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百富勤融資擔保

百富勤融資擔保

發布時間:2022-06-21 19:13:02

㈠ 梁伯韜的人物經歷

1988年,他與人合夥創辦一家私人商人銀行—— 百富勤投資有限公司,出任董事總經理。1989年,百富勤投資2. 26億元,購入廣生行30%的股權。1990年,又收購泰盛國際,改名為百富勤投資。短短四年中,百富勤由3億元股本的私人公司躍升為控有市值逾50億元的上市公司,使他因此而躋身於香港超級富豪之列。1992年,百富勤集團獨領風騷,率先安排三家中資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又積極拓展內地業務,1993年在上海設立百富勤辦事處,在北京設立百富勤投資咨詢公司,現已正式開業。
梁伯韜於2001年7月1日加盟花旗集團並擔任其投資銀行所羅門美邦亞洲區主席及董事總經理。
除了負責拓展區內業務,他還著重於推動所羅門美邦於大中華區的投資銀行業務,並致力於制定中國證券及企業融資等業務策略。
梁伯韜為亞洲知名投資銀行家。他加盟前就任於法國巴黎百富勤證券。該行為百富勤大中華區證券及企業融資業務與法國國家巴黎銀行的亞洲投資銀行旗艦在1998年1月合並而成的公司。梁氏初任行政總裁,後於2001年年初成為副主席。
在此以前,梁氏於1988年曾協助創立以香港為基地的亞洲投資銀行百富勤集團,並以聯席創辦人身份執掌該行於大中華區內的證券及企業融資業務。在1997年下半年開始的亞洲金融危機中百富勤集團受到了重創,於1998年1月份宣告破產。後來,梁找到法國國家巴黎銀行,收購並重組了百富勤在中國地區的證券業務,創建BNP百富勤。
1998年~2005年是梁職業生涯的低迷期,2006年梁伯韜離開花旗,進入私人投資領域。並於同年7月對香港電訊盈科進行總價91.6億港元的收購,但最終在12月以收購失敗告終。
2007年,他首先投入6億人民幣,成立信元擔保(中國)有限公司,涉及汽車金融領域。同年8月出任全球五大私募基金之一CVC公司高級顧問,並於11月成功收購珠海中富,進入董事會,首次涉足內地A股市場。

㈡ 關於小公司的核心員工持股計劃和人才激勵的求助。

拙見,網採納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但由於其產出規模小、資本和技術構成較低、受傳統體制和外部宏觀經濟影響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著與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

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單純追求銷量和市場份額,忽視了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後,使企業管理局限於生產經營型管理格局之中,企業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由於受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和體制的影響,中小企業在加強財務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礙。例如,政策"歧視"使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不能公平競爭;地方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大量的干預,使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短期化;財務管理受企業經營者的影響過大等等。

二、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初步建立了較為獨立、渠道多元的融資體系,但是,融資難、擔保難仍然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最突出的問題。其主要原因:第一,負債過多,融資成本高,風險大,造成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第二,國家沒有專設中小企業管理扶持機構,國家的優惠政策未向中小企業傾斜,使之長期處於不利地位。第三,大多數中小企業是非國有企業,有些銀行受傳統觀念和行政干預的影響,對其貸款不夠熱心。第四,缺乏財務管理戰略。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仍處於記帳管理階段。

(二)投資能力較弱,且缺乏科學性

一是中小企業投資所需資金短缺。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是中小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但中小企業吸引金融機構的投資或借款比較困難。銀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業貸款,也因高風險而提高貸款利率,從而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二是追求短期目標。由於自身規模較小,貸款投資所佔的比例比大企業多得多,所面臨的風險也更大,所以它們總是盡快收回投資,很少考慮擴展自身規模。三是投資盲目性,投資方向難以把握。

(三)財務控制薄弱

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閑置,未參加生產周轉;有些企業的資金使用缺少計劃安排,片面考慮到季節價格波動,過量購置不動產,無法應付經營急需的資金,陷入財務困境。二是應收賬款周轉緩慢,造成資金回收困難。原因是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很多中小企業月末存貨佔用資金往往超過其營業額的兩倍以上,造成資金呆滯,周轉失靈。四是重錢不重物,資產流失浪費嚴重。不少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資產等的管理不到位,財務管理職責不明,資產浪費嚴重。

(四)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觀念陳舊

一方面,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負面影響。中小企業中相當一部分屬於個體、私營性質,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並且對於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致使其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差,管理思想落後。有些企業管理者基於其自身的原因,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五) 難於規避財務負債的陷阱。

過度負債可說是高速度成長企業的典型通病,也是財務危機的根源。戰略需求效應由企業的戰略布局驅動,或表現為現有業務的發展,或表現為新業務的開拓,規模和數量的擴張經常明顯快於內涵質量的擴張,在高成長階段都將出現某種程度的資金短缺。因此,高成長企業為達到快速擴張的目的,普遍採取負債經營策略。

組織放大效應由許多企業在快速擴張中傾向於採取企業集團或控股公司模式。但這類模式債務放大效應也十分明顯:一方面母、子公司都會從各自立場出發追求數量擴張;另一方面,子公司除保留原有業務聯系和資金融通渠道外,還可能獲得母公司再分配的業務或資金。這一業務和融資放大效應很容易使企業負債過度,最終成為財務危機的"始作俑者"。

財務不透明與內部互相擔保由財務不透明、各自為政和內部關聯企業間的相互貸款擔保是高成長企業常見的問題。這不僅加大了銀行對企業財務判斷的難度,也給財務監管帶來很大困難,從而造成整體負債率不斷抬高。

債務、資產的結構性錯配由最常見的就是短債長用,短籌長貸。還包括負債到期過分集中的結構與現金流量錯位,長、短期負債結構比例失調,貸款的銀行結構單一,資產和負債幣種結構不合理等。企業將短債用於投資回收期過長的長期項目投資,導致流動負債大大高於流動資產。金融機構基於高成長企業的前景,往往也採取短籌長貸方式,支持企業搞長期投資,從而加大了企業的資金風險,一旦銀行收緊銀根,企業將會進退兩難。

高成長戰略造成資金短缺,企業就不可避免地要負債經營。組織放大效應和內部擔保則加劇債務水平,造成負債過度。在過度負債的情況下,企業經營成本和財務壓力加大,支付能力日漸脆弱,短債長用則可能使企業潛在支付危機隨時爆發。

(六) 財務危機的陷阱突現

經營持續虧損由企業擴張過度,容易因經營管理不善或戰略性失誤引起虧損。如果企業只是短期虧損,只要虧損額少於折舊,未必導致債務償付困難,但如果持續虧損,將造成企業凈資產數量和質量不斷下降,大大削弱企業的經營能力和償債能力,進而導致企業不能到期償還債務。如果虧損嚴重到資不抵債的地步,將意味著企業償付能力的喪失,最終很可能走上倒閉、破產的不歸路。

1996年進入全球500強之列的香港百富勤公司,1998年初卻因為缺乏足夠現金無法償還幾千萬美元的債務而被迫破產,10年輝煌毀於一旦。珠海巨人集團財務危機的導火索則是興建巨人大廈時國內賣樓花所形成的4,000萬元人民幣債務。

突發性風險事件由在市道暢旺的時候,高成長企業或許可以憑其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給市場以太平盛世的感覺。一旦經濟環境突然變化,重大政策調整,各種自然災害或其它突發性風險事件發生,企業就可能因為業務萎縮、資產縮水或重大財產損失而陷入困境。

三、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我國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是由宏觀經濟環境和自身雙重因素造成的。所以,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除了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適應市場,優化價值鏈和供應鏈外,企業自身應從三方面入手。

(一)投資要面向市場,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正確進行投資決策,努力降低投資風險。

1、應以對內投資方式為主。對內投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新產品試制的投資。二是對技術設備更新改造的投資。三是人力資源的投資。目前應特別注意人力資源的投資,從某種角度說,加強人力資源的投資,擁有一定的高素質的管理及技術型人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

2、分散資金投向,降低投資風險。中小企業在積累的資本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之後,可以搞多元化經營,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從而分散投資風險。

3、規范項目投資程序。當企業在資金、技術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實力之後,可以借鑒大型企業的普遍做法,規范項目的投資程序,實行投資監理,對投資活動的各個階段做到精心設計和實施。另外,要注意實施跟進戰略,規避投資風險。

(二)企業要苦練內功,強化資金管理,加強財務控制

1、提高認識,把強化資金管理作為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貫徹落實到企業內部各個職能部門。由於資金的使用周轉牽涉到企業內部的方方面面,企業經營者應轉變觀念,認識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資金不單是財務部門的職責,而是關繫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各個生產經營環節的大事。所以要層層落實,共同為企業資金的管理做出貢獻。

