國教育認證委員會、美國國務院、州政府等官方或第三方機構對該文憑合法真實性的認證手續。學員學籍永久保存在美國內申大學並自動加入美國內申大學大中華學區校友會暨企業家同學俱樂部。
②對學員優秀論文予以匯編正式出版。
③考核合格者將由國際認證與注冊協會(I-A-R-I)頒發代表個人品牌與實力的中級或高級注冊工商管理師(CBA)資格證書。
④可申請中國遠程教育職業培訓認證管理辦公室對美國內申大學學位證書的認證,作為晉升、應聘、職稱評審等的重要依據。
⑤可憑美國內申大學畢業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納入中國國家人才庫,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頒發《國家人才網專業人才庫入庫證明》和專業人才注冊卡,並在國家人才網上查詢到本人注冊信息。
⑥為使學員中的投資方或其他國內外眾多財團投資機構能夠找到優秀項目、學員中有資金缺口的項目方或欲拓展事業的融資者能夠找到適宜的投資合作夥伴特搭建自由交流、富有成效的單項投資額數十萬元至數億元人民幣不等的項目投融資網上平台,免費為正式學員提供投融資信息或舉辦洽談活動。 ⑦凡學有所獲、所經營的企業有特色、有創新的學員可申請將該企業編入美國內申大學工商管理教科書或案例庫中供全球各國內申大學企管專業學員研鑒,這樣可使該企業的品牌效應得到廣泛的、長久的、全球化的傳播。
⑧畢業後經事先申請可允許終生無限次返校免費復讀,以適應當代社會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的終生教育需求。
7、報名及錄取方法:此種學位對接班不面向社會分散招生,須由原辦班單位集體組織報名;如原課程班尚未結業,可先向內申大學辦理預報名手續。學員本人應中英文填寫報名申請表、擬學分轉移學位課程成績報告單(須加蓋原辦班單位公章以擔保其教學質量),同時提交身份證、最高學歷學位證書、研究生課程班結業證書(或其它同等學力證書)及其成績單原件和復印件,原件審驗後當即退回。另交近期免冠同底照片一寸、二寸各4張及報名費500元。校方錄取委員會將從申請人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德操、教育背景、工作經歷、領導能力和潛力、團隊精神、溝通能力及原所學學位對接課程的成績等多方面綜合考察其入學資格,擇優錄取。
8、獎助學金制度:
①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員,將頒發榮譽證書和3000-10000元人民幣獎學金以示嘉獎;
②對申請碩博連讀並一次性交清碩士、博士兩階段學雜費的學員,將優惠5800元學費;
③可向內申大學大中華學區李燕傑獎助學基金管委會申請個人參評以獲取該基金下相應條件的獎學金或助學金。
⑻ 山西財經大學的辦學條件
截至2013年底,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3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和4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
博士後流動站(1個):應用經濟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
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統計學
二級級學科博士點(10個)
政治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數量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
一級碩士點(8個)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統計學、公共管理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山西省級重點學科(3個)
政治經濟學、統計學、金融學
山西省級重點建設學科(5個)
產業經濟學、經濟法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會計學、國際貿易學
山西省重點扶持學科(4個)
財政學、社會保障、技術經濟及管理學、企業管理
校級重點學科(7個)
財政學、國際貿易學、勞動經濟學、經濟法學、管理科學與工程、企業管理學、農業經濟管理 截至2013年底,有教職工17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108人,教授、副教授380餘人,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教師600餘人。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省級中青年學科學術帶頭人等20餘人,省級教學名師19人。學校還聘請了120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客座或兼職教授,聘請了109名著名企業家擔任碩士研究生校外指導教師。 2014年3月,統計學院博士生導師李寶瑜教授被聘請為國家社科基金評審組專家;有省級教學團隊1個,校級教學團隊16個。
