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固定的融資成本存在,是否都會產生杠桿效應,兩者產生的杠桿效應有何差異
財務杠桿效來應是由源於固定性資本成本(利息費用、優先股股利)的存在,使得的普通股收益(或每股收益)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
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是指由於特定固定支出或費用,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它包括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總杠桿三種形式。
財務杠桿效應產生的主要原因是:(1):只要存在固定資本成本,每股收益的變動率就會大於息稅前利潤的變動率,就存在財務杠桿效應。(2):不同的息稅前利潤水平具有不同的財務杠桿程度(息稅前利潤水平越高,財務杠桿程度越低)——用財務杠桿系數(DFL)衡量。</ol>
『貳』 融資理論與案例分析
一、融資理論
1.權衡理論
權衡理論引入了破產成本和代理成本對企業價值影響的因素。企業可通過增加債務而增加其市場價值,但隨著債務的增加,企業風險、財務虧空的概率也在增加,這給企業帶來了額外成本,使它的市場價值下降。因此企業最佳資本結構是平衡節稅利益和因財務虧空概率上升而導致的各種成本的結果。企業因陷入財務虧空而產生的成本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因虧空而導致破產的破產成本;另一類是破產可能性增大使代表股票所有者利益的經理採取次優或非優決策,犧牲債券持有人利益,擴大股東收益,這被稱為代理成本,會引起社會效益的絕對損失。
2.啄食順序理論
梅耶斯和邁基里夫1984年在「資本結構之謎」一文中提出了不對稱信息下的新優序融資理論。該理論認為,由於發行成本和信息不對稱,企業管理層更偏好內部籌資而不是外部籌資,如果需要外部融資,則偏好債務融資,最後是股權融資。
3.不對稱信息理論
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在企業中一般存在如下不對稱現象:①高層管理者與中低層管理者之間信息不對稱;②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信息不對稱;③內部經營者與外部債權人之間信息不對稱;④職工與企業管理層之間信息不對稱等。
4.企業金融成長周期理論
伴隨著企業成長周期而發生的信息約束條件、企業規模和資金需求的變化,是影響企業融資結構的基本因素。在企業創立初期,由於資產規模小、缺乏業務記錄和財務審計,企業信息是封閉的,因而外源融資的獲得性很低,企業不得不主要依賴內源融資;當企業進入成長階段,資金需求猛增,同時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可用於抵押的資產增加,並有了初步的業務記錄,信息透明度有所提高,企業開始更多依賴金融中介的外源融資;在進入穩定增長的成熟階段後,企業的業務記錄和財務制度趨於完備,逐漸具備進入公開市場發行有價證券的條件。隨著公開市場可持續融資渠道的打通,債務融資的比重下降,股權融資比重上升,部分優秀的中小企業成長為大企業。金融成長周期理論表明,在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隨著信息、資產規模等約束條件的變化,企業的融資渠道和結構也隨之變化。其基本規律是,越是處於早期成長階段的企業,外部融資的約束越緊,渠道也越窄;反之亦然。因此,企業要順利發展,就需要有一個多樣化的金融體系來對應其不同成長階段的融資需求。
二、籌資渠道與籌資方式
融資渠道主要有:①國家財政資金-國家地質勘探基金;②銀行信貸資金;③非銀行金融機構資金;④其他企業資金;⑤居民個人資金;⑥企業自留資金。企業融資方式主要有:①吸收直接投資-地質工作撥款;②發行股票;③銀行借款;④商業信用;⑤發行債券;⑥融資租賃。
三、企業融資風險點分析
融資能力是指企業對內對外融集資金的多少、快慢和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首先,融資前經過全方位的可行性論證和各級審批,以邊際報酬率大於邊際成本判別項目融資計劃;其次,根據項目資金需要量決定融資規模,財務風險和利率風險完全在掌控之中;第三,融資時機選擇得當,項目開工時間與融資時機步調一致;根據項目投放資金進度和邊際資本成本原理設計融資批次;選擇國內外金融環境最有利時融資,選擇最有利的籌資渠道和籌資方式;第四,表內負債與表外負債在企業合理且可控制范圍內,對外抵押、擔保、貼現、借貸都有節有度,不至於因為表外負債而使企業資金鏈條斷裂;第五,沒有收入轉負債情況,沒有尚無披露的秘密准備金(低估資產、高估負債);第六,負債內部結構、負債與流動資產、長期資產、所有者權益內在結構搭配合理;第七,企業負債與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相互作用是正影響;第八,長期負債遠遠超過營運資金。