2、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使資金運用產生最佳的效果。為此,首先要使資金的來源和動用得到有效配合。比如決不能用短期借款來購買固定資產,以免導致資金周轉困難。其次,准確預測資金收回和支付的時間。比如應收賬款什麼時候可收回,什麼時候可進貨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否則,易造成收支失衡,資金拮據。最後,合理地進行資金分配,流動資金和固定資金的佔用應做到合理組合。

3、加強財產控制。建立健全財產物資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在物資采購、領用、銷售及樣品管理上建立規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維護安全。對財產的管理與記錄必須分開,以形成有力的內部牽制,決不能把資產管理、記錄、檢查核對等交由一個人來做。要定期檢查盤點,以揭露問題和促進管理的改善及責任的加強。最後,要不定期地突擊檢查,督促管理人員和記錄人員保持警戒而不至於疏忽。

4、加強對存貨和應收賬款的管理。近年來,很多中小型企業陷入經營流動資金緊缺的困境,加強存貨及應收賬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強存貨管理,盡可能壓縮過時的庫存物資,避免資金呆滯,並以科學的方法來確保存貨資金的最佳結構。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對賒銷客戶的信用進行調研評定,定期核對應收賬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辦法,嚴格控制賬齡。對死賬、呆賬,要在取得確鑿證據後,進行妥善的會計處理。

5、 保持財務資料完整。很多中小企業疏於日常記錄,很難提供一份完整的財務資料,這勢必會給自我評估、融資、計劃、預算等財務管理工作帶來很多困難。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特別是有效的財務管理,必須要有完整的財務資料,以幫助管理者分析過去和預測未來。

(三) 優化財務結構,平衡高成長和穩健發展。

太陽神等大企業的破產案例說明,企業如果不顧自身條件通過負債經營盲目鋪攤子,就容易聚集過多盈利能力差的資產或業務,規模再大也難逃被淘汰的命運。對企業來說,只有在財務穩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長性才是合理的。

優化財務結構是企業財務穩健的關鍵,其具體標志是綜合資金成本低,財務杠桿效益高,財務風險適度。企業應當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不斷通過存量調整和變數調整(增量或減量)的手段確保財務結構的動態優化。

企業財務結構管理的重點是對資本、負債、資產和投資等進行結構性調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

一是優化資本結構。企業應在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之間確定一個合適的比例結構,使負債水平始終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過自身的承受能力。負債經營的臨界點是全部資金的息、稅前利潤等於負債利息。在達到臨界點之前,提高負債將使股東獲得更多的財務杠桿利益。一旦超過臨界點,加大負債比率會成為財務危機的前兆。中小企業受企業規模的限制,承受財務風險的能力比較低,因此,形成合理的資本結構,確定合理的負債比例尤為重要。負債過多,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就會造成資金周轉困難;負債過少,又會限制企業的長期發展。企業的長期發展,需要外來和自有資金的相互配合,既要借債,又不能借得太多,以形成合理的資本結構。

二是優化負債結構。負債結構性管理的重點是負債的到期結構。由於預期現金流量很難與債務的到期及數量保持協調一致,這就要求企業在允許現金流量波動的前提下,確定負債到期結構應保持安全邊際。企業應對長、短期負債的盈利能力與風險進行權衡,以確定既使風險最小、又能使企業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長、短期負債比例。此外,企業還應密切關注各地經濟、金融形勢和匯率的變化情況,調整貸款的銀行結構和幣種結構,盡可能避免過份集中向某一國家或區域的金融機構融資或以單一貨幣進行借貸或業務結算,以預防和降低借貸和匯率風險。

三是優化資產結構。資產結構的優化主要是確定一個既能維持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又能在減少或不增加風險的前提下給企業帶來盡可能多利潤的流動資金水平,其核心指標是反映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間差額的"凈營運資本"。

四是優化投資結構。主要是從提高投資回報的角度,對企業投資情況進行分類比較,確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投資(如研究開發、企業品牌等)和流動資產投資,直接投資(項目)和間接(證券)投資,產業投資和風險投資等。

(四)加強財會隊伍建設,提高企業全員的管理素質

目前,不少中小企業會計賬目不清,信息失真,財務管理混亂;企業領導營私舞弊、行賄受賄的現象時有發生;企業設置賬外賬,弄虛作假,造成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業財務基礎薄弱,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又受制於領導,無法行使自己的監督權;二是企業領導的法制觀念淡薄,忽視財務制度、財經紀律的嚴肅性和強制性。為要解決好上述問題,必須加強財會隊伍建設,對財會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強財會人員的監督意識。加強全員素質教育,首先從企業領導做起,不斷提高全員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只有依靠企業全員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業管理狀況,搞好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
czl
09

㈢ 中小企業投資結構怎麼不合理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但由於其產出規模小、資本和技術構成較低、受傳統體制和外部宏觀經濟影響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著與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

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單純追求銷量和市場份額,忽視了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後,使企業管理局限於生產經營型管理格局之中,企業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由於受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和體制的影響,中小企業在加強財務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礙。例如,政策"歧視"使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不能公平競爭;地方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大量的干預,使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短期化;財務管理受企業經營者的影響過大等等。

二、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初步建立了較為獨立、渠道多元的融資體系,但是,融資難、擔保難仍然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最突出的問題。其主要原因:第一,負債過多,融資成本高,風險大,造成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第二,國家沒有專設中小企業管理扶持機構,國家的優惠政策未向中小企業傾斜,使之長期處於不利地位。第三,大多數中小企業是非國有企業,有些銀行受傳統觀念和行政干預的影響,對其貸款不夠熱心。第四,缺乏財務管理戰略。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仍處於記帳管理階段。

(二)投資能力較弱,且缺乏科學性

一是中小企業投資所需資金短缺。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是中小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但中小企業吸引金融機構的投資或借款比較困難。銀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業貸款,也因高風險而提高貸款利率,從而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二是追求短期目標。由於自身規模較小,貸款投資所佔的比例比大企業多得多,所面臨的風險也更大,所以它們總是盡快收回投資,很少考慮擴展自身規模。三是投資盲目性,投資方向難以把握。

(三)財務控制薄弱

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閑置,未參加生產周轉;有些企業的資金使用缺少計劃安排,片面考慮到季節價格波動,過量購置不動產,無法應付經營急需的資金,陷入財務困境。二是應收賬款周轉緩慢,造成資金回收困難。原因是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很多中小企業月末存貨佔用資金往往超過其營業額的兩倍以上,造成資金呆滯,周轉失靈。四是重錢不重物,資產流失浪費嚴重。不少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資產等的管理不到位,財務管理職責不明,資產浪費嚴重。

(四)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觀念陳舊

一方面,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負面影響。中小企業中相當一部分屬於個體、私營性質,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並且對於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致使其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差,管理思想落後。有些企業管理者基於其自身的原因,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五) 難於規避財務負債的陷阱。

過度負債可說是高速度成長企業的典型通病,也是財務危機的根源。戰略需求效應由企業的戰略布局驅動,或表現為現有業務的發展,或表現為新業務的開拓,規模和數量的擴張經常明顯快於內涵質量的擴張,在高成長階段都將出現某種程度的資金短缺。因此,高成長企業為達到快速擴張的目的,普遍採取負債經營策略。

組織放大效應由許多企業在快速擴張中傾向於採取企業集團或控股公司模式。但這類模式債務放大效應也十分明顯:一方面母、子公司都會從各自立場出發追求數量擴張;另一方面,子公司除保留原有業務聯系和資金融通渠道外,還可能獲得母公司再分配的業務或資金。這一業務和融資放大效應很容易使企業負債過度,最終成為財務危機的"始作俑者"。

財務不透明與內部互相擔保由財務不透明、各自為政和內部關聯企業間的相互貸款擔保是高成長企業常見的問題。這不僅加大了銀行對企業財務判斷的難度,也給財務監管帶來很大困難,從而造成整體負債率不斷抬高。

債務、資產的結構性錯配由最常見的就是短債長用,短籌長貸。還包括負債到期過分集中的結構與現金流量錯位,長、短期負債結構比例失調,貸款的銀行結構單一,資產和負債幣種結構不合理等。企業將短債用於投資回收期過長的長期項目投資,導致流動負債大大高於流動資產。金融機構基於高成長企業的前景,往往也採取短籌長貸方式,支持企業搞長期投資,從而加大了企業的資金風險,一旦銀行收緊銀根,企業將會進退兩難。

