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常見的信用風險轉移手段有哪三種
信用風險轉移(credit risk transfer,CRT)是指金融機構,一般是指商業銀行通過使用各種金融工具把信用風險轉移到其他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隨著市場的發展。
融資型信用風險轉移。融資型信用風險轉移指的是,在向金融市場或金融機構轉移信用風險的同時,實現資金的融通。工商企業可以通過辦理保理業務或者福費庭業務,將應收賬款無法收回所帶來的信用風險轉移給專業性的金融機構。保理業務是為以賒銷方式進行銷售的企業設計的一種綜合性金融業務,企業通過將應收賬款的票據賣給專門辦理保理業務的金融機構而實現資金融通。福費庭業務是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設備貿易中,出口商把經進口商所在地銀行擔保的遠期匯票或本票。無追索權地售給出口商所在地的金融機構,以取得現款。商業銀行利用外部市場轉移資產業務信用風險的融資型手段有貸款出售和貸款資產證券化兩種。貸款出售指商業銀行將貸款視為可銷售的資產,將其出售給其他機構。貸款資產證券化是貸款出售的更高發展形式,是資產證券化的豐要內容之一。在資產證券化中,發起人將資產出售給一個特殊的機構,並轉化成以資產產生的現金流為擔保的證券,通過證券的發售而實現資產的流動變現。商業銀行利用資產證券化,在將資產轉移出去達到融資目的的同時,也轉移了資產的信用風險。
非融資型信用風險轉移。與融資相分離的信用風險轉移手段有信用擔保、信用保險和信用衍生產品(CD)。信用擔保是靈活的信用風險轉移工具,通過雙邊合約,擔保人作為信用風險的承擔者,當第三方(債務方)不能履行其義務時,承擔相應的補償或代為支付的義務,金額限於潛在風險暴露的損失。信用保險就是企業通過和保險機構簽訂保險合同,支付一定的保費,從而在指定信用風險范圍內蒙受損失時獲得補償。信用衍生產品指的是一種雙邊的金融合約安排,在這種安排下,合約雙方同意互換事先商定的或者是根據公式確定的現余流,現金流的確定依賴於預先設定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信用事件的發生。信用事件通常與違約、破產登記、信用等級下降或價格出現較大的下跌等情形相聯系。
⑵ 風險融資的成本
風險融資成本是指風險管理單位管理風險可能需要資金的數額。風險融資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風險管理單位支付風險管理者的工資。例如,風險管理經理、風險管理調查員的工資、福利、養老保險等方面的開支等。
(2)採取風險控制措施支付的管理成本。例如,配備安全設施的費用、安裝費用等管理支出。
(3)補償損失所需要的補償費用。例如,重置、修復受損失生產設備的費用等,這些都是補償損失的成本。
(4)籌措風險管理資金需要支付的費用或利息等開支。例如,將企業財產風險、責任風險等轉移給保險公司需要支付的保險費用。
(5)獲得其他利潤的機會成本。風險融資佔用的資金會影響企業獲得其他方面利潤,這是風險融資需要付出的機會成本。例如,企業建立風險管理基金,就會影響這部分資金投入生產獲得生產經營利潤。
採用哪種風險融資方式,需要比較風險管理的成本和收益。如果總收益大於總成本,就可以採取風險自留的融資方式;如果總收益小於總成本,就可以採取轉移風險的融資方式。如果風險管理者設計的風險管理計劃,能夠提供與保險公司同等保證時,那麼該計劃就可以替代保險購買行為,同時也就避免了購買保險的交易成本。例如,一家企業擁有許多輛車,為了減少損失,可以將汽車停放在多個場所,這樣,企業的車輛不太可能同時受損,其最大可能損失估計不會太大,企業能夠承擔風險事故造成的損失,就可以採取風險自留的方式,而不必採取保險的方式轉移風險。總之,不同的風險融資方式,影響著風險融資的管理成本。風險管理單位選擇風險融資方式的原則是,以最小的融資成本,獲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⑶ 信用風險轉移的主要方式