省級教學團隊(1個)
管理科學教學團隊(帶頭人: 趙國浩)
校級教學團隊(16個)
微觀經濟學教學團隊(帶頭人:趙紅梅)
商業銀行管理教學團隊(帶頭人:楊有振)
管理科學教學團隊(帶頭人: 趙國浩)
管理決策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帶頭人:張所地)
信息系統教學團隊(帶頭人:賈偉)
管理原理教學團隊(帶頭人:宋瑞卿)
基礎會計教學團隊(帶頭人:李端生)
專業財務教學團隊(帶頭人:郭澤光)
審計學教學團隊(帶頭人:吳秋生)
商務英語教學團隊(帶頭人:申屠菁)
中級財務會計教學團隊 (帶頭人:李玉敏)
經濟法課程教學團隊 (帶頭人:薛建蘭)
英語專業技能課程組教學團隊(帶頭人:張雁玲 )
微積分立體化教學團隊 (帶頭人:劉振潔)
大學公共體育教學團隊 (帶頭人:邵錫山)
社會體育專業術科教學團隊 (帶頭人:李健康) 截至2013年底,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精品課程4門。
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
金融學、會計學、統計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
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
統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會計學、財務管理
山西省級特色專業(5個)
電子商務、工商管理、旅遊管理、金融工程、經濟學
校級特色專業(3個)
工程管理、財政學、貿易經濟
省級精品課程(5個)
管理學、微觀經濟學、管理科學、基礎會計 截至2013年,學校擁有2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4個山西省示範實驗室。 機 構 名 稱 所長(主任) 副所長(副主任) 山西省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晉商研究院 院長:崔滿紅
學術委員會主任:孔祥毅 孫長青 張亞蘭 旅遊經濟研究中心 所長:原梅生
學術委員會主任:樊而峻 張 遂 張慧霞 學校直屬
研究機構 中國國際企業與金融研究中心 王 森 企業發展戰略研究所 樊而峻 吳世斌 衛虎林 山西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所 宋瑞卿 石建社 區域經濟研究所 張慧霞 山西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焦斌龍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研究所 余春宏 郭 冰 姚曉民 信息資源研究所 武三林 依託院(系)設立的研究機構 經濟研究所 靳共元 數量經濟研究所 杭 斌 統計科學研究所 李寶瑜 國際經濟與貿易研究所 呂春成 產業經濟研究所 楊 洹 合作經濟研究所 閆應福 趙陽林 金融研究所 楊有振 李鎖雲 財稅研究所 崔滿紅 呂建鎖 譚建立 市場經濟法制研究中心 馬躍進 王桂華 郭 潞 外國語言與文學研究所 申屠菁 賈桂珍 計算機應用研究所 馬尚才 賈 偉 現代企業營銷策劃研究所 蘭丕武 質量科學研究所 藺 哲 現代會計學研究所 李端生 吳秋生 王春燕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研究所 趙俊康 劉春愛 梁君林 金融數學研究所 王拉娣 張玉珠 劉振潔 環境規劃與評價研究所 李 貞 杜正清 生化技術研究所 劉玉清 吳克琴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所 李紅岩 柴曉霞 健康科學研究所 張安民 現代酒店管理研究所 李冠瑤 管理工程研究中心 張所地 文化傳播研究所 米萬鎖 劉兆鋒 截至2013年底,學校設有32個學術研究機構,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0項,在國家級出版社出版專著196部,承擔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3部,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698餘篇,獲得省部級獎972項,主辦國際性或全國性學術會議34次。