長期負債會隨時間延續不斷轉化為流動負債,並需用流動資產來償還。如果長期負債超過營運資金很多,就會因這種轉化而造成流動資產小於流動負債,從而使長期債權人和短期債權人都感到貸款沒有保障;第九,負債大於所有者權益。這樣企業在經濟惡化時就會雪上加霜。應該警惕企業對資產負債率的修飾:①提前確認資產;②延遲確認負債;③該確認成本費用的不予確認;④該折舊或攤銷的不予攤銷;⑤對資產進行經常性評估使其增值。第十,資本結構質量主要體現在企業資本成本與總資產報酬率之間的比較是否決定了負債的擴張和撤退。即當總資產報酬率大於借款利率時盡量利用更多的負債以提高主權資本稅前利潤率;當總資產報酬率小於借款利率時,盡量減少負債,以減少主權資本稅前利潤率下降的速度。一般所有者權益佔60%,負債佔40%是比較理想的,但負債率最好不要超過銀行貸款的警戒線70%。第十一,長期資產大於所有者權益。這樣所有者權益不但不能用於流動資產的購置,而且很可能會靠拍賣長期資產來償債。在長期資產佔40%的情況下,當然流動資產要佔60%。按照公司法的規定,高科技公司無形資產最高可達注冊資本的70%,因為一旦企業清算和破產時無形資產往往一文不值。已經嚴重貶值的長期投資、遞延資產,在企業清償債務方面幾乎毫無作為。第十二,流動比率小於2,速動比率小於1。這可能造成短期償債能力薄弱,流動資金緊張。但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到底怎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內部結構和質量。一般來說,流動負債就佔30%,當然長期負債佔10%比較合適。第十三,所有者權益內部結構,實收資本與資本公積金、留存收益等各項積累之間的比例關系。決策時要考慮企業分紅壓力和未來長期發展潛力和資本積累約束。實收資本一般只能追加不能減少,實收資本應小於各項積累,以積累為資本的2倍為宜。這樣可以減少分紅壓力,使企業重視長期發展。資本公積金的來源一般不是企業盈利,而是一種資本准備金,故不能用資本公積金分配股利、彌補虧損,只能用於轉增資本,這是資本保全原則的具體體現。公積金應明顯大於未分配利潤即3∶1為宜,這樣可以保持企業未來發展後勁。第十四,無節制地投資衍生金融工具;企業的債務人無任何可供抵押擔保的資產或保證金、存在大量表外負債、因經濟或其他因素導致產能過剩、存在大量長期未作處理的不良資產、顧客或交易嚴重依賴某些群體、重要下屬單位無法持續經營且未作處理、無法繼續履行重大借款合同中的有關條款等可能招致公司財務結構的惡化。
*ST寶碩、*ST滄化和宣工股份都是因為對內對外提供巨額貸款擔保,借款人無力償還到期貸款而被執行股權司法凍結,進而導致三家公司依法破產,落入被收購兼並的命運。
某地勘單位各項資產、融資情況如表20-1、表20-2、表20-3所示。
表20-1 某地勘單位資產負債表趨勢分析(定基比)
(1)速動資產在2010~2012連年下降,表明短期償債能力在下降;但在2013年開始速動資產小幅增加情況下,短期償債能力有所增強。
(2)存貨在在2010~2012年連年增加,庫存壓力大,佔用資金多,可能是速動資產下降的主要原因。2013~2014年庫存下降,也許是貨幣資金迅速增加的原因。
(3)待處理流動資產6年沒有變化,表明不具有償債能力的流動資產變化不大。
(4)固定資產6年投資連年增加,佔用資金較多。
(5)無形資產及遞延資產前3年沒有變化,後3年比前3年增加較快,但主要是遞延資產增加較多。
(6)地質勘探撥款除了2010年略有下降外,其他年份增長異常迅猛,地質工作支出也同步增長,說明國家對地質找礦政策的傾斜,加大了地質找礦的投資力度。該地勘單位也積極爭取地質找礦項目,努力完成預定任務。
(7)資產總額也因地質工作支出的增加而同步增加。
(8)流動負債忽高忽低,尤其在2014年增長較快,與速動資產的增減變化並不同步,可能是固定資產和遞延資產的佔用較多。
(9)長期負債6年沒有變化。
(10)國家基金穩步增長,地勘發展基金增加較多,公益金增長最快,但並不是地勘支出的重要來源。
(11)未分配節余與收益逐年下降,甚至出現虧空,是導致凈資產增加不明顯的主要原因。
(12)地質工作撥款增長異常迅猛,說明它是地質工作支出的主要來源,也說明該地勘單位主業相當突出。
表20-2 某地勘單位長期負債與營運資金情況
該單位長期負債在2010~2013年都沒有超過營運資金,不會出現短期償債風險增大的可能。但是在2009年和2014年營運資金卻出現負值,同時出現了長期負債超過營運資金的現象,而且超出很多,當長期負債轉化為流動負債到期償還時,該單位可能會出現償債困難或者變賣長期資產予以還債的情況。
表20-3 某地勘單位資本結構情況
該單位資產負債率在逐年下降,表明長期償債能力較強;長期資產一直小於所有者權益,表明該單位有足夠的所有者權益用於流動資產的購置。但是其總資產報酬率遠低於借款利率,負債越多,所有者報酬下降得越快。因此不但不宜再多借更多債務,而且盡量把舊債還清,或者努力提高經濟效益,為今後舉借更多債務打開空間。
