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2013年信託不良資產

2013年信託不良資產

發布時間:2022-11-05 10:55:55

㈠ 不良資產是什麼

不良資產是一個泛概念,它是針對會計科目里的壞賬科目來講的,主要但不限於包括銀行的不良資產,政府的不良資產,證券、保險、資金的不良資產,企業的不良資產。金融企業是不良資產的源頭。
銀行的不良資產嚴格意義來講也稱為不良債權,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貸款,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按量歸還本息的貸款。也就是說,銀行發放的貸款不能按預先約定的期限、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銀行的不良資產主要是指不良貸款,1998年以後中國引進了西方的風控機制,將資產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級分類,其中將「正常」、「關注」歸為銀行的存量資產,將「次級」、「可疑」、「損失」三類歸為銀行的不良資產。除最主要的不良貸款以外,銀行的不良資產還有不良債券等。見誠資產指出NPL周期中,隨著不良資產證券化、債轉股的落地,銀行的不良資產也可以變通地參與到企業的股權以及生產經營中,並賦予監事職能。
政府的不良資產,證券、保險、基金、信託的不良資產,非金融企業的不良資產適用統一會計准則,該類不良資產是指企業尚未處理的資產凈損失和潛虧(資金)掛賬,以及按財務會計制度規定應提未提資產減值准備的各類有問題資產預計損失金額。

㈡ 「資本大佬」高天國辭世,身後千億的安信帝國,如今七零八落

文 | 華商韜略 趙昱

4月5日晚間,安信信託發布公告,稱其實控人高天國因病離世。

公告顯示,高天國於2022年4月4日因病離世,享年71歲,隨後,公司的實控人將進行變更。

消息一經傳出,金融圈一片嘩然。這位有「信託王」之稱的資本大佬,一生可謂是極盡傳奇。從川渝的小鎮青年到身家百億的行業巨佬,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連電影都不敢這么拍!

1951年,高天國出生於四川閬中,16歲那年,他參軍入伍,離開了家鄉。80年代,高天國轉業到了建築行業,在河南中建第七工程局一度升到了副局長的位置。

然而,高天國並不甘於體制內能一眼望到頭的人生,在90年代時,他追逐當時的熱潮,辭去了公職,開始下海經商。

當時,經商形勢一片大好,遍地都是機會。高天國選擇了自己熟悉的房地產開發行業,在香港和海南注冊了公司,開始炒地皮。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為高天國提供資金的兩位「貴人」,最後都沒有得到善終。為高天國運作關系,設法借款1000萬的河北省省長第一任秘書吳慶五,後來被判處了死緩。通過貴州信託為高天國貸款2000萬的貴州省政協常委閆健宏,是臭名昭著的貴州女貪官,最後也被判處了死緩徒刑。

而神奇的是,高天國不僅拿到了錢,還未受到任何的牽連。

之後,由於海南房地產的金融泡沫破裂,高天國又回到河南,轉戰百貨行業。經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高天國入股了當時極為著名的亞細亞商場。在亞細亞日漸頹勢後,高天國又出資成立了仟村百貨這個連鎖百貨公司,並順利進軍了北京、昆明、成都、上海等地的市場。

表面上看,高天國想換個行業做生意,實際上,百貨商場只是他日後大玩不良資產,成立「金融帝國」的一個跳板。

在盤整旗下經驗不善企業時,高天國又發現了一個鑽空子的好法子: 處置不良資產套利。

高天國以低價的房產作為抵押物,從銀行套出大量的資金,然後在欠款還不上時,任由銀行收回房產,最後再在銀行公開拍賣房產時,用旗下的另一家企業低價拍回。

這樣一套操作下來,相當於把貸款的大部分資金白白拿走了,真不愧是套利高手啊。

即便如此,高天國仍然覺得賺錢的速度太慢了,他又把目光瞄準到了更為靈活的信託業務。

2001年,高天國的國之傑公司入股了鞍山信託,在逐步成為第一大控股股東後,將其更名為安信信託。

此後幾年裡,安信信託都呈現出了「大好」的發展態勢,5年時間,安信信託的凈利潤額從2013年2.8億元飛速提升到了2017年的36.7億元。

在安信信託最為高光的時刻,它的業績一度排到了信託行業的公司榜首,成為了國內最會賺錢的信託公司。與此同時,高天國被冠以「信託大亨」的稱號。

但誰也沒想到,在17年的頂峰之後,安信信託就開始一蹶不振。

自18年開始,安信信託的業績開始斷崖式下跌,2018年安信信託虧損了18.33億元,2019年虧損了39.93億元,2020年虧損的金額更是達到了67.38億元。

2020年,高天國本人也因涉嫌違法放貸罪,被上海市公安局拘留。不過隨後因為其患有胰腺癌疾病,獲得了保外就醫的資格。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多年來,高天國激進的行事風格使安信信託在管理上存在風控缺失的問題,一旦政策收緊,其風險問題就暴露無遺。

如今,高天國的人生落幕,不知道留下的這一堆「爛攤子」該由誰來接手呢?