1.融資型信用風險轉移。融資型信用風險轉移指的是,在向金融市場或金融機構轉移信用風險的同時,實現資金的融通。工商企業可以通過辦理保理業務或者福費庭業務,將應收賬款無法收回所帶來的信用風險轉移給專業性的金融機構。保理業務是為以賒銷方式進行銷售的企業設計的一種綜合性金融業務,企業通過將應收賬款的票據賣給專門辦理保理業務的金融機構而實現資金融通。福費庭業務是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設備貿易中,出口商把經進口商所在地銀行擔保的遠期匯票或本票。無追索權地售給出口商所在地的金融機構,以取得現款。商業銀行利用外部市場轉移資產業務信用風險的融資型手段有貸款出售和貸款資產證券化兩種。貸款出售指商業銀行將貸款視為可銷售的資產,將其出售給其他機構。貸款資產證券化是貸款出售的更高發展形式,是資產證券化的豐要內容之一。在資產證券化中,發起人將資產出售給一個特殊的機構,並轉化成以資產產生的現金流為擔保的證券,通過證券的發售而實現資產的流動變現。商業銀行利用資產證券化,在將資產轉移出去達到融資目的的同時,也轉移了資產的信用風險。 2.非融資型信用風險轉移。與融資相分離的信用風險轉移手段有信用擔保、信用保險和信用衍生產品(CD)。信用擔保是靈活的信用風險轉移工具,通過雙邊合約,擔保人作為信用風險的承擔者,當第三方(債務方)不能履行其義務時,承擔相應的補償或代為支付的義務,金額限於潛在風險暴露的損失。信用保險就是企業通過和保險機構簽訂保險合同,支付一定的保費,從而在指定信用風險范圍內蒙受損失時獲得補償。信用衍生產品指的是一種雙邊的金融合約安排,在這種安排下,合約雙方同意互換事先商定的或者是根據公式確定的現余流,現金流的確定依賴於預先設定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信用事件的發生。信用事件通常與違約、破產登記、信用等級下降或價格出現較大的下跌等情形相聯系。
CD轉移信用風險的過程可以通過CD市場的最常見品種——信用違約互換(CDS)來說明。信用違約瓦換是指交易雙方達成合約,交易的買方(信用風險保護的買方)通過向另一方(信用風險保護的賣方)支付一+定的費用,獲得在指定信用風險發生時對其貸款或證券的風險暴露所遭受損失進行補償的安排。從某種意義上講,一份信用違約互換合約類似於一份信用保險合同,但信用違約互換合約所指的信用事件所涵蓋的信用風險遠遠廣於信用保險合同的涵蓋范圍。史重要的是,信用保險合同一般是不能轉讓的,而信用違約互換合約可以在市場上轉讓,從而使信用管理具有流動性,體現其轉移信朋風險的基本功能。
商業銀行是CD市場卜最豐要的買方。商業銀行利用CD可以使自己在借款方不知情的情況下轉移貸款的信用風險,又不必將該筆資產業務從資產負債表中轉出,從而和客戶的關系不受影響。此外,為防止南十貸款過於集中而造成的過大信用風險暴露,商業銀行也必須控制對老客戶和重點客戶的貸款,由此就會面臨控制和分散風險與業務發展擴張之間的進退兩難的困境, 「信用悖論」。CD市場有利於商業銀行走出「信用悖論」。商業銀行通過CD市場購買信.保護,轉移信用風險,在發展信貸業務的同時,實現對信用風險的有效管理。近年來,不斷有大規模企業破產,但我們很少到商業銀行破產,這在十兒年前是 可能的。究其原因,除了有更好的信貸組合管理以外,功不可沒。
CD市場的發展,使CD的供應和需求關系得到了最新界定,也使信用風險在現代金融市場匕有r更豐富的內涵。信用風險不僅指傳統的交易對手直接違約而引起損失的可能。而且包括交易對手信用評級的變動和履約能力的變化而導致其債務市場價值變動所引起損失的可能性。更為重要的是,CD使信用風險從貸款、融資、債券交易中分離出來,從而將資產業務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真正分開,為獨立地管理信用風險創造了條件。
⑷ 風險轉移較為常見的方式有哪幾種
風險控制是指風險管理者採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或者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時造成的損失。風險控制的四種基本方法是:風險迴避、損失控制、風險轉移和風險自留。
一、風險迴避
風險迴避是投資主體有意識地放棄風險行為,完全避免特定的損失風險。簡單的風險迴避是一種最消極的風險處理辦法,因為投資者在放棄風險行為的同時,往往也放棄了潛在的目標收益。所以一般只有在以下情況下才會採用這種方法:
(1)投資主體對風險極端厭惡。
(2)存在可實現同樣目標的其他方案,其風險更低。
(3)投資主體無能力消除或轉移風險。
(4)投資主體無能力承擔該風險,或承擔風險得不到足夠的補償。
二、損失控制
損失控制不是放棄風險,而是制定計劃和採取措施降低損失的可能性或者是減少實際損失。控制的階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後三個階段。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降低損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後的控制主要是為了減少實際發生的損失。
三、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是指通過契約,將讓渡人的風險轉移給受讓人承擔的行為。通過風險轉移過程有時可大大降低經濟主體的風險程度。風險轉移的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險。