【例20-4】邯鋼債券利率風險案例剖析1996年初邯鋼公司發行年利率14%,3年期信用債券。不久,國家7次下調利率,同期債券利率為8%即可發行,邯鋼公司遭受巨大利率風險。請問:在發行時如何預先防範利率風險?
四、BOT等投融資方式
1.BOT(build—operate—transfer)
即建設—經營—移交。政府給予某些公司新項目建設的特許權時,通常採取這種方式。私人合夥人,或某國際財團願意自己融資,建設某項基礎設施,並在一段時期內經營該設施,然後將此轉讓給政府部門或公共機構。特許必須是獨立的經濟單位並能獨自產生現金流;特許必須能在運作中與其他單位隔離。從這兩個條件看,能源、交通等大型基建項目最適合於BOT,但並非所有的項目都能應用BOT,BOT有其特殊的功能。BOT是一種集融資、建設、經營和轉讓為一體的多功能投資方式。
2.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
即建設—擁有—經營—轉讓。私人合夥人,或某國際財團融資建設基礎設施項目,項目建成後,在規定的期限內擁有所有權並進行經營,期滿後將項目移交給政府。
3.BOO(build-own-operate)
即建設—擁有—經營。這種方式是承包商根據政府賦予的特許權,建設並經營某項基礎設施,但是並不將此基礎設施移交給公共部門。
【例20-5】來賓電廠B廠項目
運用BOT融資方式建設的電廠,除早期不太規范的沙角B電廠之外;主要是來賓電廠B廠項目。該項目是首次經國家批準的BOT試點項目,1995年12月正式向外發售標書,1996年11月,法國電力—阿里斯通公司中標並簽訂特許權協議,該項目總投資25億美元,其中25%為股東投資,其餘75%以有限追索方式進行項目融資,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英國匯豐銀行等銀行參加了貸款安排,該項目1997年5月動工,1999年竣工投入商業運營,項目特許期為18年,其中建設期3年,運營期15年,上網電價為0.41元,15年不變。來賓電廠是目前國內運作最為成功的BOT電廠項目,該項目從批准到開工,時間不足兩年,上網電價為國內外資辦電項目最低的,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4.BT-(build-transfer)
BT即建設-轉移。石家莊市環城水系由河北建投公司建設,由植物園西城水系途徑南城水系、泊水公園到東城水系天山公園總投資108億元,其中,南環城水系35億元。建成後移交給政府園林局。政府分三年連本帶利還清,並支付5%的利潤率。還款來源是把水系周圍的土地收儲,變成熟地,賣給開發商,建設水系的配套設施,比如酒店、餐飲、娛樂、體育、商業、民俗、水一條街等。
『叄』 資本結構影響資本成本的三種基本理論
1、凈收益理論:
凈收入理論認為,負債可以降低企業的資本成本,負債程度越高,企業的價值越大。這是因為債務利息和權益資本的成本均不受財務杠桿影響,無論負債程度多高,企業的債務資本成本和權益資本成本都不會變化。
因此,只要債務成本低於權益成本,那麼負債越多,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就越低,企業價值就越大。當負債比率為100%時,企業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最低,企業價值將達到最大值。
2、凈經營收益理論:
該理論認為,不論財務杠桿如何變化,公司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都是固定的,因而公司的總價值也是固定不變的。這是因為公司利用財務杠桿增加負債比例時,雖然負債資本成本較之於股本成本低,但由於負債加大了權益資本的風險,使得權益成本上升,於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不會因負債比率的提高而降低,而是維持不變。
因此,公司無法利用財務杠桿改變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也無法通過改變資本結構提高公司價值;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無關;決定公司價值的應是其營業收益。
3、優序融資理論:
優序融資理論放寬MM理論完全信息的假定,以不對稱信息理論為基礎,並考慮交易成本的存在,認為權益融資會傳遞企業經營的負面信息,而且外部融資要多支付各種成本,因而企業融資一般會遵循內源融資、債務融資、權益融資這樣的先後順序。
(3)融資成本效應理論擴展閱讀
優序融資理論的特點
1、優序融資理論於1984年,美國金融學家邁爾斯與智利學者邁勒夫提出。以信息不對稱理論為基礎,並考慮交易成本的存在。
