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今年信託業第三次風險排查正在進行 房地產、信託成重點
記者近日從多位信託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繼4月份及8月份的兩次風險排查之後,信託行業今年第三次風險排查正在進行。信託公司以2019年11月30日為基準日再一次開始全面風險排查工作。本次風險排查分為機構自查與監管復核兩大環節,必須在2020年1月12日之前完成。有信託行業人士稱,本次核查中,房地產信託、政信信託是核查重點。
丨重點關注兩領域
去年年底,房地產公司融資環境顯著改善,在融資井噴後,充裕的資金流向了土地市場,多個熱點城市地價大幅上漲。地價上漲往往是房價上漲的先聲。因此,監管部門迅速加強了對涉房金融領域的監管。
其中,作為房企融資重要渠道之一的信託行業監管力度不斷加強。今年5月中旬,銀保監會發布的「23號文」強調,不得向「四證」不全、開發商或其控股股東資質不達標、資本金未足額到位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直接提供融資。7月初,銀保監會對部分房地產信託業務增速過快、體量較大的信託公司開展了約談警示。8月,「64號文」發布,要求信託業下半年繼續保持房地產信託調控力度,遏制無序擴張等。
在「每日時點規模不超過630」的監管紅線下,投向房地產信託資金規模出現「剎車」。中國信託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投向房地產的信託資金余額為2.78萬億元,較二季度減少1480.67億元,環比下降5.05%,這是自2015年四季度以來,首次出現新增規模的環比增速為負的情況。
有信託公司人士表示,目前對於房地產信託的整體監管要求未發生大的改變,比如核查會要求穿透至底層資產。因此以往行業中的「名股實債」等情況預計將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
政信信託的風險也被重點關注。政信信託大多指基礎產業類信託,這種模式下資金通過貸款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投向政府平台類公司的信託項目。一般來說,政信信託背後往往隱含地方政府的背書,因此,這類產品以往被認為風險較小,近年來規模增長迅速。中國信託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政信類信託新增2.8萬億元,占同期所有新增信託投資的14.77%,一度超過房地產成為信託第一大投向行業。
近年來,隨著金融去杠桿的不斷深入,嚴控地方債務風險成為各地政府的當務之急,一些融資平台公司「借新還舊」套路不再順暢,債務風險逐漸暴露。近期,國元信託某政信產品出現了兌付延期。記者從不同的渠道了解到,今年以來,不乏頭部信託公司的政信項目出現兌付風險,在多方博弈下,盡管未出現兌付危機,但以往被認為有政府「托底」的政信業務的風險應被重新審視。
有信託行業人士指出,政信業務風險事件一旦暴露,將對當地政府乃至區域內後續融資和信用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丨逾20家信託公司已收罰單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超過20家信託公司被罰,佔全部信託公司數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罰單數量已經超過去年總量,罰款總額近3000萬元。
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認為,2019年的監管重點可能就在房地產信託業務。其中,華潤深國投信託、建信信託、華寶信託等機構今年以來罰單總額居於前列。從罰單內容來看,違規行為主要涉及房地產、銀行理財、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
一連串的罰單背後顯示了嚴監管的思路。近期中國信託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漆艱明日前表示,2017年以來,信託業積極開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量壓降通道類業務的規模,交叉嵌套、資金空轉現象等通道亂象得到整治。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信託資產規模為21.99萬億元,同比下降4.94%,較2017年末歷史最高點累計壓降16.19%。
漆艱明指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信託業風險項目為1305個,風險資產規模為4611.35億元,信託資產風險率為2.10%,風險水平總體可控。
有信託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的罰單大多是監管機構在檢查以往業務時發現的違規行為而做出的處罰。在實際業務中,一些監管政策存在一定的浮動空間,各信託公司對此理解不同。因此,不排除一些以往行業內常見的處理手法被處罰。
「這些罰單對後續業務的警示作用非常明顯,對後續業務的開展起到了規范作用,從而提示風險,促進行業長期健康地發展。在目前環境下,著力提升風險控制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是信託公司業務發展的基礎。」某信託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