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貿易融資的文獻

貿易融資的文獻

發布時間:2022-08-06 16:58:23

㈠ 什麼是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一般有幾千字,而摘要一般就幾百字~文獻綜述獨立於論文之外,而摘要是在論文之中,甚至可以在文獻綜述裡面。我給你篇論文看看。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 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文獻綜述是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
要求同學們學寫綜述,至少有以下好處:①通過搜集文獻資料過程,可進一步熟悉醫學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在查找的過程中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②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臨床科研選題及進行臨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學習文獻綜述的撰寫也是為今後科研活動打基礎的過程;③通過綜述的寫作過程,能提高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有利於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自由選題。
文獻綜述與"讀書報告"、"文獻復習"、"研究進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是從某一方面的專題研究論文或報告中歸納出來的。但是,文獻綜述既不象"讀書報告"、"文獻復習"那樣,單純把一級文獻客觀地歸納報告,也不象"研究進展"那樣只講科學進程,其特點是"綜","綜"是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總之,文獻綜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

範文: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文獻綜述

摘要:文章對 金融 發展 與國際貿易關系的 文獻 做了系統的梳理,從制度發展、固定成本融資、流動性限制、匯率波動、不同的融資方式、產業融資特徵、保險市場的不完善以及金融創造新貿易等不同的角度對這些文獻做了詳盡的分類和處理,並指出了當前 研究 的進展以及有待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金融發展;國際貿易;制度 標準的赫克歇爾——俄林(HO) 理論 以及新貿易理論認為,要素稟賦、技術和規-模 經濟 是比較優勢的來源,並以此決定兩國的貿易流。而金融發展水平可能對國際貿易模式有重要 影響 。Kletzer & Bardhan(1987)加入金融因素後的HO模型表明,金融領域的發展給一個國家更依賴於外部融資的產業帶來比較優勢。因此,一國的金融發展水平可能也是比較優勢的一個來源。沿著這一思路,許多學者近年來不斷進行理論和實證探索,獲得了更加穩健的證據。 一、金融制度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Kletzer & Bardhan(1987) 分析 了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對需要外部融資的產業的融資功能。他們認為信貸限制較低的國家會專業化於使用外部融資的產業,而信貸市場限制較高的國家要麼面臨更高的外部融資成本,要麼面臨信貸配給,因此將專業化於不需要外部融資的產業。Baldwin(1989)第一個建立了金融市場是比較優勢來源的模型,他證明金融市場更發達的經濟更容易分散需求沖擊的風險,生產風險產品的 企業 面臨更低的風險溢價和更低的邊際成本,金融市場更發達的國家能更好地分散專業生產風險商品的風險。Rajan & Zingales(1998)認為在金融發展水平非常低的國家,外部融資的成本非常高,使用更高比例外部融資的公司也必須承擔更高的借款成本。Levine等(2000)認為,金融發展能使資金更好地分配和減少信息不對稱,這會導致外部融資成本的減少。不同國家之間的公司特點在信貸限制上也會產生信息不對稱。他發現在OECD國家,金融領域對產業專業化的影響大於人力資本和實物資本的差異。Beck(2002)利用56個國家36個產業的數據,發現在1980~1990年期間,使用更多外部資金的產業的平均出口額在金融發達國家更高。Manova(2005)也認為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對貿易量有正的影響,特別是那些高度依賴於外部資金的產業中的公司。此外,他還認為在本國金融發展的任何水平上,自由化都提高了外部資本的可得性,自由化對貿易結構的影響進一步提供了金融發展獨立於其他制度的證據。 二、固定成本融資和流動性限制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固定成本融資對貿易的影響進入出口市場的固定成本的存在很久以來就被國際貿易的文獻所認可。公司融資研究表明,對那些無形資產或者難以觀察的資產,以及公司或者個人特定型資產進行投資的融資 問題 特別嚴重。Roberts & Tybout(1997)發現,一個公司的當前出口狀態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它以前的出口經驗。他們在哥倫比亞公司的樣本中發現,以前的出口經驗提高出口的概率達到60%。他們由此推斷沉沒成本在公司的出口決策中必然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Bernard & Wagner(2001)對德國的研究以及Bernard & Jensen(2004)對美國的研究以及Becker & Greenberg(2004)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在包含了前期成本和金融摩擦的出口模型中,Becker & Greenberg(2004)用雙邊貿易數據證明更發達的金融系統與更高的出口相聯系,特別是在固定成本很大時,金融發展對出口的邊際效應更高。 (二)流動性限制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考慮了異質公司的新貿易模型認為,如果國內公司的生產力達到了臨界水平,這個國家將出口商品給潛在的貿易夥伴,這樣他們能獲得正利潤。除了生產力問題,流動性資金的限制也可能影響公司的進人決定。有大量研究流動性限制對公司重要性的文獻,Gemer & Gilchrist(1994)指出,當貨幣緊縮時,小公司的生產縮短,這是流動性限制重要性的進一步證據。Campa & Shaver(2001)使用了20世紀90年代西班牙製造公司的面板數據,發現出口商受到的流動性限制比非出口商少,也發現出口商的現金流也比非出口商穩定。他們認為正是國外銷售的所提供的穩定現金流放鬆了出口商的流動性限制,而不是反過來。但Chaney(2005)通過一個具有流動性限制的壟斷競爭模型認為因果關系與之相反:他認為正是因為一些公司面臨了更少的流動性限制這才使得他們能出口,而不是反過來。在流動性受到廣泛限制的經濟中,或者外部資金成本很高的經濟中,公司將不具有足夠的生產力進人出口市場。 三、融資方式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融資貸款對貿易的影響大約一半的世界貿易是通過信貸進行的,供應商通過交易雙方的商業銀行給外國買家貿易融資貸款。對買家來說,特別是發展 中國 家的買家,來源於國外供應商的貿易融資貸款是外部融資的主要來源。Jinjarak(2004)用美國4位數產業的數據證明融資成本決定了國貿模式。對於每一個產業來說,匯率變動對進口價格影響的傳遞率與產業的外部融資依賴程度和貿易貸款使用正相關。此外他使用美國商業銀行和七國集團債券的貿易融資貸款的數據,發現貿易融資貸款的數量與總進口額、進口產品的差異化程度以及銀行債權額正相關,在系統性銀行危機期間,融資成本和國貿模式的關系也依賴於貸款安排(比如貸款期限)、商業銀行規模(是否是貨幣中心,是大還是小)以及債權人的種類(是商業銀行還是官方銀行)。 (二)債務融資對貿易的影響當一個政府向外國借錢時,他可能會拖欠償還本金和利息。在主權債務的主流模型中,借款人通過把債務和貿易限制聯系起來以威懾拖欠行為。特別是他們使用貿易限制和其他商業限制來強迫這些國家支付債務,對拖欠國施加貿易限制是主權債務文獻中最經典的懲罰。但Joshua Aizenman(1991)指出,在本國債務危機和其他金融擾動期間,貿易依賴度較高的產業的外部融資可能會比較有保障,這將減少債務國的經濟混亂和提高他們未來的支付能力。Jeremy I.Bulow(2002)指出,債務政策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培養貿易和提高投資效率,而不是最大化資本流。Tomz(2004)研究了19和20世紀債權——債務關系連接的重要性,他發現沒有明確的或者隱含的證據表明國際債務的拖欠會引起貿易制裁。Jinjarak(2004)也強調了為了解決國際債務問題,除了借入國和債權國討價還價能力之外,金融政策不能與貿易政策相分離。為了達到這些目標,他認為不僅需要認識到各國融資成本和債務狀況不同,還必須理解經濟中不同部門貿易和金融的聯系。

㈡ 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一定要註明所參考的文獻,還有關鍵詞,字數最好在一千左右哈