高成長戰略造成資金短缺,企業就不可避免地要負債經營。組織放大效應和內部擔保則加劇債務水平,造成負債過度。在過度負債的情況下,企業經營成本和財務壓力加大,支付能力日漸脆弱,短債長用則可能使企業潛在支付危機隨時爆發。

(六) 財務危機的陷阱突現

經營持續虧損由企業擴張過度,容易因經營管理不善或戰略性失誤引起虧損。如果企業只是短期虧損,只要虧損額少於折舊,未必導致債務償付困難,但如果持續虧損,將造成企業凈資產數量和質量不斷下降,大大削弱企業的經營能力和償債能力,進而導致企業不能到期償還債務。如果虧損嚴重到資不抵債的地步,將意味著企業償付能力的喪失,最終很可能走上倒閉、破產的不歸路。

1996年進入全球500強之列的香港百富勤公司,1998年初卻因為缺乏足夠現金無法償還幾千萬美元的債務而被迫破產,10年輝煌毀於一旦。珠海巨人集團財務危機的導火索則是興建巨人大廈時國內賣樓花所形成的4,000萬元人民幣債務。

突發性風險事件由在市道暢旺的時候,高成長企業或許可以憑其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給市場以太平盛世的感覺。一旦經濟環境突然變化,重大政策調整,各種自然災害或其它突發性風險事件發生,企業就可能因為業務萎縮、資產縮水或重大財產損失而陷入困境。

三、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我國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是由宏觀經濟環境和自身雙重因素造成的。所以,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除了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適應市場,優化價值鏈和供應鏈外,企業自身應從三方面入手。

(一)投資要面向市場,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正確進行投資決策,努力降低投資風險。

1、應以對內投資方式為主。對內投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新產品試制的投資。二是對技術設備更新改造的投資。三是人力資源的投資。目前應特別注意人力資源的投資,從某種角度說,加強人力資源的投資,擁有一定的高素質的管理及技術型人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

2、分散資金投向,降低投資風險。中小企業在積累的資本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之後,可以搞多元化經營,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從而分散投資風險。

3、規范項目投資程序。當企業在資金、技術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實力之後,可以借鑒大型企業的普遍做法,規范項目的投資程序,實行投資監理,對投資活動的各個階段做到精心設計和實施。另外,要注意實施跟進戰略,規避投資風險。

㈣ 求助:有關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但由於其產出規模小、資本和技術構成較低、受傳統體制和外部宏觀經濟影響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著與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

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單純追求銷量和市場份額,忽視了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後,使企業管理局限於生產經營型管理格局之中,企業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由於受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和體制的影響,中小企業在加強財務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礙。例如,政策"歧視"使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不能公平競爭;地方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大量的干預,使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短期化;財務管理受企業經營者的影響過大等等。

二、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初步建立了較為獨立、渠道多元的融資體系,但是,融資難、擔保難仍然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最突出的問題。其主要原因:第一,負債過多,融資成本高,風險大,造成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第二,國家沒有專設中小企業管理扶持機構,國家的優惠政策未向中小企業傾斜,使之長期處於不利地位。第三,大多數中小企業是非國有企業,有些銀行受傳統觀念和行政干預的影響,對其貸款不夠熱心。第四,缺乏財務管理戰略。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仍處於記帳管理階段。

(二)投資能力較弱,且缺乏科學性

一是中小企業投資所需資金短缺。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是中小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但中小企業吸引金融機構的投資或借款比較困難。銀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業貸款,也因高風險而提高貸款利率,從而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二是追求短期目標。由於自身規模較小,貸款投資所佔的比例比大企業多得多,所面臨的風險也更大,所以它們總是盡快收回投資,很少考慮擴展自身規模。三是投資盲目性,投資方向難以把握。

(三)財務控制薄弱

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閑置,未參加生產周轉;有些企業的資金使用缺少計劃安排,片面考慮到季節價格波動,過量購置不動產,無法應付經營急需的資金,陷入財務困境。二是應收賬款周轉緩慢,造成資金回收困難。原因是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很多中小企業月末存貨佔用資金往往超過其營業額的兩倍以上,造成資金呆滯,周轉失靈。四是重錢不重物,資產流失浪費嚴重。不少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資產等的管理不到位,財務管理職責不明,資產浪費嚴重。

(四)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觀念陳舊

一方面,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負面影響。中小企業中相當一部分屬於個體、私營性質,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並且對於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致使其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差,管理思想落後。有些企業管理者基於其自身的原因,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五) 難於規避財務負債的陷阱。

過度負債可說是高速度成長企業的典型通病,也是財務危機的根源。戰略需求效應由企業的戰略布局驅動,或表現為現有業務的發展,或表現為新業務的開拓,規模和數量的擴張經常明顯快於內涵質量的擴張,在高成長階段都將出現某種程度的資金短缺。因此,高成長企業為達到快速擴張的目的,普遍採取負債經營策略。

組織放大效應由許多企業在快速擴張中傾向於採取企業集團或控股公司模式。但這類模式債務放大效應也十分明顯:一方面母、子公司都會從各自立場出發追求數量擴張;另一方面,子公司除保留原有業務聯系和資金融通渠道外,還可能獲得母公司再分配的業務或資金。這一業務和融資放大效應很容易使企業負債過度,最終成為財務危機的"始作俑者"。

財務不透明與內部互相擔保由財務不透明、各自為政和內部關聯企業間的相互貸款擔保是高成長企業常見的問題。這不僅加大了銀行對企業財務判斷的難度,也給財務監管帶來很大困難,從而造成整體負債率不斷抬高。

債務、資產的結構性錯配由最常見的就是短債長用,短籌長貸。還包括負債到期過分集中的結構與現金流量錯位,長、短期負債結構比例失調,貸款的銀行結構單一,資產和負債幣種結構不合理等。企業將短債用於投資回收期過長的長期項目投資,導致流動負債大大高於流動資產。金融機構基於高成長企業的前景,往往也採取短籌長貸方式,支持企業搞長期投資,從而加大了企業的資金風險,一旦銀行收緊銀根,企業將會進退兩難。

高成長戰略造成資金短缺,企業就不可避免地要負債經營。組織放大效應和內部擔保則加劇債務水平,造成負債過度。在過度負債的情況下,企業經營成本和財務壓力加大,支付能力日漸脆弱,短債長用則可能使企業潛在支付危機隨時爆發。

(六) 財務危機的陷阱突現

經營持續虧損由企業擴張過度,容易因經營管理不善或戰略性失誤引起虧損。如果企業只是短期虧損,只要虧損額少於折舊,未必導致債務償付困難,但如果持續虧損,將造成企業凈資產數量和質量不斷下降,大大削弱企業的經營能力和償債能力,進而導致企業不能到期償還債務。如果虧損嚴重到資不抵債的地步,將意味著企業償付能力的喪失,最終很可能走上倒閉、破產的不歸路。

1996年進入全球500強之列的香港百富勤公司,1998年初卻因為缺乏足夠現金無法償還幾千萬美元的債務而被迫破產,10年輝煌毀於一旦。珠海巨人集團財務危機的導火索則是興建巨人大廈時國內賣樓花所形成的4,000萬元人民幣債務。

突發性風險事件由在市道暢旺的時候,高成長企業或許可以憑其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給市場以太平盛世的感覺。一旦經濟環境突然變化,重大政策調整,各種自然災害或其它突發性風險事件發生,企業就可能因為業務萎縮、資產縮水或重大財產損失而陷入困境。

三、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我國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是由宏觀經濟環境和自身雙重因素造成的。所以,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除了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適應市場,優化價值鏈和供應鏈外,企業自身應從三方面入手。

(一)投資要面向市場,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正確進行投資決策,努力降低投資風險。

1、應以對內投資方式為主。對內投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新產品試制的投資。二是對技術設備更新改造的投資。三是人力資源的投資。目前應特別注意人力資源的投資,從某種角度說,加強人力資源的投資,擁有一定的高素質的管理及技術型人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

2、分散資金投向,降低投資風險。中小企業在積累的資本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之後,可以搞多元化經營,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從而分散投資風險。

3、規范項目投資程序。當企業在資金、技術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實力之後,可以借鑒大型企業的普遍做法,規范項目的投資程序,實行投資監理,對投資活動的各個階段做到精心設計和實施。另外,要注意實施跟進戰略,規避投資風險。