(1)合同轉移。通過簽訂合同,可以將部分或全部風險轉移給一個或多個其他參與者。
(2)保險轉移。保險是使用最為廣泛的風險轉移方式。
四、風險自留
風險自留,即風險承擔。也就是說,如果損失發生,經濟主體將以當時可利用的任何資金進行支付。風險保留包括無計劃自留、有計劃自我保險。
(1)無計劃自留。指風險損失發生後從收入中支付,即不是在損失前做出資金安排。當經濟主體沒有意識到風險並認為損失不會發生時,或將意識到的與風險有關的最大可能損失顯著低估時,就會採用無計劃保留方式承擔風險。一般來說,無資金保留應當謹慎使用,因為如果實際總損失遠遠大於預計損失,將引起資金周轉困難。
(2)有計劃自我保險。指可能的損失發生前,通過做出各種資金安排以確保損失出現後能及時獲得資金以補償損失。有計劃自我保險主要通過建立風險預留基金的方式來實現。
拓展資料:
風險分類
可分為市場風險和企業特別風險 :市場風險又稱系統風險或不可分散風險,是指對所有企業均有影響的風險。如自然災害、經濟衰退、通貨膨脹、戰爭等。企業特別風險又稱非系統風險或可分散風險。如開發失敗、經濟策略失敗、市場失敗、質量問題等。企業特別風險按形成的原因可分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兩大類。經營風險是生產經營活動方面給企業盈利帶來的不確定性。財務風險是因借款而形成的風險,是籌資決策帶來的風險,又稱籌資風險。
風險防範的關鍵——防和控。
預防。「預防是解決危機的最好方法」,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是風險管理的最高境界,從機會成本角度看,降低十分的損失,就是有十分的收益。
控制。對已經發生事件的處理,是風險防範的另一面,同樣考驗企業決策者。企業建立良好的風險處理機制,能夠幫助企業從容應對。
民營企業在營銷領域存在的風險有哪些,如何做好風險管控是本教材的主線。本教材按照風險防和控兩個方面來編寫,突出事前防範,制度建立,機制確立;預案管理,事發的快速處理。期望本教材能給廣大企業帶來啟發和幫助
⑸ 非保險風險融資轉移的方式有哪些
採取非保險融資方式籌措資金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商業合同
企業發生風險,利用合同可以轉移風險。例如,企業之間發生業務往來,利用商業合同可以轉移風險,而且還可以獲得轉移風險的賠償資金。商業合同對違約懲罰的約定,就可以將風險轉移出去。又如,企業發生風險事故、缺乏資金時,商業銀行可以向發生損失的風險管理單位提供貸款,這是非保險融資的另一種方式。隨著保險公司業務的發展和擴大,其擁有的資金越來越多,保險公司向發生風險的單位提供貸款,也可以解決風險單位遇到的資金緊張問題。
商業銀行依據合同規定的內容向風險融資計劃提供財務擔保是銀行融資的另一種方式。例如,托收體系和信用證就是商業銀行向風險管理單位提供融資服務的例子。托收體系是一種體制安排,銀行通過處理交易文件來方便商業交易的進行,例如,提貨單、即期匯票、支票、房地產證明和保險憑證等。隨著商業活動的日益全球化,托收服務的重要性越來越大。一旦商業合同成為國際合同,合同雙方就會面臨巨大的風險。例如,是否按期交付貨款的風險、外匯匯率風險等,一些大型的商業銀行可以為風險管理單位提供這些風險管理服務。信用證是商業部門和政府部門擔保風險的工具,是一種對某種支付義務進行擔保的銀行機制,是銀行對承諾人的支付進行的一種擔保。
(二)保證合同
保證合同是指保證人對被保證人因其不忠實或不履行某種義務而導致權利人的損失予以賠償的一種書面合同。保證合同中涉及了保證人、被保證人和權利人三方當事人。藉助保證合同,權利人可以將被保證人違約的風險轉移給保證人。一旦發生合同規定的損失,權利人可以從保證人處獲得經濟損失的賠償。保證的目的在於,擔保被保證人對權利人的忠實和有關義務的履行。保證合同具有以下特點:
1.保證合同具有從屬性。保證合同從屬於主合同。保證合同是為擔保主合同設立的,主合同不成立,保證合同也不成立;主合同消滅,保證合同隨之消滅。保證合同的擔保數額,不得大於主合同標的的數額。
2.保證合同具有相對獨立性。主合同為主債權人和主債務人之間的法律關系,而保證合同是主債權人與保證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保證合同無效,不影響主合同的法律效力。保證有自己獨立的變更和消滅的原因。
3.保證合同具有補償性。保證合同的補償性是指被擔保的債務不履行時,保證合同才發生履行的效力。保證合同分為忠誠保證和合同保證。如果發生被保證人不誠實行為,如偷盜、詐騙、隱匿、偽造等行為,致使權利人遭受損失時,由保證人負賠償責任;同時,保證人可以向被保證人追償其遭受的損失。
