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擴大直接融資比重

擴大直接融資比重

發布時間:2022-08-23 18:05:40

1. 如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推進股票和債券發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開發符合創新需求的金融服務,推進高收益債券及股債相結合的融資方式。
1、加快我國金融業發展既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也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對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具有重要意義。而優化金融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提升金融市場效率是金融體系改革的主要目標。
2、長期以來,我國企業融資主要依賴銀行信貸,增加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也不利於銀行業降低系統性風險。因此,需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發展直接融資,主要還是去銀行中介作用,通過股票和債券市場融資,直接對接資金供給方和需求方,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3、一方面要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股票發行制度,實施注冊制,鼓勵更多的企業通過股權融資,切實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另一方面,還要積極發展企業債券市場,創新債券品種,從而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4、「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到的降低杠桿率,更多地是指降低全社會杠桿率。由於銀行貸款具有派生作用,過度依賴銀行間接融資會放大整個社會信用。近年來,企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通過銀行獲得了大量的信貸資金,杠桿率快速上升,既導致負債成本增加,也提高了潛在的信用風險。
5、對於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對銀行業在「十三五」期間發展思路的影響,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率需要建立多層次、廣覆蓋的銀行機構體系,並形成銀行差異化經營格局,發揮各自優勢,在區域、行業和客戶上各有側重,更大限度地滿足差異化金融服務需求。同時,利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工具和手段,提升風險管理和精細化管理水平,並進一步強化綜合化經營,提高金融服務的綜合能力和服務效率。

2. 為什麼要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

估計咱倆選的是同一個選修課,都在忙著找答案吧。。。 銀行信貸管理 唉。...

長期以來,我國形成了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結構,導致企業融資對銀行信貸的過度依賴,造成宏觀經濟波動風險在銀行體系高度集中,金融體系缺少足夠的彈性,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強烈影響。經過十多年的金融體制改革,雖然直接融資比例在不斷上升,但融資結構不平衡的現象並未發生根本性轉變,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仍不協調。融資主體結構不平衡,中小企業利用直接債務融資工具融資十分有限。落實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就包括提高資本市場股票、債券直接融資比重,逐步降低銀行間接融資比重,在引導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的同時,加快金融市場產品創新,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直接融資是資金直供方式,與間接金融相比,投融資雙方都有較多的選擇自由。而且,對投資者來說收益較高,對籌資者來說成本卻又比較低。

3.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什麼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在服務業內外開放方面,在文化產業方面,在醫療衛生領域。
【拓展資料】一、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25日在「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二、在服務業內外開放方面,朱民表示,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准提高水平。放寬服務業准入限制。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
三、在文化產業方面,朱民強調,要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四、在醫療衛生領域,朱民表示,要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健康產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五、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明年經濟金融工作十分重要。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深入推進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為實現「十四五」開好局提供有力支撐,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六、會議要求,要認真領悟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五個根本」規律性認識,准確把握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政策取向和重點任務,結合銀行業保險業實際抓好細化落實。
七、一是全力支持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金融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助推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暢通國內大循環。推進更高水平金融開放,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二是助力提升國民經濟整體效能。持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強化普惠金融服務。支持擴大國內需求,激發消費潛在活力,增強投資增長後勁。大力發展農業保險,加大金融扶貧力度。三是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前瞻應對不良資產反彈,精準防控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壓實各方責任,推動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化解風險。堅決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四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金融機構體系。健全金融機構治理,嚴格規范股東股權管理。加快推動理財、信託轉型發展,培育壯大機構投資者。完善債券市場法制,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五是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堅持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提高金融法治化水平,對各類金融活動和行為依法實施全面監管。深化「放管服」改革,發展監管科技,大力提升監管效能。

4.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為什麼有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

實體經濟的最大制約環節就是資金鏈問題,因為實體經濟不同於虛擬經濟,他的產品從研發到生產到銷售是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有的長有的短是要壓一部分資金的,如果他壓的資金過長,他的資金量需求必然會過大,所以增加直接融資,越多越有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