(二)企業要苦練內功,強化資金管理,加強財務控制

1、提高認識,把強化資金管理作為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貫徹落實到企業內部各個職能部門。由於資金的使用周轉牽涉到企業內部的方方面面,企業經營者應轉變觀念,認識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資金不單是財務部門的職責,而是關繫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各個生產經營環節的大事。所以要層層落實,共同為企業資金的管理做出貢獻。

2、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使資金運用產生最佳的效果。為此,首先要使資金的來源和動用得到有效配合。比如決不能用短期借款來購買固定資產,以免導致資金周轉困難。其次,准確預測資金收回和支付的時間。比如應收賬款什麼時候可收回,什麼時候可進貨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否則,易造成收支失衡,資金拮據。最後,合理地進行資金分配,流動資金和固定資金的佔用應做到合理組合。

3、加強財產控制。建立健全財產物資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在物資采購、領用、銷售及樣品管理上建立規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維護安全。對財產的管理與記錄必須分開,以形成有力的內部牽制,決不能把資產管理、記錄、檢查核對等交由一個人來做。要定期檢查盤點,以揭露問題和促進管理的改善及責任的加強。最後,要不定期地突擊檢查,督促管理人員和記錄人員保持警戒而不至於疏忽。

4、加強對存貨和應收賬款的管理。近年來,很多中小型企業陷入經營流動資金緊缺的困境,加強存貨及應收賬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強存貨管理,盡可能壓縮過時的庫存物資,避免資金呆滯,並以科學的方法來確保存貨資金的最佳結構。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對賒銷客戶的信用進行調研評定,定期核對應收賬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辦法,嚴格控制賬齡。對死賬、呆賬,要在取得確鑿證據後,進行妥善的會計處理。

5、 保持財務資料完整。很多中小企業疏於日常記錄,很難提供一份完整的財務資料,這勢必會給自我評估、融資、計劃、預算等財務管理工作帶來很多困難。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特別是有效的財務管理,必須要有完整的財務資料,以幫助管理者分析過去和預測未來。

(三) 優化財務結構,平衡高成長和穩健發展。

太陽神等大企業的破產案例說明,企業如果不顧自身條件通過負債經營盲目鋪攤子,就容易聚集過多盈利能力差的資產或業務,規模再大也難逃被淘汰的命運。對企業來說,只有在財務穩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長性才是合理的。

優化財務結構是企業財務穩健的關鍵,其具體標志是綜合資金成本低,財務杠桿效益高,財務風險適度。企業應當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不斷通過存量調整和變數調整(增量或減量)的手段確保財務結構的動態優化。

企業財務結構管理的重點是對資本、負債、資產和投資等進行結構性調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

一是優化資本結構。企業應在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之間確定一個合適的比例結構,使負債水平始終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過自身的承受能力。負債經營的臨界點是全部資金的息、稅前利潤等於負債利息。在達到臨界點之前,提高負債將使股東獲得更多的財務杠桿利益。一旦超過臨界點,加大負債比率會成為財務危機的前兆。中小企業受企業規模的限制,承受財務風險的能力比較低,因此,形成合理的資本結構,確定合理的負債比例尤為重要。負債過多,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就會造成資金周轉困難;負債過少,又會限制企業的長期發展。企業的長期發展,需要外來和自有資金的相互配合,既要借債,又不能借得太多,以形成合理的資本結構。

二是優化負債結構。負債結構性管理的重點是負債的到期結構。由於預期現金流量很難與債務的到期及數量保持協調一致,這就要求企業在允許現金流量波動的前提下,確定負債到期結構應保持安全邊際。企業應對長、短期負債的盈利能力與風險進行權衡,以確定既使風險最小、又能使企業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長、短期負債比例。此外,企業還應密切關注各地經濟、金融形勢和匯率的變化情況,調整貸款的銀行結構和幣種結構,盡可能避免過份集中向某一國家或區域的金融機構融資或以單一貨幣進行借貸或業務結算,以預防和降低借貸和匯率風險。

三是優化資產結構。資產結構的優化主要是確定一個既能維持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又能在減少或不增加風險的前提下給企業帶來盡可能多利潤的流動資金水平,其核心指標是反映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間差額的"凈營運資本"。

四是優化投資結構。主要是從提高投資回報的角度,對企業投資情況進行分類比較,確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投資(如研究開發、企業品牌等)和流動資產投資,直接投資(項目)和間接(證券)投資,產業投資和風險投資等。

(四)加強財會隊伍建設,提高企業全員的管理素質

目前,不少中小企業會計賬目不清,信息失真,財務管理混亂;企業領導營私舞弊、行賄受賄的現象時有發生;企業設置賬外賬,弄虛作假,造成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業財務基礎薄弱,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又受制於領導,無法行使自己的監督權;二是企業領導的法制觀念淡薄,忽視財務制度、財經紀律的嚴肅性和強制性。為要解決好上述問題,必須加強財會隊伍建設,對財會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強財會人員的監督意識。加強全員素質教育,首先從企業領導做起,不斷提高全員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只有依靠企業全員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業管理狀況,搞好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

㈤ 國際的有名的各大證券公司券商有哪些

世界主要投資銀行

法國興業銀行
法國巴黎百富勤融資有限公司
荷銀融資亞洲有限公司
博資財務顧問有限公司
康和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英高財務顧問有限公司
亞洲融資有限公司
倍利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貝爾斯登公司
加拿大怡東融資有限公司
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
時富融資有限公司
里昂證券資本市場有限公司
京華山一企業融資有限公司
群益亞洲有限公司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
德勤企業財務顧問有限公司
安永企業融資顧問有限公司
中信資本市場控股有限公司
新加坡發展亞洲融資有限公司
第一上海融資有限公司
德意志摩根格林費爾(德意志銀行的投資銀行部門)
德累斯頓克萊沃特(德累斯頓銀行的投資銀行部門)
國泰君安融資有限公司
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
匯豐投資銀行部門
亨達融資有限公司
荷蘭商業銀行
工商東亞融資有限公司
日盛嘉富國際有限公司
JP摩根證券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簡稱「中金」)
金利豐財務顧問有限公司
金英融資(香港)有限公司
美國雷曼兄弟亞洲投資有限公司
匯富融資有限公司
美林證券
元富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摩根士丹利添惠亞洲有限公司
洛希爾父子(香港)有限公司
百德能證券有限公司
寶來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御泰融資(香港)有限公司
所羅門美邦香港有限公司
軟庫金匯融資有限公司
申銀萬國融資(香港)有限公司
新百利有限公司
新鴻基國際有限公司
金鼎綜合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大福融資有限公司
和升財務顧問有限公司
瑞銀華寶
禹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新加坡大華亞洲(香港)有限公司
Altus Capital Limited
冠聯證券有限公司
大華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環宇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㈥ 世界著名投資公司

風險投資公司世界著名投資銀行名錄
聯想風險投資,它投資了一家列車電視;
國際上知名的風險投資有軟銀(投資阿里巴巴),
高盛(投資分眾傳媒)
idg(投資電腦報)
凱雷(投資聚眾傳媒)
世界著名投資銀行名錄法國巴黎百富勤融資有限公司
荷銀融資亞洲有限公司博資財務顧問有限公司
英高財務顧問有限公司

亞洲融資有限公司
倍利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貝爾斯登亞洲有限公司
加拿大怡東融資有限公司

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
時富融資有限公司

里昂證券資本市場有限公司
京華山一企業融資有限公司

群益亞洲有限公司
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

(Hong Kong) Limited
德勤企業財務顧問有限公司

道亨證券有限公司
安永企業融資顧問有限公司

新加坡發展亞洲融資有限公司

第一上海融資有限公司
德意志銀行

國泰君安融資有限公司
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
亨達融資有限公司

荷蘭商業銀行
工商東亞融資有限公司

日盛嘉富國際有限公司
J. P. Morgan Securities

(Far East) Limited

金利豐財務顧問有限公司
金英融資(香港)有限公司

美國雷曼兄弟亞洲投資有限公司
匯富融資有限公司

Merrill Lynch
Far East Limited
元富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摩根士丹利添惠亞洲有限公司
洛希爾父子(香港)有限公司

百德能證券有限公司
寶來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御泰融資(香港)有限公司
所羅門美邦香港有限公司

軟庫金匯融資有限公司
申銀萬國融資(香港)有限公司

新百利有限公司
新鴻基國際有限公司

金鼎綜合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大福融資有限公司

和升財務顧問有限公司
UBS Warburg Asia Limited

禹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新加坡大華亞洲(香港)有限公司

Altus Capital Limited
冠聯證券有限公司

大華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㈦ 求債務安全和金融安全的對策,請分開回答!!請多寫些~~謝謝