[摘 要]人民幣升值在增強人民幣的支付能力、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優化貿易條件、提高中國經濟國際地位、緩解貿易矛盾、 加大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度等方面有著積極意義,但同時也會對出口、吸引外資等方面產生不利影響,應從積累外匯 知識、培養外匯人才、定位產業結構等方面採取積極措施加以應對。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匯率;中國經濟;影響;對策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08年3月20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7.0512元,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大漲136個基點,一舉突破7.05和7.11,日漲幅1.93‰,再度創下匯改以來的新高。
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自從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以來,由於各種內外因素推動,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我們應客觀看待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產生的影響,積極應對,把握機遇,迎接挑戰。

一、人民幣匯率概述

(一)匯率的概念。何為匯率?兩國之間貨幣折算的比率即為匯率。一個國家要與其他國家發生貿易或非貿易交往,必然要進行貨幣的支付。然而由於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兩國等面額的貨幣所代表的實際購物量並不相等,這就需要將兩國貨幣按一定的比率進行折兌,雙方交易才能夠公平進行。
(二)人民幣匯率變動情況。從長期看,一個經濟持續增長的國家,本幣會呈現升值的趨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中國經濟增長率遠高於同期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率,這促進了人民幣的升值。同時由於近年來我國經常項目、資本項目「雙順差」呈擴大趨勢,我國出口的迅速增長均推動了人民幣的升值。而來自國際上的壓力,尤其以美、日、歐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強烈要求,也成為我國人民不斷升值的因素之一。

二、人民幣升值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

人民幣升值是一個系統過程,它對於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推動作用,合理的升值能讓我國更好地融入全球一體化。
(一)人民幣升值增強了人民幣的支付能力。人民幣支付能力的增強可以減輕我國償還外債的壓力,提高我國企業海外並購的能力。近幾十年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朗。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中國企業必須果斷實行「走出去」的戰略,而要「走出去」其中一種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並購國外企業。人民幣升值之後,中國企業在國外並購的時候會變得更富競爭力。
人民幣支付能力的提高能夠降低我國進口商品的成本。合理升值能夠促進國民對國外優質產品的消費和購買,降低原材料進口依賴型廠商的成本。此外,國民出國學習、培訓和出國旅遊探親的機會也因此而受益。
(二)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人民幣的升值,將導致流向出口部門即勞動密集型部門的資金向資本密集型部門流入,使我國的產業結構向有利的方向調整,最終資本會轉向投資國內市場,當貨幣升值後,資本就會尋找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進行投資,使這些產業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技術創新改革,增加其國際市場競爭力,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進軍國際市場。
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同樣持這一觀點,他認為「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淘汰一部分生產力落後的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在人民幣升值階段,由於流向的變化,中國三大產業的比例調整可以同步進行,在貿易品出口受阻情況下,非貿易品的投資與生產必然加大,第三產業將得到發展,使中國產業結構趨於合理。
(三)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優化我國出口貿易結構,優化貿易條件,擴大內需。人民幣匯率的上升雖然對我國大量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競爭力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並最終導致出口的減少。但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宏觀層面分析,升值有利於促進我國的出口貿易結構的完善,改善我國的貿易條件,從而對出口企業產生正面推動作用。為此,我國應該調整粗放式外貿發展戰略,促進外貿出口由規模導向型向效益導向型轉變。同時,各企業應注重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附加值,改變以低廉價格水平參與競爭的局面,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
人民幣的升值增加了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購買力,促進了國內需求及外需與內需的協調發展,形成了內外貿結合的發展態勢,緩解了對外貿易的不平衡,對中國經濟的增長起到了穩固的作用。
(四)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提高中國經濟的國際地位。從國內與國際上看,一國貨幣的升貶主要與其綜合國力的興衰密切關聯。在人民幣長期升值的趨勢中,國內外對人民幣和中國經濟的信任將與日俱增。因此,人民幣升值是中國經濟綜合實力強、經濟形勢好的信號,有利於增強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以及改變他們對政府行動和經濟運行的預期,增強投資者的投資意願,為人民幣成為區域化、國際化貨幣創造有利條件,實現人民幣的國際發行收益。
(五)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平衡與緩解各國的貿易矛盾,減少糾紛和摩擦。中國積累的巨額貿易順差,經常會受到美、歐、日國內政治及其利益集團的抨擊,貿易糾紛呈現越來越多之勢,中國近年來頻繁遇到的反傾銷訴訟和其他貿易爭端均與這一背景有某些關聯。
隨著對人民幣的升值,不僅可以改變對外均衡的問題,而且在我國出口產品的生產成本和國際價格上提升後,可以起到緩解與美國、日本等主要貿易夥伴國在低價反傾銷上的貿易摩擦,進而減少貿易糾紛、高額成本、征稅等方面的成本。
(六)合理的人民幣升值有助於我國加大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度。在我國加入WTO後,我國的企業必須積極融入世界經濟,參與到全球范圍內的競爭中去。匯率作為國際經濟的紐帶,對一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度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立足於我國經濟發展背景上的人民幣合理升值既是現實經濟情況的正常反映,也表明了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時的負責態度,有助於減少國際貿易摩擦,促進我國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度。

三、人民幣升值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

(一)出口將受到制約,從而減少中國國民收入,增加就業壓力。人民幣升值後,我國出口廠商的生產成本會相應的提高。在國際市場產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出口的利潤將下降。如果提高產品價格,根據產品需求理論,對於需求彈性大的產品來說,又將使產品需求量減少,降低出口商品或勞務的價格競爭力。這不但會影響到出口廠商的積極性,而且會削弱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從而使一國的國民收入減少。
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使國外進口商品在國內售價相對低廉,進口量進一步增加,國外商品對國內商品的市場份額競爭壓力將進一步增強。
(二)不利於吸引外資,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資將受到抑制。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外商在中國的投資成本如投資建廠、購置設備、在華勞動力的成本無疑提高。其次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的各類產品和服務中有相當部分是面向國際市場的,人民幣幣值的上升同樣給這些企業的產品走向海外市場的競爭力打了折扣,這些給我國政策的制定也帶來巨大挑戰。
(三)迎合投機資本的預期,製造資產泡沫,同時可能引發部分國際游資外逃。人民幣升值帶來更大的升值預期,會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吸引更多的非直接短期資本的流入,增加對地產、股市等投資和投機,製造資產泡沫,甚至將製造虛假繁榮,誤導經濟向非理性方向的發展。而在進入我國的國際資本中,不乏相當部分是對人民幣有升值預期的國際游資,這部分國際游資察覺到人民幣升值的潛在收益,當人民幣升值特別是短期內迅速大幅上升時,就會兌現收益,實現資本外逃,如何防止資本出逃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所以保持人民幣匯率維持漸進性小幅度升值對於金融市場的穩定極為重要。 (四)人民幣升值使我國巨額外匯儲備面臨縮水的可能。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一。充足的外匯儲備是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參與對外經濟活動的有力保證。然而,人民幣升值將使我國巨額外匯儲備面臨縮水的可能。
(五)人民幣升值使我國經濟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給我國各級政府帶來巨大挑戰。人民幣升值的國際背景是中國與世界經濟、政治的一體化,這種一體化要求我國政府實現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同時匯率形成機制必須是合理的,有利於中國金融的穩定,人民幣升值要在人民幣經常項目放開,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走向國際化硬通貨的大前提下逐步實施。