5. 為什麼中國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

日前,國務院批准了由一行三會編制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其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 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是個老話題。直接融資主要包括股票和債券 ,本文重點探討與股市的關系。 對此,悲觀者認為,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意味著新股和再融資還將擴大規模;樂觀者認為,為了完成更多融資任務,監管部門會「放水養魚」,呵護股市。君不見,近期的股市低迷下, IPO審核過會已實際暫停。 監管部門有意提振股市,並不是秘密;目前為止,成效不彰。對於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的政策意圖,則需從更大的視角來觀察。 「擴大直接融資規模」較早由央行於1996年提出。彼時, 商業銀行從計劃經濟下轉制未久,風控機制不健全,不良資產率較高。按照央行行長周小川2004年的說法,不良貸款相當一部分是各級政府幹預所導致。 無論當時還是今日,銀行系統的不良貸款都是中國經濟宏觀層面最大的風險之一。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意在轉移銀行體系風險。 自那以後,盡管直接融資比重一直有所提升,由「十五」時期的2002~2005年年平均5.03%,到「十一五」時期年平均的11.08%。但總體而言,中國金融市場仍高度依賴銀行信貸 ,且出現了商業銀行藉助資本市場融入資本金,杠桿放大信貸規模,反而導致間接融資規模不斷增加的局面。 這裡面有多種原因。監管的分業模式、新股發行的審批制、債券發行的門檻過高等問題都需要改革。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的領導,基本出自銀行體系。不唯央行和銀監會 ,證監會和保監會的領導也大多來自銀行系統;四大行的負責人往往是中央候補委員;在十八大代表名單中,銀行系統的人數遠遠超過證券系統。這與美國形成對比,作為直接融資大國,美國屢次從高盛這樣的投行中選拔財政部長。 在經濟轉型之際,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有了另一重大意義,那就是服務實體經濟,助推新興產業發展。 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引領科技互聯網產業,其直接融資佔比長期在80%~90%的水平;德國、日本作為製造業大國,都是直接融資為主,其比重都在50%以上。 如果說中國過去發展製造業主要依賴間接融資的話,經濟轉型就要求更多的直接融資了。 新興產業往往孕育於中小企業當中。新興中小企業往往是輕資產,波動大,與銀行信貸重抵押、求穩定的要求不匹配。而股權融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等融資方式,顯然更為適合。 如若著眼於轉移銀行體系的風險,則股市無非延續了其作為國企圈錢解困政策工具的使命;如若著眼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服務經濟轉型,則股市將成為新興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助推器。從這個角度來看,究竟是傳統藍籌還是新興科網企業更有投資價值,股市已經給出了答案。

6.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會產生什麼影響

直接融資是以股票、債券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種融資機制。這種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通過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資金的場所,即為直接融資市答場,也稱證券市場。直接融資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會游資,直接投資於企業生案產經營之中,從而彌補了間接融資的不足。
直接融資的工具主要有商業票據和直接借貸憑證、股票、債券。 直接融資優點:
(1)資金供求雙方聯系緊密,有利於資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2)籌資的成本較低而投資收哈益較大。

7.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有什麼意義

首先,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平衡金融體系結構,可以分散過度集中於銀行的金融風險,有利於金融和經濟的平衡性。像中國這種以間接融資為主導的體系中,銀行作為信用中介聚集了大量金融資產,也承擔了主要的金融、經濟波動的風險。在經濟快速成長時期,銀行業增長快;但是在經濟調整期,企業經營業績下滑,導致還貸困難,在間接融資體系中,一旦銀行貸款出現問題,整個經濟運行將面臨重大的下行危險,會引發經濟危機。如果出現銀行倒閉,影響到所有的資金安全,還將引發社會風險。
其次,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例,反映一國金融體系配置資源的效率是否與實體經濟相匹配。銀行等金融機構適合大型企業、重資產企業,而小微企業、輕資產企業等得到銀行批貸的難度很大,而我國正處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鼓勵創業創新、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經濟轉型期,在這個過程中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特別是發展多種方式的股權融資,能夠彌補間接融資的不足,將有利於提高實體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此外,通過充分博弈直接引進交易,也有利於合理引導資源配置,發揮市場作用。