2、該理論以信息不對稱理論為基礎,並考慮交易成本的存在。認為當公司發行債券融資時,投資者往往認為債券被高估,因此不會選擇購買債券,從而造成債券價格下降,融資成本上升。類似問題也會出現在公司發行股票時。
3、因此公司為新項目融資時,將優先考慮使用內部的盈餘,其次採用穩健的債券融資,最後才考慮股權融資。即遵循內部融資、外部債權融資、外部股權融資的順序。
『肆』 企業融資理論有哪些
1、MM理論:MM 理論及後來的修正 MM 理論,是由莫迪格利安妮和米勒在《資本成本公司財務與投資理論》中提出的,也稱作資本結構無關論苛刻的假設條件基礎上提出來的,但是現實的經營運行過程中,這種假設不可能實現,有眾多的阻礙因素。
2、權衡理論:權衡理論是以MM理論為基礎,通過放寬MM理論的部分假設來探究結構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認為企業的最優資本結構是在負債產生的稅收收益和破產成本之間進行的權衡。
如果企業存在債務,當管理層的投資決策對股權價值和債務價值中造成不同影響時,就很容易爆發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沖突,並且如果企業徘徊在財務困境邊緣時,股權和債權人的利益沖突就更可能發生。
(4)融資成本效應理論擴展閱讀:
企業融資注意事項:
1、特定減免稅進口的貨物(包括生產設備)超過海關監管期限的,根據海關總署令規定企業可自行與銀行簽定抵押貸款合同。
2、在海關監管年限內屬於海關監管的貨物(包括生產設備),企業如向銀行辦理抵押貨款,必須事先持有關證明文件向海關申請,經海關許可後方可抵押。
3、企業資信情況良好,能遵守海關規定,無走私違規情況的,海關才可准予辦理抵押手續。
4、銀行抵押貸款數額與該特定減免稅進口貨物應繳稅款之和,應小於該特定減免稅進口貨物的實際價值。
5、對保稅進口貨物,暫時進口貨物和特定減免稅貨物中實行配額許可證管理的商品(如汽車等),企業不得申請設立貸款抵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業融資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業融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關總署令
『伍』 可不可以簡要介紹下融資成本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
我就舉個例子吧,如你要開家飯店,你的資金不夠,所以要融資,在融資的過程中就有了兩種成本,第一,時間成本,就是你去借錢到借到錢了這段的時間,第二,就是你借到的錢必須要還利息,
『陸』 影響企業融資成本的相關因素有哪些(如果作為一道簡答題怎麼答呢)
首先,應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適度寬松和基本穩定,為銀行資金成本下行進而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創造條件。近年來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源於銀行對自身負債成本上升的轉嫁。在現行融資體系中,商業銀行往往是直接的或最終的資金供給方,銀行負債成本對於企業融資成本具有重要影響。近年來,利率市場化與金融深化提高了銀行負債成本,在高額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與存貸比考核機製作用下,銀行資金運用也受到一定限制。其次,繼續大力發展股票和債券融資,拓寬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目前,除少數企業可以通過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滿足部分資金需求外,絕大多數企業發展所需的中長期資金基本上依賴於銀行信貸資金。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降低權益融資門檻,創新債券融資工具等,對拓寬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意義重大。第三,也是更關鍵的是,應加強貨幣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有針對性地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近段時間,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財政金融政策,包括運用開發性金融手段支持棚戶區改造、整合金融資源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定向降准」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等,基本上可以歸結為差別化的政策,目的在於引導金融資源向符合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特定領域傾斜,切實降低相關企業的融資成本,在調結構中穩增長。除了在資金供給上下功夫之外,可輔以結構性的需求調控,堅決控制不合理資金需求,允許違約風險可控釋放,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引導資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柒』 企業融資的基本理論有哪些