山西財經大學晉商研究院科研成果(論文)一覽表 作者 名稱 發表期刊 時間 孔祥毅 銀行不是舶來品 中國金融 2009.17 期 孔祥毅 山西資本市場的春天 中國證券報 2009.17期 孔祥毅 明清貨幣商人的經營管理策略 金融博覽 2009.1 孔祥毅 明清金融革命的背景及其標志 金融博覽 2009.2 孔祥毅 明清貨幣商人的金融機構創新 金融博覽 2009.3 孔祥毅 明清貨幣商人的金融工具創新 金融博覽 2009.4 孔祥毅 明清貨幣商人的金融業務創新 金融博覽 2009.5 孔祥毅 明清貨幣商人的金融企業治理創新 金融博覽 2009.6 孔祥毅 明清貨幣商人的金融風險控制 金融博覽 2009.7 孔祥毅 明清貨幣商人的介入國際金融市場 金融博覽 2009.8 孔祥毅 明清貨幣商人的進入行會協調 金融博覽 2009.9 孔祥毅 明清貨幣商人與政府 金融博覽 2009.11 孔祥毅 明清貨幣商人的金融文化 金融博覽 2009.12 孔祥毅 壽陽克錢與晉商撥兌 炎黃地理 2009.1 孔祥毅 太原商業的歷史背景與晉商之都建設 晉商興盛與太原發展——晉商文化論壇論文集 2009.1 孔祥毅 太原解放戰役中的金融戰線 龍城新紀元北嶽文藝出版社 2009.6 孔祥毅 尋找晉商家園序 尋找晉商家園 山西經濟出版社 2009.6 孔祥毅 克錢:清代壽陽商人的財務創新 會計之友 2010.1 孔祥毅 中國銀行業的先驅:抵店櫃坊寄附鋪 中國金融 2010.4.1 孔祥毅 中國銀行業的先驅:典當 質店 押店 中國金融 2010.4.15 孔祥毅 中國銀行業的先驅:錢鋪 錢庄 銀號 中國金融 2010.6.15 孔祥毅 中國銀行業的先驅:印局與印子錢 中國金融 2010.8.1 張亞蘭 晉商連鎖經營的秘訣與啟示 晉商研究(論文集) 2008.1 張亞蘭 貨幣競爭與「銅貨幣區」的形成 晉商研究(論文集) 2008.1 張亞蘭 晉商連鎖經營模式與啟示 生產力研究 2008.11 張亞蘭 絲綢之路上的國際貨幣(公元8世紀以前) 晉商與中國商業文明(論文集) 2008.2 張亞蘭 外國銀行進入與中國金融業的畸形發展 晉商與經濟史研究 (論文集) 2008.2 張亞蘭 晉商教育使我們更願意施信與么 晉商興盛與太原發展——晉商文化論壇論文集 2009.1 張亞蘭 誠實守信的鄉村信用文化是如何培養起來的——孟加拉鄉村銀行「小組貸款」的經濟學意義及啟示 科技日報 2009.3 張亞蘭 美國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活動特徵——基於境外債權角度的考察 生產力研究 2009.4 張亞蘭 歐洲「銀荒」與中國的貨幣替代 中國金融 2009.5 張亞蘭 白銀「窪地」與分層的世界貨幣體系 中國金融 2009.7 張亞蘭 大蕭條、白銀風潮與法幣改革 中國金融 2009.7 張亞蘭 晉商誠信教育與信任傾向的實證考察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教版 2009.9 張亞蘭 宋陸軍(學) 晉商如何編織信任大網 新晉商 2009.11 張亞蘭 晉商立體信任網路及其支持要素 西口文化論衡 2010.8.15 張亞蘭 金融先導——經濟轉型發展的助推器與發酵劑 太原日報理論版 2010.9.30 張亞蘭,張銀龍(外) 晉商誠信教育對中國人信任傾向的影響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11.9.1 張亞蘭 信任管理:提升企業競爭力——學習晉商構建信任網路 北大商業評論 2012.2.7 張亞蘭 也談「文化家園」構建設想 太原日報 2012.3.9 張亞蘭 從近代金融史看金融發展 中國金融 2012.9.15 吳秋生 大學生畢業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教版 2009.3 吳秋生 高校教師要樹立正確科研觀 光明日報 2009.8 吳秋生 論經濟責任審計職責的落實 會計之友 2009.9 吳秋生 內部控制審計有關問題探討 中國注冊會計師 2010.1 吳秋生 票號內部控制的COSO框架透視 商業研究 2010.9 吳秋生 責任兩面性與經濟責任審計 管理現代化 2010.4 吳秋生 會計准則性質的系統認識 經濟管理 2010.10 吳秋生 票號式誠信及其在現代金融創新中的借鑒意義 江西財經大學學報 2010.12.21 吳秋生徐蕾(外) 管理層觀念與內部控制 商業研究 2011.5.20 吳秋生,楊瑞平 內部控制評價整合研究 會計研究 2011.9.15 吳秋生 晉商 關公 財神 會計之友 2012.1.15 吳秋生 論《審計學》的問題探究教學法 高等財經教育研究 2012.2.10 吳秋生 基於責任兩面性的經濟責任審計方法研究 商業研究 2012.3 吳秋生 論企業發展戰略與內部控制的關系 企業經濟 2012.10.20 吳秋生 李曉燕 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與管理層凌駕問題研究 管理現代化 2012.4 楊瑞平 吳秋生 論我國當前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 管理現代化 