關於開放條件下我國國家經濟安全內容的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影響中國經濟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1)金融風險問題。首先來源於國有商業銀行、國有企業和股市金融安全問題。(2)債務風險。近年來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引起的財政債務負擔值得關注。(3)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主要是適齡勞動人口的增長、國企下崗職工再就業、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和國家企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人員分流。(4)外部沖擊。經濟全球化和加入WTO使我們面臨嚴峻的挑戰。(5)重要戰略物資短缺。

第二種觀點認為,我國經濟安全仍然面臨的挑戰主要是:(1)產業安全。對外開放的深入對我國部分產業部門產生沖擊。(2)金融安全。金融自由化、國際化趨勢威脅到我國的經濟安全。(3)人才安全。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向外資企業和發達國家外流嚴重。(4)網路安全。

第三種觀點認為,我國面臨的經濟安全主要包括:(1)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所面臨的經濟安全問題;(2)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所面臨的經濟安全問題;(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面臨的經濟安全問題;(4)按照國際慣例運作所面臨的經濟安全問題。

第四種觀點認為,加入WTO對中國國家經濟安全提出嚴峻挑戰:(1)經濟一體化挑戰國家經濟主權獨立性;(2)發達國家的經濟入侵挑戰國家資源及市場安全性;(3)挑戰國家經濟快速增長性;(4)人才流失和潛在的金融風險挑戰國家金融體系平穩性;(5)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挑戰國家環境保護階段性。

第五種觀點認為,我國經濟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1)金融安全。加入WTO後,資本、外匯流動頻率加快,金融風險機率增多。(2)能源安全。能源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而且是戰略資源。(3)糧食安全。加入WTO後,農產品的競爭力將面臨著嚴峻考驗。同時,國際糧食市場及糧食價格易為少數發達國家所控制。

第六種觀點認為,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經濟安全影響較大的幾個行業是:(1)受沖擊最為直接的是服務業,服務業影響最大的是金融安全;(2)產業安全。進出口貿易制度的變化對現有產業帶來的影響;我國當前不平衡的產業結構矛盾將更突出;經濟全球化使我國農業面臨著依賴性發展和在世界體系中邊緣化的風險。

(3)關於開放條件下如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應當採取以下有效對策:(1)確立制定國家經濟安全戰略的基本原則:國家利益原則、綜合安全原則、相對平衡原則、合作協調原則;(2)制定和實施有效的國家經濟安全戰略;(3)建立國家經濟安全評估指標體系和監測體系;(4)提高我國的國民經濟素質,增強我國經濟的安全系數;(5)處理好堅持對外開放與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關系。

第二種觀點認為,國家經濟安全的理念和思路是:(1)重構國家經濟安全的理念;(2)確立「內外貿一體化」的安全戰略;(3)繼續推進「大經貿」戰略和「大平衡」戰略;(4)從國民經濟全局出發構築國家經濟安全機制;(5)從區域經濟聯盟角度構築國家經濟安全機制。

第三種觀點認為,維護我國經濟安全的思考是:(1)從戰略高度把握國家經濟安全這樣一個巨大系統;(2)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重在預防;(3)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必須用系統觀念、從重點人手整體把握。

第四種觀點認為:(1)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問題和弊端,要認真研究並採取相應對策;(2)重視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國際經濟游戲規則的制定。

第五種觀點認為,對入世後我國國家經濟安全面臨的挑戰應採取以下應對措施;(1)建立我國國家經濟安全預警指標體系;(2)轉變政府經濟調控職能;(3)建立防範和規避金融風險的措施和體系;(4)提高產業規模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5)規避入世風險。

加入世貿組織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使得我國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越來越高,對自身經濟安全的保護度卻有待加強,國家經濟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出來。

理論界對此問題的討論,由於對概念的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角度不一致,爭論和觀點分歧頗多。但對國家經濟安全的概念涵義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輪廓:國家的經濟生存、發展面臨的國內國際環境和一國經濟整體上的安全性;國家經濟安全存在的問題是:產業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戰略物資安全和經濟增長安全;對策思路是:理念、預防、應對、國力。這也是對此問題討論的收獲和意義。

總起來看,與國外的有關研究相比,我國對國家經濟安全的研究還處於基礎研究階段。理論界的研究重點和注意力大多是有關金融安全方面的,對國家經濟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雖有涉獵但不夠深入,而對國家產業發展上升到國家經濟安全高度進行的研究尚不多見,特別是對目前危及我國國家經濟安全的內容或因素進行系統研究的成果較少。這也是今後研究中亟待探索的問題。

中國加入WTO背景下的金融安全問題
一、金融安全問題存在的必然性

金融安全問題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的表現為局部性風險,有的表現為全局性風險。一般來說,金融風險表現為:貨幣危機、銀行危機、債務危機、經濟危機甚至社會危機。金融安全問題的發生往往是由國內經濟基礎和政策失誤所導致,而金融開放只是成為金融危機的催化劑,並加速金融危機的形成。隨著外資金融機構的相繼進入,資本流動規模的擴大及其流動速度的加快,金融市場會出現「領頭羊」效應。當金融資產價格更多地受到預期因素的影響時,國內外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會導致金融市場「超買」、「超賣」的壓力急劇放大。例如,在國際外匯市場,受投機力量和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常常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沖擊而出現大幅波動,1995-1997年間,日元兌美元的匯率波幅超過50%。這種貨幣匯率的大幅度變動,如果發生在經濟規模較小的開放型國家,便容易發生貨幣危機或金融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一些國家貨幣幣值受國際游資沖擊的影響,在短期幾個月內貶值幅度就高達70%以上,最終導致金融危機以及經濟衰退。我國剛剛加入WTO,會使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加大,更易於發生金融安全問題。

二、影響我國金融安全的主要隱患

我國金融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於:風險隱患較為嚴重,微觀經濟基礎薄弱,金融機構內控不力,金融資產質量較差,金融機構資能抵債的能力較差。一般來說,產生金融安全問題的原因可能來自實體經濟、企業逃廢債、內控缺位、市場失靈、監管不力、法治不嚴,國際游資沖擊等,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從實體經濟來看,我國企業經營整體效益較差。國有企業體制改革過程中,為了建立企業退出市場機制,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加大了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的破產、關閉力度。1998年以來,全國共批准下達企業兼並破產項目1718個,相應地,下崗職工不斷增加,再就業的壓力較大,成為企業進一步改革的重要困難。而企業經營虧損面上升,最終使銀行不良債權增加,成為金融業潛在風險的主要來源。
第二,從金融運行的社會環境來看,社會信用基礎薄弱。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許多企業信用差,成為金融體系防範風險的主要困難。銀行因此不願增加貸款,化解不良貸款的工作進展很緩慢,有的金融機構甚至發生支付危機和信用危機。社會信用基礎較差,突出表現在:企業逃避銀行債務嚴重,有的企業抗還本金、拒付利息,甚至借兼並或破產之機,「懸空」所欠銀行的債務。這不僅增加了金融體系的潛在風險,而且防礙了化解金融風險措施的執行。
第三,從金融機構內部管理來看,內控制度不力成為影響金融安全的隱患。主要表現在:商業銀行防範風險的機制不健全,不能動態跟蹤檢查貸款質量,貸款「三查(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檢查)」執行情況中,貸後檢查情況較差,「重貸輕管」的傾向比較突出,商業銀行內部風險控制相對薄弱,加上大部分銀行資本充足率遠低於8%的國際標准,因此,銀行危機的隱患較為嚴重。
第四,從金融市場發展來看,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明堵暗通」,缺乏有效的風險防範措施。由於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是銀行貸款,企業自有資本金不足,負債率較高,一旦經營陷入困境,就容易把金融體系陷入危機。
第五,從金融監管來看,存在外部監管代替內部監管的傾向,金融監管效率較差。長期以來,我國金融監管的計劃經濟特徵比較突出,證券市場規范性差、並主要採用「審批制」管理方法,隱含著一定的市場風險;保險市場無序競爭,違規現象嚴重。因此,完善證券市場、保險市場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做。此外,金融機構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機制沒有建立起來,加上金融監管當局對金融風險缺乏動態監管,尚未建立健全有效的風險預警體系,尤其是非現場監管信息的及時性和透明度較差,潛在金融風險不能得到及時監測和有效防範。
第六,從依法治理金融來看,違反金融規章制度的行為比較普遍。部分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在業務經營和管理過程中,越權經營、違反財務會計制度、賬外經營、審查不嚴等問題屢禁不止。此外,金融業務中,貪污、受賄、內外勾結的欺詐手段呈現高科技、專業化的趨勢,這些因素容易成為局部性金融安全問題的重大隱患。
最後,從外部因素來看,國際游資可以越來越自由地進入國內金融市場。當外資大量流入時,國內金融資產價格便會大幅上升,甚至出現泡沫;一旦出現外資大量出逃,相關金融資產價格就會大幅下降,由此可能引發潛在金融風險,甚至產生金融安全的潛在威脅。金融開放條件下,隨著國內金融市場創新的推進,以及新的金融工具(證券投資、期貨、期權交易)的廣泛使用,國際游資投機獲取利差的機會有所增多,游資的「大進大-」,可能給我國金融安全帶來潛在威脅。