企業融資是指以企業為主體融通資金,使企業及其內部各環節之間資金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的運動過程。當資金短缺時,以最小的代價籌措到適當期限,適當額度的資金;當資金盈餘時,以最低的風險、適當的期限投放出去,以取得最大的收益,從而實現資金供求的平衡。
一、MM理論
MM 理論及後來的修正 MM 理論,是由莫迪格利安妮和米勒在《資本成本公司財務與投資理論》中提出的,也稱作資本結構無關論苛刻的假設條件基礎上提出來的,但是現實的經營運行過程中,這種假設不可能實現,有眾多的阻礙因素。因此,之後的經濟學者對該理論進行了一定的修改,加入所得稅這個變數。加入所得稅之後的研究表明,當存在公司稅的時候,企業的負債利息可以用來抵押,財務杠桿就降低了公司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即公司負債程度越高,加權平均成本就越低,這樣公司收益就越高。
二、權衡理論
權衡理論是以MM理論為基礎,通過放寬「MM理論」的部分假設來探究結構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認為企業的最優資本結構是在負債產生的稅收收益和破產成本之間進行的權衡。如果企業存在債務,當管理層的投資決策對股權價值和債務價值中造成不同影響時,就很容易爆發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沖突,並且如果企業徘徊在財務困境邊緣時,股權和債權人的利益沖突就更可能發生。權衡理論有以下幾個結論:第一,資產風險相對較高的企業可在其他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降低企業負債水平;第二,存在大量非無形資產的企業,其負債水平可以相對提高,反之則可以相對降低;第三,企業所得稅相對較高的企業能夠比所得稅率較低的企業有能力承擔更高的負債水平。
『捌』 融資成本包括哪些
企業融資成本包括兩部分:即融資費用和資金使用費。
融資費用是企業在資金籌資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
資金使用費是指企業支付給投資者的報酬,包括無風險報酬和風險報酬。
無風險報酬是指投資者將其資本投向無風險項目所獲得的報酬,如國庫券或銀行存款利息率加保值率計算所得的報酬。無風險報酬的高低一般受資本市場對「資本」這一特殊商品供求關系的影響。
風險報酬亦稱風險溢酬,是指投資者將資本投向風險項目所要求得到高於無風險報酬的補償。由於企業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諸如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等各種風險的客觀存在,使得企業未來收益帶有不確定性。因此,投資者要求風險越大,補償率越高。
(8)融資成本效應理論擴展閱讀
融資成本分析:
1、企業融資的機會成本
就企業內源融資來說,一般是「無償」使用的,它無需實際對外支付融資成本(這里主要指財務成本)。但是,如果從社會各種投資或資本所取得平均收益的角度看,內源融資的留存收益也應於使用後取得相應的報酬,這和其他融資方式應該是沒有區別的。
所不同的只是內源融資不需對外支付,而其他融資方式必須對外支付以留存收益為代表的企業內源融資的融資成本應該是普通股的盈利率,只不過它沒有融資費用而已。
2、風險成本
企業融資的風險成本主要指破產成本和財務困境成本。企業債務融資的破產風險是企業融資的主要風險,與企業破產相關的企業價值損失就是破產成本,也就是企業融資的風險成本。
財務困境成本包括法律、管理和咨詢費用。其間接成本包括因財務困境影響到企業經營能力,至少減少對企業產品需求,以及沒有債權人許可不能作決策,管理層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等。
3、支付代理成本
資金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間會產生委託一代理關系,這就要求委託人為了約束代理人行為而必須進行監督和激勵,如此產生的監督成本和約束成本便是所謂的代理成本。另外,資金的使用者還可能進行偏離委託人利益最大化的投資行為,從而產生整體的效率損失。
