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展趨勢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22-06-21 20:36:42

1. 銀行不良資產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市場格局再次引發關注 創新模式不斷出現

2018年末,不良貸款余額達到2.03萬億,不良資產市場的市場格局再次引發關注。不良資產的市場隨著經濟周期的波動更迭,資產管理公司(AMC)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公司處收購不良資產,然後處置回收。對於銀行等機構或公司來說,可以加速不良資產處置,快速收回資金,投入到正常業務中;而對於AMC而言可以折價收購不良,處置資產回收資金後賺取一定價差。

在行業蛋糕變大的同時,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也在不斷革新,如債務重組、市場化債轉股、產融結合基金、不良資產證券化、互聯網+不良資產處置等創新模式不斷出現,拓展了不良資產處置途徑。

不良資產處置市場規模創近年高位水平

不良貸款余額在2018年末達到2.03
萬億元,較3季度末有所下降,減少68億元,但依舊處於近年來高位水平。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3%,較上季末下降0.04個百分點。

從全年趨勢看,不良貸款率從年初開始連續三個季度攀升,到4季度有所下降。1季度不良貸款率為1.75%;2季度不良貸款率升至1.86%,在連續9個季度穩定在1.75%左右之後首次出現上升;3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
0.01個百分點至1.87%;4 季度,隨著國家一系列防風險政策出台,不良率有明顯下降,為1.83%,仍處於近年高位。

商業銀行五級貸款方面,近兩年,正常類貸款佔比有小幅度提升,關注類貸款佔比則 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良類貸款佔比升高。2018
年四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正常類貸款余額105.02萬億元,關注類貸款余額3.46 萬億元,不良貸款余額2.03萬億元。

2011-2018年Q4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不良資產供給角度看,夏雨認為,商業銀行三類貸款增速上,不良貸款增速開始抬頭,從2017年維持在12%附近,快速上漲到201·8年三季度的21.66%。未來不良資產包的形成或將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而保持較大的供給量。

從不良資產需求角度看,「4+2+N+銀行系」的不良資產市場格局基本確定,變數僅在「N」(民營未持牌資產管理機構)。隨著市場趨於飽和,未來不良資產經營機構的數量將保持在較慢的增長水平。

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不斷創新

產公司可通過追償債務、租賃、轉讓、重組、資產置換、委託處置、債權轉股權、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處置資產。

除了傳統的資產處置方式,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未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以投行的理念、工具、模式經營不良資產,通過債務重組、產融結合基金、市場化債轉股、不良資產證券化、「互聯網+」等創新方式積極參與運作,發現由於信息不對稱而暫時被低估價值的資產,並嫁接資本市場,提升其內在價值。例如,中國長城總裁、執行董事周禮耀曾表示:「面對新形勢,長城資產的不良資產處置模式,已經主要從政策性時期的『三打』模式實現了向商業化的『三血』模式轉變。」

目前,許多處置方式都在由傳統模式向投行化思維轉變。馬賽在采訪中也提到處置不良資產的兩個行業理論:冰棍理論和劈柴理論,所謂冰棍理論——「處置不良資產就像賣冰棍。冰棍在手裡時間長了,就融化了,不良資產也是如此。如果不能趕快處置,時間長了,就只剩下一根兒木棒了。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 券商資管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怎麼樣

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及大資管時代的到來,中國的金融板塊正在經歷新一輪的洗牌,繼商業銀行、信託公司之後,急劇增長的財富管理市場,開始吸引券商入場「爭食」,就目前形勢來看,券商藉助財富管理業務實現轉型,將是大勢所趨。
據《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從2000年的6280元增長到2015年的21966元。預計,到2020年底,中國高凈值家庭的數量,將從2015年的207萬戶增長到388萬戶,保持年均13%的增速,可投資金融資產將達到100萬億元,年增長率達到15%。
作為財富管理的「富礦」,除了證券公司,家族財富管理亦為商業銀行、信託公司所覬覦。2014年以來,國內多家商業銀行都通過私人銀行、家族信託等途徑,切入家族財富管理市場。券商進入之後,必將面臨與銀行、信託公司的競爭。