2009.3 楊瑞平 吳秋生 論資金控制的十大環節 會計之友 2009.4 郭澤光;吳秋生 明清晉商理財思想透視:基於財務活動組織和財務關系處理的視角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12 第9期 郭澤光;吳秋生 論新晉商的價值理念 理論探索 2012 第5期 喬南 清代及民國時期的太原 晉商興盛與太原發展——晉商文化論壇論文集 2009.1 喬南 清代山西的商業城鎮——太谷 晉陽學刊 2010.3.25 喬南 提升高校新進教師職業素養的對策研究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1.12.10 陶宏偉 商業與城市化——兼論現代商業、晉商文化與太原城市的發展 晉商興盛與太原發展——晉商文化論壇論文集 2009.1 陶宏偉 明清平定商人的發展與轉型 人大復印資料·明清史 2009.1 王永亮 淺析資源型經濟轉型對金融的需求 發展導報 2011.12.27 侯海燕 從貿易須知(炳記)看晉商的商業教育 晉商興盛與太原發展——晉商文化論壇論文集 2009.1 薛秀艷 晉商精神的法家文化淵源 晉商興盛與太原發展——晉商文化論壇論文集 2009.1 楊志勇 從合盛元開拓海外市場失敗談現代意識的樹立 晉商興盛與太原發展——晉商文化論壇論文集 2009.1 楊志勇 日本第一家中資銀行合盛元銀行在日史實考 忻州師院學報 2009.2 米子川 風雨一爐 滿地青磚 新晉商 2009.11 米子川 行商天下 兄弟江湖 新晉商 2009.12 米子川 丹書鐵券 規矩方圓 新晉商 2010.1.15 賈郭華 太原市城市視覺形象設計中晉商文化特色塑造的思考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教版 2009.2 程琦 明清晉商空間活動范圍研究的幾點思考 2010年晉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2010.6.8 毛成剛 晉中晉商文化旅遊研究 《2012山西旅遊業分析與預測(論文集)》 山西經濟出版社 2012.12 王書華
孔祥毅 信譽博弈與山西票號身股制度變遷分析 生產力研究 2010.2.22 郭海霞 淺談晉商邊貿鼎盛時期 山西日報 2010.12.15 王森 晉商的衰亡與風險管理—基於比較歷史制度方法的分析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10.4. 冀福俊 山西票號的激勵機制對我國國有企業的借鑒作用 滄桑 2010.12 冀福俊 文化產業發展投融資政策研究——以山西省為例 文化產業導刊 2012.9.10 張喜琴 張曉玲 淺析典商行會的歷史作用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2009.1 張喜琴 「西口」考辯 中國經濟史研究 2009.3 張喜琴 晉徽典組織管理之比較 晉陽學刊 2009.4 張喜琴 中國商業史教學中的若干思考 滄桑 2012.06.11 張喜琴 近代中國新疆與俄國的貿易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8、12 張晉光 明清商人與木材販賣 林業經濟 2011.6.1 寧淑惠 基於明清時期晉商的營銷策略研究 生產力研究 2009.8 陳嘯 晉商人力資源管理的SWOT分析 山西經濟日報
理論版 2010.05.23 陳嘯 淺議我國企業情感管理的對策 生產力研究 2010.7.5 劉秀英 從台灣關公信仰,談山西應大力發展宗教旅遊 生產力研究 2009.7 劉惠君 淺談晚清「官督商辦」 黑龍江史志 2009.4 楊郁 晉商商事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商業研究 2010.5.10 周柳華 晉中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SWOT分析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9.5 周柳華 晉中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研究 2009.5 宋鵬飛 晉商文化旅遊解析與深度開發探討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2.11.17 李荔,劉秋月(外) 山西票號的會計組織機構及內部控制 會計之友 2010.1.13 孔佳 依託晉商精神發展區域特色的高校人文教育 山西經濟日報 2010.5.5 劉陽、席曉軍(外) 清代山西鐵業述略 《商業與金融近世以來的區域經濟發展——國際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0.5.4 牛建生 中國商人 山西晚報 2009.5 常宏 老字型大小的品牌戰略研究 現代交際 2009.6 張宏彥 百年票號之殤 生活晨報 2010.7.20 