『玖』 融資成本是指企業為獲取資金所支付的利息對嗎
融資成本是資金所有權與資金使用權分離的產物,融資成本的實質是資金使用者支付給資金所有者的報酬。由於企業融資是一種市場交易行為有交易就會有交易費用,資金使用者為了能夠獲得資金使用權,就必須支付相關的費用。如委託金融機構代理發行股票、債券而支付的注冊費和代理費,向銀行借款支付的手續費等等。企業融資成本實際上包括兩部分:即融資費用和資金使用費。
融資成本的概述
融資費用是企業在資金籌資 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資金使用費是指企業因使用資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報酬,如股票融資向股東支付股息、紅利,發行債券和借款支付的利息,借用資產支付的租金等等。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融資成本的含義僅僅只是企業融資的財務成本,或稱顯性成本。除了財務成本外,企業融資還存在著機會成本或稱隱性成本。機會成本是經濟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指把某種資源用於某種特定用途而放棄的其他各種用途中的最高收益。我們在分析企業融資成本時,機會成本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特別是在分析企業自有資金的使用時,機會成本非常關鍵。因為,企業使用自有資金一般是 「無償」的,它無須實際對外支付融資成本。但是,如果從社會各種投資或資本所取得平均收益的角度看,自有資金也應在使用後取得相應的報酬,這和其他融資方式應該是沒有區別的,所不同的只是自由資金不需對外支付,而其他融資方式必需對外支付。
編輯本段融資成本指標及相關成本分析
一般情況下,融資成本指標以融資成本率來表示:融資成本率=資金使用費÷(融資總額-融資費用)。這里的融資成本即是資金成本,是一般企業在融資過程中著重分析的對象。但從現代財務管理理念來看,這樣的分析和評價不能完全滿足現代理財的需要,我們應該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來考慮融資的幾個其他相關成本。 首先是企業融資的機會成本。就企業內源融資來說,一般是「無償」使用的,它無需實際對外支付融資成本(這里主要指財務成本)。但是,如果從社會各種投資或資本所取得平均收益的角度看,內源融資的留存收益也應於使用後取得相應的報酬,這和其他融資方式應該是沒有區別的,所不同的只是內源融資不需對外支付,而其他融資方式必須對外支付以留存收益為代表的企業內源融資的融資成本應該是普通股的盈利率,只不過它沒有融資費用而已。 其次是風險成本,企業融資的風險成本主要指破產成本和財務困境成本。企業債務融資的破產風險是企業融資的主要風險,與企業破產相關的企業價值損失就是破產成本,也就是企業融資的風險成本。財務困境成本包括法律、管理和咨詢費用。其間接成本包括因財務困境影響到企業經營能力,至少減少對企業產品需求,以及沒有債權人許可不能作決策,管理層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等。 最後,企業融資還必須支付代理成本。資金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間會產生委託一代理關系,這就要求委託人為了約束代理人行為而必須進行監督和激勵,如此產生的監督成本和約束成本便是所謂的代理成本。另外,資金的使用者還可能進行偏離委託人利益最大化的投資行為,從而產生整體的效率損失。
編輯本段上市公司融資成本及特點
近年來,國內已有許多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對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進行了研究,但一些研究的局限性在於:沒有能夠牢牢抓住融資成本這一主線展開對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行為的實證研究。而我們認為,無論是債務融資還是股權融資,上市公司的任何一種融資方式都是有成本的,而評價上市公司外源融資策略合理與否及融資結構優劣的最重要的標准或出發點就是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 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存在「名義成本」和「真實成本」之分。目前國內大多數關於上市公司融資成本的研究中所提到的或所計算出來的融資成本實際上只是表面意義上的,即應屬於「名義資本成本」。而的關鍵和實質則是究竟應如何合理計量上市公司的「真實資本成本」或「真實融資成本」。對於實施增發再融資的上市公司而言,無論是股權融資成本還是融資總成本都要比名義融資成本要高得多。