3. 談談全球金融市場的最新發展趨勢

世界金融業綜合化發展趨勢 對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啟示

自從20世紀末(1999年11月4日),美國通過《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取消了已實行大半個世紀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從而標志著美國金融業從立法上告別了「分業經營」的歷史,邁向「混業經營」的新歷程。時至今日,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金融業現已全部走上了「混業經營」的綜合化發展道路。目前我國仍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經營體制,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開展業務創新。這是我國金融管理當局幾年來始終恪守的指導性原則。但混業經營畢竟是一種潮流,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的中國在進一步改革開放,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應如何進行金融體制的調整和改革,是我國金融業所面臨的緊迫問題,值得深思與探索。
一、關於我國金融環境的客觀分析
(一)我國商業銀行自我約束機制及內部控制機制仍不成熟和完善。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是整個金融體系的中心,銀行類機構的資金占我國全部金融資產的90%以上。而目前國有企業總體經濟效益較差。同時,國有商業銀行尚未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風險意識薄弱,內控較差。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實行「混業經營」,在證券投資業務高收益回報的驅動下,難以避免銀行資金違規進入股市,造成整個金融體系的不穩定。
(二)我國證券市場規模有限,市場結構和運行機制有待於優化。我國國民經濟證券化率較低,證券市場規模狹小,容量有限,市場運行機制仍有待於進一步優化;各種規避風險的金融衍生工具尚未獲得發展,投資風險相對較大;市場投資者中機構投資者比重還很低,而以散戶為主的股市市場波動大,投機成分大,穩定性差,此時若允許銀行資金入市勢必引起股價異常波動和「泡沫」經濟現象,埋下金融風險隱患。
(三)我國金融法制建設雖已取得較大成就。近年相繼頒布了《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證券法》和《保險法》等一系列法規條例,但這些僅是金融市場行為的基本依據,仍屬於框架性文件,對實際操作的規定過於粗疏,有待細化。如果現在急於依照美國模式進行金融自由化,放鬆管制,當金融機構在松動的管理環境下違規冒險時,監管機構和監管政策將顯得被動和無力。
由此可見,我國的宏觀金融形勢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著很大差別,盲目效仿將會帶來很大風險。但是,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將盡,納入世界經濟潮流後,制度上的落後必將影響我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能力。那麼,權衡利弊,在穩健與效率之間如何進行博弈呢?
二、關於我國「分業經營」體制的再思考
(一)目前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體制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分業經營」體制還是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的。在我國金融業發展還不完善的情況下,通過「分業經營」建立起各業間的隔離帶,避免由於各業的不完善而帶來的「交叉感染」,是保證我國金融業健康穩步發展的現實選擇。無論是銀行業的經營機制、內控機制的不完善,還是證券市場的不發達,以及信託、保險業的粗放經營,都容不得各業間的相互沖擊,在市場不均衡,各業風險與收益不對稱的條件下,若推倒「防火牆」,撤銷隔離帶,那麼,在利益的驅使下,各業資金將肆意橫流,打破原有的資金格局,使得社會經濟各界得不到應有的資金保證,影響我國經濟合理、持續、穩定地發展。
(二)「混業經營」是未來的必然選擇
貨幣產生於商品交換的需要,金融活動則是商品生產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商品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市場范圍的不斷擴大,社會生產經營活動需要更有效的金融活動為之服務。「分業經營」是我國目前經濟環境和經濟條件下的現實選擇,但它畢竟阻礙了市場效率,限制了競爭也影響了我國金融業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隨著金融業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國內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欲追求「高效率、低成本、創新性」的全方位業務經營,提高我國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和金融服務效率,實行「混業經營」體制將是必然選擇。
(三)「分業經營」→「混業經營」應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前述提及,「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並非絕對不相融,從「分業經營」到「混業經營」應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混業經營」的取向應在穩健與效率兩要素的動態效用中以總效用最大化來實現。因此,「分業經營」→「混業經營」是在金融環境不斷改善條件下的一個漸進過程。在具體操作上,我們可以首先通過開展中間業務和業務創新逐步過渡。其次,讓有條件的金融機構成立金融控股公司,通過設立子公司的方式在銀行、證券、保險和資產管理領域開展分業經營,在此基礎上逐步走上融合的發展道路。
(資料來源:金融時報)

4. 金融業很火爆,金融業前景怎麼樣

現階段中國金融業發展趨向如何?