三、入世面臨的挑戰與應對

我國的金融業是改革的薄弱環節,如果中國金融市場全部開放,勢必將面臨如下幾方面的金融沖擊:
第一,尚未走向企業化經營的國有商業銀行系統盡管其分支機構眾多,但它們在服務質量、工作效率、經營能力、技術條件等等方面是無法與發達國家實力雄厚的大銀行相競爭的,一旦外資銀行大量進入並放開其人民幣、外幣儲蓄業務的限制,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將面臨儲戶流失的嚴重問題。
所以,以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為銀行業改革的重點,力爭在產權結構、技術創新、資產質量、制約和激勵機制及服務效率等方面合乎先進國家銀行業的標准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在全社會貨幣資源的分配中佔有絕大比重,只有這四大銀行的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中國的銀行體系才有可能適應開放條件下的銀行業競爭。
第二,資本市場開放的前提是人民幣資本帳戶下的可自由兌換。要盡快調整思路,按市場經濟規律培育中國的資本市場,以有效的資本市場帶動中國的實體經濟結構和金融結構調整。
第三,保險市場的開放目前已在進行,按照GATS條款的要求實行徹底開放,中國面臨的緊迫問題是如何利用再保險和再再保險機構解決經濟金融體系的安全運行問題,如何在大規模引進國外保險業投資之前明確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市場承擔度和政府承擔度問題。由分業經營、分業管理走向混業經營、統一監管,已成為必然趨勢。
第四,管制性利率和有管理浮動匯率是中國現行金融體制的兩根支柱,應加快利率市場化步伐。
第五,透明度和自由化是每個申請加入WTO國家必須遵循的兩條游戲規則,這兩條游戲規則也是金融開放的前提和精髓。提高金融運行的透明度,重建社會信用基礎顯得尤為重要。
四、保障金融安全的方法

最近幾年,我國的金融改革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可是,我國金融領域的問題仍然十分嚴重。比如,中國人民銀行的資料顯示,前年我國的不良貸款率接近30%。金融當局應時刻注意金融隱患,防範金融風險,最要緊的就是強化金融監管。加強金融監管的具體做法:
首先,強化央行的獨立性既是強化監管的內容,是加強監管的前提條件之一。
二是,要求從健全監管法規、嚴格監管制度、改進監管方式、強化監管手段、完善監管體制等方面,全面提高金融監管水平。
三是,充實銀行、證券、保險等監管機構監管力量,轉變監管理念,把工作重心從審批事務轉移到對金融企業和金融市場的監管上來。
四是,加強社會監督和來自新聞輿論的監督力度。在金融開放的過程中,要注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以健全金融體制為保障,以依法治理金融為手段,以穩步推進金融改革為步驟,保持金融穩健運行。具體來說,還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循序推進金融對外開放,切實把握開放程度與次序。
一是,在金融開放的政策安排上,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國內金融業發展的現狀,選擇適當的開放時期和開放程度,做到從長計議,逐步推進。
二是,對外開放要考慮到國內金融機構的競爭實力較弱的現狀,注意培植國內金融機構競爭實力。要逐步將國內金融機構推向國際市場,扭轉國內金融機構在國際競爭中處於絕對弱勢的狀況。
三是,對外開放要關注國際游資可能帶來的沖擊,制定有效的措施防止國際游資的「大進大出」。要選擇適度開放的金融政策,尤其在資本項目開放等問題上,採取慎審態度。
第二,穩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發揮市場機製作用。
金融危機表面上體現為貨幣危機、銀行危機、債務危機、償債危機、經濟危機。實際上,金融危機常常內生於金融體制內部,由不完善的金融制度所引起,它是不健全的金融體制潛在風險的結果。
完善的金融體系是抵制國際游資和金融危機傳遞的重要制度基礎,為此,需要建立具有自我約束機制、透明度高的高效金融體制。推進金融體制改革,要逐步建立符合市場取向的金融制度,以建立具有公司治理結構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為重點。與此同時,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要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防止管制利率和固定匯率形成市場失衡,化解潛在金融風險。
第三,完善金融監控制度,建立安全預警網路。
金融制度內部缺乏風險控制措施,會在不同金融主體金融業務之間產生風險收益的不對稱性,並導致風險中立者或風險規避者轉化為風險偏好者,加劇金融風險的累積。一旦市場機制使收益與風險對稱起來,業已累積的風險就會暴露出來,最終導致金融危機。要從維護金融安全出發,建立靈敏、高效的金融危機預警機制和救援措施,構建防範金融風險、遏制過度投機的堅固防線。通過監測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時採取防範金融風險的應對措施,防止金融風險的累積,保持對外經濟金融的基本穩定。
第四,牢固樹立危機意識,加快法制建設進程。
金融危機的發生常常與金融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密切相關。我國在採取市場取向改革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管制度,尤其在數據統計、信息披露、外部監管等方面都可能存在法律、法規上的空缺。為了防範金融風險,要及時調整有關法律制度,完善金融法律安排。防範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安全,要通過立法來解決體制性風險,強調依法進行金融監管,以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金融創新的需要。主要應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適應金融對外開放的要求,梳理、修改、完善有關法律制度,建立適應國際法律建設潮流和我國金融業發展需要的金融法律體系;二、要依法治理金融,強化金融執法,從市場准入、從業資格、信息披露、風險控制等方面,確保有關金融法規制度的有效實施。三、要理順政府、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關系,強化市場規則和相關管理制度,依法保護金融機構的利益,使依法治理金融進入良性循環。
第五,加強國際協調合作,建立全球金融安全網路。
金融安全問題具有全球性,一個國家金融安全問題常常會對其他國家產生傳遞效應。東南亞金融危機表明,現行的國際金融體系和國際合作機制不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國際金融體系,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促進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
做到"安全與效率兼顧"是中國金融改革和開放過程中始終如一的目標。近些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經驗和教訓,使得我們在通過改革開放提高效率的同時,必須時刻顧及到金融安全問題,並把"安全"放在"效率"之前優先考慮。特別是剛入世的過渡期,加強金融安全迫在眉睫。

㈧ 流動資金過少算不算貧困

不算.
就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為例,(短期指貸款期限在1年內含1年的),貸款的基準利率為5.58%(此基準利率是人民銀行規定的,如果是中長期的貸款基準利率會有所不同),銀行要根據貸款申請人本身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銀行信譽記錄、提供擔保物情況等審批出在基準利率上上浮或下浮一定百分比後的利率,比如上浮10%就是6.138%,下浮10%就是5.002%,由於銀行以盈利為主,一般不會下浮利率,只會維持基準利率5.58%或者上浮一定幅度。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但由於其產出規模小、資本和技術構成較低、受傳統體制和外部宏觀經濟影響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著與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

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單純追求銷量和市場份額,忽視了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後,使企業管理局限於生產經營型管理格局之中,企業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由於受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和體制的影響,中小企業在加強財務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礙。例如,政策"歧視"使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不能公平競爭;地方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大量的干預,使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短期化;財務管理受企業經營者的影響過大等等。

二、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初步建立了較為獨立、渠道多元的融資體系,但是,融資難、擔保難仍然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最突出的問題。其主要原因:第一,負債過多,融資成本高,風險大,造成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第二,國家沒有專設中小企業管理扶持機構,國家的優惠政策未向中小企業傾斜,使之長期處於不利地位。第三,大多數中小企業是非國有企業,有些銀行受傳統觀念和行政干預的影響,對其貸款不夠熱心。第四,缺乏財務管理戰略。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仍處於記帳管理階段。

(二)投資能力較弱,且缺乏科學性

一是中小企業投資所需資金短缺。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是中小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但中小企業吸引金融機構的投資或借款比較困難。銀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業貸款,也因高風險而提高貸款利率,從而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二是追求短期目標。由於自身規模較小,貸款投資所佔的比例比大企業多得多,所面臨的風險也更大,所以它們總是盡快收回投資,很少考慮擴展自身規模。三是投資盲目性,投資方向難以把握。