編輯本段有關融資成本的理論研究動態
從一般意義上理解,資本成本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本而付出的代價,資本成本包括資本籌集費用和佔用費用兩部分。資本籌集費用是資金在籌集過程中發生的費用,但資本佔用費用包括資金的時間價值和投資者考慮的風險報酬,如股息、利息等。目前國內大多數關於上市公司融資成本的研究都是從上述角度來定義並測算的。近年來,國內已有許多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對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的原因進行了研究。鄭健敏(2001)從社會融資體系的角度探討了上市公司惡意融資的動因,潘偉榮(2001)探討了上市公司過度「圈錢」的社會成因,李曉昌(2001)從行為金融理論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圈錢飢渴症」的形成原因,黃少安和張崗(2O01)則從制度和政策因素角度探討了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的形成原因。 值得關注的是,黃少安和張崗(2001)將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總成本定義為股票投資股利、股權融資交易費用、上市公司的控制及負動力成本以及股票上市廣告效應帶來的負成本4個部分之和。在實際測算時,後兩項成本因素內忽略,他們測算出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單位成本僅為2.42% ,而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一年期為5.85%,三年期為5.94% ,五年期為6.03% 。他們由此得出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成本要比債務融資成本低得多,因此說明了所謂「免費資本幻覺」 的存在。我們認為,之所以形成上市公司在融資結構和融資方式選擇上的股權融資偏好越來越演變成一種「圈錢飢渴症」這樣的局面。從根本上而言是因為在新股發行長期實行行政審批和額度分配的制度之下。包括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大多數上市公司從IP0時起。就形成了一種所謂的」免費資本幻覺」, 即認為股權融資最大的好處是所募集資金永遠不用歸還,公司效益好時就派送紅股或象徵性地派點股息。公司效益不好時乾脆就」一毛不拔」。事實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以任何方式獲得企業資本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即任何一種形式的融資都存在資金成本或融資成本。因此,黃少安和張崗(2001)提出的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總成本的計算公式所計算出來的實際上只是表面意義上的/我們姑且稱之為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名義資本成本」。而問題的關鍵和實質則是究竟應如何合理計量上市公司的「真實資本成本」或「真實融資成本」這些研究都符合一定的經濟規律,但是它們都存在一些共同的局限性,即沒有能夠牢牢抓住融資成本這一主線展開對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行為的實證研究,缺乏對實施了股權融資的上市公司樣本的融資前後的融資成本的變化的具體定量比較研究,缺乏建立在經濟計量模型基礎上的上市公司融資成本與融資結構的經驗研究和深度分析。
編輯本段融資成本的計量模型
簡介
在公司資本成本的計量方面,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公司財務研究基本上認可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在確定經過風險調整之後的所有者權益成本中的主流地位。在借鑒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顧銀寬等(2O04)建立了中國上市公司的債務融資成本、股權融資成本和融資總成本的計量模型或公式。
1、融資資本的計算
融資資本包括債務融資資本和股權融資資本,DK代表債務融資資本,EK代表股權融資資本,則分別有: DK=SD1+SD2+LD 其中:SD1代表短期借款,SD2代表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LD代表長期負債合計。