——END——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㈢ 不良資產是什麼意思啊

不良資產是一個泛概念,它是針對會計科目里的壞賬科目來講的,主要但不限於包括銀行的不良資產,政府的不良資產,證券、保險、資金的不良資產,企業的不良資產。金融企業是不良資產的源頭。
銀行的不良資產嚴格意義來講也稱為不良債權,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貸款,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按量歸還本息的貸款。也就是說,銀行發放的貸款不能按預先約定的期限、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銀行的不良資產主要是指不良貸款,1998年以後中國引進了西方的風控機制,將資產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級分類,其中將「正常」、「關注」歸為銀行的存量資產,將「次級」、「可疑」、「損失」三類歸為銀行的不良資產。除最主要的不良貸款以外,銀行的不良資產還有不良債券等。見誠資產指出NPL周期中,隨著不良資產證券化、債轉股的落地,銀行的不良資產也可以變通地參與到企業的股權以及生產經營中,並賦予監事職能。
政府的不良資產,證券、保險、基金、信託的不良資產,非金融企業的不良資產適用統一會計准則,該類不良資產是指企業尚未處理的資產凈損失和潛虧(資金)掛賬,以及按財務會計制度規定應提未提資產減值准備的各類有問題資產預計損失金額。
應答時間:2021-03-1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㈣ 國內比較大的不良資產處置公司

中國四大不良資產處置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㈤ 四川信託中的違規運作產品資金去了何處

前不久,有多名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四川信託多個TOT資金池類產品出現逾期。對於未到期的項目,不少投資者已被理財經理告知大概率會逾期。就此事四川信託、監管機構與投資者的多輪溝通,會上,四川信託總裁表示,由於受國內外宏觀經濟下行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四川信託TOT項下項目無法及時償還信託融資,加上TOT項目被全面叫停,導致出現流動性問題。四川銀保監局副處長,四川信託操作手法隱蔽,未報告底層資產的真實風險狀況並向投資者披露,項目資金存在大量被股東挪用。有消息稱,四川信託即將被監管部門監管,停止所有資金池業務,高管個人護照全部上繳,資金池業務在上周已停止募集

㈥ 新時代信託在信託行業所處位置是怎樣的

截至目前,除國民信託外,67家信託公司2014年報已經披露完畢。根據有關年報數據以及中國信託業協會公布的行業數據,本報與中誠信託研究發展部共同合作,從信託公司總體經營情況、信託業務發展情況以及自營業務發展情況三個維度對信託公司2014年度的運營狀況進行了分析,以期全面考察行業發展變化以及重點信託公司的發展動向。
第一部分