四、對外貿易行業的應對策略

中國加入WTO後,外貿業的平均增長率明顯加快,使得中國在國際貿易舞台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隨著全球製造業的重新布局,中國的加工貿易持續發展,加工貿易成了中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外貿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變壓力為動力實現外貿業的健康發展是當前大計。我國如何應對匯率調整,做貿易強國,這是新時期對外貿業提出的新問題。
(一)培養風險意識,積累外匯知識,主動進行匯率風險管理。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背景下,外貿企業應有風險意識,積累外匯業務知識,以便在匯率波動的市場上有前瞻性,真正做到運籌帷幄,掌握主動權。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從多方面入手,加強避險能力,主動進行匯率風險管理。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企業,存在著不同的規避匯率風險的方式。企業可以根據我國外匯管理部門與銀行出台的一些新政策措施和避險工具,因企制宜選擇不同的產品構成適宜的投資組合,以規避人民幣升值導致的收益減少風險。
具體有以下四種避險方法:一是利用金融工具進行避險。目前的匯率避險產品主要有遠期結售匯業務、結構性結匯業務、擇期交易等。遠期結售匯是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上主要的避險方式。二是通過合同條款的選擇迴避匯率風險。如與進出口保險公司合作或者通過與外商在合同協議中註明匯率變動後的措施等來達到保值的目的。三是採用貿易融資形式迴避匯率風險。目前我國主要融資品種有授信開證、出口押匯、打包放款、外匯票據貼現、進口押匯和國際保理融資等。貿易融資可以較方便地解決企業資金周轉問題。如通過出口押匯等貿易融資方式,獲得外幣貸款並立即結匯,企業既滿足了出口發貨與收匯期間的現金流需要,又規避了匯率風險。四是利用出口信用保險規避風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成立以來,已有上千家企業享受了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融資便利,直接避免了匯率波動損失。
(二)注重培養企業外匯人才。當今世界,技術快速發展,知識日益創新,體制不斷變革,競爭日益激烈。而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使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變得愈加復雜,在愈演愈烈的市場經濟和金融環境中,在應對匯率改革所帶來的挑戰時,企業碰到很多新問題。人才資源作為企業發展中的第一資源和企業的財富和資本,它的管理與發展對於企業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有著重大意義。在應對匯率的變動所帶來的影響時,企業應注重培養外匯專業人才,這對於企業面對人民幣升值如何做出預測並且及時採取措施降低企業匯率風險有著重大作用。
(三)對企業發展戰略和產品結構重新定位。企業的決策層應該對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產品結構進行重新定位。中國目前外貿產品的突出問題是高物耗高能耗,附加值低,國際技術競爭力不強,產品長期處於低層次。外貿企業只有通過大力推動技術創新,樹立品牌觀念,積極創造品牌優勢,實施品牌戰略,提升產品檔次和質量,加大自主研發高新技術產品的力度,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增強核心競爭力,創造綜合效益。同時要注重改變外貿出口產品的結構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外貿行業的持續增長。
人民幣的升值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從我國宏觀形勢上看,人民幣的升值利大於弊。綜合全面考慮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產生的所有正反兩方面影響及其在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歷程中的重大意義,人民幣的升值是有利的。從全面,長遠的發展上看,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將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促使我國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匯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貿易差額,但絕不是唯一決定的因素。人民幣升值後,中國的出口並沒有減少,這反映了中國產品的競爭優勢。在今後的匯率升值中,人民幣匯率不應大幅波動,應根據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維持漸進式小幅度升值步伐。人民幣的漸進式升值有利於確保市場對於人民幣升值預期的穩定,同時能夠避免可能引發的大幅度的投機活動和市場波動。

㈢ 論文高手進來啊!

摘 要] 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外貿領域一支重要的力量,融資難是制約中小企業外貿業務發展的主要障礙。近年開展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成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外貿業務的重要融資渠道。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融資仍然存在諸多問題,解決這些「瓶頸」因素已成為我國中小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 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對外貿易

一、中小企業融資的困境

中小企業是指注冊資金500萬元以內,總資產2000萬元以下、年銷售收入4000萬元以下的企業。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自國家取消對非公有制經濟從事外貿經營的限制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獲得外貿經營權。據海關統計,2005年我國中小企業進出口總額達到224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7%,占當年進出口總額的15.78%,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外貿領域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於中小企業起步晚,自有資金積累少,資金短缺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我國中小企業雖然在經營方式和市場開拓方面比大企業靈活主動,在融資的難度上卻要大大高於大企業。而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
1.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二者關系不和諧。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多、質量良莠不齊,銀行在無法充分了解貸款企業真實情況的條件下,為了避免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發生,對中小企業實行「信貸配給」,即要求比大企業更高的利率或其他較苛刻的條件,甚至拒絕提供貸款。
2.目前,我國大多中小企業對信貸需求量小、次數多,相對大企業而言,貸款的機會成本較高。據統計,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平均為大型企業的5倍左右。在商業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與風險最小化的前提下,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不高。
3.國內銀行普遍缺乏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適用金融產品、信貸評價體系和擔保體系。我國金融政策和融資體系都是以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為主要對象設計實施的,銀行的信貸評價體系中也缺乏適用於中小企業的評價模塊,而是參照大企業標准,過多地考慮企業的財務指標,導致眾多有融資需求的企業無法得到貸款。因此,要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必須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發展更加有效的融資模式。下文將分析貿易融資模式對於中小企業融資的適用性及我國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模式的應用現狀。

二、開展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的優勢分析

根據《巴塞爾協議》(2004年6月版)的定義,貿易融資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運用結構性短期融資工具,基於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屬、穀物等)中的存貨、預付款、應收賬款等資產的融資。貿易融資具有高流動性、短期性和重復性的特點,強調操作控制,淡化財務分析和准入控制,適應主體資質偏低的中小企業,有利於形成銀行與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貿易融資還能實施資金流和物流的控制,有利於風險的動態把握,避開企業經營不穩定的弱點。中小企業融資往往具有金額小、次數多、周轉速度快等特點,而貿易融資恰能滿足這些要求。
相對而言,貿易融資無論從風險度、銀行准入門檻、審批流程速度方面都較普通的流動資金貸款有優勢:
1.貿易融資准入門檻較低,這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因財務指標達不到銀行標准而無法融資的問題。調查企業的規模、凈資產、負債率、盈利能力及擔保方式等情況是傳統銀行流動資金貸款過程中的必要環節,很多中小企業因為達不到銀行評級授信的要求而無法從銀行獲得融資。而貿易融資進入門檻較低,銀行關注的重心是每筆具體的業務交易。在貿易融資過程中,銀行重點考察貸款企業單筆貿易的真實背景及進出口企業的歷史信譽狀況,無需套用傳統的評價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擔保原則被弱化,銀行通過資金的封閉式運作,確保每筆真實業務發生後的資金回籠,以控制風險。對於一些因財務指標達不到銀行標准而難以獲得融資貸款的中小企業來說,貿易融資的推出意味著他們可以通過真實交易的單筆業務來獲得貸款,通過不斷的滾動循環來獲取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融資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就緩解了。
2.貿易融資審批流程相對簡單,企業可以較為快速地獲取所需資金。中小企業由於受資金規模的限制,資金鏈始終處於較為緊張的狀態,融資的時效性要求較強。傳統的流動資金貸款要求銀行對貸款企業的基本情況、財務指標、發展前景、融資情況、信用記錄、可抵押物或可擔保單位等各個方面做出嚴謹的調查,審批流程繁雜冗長,經常發生等銀行審批完畢企業已經不需要融資的情況。近年來,國內各銀行紛紛開始重視貿易融資,對貿易融資流程進行重新整合,簡化流程,只要調查清楚企業單筆貿易背景,並結合企業歷史信用記錄,落實相關要求後就可以放款,滿足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時效性要求。
3.貿易融資比一般貸款風險低,能有效降低銀行風險。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具有風險高、成本高、收益少的特點,很容易產生資金挪用風險。而貿易融資業務則注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和貿易的連續性,通過對企業信用記錄、交易對手、客戶違約成本、金融工具的組合應用、銀行的貸後管理和操作手續等情況的審查,確定企業在貿易過程中所產生的銷售收入構成貿易融資的第一還款來源,融資額度核定由貿易額扣除自有資金比例確定,期限限定與貿易周期匹配,資金不會被挪用,風險相對較小。
4.貿易融資業務可以擴大銀行收入來源,調整收入結構。我國銀行業的中間業務仍處於起步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很大。從銀行方面來講,國際結算作為一項中間業務的支柱產品,有利於擴展中間業務收入。一方面,銀行可以從直接貿易融資中獲取大量的中間業務收入,如對進口開立信用證、進口押匯、出口押匯、出口貼現、保理業務、開立銀行承兌匯票等業務收取手續費;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由於直接獲取銀行貸款難度較大而對貿易融資需求很大,而銀行幾乎是其唯一供應商,因此銀行在市場上的議價能力較強,相比較銀行對大企業提供免費或價格低廉的融資類產品,銀行可以在合理范圍內對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收取一定的手續費,這將有力促進銀行收入結構調整。

