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1鄒平縣「八七」會議的發言稿誰有啊。謝謝哈。
王傳民同志在全縣四級幹部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這次全縣四級幹部會議,主要任務是,總結工作,分析形勢,部署任務,動員全縣上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奮力拚搏,凝心聚力,全民創業,在更高層次上推進新一輪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率先發展,為「十二五」開好頭、起好步。下面,根據縣委常委(擴大)會議研究的意見,我講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肯定成績,認清形勢,切實增強推進新一輪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率先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
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重大成績,為「十一五」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回顧過去,在形勢復雜多變、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我們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一是必須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無論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還是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難題,全縣上下始終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困難面前不退縮,成績面前不停步,搶抓機遇,大幹快上,營造起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濃厚氛圍。二是必須堅持解放思想不動搖。針對不同時期的形勢變化和不同階段的發展定位,跳出鄒平看鄒平,放眼全國看鄒平,有的放矢地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制定並實施了既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又符合自身實際的一系列新思路、新舉措,為推動鄒平攻堅克難、爭先進位、跨越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源泉。三是必須堅持保障改善民生不動搖。堅持以人為本、富民優先,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各個方面的需求,在全縣上下凝聚起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真心熱愛鄒平、共建美好家園的強大合力。四是必須堅持創新優化發展環境不動搖。
在肯定成績、總結經驗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縣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不盡合理,傳統產業比重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偏小,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發展有待進一步加快;發展方式相對粗放,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節能減排壓力加大,土地、環保等對經濟發展的制約日益明顯;城市功能不夠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相對滯後,重點城建工程進展不夠理想,區域發展不夠平衡,城鄉一體化進程需要進一步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有待加強,一些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還沒有完全得到解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部分幹部群眾思想還不夠解放,精神面貌、工作狀態與當前的發展形勢、任務要求還不相適應,機關作風建設還存在薄弱環節,發展環境還需進一步優化,等等。對於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在今後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同志們,我們剛剛告別了「十一五」,又闊步邁入了「十二五」。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年,也是我縣「奮戰兩年,跨入全國縣域經濟前十強」的關鍵年。全面做好今年工作,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為此,確定今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一系列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奮戰兩年,跨入全國縣域經濟前十強」的奮斗目標,大力實施「工業轉型、農業提升、城鄉一體、全民創業、實事惠民」五大工程,全力推進更高層次上的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率先發展。為「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基礎。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50億元,同比增長20.8%;財政總收入突破:10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3%和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00元;到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30億元,財政總收入12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5億元;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200億元,財政總收入16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5億元。
二、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努力營造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率先發展的濃厚氛圍
思想觀念是決定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問題。每個時期的大發展、大跨越,都伴隨著思想的大解放、境界的大提升。
(一)解放思想,「敢」是前提。敢不敢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敢不敢觸及利益的調整,敢不敢冒「丟官」的風險,這才是解放思想的核心。
(二)解放思想,「實」是關鍵。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所在。我們絕不能把解放思想停留在口號上、停留在文字上,絕不能對外地先進經驗盲目模仿、照搬照抄,只有把外地經驗與當地實際相結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要做到標准實。解放思想要制定實實在在的標准,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實現目標化、具體化,真正使解放思想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切實可行。會後,縣委宣傳部要緊密結合今年工作重點和「十二五」長遠發展,認真組織開展主題鮮明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迅速掀起新一輪解放思想的熱潮。二要做到措施實。各級各部門都要把年初制定的目標任務倒排工期,至少一月集中調度一次,看看哪些工作進展順利,下一步如何跟進;哪些工作存在問題,如何克服困難;哪些工作還沒啟動,到底怎麼解決,都要認真研究,採取措施.加快推進,真正做到凡是縣委、縣政府定了的事,都要竭盡全力、鍥而不合,一抓到底、抓出實效。三要做到效果實。每項工作,不管怎麼說,無論怎麼干,人民群眾看的是結果,要的是實效。金縣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每年都要干成幾件大事、干好幾件實事,以實際成效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經受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三)解放思想,「干」是保證。「奮戰兩年,跨入全國縣域經濟前十強」,時間非常緊迫,任務異常艱巨,要靠全縣廣大幹部群眾大幹、苦幹、實干。
三、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全面開創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率先發展的新局面
(一)突出擴總量提質量,在經濟強縣建設上邁出新步伐。推進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率先發展,基礎是擴總量,關鍵是調結構,出路在轉方式。全縣各級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一主題,牢牢把握「抓投入、擴總量,轉方式、調結構」這條主線,大力實施「工業轉型」工程,努力推進發展速度、結構層次和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在更高層次上建設具有實力、充滿活力、富有潛力的經濟強縣。
一是堅持不懈抓投入,擴總量。今後五年,我縣發展最大的矛盾仍然是總量不夠大,最主要的任務仍然是加大投入上項目。要全力抓好項目建設。突出抓好投資62億元的宏橋高精度鋁板帶、投資17億元的創新軌道交通輕量化合金材料、投資7.9億元的長星3兆瓦風電機組擴建等60個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0億元,其中工業投資12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120億元、增加值440億元、利稅200億元。要做大做強經濟園區。充分發揮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優勢和品牌效應,積極拓展發展空間,加快完善服務功能,穩步推進產業集聚,全面提升綜合實力和承載能力,努力打造全國一流的開發開放引領區、產業升級樣板區和生態建設示範區。實施鎮辦園區升級工程,主動承接經濟技術開發區輻射,科學調整發展布局,突出區域經濟特色,加快板塊經濟崛起。要千方百計招商引資。
二是全力以赴轉方式,調結構。在抓投入、擴總量的同時,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全力推動經濟發展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良性軌道。要強力推進工業升級。加快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戰略,通過裝備更新、工藝嫁接、產品升級等手段,改造提升紡織服裝、新型材料、裝備製造、食品醫葯、精細化工、高檔用紙六大主導產業,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打造具有科技創新力、市場競爭力、區域帶動力和產業聚集力的高端產業集群。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突出抓好金剛高性能陶瓷新材料、齊星高強度航空鋁材等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建設,確保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600億元。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突出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壽平鐵路物流園區、運達物流園區、西王物流園區海關監管倉庫建設,大力推進工業企業物流剝離工作,全力打造具有較強輻射力的區域性物流中心。重點提升現代旅遊業,實施大項目栽動戰略,加快山區環山路等配套設施建設,注重生態、文化、休閑、度假、體驗等要素融合,把特色做優、精品做強、品牌做響。大力發展商貿餐飲、休閑娛樂等傳統服務業,積極培育總部經濟、服務外包、信息咨詢等新型服務業,加快形成業態豐富、結構合理、開放性強的服務業發展格局。確保年內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90億元,同比增長2l%。要大力加強自主創新。健全完善鼓勵科技創新的各項政策機制,扶持推進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建設,努力為各類自主創新搭建平台。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積極推進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廣泛合作,探索建立科技、人才合作共享機制,聯合建設科技園、研發中心和研究基地,不斷提升技術創新力。力爭年內完成科技投入12億元,實施縣級以上科技項目100項,申請專利。700件以上,取得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重大科技成果50項以上;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l家、省級2家;爭創中國馳名商標3件、省著名商標6件。要切實抓好節能減排。加快編制《鄒平低碳節能戰略發展規劃》,建立信息化能耗監控中心,積極開發應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新技術,著力抓好19戶重點用能企業和重點行業節能,努力建設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態型城市。嚴格項目准入門檻,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切實加強小清河、六六河等重點流域、區域治理,盡快開工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升級改造及回用水工程,年內建成長山、好生、九戶等鎮辦污水處理廠。確保萬元GDP取水量降低8%,規模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0%。