8. 為何要提升直接融資比重

胡潤峰 日前,國務院批准了由一行三會編制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其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 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是個老話題。直接融資主要包括股票和債券,本文重點探討與股市的關系。 對此,悲觀者認為,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意味著新股和再融資還將擴大規模;樂觀者認為,為了完成更多融資任務,監管部門會「放水養魚」,呵護股市。君不見,近期的股市低迷下,IPO審核過會已實際暫停。 監管部門有意提振股市,並不是秘密;目前為止,成效不彰。對於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的政策意圖,則需從更大的視角來觀察。 「擴大直接融資規模」較早由央行於1996年提出。彼時,商業銀行從計劃經濟下轉制未久,風控機制不健全,不良資產率較高。按照央行行長周小川2004年的說法,不良貸款相當一部分是各級政府幹預所導致。 無論當時還是今日,銀行系統的不良貸款都是中國經濟宏觀層面最大的風險之一。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意在轉移銀行體系風險。 自那以後,盡管直接融資比重一直有所提升,由「十五」時期的2002~2005年年平均5.03%,到「十一五」時期年平均的11.08%。但總體而言,中國金融市場仍高度依賴銀行信貸,且出現了商業銀行藉助資本市場融入資本金,杠桿放大信貸規模,反而導致間接融資規模不斷增加的局面。 這裡面有多種原因。監管的分業模式、新股發行的審批制、債券發行的門檻過高等問題都需要改革。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的領導,基本出自銀行體系。不唯央行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的領導也大多來自銀行系統;四大行的負責人往往是中央候補委員;在十八大代表名單中,銀行系統的人數遠遠超過證券系統。這與美國形成對比,作為直接融資大國,美國屢次從高盛這樣的投行中選拔財政部長。 在經濟轉型之際,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有了另一重大意義,那就是服務實體經濟,助推新興產業發展。 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引領科技互聯網產業,其直接融資佔比長期在80%~90%的水平;德國、日本作為製造業大國,都是直接融資為主,其比重都在50%以上。 如果說中國過去發展製造業主要依賴間接融資的話,經濟轉型就要求更多的直接融資了。 新興產業往往孕育於中小企業當中。新興中小企業往往是輕資產,波動大,與銀行信貸重抵押、求穩定的要求不匹配。而股權融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等融資方式,顯然更為適合。 如若著眼於轉移銀行體系的風險,則股市無非延續了其作為國企圈錢解困政策工具的使命;如若著眼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服務經濟轉型,則股市將成為新興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助推器。從這個角度來看,究竟是傳統藍籌還是新興科網企業更有投資價值,股市已經給出了答案。

9. 兩種融資方式

兩種融資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了解過投資知識,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了解過創業知識,歡迎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兩種融資方式

直接融資是指政府、企業等直接從社會上(如企事業單位、居民等)籌資,一般來說,是通過發行債券、股票以及商業信用等形式融通所需資金。

間接融資是以金融部門為中介,由金融部門(如商業銀行、信用中介、儲蓄機構)通過吸收存款、存單等形式積聚社會閑散資金,然後以貸款等形式向非金融部門(如企業等)提供資金。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具有不同的特點,同時又有緊密的聯系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直接融資一般是政府或企業以發行證券的形式在資本市場上公開進行融資活動,其發行的證券代表著一定的財產權(如股票)或債權(如國債、企業債券),這些有價憑證一般可以在市場上公開交易。籌資者發行證券往往是以自身的財產、信譽、盈利前景等為保證進行的,因此,在發行證券之前,必須進行資產評估、會計審計、律師公證等工作,證券發行之後,籌資者必須定期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政府對證券市場進行嚴格的管理,貫徹「公開、公正、公平」及「誠實信用」的原則,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直接融資具有籌資范圍廣、規模大、可以連續籌資而且具有社會宣傳效應等特點。間接融資主在是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借貸關系,間接融資具有聚少成多、短借長貸、分攤風險、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等優點。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而且隨著國際金融發展史的不斷演進,也出現了交叉、融合的趨勢。我國證券市場發育時間較短,規模較小,尚不完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在堅持間接融資為主、進一步發揮銀行的資金服務功能的同時,積極穩妥地發展直接融資,逐步擴大直接融資比重。

最新創業融資的方式

風險投資。

在英語中,風險投資的簡稱是VC,與維生素C的簡稱Vc如出一轍,而從作用上來看,兩者也有相同之處,都能提供必需的「營養」。根據美國全美風險投資協會的定義,風險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具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