張宏彥 中國近代金融業開放:歷史的經驗與借鑒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 2010.9.1 頡艷萍 晉商文獻資源共建共享體系的架構 圖書館界 2011.4.27 頡艷萍 從晉商圖書透視晉商研究 晉圖學刊 2011.9.15 傅光遠 采訪山西票號與晉商特色文獻資源的實踐與思考 晉圖學刊 2010.1.23 苗苗敬毅,蔡呈偉 基於「蜈蚣博弈悖論」的晉商創業者誠信特質分析 科技信息 2012.5.20 張國棟 晉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發掘與借鑒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2012.4 圖書館
截至2013年底,圖書館館藏圖書235萬冊,並建成了電子文獻檢索查詢系統和科技文獻資源等特色資料庫,初步實現了圖書數字化、網路化、自動化。
學術期刊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經濟版)》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經濟版)》是山西省一級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還進入了《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
《高等財經教育研究》:山西省一級期刊
⑼ 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的主要任務
(一)促進體育產業各門類統籌發展。以體育健身休閑業、體育競賽表演業為先導,帶動體育用品業、體育中介業等業態的聯動發展,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健身休閑項目,積極穩妥開展新興的戶外運動等項目,加強對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市場開發;引導體育競賽表演業健康有序發展,積極引進國際知名的體育賽事,努力打造有影響、有特色的賽事品牌;做大做強體育用品業,制定與完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加強體育用品質量認證,進一步提升我國在世界體育用品業中的地位;鼓勵發展體育中介業,大力開展體育技術、信息咨詢、體育保險等中介服務。
(二)優化體育產業結構。適應城鎮化發展和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新形勢,重點發展體育服務業,大力培育體育市場主體;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體育產業,積極扶持中小體育企業發展,充分發揮其在自主創業、吸納就業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提高體育產業素質,提升體育產業技術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促進體育產業良性發展。
(三)壯大體育消費市場。緊密圍繞國家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戰略,大力引導體育消費需求,積極培育和健全體育消費市場,不斷增強體育消費產品的供給能力,以優質的服務促進體育消費。促進農村體育消費與城鎮體育消費、傳統體育消費與現代體育消費的協調發展。合理引導高收入群體的體育消費行為,積極擴大中低收入群體的體育消費需求。
(四)加快區域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堅持重大產業項目帶動戰略,結合國家區域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加快特色體育產業的培育和發展。積極推動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為代表的沿海發達地區將體育產業培育成為地區支柱性產業;大力扶持中西部地區圍繞新興城市圈、經濟區、產業帶建設,充分利用江河湖海、山地、沙漠、草原、冰雪等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與體育項目相結合,突出特色、延伸鏈條、打造品牌,促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品牌優勢轉變,形成東、中、西部體育產業良性互動發展格局。積極扶持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體育產業。