三是狠下功夫抓生態,促高效。大力實施「農業提升」工程,加快發展優質高效、特色生態農業,強基礎、優結構,育龍頭、創品牌,確保用2—3年時間全縣2/3的農戶走出傳統農業,從事現代農業,真正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突出城鄉區域互動,在加快城鄉建設上邁出新步伐。按照「老城特色化、新區現代化、城鎮集聚化、農村社區化」的思路,大力實施「城鄉一體」工程,積極推進城鄉大開發、大搬遷、大建設,加快形成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健全、生態環境優美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一是不斷完善城鄉規劃體系。以《鄒平縣城鄉建設總體規劃》為綱領,突出抓好新一輪城市發展規劃、城鎮體系規劃、新村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等修編工作,重點配套編制好南部新區及西董三峪地區、縣城四環沿線等19個專項規劃,著力構建「以縣城為中心、以鎮辦為節點、以農村為支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城鄉」的規劃網路體系。要加強規劃執行監管,嚴肅查處違規建設,真正做到「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確保編制高起點、落實不走樣。二是全力打造精品魅力城市。立足生態園林型現代化魯中中等城市的定位,樹立「精品、特色」的城市建設理念,既要體現和諧大氣,又要講求精細精緻,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凸顯城市魅力,增添城市神韻。要講究城市建築風格,無論是辦公樓、商務樓還是居民樓,都要在特色性、標志性、創意性上下功夫,不能簡單模仿、千樓一面、無序扎堆。要注重城市細節,著力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綠地廣場、雕塑小品、水景噴泉,以及各類休閑設施,全力打造「出門見綠、處處有景,山青水秀、獨具魅力」的城市名片。要深入推進「數字城管」建設,努力構建發現及時、處置快速、解決有效、監督有力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切實改善城市環境面貌。三是大力推進重大設施建設。城市建設「十一大」工程是縣委縣府著眼鄒平長遠發展決定實施的,截至目前,鄒韓路綜合提升、魏橋鎮新農村社區建設、長山工業供水和北外環東延基本完成,其他工程正在加快推進。今年,要繼續深入實施「城鄉建設提升年」活動,倒排工期,強化督查,確保各項工程保質保量、按期完成。要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城建投入,以三山兩湖一河片區、中軸線片區、鶴伴二路與鄒周路交叉口片區為重點,全力抓好6座大型綜合寫字樓、15個商住小區和25個城中村改造,以及重點城市道路等重大工程建設,確保年內實施城建項目70個,完成投入26.6億元。開工建設壽平鐵路鄒平段,加快推進鄒魏路大修、焦臨路改造、鄒普路改造、壽濟路改建等重大交通設施建設,積極構建「三鐵兩高一航」和「十縱十橫九聯三環」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四是加快建設現代特色村鎮。
(三)突出平安文明高效,在加強環境建設上邁出新步伐。堅持把創新優化發展環境作為凝聚發展合力、增添發展優勢的關鍵舉措,以人民滿意、社會認可為標准,著力解決影響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以環境的大優化推進新一輪大發展。一是狠抓平安鄒平建設。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堅持打防並重、疏控結合的原則,健全完善群防群治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大力開展「嚴打」集中整治,深入實施「天網」工程,扎實做好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切實做好群體性、突發性事件的預防和處置,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完善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把工作重心從事後處理轉移到事前防範上來,及時主動地穩控好可能影響穩定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深入開展調解工作,加快構建「三調聯動、七調對接」的「大調解」格局,切實解決好上訪老戶、重信重訪、信訪積案等信訪突出問題,最大限度地把各類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大力開展「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年」活動,切實抓好安全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確保不發生重大安全事故。二是狠抓文明鄒平建設。以教育人、提高人、塑造人為主線,深入開展城鄉文明創建聯動工程和共建共促共享活動,大力弘揚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敬業奉獻、見義勇為、尊老愛幼的道德風尚,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確保成功創建全國文明縣城。大力加強市民家園意識和人文精神教育,切實增強廣大群眾作為鄒平人的歸宿感和自豪感,真正激發全縣上下「關心鄒平、熱愛鄒平、奉獻鄒平、建設鄒平」的巨大熱情,為推進鄒平更高層次的發展提供強勁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要以建黨90周年為契機,深入開展系列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的時代主旋律。三是狠抓效能鄒平建設。深入開展「三優三滿意鞏固年」活動,大力弘揚「立說立行、日事日畢」的工作作風,規范辦事程序,縮短辦事流程,積極主動為基層和企業提供優質、高效、快捷的服務。按照「什麼問題突出就重點整治什麼問題,哪個環節薄弱就重點加強哪個環節」的原則,深入開展行政不作為、違規執法等專項集中整治,重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態度「冷、橫、硬」和服務「低、慢、差」問題,嚴厲懲處吃、拿、卡、要,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行為。要繼續完善效能監察連心網等互動平台,進一步加大公開評議力度,強化社會監督,努力構建高效快捷的服務型機關。
(四)突出保障改善民生,在和諧社會建設上邁出新步伐。要把改善民生作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政績,大力實施「實事惠民」工程,千方百計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做到人人收入有提高、人人公平受教育、人人生病看得起、人人生活有保障。一是優先提高居民收入。按照市場主導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個人自謀職業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健全城鄉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大力加強各類就業平台建設,統籌做好零就業家庭、下崗失業人員、新成長勞動力就業工作,多渠道推進城鄉居民充分就業,確保全年新增城鎮就業60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5萬人。不斷完善收入增長機制,逐步建立企業工資協商制度,加快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確保城鄉居民收入增速保持在12%以上。二是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深入實施「兩免一補」、「三免」惠民、農村小學生乘校車補助等工程,積極推進校舍安全工程和學校標准化建設,規劃建設黛溪小學、城南幼兒園等19個項目,逐步改善辦學條件,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大力實施校園安全、數字化教育體系建設、教師培訓、音體美器材配套、實用人才培養五大工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積極發展職業教育,力爭年內成功創建技師學院。三是全面提升醫療水平。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加快中醫院門診病房綜合樓和部分鎮辦衛生院建設,改造擴建縣精神衛生中心,規范完善農村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基本葯物制度,鞏固發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一步提高報銷比例和封頂線,力爭個人衛生支出比例5年內降至30%以下。深入推進農村衛生普惠工程,建立居民健康檔案信息平台,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加大食品葯品執法監管力度,確保群眾飲食用葯安全。扎實做好計劃生育工作,全力穩定低生育水平。四是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深入實施各種文化惠民工程,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力推進鎮辦高標准文化站和村健身廣場建設,組織開展好各類群眾文化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培育一批骨幹文化企業,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基地,匯聚一批文化優秀人才,創作一批文化精品力作,打造一批文化特色品牌。加強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與保護,不斷增厚城市文化底蘊,豐富城市文化內涵。五是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全面推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實現農民養老保險全覆蓋;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為重點,不斷擴大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快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啟動殘疾人康復致富救助工程,實施社會養老服務推進工程,加強鎮辦敬老院建設管理,不斷提高低保和「五保」供養標准。大力實施安居工程,年內建設經濟適用房200套、廉租房220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600戶,不斷改善困難家庭居住條件。
四、大力加強黨的建設,為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率先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二五」各項任務目標,關鍵在黨、關鍵在班子、關鍵在幹部。要按照為民、務實、清廉和講政治、講紀律、講大局、講團結的要求,大力加強黨的建設,扎實推進創先爭優活動,切實為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以黨委換屆為契機,大力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根據上級統一部署,今年縣鎮兩級將集中換屆。要按照上級有關要求,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換屆圓滿成功。要堅持「以發展論英雄,憑實績用幹部」的選人用人導向,大力選拔政治堅定、原則性強、清正廉潔、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幹部,做到不讓幹事的人吃虧、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長期在一線埋頭苦乾的人吃虧。要嚴肅換屆工作紀律,絕不允許出現跑官要官等違規現象。在這里,我代表縣委鄭重承諾,對拉票賄選、跑官要官、干擾換屆的,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也請廣大幹部群眾予以監督。要抓好乾部隊伍學習培訓,大力加強後備幹部培養,注重從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矛盾復雜的地方鍛煉幹部、識別幹部,不斷增強各級幹部解決實際問題、駕馭復雜局面、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本領。要深入實施「三個千」人才培育工程,推動黨政人才、企
業家人才等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實現人才工作新突破。
(二)以固本強基為目標,大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多年來,我縣高度重視基層組織建設,狠抓「四位一體」「四民主、兩公開」和民主議政日等制度規范,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增強。但是,從當前全縣基層組織建設情況看,還存在工作開展不平衡的問題,少數基層組織還存在軟、散、亂的現象,在極少數村許多制度還流於形式,等等。對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要以今年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大力開展「基層黨建提升年」活動,切實抓好「四有」保障工程和民主議政日活動,鞏固基層執政基礎。要嚴格換屆程序,全面實行以「競職承諾、創業承諾、辭職承諾」為主要內容的「三諾」競選制度,任職期間要有明確的階段性工作目標、要有帶領群眾創業致富的實際舉措,年度沒有完成既定任務的要自動辭職,從而使廣大村幹部有目標、有壓力,切實承擔起發展一方、穩定一方、致富一方的責任。各村支部書記要以「我是所有群眾知心人」為目標,胸懷大局、一身正氣,多為本村的長遠發展考慮,多為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著想,真正做好群眾的帶頭人和主心骨。
(三)以整風肅紀為重點,大力加強幹部作風建設。關於轉變作風,這里我重點強調三個問題:第一個是關於大局意識的問題。當前,全縣廣大幹部總體上是服從大局、支持大局的。一事當前,不是從干成事出發來謀劃思路、採取舉措,而是過多地考慮部門利益得失和個人前途進步,造成一些大事、急事、難事一拖再拖,始終打不開局面。一個部門有沒有地位,一個幹部在群眾中有沒有威信,主要取決於是否把事干成,事干成了就是形象、就有地位,就能贏得群眾的支持和組織的信任。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堅決拋棄各種私心雜念,自覺把工作融入到鄒平發展的大局之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心同德把建設全面小康鄒平推向前進。第二個是關於聯系群眾的問題。從當前群眾信訪、矛盾糾紛來看,大多問題是與群眾聯系不密切造成的。現在,有些幹部
縣委決定在全縣大力開展「鎮辦幹部進村入戶行動」,建立家庭檔案,把每戶基本情況、反映的問題、解決的進度、群眾的滿意度等,都要登記造冊。今後,要把這項工作長期固定下來,實行一季一入戶、一季一登記、一季一反饋,切實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真正把各類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這項工作由縣委組織部牽頭,作為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切實抓緊、抓好。第三個是關於不良習氣的問題。當前,少數幹部的不良習氣與鄒平心齊風正勁足的大氛圍格格不入。有的人在領導面前善於表態,豪言壯語,但是表態之後就是不落實,聽起來天花亂墜,其實什麼也沒干;有的人辦任何事只認關系不認工作,明明是份內的事,明明是舉手之勞,也要落個人情;有的人樂於做評論員,別人在前邊干,他在旁邊看,干好了他說早該如此,干錯了他說意料之中;有的對工作不深入、不研究,作風漂浮、無所事事,等等。對以上問題,群眾眼睛是雪亮的,縣委態度是堅決的,對存在以上問題的幹部,決不提拔重用,對已在重要崗位上的將堅決予以調整。
(四)以清正廉潔為准繩,大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廉潔從政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當前,全縣絕大多數黨員領導幹部在廉潔勤政方面是好的,但是,也有極個別幹部,不注重自身修養,放鬆了黨性要求,以權謀私、貪污腐敗,不僅個人付出了沉重代價,而且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在群眾中和社會上造成了極壞的影響。要堅持從嚴治黨、從嚴管理,不斷健全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對黨政一把手、執法執紀、管人管錢管物等關鍵崗位幹部,實行重點教育、重點考核、重點監督,確保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要從容易滋生腐敗的領域入手,建章立制,強化整治。今年,要重點對私設「小金庫」、國有資產處置、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及使用情況進行集中整治,對存在問題的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同志們,回頑過去,輝煌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來,宏偉藍圖催人奮進。縣委要求,全縣上下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振奮精神、鼓足干勁,搶抓機遇、乘勢快上,全面譜寫全民創業、富民強縣新篇章,奮力開創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率先發展新局面,以優異的成績向建黨90周年獻禮!