三、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應注意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國內銀行越來越重視國際貿易融資,不斷加大國際貿易創新力度,以搶占更多的市場。從目前來看,國內銀行針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採取的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對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起了一定推動作用,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
1.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准入門檻過高
各銀行雖然都放寬了貿易融資業務的准入門檻,但卻未將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與大型企業區別對待,這造成了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實際准入門檻仍然很高。例如,對於打包貸款,除了要求企業有資信等級較高的銀行開立的信用證正本,還需要確認有效的擔保(保證或抵押),完全視同流動資金貸款管理。這就體現不出打包貸款作為一種貿易融資產品的優點,如果企業完全能達到流動資金貸款所要求的標准,又何必要做打包貸款呢?
2.對貿易融資審批缺乏標准
目前各商業銀行將貿易融資的業務審批等同於一般貸款業務的審批,而忽略了貿易融資業務特點,缺乏一套切合其特點的快速、高效的審批方法,由於貿易融資業務要求時間短,如一筆出口即期信用證業務,收匯時間一般為1個月以內,因此將貿易融資業務按普通貸款業務審批方式處理,經常導致審批時間比貿易融資期限還長,使得企業貽誤商機。目前商業銀行雖然本外幣實行了授信統一審批,但貿易融資審批卻按照人民幣信貸審批思維模式進行。

3.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完備的信用管理體系
目前,大多數出口企業還沿用多年來形成的傳統交易方式,對出口風險的認識還停留在控制非信用證業務的層次上,忽視對進口方資信的調查,加劇了出口企業的收款風險。據商務部一項研究報告統計,中國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企業中只有11%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監管體系,而這11%中又有93%是具有外資背景的跨國企業。很多國內公司沒有認識到海外欠賬的風險和成本,隨著時間的拖延,這些拖欠款的追討將越來越難。目前,我國海外拖欠款中惡意欺詐已佔所有欠款案的66%。同時利用外部保險機構,如出口信用保險來避免風險的企業還不多。
4.國際貿易融資形式單一
就國際貿易融資方式種類而言,國內基本上仍然是以傳統的融資方式為主,即以信用證結算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為主,品種少,且功能單一。銀行往往只能做一些業務變種的淺層創新,不能進行適應國際經濟金融發展趨勢的深層次變革,各商業銀行的貿易融資方式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形式簡單的貿易貸款、打包貸款、票據貼現等,國際上新興的福費廷、倉單融資、出口商業發票融資等則很少有銀行開辦,始終沒有大規模發展起來,業務額極其有限,很難滿足那些積極參與國際化的中小企業的需要。

四、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採取的對策

1.借鑒發達國家國際貿易融資的經驗
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起步早、發展快,有不少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1)支持本國產品出口。發達國家一般都堅持出口融資用於購買本國的機器設備和其他商品。如美國出口信貸支持的出口產品國產率不得低於85%;(2)審貸分離。對出口信貸及擔保項目嚴格審查,力求保證貸款的償還。美國要求逐筆對貸款進行審查和決定,審查國外進口商的財產狀況及資信情況。在日本,政府官員詳細審查了解項目參與企業的情況,以保證其清償能力。一旦貸款被批准,銀行密切跟蹤,保證對貸款人的執行進行持續監督,在出現拖欠貸款時及時採取行動。(3)融資資金多元化。以國家預算資金為主,多方籌集其他資金。西方國家出口融資的來源主要是依靠國家預算,此外,也有私人資金和地方資金。如義大利的出口信貸及擔保,主要靠國家預算資金,資金不足時在國內外市場發行債券籌集資金。
2.不斷提高業務人員素質
首先銀行、外貿企業要對業務人員進行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法律等相關知識的培訓,使其了解銀行的貿易融資產品,理解各類產品的特點;其次業務人員要強化風險意識。在平時工作中,要注意總結經驗教訓,不斷積累經驗,尤其要精通國際貿易知識和運輸保險業務,密切關注國際貿易市場動態,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變化,培養對國際貿易市場洞察力,增強識別潛在風險的能力。
3.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估體系
針對大多數中小企業規模小、成立時間短、融資需求旺、頻率高、額度小的特點,銀行應制訂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估辦法,使信用評級科學合理地反映中小企業的狀況和償債能力。在貿易融資業務中,客戶正常貿易產生的現金流量是還款的第一來源,而客戶的自身贏利能力是第二來源,貿易融資業務客戶的信用等級評定標准應該有別於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客戶的評級標准,應該根據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制訂專門的信用評級制度。銀行應該為客戶建立業務往來檔案,根據客戶的業務能力、交易對手資源及客戶履約的信用記錄評定其信用等級。
同時,要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庫,收集中小企業產品情況、市場情況、進出口情況及資信情況等資料,改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由於中小企業一般無力進行客戶資信的調查,因此要鼓勵中小企業用D/P、D/A、O/A業務通過投保出口信用險來化解風險。
4.健全國際貿易融資的相關法律
立法部門應該結合國際貿易實際工作和未來發展趨勢,立足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盡快建立健全貿易融資法律法規體系。例如,對國際貿易融資常見的做法,如押匯業中銀行對單據與貨物的權利如何,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債務關系如何等,盡快在法律上給以相應的規范。銀行和中小企業則應認真研究現有的法律法規,分析國際慣例和我國現行的法律環境之間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建立產品化的業務操作程序,以經過仔細研究的標准合同文本憑證格式等規避業務中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

五、商業銀行開展國際貿易融資的品種

適合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融資的品種,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貨權或動產質押授信業務。
2.出口退稅託管貸款。
3.出口信用險項下融資。
4.出口保理業務。
5.大力發展銀行融資風險較低的福費廷業務。
銀行要能夠適時向企業推介合適的業務品種,發揮理財顧問的作用。根據中小企業開展正常進出口業務的貿易融資需求要積極創新金融服務,對傳統產品,要辦出新意。如打包貸款業務,不只局限於信用證業務項下,要逐步拓展到托收和出口發票融資,進口業務方面可採用轉開信用證、備用信用證等業務形式,滿足中小企業的多方面融資需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此外,國內信用證、政府采購封閉授信、票據衍生業務等也是比較適合中小企業的國際融資方式。
對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是一項打開銀行和中小企業合作缺口的有益嘗試,而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孫建林.商業銀行授信業務風險管理[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
[2]沈瑞年.國際結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3]張耀麟.銀行進出口貿易融資 [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㈣ 那位高人幫忙寫個完整的有關國際貿易的論文啊!!急急急!!!明天就要交了!!先謝謝了

中國工商銀行跨國並購與海外業務發展研究
第一部分 引言

在金融全球化迅猛發展和加入WTO的背景下,實現銀行國際化是我國銀行業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從宏觀角度看,銀行國際化是指一國銀行業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全過程,它一方面指本國市場對外國銀行的開放,即引進外資銀行;另一方面指本國銀行走向國際金融市場,即本國銀行的跨國經營。在我國金融市場逐步對外開放和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外資銀行不僅大量湧入我國而且開始參股中資銀行,業務經營范圍和活動區域也在不斷擴大,這些銀行通過對我國金融資源的積極利用,獲得了很高的新的創利能力。

隨著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構成中擔當的角色日益重要,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通過跨國並購來拓展海外業務,以充分利用國內外金融資源,發展海外業務,參與國際銀行業的競爭與合作成為了我國銀行業在經營制度、機制、方式、規則等方面進行改革,以日益與國際接軌,應對加入WTO後國內金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內部環境和全球金融一體化的外部環境的要求,實現中國銀行多樣化、風險分散化的經營戰略,的重要途徑和必經之路。