其中:EK1代表股東權益合計,EK2代表少數股東權益,EK3代表壞賬准備,EK4代表存貨跌價准備,EK5代表累計稅後營業外支出,ER1代表累計稅後營業外收入,ER2代表累計稅後補貼收入。
2、債務融資成本的計算
對上市公司來說,債務融資應該是一種通過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進行的長期債券融資,而股權融資則更應屬長期融資。根據大多數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所投資項目的承諾完成期限為3年左右,因此可以將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的評估期限定為3年。以DC代表債務融資成本,則DC可直接按照3年~5年中長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計算。
3、股權融資成本的計算
股權融資成本Ec必須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來計算。CAPM模型就是: ri = rf +β(rm − rf) 其中:ri為股票i的收益率,rf為無風險資產的收益率,rm 為市場組合的收益率,βi代表股票i收益率相對於股市大盤的收益率。
4、融資總成本的計算
上市公司的總成本是債務融資與股權融資成本的加權平均,既有: C=DC*(DK/V)*(1-T)+EC*(EK/V) 其中C代表融資總成本,T代表所得稅率,V代表上市公司總價值,並且有: V=E+Ds+DL 其中,E代表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Ds代表上市公司短期債務賬面價值,DL代表上市公司長期債務賬面價值。
5、實際計算中的若干技術性處理
(1)無風險收益率的確定。在我國股市目前的條件下,關於無風險收益率的選擇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統一的標准,考慮到從上市公司角度,在實際計算中我們採用當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期限最長的國債的內部收益率(折成年收益率)。 (2)市場風險溢價的估計。在明確了無風險收益率的計算依據之後,計算市場風險溢價的關鍵就是如何確定股票市場的市場組合收益率,實際中我們採用自上市公司實施股權融資之後的三年時間內上證綜合指數累計收益率(折成年收益率)。 (3)融資總成本中的上市公司總價值V的計算。由於中國上市公司的市值存在總市值和流通市值之分,而債務資本的賬面值的確定也存在不確定因素,因此,直接計算上市公司總價值是有困難的,在實際計算時我們採用了總投入資本即債務融資資本與股權融資資本之和1(=EK+DK)代替上市公司總價值V。
『拾』 企業融資的基本理論有哪些
企業融資是指以企業為主體融通資金,使企業及其內部各環節之間資金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的運動過程。當資金短缺時,以最小的代價籌措到適當期限,適當額度的資金;當資金盈餘時,以最低的風險、適當的期限投放出去,以取得最大的收益,從而實現資金供求的平衡。
一、MM理論
MM
理論及後來的修正
MM
理論,是由莫迪格利安妮和米勒在《資本成本公司財務與投資理論》中提出的,也稱作資本結構無關論苛刻的假設條件基礎上提出來的,但是現實的經營運行過程中,這種假設不可能實現,有眾多的阻礙因素。因此,之後的經濟學者對該理論進行了一定的修改,加入所得稅這個變數。加入所得稅之後的研究表明,當存在公司稅的時候,企業的負債利息可以用來抵押,財務杠桿就降低了公司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即公司負債程度越高,加權平均成本就越低,這樣公司收益就越高。
二、權衡理論
權衡理論是以MM理論為基礎,通過放寬「MM理論」的部分假設來探究結構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認為企業的最優資本結構是在負債產生的稅收收益和破產成本之間進行的權衡。如果企業存在債務,當管理層的投資決策對股權價值和債務價值中造成不同影響時,就很容易爆發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沖突,並且如果企業徘徊在財務困境邊緣時,股權和債權人的利益沖突就更可能發生。權衡理論有以下幾個結論:第一,資產風險相對較高的企業可在其他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降低企業負債水平;第二,存在大量非無形資產的企業,其負債水平可以相對提高,反之則可以相對降低;第三,企業所得稅相對較高的企業能夠比所得稅率較低的企業有能力承擔更高的負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