4.被保證人可以向保證人提供抵押擔保品。在簽發保證合同時,保證人可以要求被保證人用現金或政府債券作為
擔保品進行抵押,預防自己可能遭受的損失。
(三)融資租賃合同
融資租賃合同是指出租人根據承租人的租賃要求和選擇,出資向供貨商購買租賃物,並出租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並可在租賃期限屆滿時,取得租賃物的所有權或者選擇續租。融資租賃合同中,出租人的最主要任務是為承租人融通資金,購買租賃物,而對租賃物的質量、維修保養責任、損壞責任等一概不予負責;對於承租人來說,租賃物的質量、維修、保養等責任由承租人負責。對於承租人來說,既取得了租賃財產的使用權,又節省了資金,還可以取得一定的經營收入。
⑹ 基本的融資型風險管理措施包括哪幾種
⑺ 企業的風險轉移包括哪些
風險轉移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三類;
一是合同轉移,即藉助合同法,通過與有關方面簽訂連帶風險在內的合同,將風險轉移給對方。
二是採用保險方式,對那些屬於保險公司開保的險種,可通過投保把風險全部或部分轉移給保險公司。
三是利用各種風險交易工具轉嫁風險。
一般說來,風險轉移的方式可以分為非保險轉移和保險轉移。
非保險轉移是指通過訂立經濟合同,將風險以及與風險有關的財務結果轉移給別人。在經濟生活中,常見的非保險風險轉移有租賃、互助保證、基金制度等等。
保險轉移是指通過訂立保險合同,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保險人)。個體在面臨風險的時候,可以向保險人交納一定的保險費,將風險轉移。一旦預期風險發生並且造成了損失,則保險人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責任范圍之內進行經濟賠償。
由於保險存在著許多優點,所以通過保險來轉移風險是最常見的風險管理方式。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所有的風險都能夠通過保險來轉移,因此,可保風險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
⑻ 什麼是風險轉移,適用風險轉移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一、什麼是風險轉移
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因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的原因產生的損失仍然需要確定承擔原則,風險轉移就是處理這種風險由誰承擔的規則。
通過合同或非合同的方式將風險轉嫁給另一個人或單位的一種風險處理方式.風險轉移使對風險造成的損失的承擔的轉移,在買賣合同中具體是指原有賣方承擔的貨物的風險在某個時候改歸買方承擔。
二、適用風險轉移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法律針對不同類型的合同對風險轉移分別作出了規定,如《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買賣合同)、第二百三十一條(租賃合同)、第二百六十五條(承攬合同)、第三百三十八條(技術開發合同)等。實際合同的風險轉移條款內容可能更為豐富,約定不當將引發法律風險。
(一)超越法定范圍承擔風險。
法律規定的風險轉移屬於任意性規定,當事人在合同中可以重新安排風險轉移,但從法律風險評估衡量角度看,若企業根據合同約定承擔了法律規定應當由對方承擔的損失風險,屬於合同約定不當產生的法律風險。
(二)無名合同的風險轉移約定不明。
實踐中合同類型紛繁,多數屬於無名合同,這些合同的風險轉移沒有法律規定,同時風險轉移條款不是合同的必要條款,當事人容易忽略。然而一些合同運用風險轉移制度的概率較高,這些合同中風險轉移約定不明是必須考慮的法律風險。
(三)法定風險轉移的具體界定不明。
法律規定的風險轉移採用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這些概念在具體交易中如何界定並不簡單,若雙方沒有一致的認識,爭議可能性客觀存在。另外,法定的風險轉移具體細節也有賴於雙方合同的明確約定,這些約定不明的法律風險應當認真進行衡量。
(四)風險轉移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
當事人通過合同約定,對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進行限制或免除,廣義而言同樣屬於雙方就風險進行重新分配。法律為防止當事人利用自身的締約優勢排除自己的基本責任,因此規定了免責條款無效的情況。若企業在合同中約定的風險轉移違反這些法律強制性規定,違法風險產生的損害需要 認真對待。
