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內信託和海外信託有什麼區別
信託即受人之託,代人管理財物。是指委託人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照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其它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處分的行為。
由於信託是一種法律行為,因此在採用不同法系的國家,其定義有較大的差別。歷史上出現過多種不同的信託定義,但時至今日,人們也沒有對信託的定義達成完全的共識。
簡單的講就是國內因為金融行業分業經營限制,相較金融制度靈活和金融產品創新豐富的西方國家比較單一和保守
② 境外信託和國內信託是一回事嗎
境外信託和境內信託,雖然都是家族信託,但是區別很大。
1、政策方面
在政策、法則法規方面,由於國內《信託法》是根據英美法樹立而成,對於家族信託,國內《信託法》在法理層面與境外信託有著很大的區別。
《中國物權法》中並沒有所有權,因此也並沒有收益權。譬如說,國內《信託法》第十五條規定了委託人不是惟一受益人時,若要進行信託存續,信託財產就不作為其遺產或者清算財產。在信託轉移方面,不動產、股權等資產,由於等級制度等限制,國內信託難以完全轉移到信託方案名下,所以在操作層面也存在難度。
而海外信託,《英美法系信託法》中信託財產三權分立,信託人擁有所有權,受益人擁有收益權。而在《信託法》中第15/16/17條中,委託人、受託人終止,信託財產不屬於清算財產,除了信託財產設立過擔保或者自身產生的債務,法院對信託財產不得強制執行。在資產轉移的需求方面,利用海外信託便可輕松做到將資產轉移到國外,如吳亞軍、潘石屹等人將自己即將上市的公司股權樹立信託,極其有利於公司海外上市。
2、信託公司
對於設立信託公司,,因為兩地的經濟政治發展環境都不太一樣,而海外和國內的做法也不太一樣。
國內的信託公司多在建國後才樹立起來,且國內信託長期以來多以為資金需求方為導向,而並非從高凈值客戶需求方面出發為其供應財富處理方案,所以國內的信託公司在此方面的閱歷也顯缺位。
海外信託公司多以咨詢顧問的身份出面,按照委託人實踐狀況與需求、供應信託方案、稅務方案、方案信託構造,僅一套方案便可收取高額的咨詢費用。海外的信託公司都已樹立幾十年甚至百年以上,有長期的運營經驗以及高度誠信的管理體系。
3、遺產稅
海外信託和國內信託一樣,都是出資者進行理財出資的一種首要選擇。但是,對比於國內的信託品種,海外信託更能促進財富處理和傳承,因此受到了家族企業的喜愛和追捧,變成一種轉移財富的首要方式。
在遺產稅方面,雖然《遺產稅暫行條例》出台已久,但至今未實施初步徵收,國內富豪將資產傳承給下一代並沒有很大阻礙,這就減少了國內對於傳承信託的需求。但是由於國內的家族信託還未能夠做到資產隔絕的效果,當富人家族在死後分配財產時則會出現各種糾紛,甚至導致將親人訴諸法庭的後果。
在海外信託,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良好的避稅功能。海外的信託法律保護了信託財產的所有權轉移給受託人所有,在整個信託法律關系存續期間,所有權都歸屬受託人。也就是說,當受託人去世之後,留在信託中的財產因其名義所有權已不屬於委託人,切與委託人的固有財產獨立,是不計入應交稅的遺產總額的,從而避免了家庭之間的多種糾紛。
最後,對於委託人來說,最有效、快速而且安全的財富保存、財富傳承才是最好的信託產品,而海外信託則能夠賦予更多正確的理財觀念、技術平台乃至健全的法律保護給你,讓你的投資收益最大化,相信你也應跟上多數高凈值人士的正確投資腳步。
③ 境內信託 VS 境外信託,中國富人該如何選擇
境內外信託作用與意義原本就不同,國內是以理財為主,家族信託目前還是早期,境外是財產分散,隔離,傳承為主。
④ 香港信託與內地信託有什麼區別
美元和港元計價。匯率這一塊的風險會存在。
周期上區別。國內信託一般都是2-3年。以債版權為主。海權外信託一般周期上比較長都是十幾年甚至更久。
投資標的。國內信託的投資標的比較明確,但是海外信託投資標的不明確。只有一個收益率體現。但是收益率體現往往讓客戶不是很放心。國內就能夠做到專款專用。
⑤ 信託可以分為哪幾類
信託分類繁多,以信託標的物為標准,信託可分為: 1.資金信託專:信託標的物呈貨幣資金形屬態。其中,又可以按照資金的具體用途再分為信託貸款融資類信託(上國投的新上海國際大廈項目信託產品)、證券基金投資類信託(上國投的機構理財資金信託產品)以及股權投資類信託等。 2.動產信託:信託標的物形態為動產實物,如工業設備、車輛、船隻等。 3.不動產信託:凡是以土地、房產等地上定著物為標的物而設定的信託,稱為不動產信託。。 4.財產權信託:是以財產權為信託標的物的信託。按照財產權的類別不同,又可以劃分為股權信託、表決權信託等。 5.知識產權信託:專利權信託、著作權信託等。
⑥ 中國信託與美國信託差異
國外信託先有資金,然後進行投資管理;中國信託在目前大多數先有投資標的,再進行市場募集資金。中國信託是和日本信託學習過來的,和美國差距比較大
⑦ 中國信託與西方信託的區別是什麼