(五)推動體育產業基地建設。合理規劃體育產業基地的建設布局,協調不同類型、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的產業基地發展,鼓勵和指導各地做好各級各類體育產業基地的創建工作。根據《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管理辦法》,明確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的創建標准、認定條件和程序,加強對產業基地的扶持、管理和考核。「十二五」期間,在全國建立20個國家體育產業基地、3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推動和引導各類產業基地依據資源稟賦,進行合理的定位,發揮輻射、引導和帶動作用,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和社會進步,以此全面帶動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六)促進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的互動發展。發揮體育產業的綜合效應和拉動作用,以體育旅遊、體育會展為重點,推動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的復合經營,傳統體育產業與新興體育產業的互動結合,拓展體育產業領域,促進體育旅遊、體育會展、體育文化、體育出版、體育傳媒、體育創意等相關業態的發展。充分利用體育運動休閑項目、體育賽事活動、大型體育場館等體育資源,大力發展體育旅遊業,創建一批體育旅遊示範區,鼓勵各地建設體育旅遊精品項目。統籌發展體育會展業,將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辦成精品展會,鼓勵不同項目、不同地區創辦特色類體育會展。
(七)培育骨幹體育企業。在體育產業各個門類中著力培育一批骨幹企業,增強我國體育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體育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體育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體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培育一批體育領域戰略投資者,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各類體育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八)推動體育服務貿易發展。以體育勞務、賽事組織、場館建設、信息咨詢、技術培訓等為重點,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提升我國體育服務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加強體育行政部門與項目協會、體育企業對外服務貿易的溝通及協作,積極搭建對外體育服務貿易平台,鼓勵各類運動項目、特別是我國的優勢項目和民族特色項目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探索建立體育服務貿易協調管理機制,逐步拓展和完善體育服務貿易統計體系,嘗試制定體育出口指導目錄,擴大體育出口。
(九)推進體育產業基礎工作。進一步完善體育產業統計工作機制,探索建立體育產業信息發布制度。創建和完善體育產業信息、投融資及體育產權交易等服務平台。加強體育產業理論和實踐研究,實施體育產業智庫工程,「十二五」期間,設立10個國家體育產業研究基地。積極推進體育產業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研製。
(十)盤活體育場館資源。進一步提高體育公共服務水平,不斷豐富體育公共服務實現方式,面向社會、服務群眾,合理規劃和布局體育場館設施,加強建設和管理,提高體育場館設施的綜合利用率和運營能力。多渠道投資興建體育設施,加強中小型體育場館和體育服務設施建設,滿足群眾體育消費需求。結合體育賽事、健身休閑、體育旅遊等業態的發展,進一步拓展和完善體育場館資源的開發模式。加強體育場館協會組織建設,發揮行業協會功能。
(十一)做好體育彩票管理工作。深入貫徹《彩票管理條例》,進一步完善體育彩票發行制度和市場管理制度,健全發行銷售監督機制,確保體育彩票市場的安全和信譽,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豐富體育特色彩票品種;進一步加強體育彩票各項基礎建設,提高管理、服務和營銷水平,穩步擴大市場,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打下基礎。
⑽ 縣級工業園區如何整合資源成立投融資主體公司