天使投資。

天使投資是自由投資者或非正式風險投資機構,對處於構思狀態的原創項目或小型初創企業進行的一次性的前期投資。天使投資雖是風險投資的一種,但兩者有著較大差別:天使投資是一種非組織化的創業投資形式,其資金來源大多是民間資本,而非專業的風險投資商;天使投資的門檻較低,有時即便是一個創業構思,只要有發展潛力,就能獲得資金,而風險投資一般對這些尚未誕生或嗷嗷待哺的初創企業興趣不大。

在風險投資領域,「天使」這個詞指的是企業家的第一批投資人,這些投資人在公司產品和業務成型之前就把資金投入進來。天使投資人通常是創業企業家的朋友、親戚或商業夥伴,由於他們對該企業家的能力和創意深信不疑,因而願意在業務遠未開展之前就向該企業家投入大筆資金,一筆典型的天使投資往往只是區區幾十萬美元,是風險資本家隨後可能投入資金的零頭。但對於剛剛起步的創業者來說,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天使投資是不錯的選擇。

創新基金。

近年來,我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勢頭迅猛,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發展新的重要增長點。政府也越來越關注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樣,這些處於創業初期的企業在融資方面所面臨的迫切要求和融資困難的矛盾,也成為政府致力解決的重要問題。

有鑒於此,結合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特點和資本市場的現狀,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建立並啟動了政府支持為主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境。創新基金已經越來越多地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可口的「營養餐」。

中小企業擔保貸款。

一方面中小企業融資難,大量企業嗷嗷待哺;一方面銀行資金缺乏出路,四處出擊,卻不願意貸給中小企業。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銀行認為為中小企業發放貸款,風險難以防範。然而,隨著國家政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扶植以及擔保貸款數量的激增,中小企業擔保貸款必將成為中小企業另一條有效的融資之路,為創業者鋪路。

政府基金。

近年來,政府充分意識到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各省市地方政府,為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不斷採取各種方式扶持科技含量高的產業或者優勢產業。為此,各級政府相繼設立了一些政府基金予以支持。這對於擁有一技之長又有志於創業的.諸多科技人員,特別是歸國留學人員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隨著投融資市場逐漸規范化,企業在發展中也擁有了更多的投融資機會,企業可以根據發展的情況選擇合適融資方式來幫助自身更好的成長。

國外企業融資方式

國外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

中小企業的資金的來源無非是以下幾種:一是自籌,二是直接融資,三是間接融資,四是政府扶持資金等。

關於自籌資金。它包括的范圍非常廣泛,主要有業主自有資金;風險投資資金;企業經營性融資資金;企業間的信用貸款;中小企業間的互助機構的貸款;以及一些社會性基金的貸款等等。關於直接融資。是指以債券和股票的形式公開向社會籌集資金的渠道。關於間接融資。主要包括各種短期和中長期貸款。貸款方式主要有抵押貸款、擔保貸款和信用貸款等。

不同類型的中小企業融資特點不同,當然對融資渠道和條件的要求也不同。從融資的角度看,中小企業可分為製造業型、服務業型、高科技型以及社區型等幾種類型。各類型的中小企業的融資特點和要求各不相同。

中小企業融資政策的比較

政府的資金支持是中小企業資金來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綜合各國的情況來看,政府的資金支持一般能佔到中小企業外來資金的10%左右,具體是多少則決定於各國對中小企業的相對重視程度以及各國企業文化的傳統。各國對中小企業資金援助的方式主要包括:

1、稅收優惠。發達國家企業稅收一般占企業增加值的40-50%。在實行累進稅制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的稅負相對輕一些,但也占增加值的30%左右,負擔仍較重。為進一步減輕稅負,各國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2、財政補貼。財政補貼的應用環節是鼓勵中小企業吸納就業、促進中小企業科技進步和鼓勵中小企業出口等。

3、貸款援助。政府幫助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主要方式有:貸款擔保、貸款貼息、政府直接的優惠貸款等。

4、風險資本。歐美等國家多由民間創立、而日本等國主要為政府設立。

5、鼓勵中小企業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為解決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問題,一些國家探索開辟「第二板塊」,為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渠道。