作為國有大銀行之一的中國工商銀行,早在成立之初,為發展國際業務,就開始與境外機構合資組建中外合資銀行,進行了跨國經營的初步嘗試。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合資銀行這種經營形式的局限性也越來越明顯。為此,工商銀行在對跨國經營發展戰略積極推進的同時,按照有進有退、突出發展重點、優化資源配置的原則,逐步退出了合資銀行的經營,而將重點轉向了打造自己的海外機構版圖上,積極推行跨國經營戰略。

2006年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國有銀行也紛紛邁出國門,收購海外銀行和公司,這說明國內銀行開始融入全球銀行業的大環境中,向著國際大銀行的方向前進。而在中國擁有豐富客戶資源的工商銀行更是不斷擴張其海外版圖。目前中國工商銀行的境外機構網路布局已初具規模,境外資產穩步增長,經營效益逐步提高,跨國經營戰略有了飛躍性的拓展。

然而透過大好形勢,我們應該客觀的看到,由於中國銀行的跨國經營剛剛起步,經驗未免不足,在經營過程中還將面對種種的問題和突發事件。因如何應對跨過經營中的問題和不足,接受購機金融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考驗,以在國際銀行市場中穩定地位,屹立於不倒之地呢?下面,本文將主要針對中國工商銀行並購的現狀和特點,分析並解決並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預測其並購的發展前景,實現工商銀行海外業務的發展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文獻綜述

「內容提要」

本綜述主要圍繞與中國商業銀行與國際接軌,開展跨國經營、發展其海外業務這一中心,描述分析了在當前國內外金融的發展環境下中國工商銀行實現跨國並購與開展海外業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並結合目前已有的實證研究,對已經開展跨國海外業務的銀行進行分析評價,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從國內外金融的角度提出解決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跨國並購/ 海外業務/金融

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銀行業展開了大規模的並購活動,此次全球銀行並購浪潮存在兩個迥異的情形:第一種情形是積極的並購行為,主要是指大銀行間的並購以及銀行的橫向並購;另一種情形就是中小銀行間的並購。相比較而言,中小銀行為擺脫自身困境而採取的被動舉措卻顯得較為理智。中小銀行的並購,由於規模經濟、范圍經濟效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削減由於重復業務等所帶來的成本損失,同時提高資產回報率。與國內中小股份制銀行比較起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已經相對較大,占據著絕對的壟斷地位。然而其絕對規模較國際大銀行還有很大差距,其在國際業務方面更不具與國際大銀行相競爭的實力。國有商業銀行尚需進行並購以擴充資本,實現規模經濟,提高經營競爭力。

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金融自由化、國際化以及工業組織結構的創新,銀行技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電子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銀行業的廣泛應用,使銀行規模效率所要求的規模邊界也相應擴大了國際銀行業並購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甚至出現了超級大銀行的趨勢。銀行業是一個不完全競爭的行業,銀行有一種擴大規模的沖動。這是由兩方面因素決定的:一是由商業銀行所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決定,二是由商業銀行擴大經營規模的技術優勢決定。

一 外部環境

作為相對率先進駐國際市場,開展跨國收購和海外業務的中國工商銀行,其經營業務的開展,是擺脫現有發展模式對中資銀行在海外市場業務發展的制約,整合海外資源、實現資本重組,以高起點進入新的海外市場和業務領域的重要途徑。本文將從國內外金融市場兩方面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國際銀行業的發展經驗表明跨國並購的必要性

通過跨國並購是拓展海外業務的重要途徑。跨國並購是指跨國銀行通過收購債權、控股、直接出資、收購股票等多種手段取得被收購銀行所有權,並使被收購銀行喪失或變更法人資格的法律行為。在金融全球化迅猛發展的今天,跨國並購已經成為國際大銀行進行全球擴張和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手段。銀行通過跨國並購可以構築多方面的優勢,如進入和佔領新的市場,擴大業務領域,增強競爭實力,增加盈利能力等。近年來國際銀行業的跨國並購活動十分活躍,如 1998年德意志銀行並購了美國信孚銀行;2004年4月蘇格蘭皇家銀行以105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第一憲章銀行;10月西班牙桑坦德中央銀行以89億英鎊收購了英國阿比國民銀行,一舉成為歐元區市值最大的銀行;2004年1月渣打銀行以33億美元收購了韓國第一銀行等。從2004年7月英國《銀行家》雜志對世界1 000家大銀行的排名來看,排在世界前10位的銀行中,有5家是白1995年以來通過跨國並購實現規模擴張的,其中,匯豐銀行集團更是通過跨國並購逐步實現全球化的成功典範。

(二)國內金融市場對中國銀行國際化發展的需要

銀行國際化是指一國銀行業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全過程,它一方面指本國市場對外國銀行的開放,即引進外資銀行;另一方面指本國銀行走向國際金融市場,即本國銀行的跨國經營。在我國金融市場逐步對外開放和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外資銀行不僅大量湧入我國而且開始參股中資銀行,業務經營范圍和活動區域也在不斷擴大。截至2005年6月末,外資銀行在我國已設有225家營業機構,240家代表處,並參股多家中資銀行。通過對我國金融資源的積極利用,外資銀行獲得了新的創利能力。對中國銀行業而言,通過在國內市場與外資銀行的競爭與合作,自身在經營制度、機制、方式、規則等方面日益與國際接軌,國際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引進外資銀行僅僅是銀行國際化的一個方面。目前加入WTO後國內金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內部環境和全球金融一體化的外部環境都要求中國銀行業必須選擇多樣化、風險分散化的經營戰略,在有效鞏固國內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新的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國內外金融資源,積極發展海外業務,主動參與國際銀行業的競爭與合作。

二 自身優勢

作為國有四大銀行之一的中國工商銀行,在其發展跨國並購、開展海外業務方面,擁有遠大於其他銀行的優勢和必要性,本文將從規模經濟的角度對此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規模經濟的定義

規模經濟(economy of scales)又稱「規模利益」(scale merit)。規模指的是生產的批量,具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產設備條件不變,即生產能力不變情況下的生產批量變化;另一種是生產設備條件即生產能力變化時的生產批量變化。規模經濟概念中的規模指的是後者,即伴隨著生產能力擴大而出現的生產批量的擴大,而經濟則兼有節省、效益、好處的意思。按照權威性的經濟學辭典的解釋,規模經濟指的是:在給定技術的條件下(指沒有技術變化),對於某一產品(無論是單一產品還是復合產品),如果在某些產量范圍內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話,我們就認為存在著規模經濟(或不經濟)。具體表現為「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向下傾斜,從這種意義上說,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便是規模曲線,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上的最低點就是「最小最佳規模(minimum optimal scale)」。上述定義具有普遍性,銀行業規模經濟便由此引申而來。

(二)大銀行在擴展業務,銀行世界化方面的優勢

從商業銀行擴大經營規模的技術優勢來看,大銀行一般具有如下技術優勢:(1)商業銀行經營一般需要購置較多先進的技術裝備和較大的基礎設施投資,這些投入在完成後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隨著銀行經營規模的擴大,單位資產平均固定成本會相應降低。(2)隨著銀行傳統業務逐漸減少,表外業務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業務大量增加,擴大業務量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或很小,規模經濟效應更加明顯。(3)大銀行能夠充分利用其商譽、管理技術、營銷技術等無形資產的邊際開發成本為零或很小、而供給彈性無限大的特點實現規模經營。(4)銀行規模越大,它向社會提供的銀行服務范圍越廣

(三)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規模經濟分析

在我國銀行體系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處於高度集中地位。據1997年的數據計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集中度和集中系數分別為79.11和435.63,這兩個數字的含義是,國有商業銀行市場佔有份額達到整個市場份額的79.11%,其資產規模為整體金融機構平均規模的435.63倍,對此產和市場佔有絕對的控制權。