⑵ 太原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的實施意見的重點任務
(一)高水平編制城市規劃。對標一流,突出特色,進一步完善太原都市圈和南部區域規劃,搞好重點地段、引領性項目、精品建築設計。注重規劃的前瞻性、權威性,形成以南部區域為核心、老城和古城為重點、城鎮為基礎、城鄉統籌,多中心、多軸向、多組團的城市空間布局。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在規劃目標和空間布局上協調統一,各類專項規劃與城鄉規劃相互銜接,形成統一的空間框架。加強三縣一市縣域規劃及鄉鎮規劃編制工作,引領城鄉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建立城鄉一體規劃管理體制,強化規劃制定、修改和實施監督檢查,維護規劃的權威性。
(二)加快推進太原晉中同城化和太原都市區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協調功能、整合空間要求,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推動太原晉中兩市道路、供水、供氣、供熱等設施對接共建,實現互動、互通、共享,在同城化上邁出實質性步伐。落實省委「一核一圈三群」城鎮化戰略布局,加快完善由太原市區、晉中市區、清徐縣城、陽曲縣城構成的太原都市區公共服務設施,積極推進現代綜合交通網建設,引領太原盆地城鎮密集區發展,構建太原城市群基本空間框架。
(三)高標准建設南部區域。按照區域服務中心、創新科教先鋒、交通樞紐門戶、現代產業基地和文化宜居名都的功能定位,充分體現「現代化為基幹、特色化為神韻、人性化為根本」的要求。以中心商務區為核心,先行建設優美環境和基礎設施,逐步推進晉陽湖周邊區域、晉陽古城大遺址等重點地段建設;切實搞好建設項目空間環境和形象設計,加快建設一批一流標志性建築,全面打造歷史傳統與現代風貌相得益彰,山、水、城、林、人和諧共融的現代都市區。同步抓好產業布局和培育,實現產城一體化,力爭五年內核心區初具規模。注重構建南部區域與老城及晉中市區暢通便捷的交通網路,形成現代化商務中心,推動城市重心南移。創新建設模式,實行政府主導下的公司化運作、項目化管理,確保各項目建設成為質優工程和城市形象工程。
(四)積極推進大縣城和小城鎮建設。從提升城鎮功能、支持支柱產業發展入手,大力實施「七個一工程」,加快推進「大縣城——中心鎮——中心村」融合連片發展,引導生產要素向縣城、中心城鎮集聚,建設一批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功能完善、環境整潔優美的小城鎮。把縣城作為城鎮化發展的重要環節,加快大縣城建設,引導生產要素、優勢產業向縣城集中,形成縣域經濟發展核心。加大縣城市政公用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搞好垃圾綜合整治,徹底改變城鎮環境「臟、亂、差」局面。堅持規劃引領,項目支撐、改革推動,支持已經形成一定產業和人口規模、基礎條件好的鄉鎮盡快成為經濟強鎮和縣域經濟次中心,帶動周邊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在每個縣(市、區)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特色中心鎮予以重點扶持,建設一批循環經濟工業園、綠色農業加工園、現代農業種植養殖園。重點抓好清徐徐溝鎮、古交馬蘭鎮等9個省級重點鎮和尖草坪區陽曲鎮、婁煩縣馬家莊鄉等7個市級重點鎮建設。
(五)加大產業園區發展力度。把園區建設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抓手,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加快現有園區擴區步伐,創新園區體制機制,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促進項目和企業向園區集聚。經濟區提高准入門檻,打造產業集群,培育研發職能,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療等新興產業。高新區在姚村以南進行擴區建設,培育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中試職能,堅持「產業基地與科技新城」同建的發展理念,加強與清徐城區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協調,使配套設施更適宜產業發展,功能運轉更適宜創業居住,城市環境更彰顯綠色環保。民營區以現代服務業、物流業為主導,打造輻射黃河中下游經濟區的重要物流集散中心和省城最大化的現代物流功能區;改善生態和人居環境,打造宜居住、宜創業、宜流通的東部經濟高地,近期以南北擴展為主,遠期向東縱深發展。不銹鋼園區依託太鋼資源優勢,有效擴大園區建設規模,加快園區市政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打造一流不銹鋼產業基地。加快山西清徐經濟開發區建設,擴建和籌建食醋工業園、太原鐵路裝備園、太原工業園、汽車配件工業園、物聯網應用產業園、靜脈產業園、東山低碳經濟園、古交煤炭循環經濟園等各類專業特色園區。統籌老城區與產業集聚區功能布局,推動城區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網、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向產業集聚區延伸,銜接好專業園區發展與中心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突出園區特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推進周邊農民就近轉移就業。
(六)加快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按照一流規劃建設標准,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整村拆除、安置優先原則,結合城市發展總體思路,與片區改造相結合,實行統一編制方案、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招商引資、統一整村拆除、統一建設安置模式,統籌規劃,規范管理,提高效能,整體推進「十二五」期間,完成建成區范圍內86個城中村和重點工程建設涉及征地拆遷的城中村改造。通過全方位綜合改造,促進城中村居住環境、生活條件、管理秩序、經濟發展和文化等與城市全面融合,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加大棚戶區和舊住宅區改造力度,對設施不配套、功能不完善、環境較差的棚戶區和舊住宅小區實施整容、拆違、補建、配套整治工程,改善城市居民住房條件,提高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十二五」期間,基本完成全市棚戶區拆遷改造任務,把棚戶區改造成房屋質量優良、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環境優美的新型城市社區。
(七)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北中環、西中環、建設路快速化改造,打通南內環西街、府東街、南中環西街等東西向主幹道;開通西渠路、太行路等南北向主幹道,使中心城區形成與外圍高速環有機銜接,以快速路為骨架,主次幹道匹配、「十縱十橫加三環」的幹道格局。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力爭「十二五」期末軌道交通2號線、1號線一期主體工程基本完工。結合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改造小街巷,配建停車場,形成路網長度、密度和動態靜態交通體系科學合理的城市道路系統。加快推進集中供熱二電六期工程、集中供熱瑞光熱電一期工程建設,採用集中供熱、地熱、太陽能等多種供熱形式,將新型農村住宅社區和產業集聚區同步納入供熱管網體系。加大城市燃氣氣源、管線和項目建設,建設煤層氣熱電聯產項目,2015年燃氣氣化率達到98%。加快老城區老化供水管網改造步伐,新城區管網建設和道路建設同步進行,擴大城市供水范圍,啟動分質供水,實行「一戶一表」工程。建設城南污水處理廠,對未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的污水處理廠進行提升改造,大力推行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規劃建設新的垃圾終端處理廠或預備垃圾處理廠。加強城市防洪、消防、抗震等公共安全設施和無障礙設施建設。
(八)加強住房保障能力建設。積極引導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強市場調控監管,保持投資年均增長25%左右;優化商品房供給結構,鼓勵開發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嚴格房地產開發項目配建廉租住房制度,大力支持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棚戶區改造、公共租賃住房等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建立滿足不同收入家庭、多層次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多渠道籌措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余額、土地出讓凈收益中的20%足額用於廉租住房保障,引導社會投資在產業集聚區建設職工公寓、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進入、退出動態管理機制,逐步拓寬保障范圍,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和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大中專畢業生及有穩定收入的外來務工人員住房問題。
(九)加快綜合交通網路體系建設。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高速公路、干線公路、農村公路和交通運輸場站建設,提升公路等級。續建太(原)古(交)高速公路和太(原)陽(泉)高速公路,新建二環高速公路,連通太(原)佳(縣)高速公路、在建的龍(白)城(趙)高速公路,形成太原二環高速公路,「十二五」期間爭取建成太原市「兩環七射」高速公路網格局。抓好108國道東山過境線、307國道東山段改造、省道雙陽線改造、省道榆古線改造、古交婁煩過境線及太佳高速公路婁煩連接線等國省干線公路項目建設。修建環城貨運通道,緩解城市過境車輛交通壓力,徹底解決過境貨運車輛對市區的環境污染問題。優化公路網結構,暢通市域出口公路,將黃寨——康家會、古交——米峪鎮、潘家莊——岔口和清徐——東陽(晉中市)等縣級公路改造提升為省道。實施縣鄉公路升級改造工程,提高技術等級和路面等級,不斷優化路網結構,提高公路通達深度和通行能力。加快農村街巷硬化建設速度,實現我市農村街巷硬化全覆蓋。逐步建立層次分明、運作高效,與民航、鐵路和城市公共交通協調發展的公路客貨運樞紐場站體系,進一步鞏固太原市國家公路主樞紐地位。
(十)加快園林綠地建設。實施園林綠化增量、城市公園升級工程,大幅提高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繼續建設汾河景觀帶南延工程,重點建設華夏公園、長風公園、晉商公園、南內環西街公園、南寨公園二期、動物園二期、龍潭公園周邊改造、蘭泉公園、和諧公園、工業遺產公園、晉祠公園擴建等大型公園綠地,增設一批區級公園和專類公園。在舊城區開展園林綠化單位(社區)創建活動,建設街頭綠地及居住小游園,栽植添綠,見縫插綠,拆舊造綠,擴大中心區公共綠地面積。全面開展主要道路、邊山支河景觀化改造,將兩側防護綠地改造成兼有休閑美化功能的帶狀公共綠地。結合環城林帶工程建設要求,打造一系列高標准綠化郊野公園(包括晉陽湖公園擴建、太山植物園、汾河公園南延、柴村生態園、西山萬畝生態園擴建等),作為城市公園綠地的補充完善。
(十一)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堅持建管並舉、重在管理原則,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創新城市管理模式,管理重心下移,引入企業化管理方法,綜合運用行政、法律、市場、技術等手段,實現管理的精細化、規范化、常態化。大力推進「數字太原」成果應用,數字城管向三縣一市延伸。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加快智能交通系統、公交場站、公交換乘樞紐和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統建設,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深入開展「城鄉清潔工程」,加強清掃保潔,重點整治集貿市場、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城中村等衛生死角;規范攤位擺設,重點整治佔道經營,保證道路功能;規范廣告牌匾設置,重點整治商店招牌(匾)亂設亂掛。通過精細化管理,達到「兩年大變樣、五年達一流」目標。