總體經營指標
一、受託管理信託資產情況
截至2014年末,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為13.98萬億元(平均每家信託公司2055.88億元),較2013年末的10.91萬億元,同比增長28.14%;資產規模的增幅明顯回落,較2013年末46.05%的同比增長率回落了17.91個百分點。從單體機構管理規模看,信託資產總額排名前五名的信託公司分別是中信信託、中融信託、建信信託、興業信託和外貿信託。中信信託在信託資產規模方面遙遙領先。68家信託公司中,僅中信信託和中融信託的信託資產規模超過7000億元。信託資產規模超過2000億元的信託公司比去年增加6家,達25家,而信託資產分布也較為集中,前10家公司信託財產規模總額5.66萬億元,佔全行業的40.46%。
信託資產總額排名前十的公司
從資產增長情況來看,2014年有23家信託公司的信託資產總額超過了當年的行業平均值。信託資產規模增速排名前5位的公司分別是萬向信託、建信信託、上海信託、西藏信託、華寶信託。特別是建信信託規模由2013年的3258.16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6658.35億元,體現出銀行系信託公司在規模擴張上的明顯優勢;上海信託則由2013年的1922.90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3863.69億元,體現出較強的發展後勁,預計在浦發銀行整合完成後仍有較大的運作空間。
2014年信託資產規模增速排名前10名的公司為:萬向信託、建信信託、上海信託、西藏信託、華寶信託、中海信託、外貿信託、江蘇信託、大業信託、民生信託。
二、固有資產規模情況
本報告選取了固有凈資產規模指標進行衡量。截至2014年末,68家信託公司凈資產總額3196.22億元,行業平均值為47.9億元,2014年全行業凈資產規模較2013年同比增長26.81%,固有實力不斷增強,風險抵禦能力得到很大提升。2014年末固有凈資產排名前5位的公司是平安信託、中信信託、華潤信託、中誠信託和重慶信託,排名情況基本與2013年相同。2014年興業信託凈資產實現大幅度增長,增幅達121.46%,首次躋身前10位,主要源於公司在年度內完成了新一輪的增資擴股。排名前10名的公司凈資產規模總額1173.94億元,佔全行業的32.25%,較上年末下滑了4個百分點,這主要是由於去年20餘家信託公司進行了增資擴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業固有資產的集中度水平。
2014年固有凈資產規模排名前10名的公司為:平安信託、中信信託、華潤信託、中誠信託、重慶信託、興業信託、中融信託、江蘇信託、上海信託、建信信託。
三、營業收入情況
2014年,68家信託公司平均實現營業總收入14.15億元,較2013年同比增長16%。2014年度營業總收入排名前5位的公司是平安信託、中信信託、中融信託、華潤信託和重慶信託。其中平安信託在2014年營業總收入達到56億元,較2013年的43億元增幅達到30.3%,行業排名也由2013年的第3名升至2014年的第1名,此外,中信信託、中融信託的營業收入均處於50億元以上,較大幅度領先於其他公司。在排名前10位的公司中,除中誠信託、中融信託和中信信託外的其他幾家信託公司均實現了超過行業均值的營業收入增長率,體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其中增長幅度最高的是重慶信託,同比增長66.09%。2014年信託營業收入排名前10名的公司為:平安信託、中信信託、中融信託、華潤信託、重慶信託、中誠信託、興業信託、上海信託、華信信託、華能信託。
四、凈利潤情況
2014年68家信託公司共計實現凈利潤505.3億元,較2013年同比增長13%。2014年行業凈利潤平均值為7.6億元,較2013年的6.5億元增加1.1億元,無論是絕對指標還是相對指標都表現出信託公司良好的盈利能力。2014年凈利潤排名前5位的信託公司是中信信託、重慶信託、中融信託、華潤信託和平安信託,其中凈利潤規模達到20億元以上的公司由2013年的僅有兩家(中信信託、中融信託)增加到2014年的6家(前述5家以及中誠信託),特別是重慶信託的凈利潤水平由2013年的12.85億元大幅增加至2014年的24.32億元,增幅達到89.30%,迅速躋身行業前5位。2014年信託凈利潤排名前10名的公司為:中信信託、重慶信託、中融信託、華潤信託、平安信託、中誠信託、華信信託、上海信託、興業信託、華能信託。
五、資本利潤率(ROE)情況
資本利潤率是一項反映企業運用資本獲得收益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企業資本回報、盈利能力的重要標准。信託公司在2014年繼續顯示出了整體良好的資本運用與盈利能力。與2013年相同,信託公司2014年平均資本利潤率仍處於近幾年來的高位水平。根據2014年68家信託公司年報數據信息,68家公司的平均資本利潤率在2014年達到18.44%,比2013年的同期平均值20.42%有小幅下降。在信託公司資本利潤率總體排名中,中鐵信託與四川信託仍分別以50.21%和45.56%的資本收益率位列第一、二名。此外,西藏信託、方正東亞信託、杭州工商信託分別以37.07%、32.89%和32.17%的資本收益率位列第三、四、五名。
六、人均利潤情況
2014年68家信託公司的人均利潤平均值為399.27萬元,較2013年行業人均利潤平均值375.84萬元,同比增長6.23%。值得注意的是,已披露年報的67家公司中,僅有31家實現了人均利潤正增長。人均利潤指標排名前5位的是重慶信託、江蘇信託、華信信託、中誠信託和西藏信託。其中,重慶信託人均利潤達到2615.1萬元,遠遠高於其他信託公司。公司人均利潤指標和總體凈利潤等盈利指標排名存在較大差異,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信託公司業務經營模式的差異性。總體來講,隨著信託公司不斷強化專業管理能力建設,擴大人員隊伍,未來行業人均利潤指標將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2014年,人均利潤排名前10位的公司為:重慶信託、江蘇信託、華信信託、中誠信託、西藏信託、華潤信託、中海信託、國聯信託、上海信託、天津信託。