綜上所述,作為擁有眾多客戶和業務的中國商業銀行,在進行跨國並購、開展海外業務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大銀行的優勢,搶占市場制高點,同時,作為國有四大銀行之一,在積極進行銀行國際化、響應國家需求方面,也應責無旁貸的起到領導和模範作用。

三 存在的問題

由於我國銀行的世界化進程剛剛展開,未免還有種種不足,另外,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存在集中度相對於過高、對存款的佔有份額過高、經營規模相對於其各項指標顯得過大等問題,使我國市場結構呈現出一種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行政型的高度壟斷狀態,造成了金融資產配置結構與經濟結構的嚴重不對稱,從而也影響到了國有銀行的發展和相關業務的拓展。

這就要求中國工商銀行在進行跨國並購和開展海外業務的過程中,從自身實際出發,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態,揚長避短,對將要面對的問題有科學的預測和分析,運籌帷幄、積極面對,扎實穩妥的走好跨國經營的每一步。

四 初步結論

通過對中國工商銀行跨國並購與海外業務發展研究進行的文獻綜述,我們得出如下結論:首先,工商銀行進行跨國並購,開展其海外業務,是自身發展和國內外金融市場的共同要求;其次,作為中國國有四大銀行之一的工商銀行,具有絕對的大銀行地位,有利於在其銀行世界化中發揮大銀行的優勢,搶占金融市場;最後,由於歷史和國情原因,大銀行本身具有一定的弊病,工商銀行應正確分析自身形勢,發揮優勢,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把握好機遇,走好跨國並購,開展海外業務的每一步。

第三部分:中國工商銀行並購的現狀、特點和存在問題

1、 中國工商銀行開展並購業務的現狀

在國際銀行業並購浪潮的影響下,近年來香港市場的並購活動也非常活躍。其中,中國工商銀行在香港市場的兩次較大的並購活動,為我國銀行業通過資本運作,進行跨國並購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2000年7月,經京港兩地金融監管當局的批准,中國工商銀行成功收購了在香港注冊上市的友聯銀行控股股權,並將其更名為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家通過並購擁有海外上市公司的中資銀行。工商銀行並購前,香港友聯銀行屬香港最差的銀行之一,當時不良資產率達31.4%,虧損5.4億港幣。並購後工商銀行即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其實施資本重組和業務整合。2001年,中國工商銀行將其原香港分行的資產和負債注人工銀亞洲,使該行的經營實力和市場形象大為改觀。根據協議,中國工商銀行香港分行注入到工銀亞洲的資產總值為130億港元,其中100億港元負債,凈資產為23億港元,無形資產為7億港元。2001年末,工銀亞洲的總資產已經達到400多億港元,不良資產佔比下降為7%。 2002年5月工銀亞洲又進行了配股和工商銀行主動減持等一系列資本運作,通過積極採取調整經營方向,優化業務結構,完善管理機制,嚴控經營風險,處置不良資產,推動資源整合等多方面配套措施,工銀亞洲財務狀況明顯好轉,整體經營狀況發生顯著改觀。 2002年末資產總值為622.62億港元,實現經營凈利潤 4.75億港元,不良資產率降為2.3%,在香港擁有20家分行,且在香港銀團貸款市場上業績不俗,以牽頭銀團貸款總額20.4億美元的成績位居亞洲市場第6位。中國工商銀行在香港市場的首次並購為我國銀行利用資本運作方式拓展機構網路和海外市場提供了成功範例。此後,工銀亞洲於2001年11月參股中保國際9.9%的股份,間接成為太平人壽的股東。2002年3月26日又投資 1.867 5億港元,收購中保國際旗下太平保險24.9%股份,成功地進入了保險市場。

2003年工銀亞洲在香港市場進行了第二次較大的並購,收購了富通集團(2003年全球銀行按資本實力排第37位)持有的華比富通銀行的全部股權,一舉成為香港市場按總資產排位第6的大銀行。作為工商銀行海外業務的旗艦,工銀亞洲以在香港市場做大做強為發展目標,並希望借收購繼續擴大分行網路。此次並購的華比富通銀行主要涉及富通集團在港零售銀行業務和商業銀行業務,收購完成後工銀亞洲的中小企業和零售客戶營業網路得到大規模提升,擁有42家分行和5個商業銀行服務中心。

與匯豐銀行大手筆的跨國並購相比,中國工商銀行在香港市場的兩次並購也許不足為道,但正是這兩次並購不僅開創了我國銀行海外並購的先例,而且對並購方式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為我國銀行通過跨國並購實現海外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中國工商銀行開展並購業務的特點

從金融業的發展趨勢看,追隨產業擴張潮流重新進行全球布局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的戰略選擇。近年來跨國銀行普遍表現出了追隨客戶、服務客戶的原則。跨國銀行通過與跨國公司總部緊密的業務聯系,當跨國公司的海外子公司有金融需求時,跨國銀行比當地銀行或其他外國銀行擁有更多的服務優勢。在這一方面,工商銀行充分發揮整體優勢,以境內外機構業務聯動發展海外業務,在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該行在中國金融政策體系框架內,通過創新產品,改善服務,成功地為一些企業解決了境外融資難題。目前工商銀行可以向企業提供的融資產品除常用的直接貸款、出口信貸、對外擔保、組織銀團貸款等方式外,還有一些更為便捷的新型融資方式,如「內保外貸」方式,通過工商銀行境外分支機構向境外的企業或項目公司直接提供融資。

面向德國和歐盟其他國家的中小銀行方面,工行推出了「歐元中國通(ChinaEuroExpress,簡稱CEE)快速匯款服務」,即,為其提供所有匯往中國的歐元匯款和清算服務。匯款的收款人可以是遍布全中國的公司和個人客戶,其開戶行可以是工行各分行,也可以是國內其他商業銀行。該產品為德國乃至歐盟匯往中國的匯款提供了一個安全、高效、准確且低成本的匯款渠道,同時,也擴大了國內兄弟分行的存款來源。此服務一經推出,即受到德國及歐洲各中小銀行的關注,繼去年奧地利上奧地利州銀行、西班牙大眾銀行和義大利儲蓄銀行協會三家成員行主動在工行開立歐元清算賬戶,專門用於CEE業務的往來後,德國的西德意志州銀行也通過德國國內清算系統向工行發送歐元匯款指令,辦理對華匯款業務。

在倫敦的工行機構———工銀倫敦了解了大量的來英國投資的中國企業信息,協助國內機構爭取相關賬戶和業務。日前工銀倫敦藉助熟悉中英兩國金融市場的突出優勢,通過量身定做賬戶方案等方式,為在英國AIM市場上市的中資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工銀倫敦2003年正式開業,經過了市場開拓階段後,2005年,工銀倫敦的貿易融資已開始轉向如何為國內機構提供優質服務、創造協同效應、謀求雙贏上。他們與深圳分行聯動,為客戶在工行一條龍辦理信用證通知、議付、無追索權買單、福費廷等業務,當年累計辦理相關福費廷業務340多萬美元。截至2005年年底,工銀倫敦已幫助國內機構貼現累計達1億美元,270多筆。

另外,作為中介,工銀倫敦還幫助上海、廣西、四川等分行聯系倫敦當地的外國銀行處理了4筆開證行為高風險國家銀行的承兌後票據,累計金額220萬美元,實現不佔用自有資金、資本金的真正意義上的中間業務收入2.8萬美元。與同業保持良好的關系,買入二手短期貿易融資資產,當年累計達5400多萬美元,平均收益在40基點左右。

應該說,加強聯動,以工行整體優勢實踐跨國經營是工行在進行跨國並購、發展海外業務方面最大的特點。如工行推出的「歐元中國通」、「承諾互換」、跨時區頭寸管理、信用證代付等新業務,均是建立在內外資源共享、互利互惠前提上的內外聯動。而通過「歐元中國通」和歐元中國通私人匯款服務的主動營銷,工行可以得到更多的對華匯款,直接為國內行爭取到了更多的外匯存款資源;通過推廣「承諾互換」,可以從源頭上為國內分行爭得優質客戶資源,獲得低風險業務,取得可觀效益;跨時區頭寸管理可以使總行在境外的閑置資金得以利用,在增加總行資金回報的同時改善了分行的流動性;貿易融資業務的優質服務和進一步讓利,在滿足國內分行融資需求的同時,也提高了工行的貿易融資能力和收益水平。