(十二)拓寬城鎮化建設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模式,構建符合國家政策的多元化融資平台,突破城市建設投資約束瓶頸。科學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強化和改進商業性開發用地徵收、儲備、整理、出讓等環節管理,把有限的土地資源配置到升值空間最大、經營業績最好的融資平台上去,形成儲備、增值循環鏈條,為城市建設提供可持續資金來源。積極引進太鋼、太重、焦煤等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和民營企業參與城建融資平台建設,提升融資平台的償債和抗風險能力。採用抵押、質押等方式,將道橋收費權、管網經營權、廣告經營權等城市資源轉化為城市資本,注入融資平台,實現城市公用資源增值最大化。創新項目建設管理模式,拓展項目融資渠道,引入BOT、BT、TOT、信託等投融資方式,注重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積極爭取世行貸款,發行城市建設債券,為城市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撐。
(十三)保障城鎮化發展用地。按照節約和集約用地的原則,堅持增量建設與存量改造並舉,優先保障南部區域、產業集聚區等重點用地需求。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內,做好重點發展區域和項目集聚區近期建設用地涉及的集體土地徵收前期准備,根據開發需要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等情況實施轉用徵收,以供建設項目使用。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以城鄉用地結構調整為紐帶,顯化城鎮土地價值,將土地級差收益返還農村,促進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籌發展。
(十四)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普遍關懷與重點關懷有機結合,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制度,統籌非公有制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等群體參保,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統籌層次。完善城鎮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面落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切實做好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努力解決體制轉軌歷史遺留問題,實現「三個全部,一個重點」。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鞏固提高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水平,實現「社會保障一卡通」。建立健全以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醫療救助為基礎,臨時救助為補充,與廉租住房、教育、司法等專項救助制度銜接配套,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切實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
(十五)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科學制定鄉鎮規劃,創新村莊規劃編制制度,形成市、縣、區共同編制規劃工作機制,分期分批完成我市新農村規劃編制任務。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要求,繼續搞好重點推進村建設,啟動實施新農村連片建設提升工程,全面提高農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社會管理水平。抓好亮點連片示範區建設。圍繞主導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進一步提升新農村建設省級重點推進村檔次水平,充分發揮典型帶動聚集示範效應,在每個縣(市、區)集中打造不同類型的新農村建設亮點連片示範區,形成連片發展格局。深化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農村水、電、氣、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抓好水庫除險加固和中小型灌區續建配套及維修改造、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防汛抗旱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管護機制。推進農村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在完善提升「五個全覆蓋」工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新的「十個全覆蓋」,不斷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努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網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結合城鄉清潔工程全面推行「村清掃保潔、鄉收集管理、區集中運轉」的環衛管理模式,形成城鄉清潔衛生一體化管理體制。繼續推進農村大中型沼氣和秸稈氣化工程建設,加快發展循環農業和清潔農業。積極推進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歷史遺留工礦企業污染治理,開展集中連片村莊區域性污染綜合整治。廣泛開展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推進以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為主要內容的「三清工程」和以村莊硬化、綠化、凈化為重點的村容村貌整治。
⑶ 河北省政府日前出台的《關於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的若干意見》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深入實施城鎮化戰略,努力實現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的宏偉目標,針對我省城鎮化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現就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提出若干意見。
一、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
(一)基本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相結合,緊緊圍繞建設 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的奮斗目標,以加快產業集聚為基礎,以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開展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為抓手,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 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做大做強兩大省域中心城市,加快發展壯大其他中心城市,積極發展中小城市和中心鎮,形成輻射作用強的城市群,培育新 的增長極,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具有河北特色的城鎮化道路。
(二)主要目標。到2010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45%。每年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51萬人,產業集聚帶動人口集聚的能力明顯提高;城市主要設施水平指標進 入全國先進行列,綜合承載能力明顯增強;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鎮面貌每年一大步,三年大變樣;3座百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的活力、競爭力明顯增強, 城區人口50萬到100萬的大城市達到7座,城區人口20萬到50萬的中等城市達到11座,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形成城市群快速發展態勢,初 步構建起支撐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的城鎮體系。
二、優化城鎮空間布局
(三)加快培育和發展城市群。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強化市域城鎮與中心城市的交通聯系,繼續發展壯大山前傳統城市發展帶。以港口發展帶動產業發展, 加快建設曹妃甸新區和滄州渤海新區,形成與周邊沿海地區相互貫通的沿海城市連綿帶。張、承地區採取據點式布局結構,重點發展中心城市和縣城,建設好北部生 態保護帶。統籌沿海與內陸地區城鎮發展,密切東西向交通聯系,加快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區域性基礎設施網路建設,構建城際快速客運系統和高效貨運系 統。以石家莊、唐山為依託,推動冀中南城市群和冀東城市群加快發展,提升在京津冀地區的地位。
(四)做大做強兩大省域中心城市。石家莊、唐山要繼續發揮領跑作用,不斷壯大規模,增強實力。石家莊突出省會特點,瞄準先進省會城市,以更高的標准改善交 通條件,提升環境質量,提高文化品位,推進產業結構向高端發展,增強對全省的綜合服務功能和對冀中南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唐山要確立"雙核"城市空間格 局,以曹妃甸工業區和曹妃甸生態新城為重點,按照科學發展示範區的要求,高標准建設曹妃甸新區,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帶動冀東地區全面快速發展。
(五)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加快邯鄲、保定、張家口、秦皇島、滄州、邢台、廊坊、承德、衡水的城市發展,著力提高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推 動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周邊小城市和中心鎮為依託的都市區發展。支持遷安、任丘、三河、定州、涿州、黃驊、武安、辛集、遵化、霸州10個城市,率先發展成為 產業人口集聚能力強、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快的高標准中等城市。高碑店、清河、寧晉、寬城、懷來、冀州、昌黎等也要加快發展步伐,盡快進入中等城市行列。其他 縣級市和發展潛力大的縣城、中心鎮,要建設成為高標準的小城市。在人口較少和經濟實力較弱的縣,重點發展縣城。扶持一批基礎條件好的中心鎮提升發展質量。 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城市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市文明向農村延伸。
(六)著力培育沿海城市連綿帶。發揮秦皇島、京唐、曹妃甸、黃驊四大港區資源優勢,形成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的港群系統。推進生產力布局向沿海轉移,規劃建 設好唐山曹妃甸新區、滄州渤海新區、秦皇島臨港經濟區,提升秦唐滄三市在全國沿海城市中的實力位次。加快沿海城鎮空間布局規劃,搞好曹妃甸新城、渤海新城 選址和規劃建設,實現港、城一體化發展。整合撫寧、昌黎、樂亭、灤南、唐海、黃驊、海興和唐山海港開發區、南堡開發區以及滄州臨港工業區、臨港化工產業園 區、南大港管理區等城鎮發展資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著眼建立外向型城鎮體系,加快形成以產業隆起帶為動力,以交通聯系帶為依託,以生態景觀帶為保障的沿 海城市連綿帶。
三、加速產業和人口集聚
(七)推動產業集聚。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帶動非農產業就業比重的增加。做強做大鋼鐵、裝備製造、石化等戰略支撐產業,改造提升 醫葯、建材建築、食品、紡織服裝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等新興產業。把增加就業崗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發展資金技術密 集型產業的同時,重視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實現經濟發展和就業增長的良性循環。