七、成本收入比情況
信託公司作為人力資本密集型的金融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和配置是支持業務發展的主要因素,也是業務及管理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無法獲取准確薪酬費用支出的情況下,我們通過成本收入比指標來衡量信託公司成本控制能力、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按照業務及管理費/營業總收入來進行計算。2014年成本收入比較低的前5家公司分別是華信信託、中誠信託、國聯信託、江蘇信託、華潤信託。該比率越低,說明信託公司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信託公司獲取收入的能力相對越強。2014年,中誠信託、華潤信託、天津信託的成本收入較2013年有大幅度下降,反映出這幾家公司在成本控制或獲取收入方面能力有所提升。2014年,成本收入比排名前10位的公司為:華信信託、中誠信託、國聯信託、江蘇信託、華潤信託、天津信託、粵財信託、中鐵信託、外貿信託、重慶信託。
第二部分
信託業務發展情況
一、信託資金來源分析
2014年末,68家信託公司受託管理的集合資金信託規模達4.29萬億元,同比增長36.73%;單一資金信託規模達8.75萬億元,同比增長13.21%;管理財產信託規模0.94萬億元,同比增長36.28%。從各來源佔比看,集合資金信託佔比30.7%,比2013年提高了5.8%;單一資金信託佔比下降了7.04%,達62.58%;管理財產信託佔比上升了1.23%,達6.72%。
1。集合資金信託業務
從2014年末的存續規模看,中融信託、平安信託、外貿信託、上海信託、中信信託等5家排在行業前5位,其中前3家規模均在2000億元以上。從集合資金信託在公司管理信託財產中的比重情況看,行業排名前5位的公司分別是杭工商信託、東莞信託、方正東亞信託和重慶信託,且各家的佔比都超過了50%,其中杭工商信託更是高達93.92%。
由於信託產品兼有較高穩定收益的特徵,是高凈值客戶資產重要配置部分,2014年全行業年化綜合實際收益率為7.52%,較2013年的7.04%略有上升,投資者獲益情況良好。平均而言,集合信託收益率是這3類資金來源中最高的。列集合信託規模前10位的信託公司中,平安信託的已清算項目實際收益率較高,為15.11%。
2014年居新增集合資金信託規模前5位的公司為華能信託、中融信託、平安信託、上海信託和中海信託,且前述各家公司年內新增規模均超過千億元。第6名至第10名為外貿信託、四川信託、興業信託、中信信託、五礦信託。
2。單一資金信託業務
從2014年末已披露年報的67家公司存續的單一資金信託規模看,中信信託、建信信託、興業信託、華寶信託、交銀信託排在行業前5位,其中前3家規模均在5000億元左右,較為明顯的特徵是銀行系信託公司體現出較強的業務優勢。其中,單一信託規模列前10位的信託公司中,外貿信託、北方信託和華能信託的已清算項目實際收益率較高,都超過7%。從單一資金信託在公司管理信託財產中的比重情況看,行業排名前5位的公司分別是西藏信託、渤海信託、交銀信託、吉林信託和北方信託。
2014年新增單一資金信託規模列前5位的公司為興業信託、雲南信託、交銀信託、江蘇信託和西藏信託,特別是興業信託和雲南信託兩家公司年內新增規模均達到2500億元以上;第6名至第10名分別為中信信託、上海信託、新時代信託、華能信託、四川信託。
3。財產權信託業務
從2014年末67家公司存續的財產權信託規模看,中信信託、中融信託、中誠信託、英大信託、中鐵信託排在行業前5位,其中中信信託規模達到2300億元左右,保持絕對領先優勢。財產權信託規模位居前10名的信託公司中,金谷信託的已清算項目實際收益率較高,為10.17%。從財產權信託在公司管理信託財產中的比重情況看,行業排名前5位的公司分別是金谷信託、中信信託、中糧信託、英大信託和中建投信託。
2014年新增財產權信託規模居前5位的公司是中信信託、中融信託、國元信託、中誠信託和華潤信託,特別是中信信託新增規模達到1400億元,保持明顯領先優勢;第6名至第10名分別為中鐵信託、金谷信託、北京信託、上海信託、中糧信託。
二、信託產品投向分析
從信託財產的運用領域看,信託公司憑借「多方式運用、跨市場配置」的靈活經營體制,能夠根據政策和市場變化,適時調整信託財產的配置領域。2014年信託產品(按資金信託)主要投向工商企業、基礎產業、金融機構、證券投資和房地產五大領域。
1。基礎產業信託業務
2014年68家信託公司投向基礎產業的信託規模為2.77萬億元,規模位居前10名的公司都超過800億元,達到行業平均水平的兩倍。規模排名前5位的公司分別是中信信託、交銀信託、中融信託、華能信託、英大信託,其中中信信託基礎產業信託規模為3323.2億元,遠高於其他信託公司。在基礎產業信託規模排名前10位的信託公司中,上海信託和中航信託增長率都超過了50%,處於領先水平。從基礎產業信託佔比來看,排在行業前5位的公司分別為愛建信託、紫金信託、湖南信託、萬向信託和交銀信託,各家佔比都超過了40%。
基礎產業信託規模排名前十的公司
2。證券市場信託業務
2014年68家信託公司投向證券市場的信託規模為1.85萬億元,平均每家信託公司規模為271.95億元;規模前10位的公司都超過780億元。規模排名前5位的公司分別是建信信託、中海信託、外貿信託、華寶信託、華潤信託,其中建信信託證券市場信託規模最高,為1329億元。在證券市場信託規模排名前10位的公司中,中海信託、華寶信託和興業信託的增長率都超過了150%,體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從證券市場信託佔比來看,中海信託、陝國投信託、華潤信託、外貿信託和華寶信託的佔比較高。