海外信託和國內信託一樣,都是出資者進行理財出資的一種首要選擇。但是,對比於國內的信託品種,海外信託更能促進財富處理和傳承,因此受到了家族企業的喜愛和追捧,變成一種轉移財富的首要方式。在遺產稅方面,雖然《遺產稅暫行條例》出台已久,但至今未實施初步徵收,國內富豪將資產傳承給下一代並沒有很大阻礙,這就減少了國內對於傳承信託的需求。但是由於國內富人家族在死後分配配遺產時多會出現各種糾紛,甚至致使將家人親屬訴諸法庭,若國內的家族信託能夠做到資產隔絕的效果,這對於國內信託的發展無疑是一大片藍海。對於資產轉移的需求,如吳亞軍、潘石屹[微博]等人將自己即將上市的公司股權樹立信託, 便可輕松做到將資產轉移到國外,有利於公司海外上市。類似的需求還有很多,隨著社會財富的迅速增長,新的國內富豪移民潮閃現,對於我國未來信託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若國內信託公司能夠助力富豪們樹立信託, 將資產轉移至海外,無疑會帶來信託業巨大的前景。不管是海外信託或是國內信託,對於委託人來說,能夠幫助自己實現以投資為目的增加財富、確保傳承的信託產品便是好信託。因此,在海外信託和國內信託面前徜徉不定的准委託人來說,不需要猶疑,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境內外最適合自己的信託產品。
⑧ 國內家族信託和國際家族信託有什麼區別
看門狗財富為您解答。
目前,國內包括銀行、信託公司等在內的金融機構陸續開始在家族信託領域開展研究與探索,很多機構相繼推出符合境內傳承需求的家族信託產品。2013年,招商銀行推出境內首單私人銀行家族信託業務後,北京銀行、建設銀行等也表示將推出該類服務,搶占國內家族信託市場份額。
國內家族信託都運用了信託財產風險隔離的通用功能,但因法律和金融環境不同,服務內容也有所不同。
國際家族信託一般在離岸中心島國設立,依據該地區信託制度的便利性和稅收優惠進行注冊運作,設立門檻較低且很方便。其服務內容僅限於特殊目的的用途,主要是搭建信託構架,屬於特殊目的的信託,而信託財產管理則是由委託人尋找第三方金融機構另行管理,所以國際家族信託收費很低。
國內家族信託屬於實體信託,同時具備信託功能和信託財產管理職能,信託公司的設立准入和過程監管都非常嚴格。對於高凈值人士來講,其財富傳承不僅需要實現國際的傳承,也會在國內安排相應的傳承。因為國內市場的經濟活力和發展增速對於財富的增長有一定優勢,而且子女的成長、生活、就學和事業生涯開展,也會有一部分在國內完成和實現。因此,通過同時具備信託制度安排和投資管理功能的信託公司完成財富傳承,是較好的選擇。
⑨ 離岸信託與中國家族信託有什麼區別
離岸信託與家族信託的區別:
一、定義不同
離岸信託:離岸信託是指在離岸屬地成立的信託。在操作上與信託類似,但因為特定的屬地對信託的定義或法條有相對寬松或特別的政策,或受益人的利益能夠得到更多的保護。
家族信託:家族信託是一種信託機構受個人或家族的委託,代為管理、處置家庭財產的財產管理方式,以實現富人的財富規劃及傳承目標,最早出現在長達25年經濟繁榮期(1982年到2007年,被稱為美國第二個鍍金年代)後的美國。
二、用途不同
離岸信託的用途:
1、信息保密。
2、有效地控制受益人的揮霍行為。
3、遺囑和不動產規劃。
4、慈善事業。
5、為未來退休提供保障。
6、信託投資公司。
7、設計公司架構。
8、財產保護。
9、繼承和遺產稅規劃。
家族信託的用途:避稅、企業管理。
(9)海外信託國內信託區別擴展閱讀:
信託的作用是信託職能發揮的結果,包括:
一、代人理財的作用,拓寬了投資者的投資渠道。
其特點:一是規模效益,信託將零散的資金巧妙的匯集起來,由專業投資機構運用於各種金融工具或實業投資,謀取資產的增值;
二是專家管理,信託財產的管理的運用均是由相關行業的專家來管理的,他們具有豐富的行業投資經驗,掌握先進的理財技術,善於捕捉市場機會,為信託財產的增值提供了重要保證。
二、聚集資金,為經濟服務:
由於信託制度可有效的維護、管理所有者的資金和財產,它具有很強的籌資能力,為企業籌集資金創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將儲蓄資金轉化為生產資金,可有力的支持經濟的發展。
三、規避和分散風險的作用:
由於信託財產具有的獨立性,使得信託財產在設立信託時沒有法律瑕疵,在信託期內能夠對抗第三方的訴訟,保證信託財產不受侵犯,從而使信託制度具有了其他經濟制度所不具備的風險規避作用。
四、促進金融體系的發展與完善。
五、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
通過設立各項公益信託,可支持我國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慈善等事業的發展。
六、信託制度有利於構築社會信用體系:
信用制度的建立,是市場規則的基礎,而信用是信託的基石,信託作為一項經濟制度,如沒有誠信原則支撐,就談不上信託,而信託制度的回歸,不僅促進了金融業的發展,而且對構築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離岸信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家族性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信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