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的要求,完善城市功能分區,合理配置工業用地,規劃建設好各類開發區和產業園區,引導產業向園區集中,園區向城鎮集中, 帶動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培育一批特色產業突出、經濟規模較大、配套協作程度較高的縣城和中心鎮,提高縣城和中心鎮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嚴格建設項目選址 和用地管理,限制工業項目分散建設。鼓勵建設用地整理,健全土地儲備制度,通過建設用地置換,推動工業項目向園區、城鎮集中。結合城市布局結構調整,合理 安排公共設施用地,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完善區域協作機制,開展跨地區產業協作,形成創新能力強、專業化程度高的產業集群,為城市群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八)促進人口集聚。用改革的辦法消除城鄉壁壘。不斷完善戶籍管理制度,著重完善涉及群眾基本生活的配套政策,形成農村人口向城市有序轉移的態勢。對在城 市已有穩定職業和住所的進城農民,要創造條件使之轉變為城市居民,依法享有應有的權利,承擔相應的義務。對因城市建設承包地被徵用、完全失去土地的農村人 口,要轉為城市居民,市、縣政府負責提供就業援助、技能培訓和最低生活保障。
積極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努力實現穩定就業。逐步統一城鄉勞動力市場,取消對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就業的歧視性、排斥性規定。探索與現行養老 保險制度相銜接的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逐步將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失業保險范圍,個體工商戶、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制定社會保險關系接續辦法,實現不同群體 之間社會保障制度的有效銜接。多渠道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用工單位要向農民工提供符合基本衛生和安全條件的居住場所,農民工集中的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應集 中建設向農民工出租的集體宿舍。以流入地政府管理和公辦中小學為主,保障進城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
四、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九)發揮城鄉規劃的引導和調控作用。深化和完善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積極開展跨市域城鎮體系規劃,指導城鎮健康發展。搞好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按照科學發展 觀的要求,在充分論證的前提下確定城市性質、規模、發展方向和用地布局,盡量利用荒坡地、廢棄地等未利用地安排城市建設。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 作,合理安排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和基本農田布局,加強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的銜接協調。發揮城鄉規劃對城鄉統籌發展的先導作用,研 究制定城鄉規劃標准體系,以縣(市)和鎮(鄉)為單元進行城鄉一體規劃,統籌安排城鄉居民點和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社會事業發展。建立城鄉一體規劃 管理體制,設區市規劃局要更名為城鄉規劃局,所轄各區和開發區設立城鄉規劃分局;各縣(市)要在現有機構編制限額內設立城鄉規劃局,並按照編制管理許可權審 批。
切實維護城鄉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創造條件盡快研究制定《河北省城鄉規劃條例》,抓緊出台《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辦法》。制定各階段的城市規 劃,要依法劃定城市道路紅線、綠地范圍綠線、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紫線、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藍線、城市基礎設施用地黃線,並進行嚴格控制,確需調整的要 履行法定程序。從2008年開始,凡控制性詳細規劃沒有依法審批的地塊,一律不得出讓土地和批准開發建設。健全規劃公眾參與制度,加強社會監督,除國家規 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規劃草案要予以公示,經批准後要予以公布,實行規劃制定和行政許可全公開。各設區市要設立規劃展館,縣(市)也要設立形式多樣的展館 或展室。健全規劃委員會運作機制,各市、縣都要成立由政府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專家和公眾代表組成的規委會。加快派駐規劃督察員制度建設,強化上級政府對 下級政府的規劃行政監督,省監察廳、省建設廳要制定城鄉規劃行政監察和行政責任追究辦法。
(十)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把服務經濟發展、貼近百姓生活作為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城市現代化要求,保持適度投資規模,各市市 政基礎設施投資每年都要保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以上的水平。突出抓好路網改造以及地下管網、污水垃圾處理、園林綠化和防災設施建設,提高城市基礎設施 水平。加強城際交通與市內交通銜接,優化城市路網結構,合理配置主次幹道和支路網密度,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2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要抓緊開展城市軌道交 通前期工作。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實行法規政策優先、資金投入優先、道路使用優先、建設用地優先,大城市要發展大運量快速公交系統。加強地下管網建設, 鼓勵採用市場化方式建設共同溝。搞好城市備用水源建設,設市城市原則上不應少於兩個水源。加強城市防洪、消防、防疫、抗震等公共安全設施和無障礙設施建 設。完善文化、體育、教育、醫療等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和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十一)建立長效的城市管理機制。推行科學、人本的精細化城市管理,建立責任明確、分工合理、運轉高效、監督有力的城市管理機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大城 市市容市貌管理要實行重心下移,強化區級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職能,明確其城市管理責任和義務。落實《河北省城市建設監察條例》,推進城市建設管理領域相對集 中行政處罰權。健全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把城鎮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依法規范小區物業服務,提升服務水平。健全治安 防控體系,規范道路交通秩序。加強市政基礎設施施工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創新城市管理手段,推行數字化城管,健全行業標准,完善以12319城建便 民服務熱線為載體的市政公用服務體系。健全城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保障城市安全。
(十二)推動城市節地節水節能。按照節約、集約、挖潛、調整的原則安排城市建設用地。適度提高工業、倉儲和市政設施等用地的開發強度,鼓勵開發利用城市地 下空間,在縣城以上城市全面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加快關停城市市區內的自備水源,嚴格控制開采地下水。對高耗水行業實施嚴格節水管理,實行超額累進加價和 階梯式水價。加強供水管網改造、維護和管理,降低漏失率。鼓勵開發利用中水、海水淡化水等非傳統水資源,推廣應用先進的節水工藝、技術和器具。完善建築節 能政策措施,使用好牆體材料革新等建築節能資金。鼓勵建設節能省地型建築,嚴格執行建築節能標准,對達不到節能標準的新建、改建民用建築,不準開工建設和 驗收備案。加快供熱體制改革,積極開展既有建築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推動建築物可再生能源一體化、規模化應用。
六、推進城鎮化體制創新
(十七)優化行政區劃格局。按照統籌規劃、小步快走、積極穩妥的原則,推進行政區劃調整。適當拓展中心城市發展空間,逐步解決市縣同城、區縣同城問題。穩 步推進縣級區劃建制的調整創新,解決遠離設區市市區的"飛區"問題。積極開展鄉鎮撤並,適當擴大中心鎮的管轄范圍。盡快制定標准和政策,在設市城市、縣人 民政府駐地鎮實行鎮改街和村改居。
(十八)完善行政管理體制。設區市可以在都市區范圍內劃定城市規劃區,並實施規劃的集中統一管理。對列入重點支持的10個中等城市實施動態管理。中等城市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列入第一批開展,與設區市同步進行,規劃建設用地指標適當傾斜。落實重點鎮發展的各項扶持政策,各級政府要安排一定資金支持重點鎮規 劃編制和基礎設施建設,省培育的重點鎮要盡快建立獨立的財稅機構和鎮級金庫。重點鎮建設用地的出讓金,除國家規定的以外全部返還鎮政府,主要用於本鎮基礎 設施建設。在重點鎮徵收的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公用事業附加、市政公用設施配套費,除上交國家部分以外全額返還給鎮財政,專項用 於基礎設施建設。5萬人以上的鎮設城鎮建設辦公室,3萬人以上的鎮設專(兼)職建設助理員。
(十九)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建立相對集中、穩步增長的政府投入機制,主要投向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非經營性項目。對經營型、准經營型項目廣泛採用 BOT、TOT等多種方式進行建設,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以及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貸款,吸引社會資本全面介入城市基礎設施領域。深化市政 公用事業改革,加大資本、經營和作業市場開放力度,完善特許經營制度和市政公用事業服務標准,強化政府監管。完善城市建設投資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以市場化 方式從事授權范圍內的國有資產經營和資本運作,鼓勵有條件的縣(市)組建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盡快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資體制,實現 基礎設施建設的良性循環和滾動發展。
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關系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和長遠,必須不斷解放思想,創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思路,創新發展舉措,創新領導方法。各級政府要切 實加強領導,把城鎮化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組織,扎實推進。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主管領導要具體抓,有關部門要按照抓專項、解難題、破瓶頸的要 求通力合作,不斷解決城鎮化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健全各級城鎮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給予其辦事機構必要的人力和財力支持,強化綜合協調職能。完善城鎮 化發展政策體系和統計監測制度。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形成良好的城鎮化發展氛圍。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本意見要求,抓緊制定實施意見和配套措施。