中共紹興市委 紹興市人民政府關於創新紹興濱海新城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各縣(市、區)委、人民政府,市級各部門:為合力推進紹興濱海新城開發建設,現就有關體制機制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濱海新城的領導協調機制1、統一管理。建立紹興濱海新城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由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等任副組長,成員由紹興縣和上虞市黨政主要領導、市級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一月一次召開工作協調會議,研究決定新城建設的重大事項,協調推進各區錯位發展、聯動發展和抱團發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一名副組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日常工作。紹興縣濱海工業區管委會、杭州灣上虞新區管委會各一名主要領導可高配為正處級。濱海新城四個區的年度目標責任制由濱海新城規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所在縣(市)雙重考核,領導班子調整要事先徵求濱海新城規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意見。2、統一規劃。由紹興濱海新城規劃建設領導小組,全面銜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組織編制濱海新城的總體規劃、概念性規劃,審定分區規劃及產業、交通等專項規劃,履行好上位規劃對下位規劃的引導、協調和銜接職能,指導各區規劃部門編制控制性詳規,構築完整科學的濱海新城規劃體系。3、統一配套。由紹興濱海新城規劃建設領導小組,整體布局新城內的重大基礎設施,統籌推進各區的聯動建設,避免重復建設,確保共建共享。統籌協調新城與紹興中心城市及周邊地區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4、統一政策。由濱海新城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統一整合各區的招商、稅費、用地、投融資、審批、引才等方面的政策標准。對濱海新城建設和功能培育有重大推動作用的項目,實行「一事一議」的政策。5、統一品牌。濱海新城由濱海工業區、袍江新區、江濱區、杭州灣上虞新區組成,各區對外統一使用紹興濱海新城的名稱,統籌利用濱海新城的區位條件、資源環境、產業優勢、形象設計、傳播推廣、招商平台,實現新城品牌共樹共享。二、濱海新城的建設推進機制1、分頭負責。在濱海新城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濱海工業區由紹興縣負責開發,袍江新區由袍江新區管委會負責開發,江濱區由紹興市與紹興縣、上虞市以市場手段聯合開發,杭州灣上虞新區由上虞市負責開發。2、分區籌資。在濱海工業區、袍江新區、江濱區、杭州灣上虞新區分別設立開發建設投資公司,負責各自范圍內的土地綜合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及相關項目的經營管理,確保各區建設資金自求平衡。3、分步建設。按照濱海新城的總體規劃和功能定位,各區確定各自的階段目標、建設任務、工作重點,分步實施、聯動建設。4、分類招商。堅持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由各區按產業定位開展招商,切實加大投資推廣力度,加快開發建設進程。三、濱海新城江濱區的開發建設體制在濱海新城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聯合開發,充分授權,封閉運作,利益共享,正確處理建設規劃線與行政區劃線的關系,創新江濱區建設的體制機制。1、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領導協調體制。成立濱海新城黨工委和管委會(江濱區),與濱海新城規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合署,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運作機制。濱海新城(江濱區)黨工委書記兼任濱海新城規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管委會主任兼任規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及上虞市委副書記。受紹興市委、市政府和上虞市委、市政府委託,統一領導和管理江濱區經濟發展、城市建設、行政管理和社會管理等事項。