證券市場信託規模排名前十的公司
3。房地產信託業務
2014年68家信託公司投向房地產的信託規模為1.3萬億元,平均每家信託公司規模為192.6億元;規模位居前10位的公司都超過了350億元。規模排名前5位的公司分別是平安信託、華潤信託、中融信託、中信信託、山東信託,其中平安信託房地產信託規模最高,為918.5億元。在房地產信託規模排名前10位的公司中,新華信託和上海信託增長率較高,分別為144%和95%。從房地產信託佔比來看,杭工商信託、浙商金匯信託、陸家嘴信託、重慶信託和中建投信託的佔比較高。
房地產信託規模排名前十的公司
4。實業信託業務(工商企業信託)
2014年68家信託公司投向實業的信託規模為3.13萬億元,行業佔比居於首位;平均每家信託公司規模為460.7億元,規模排名前10位的公司都超過950億元。規模排名前5位的公司分別是中融信託、興業信託、渤海信託、天津信託、新時代信託,各家規模均在1000億元以上,其中中融信託的實業信託規模最高,為2292億元。在實業信託規模排名前10位的信託公司中,天津信託增長率最高,達到163%。從實業信託佔比來看,地方系信託公司比如天津信託、吉林信託、中泰信託、新時代信託和安信信託的佔比較高。
實業信託規模排名前十的公司
三、管理信託模式分析
主動管理型信託業務是體現當前信託公司專業管理能力的重點業務。2014年68家信託公司主動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為5.8萬億元,與2013年的規模基本持平。其中排在行業前5位的公司分別為中信信託、華能信託、平安信託、中融信託、上海信託,其中前3家主動管理信託資產規模均在3000億元以上。
從主動管理信託資產佔比來看,華能信託和東莞信託信託資產全部為主動管理型,此外,昆侖信託、平安信託、中泰信託、江蘇信託、華宸信託、杭工商信託和長安信託主動管理信託資產佔比都在90%以上。
從主動管理信託規模增速來看,民生信託、杭工商信託、華能信託、英大信託、華寶信託和建信信託增長率都超過了100%。
四、信託報酬率和信託收入分析
1。加權年化信託報酬率
由於直接融資渠道的拓展和資管行業的激烈競爭,信託公司信託報酬率逐年降低,2014年信託行業平均年化綜合信託報酬率為0.51%,較2013年下降了0.2個百分點,信託報酬率呈遞減趨勢。一般而言,主動管理信託規模在信託資產中佔比較高的公司加權年化信託報酬率也較高。加權年化信託報酬率排名前10位的公司中,杭工商信託、華信信託、愛建信託和東莞信託都在1.8%以上,達行業平均水平0.74%的兩倍以上。
加權年化信託報酬率排名前十的公司
2。信託業務收入
信託業務收入主要體現為信託公司從信託業務中收取的各項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在信託資產規模增速放緩的大趨勢下,信託行業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增速也隨之放緩。從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排名前10位的公司來看,中融信託、中信信託和平安信託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是其餘公司的兩倍。增長率方面,居規模前10位的公司中,安信信託、重慶信託和平安信託增長較快,分別達110.86%、100.15%和45.87%。從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佔比來看,新華信託、西藏信託、中江信託、安信信託和北京信託佔比較高,信託主業地位較為突出。
第三部分
固有業務發展情況
信託公司固有業務主要涵蓋金融產品投資、貸款、金融股權投資、自用固定資產投資等領域,各家機構的經營運作模式和業務側重點有較大差異。因此,本文簡略選擇自營業務收入、固有資產不良率兩項指標來反映信託公司固有業務運作的效率。
一、固有業務收入
總體來看,68家信託公司的固有業務以獲取投資收益為主,利息收入次之,行業固有業務收入呈穩定增長態勢,這有利於信託公司優化自身資產配置和提高抗風險的能力。從2014年固有業務收入絕對規模看,排名前5位的公司分別為華潤信託、重慶信託、中誠信託、平安信託和華信信託,特別是華潤信託固有業務收入規模達到22億元左右,主要是所持國信證券帶來的良好投資回報。在自營業務收入排名前10位的信託公司中,華能信託、上海信託、中融信託和興業信託增速都超過150%,分別為262.98%、181.25%、171.21%和156.28%。
固有業務收入排名前十的公司
二、固有資產不良率
固有資產不良率主要反映信託公司固有資產的信用風險狀況。目前信託行業固有資產不良資產規模和不良率總體相對較低,行業平均不良資產規模約為6040萬元,行業固有資產不良率平均為3%。固有不良資產規模較大的十家信託公司占行業總體不良資產的81.03%。2014年,固有不良資產排名前10位的公司為,新華信託、長安信託、中信信託、五礦信託、中泰信託、外貿信託、山東信託、華宸信託、昆侖信託、華潤信託。
第四部分創新轉型成果
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充分發揮「多方式運用、跨市場配置」的靈活經營體制,對於信託業轉型有著重要意義。2014年4月8日,銀監會辦公廳發布的《關於信託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銀監辦發〔2014〕99號)明確提出了信託業轉型發展的目標和路徑。可以認為,2014年是信託行業全面布局轉型發展的「元年」。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圍繞99號文中監管層鼓勵的轉型方向,信託公司取得了哪些創新成果,開展了哪些特色業務?
在每年的信託年報中,轉型創新也都是各家信託公司主要著墨之處。從2014年報看,涉及創新議題的信託公司共42家,有25家未涉及該部分內容。