金融業是一個傳統產業,與此同時在中國也是一個發展趨勢中的領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最先社會發展社會階層各領域任何人,都必須資金融通,無論長久的或短時間的財力要求,無論中國的或境外的資金要求,無論掉期的或長期的財力要求,金融業都能夠達到這種必須。次之賺到一點錢的公司或本人,他的錢財必須有一個儲存或應用的好去處,金融業正還可以考慮這種必須。並且由於我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股份制銀行的進到,中國金融體制的改革創新,私營的金融組織、保險公司也會在提升,金融業在中國有著不錯的發展前途,受到比較好的金融課外教育的學員,可能有很多的發展機遇。

一,現階段中國金融市場對九類金融優秀人才有要求:

CFA考試內容涉及到職業道德規范規則、數理統計學、社會經濟學、財務報告剖析、公司融資、金融市場剖析、個股投資剖析、金融衍生品剖析、取代金融產品定位、房地產業投資剖析、投資企業剖析、貸幣或外匯投資投資剖析、股票基金企業管理學及其股票基金收益測算與統計分析等。CFA持有人規定具備本科本科以上學歷並獲取學土或之上學士學位,四年之上被CFA協會所認同的金融投資有關工作經歷,次序根據三級每級6鍾頭一共18鍾頭的考試,遵循CFA協會的職業操守和技術專業工作人員行為規范。現階段,全世界大約10數萬人根據所有三級考試並得到許可金融分析師(CFA)資格。CFA資格持有者遍布在120好幾個國家和地區,在其中澳大利亞有8000多位CFA資格持有者。

5. 請問資產管理公司的前景如何

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前景問題是理論界和實物界都密切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2004年對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的全面審計所暴露的問題,必然再次引發對資產管理公司發展前景問題的深入思考。本文深入分析了資產管理公司前景不明確所存在的問題和資產管理公司以及我國金融市場的一些特點,指出資產管理公司不可能像設立時所設想的那樣如期關閉,而是最適合轉變為投資銀行,並為這一轉變提出了一些操作性的設想。