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濱海新城黨工委和管委會(江濱區)內設1辦5局,即黨工委(管委會)辦公室、經濟發展局、規劃局、建設局、財政局、社會事業局,適時建立紀檢(監察)、組織人事等機構,規格為正科級,設置行政編制25名,選調幹部(帶編)到管委會工作。設立相應事業單位,並按有關程序報批。黨工委辦公室(管委會辦公室):負責辦理黨工委、管委會的日常黨務和行政事務工作;做好組織、人事工作。經濟發展局:負責轄區內的對外招商引資,履行市發改委、市經貿委、市外經貿局、市統計局、市安監局等部門在轄區內的管理職權。規劃局:負責履行紹興市和上虞市的規劃部門在轄區內的管理職權。建設局:負責履行紹興市和上虞市的建設、建管、城管、公共資源交易(招投標)等部門在轄區內的管理職權;負責轄區內的拆遷工作。財政局:實行獨立運作,比照一級財政管理體制,負責履行轄區內的財政管理職權,統計濱海新城的各項財政稅收數據。社會事業局:負責履行紹興市和上虞市的農辦、水利、農業、民政、勞動保障、計劃生育、教育、文化、衛生、廣電、體育、民宗等部門在轄區內的管理職權;負責轄區內的精神文明建設、愛國衛生、人民武裝、無償獻血等工作。2、實行「撤鎮建街、以城帶街」的行政管理機制。撤銷轄區內瀝海鎮的鎮級建制,建立瀝海街道辦事處,依法理順人大工作等相應關系。由上虞市委託江濱區,管理瀝海街道及所屬行政村(居委會)和轄區內的所有企事業單位。3、實行「授權管理、績效掛鉤」的幹部管理機制。由江濱區負責管理轄區內黨組織及幹部的日常工作,對管委會內設機構領導幹部和街道領導班子建設有建議權、任命權、考核權和監督權。濱海新城管委會(江濱區)一名副主任兼任街道辦事處黨委書記。全面推行競爭上崗、合同聘用等靈活的用人制度。4、實行「充分授權、就地辦結」的行政審批機制。紹興市和上虞市各部門在轄區的管理職權(其權屬范圍內),通過委託辦理、「見章蓋章」、項目備案、人員派駐、「櫃台前移」等方式,授權江濱區相應機構直接履行,項目辦證類收費實行「零規費」管理。江濱區應及時將有關處理情況抄送紹興市和上虞市有關職能部門備案,做到辦事不出新城。對需上報中央和省有關部門審批事項,由上虞市和紹興市有關職能部門在承諾辦理日內履行上報手續。參照國家級開發區管理許可權,在江濱區設立公安分局、國土分局、環保分局、工商分局等派出機構,並根據分稅制精神分別設立國稅、地稅徵收機構,均賦予縣級相關職能部門同等審批管理許可權。實行紹興市級部門和濱海新城管委會(江濱區)雙重領導制度,派出機構主要領導的任免、獎懲及年度考核,均要徵求管委會意見。5、實行「指標單列、互補合作」的要素配置機制。對江濱區內的各類用地指標、環境容量指標等實行單列,其分配與調劑由濱海新城管委會(江濱區)負責。支持江濱區與濱海新城外有關地區建立土地、金融、人才等互補合作機制。優先安排核心區建設發展項目申報省市重大項目。轄區內土地由江濱區國土分局統一徵用、統一管理、依法出讓。6、實行「獨立運作、定期返還」的財政管理體制。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江濱區財政比照一級財政管理體制獨立運作。為支持開發建設,江濱區產生的一級地方財政收入、土地出讓金凈收益等,十年內全額返還江濱區,具體體制另行制定。江濱區與街道的財政體制自行研究制定。7、實行「多元投資、自求平衡」的投資融資機制。設立新城開發基金,專項用於新城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推進、緊缺資金調劑、兌現各種獎勵等。由市本級、紹興縣和上虞市分別以現金、資產、可用土地作價等出資,確定參股比例,聯合組建浙江濱海新城開發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具體承擔濱海新城(江濱區)開發建設和融資任務。按照「自行借貸、自行建設、自行出讓、自行還貸」的原則,以基礎設施與重大項目建設為重點,藉助市場化運作方式,科學經營理念、規劃、設計、品牌等「無形資產」及土地等「有形資產」,積極探索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確保滾動開發、自求平衡。8、實行「屬地統計、利益分成」的成果共享機制。由開發主體負責規劃開發范圍內的土地徵用、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並相應承擔房屋拆遷、勞動力安置、被征地農民保障等有關費用。轄區內的經濟社會事務均享受紹興市本級的相應政策,所需資金由江濱區財政局全額承擔。對轄區外的政府(含省級部門)組織企業或引導企業到江濱區投資落戶的,可享受相應的稅費分成政策,有關經濟指標可計入縣(市、區)考核中。按屬地統計原則,轄區內產生的各項指標數據,計入上虞市。按照「誰開發、誰投資、誰配套、誰受益」的原則,十年期滿後,轄區內的地方財政收入存量返還上虞市,增量計入投資收益,投資收益由投資方按比例分成,具體政策另行制定。中共紹興市委紹興市人民政府2 0 1 0 年 2 月 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