國外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為建立有中國特色的中小企業正常的資金融通體系和渠道,完善我國政府的資金扶持政策體系,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特提出如下建議:

1、進一步加快現代規范的企業制度建設,還公司制中小企業符合市場經濟運行機制要求的自然的直接融資權。

2、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鼓勵中小企業間建立互助金融組織。

3、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第二板塊市場」。

4、鼓勵中小企業的創業者向親朋好友借資。

5、要從稅收、財政支出、貸款援助和直接融資等各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資金扶持政策體系。

6、依國情選擇中小企業的扶持重點。

7、建立中小企業平穩「退出」的安撫政策

;

10. 為什麼要提升直接融資比重

日前,國務院批准了由一行三會編制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其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 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是個老話題。直接融資主要包括股票和債券 ,本文重點探討與股市的關系。 對此,悲觀者認為,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意味著新股和再融資還將擴大規模;樂觀者認為,為了完成更多融資任務,監管部門會「放水養魚」,呵護股市。君不見,近期的股市低迷下, IPO審核過會已實際暫停。 監管部門有意提振股市,並不是秘密;目前為止,成效不彰。對於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的政策意圖,則需從更大的視角來觀察。 「擴大直接融資規模」較早由央行於1996年提出。彼時, 商業銀行從計劃經濟下轉制未久,風控機制不健全,不良資產率較高。按照央行行長周小川2004年的說法,不良貸款相當一部分是各級政府幹預所導致。 無論當時還是今日,銀行系統的不良貸款都是中國經濟宏觀層面最大的風險之一。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意在轉移銀行體系風險。 自那以後,盡管直接融資比重一直有所提升,由「十五」時期的2002~2005年年平均5.03%,到「十一五」時期年平均的11.08%。但總體而言,中國金融市場仍高度依賴銀行信貸 ,且出現了商業銀行藉助資本市場融入資本金,杠桿放大信貸規模,反而導致間接融資規模不斷增加的局面。 這裡面有多種原因。監管的分業模式、新股發行的審批制、債券發行的門檻過高等問題都需要改革。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的領導,基本出自銀行體系。不唯央行和銀監會 ,證監會和保監會的領導也大多來自銀行系統;四大行的負責人往往是中央候補委員;在十八大代表名單中,銀行系統的人數遠遠超過證券系統。這與美國形成對比,作為直接融資大國,美國屢次從高盛這樣的投行中選拔財政部長。 在經濟轉型之際,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有了另一重大意義,那就是服務實體經濟,助推新興產業發展。 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引領科技互聯網產業,其直接融資佔比長期在80%~90%的水平;德國、日本作為製造業大國,都是直接融資為主,其比重都在50%以上。 如果說中國過去發展製造業主要依賴間接融資的話,經濟轉型就要求更多的直接融資了。 新興產業往往孕育於中小企業當中。新興中小企業往往是輕資產,波動大,與銀行信貸重抵押、求穩定的要求不匹配。而股權融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等融資方式,顯然更為適合。 如若著眼於轉移銀行體系的風險,則股市無非延續了其作為國企圈錢解困政策工具的使命;如若著眼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服務經濟轉型,則股市將成為新興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助推器。從這個角度來看,究竟是傳統藍籌還是新興科網企業更有投資價值,股市已經給出了答案。

閱讀全文

與擴大直接融資比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預收外匯辦稅 瀏覽:790
中國銀行收益高理財產品 瀏覽:978
成員企業股東 瀏覽:329
股票佛慈制葯 瀏覽:55
友邦保險的股東 瀏覽:262
通橋資本股票 瀏覽:472
st信威股票價格 瀏覽:964
建行非凈值型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228
盈盛金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瀏覽:709
怎麼辦理外匯攜帶證 瀏覽:32
中信證券萬2傭金 瀏覽:100
股票可以d 瀏覽:910
中泰證券私募基金 瀏覽:392
沖頂股票 瀏覽:85
萬達融資結構分析 瀏覽:347
洗衣o2o融資a輪 瀏覽:137
寧波銀行2018美元匯率查詢 瀏覽:746
金融公司文員做什麼的 瀏覽:179
丹村股票 瀏覽:215
金融機構代理國庫管理辦法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