關鍵詞:資產管理公司 不良資產 投資銀行

2005年,似乎註定是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多事之秋」。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6月28日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上披露,2004年,審計署統一組織對中國華融、長城、東方、信達4家資產管理公司及其各分支機構的資產負債損益情況進行了審計,共抽查這些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的金融不良資產5544億元,占其收購總額的39%。查出各類違規、管理不規范問題和案件線索金額715.49億元,占審計抽查金額的13%。「十年生死兩茫茫」,
資產管理公司的存續期已過去大半,距離2008年的大限越來越近,而資產管理公司的未來,卻依然在雲山霧罩之中。這次審計所暴露的問題,必然再次引發對資產管理公司發展前景問題的深入思考。
一.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現狀
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是在亞洲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為了防範銀行的金融風險,借鑒了美國解決儲蓄信貸協會危機的經驗,由財政部向各家資產管理公司出資100億元而相繼組建。在成立之初,就接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債券14000多億元。隨後,為了促進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在2004年6月又承接了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4757億元的不良債權,2005年6月工行4600億 元可疑類貸款全部剝離給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根據銀監會7月22日發布的消息,截至2005年6月末,中國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共累計處置不良資產7174.2億元,累計回收現金1484.6億元,占處置不良資產的20.69%。其中: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累計處置不良資產2201.3億元,回收現金442.5億元,占處置不良資產的20.10%;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累計處置不良資產2294.8億元,回收現金239.2億元,占處置不良資產的10.43%;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累計處置不良資產1096.1億元,回收現金262.5億元,占處置不良資產的23.95%;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累計處置不良資產1581.9億元,回收現金540.4億元,占處置不良資產的34.16%。距離2008年還有三年多的時間,已處置的不良資產占承接的不良資產不到50%。
二.資產管理公司前景不明確的危害
1.前景不明確容易誘發有中國國情的「59歲現象」。1999年,信達、華融、長城和東方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由財政部注資100億元,相繼成立。在成立之初,財政部曾明確表示,這四家AMC的存續期為10年,即在處置完不良資產之後AMC將被關閉。盡管不斷有消息稱國務院有意批准四家AMC向商業化方向發展,並且四家AMC目期已批准可以從事股票承銷、向具有潛力的項目追加投資、提供咨詢服務等商業性業務,但是一直沒有下發正式的相關文件,「十年大限」總是懸在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心頭。在這樣的情況下,四家AMC的從業人員在知道幾年後自己存在結構性失業的可能時,難免會有在「大限」之前「大撈一筆」為以後儲蓄一點資本的想法。
2.前景不明確容易導致四家AMC在處置不良資產的過程中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截至2005年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共承接了四家國有商業銀行近2.5萬億的不良資產,根據銀監會的消息,截至2005年6月末,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共累計處置不良資產7174.2億元。在前景沒有明朗之前,資產管理公司只能以十年大限為時間變數。在剩下的的時間里,要處置近1.8億元的不良資產,在時間固定的條件下,只有價格是變數。不良資產是一種嶄新的商品,被國際上不少著名的投資機構如高盛認為極具投資價值。但是商品要通過市場交換實現其價值。我國目期產權交易市場剛剛起步,在市場供給大於需求的情況下,買方的力量大於賣方的力量,意味著賣方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在這種情況下,四家AMC為了在規定期限之前,為了盡快讓不良資產脫手,可能互相攀比進度竭力降低價格,壓低現金回收率,從而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嚴重損害社會利益。。不良資產的處置真的都具有「冰棍效應」嗎,是不是持有的時間越長,熔化消失的就越多,最後只剩下一根棍棒?也許我們更應該關注那些生機尚存的項目,許多項目,只要施點肥料,認真灌溉扶持,很可能枯木逢春,再度開花結果。這種增值是及其可觀的。
3.前景不明確不利於理順資產管理公司和國有商業銀行的關系,不利於資產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建設。四家資產管理公司與對應的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的關系錯綜復雜,國有商業銀行與資產管理公司到底是一種什麼的關系呢?是行政關系嗎?確實,國有商業銀行與資產管理公司在人事上普遍存在相互任職的現象,如信達公司從中國建設銀行中剝離出來後,截至目前,一直是建行的行長做信達的黨委書記,而信達的總裁則是建行黨委成員。若是行政關系,那麼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就應該完全直屬四大國有銀行,不僅不需要財務組織上獨立,更不需要其組織之外的力量來承擔相應的負擔。但實際上,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設立是由財政部注資100億元成立的,其不良資產剝離的處置也得由國家財政來承擔。是市場關系嗎?但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是通過強行劃撥的方式給設立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於是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就成了穿著官服,卻又干著經商活動的四不象組織。既非市場組織,也非行政組織,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國有商業銀行與資產管理公司關系是無法界定清楚的。對國有銀行來說,就是千方百計地把不良資產剝離給資產管理公司,一剝了事。對資產管理公司來說,由於前景不明朗,領導層和職工可能還要回到原來的母體銀行,可能犧牲資產管理公司的利益。資產管理公司和銀行的關系不能夠理順,沒有嚴格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就不能從根本上降低不良貸款的比例。例如,在1999年,四大商業銀行集中剝離不良資產後,由於2002年到2004年的盲目貸款,造成了經濟過熱的波動。這批貸款目前距離到期期限還比較早,但我相信,可能其中的一部分還會成為不良資產。另一方面,資產管理公司的前景不明,成了一個四不象組織,其自身的公司治理結構也就難以建立。 三.對資產管理公司轉變為投資銀行的分析