⑼ 如何轉移融資租賃物的風險
您好 融資租賃合同具其下特殊性:
一、融資租賃合同關系中,租金是租賃物的使用收益和對價,也是出租人為購買租賃物提供資金融資的對價。出租人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資金融通,而非租賃物的實務提供。
二、實際佔有、使用租賃物,並直接受益的是承租人,而非具有所有權的出租人。因此,因不可歸責於各方當事人的原因而引起租賃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只能由長期實際控制租賃物的承租人承擔。
三、從行業實踐的角度,出租人往往從融資租賃交易開始時就對租賃物向保險公司投保,並將保險費攤入各期租金中,實際上可以視為將保險合同和租賃物全部租給了承租人。一旦租賃物毀損、滅失,承租人可從保險金中獲得相應的補償。
因此,融資租賃合同中往往約定租賃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承租人承擔。因此最高院《關於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也對這一行業慣例進行了認可和補充,該《解釋》第7條規定:「承租人佔有租賃物期間,租賃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承租人承擔,出租人要求承租人繼續支付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對此規定的理解,應當注意如下問題:
一、適用條件
本規定的租賃物毀損、滅失的風險限於不可歸責於當事人各方的原因引起的風險。如果是因為一方當事人違約造成的風險,則不適用該規定,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要求違約方承擔責任。
二、風險轉移的節點
只有在承租人實際佔有和使用租賃物期間,毀損、滅失的風險才由承租人承擔。在此之前的,則要分情況討論。根據融資租賃合同約定,風險在轉移給承租人之前,應當由出賣人承擔;在轉移給承租人之後,由承租人承擔。而風險轉移的節點,主要取決於合同約定。《解釋》第7條解決的問題是明確出租人在租賃期間是否承擔租賃物毀損、滅失的風險。根據融資租賃的特點,出租人只承擔支付貨款購買租賃物的責任,租賃物本身的收益和風險全部由承租人享有和承擔,因此,出租人無需承擔和租賃物有關的任何風險,此為融資租賃法律關系的特點之一。
另外,融資租賃市場也存在經出租人允許後,承租人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的情況。此時,盡管承租人並未實際佔有租賃物,但根據本條解釋的規定和融資租賃合同的約定,承租人仍然要承擔租賃物毀損、滅失的風險。承租人和第三人之間的風險責任屬於另一層法律關系,並不妨礙承租人對相應風險的承擔。
三、承租人如何減輕責任
在融資租賃合同沒有解除的情況下,承租人仍要支付租金。但是因為不可歸責的原因導致租賃物毀損、滅失的,承租人繼續支付租金則承擔的責任過重,此時可以根據本《解釋》第11條的規定,承租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以補償出租人的損失來代替支付租金,其責任可以相應減輕。
四、意思自治
融資租賃關系屬於私法領域,因此應當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在當事人的約定沒有導致合同有效的因素時,應當優先適用合同約定。
希望可以幫到您 謝謝
⑽ 風險融資的方式
風險經理為可能發生的損失進行融資的方法即風險融資方式。根據承擔風險的主體不同,風險融資大致可以分為風險自留和風險轉移兩大類。風險自留是指面臨風險的單位承擔損失的財務後果,即由風險管理單位為風險事故造成的損失和損失補償籌措資金。風險轉移是指風險管理單位將可能發生的損失或者進行損失補償的財務後果,轉讓給其他單位來承擔,即由其他單位為風險事故造成的損失和損失補償籌措資金。風險轉移的融資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保險融資,另一種是非保險融資。保險融資是指風險管理單位利用保險合同籌措補償損失的資金;非保險融資是指風險管理單位利用非保險合同籌措補償損失的資金。顯然,無論是保險融資還是非保險融資,並不能通過風險轉移來消除風險事故可能造成的損失,只是通過風險融資的方式迴避了損失事故帶來的後果和財務負擔,由其他單位主動或者被動地承擔了損失的財務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