(三)財務控制薄弱

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閑置,未參加生產周轉;有些企業的資金使用缺少計劃安排,片面考慮到季節價格波動,過量購置不動產,無法應付經營急需的資金,陷入財務困境。二是應收賬款周轉緩慢,造成資金回收困難。原因是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很多中小企業月末存貨佔用資金往往超過其營業額的兩倍以上,造成資金呆滯,周轉失靈。四是重錢不重物,資產流失浪費嚴重。不少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資產等的管理不到位,財務管理職責不明,資產浪費嚴重。

(四)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觀念陳舊

一方面,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負面影響。中小企業中相當一部分屬於個體、私營性質,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並且對於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致使其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差,管理思想落後。有些企業管理者基於其自身的原因,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五) 難於規避財務負債的陷阱。

過度負債可說是高速度成長企業的典型通病,也是財務危機的根源。戰略需求效應由企業的戰略布局驅動,或表現為現有業務的發展,或表現為新業務的開拓,規模和數量的擴張經常明顯快於內涵質量的擴張,在高成長階段都將出現某種程度的資金短缺。因此,高成長企業為達到快速擴張的目的,普遍採取負債經營策略。

組織放大效應由許多企業在快速擴張中傾向於採取企業集團或控股公司模式。但這類模式債務放大效應也十分明顯:一方面母、子公司都會從各自立場出發追求數量擴張;另一方面,子公司除保留原有業務聯系和資金融通渠道外,還可能獲得母公司再分配的業務或資金。這一業務和融資放大效應很容易使企業負債過度,最終成為財務危機的"始作俑者"。

財務不透明與內部互相擔保由財務不透明、各自為政和內部關聯企業間的相互貸款擔保是高成長企業常見的問題。這不僅加大了銀行對企業財務判斷的難度,也給財務監管帶來很大困難,從而造成整體負債率不斷抬高。

債務、資產的結構性錯配由最常見的就是短債長用,短籌長貸。還包括負債到期過分集中的結構與現金流量錯位,長、短期負債結構比例失調,貸款的銀行結構單一,資產和負債幣種結構不合理等。企業將短債用於投資回收期過長的長期項目投資,導致流動負債大大高於流動資產。金融機構基於高成長企業的前景,往往也採取短籌長貸方式,支持企業搞長期投資,從而加大了企業的資金風險,一旦銀行收緊銀根,企業將會進退兩難。

高成長戰略造成資金短缺,企業就不可避免地要負債經營。組織放大效應和內部擔保則加劇債務水平,造成負債過度。在過度負債的情況下,企業經營成本和財務壓力加大,支付能力日漸脆弱,短債長用則可能使企業潛在支付危機隨時爆發。

(六) 財務危機的陷阱突現

經營持續虧損由企業擴張過度,容易因經營管理不善或戰略性失誤引起虧損。如果企業只是短期虧損,只要虧損額少於折舊,未必導致債務償付困難,但如果持續虧損,將造成企業凈資產數量和質量不斷下降,大大削弱企業的經營能力和償債能力,進而導致企業不能到期償還債務。如果虧損嚴重到資不抵債的地步,將意味著企業償付能力的喪失,最終很可能走上倒閉、破產的不歸路。

1996年進入全球500強之列的香港百富勤公司,1998年初卻因為缺乏足夠現金無法償還幾千萬美元的債務而被迫破產,10年輝煌毀於一旦。珠海巨人集團財務危機的導火索則是興建巨人大廈時國內賣樓花所形成的4,000萬元人民幣債務。

突發性風險事件由在市道暢旺的時候,高成長企業或許可以憑其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給市場以太平盛世的感覺。一旦經濟環境突然變化,重大政策調整,各種自然災害或其它突發性風險事件發生,企業就可能因為業務萎縮、資產縮水或重大財產損失而陷入困境。

三、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我國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是由宏觀經濟環境和自身雙重因素造成的。所以,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除了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適應市場,優化價值鏈和供應鏈外,企業自身應從三方面入手。

(一)投資要面向市場,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正確進行投資決策,努力降低投資風險。

1、應以對內投資方式為主。對內投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新產品試制的投資。二是對技術設備更新改造的投資。三是人力資源的投資。目前應特別注意人力資源的投資,從某種角度說,加強人力資源的投資,擁有一定的高素質的管理及技術型人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

2、分散資金投向,降低投資風險。中小企業在積累的資本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之後,可以搞多元化經營,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從而分散投資風險。

3、規范項目投資程序。當企業在資金、技術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實力之後,可以借鑒大型企業的普遍做法,規范項目的投資程序,實行投資監理,對投資活動的各個階段做到精心設計和實施。另外,要注意實施跟進戰略,規避投資風險。

(二)企業要苦練內功,強化資金管理,加強財務控制

1、提高認識,把強化資金管理作為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貫徹落實到企業內部各個職能部門。由於資金的使用周轉牽涉到企業內部的方方面面,企業經營者應轉變觀念,認識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資金不單是財務部門的職責,而是關繫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各個生產經營環節的大事。所以要層層落實,共同為企業資金的管理做出貢獻。

2、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使資金運用產生最佳的效果。為此,首先要使資金的來源和動用得到有效配合。比如決不能用短期借款來購買固定資產,以免導致資金周轉困難。其次,准確預測資金收回和支付的時間。比如應收賬款什麼時候可收回,什麼時候可進貨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否則,易造成收支失衡,資金拮據。最後,合理地進行資金分配,流動資金和固定資金的佔用應做到合理組合。

3、加強財產控制。建立健全財產物資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在物資采購、領用、銷售及樣品管理上建立規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維護安全。對財產的管理與記錄必須分開,以形成有力的內部牽制,決不能把資產管理、記錄、檢查核對等交由一個人來做。要定期檢查盤點,以揭露問題和促進管理的改善及責任的加強。最後,要不定期地突擊檢查,督促管理人員和記錄人員保持警戒而不至於疏忽。

4、加強對存貨和應收賬款的管理。近年來,很多中小型企業陷入經營流動資金緊缺的困境,加強存貨及應收賬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強存貨管理,盡可能壓縮過時的庫存物資,避免資金呆滯,並以科學的方法來確保存貨資金的最佳結構。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對賒銷客戶的信用進行調研評定,定期核對應收賬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辦法,嚴格控制賬齡。對死賬、呆賬,要在取得確鑿證據後,進行妥善的會計處理。

5、 保持財務資料完整。很多中小企業疏於日常記錄,很難提供一份完整的財務資料,這勢必會給自我評估、融資、計劃、預算等財務管理工作帶來很多困難。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特別是有效的財務管理,必須要有完整的財務資料,以幫助管理者分析過去和預測未來。

(三) 優化財務結構,平衡高成長和穩健發展。

太陽神等大企業的破產案例說明,企業如果不顧自身條件通過負債經營盲目鋪攤子,就容易聚集過多盈利能力差的資產或業務,規模再大也難逃被淘汰的命運。對企業來說,只有在財務穩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長性才是合理的。

優化財務結構是企業財務穩健的關鍵,其具體標志是綜合資金成本低,財務杠桿效益高,財務風險適度。企業應當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不斷通過存量調整和變數調整(增量或減量)的手段確保財務結構的動態優化。

企業財務結構管理的重點是對資本、負債、資產和投資等進行結構性調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

一是優化資本結構。企業應在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之間確定一個合適的比例結構,使負債水平始終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過自身的承受能力。負債經營的臨界點是全部資金的息、稅前利潤等於負債利息。在達到臨界點之前,提高負債將使股東獲得更多的財務杠桿利益。一旦超過臨界點,加大負債比率會成為財務危機的前兆。中小企業受企業規模的限制,承受財務風險的能力比較低,因此,形成合理的資本結構,確定合理的負債比例尤為重要。負債過多,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就會造成資金周轉困難;負債過少,又會限制企業的長期發展。企業的長期發展,需要外來和自有資金的相互配合,既要借債,又不能借得太多,以形成合理的資本結構。

二是優化負債結構。負債結構性管理的重點是負債的到期結構。由於預期現金流量很難與債務的到期及數量保持協調一致,這就要求企業在允許現金流量波動的前提下,確定負債到期結構應保持安全邊際。企業應對長、短期負債的盈利能力與風險進行權衡,以確定既使風險最小、又能使企業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長、短期負債比例。此外,企業還應密切關注各地經濟、金融形勢和匯率的變化情況,調整貸款的銀行結構和幣種結構,盡可能避免過份集中向某一國家或區域的金融機構融資或以單一貨幣進行借貸或業務結算,以預防和降低借貸和匯率風險。