基於以下理由,筆者相信資產管理公司並不會像成立時預期的那樣如期關閉,而是最適合轉變為投資銀行:
1.這是資產管理公司自身發展的需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第十條規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從事以下業務:追償債務;對所收購的不良資產進行租賃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重組;債權轉股權,並對企業階段性持股;資產管理公司范圍內的上市公司推薦及債券、股票承銷;發行金融債券,向金融機構借款;財務及法律咨詢,資產及項目評估;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其他業務活動。可以看到其業務多屬投資銀行的業務范圍,其在處理不良資產中大量運用投資銀行手段,事實上目前資產管理公司扮演的就是投資銀行的角色,所以,其發展為投資銀行也是一脈相承的。
2.這是與國外大投資銀行競爭的需要。國外大的投資銀行早就覬覦我國廣闊的市場:2001年10月和2002年初,美林分別為中國移動和中海油配股60億美元和14億美元;2005年6月底,高盛參與承銷了交通銀行在香港進行的22億美元的發行上市;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德意志銀行、美林和JP摩根都加快了進軍我國投資銀行的步伐。國內投資銀行市場容量巨大,僅以國內理財市場容量而言,我國目前有12萬億元的儲蓄存款,假設這其中的一半需要理財服務,投資銀行收取的服務費為所管理的資產的1%,則一年收益就可達600億元。如果國內投資銀行不能提供類似的增值服務,這個廣闊的市場就會拱手相送,投資銀行這個金融制高點就會被外人所控。於是我們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投資銀行。國內商業銀行囿於分業經營不能過多涉足投資銀行業務,我國證券公司由於經驗不足和資本金限制,從事此類業務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業務全面,資本雄厚的資產管理公司自然就成為首選。
3.資產管理公司具有豐富的客戶關系。由於資產管理公司的人員多來自母體銀行,因此與母體銀行有著密切的關系,從而擁有更廣闊的融資渠道。另外,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著大量的不良貸款,這些貸款分布在各個行業,這使得資產管理公司具有其他金融機構所不具有的客戶資源優勢。例如,2004年11月,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功入主德隆繫上市公司,介入公司實質性經營。從事企業發展戰略、資產剝離與重組、法人治理結構設計、股權設置等一系列活動。
4.資產管理公司在處理不良貸款中與國際知名投資銀行合作,為其進一步進入國際市場打下了基礎。例如,2001年11月,華融通過公開招標向摩根斯坦利、雷曼兄弟、所羅門美邦、KTH基金管理公司打包出售了4個資產包,其不良貸款的賬面價值約為108億人民幣。2002年9月華融向大摩提供100億的資產包正式成立合資公司處置不良資產。2003 年 1 月,信達與全球最大的建材集團法國拉法基公司正式簽署了重慶水泥廠資產重組協議,重組後企業成為由拉法基公司控股的新合資公司。2004年8月瑞銀集團與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簽訂協議,收購其總值1.85億美元的不良貸款組合。
四.資產管理公司轉變為投資銀行的操作性建議
1.為轉變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規定資產管理公司的存續期為10年,至於10年後何去何從並沒有明文規定。而資產管理公司要轉變為投資銀行無疑需要明文的法律支持,因此需要在法制環境上提供一個完整的框架,以保持政策的一貫性,為其開展業務提供法律依據。盡管在2004年,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實現了不良資產由政策性剝離向商業化收購的轉變,向商業化轉型邁出了重大的一步。但是,在缺乏明確法律條文支持,資產管理公司在市場中尋找自己的生存之路總是惶惶恐恐。因此盡快出台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做出修訂,對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是首要的。
2.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做好從政策行金融機構向商業行金融機構轉變的准備。大多數知名投資銀行採用的都是股份制,這有利於其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資產管理公司要轉變為投資銀行,建立健全的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商業化運作無疑是必要的。而且,現在資產管理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政策性業務,公司績效還不完全通過市場考核,轉變為投資銀行要實行市場運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這無疑是一個大的躍進,需要做好各種准備。首先,就要完善資產管理公司的產權結構,引進民間資金和戰略外資,改變國家單一出資的局面。其次,在實現多元化的資本結構後,就要建立股東大會和董事會及經理層,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實現完全的市場化運作。
3.進一步整合國內投資銀行市場。盡管資產管理公司相對我國證券公司而言,資本金比較雄厚,但是同國際競爭對手相比是遠遠不夠的。例如以高盛為例,2002年底該公司僅股東權益就達193.03億美元,其總資產則為3555.74億美元。因此,資產管理公司之間也要進行重組、兼並,以便做大做強,進一步擴充資產與國際競爭對手抗衡。
4.資產管理公司要廣泛開展增值服務,加速自身轉變,同時拓寬業務范圍,實施業務創新。投資銀行歷來被認為實金融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其生命力就在於不斷創新。創新正是投資銀行發展的動力,如杠桿收購的出現就帶動了投資銀行並購業務的廣泛開展。在我國資本市場中會不斷出現各種新問題、新情況,投資銀行並需適時推出各種新業務、新的投資工具,這樣才能取得迅速發展。現代投資銀行業務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國內證券公司所從事的業務,如證券發行與承銷、二極市場代理買賣、自營證券業務等等,為投資銀行的本源業務,此類業務國內開展較早,發展也較為成熟;第二類業務是新興增值業務,如資產管理與理財、財務顧問、企業並夠與重組服務、風險投資、境外融資等,這類業務在國內目前剛剛起步,發展前景廣闊,是投資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隨著經濟的發展,對第二類業務的需求日益增長,而供給有限,資產管理公司要及時填補這個市場空缺。
5.做好人力資源培養引進工作。投資銀行是智力密集型行業,需要金融、保險、資產評估等經濟類相關人才外,而且需要對其所服務的企業、所從事的領域有深刻了解,這樣才可能真正發揮投資銀行的作用。例如2001年10月,為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民主化水平和資產管理處置的公允性、規范性,信達資產管理公司聘請了冶金、煤炭、化工、機械、金融等行業的專家,成立了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業內第一個專家咨詢委員會。因此,目前資產管理公司就要注意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為向投資銀行轉變做好人才儲備。
目前,所出現的問題,是資產管理公司制度性的缺陷,天黑以後,不知道是否還有明天,怎麼可能不出問題。不能因為出現了這些問題,就扼殺資產管理公司的未來。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前景需要盡快明確,只有這樣,才有利於資產管理公司的健康成長。