在全省統一部署下,大力開展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市、縣(市)政府具體安排和組織落實,省直有關部門配合指導,省政府統一組織檢查考核。
⑷ 蘇家屯農村哪些能動遷
蘇桃現代物流集散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蘇桃路西延線項目
沈蘇大街綠化工程
迎春街水系景觀改造工程
拆遷項目11個,拆遷面積7.43 萬平方米。
投資4800萬元,對城區11條主要街路進行全面整修
沈陽五洲城項目
渾河商務城相關項目
金屬新材料產業園建設
民用航空、光電信息、動漫、自動識別、農產品深加工等環城高新技術產業帶和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城區建設
完成新建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
加大對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投入
實施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工程
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設
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
建設農村客運站和候車廊
綠色村莊建設
佟溝和陳相的北部地區實施村屯改造
沙河新興產業園建設
雪松經濟開發區建設
推進紅塔集團30萬標箱煙草、華潤雪花100萬千升啤酒、沈陽財富興園·國際企業公園等一批至關重要的工業項目建設
【拓展資料】(一)以「雙核」建設為重點,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
高標准建設渾河商務城。一是推進沈陽國際展覽中心提升辦展水平。奧園國際新城、恆大名都、中體奧林匹克花園等重點項目一期工程竣工。實施「休閑軸」和展覽中心周邊土地拆遷整理,積極引進大型會展、國際商務、五星級酒店和城市綜合體,加快建設東北知名的國際會展商務中心。二是推進國葯物流、中郵物流等項目投入運營,沈陽五洲國際商貿城一期工程主體竣工,中儲運東北區域物流中心等一批簽約項目開工,加快建設東北知名的物流商貿中心。
高起點打造臨空國際城。以佟溝和陳相的北部地區為主要空間,大力發展總部基地、文化創意、高檔商貿等新興產業,打造與渾河商務城同等重要的核心發展區。重點實施村屯改造,促進浙江綠城、中國醫科大學附屬一院南院區等優勢項目加快建設。推進沈陽「十二運」馬術運動中心項目早日開工,大力發展馬術運動產業,積極創建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沈陽經濟區旅遊綜合服務中心、沈南第一黨支部紀念館竣工使用,建設一批精品農家樂,加快建設東北知名的旅遊休閑中心。
(二)以「三大園區」為載體,大力發展物流配套加工業
2011年,發展物流配套加工業要以大項目為引領,著力推進沈陽金屬新材料產業園、沙河新興產業園、雪松經濟開發區等三大園區建設,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50億元,增長18.2%。
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集中精力推進紅塔集團30萬標箱煙草、華潤雪花100萬千升啤酒、沈陽財富興園·國際企業公園等一批至關重要的工業項目建設,力爭盡快建成投產,為全區財政增收提供有力支撐。
沈陽金屬新材料產業園,重點推進中鋁沈加廠搬遷改造、中意集團櫥櫃電器項目建設,力爭年內主體竣工。促進電力電器產業集群總產值增長20%以上,努力打造產值500億元、稅收50億元以上的東北金屬新材料產業基地。
沙河新興產業園,重點做好4平方公里物流及配套加工園和4平方公里現代工業園的控詳規劃。圍繞機場路物流集聚區發展,積極引進臨空型現代物流以及以物流配套加工為主體的新興工業產業,重點推進中鹽集團、宜佳購物等項目開工建設,著力打造低碳綠色新興產業示範園。
雪松經濟開發區,重點做好園區調整申報工作,擴大發展空間。推進沈陽電纜南廠區戰略重組,努力打造產值10億元的東北電纜產業園。推進科金特材等項目竣工投產,海帝升機械、交通運輸設備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
(三)以「做精一產」為導向,積極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
大力優化產業結構。以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特色經營為目標,中西部以發展葡萄、蔬菜、花卉為主,東部以發展林果旅遊產業為方向,全年新增設施農業面積6000畝、溫室大棚2500棟、高附加值特色種植面積1萬畝,形成富民小區50個、養殖小區20個。申請綠色認證5個,新創知名農產品品牌3個。做好國家糧油創高產示範基地和水稻精確栽培示範區建設,提升我區糧食單產水平。
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推進中糧集團30萬噸大米深加工、遼寧宏洲食品、台灣農民創業園、農業部秸稈綜合利用試驗示範基地、十里河花卉貿易基地等項目建設,全年新發展投資500萬元以上農事龍頭企業30家,其中投資3000萬元以上企業10家。加快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新建紅菱、姚千兩個農業綜合市場。
加快農業標准化步伐。結合「十二運」農副產品供給需要,加快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和農業綜合執法,確保農產品投入、產出各環節的質量安全。
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農田水利灌排渠系建設工程,切實提高農業抗災能力。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推進河道治理工程、防洪工程、農機能源和新農村項目建設。
加強永樂農業經濟區建設。擴大農業經濟區區域范圍,以葡萄為特色的主導產業要上規模、上水平,爭取全省乃至全國領先。加大綠化、路網、排水等基礎設施投入,核心區建設要上新台階,新農村建設要有新突破。
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建設工作,培育發展各類新型農業合作組織22個、協會12個。逐步規范農業機械化服務市場,推進水稻全程機械化。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實施農業信息「一點通」試點工程,擴大渾河農業信息網的覆蓋范圍,推進農業信息進村入戶。
穩步推進農村改革。落實各項惠農政策,確保各項補貼及時到位。完善土地承包合同,發揮土地仲裁庭作用,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加大設施農業保險投入,擴大保險范圍。加強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金、資產、資源管理,開展清債化債工作,增強村級財力。推進水利系統水行政改革、糧食系統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和永樂農業經濟區體制改革。
(四)充分發揮臨空優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堅定不移地實施全員招商和「飛地」招商。一是要把招商引資指標落實到位,招商中心、17個街道辦事處以及政府有關職能部門,都要主動地承擔招商引資任務。二是要把「雙核」等重點地區作為項目落地的公共載體,使「飛地」招商項目有明確的落地空間。三是要加強招商引資隊伍建設,把招商中心、17個街道辦事處建設成為招商引資的先鋒隊和主力軍,努力開創招商引資工作的新局面。
堅定不移地落實招商引資相關政策。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獎勵政策,我們要把這些政策切實落到實處,堅決予以兌現,重獎招商引資「第一人」,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和獎勵。
堅定不移地引進重大項目。堅持招商選資和效益第一的原則,緊盯世界500強、中央直屬、行業龍頭等大企業、大集團,著力引進綜合實力強、牽動作用大、稅收貢獻高的重大項目。重點引進金科、中港物流等現代服務業項目,博巍超級計算機、正泰智能電器等新興工業項目,確保全年新引進投資億元以上項目30個以上。
堅定不移地解決項目落地的瓶頸問題。一是要解決項目建設用地問題。大力實施10個自然村屯的整體改造和荒廢地的開發整治,進一步增強自我造地能力,同時積極向上爭取用地指標。二是要解決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積極推進城投公司、雪松投資公司向經濟實體公司轉變,努力突破融資瓶頸。三是要解決項目建設的基礎設施問題。實施臨空國際城以及「十二運」沈陽馬術運動中心等重點項目配套工程;做好全域電力規劃,改造5條66千伏高壓線,力爭增容10萬千伏安;擴建增容西部水源,實施蘇東水源地大夥房引水工程,力爭日供水能力新增11萬噸以上。
(五)以迎接「十二運」為契機,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區
大力實施「綠化家園」三年造林規劃。從2011年開始,我區將實施三年的綠化造林工程,實現綠化全覆蓋,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十二運」。2011年,城區植樹8萬株以上,農村完成造林2.3萬畝以上。其中,投資4800萬元,實施機場路兩側各寬43米、總面積44.7萬平方米的景觀綠化工程。投資2300萬元,實施迎春湖水系和沙柳路兩側綠化工程,對人民廣場等5塊綠地提升改造,對學校、小區、企事業單位實施增綠補綠。
完善城鄉交通路網。機場路西延線、沈本產業大道力爭年內建成通車,加快東部旅遊產業大道、金錢松路、丁香街南延、桂花街南延、迎春街南延、三環四環等重點道路的拆動遷和工程建設工作,促進沈蘇西線改造列入市建設計劃,推進「一軸」地區道路與渾南新區對接,積極爭取沈丹高速公路增設佟溝出口,完成城區新客運站建設。
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鞏固「四大戰役」成果,完成城區28條道路維修改造。投資5000萬元,實施150萬平方米老舊棄住宅小區環境整治工程。做強數字化城管,開創城市現代化管理的新局面。加大交通設施投入和整治力度,促進交通管理再上新台階。
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推進城區污水處理廠和金山熱電「上大壓小」供熱工程穩定運行,建成循環經濟示範項目。加強農村12個污水處理設施維護管理,確保良好運行。強化28個重點污染源監管,全年減排化學需氧量100噸以上、二氧化硫600噸以上,確保生態區建設通過國家驗收。
(六)高度關注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著力實施好民生工程。加大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步伐,切實解決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整合醫療救助政策,開始實施城鄉大病救助,努力解決群眾因病返貧和無力救治的問題;由財政列支,綜合實施貧困大學生資助政策,不讓一個大學生因貧困而輟學;大力普及學前教育,加快公辦幼兒園和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步伐,破解幼兒入園難的問題;深入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立運行管理長效機制,讓群眾喝上干凈水、放心水;改擴建雪松體育場為全民健身中心,從明年開始,力爭每年建設或改造一個休閑娛樂廣場,滿足群眾的健身需求;加大社區投入,進一步改善社區辦公條件,增加社區工作經費,提高社區幹部的生活待遇;著力解決中斷繳費人員的參保接續問題,努力實現城鄉各類經濟組織及從業人員養老保險的全覆蓋,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95%以上。
努力促進社會事業發展。扎實推進創新型城區建設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創新體系,培育一批技術創新平台和企業研發機構,提升我區的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教育強區工作。啟動金寶小學、碧桂園中學、特殊教育學校、職教中心實訓基地建設,完成新教師學校建設,創建1所標准化高中,為5所學校新建塑膠操場。落實醫改工作。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化建設,逐步為參合農民建立健康檔案。完善基本葯物制度改革,切實減輕居民醫療負擔。開展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葯工作示範單位創建工作。推進區、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繼續實施國家3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建設。加強文化體育事業發展。以迎接「十二運」為主題,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推進全國文化先進區創建工作。抓好「十二運」備用場館建設,新建1個體育館。爭創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和國家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區。