3、對中國工商銀行並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

3.1 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並購業務所共同面臨的困難

雖然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並購業務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並不等於說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並購業務不會遇到阻力和困難,我國由於進行市場經濟的時間還不長,特別是商業銀行更是受計劃經濟影響較深,而且並購業務目前是涉及相關利益人比較多的交易,並購行為本身就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經濟活動,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在開展並購業務時會遇到一些困難。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並購業務所面臨的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國有商業銀行治理結構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為並購業務開展帶來的困難。

[2] 內部風險控制體繫上會遇到困難。

[3] 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嚴重缺乏從事並購業務的專業人才。

[4] 我國資本市場發育尚不充分。由於體制和觀念上原因,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資產重組仍然面臨著諸多的障礙。

由於以上因素的存在,我國實際上還沒有形成開放的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地域和行業色彩濃厚,人為地為資本的合理流動設置了障礙。另外我國現有的資本市場規模偏小,在資本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對象很有限,金融工具的創新受到極大壓抑。而中國工商銀行的跨國並購和海外事業的開展業必須面對大環境帶來的一定的負面影響和局限。

3.2 中國工商銀行並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工商銀行跨國經營戰略的不斷推進,該行境外機構逐年增加,業務品種和規模日益擴大,其本身在並購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開始體現出來。

[1] 工商銀行存在國有企業的陋習,管理機制相對腐舊,內部體制亟待改革。

[2] 工商銀行綜合經營業務較為緩慢, 落在一些銀行的後面,起步較落後,仍處於試探和摸索階段。

[3] 公司銀行個人銀行資金業務其他戰略執行能力有待提高。

[5] 撥備覆蓋率略顯不足。

中國銀行業進入了一個變革階段,在這個變革階段,工商銀行被賦予了較高的估值,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工商銀行仍然面對艱難的挑戰,如果不良貸款問題重新抬頭,綜合經營發展不利,海外發展受阻,其龍頭地位將會就此動搖,從而影響股票價格,造成其在跨國並購、開展海外業務上的失敗。 [論-文-網 LunWenNet]

㈤ 保付代理是長期融資,主要適用於資本型貨物貿易的融資需求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2-0-02
一、企業融資管理的現狀
(一)融資觀念落後。很多企業缺乏通過金融市場融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多地依靠政府的優惠政策,有「等、靠、要」的思想,對企業的融資管理缺乏嚴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為曾為國家上繳過很多利潤而要求政府追加投入資本或減稅讓利。更常見的是企業通過「游說」或賄賂,要求政府幹預銀行,迫使銀行對不符合經營的企業發放貸款或實行優惠的貸款條件,從而發展企業。從國家層面來說,要充分認識到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特別是融資政策上,要把中小企業與大型骨幹企業同等對待,積極疏通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二)融資方式單一。由於我國的金融格局長期以來是由銀行信貸的間接融資占絕對主導地位,再加之受企業財務人員計劃經濟體制的思維和素質的影響,所以企業在融資方面對銀行有極大的依賴性,導致融資工作幾乎就等同於單純的「跑銀行,拉貸款」。融資渠道的單一使得企業融資難度加大,資金來源好運用的靈活性都很差,財務風險增加。融資方式的單一同時也意味著融資租賃、票據貼現與轉讓、應收賬款讓售融資方式沒有在企業融資管理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從浙江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浙江有74.6%的中小企業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有85.3%的企業需要再融資,而這些中小企業對融資方式的選擇主要是銀行貸款。
(三)成本觀念好風險意識較差。成本觀念較差體現在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缺乏成本——收益原則的考量,籌資工作的立足點不是企業的資本結構和綜合資金成本,違反了現代財務成本原理。更多的時候是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需要資金時,財務人員去融資,並且是籌措到資金就算完成了融資任務,並沒有考慮資金結構與資金成本。風險意識較差則體現在:一方面企業普遍存在盲目舉債經營的現象,不管企業資金利用率高低,不管企業資金成本的大小,也不論企業資本結構如何;另一方面,企業在盲目借入資金後,沒有對借入的資金進行合理的財務規劃和理財,資金的佔用、閑置和浪費很大。企業融資管理上淡薄的成本觀念和風險意識使得企業的融資管理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四)缺乏融資上的時機管理。很多企業的融資往往只顧及到自己的資金需要,而忽視了資金市場的宏觀環境。對於那些缺乏中長期資金需求規劃的企業來說,這一問題更為明顯。當資金市場供不應求或者是政府緊縮銀根時,這時企業就不得不付出更高的融資成本。因此,企業如果沒有一個詳細的資金需求和融資計劃,並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宏觀經濟情況適時調整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企業融資周期好資金市場、政府調控周期相背離,企業由此承受本來可以避免融資成本。與此同時,眾多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缺乏成本管理,籌資工作的立足點不明確,在資本管理、資本控制、資本結構等方面違反了現代財務成本管理原理。
(五)金融體系不健全,金融支持不足是造成我國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原因。一是缺少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由於我國的商業銀行體系,尤其是四大銀行正處於轉型之中,為了防範金融風險,商業銀行近年來實際上轉向了面向大企業、大城市的發展戰略,在貸款管理許可權上收的同時撤並了大量原有機構,客觀上導致了對分布在縣域的中小企業信貸服務的大量收縮。二是銀行信貸動力不足,改制中的銀行及法人銀行從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出發,相應提高貸款條件,而中小企業由於自身的經濟實力和財務管理科學化的欠缺,往往達不到銀行規定的標准。三是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放貸的經營成本較高、風險大,制約了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金融機構貸款的發放程序、經辦環節等大致相同,而每戶中小企業平均獲得的貸款大大低於大中企業,因而中小企業每筆貸款的經營成本對金融機構來說相對較高。同時,由於中小企業存續期短、財務信息透明度低、信用等級偏低等原因,銀行為防範信貸風險必然要嚴格控制中小企業貸款。四是金融機構內部缺乏競爭,貸方市場佔主導地位。如果金融機構之間存在競爭,企業就能以自己的條件來選擇金融機構。但在不完全競爭條件下,金融機構不是提高利率,而是減少放貸,不管企業願意付出多高代價,也不給發放貸款,從而導致符合信貸條件的中小企業貸款受阻。
二、加強企業融資管理的方法
(一)開拓和利用融資方式。企業融資方式分為內源性融資和外源性融資兩種:1、內源性融資是指企業主要依靠自身積累的盈餘求得生存與發展,增加企業盈餘的方法不外乎增加節支,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增加企業利潤,降低成本和費用。據世界銀行對溫州等地區的企業調查顯示,企業無論是初創時期還是發展時期,都高度依賴自有資本融資,其中至少62%的資金依靠業主自有資金或企業前期利潤解決。這表明,內源融資仍是浙江眾多企業融資的主要手段,比重偏高超過5成;2、外源性融資主要分為間接性融資和直接融資。間接融資主要是指銀行貸款,而銀行貸款可分為政府性貸款、商業銀行的商業性貸款和世界多邊組織(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國際貨幣組織等)的貸款。政府政策性貸款通常是與其產業政策相聯系的,世界多邊組織貸款是國家主權貸款,具有一定的扶持性質。此外,出口信貸也是企業的一種貿易融資。直接融資工具主要包括企業債券、商業票據、租賃好股票。對於企業來說,企業債券融資可以不受銀企關系的影響,企業直接面向投資者。商業票據與企業債券一樣,屬於直接融資工具,但是它更多的是偏向於短期融資。租賃包括融資性租賃和經營性租賃,前者在租賃期滿後租賃物的所有權轉移到承租人,後者則不轉移。股票是一種權益性融資,意味著企業獲得的是永久性資本,同時也意味著公司股東結構的改變。除上述融資方式之外,還有延期付款的商業信用形式的融資好出售應收賬款的保付代理等。不同的融資方式具有不同的特點,適用於企業不同時期對資金的不同需要。企業選擇融資方式的重點應根據資金需求的特點選擇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融資方式。從浙江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看,對金華、紹興、台州、溫州四個地區的企業資金需求調查結果顯示:有60%的企業需要從銀行貸款,30%的企業靠自籌,7.5%的企業通過內部集資方式籌資,2.5%的企業表示依靠股票籌資;有16.27%的中小企業認為從銀行獲得貸款較容易,有60.47%的企業認為從銀行獲得貸款較難,有23.26%的企業認為從銀行獲得貸款十分困難,即83.73%的企業貸款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貸款難成了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二)加強資金成本觀念和風險意識。首先要合理地預測資金市場的供求情況,因為各種籌資方式資金成本的高低與資金市場中「資金商品」的可供量直接密切相關,因此只有充分考慮資金市場的供求狀況,才能從根本上降低籌資成本。其次,充分比較各種融資方式的融資成本,包括含有多種融資方式的混合性融資方式的融資成本,從中選擇資本成本最小的。加強風險意識體現在合理選擇籌資方式,因為不同融資方式的風險各不相同。如權益型融資可以獲得永久性資本,沒有還本付息的壓力,但是企業需要出讓部分投票權好收益權,而債務型融資雖然無須出讓收益權好投票權,但是卻有還本付息的硬性壓力。此外,即使同一種融資方式,在不同時期和處於不同時期的企業都是不同的。總之,加強企籌資管理,增強資金成本觀念和風險意識的基本原則是,在籌資風險一定的情況下使籌資成本最低,或者在籌資成本一定的情況下使籌資風險最小。
(三)加強和完善融資數量和期限管理。在數量管理上,應提前對融資的數量做出規劃或預測,並根據預測或規劃安排融資數量,力求融資結構合理,降低融資成本和風險。融資數量可能來自各部門的預算或各項目的規劃,也可能來自財務部門根據歷史數據作出的回歸語塞。數量管理的目標是不影響部門或項目的資金適用時間,因此融資數量要得當,既沒有多餘的,也沒有缺口。當然,在實際操作中,很難達到理想狀態,這就意味著企業需要有一個調解安排,成立融資數量調解資金,當融資數量多餘時,把它納入基金中,當融資數量短缺時,從基金中拔付部分資金補償期限管理是相對於債務融資來說的,其目標在於總體和個體的期限要平衡。總體的平衡是指企業整個負債融資的期限結構要合理,盡量多利用長期負債,因為長期負債對企業的財務壓力相對於短期負債來說要短。此外介於股票和債券之間的可轉換債券也是一種中長期負債。至於短期負債,因為它對企業經營好財務的壓力比長期負債要大得多,所以企業尤其要注意短期負債的管理,在償還能力上,短期負債要和企業的現金流好收益流相適應。在風險管理上,不同的短期負債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具有不同的風險好成本。
(四)根據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實行不同的融資管理體制,提升整體融資管理水平。為了發揮企業整體融資優勢,實現集團內部資金的統一計劃、統一平衡好統一調度,企業內部的各分支機構的資金管理傾向於實行統一管理、分級領導的管理體制。統一管理是指企業總部統管資金,總部要求集團內各企業將利潤好折舊上繳總部,總部根據發展戰略的需要安排資金的使用,或者在各分支機構逐級完成。企業內部組織具有諸多分公司、全資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等多種組織形式,在不同的組織形式下,企業總部對其擁有的股權控製程度是不一樣的,總部的融資管理許可權自然也就不同,所以在融資體制上統一管理和分級領導的程度也不一樣。對於分公司來說,它在企業內部沒有獨立的法人地位,企業總部更適合實行資金一級法人管理體制。從融資管理來看,企業總部掌握長期融資權,統一向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辦理借款業務。企業內所屬企業需要從外部借入的資金不得再自行向銀行借款,一律由企業總部統一借款,再分配安排給企業使用。一般而言,控股子公司是法人企業,它們擁有直接的短期借款融資權。全資子公司雖然是法人企業,但是由於它是由企業總部全部控股,所以對於企業總部來說,它們具備好分公司進行同一管理的條件。然而,就票據融資而言,票據業務的管理規定要求票據業務必須由各企業在其所在地銀行直接辦理,這就意味著企業總部無法統一管理分公司好全資子公司的票據融資,但是,分公司和全資子公司辦理票據融資必須由企業總部授權。所以企業總部為控制總體的融資規模,必須對票據實行額度管理。
(五)善於利用融資環境和時機,實現適時融資。企業需要制定一個科學的資金需求計劃和融資計劃,在融通資金時,要結合融資環境和自己的融資需要考慮。企業在融資時要注重時機的選擇,要對資金市場,政府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等宏觀調控政策具有合理的預期。
企業在融資時還要注重內部融資管理。企業合理的融資結構應該是由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共同構成的,因為企業的發展既要靠自身的積累又要靠外部投資者注資。內部融資管理首先要有效地降低成本和減少費用,提高企業收益來源和金額,從而增加企業利潤留存收益;其次,需要減少資金的閑置和佔用,提高貿存收益的資金利用效率。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㈥ 國際金融方面的論文資料