三是優化資產結構。資產結構的優化主要是確定一個既能維持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又能在減少或不增加風險的前提下給企業帶來盡可能多利潤的流動資金水平,其核心指標是反映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間差額的"凈營運資本"。

四是優化投資結構。主要是從提高投資回報的角度,對企業投資情況進行分類比較,確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投資(如研究開發、企業品牌等)和流動資產投資,直接投資(項目)和間接(證券)投資,產業投資和風險投資等。

(四)加強財會隊伍建設,提高企業全員的管理素質

目前,不少中小企業會計賬目不清,信息失真,財務管理混亂;企業領導營私舞弊、行賄受賄的現象時有發生;企業設置賬外賬,弄虛作假,造成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業財務基礎薄弱,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又受制於領導,無法行使自己的監督權;二是企業領導的法制觀念淡薄,忽視財務制度、財經紀律的嚴肅性和強制性。為要解決好上述問題,必須加強財會隊伍建設,對財會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強財會人員的監督意識。加強全員素質教育,首先從企業領導做起,不斷提高全員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只有依靠企業全員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業管理狀況,搞好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

㈨ 足智多謀,事到功成是做什麼意思

談到香港企業的兼並收購,不能不提到一位叱吒風雲,足智多謀的干將,自80年代中期以來,香港幾乎所有著名的大收購事件背後,都閃現著他的身影。同時,他還積極參與內地企業赴港上市集資的活動,如廣船國際、上海石化、四通、中旅國際、中國海外、海虹集團等在大陸聲名顯赫的大公司,均由他和他手下的集團安排在香港上市,另外,中信泰富的歷次收購也均由他充當顧問,他就是香港證券界的「神奇小子」梁伯韜。他任董事總經理的百富勤集團成立不到三年便躍居香港十大投資銀行之列,成為全港第三大證券公司。

梁伯韜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工商管理碩士,1980年開始先在著名的獲多利公司幹了5年財務工作。1985年,梁轉至花旗銀行的萬國寶通國際工作。1988年9月,梁離開萬國寶通創辦了百富勤融資公司。百富勤在梁伯韜的帶領下,成立半年多就收購了香港老牌地產企業廣生行,隨後又兼並了泰盛發展和加怡證券,開始了飛速發展的過程。其中,收購泰盛成為百富勤發展史上的重要一步。

泰盛原來是一家地產公司,因而它一直擁有物業和租金收益。成立於1972年,在隨後幾年的地產低潮中,逐漸經營起證券投資。在著名炒股專家,人稱「香帥」的董事局主席香植球領導下,泰盛在80年代的香港聲名大噪。泰盛在發展過程中,屢次遇到罕見的股災,但由於香帥領導有方,泰盛不僅成功地生存下來,還不斷地發展壯大,比如1987年大股災後,恆指下跌16%,而泰盛的盈利反比1987年增長1倍以上,達1.28億港元,可見香帥名不虛傳。然而進入90年代,香植球看淡股市,有意退出江湖,於是產生了出售泰盛發展的念頭。這個機會,對於對香港股市前景充滿樂觀態度的梁伯韜來說,不啻是個天賜良機。因此,人們開玩笑說,百富勤收購泰盛,真有點冷手揀了個熱煎餅的味道。

1990年2月28日,百富勤與泰盛發展主席香植球及其家族達成協議,以每股2.5港元購入泰盛面值0.10港元的股份1.9億余股,價格比前一日收市價高5.3%,共值4.78億港元,占泰盛已發行股份的34.9%。香植球辭去泰盛主席兼總經理職務。由百富勤主席杜輝廉接任主席,董事梁伯韜出任泰盛董事總經理。

當時港報的《股經》報導說,香植球終於退出股壇,新接手者為後起之秀百富勤,交易猶如老少第一號人物的相互交替,無怪乎特別惹人關注。並對這次收購雙方十分推崇。這里老一輩的第一號人物指的是香植球。而新一代第一號人物便是指百富勤的梁伯韜。

收購後,1990年5月23日,泰盛向最終控股母公司百富勤國際以2.6億港元收購百富勤融資及百富勤證券兩公司以實現百富勤的「借殼上市」過程。此時的收購完成後,泰盛改名為百富勤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泰盛改組為百富勤投資後,梁伯韜又於1991年4月對集團內部公司控股關系進行重組。主要是將廣生行與百富勤投資的母子控股關系顛倒過來,原來關系是最終控股母公司百富勤國際,控有子公司廣生行34.9%股權,廣生行則控有孫公司百富勤投資34.9%股權。現在,由百富勤投資以3.42億港元向母公司百富勤國際購入其所持廣生行的34.9%股權,同時百富勤國際則以5.08億港元向廣生行購其所持百富勤投資的34.9%股權。另外,重組完後,廣生行將向百富勤投資購入所持麗港城商場40%股權而加以全資擁有。這樣,母公司百富勤國際控有的兩間上市公司的控股關系成為直接控有子公司百富勤投資,透過百富勤投資控有孫公司廣生行。子公司以財務投資業務為主,成為一隻金融股,孫公司以物業投資業務為主,成為一隻地產股,眉目清楚,架構分明,關系暢順,各展所長。

百富勤投資改組成功後,一面將泰盛原來大部分投資物業出售給長實套現,以增加營運資金,並與廣生行合作向長實購入麗港城商場,並全資劃歸廣生行經營,一面積極發展新的外匯期貨和商品服務,奉行直接投資方針,對亞太區有發展潛力、前景良好的公司、物業發展項目及特殊投資機會進行投資,作為長線持有。這樣,百富勤既作為直接投資者,又擔任財務顧問,提供全面財務服務;同時,由於公司客戶包括各行各業,又可以為不同客戶間穿針引線,使客戶與投資公司合作,助其發展業務。特別是百富勤在市場上已樹立「收購專家」形象,所以盡量發揮它專長的策劃收購服務,充當上市公司財務顧問。它也透過中資股東關系,與內地國企及在港中資企業維持著良好關系,充當它們的收購、上市、集資等等的財務顧問,提供服務,極其活躍。

百富勤收購泰盛後,實力大增,1990年一年之間,它擔任顧問或出任首席、聯席包銷商的交易有35項,其中包括總值120億港元的8項公司收購業務。1991年,百富勤又收購了加怡證券,更是如虎添翼。1992年,百富勤集團為11家公司安排公開招股,包銷了12家新股和16家配股,總計190億港元,累計投資了16家上市公司,分布6個國家與地區,該年度百富勤共盈利6.68億港元,營業額42.38億港元,比上年增長1.1倍。1993年上半年,百富勤參與財務活動融資118億港元,並為4宗收購兼並行動提供財務顧問,安排廣船國際集資3.02億港元,安排上海石化集資26.54億港元。8月又安排四通上市,另外還為8宗供股和3宗投資集資58.85億港元。更為著名的則有中信泰富的幾次大收購也都是百富勤和梁伯韜的傑作。僅1993年上半年,百富勤集團又盈利3.81億港元,比上年同期再增長14.7%,營業額30.55%,增長59.2%。

梁伯韜對97回歸後的香港經濟持樂觀態度,因而敢於在許多人不看好香港股市時大膽投資證券業。現在回頭來看,從1993年港股首次達到4000點開始,1994年更是連闖6個千點大關,直上一萬點,牛氣沖天,1997年又連破歷史紀錄,目前已躍在14000點之上。其他因素的作用在經濟因素麵前全然失色,也證實了梁伯韜的獨到眼光。後起之秀梁伯韜與老香帥誰更有大智慧,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閱讀全文

與百富勤融資擔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預收外匯辦稅 瀏覽:790
中國銀行收益高理財產品 瀏覽:978
成員企業股東 瀏覽:329
股票佛慈制葯 瀏覽:55
友邦保險的股東 瀏覽:262
通橋資本股票 瀏覽:472
st信威股票價格 瀏覽:964
建行非凈值型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228
盈盛金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瀏覽:709
怎麼辦理外匯攜帶證 瀏覽:32
中信證券萬2傭金 瀏覽:100
股票可以d 瀏覽:910
中泰證券私募基金 瀏覽:392
沖頂股票 瀏覽:85
萬達融資結構分析 瀏覽:347
洗衣o2o融資a輪 瀏覽:137
寧波銀行2018美元匯率查詢 瀏覽:746
金融公司文員做什麼的 瀏覽:179
丹村股票 瀏覽:215
金融機構代理國庫管理辦法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