⑸ 天津市河西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工作回顧
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區域經濟實現新發展
面對異常復雜和極其困難的發展環境,河西區堅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緊緊抓住產業結構調整,緊緊抓住大項目好項目建設,緊緊抓住服務重點企業,深入開展「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活動,區域經濟實現新發展。預計完成區域口徑生產總值450億元,增長13.5%,區屬口徑生產總值133.3億元,增長17.8%,三級財政收入52.7億元,增長12%,其中區級財政收入25.7億元,增長12%,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繼續位居市內六區前列。
服務業主體地位更加凸顯。區域第三產業所佔比重預計達到73%。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成立金融、中介及相關服務業等6個產業推進辦公室,制定優勢產業發展規劃,打造現代服務業制高點。河北銀行、金盛保險等21家金融、新金融機構落戶我區,金融產業的優勢進一步顯現。天津灣嘉茂文化休閑酒吧廣場建成,被列入全市25個商貿旅遊精品項目,商貿旅遊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5%。發揮樓宇的載體作用,全區75座商務樓宇實現稅收13.3億元,環渤海發展中心等6座樓宇實現年納稅超億元,全年新入駐企業390家。傳統服務業增勢明顯,結合人民公園城市會客廳建設,打造大沽南路、瓊州道、廣東路組成的H型商業街區。環渤海建材采購中心等一批升級改造項目建成開業。
經濟發展後勁持續增強。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完成國內招商引資實際到位額77.7億元,增長25.3%,吸引外資實際利用額3.52億美元,增長348.48%。成功舉辦2009商務商貿節。成立駐北京、上海招商局,引進5家國內500強企業,專業化、產業化招商格局初步形成。城市大廈、世貿大廈等19個重點項目竣工開業或開工建設。民營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全年新注冊民營企業1345家,個體工商戶2584戶。實施「萬千百十」工程,成立天津嘉和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由政府牽線13家銀行為近500家融資有困難的中小企業(商戶)貸款約2.2億元。做好陳塘科技商務區融資貸款、土地收購整理、掛牌出讓、市政基礎設施配套、項目招商等工作,已收購土地966.11畝,出讓土地30畝,建成服務中心、創業基地。堅持科技創新,推動世紀天感公司與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共同成立影像材料聯合實驗室,在影像材料行業的地位得到提升,河西區通過了國家級科技進步考核。
經濟運行監控效能顯著提升。制定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意見和暫行辦法,構建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運營體系,桂發祥麻花集團等10家企業納入區國資委直接監管。完成製冷器廠等5家企業退市、銷戶,紙箱二廠退市工作也在履行相關程序,妥善安置退市企業職工4157人,全市部署的困難企業退市工作在我區基本完成。強化財政預算執行、經濟責任和專項資金審計,加強政府采購管理,提高了財政支出效益。做好街域經濟統計,分析預測能力明顯提高,圓滿完成第二次經濟普查正式登記,河西區被評為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先進集體」。
不斷提升建管水平,城市環境呈現新面貌
強化抓城市建設管理就是抓發展、抓民生的理念,河西區通過兩個「大幹150天」,搞規劃、攻難點、抓亮點、出精品,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環境面貌持續改觀。
城區規劃編制科學合理。圍繞市政府對河西區的功能定位,聘請專家組成高水平規劃設計團隊,奮戰150天,完成了河西區總體城市設計,規劃了「四區四帶」八大功能區的整體發展框架,編制了小白樓商務中心區等10多個專項規劃,在城市結構、空間布局、功能定位、形象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規劃成果。
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推進城市建設重點項目,泗水道國際學校等項目竣工。高標准做好地鐵3號線、國泰橋建設、彩印道改造等工程的前期基礎工作,全年累計拆除各類房屋7.9萬平方米。維修改造了利民道、愛國北里等59條支線及里巷道路。疏通清挖了珠江里、光華里等200多個小區排水設施。完成了15片小區路燈補建。新增道路機掃水洗作業車輛20台,改造垃圾轉運站6座,新建垃圾壓縮站1座、公廁4座。
城區環境面貌日新月異。深入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大幹150天,高質量完成人民公園、天塔湖兩個重點地區,廣東路、紹興道等29條道路,600多棟樓宇、102棟樓房平改坡、5片舊樓區、6個城鄉結合部臟亂點位的治理,形成了整潔優美、色調和諧、特色鮮明的街景組團,設施完善、功能齊全、通暢美觀的道路網路,花草結合、公園綠地相間的綠化景觀,居民生活環境更加干凈整潔、和諧宜居。
城區精細化管理成效明顯。鞏固創衛成果,建立監督考評體系,量化深化考核內容,增強了考評工作的透明度。加大城區管理綜合執法力度,嚴格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集中治理城區管理難點問題,一些城區管理頑疾基本消除,精細化管理的長效機制初步建立。積極推進數字化城管建設,率先建成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在全市城管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
生態城區建設步伐加快。實施生態城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藍天、碧水、安靜等環保工程。在市熱電企業供熱干管鋪設到位的前提下,實現了35台、供熱面積102萬平方米的燃煤小鍋爐並網。完成22台10噸/時以上燃煤鍋爐的高效脫硫改造。新建改造綠地55.14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9%。空氣環境質量二級及以上良好天數達標率達80.5%。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的減排任務和節能目標。
著力改善民計民生,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
2008年,河西區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把更多的財力向基層傾斜、向民生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集中力量實施以教育、衛生、就業、救助等為重點的民生工程,使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加強社會保障,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五險」參保范圍廣、受益人群多。推進就業和再就業,新增就業4.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加大勞動維權力度,為1227名勞動者追討欠薪274萬元。堅持節日慰問與日常救助相結合,困難群體得到有效救助。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募集善款1000萬元,開展助困、助孤等「六助」活動,受助家庭4萬多戶。社會救助中心榮獲全國「基層低保規范化建設典型單位」稱號。
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整合區內品牌學校資源,探索「名校帶新校」的辦學模式,新建師大二附小淥水道分校,首批21所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准建設通過市評估驗收,妥善安置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我區被評為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區」。新建4所幼兒園分園。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教學節、學子節等主題活動特色鮮明,區青少年宮建成投入使用,河西區榮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區」稱號。完善終身教育體系,鞏固「512」市民教育工程成果,首批建成15個終身學習服務中心,市民多層次教育需求不斷得到滿足。
醫療服務能力全面提高。深化社區衛生服務綜合配套改革,新建標准化社區衛生服務站7個,改擴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0個,方便了群眾就醫。率先建立社區基本用葯制度,實行網上采購、零差率銷售,直接讓利於民6000餘萬元,減輕了群眾就醫負擔。科學整合資源,成立社區衛生醫療服務聯合體,形成了市、區、社區三級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實現了基本醫療首診在社區。加強對外交流合作,與美中互利集團簽訂成立天津和睦家(國際)醫院意向書,實現醫療衛生發展多元化。公共衛生均衡發展,疫情監測網路體系進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等各類傳染病得到有效防控。食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嚴格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保持低生育水平,河西區連續三個周期被評為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示範區」。
文化大區建設全力推進。依託區內文化資源優勢,策劃組織了「今晚聽聽室內樂」、「天津之春」、「相約環渤海」等高品位藝術演出。開工建設西岸金逸國際影城,推出高端VIP觀影廳和電影藝術沙龍。坐落在人民公園內的中華花戲樓、上海三聯書店天津西岸書屋開業,西岸藝術品牌基本形成。成功舉辦文化旅遊博覽節、社區文化擂台賽。「打開音樂之門」暑期系列演出、銀河書市以及鄰居節、居民節、安居節等辦出了新特色、新水平。
和諧社區建設深入開展。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完成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設立大學生社區公益崗,提高社區工作者待遇,社區工作者整體素質顯著提高。增加居委會辦公經費,提升改造居委會辦公條件,改擴建社區綜合性服務設施15處、5511平方米,100平方米以上居委會達74%。引導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從事志願服務,社會參與度逐步提高。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新建15個社區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站),2個養老院,2個老年配餐服務中心。建成小圍堤道等4個菜市場,13個早點加工配送中心,服務網點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規范,群眾生活更加方便。我區一次性拆遷面積最大、受益居民最多的民心工程——小海地小二樓拆遷工程全面啟動,已動遷居民6115戶,完成拆遷任務總量的70.25%。實現4片2.5萬平方米老住宅供熱補建,新增供熱面積86.29萬平方米,熱化覆蓋率達99.12%。河西區被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
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平安創建開創新局面
積極推進民主法制建設,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開創了基層基礎鞏固、維穩體系完善、應急保障有力、社會大局和諧的嶄新局面。