6. 未來資產管理公司將會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金融改革特別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加快,將有力推動金融服務業轉型和創新,像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這類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展前景廣闊。同時,這種大型金融機構的競爭也比較激烈

7. 金融行業的前景怎麼樣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金融專業,確實是當今的熱門專業,高考生報考金融的很多,以至於很多學校的金融專業的高考錄取線大大高於其他專業;考研金融也很熱,跨考金融專業研究生的很多,各種本科專業背景的人都有,特別是工科的人很多。

金融專業通常就業於金融行業,主要包括銀行、券商、基金、保險、信託、資產管理、金融租賃等分支行業。由於金融業屬於服務業,輕資產行業,而服務業是後工業時代經濟的主體和重心,因此,金融業也會大有發展。



可就業產業:投資銀行、咨詢、消費產品、金融服務、資產管理、商業銀行、娛樂傳媒、房地產和技術產業

適合金融學專業畢業生的公司:例如著名國際投行 Goldman Sachs、Citi、Morgan Stanley、JP Morgan 等、國內投行中金、興業證券、國泰君安、中信證券等; 四大會計事務所 PwC、Deloitte、KPMG、EY 和戰略咨詢公司 McKinsey、BCG、Bain、羅蘭貝格等主要從事公司發展戰略顧問;500強大型集團公司,主要負責集團企業財務部分的會計核算、資本管理、成本控制、內部控制等工作。

8. 簡述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

金融市場國際化是金融業務的發展趨勢之一。金融市場發展超越國界的限制,與世界金融日益融合,逐漸趨向全球一體化。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市場國際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和加速。主要表現在:

①金融機構跨國化。不僅發達國家在世界金融中心設立了大批的跨國銀行,而且發展中國家也在境外設立了一批離岸金融中心和金融機構。

②金融資產經營國際化。歐洲貨幣市場、歐洲債券市場和全球性股票市場的建立,使人們可在離岸市場上經營世界任何一國的貨幣金融資產。

③貨幣國際化。黃金作為世界貨幣的職能已經蛻化,人們可以通過國際匯兌來轉移各國間的貨幣購買力。不僅美元、德國馬克、英鎊、日元可作為國際結算貨幣,而且還有大批中等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的貨幣也逐漸成為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朝著世界貨幣的方向發展。