急你所急,如你所願-小米粒資源網【網路第一】

2010年5月 萬方資料庫、cnki知網或者維普資料庫免費賬號

網路搜索「小米粒資源網」,就能出來鏈接

其實不需要賬號密碼也是可以的。完全免費 把 ACS 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 AIAA wileyinterscience萬方 維普 cnki、中國知網 等輕松搞定!!去過了你就知道了 ,我用的2年的辦法了,與大家分享
國內老牌文獻互助網-小米粒資源網
完全免費 一勞永逸,終生免費,速度飛快
具體得到文獻的方法,
1 先申請成為會員

2 把你想要的文獻到那個紅色的【文獻互助區】發貼求助就可以了!就這么簡單,這里下文章的高手很多,主要是些在校大學生,5分鍾之內馬上不論你要的什麼文獻都能提供下載。比你自己找都快..
可求助的文獻資料庫包括
國內:cnki 維普 萬方 cnki(中國知網 中國期刊網),超星書籍 讀秀書籍
國外:ScienceDirect 、ProQuest 、Science、ACS,RSC,Ebsco ,Springer,Blackwell ,ieee、nature wileyinterscience sae paper aip 文獻等各大資料庫文獻! t 6

㈦ 急求國際貿易論文,6500字左右,文獻要08年或以後的(7個以上)開題報告什麼的都要,跪求啊!!!!

我可以幫你搞定...

㈧ 關於國際貿易融資的翻譯(跪求高手幫忙)-英翻中

這篇文章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最重要的是最後一句話:目前預計超過80%的國際貿易採用賒銷的結算方式;也就意味著,傳統的國際結算方式如L/C、O/C等已經不再是主流的結算方式。而貿易融資與國際結算方式是緊密相關的!

閱讀全文

與貿易融資的文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苦楝股票概念 瀏覽:558
領信股份股票 瀏覽:268
關聯交易董事會表決 瀏覽:412
甲方給置業顧問傭金 瀏覽:194
為落實金融服務經濟 瀏覽:431
南京的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254
下載了好省怎樣看傭金 瀏覽:282
持牌金融公司的錢不還會怎樣 瀏覽:301
光大證券軟體怎樣打新股 瀏覽:871
10月7號歐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508
中航信託上海地址 瀏覽:151
甘肅銀行理財產品贖回 瀏覽:720
匯率與牌價 瀏覽:120
溫州銀行的股東 瀏覽:389
金融機構股權是生息資產嗎 瀏覽:794
要股票基金 瀏覽:459
人民幣對克朗匯率 瀏覽:663
義方學堂融資 瀏覽:826
建設銀行個人理財優點 瀏覽:290
我愛我家新房傭金 瀏覽: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