民主政治建設得到加強。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與區人大、區政協的溝通、聯系等工作制度,堅持重大事項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決定。加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力度,受理辦復代表建議84件、政協提案117件,解決率分別達88.1%和87.18%,解決率進一步提高。嚴格依法行政,行政行為進一步規范。深入開展「五五」普法,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積極拓展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民族宗教領域保持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河西區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區軍休所被評為全國「軍休工作先進單位」。
平安河西建設扎實推進。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化「大巡控」機制,開展打擊「兩搶兩盜」、盜竊非機動車等專項行動,破獲了一批大要案件,非機動車盜竊案件的高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狠抓交通安全工作,治理車輛超限超載,交通秩序明顯改觀。加強公共安全保障,對學校、醫院、高層建築等公共場所電梯運行安全、消防安全進行檢查。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全區事故總量呈遞減趨勢,完成市下達考核指標。
積極推進管理創新,行政效能得到新提升
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大力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發展環境更加優化。深化效能建設,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對陳塘科技商務區建設等10項重點工作進行效能監察,政風行風明顯改善。加強以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為窗口的企業服務平台建設,推行「一審一核,現場審批」,審批時限縮短至3天以內。在區縣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綜合考評中,河西區總分排名位居市內六區前列。在市區縣投資環境評價調查中,河西區綜合指標得分位居全市18個區縣之首。
政府管理更加高效。加快推進數字河西工程,建設應急聯動指揮、數字城管、政府服務熱線、智能交通、政務一體化等系統。開通商務河西天津CBD網站。完成全區90%路面影像數據的採集和真圖影像系統平台的搭建,城市公共管理信息平台、視頻監控系統、GPS車輛定位、城管通投入使用。
引才成效更加突出。制定並落實引才政策,引進清華大學博士後等高層次人才,主動為大項目好項目搞好人才服務,全年引進各類人才4225名。
⑹ 浙江諸暨的發展怎麼樣
諸暨先後被命名為「中國珍珠之鄉」、「中國襪業之鄉」、「中國無公害茶葉之鄉」、「中國名品襯衫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藝術之鄉」和「浙江省建築之都」、浙江省首批「教育強市」、浙江省首批「科技強市」、浙江省首批「體育強市」,榮獲「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市」、「全國科技進步工作先進縣市」、「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市」、「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市」、「全國糧食生產工作先進縣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市」、「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稱號,省級生態縣市首個通過考核驗收,「數字城管」試點工作率先通過國家建設部驗收。
200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40.21億元,增長14.3%;財政總收入43.5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75億元,分別增長30.3%和3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5.55億元,增長12.4%。「255」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扎實推進,完成工業性投入122.9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新增年銷售億元以上工業企業35家,海亮、展誠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成功創建軸承軸瓦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和縫制設備省級區域科創中心,新增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2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1家,取得授權專利1157件。品牌建設成果豐碩,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9件,累計達45件;中國名牌產品8隻,累計達27隻;盾安閥門和步森服飾入選中國「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大唐襪業」成為省首批區域名牌,「山下湖珍珠」成為省級專業商標品牌基地,國家級品牌數量繼續位居全省縣市第一。第三產業強勢推進,實施2000萬元以上服務業重點項目26隻,華東汽配水暖城竣工,銘仕廣場、大潤發賣場開業,農村消費流通網不斷健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00億元;西施故里二期和東白湖生態旅遊區建設有序推進,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369.78萬人次,增長39.2%。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引進紹興市商業銀行、浦發銀行分支機構,金融機構貸款余額達到298.43億元。節能減排成效初顯,全面淘汰水泥機立窯,關停小熔鑄2015隻,拆除小磚瓦窯79座、大輪窯35座、石灰窯130座,關閉軋洗砂場42家,規模以上工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17.3%,完成年度污染物減排任務。積極抓好土地整理,土地集約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建築業轉型發展步伐加快,10億元以上區域規模市場達到12個,3家企業進入全省十強,五洩禪寺拆建工程獲國家優質工程獎,建築業綜合實力升至全省第4位。
農村面貌有了新改觀。2007年,高效生態農業加速發展,新增外拓基地33.7萬畝、農民專業合作社45家、農業龍頭企業16家,14隻農產品獲省農博會金獎,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綜合強縣」和「省公益林建設示範縣」稱號,「中國香榧節」落戶諸暨,成為「中國香榧之都」。新農村建設十大實事工程進展順利,投入財政資金2.13億元,完成223個新村規劃、113個村的重點河塘整治,102個村開展生活污水處理,城鄉垃圾集中處理實現全覆蓋;培訓農民3.6萬人、轉移農民1.5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年人均籌資標准提高到130元,人口覆蓋率達到92.6%,43萬農民參加免費健康體檢;新建城鄉公交候車亭430隻、農村聯網公路204.5公里,改善12.63萬農民的飲用水條件,建成9個鎮、142個村的文化活動中心,創建省、紹興市全面小康示範村13個,市級新村31個,成功創建省首批新農村電氣化縣市。「雙百結對」活動深入開展,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實現全覆蓋,新村集體資產融合工作基本完成,灘坑水電站移民安置工作進展順利。區域發展協調推進,出台政策和配套方案,店口中心鎮建設穩步推進,陳璜等地區生態環境和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5個鎮成為紹興市重點培育中心鎮。
城市品位有了新提高。2007年,依法依規完成舊城改造一期拆遷工作,共拆除房屋45萬平方米,實現了高效、安全、平穩有序拆遷;安置房建設全面啟動,修建性詳規進一步完善,商業營銷策劃和融資工作穩步推進,舊城改造取得階段性成果。城西工業新城新上工業項目28隻,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73隻,企業總部建設正式啟動,專業市場建設進展順利。城東區塊建設穩步推進,功能不斷完善。辦證中心、浣東初中、陶朱小學、諸北供水工程、諸永高速公路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編制完成市域總體規劃,省級生態縣市首個通過考核驗收,「數字城管」試點工作率先通過國家建設部驗收。
發展活力有了新增強。2007年,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完成富潤集團下屬商業企業改制工作,扎實推進菲達集團非主業資產改制;制訂出台企業上市五年規劃和激勵政策,山下湖珍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先後上市,盾安環境完成定向增發,上市公司累計達到6家。財政體制改革逐步深化,重大投資項目監督管理進一步加強。開放型經濟再上台階,成功舉辦第八屆中國國際襪業博覽會,全年合同外資突破4億美元,實到外資達到2.45億美元,實現自營進出口總額34.66億美元,外資外貿外經均進入全省十強;引進市外境內資金13.6億元,被評為「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市」。
生活質量有了新改善。2007年,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積極實施「文化強市」戰略,廣泛開展諸暨人文精神大討論,成功舉辦第二屆西施文化節,組織赴香港文化交流活動,諸暨文化對外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新增紹興市文化示範鎮鄉2個,榮獲「浙江省書畫藝術之鄉」稱號,「中國藝術之鄉」通過考核驗收;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稱號,科技綜合實力升至全省第5位;深入開展「引萬名英才、築人才高地」活動,招才引智工作取得新成效;完成農村中小學「五項工程」和職業教育「六項行動計劃」階段性目標,出台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政策意見,新增紹興市教育基本現代化鄉鎮6個,高考上線人數、上本科線人數和上重點線人數均居全省縣市第一;農民健康工程深入實施,建立惠民醫院,新增省級衛生鎮1個、紹興市衛生強鎮2個,公共衛生工作經驗在全國性會議上交流;積極探索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新機制,繼續保持低生育水平;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3個鎮成為省體育強鎮。成功承辦全國基層應急管理工作座談會。社會管理不斷加強,扎實開展「楓橋經驗落實年」活動,深入推進「平安諸暨」、「法治諸暨」建設,加大科技強警和綜合治理力度,社會治安進一步好轉,信訪工作考核獲省優秀;深入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葯品安全專項整治,成功創建省級農村葯品「兩網一規范」示範縣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工作被評為省級先進;安全生產事故總量、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實現「三下降」。積極實施八大惠民實事,新增城鎮就業12090人,基本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率先推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面實施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能力達到41個月;建立法律援助基金,新增企業冠名慈善基金6億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100%;落實廉租住房制度,解決205戶農村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加強環境污染綜合整治,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75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289元,分別增長13.5%和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