(8)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展趨勢擴展閱讀

從整體來看我對於未來金融市場都是保持樂觀的態度,從未來五年看來金融市場的驅動力十足,製造業升級和相關的改革將持續獲得產業發展和政策的支持,金融去杠桿與金融監管作用下,貨幣流動性基本維持中性偏緊基本格局,隨著去產能、脫虛入實相關措施的見效,風險有望得到有效改善,消費升級、產業升級、互聯網的加速發展區域協同發展等結構性力量在活躍發力,金融內生結構也在發生積極變化。

參考資料鳳凰財經網 金融市場發展

9. 學習金融資產管理和量化投資 發展前景如何

相對於美國成熟的資產管理業務發展歷史,中國的資產管理有著12年年輕的歷史。正因為是起步階段,人們能看到其無限發展空間和巨大潛力。一些大的金融機構運用資產管理進行經營,在金融危機期間保持著盈利,業內不乏有成功案例。 資產管理業務有個兩難問題,即業務擴展和風險管理的平衡問題,也就說如果業務擴展太快,太多,風險控制就會弱,如果太關注於風險控制的話,可能業務擴展會慢。其實觀察成功的案例會發現,這兩點是可以做到平衡的。在國外金融機構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產品,比如氣象氣候、低碳、降雨量、體育等基金、債券,可是在中國卻是比較空白。其實這是市場細分的結果,舉個例子,如氣象基金,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如果不冷的話,使用的燃料能源就會少,就會影響這類產品,如果有天然氣產品,就可以進行價格對沖。這也是很多機構追求平穩發展來利用資產管理的原因。 拿期貨公司來說,未來將大大偏向程序化交易策略,由此形成成熟的人才團隊來更好地服務客戶,將會使期貨公司獲得永續發展,拓寬業務利潤獲取的范圍和深度。專家建議中國的資產管理業務應更重視專業性,對行業、公司、個人發展都是最重要的一點。根據麥肯錫的預計,中國的資產管理業務在未來的十年將保持每年24%的增長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發展最快的金融產業,可以說中國資產管理業將涌現出無限機遇。 目前國內的量化交易大概佔到市場交易量的20%,每年都在增加,特別是這兩年增長迅猛。70%的交易量由程序化交易完成,國內才剛剛起步,因此,國內的發展空間還非常巨大,產品的種類也會更加豐富,策略復雜度和交易工具的精細化也會不斷提高。 從投資者身份來看,目前量化投資者主要人群集中在期貨公司、私募基金以及券商的自營、基金公司的專戶。規模上,以私募基金為主要參與群體。 從操作風格來看,目前期貨市場有四類量化投資者,分別是阿爾法產品的使用者、趨勢性交易者、套利交易者以及高頻交易者。阿爾法產品的使用者,即利用股指期貨與股票現貨進行搭配,獲得股票的超額收益;趨勢性交易者,充分運用各種模型對價格進行預判,這種交易者的資金從幾萬到幾千萬都是存在的;套利交易,包括無風險的股指期現套利和統計套利;高頻交易者,這種一般利用期貨市場價格的微小變動進行快速交易,從而獲得高收益。 量化交易模式越來越被更多的機構投資者所採用,量化交易模式將會成為主流的交易模式。屆時,量化投資產品可能更加多樣化,量化投資將會成為金融機構爭奪客戶資源的主要工具,然後隨著量化工具更新速度的加快,量化投資的應用領域將會不斷拓寬。 由此可見,學習資產管理與量化投資對公司業務和個人的發展是十分迫切並且必要的。

閱讀全文

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展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禾裕科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609
荷馬金融客戶服務中心 瀏覽:630
外匯開市時間 瀏覽:974
2017年2月24冰島幣匯率 瀏覽:562
蘭州金匯貸款公司 瀏覽:635
苦楝股票概念 瀏覽:558
領信股份股票 瀏覽:268
關聯交易董事會表決 瀏覽:412
甲方給置業顧問傭金 瀏覽:194
為落實金融服務經濟 瀏覽:431
南京的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254
下載了好省怎樣看傭金 瀏覽:282
持牌金融公司的錢不還會怎樣 瀏覽:301
光大證券軟體怎樣打新股 瀏覽:871
10月7號歐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508
中航信託上海地址 瀏覽:151
甘肅銀行理財產品贖回 瀏覽:720
匯率與牌價 瀏覽:120
溫州銀行的股東 瀏覽:389
金融機構股權是生息資產嗎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