㈦ 什麼是不良資產怎麼處理

不良資產是一個泛概念,它是針對會計科目里的壞賬科目來講的,主要但不限於包括銀行的不良資產,政府的不良資產,證券、保險、資金的不良資產,企業的不良資產。金融企業是不良資產的源頭。
銀行的不良資產嚴格意義來講也稱為不良債權,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貸款,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按量歸還本息的貸款。也就是說,銀行發放的貸款不能按預先約定的期限、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銀行的不良資產主要是指不良貸款,1998年以後中國引進了西方的風控機制,將資產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級分類,其中將「正常」、「關注」歸為銀行的存量資產,將「次級」、「可疑」、「損失」三類歸為銀行的不良資產。除最主要的不良貸款以外,銀行的不良資產還有不良債券等。見誠資產指出NPL周期中,隨著不良資產證券化、債轉股的落地,銀行的不良資產也可以變通地參與到企業的股權以及生產經營中,並賦予監事職能。
政府的不良資產,證券、保險、基金、信託的不良資產,非金融企業的不良資產適用統一會計准則,該類不良資產是指企業尚未處理的資產凈損失和潛虧(資金)掛賬,以及按財務會計制度規定應提未提資產減值准備的各類有問題資產預計損失金額。
一、兩個階段
中國銀行對不良資產的劃分可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1998年以前,銀行業按財政部1988年在金融保險企業財務制度中的規定,即「四級分類」,俗稱「一逾兩呆」,也就是「逾期」、「呆滯」、「呆賬」。按這種方法提取的貸款損失准備金僅有普通呆賬准備金一種,為貸款總量的1%。

二是1998年以後,中國將資產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即「五級分類」。1999年7月,央行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全面推行貸款五級分類工作的通知》及《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試行)》。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通常提取的專項准備金比例為:關注2%、次級25%、可疑50%、損失100%。後三類為不良資產。
二、解決辦法
專人催收
銀行自身成立專門機構或指定專人催收。仍留在銀行的不良資產,一類是已無收回可能的呆賬,一類是1996年《商業銀行法》生效、商業銀行自主權擴大後發生的應收未收的貸款及其利息。這後一部分不良資產發生時間不長,情況明朗,收回的可能性較大,應由債權銀行成立專門機構、調集專人催收。對主動想辦法歸還拖欠貸款的企業,銀行應積極給予其所需的新的貸款支持,以鼓勵形成良好的社會信用風氣。
沖銷
加大對不良資產的沖銷力度。對已無收回可能的不良資產,只能用各種辦法沖銷。
售國有股
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在實行股份制改革,公開發行股票後,可考慮出售部分國家股權,用所得資金沖銷不良資產,償還銀行貸款。
三、處理方式
一、國有銀行不良資產與政府債務
中國銀行系統特別是國有銀行系統的「壞債」占銀行貸款總額的比重很高 ,這似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沒有這方面的准確數字,只能根據各方面的信息加以估計。為了最大限度地估計風險,避免低估問題的嚴重性,採用見到的各種估計當中較為嚴重的一種,即估計不良資產占銀行貸款總額的25%。
國有企業負債嚴重,當然首先是因為體制方面的問題。在國有企業、國有銀行、政府幹預這種三位一體的國有經濟體制下,國有經濟這個整體對社會欠下的「壞賬」總會以各種形式發生(財政補貼、三角債、工資拖欠、垃圾股票、垃圾債券、通貨膨脹,等等,我們這里暫不詳細分析)。但以銀行壞債這種特殊形式發生,其中一個具體的原因,就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政府逐漸地將國家財政對國有企業的財務責任,轉移到了銀行。這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撥改貸」開始,政府幾乎不再對國有企業投入資本金,企業的建立與發展,主要依靠銀行貸款(當然要有政府批准),無論是固定資本還是流動資本,都是如此。所謂「國有企業」,很多其實從一開始就沒有國家財政的投入。
2.當企業發生虧損的時候,政府也幾乎不再給企業以財政補貼,而是由國有銀行對其債務進行延期或追加新債。發生虧損的原因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經營不善,也可以是社會負擔(如國家抽走了各種本應留下的勞保基金等等),也可以是上級決策失誤(有些企業根本就不該建),但只要發生了虧損,以前由財政出錢補貼的辦法改成了銀行追加貸款的辦法,這是造成銀行壞債增加的一個基本的直接原因。
這也就是說,銀行壞債實際上起到的是「財政補貼」的作用。搞國有企業而沒有國家財政為其注資和補貼,其結果必然是國有銀行出現大量不良資產。這是「國有經濟三位一體」的內在邏輯。在思考國有企業負債與金融風險的關系時,我們應該將財政負債的問題聯系起來進行綜合考察,將國企對銀行的壞債視為「准政府債務」,而將國企壞債和政府負債一起都算作「國家負債」。這一分析首先可以解釋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為什麼中國有這么大的國有經濟而政府負債卻特別低(政府債務余額佔GDP的比重只有8%左右);另一方面是中國銀行的壞債比重特別高。
這里要明確的是,只有銀行「壞債」才構成「國家負債」的一部分。因為只有「壞債」才構成社會和政府負擔,必須運用某種國家權力(稅收、國債、貨幣發行、國際融資等)加以處理。只要企業還能用自己收入付息還本,其負債則不構成我們這里所說的「國家負債」的組成部分。
在更加一般的意義上,即使假定不存在國有經濟,私人企業和私人銀行之間發生的「壞債」,也具有「外部效應」或「公共性質」,因為由銀行壞債引起的銀行危機、金融危機,會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穩定和經濟發展造成不良後果,要解決這個問題,通常也要由政府出面,運用公共資源(「納稅人的錢」)加以處理。其他國家的實踐經驗(如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當前的日本、韓國等),都表明了這一道理。無論如何,從一個經濟整體的角度看問題,銀行壞債和政府負債,都同樣可以視為社會整體的一種債務負擔,其數量的增長,都意味著一個經濟金融風險的加大。
從一個經濟應付金融危機的能力的角度考察問題,我們也需要將銀行壞債與政府負債聯系起來考察。銀行壞債率高,若政府債務率也高,政府在應付風險時的能力就差,相反,若政府負債較低,危急時刻就可以用增發債務的辦法來清理債務,穩定經濟。一國金融風險的大小,不僅取決於金融系統本身的健康程度,而且取決於政府應付危機的能力。
二、外債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外債」。中國政府所借外債並不多,不構成問題,在討論中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教訓之一是,盡管許多外債是私人部門借的商業貸款,但到頭來也都變成國家負債,也要由國家或全體國民來承擔其後果。對中國來說,這個問題就更嚴重一點。因為中國的外債,即使不是政府借的,至少也是國有企業、國有金融公司借的,出了問題都要政府負責,都要全體國民承擔。因此,從國家金融、債務狀況的角度分析問題,我們不妨將中國的「全部外債」也都視為政府債務或國家債務來加以計算,以最大限度地估計金融風險。這種債務約佔中國GDP的14%左右。
當然,更加細致的分析方法是只算「短期外債」,因為就風險而言,主要是短期債務起作用,引發支付危機。如果這樣算,中國面臨的風險似乎就更小一些,因為短期外債佔GDP的比重只有1.5%左右。即使再多算一些地方上沒有登記的短期外債(如「廣信」事件所揭示的那樣),最多也不超過3%,以此衡量的金融風險就會更低一些。
對於資本市場已開放的經濟來說,問題更復雜一些,因為還要計算那些流動性較強、能夠很快撤出市場的外國「證券投資」。不過中國還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因此在本文中不予討論。這一點請充分注意。本文提出的「國家綜合負債」和「國家綜合金融風險」的概念,只對我們這樣的資本市場尚未完全開放的經濟來說,是較為「綜合」、較為「全面」的,對於資本市場完全開放的經濟,則還要加進更多、更復雜的因素。我們後面所作的國際比較,也只是比較與中國有可比性的方面,而不包括其他一些方面。
三、「國家綜合負債率」
以上三項,即政府債務、銀行壞債和全部外債,可以說涵蓋了一個經濟中已經發生的可能導致金融危機的主要國民債務,其他一些潛在的、隱含的政府欠債,要麼可以歸結為以上三項中的一項(比如政府欠國企職工的「養老基金」債務,實際上正以企業壞債的形式發生著),要麼在經濟中有著其他一些對應物(比如政府對職工的「住房基金」欠賬,可以由住房私有化和拍賣一部分國有資產加以償還)。
將以上三項放在一起,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國家綜合負債率」的概念,它在數量上可以由以下的公式來表達:

這可以說是衡量一國金融狀況的一個綜合指數,它包含了在資本賬戶尚未開放的經濟中的一些主要的可能引起宏觀經濟波動和金融動盪的不利因素。
利用這一綜合指數,我們可以分析以下問題。
(一)經濟整體金融風險的大小(國際比較)
一國是否會發生經濟危機,取決於很多經濟、政治、社會、國際方面的因素。一個經濟指標再「綜合」,也不能絕對准確地判斷一國經濟是否面臨陷入危機的風險。但是,較為「綜合的」指標總比較為單一、片面的指標要好。利用這種指標進行的橫向比較,也更能說明問題。
與其他一些國家相比,中國經濟的特點是銀行壞債較大,而政府負債與外債相對較小。因此,盡管中國的銀行系統問題較大,國家綜合負債率總的說來相對較低,1997年底只有47%,1998年也不超過50%。如果只計算中國的短期外債,這一指標就更低,只有37%左右。而其他亞洲各國的這一比率在1997年底都比中國高許多。歐洲貨幣聯盟要求各成員國達到的政府債務佔GDP的比率標准為60%;美國的同一指標也長期高達70%(請注意發達國家銀行壞債較少,而且由於政府不幹預銀行信貸活動,出了壞債政府的責任也較小,因此我們只計算政府負債)。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銀行系統壞債問題如此嚴重,問題比別的一些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可能更大,但仍能保持經濟穩定,經濟還能增長,也沒有爆發金融危機的威脅。那種僅僅根據中國銀行系統壞債較多就預言中國不久也將陷入經濟危機的簡單推斷,之所以不正確,就是因為沒有綜合地分析一個經濟的整體經濟負擔。而人們之所以沒能及時地預測出東南亞一些國家會陷入經濟危機,也是因為只看到了一部分債務指標,而缺乏綜合的觀點。比如若只看政府債務,韓國和泰國當時情況似乎都不錯。但若將非政府部門的銀行壞債和短期外債都加到一起進行分析,結論就會大不一樣了。
(二)宏觀政策選擇
對一國「國家綜合負債」的債務結構分析,有利於我們宏觀政策的選擇。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增長率下降、總需求不足的問題,需要政府採取擴張性的宏觀政策。這時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在各種可供選擇的政策工具中,哪種更為合適、有利?給定其他種種因素,從「綜合債務」的結構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在中國經濟銀行負債較大、政府負債較小的狀況下,最大的風險來自銀行壞債,因此,當前較為合適的政策組合是:保持較緊的信貸政策而較多地利用財政擴張政策,從而一方面繼續保持銀行改革、企業改革的壓力,力求降低銀行壞債的比重,另一方面擴大內需、保持經濟的增長。
由於中國「國家綜合負債率」較低,政府債務余額佔GDP的比重相對更低,利率仍低於經濟增長率(關於這個關系見後面的分析),在兩三年的時間內增加一些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確保經濟的持續增長,雖然不可避免地會使「國家綜合負債率」以及相應的金融風險有所加大,但在假定經濟體制問題不繼續惡化(而是加大改革力度,包括控制銀行壞債和清理對外不良債務)的前提下,這種政策不會引發嚴重的問題,不會發生「債務爆炸」。也就是說,對於中國來說,還有一定的「發債餘地」。
從體制改革和宏觀政策的關系的角度看,如果我們能通過改革控制銀行壞債的增長,我們的宏觀政策就有更大的操作餘地,就能更多地借債(無論是內債還是外債)來支持經濟的增長。
四、通貨膨脹與「國家綜合金融風險指數」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通貨膨脹對於化解銀行債務和政府債務問題有利(相反,通貨緊縮對於化解債務問題不利),因為它可以使債務相對貶值,使我們的「國家綜合負債率」因分母的增大而縮小(通貨膨脹也可以視為一種隱含的稅收或「財政盈餘」)。但是,通貨膨脹也會從另一個方面增大金融風險:
第一,在固定匯率條件下,通貨膨脹導致幣值高估,引起金融市場波動,就像一些東南亞國家前兩年發生的那樣。
第二,在已經存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政府就很難再用增發貨幣、增發債務的辦法來應付金融體系中的困難,化解債務過高的問題,更不用說通貨膨脹本身會引起社會、政治的不穩定。
為了將通貨膨脹的不利方面也考慮進來,我們在前面「國家綜合負債率」的基礎上,進一步構造了以下的「國家綜合金融風險指數」:

利用這一指數進行分析,當前的「通貨緊縮」一方面是不利的因素,因為它使已經存在的債務相對升值(因為它導致分母「名義GDP」縮小),但在另一方面,它又有其正面的影響,因為它使政府增發債務、增發貨幣的餘地加大。事實上這相當於是在說:通貨緊縮的形勢要求政府採取擴張性的政策,而且這時增發一些債務引起金融風險擴大的程度相對較小。按此公式計算的中國國家綜合金融風險指數1998年底為47.95%,低於國家綜合負債率50.53%,就表明了這一點。
以上這個「國家綜合金融風險指數」,可以說涵蓋了有關宏觀經濟波動的各種因素。既有前些年人們分析宏觀經濟問題時最為重視的「通貨膨脹」和「政府債務」,又有最近兩年因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而使人們逐步加以重視的「私人部門債務」(銀行壞債和外債)。通過對這個指數的觀察與分析,我們可以及時地對整個經濟的宏觀金融風險加以控制。當然,必須認識到,任何「指數」都只具有「指數」的意義,只是現實情況中一些經濟關系的一種反映,而不是全部反映,不可能完全和准確地表明現實中的一切關系、一切趨勢。利用一些指數,可以使我們更好地分析現實,但任何指數都不可能代替更加全面的經濟分析。
以上的分析表明了中國還有一定的「發債餘地」,以便採取有效的宏觀經濟政策。需要明確的是,短期內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保持經濟增長的勢頭,因此需要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這種擴張性政策就短期來看對控制金融風險有利;但是,從長期來看,任何宏觀政策都不能替代體制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從根本上降低金融風險。只不過這是不同層面上的關系,我們不在一篇文章中一起論述罷了。
五、銀行壞債如何消除:重要的問題僅在於控制增量而不在於清理存量
以上的分析只是一種「靜態」的分析。從動態的角度看,與各種債務相聯系的金融風險以及這種金融風險發展、演變的情況,取決於其他一些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債務的)利息率、壞債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的關系。
為了較為方便地分析問題,也更為深入地討論對中國經濟來說目前最為「頭痛」的問題即銀行壞債,我們就集中地以銀行壞債的清理問題為例來對動態過程中的債務金融風險問題加以討論。我們不妨假定一切對國企的補貼都是通過銀行壞債實現的,假定國家綜合負債只包含銀行壞債,則前面分析的一切問題都必須通過解決銀行壞債來加以解決。
以D代表「銀行壞債」;以 代表壞債的每年的增長幅度,它近似地是壞債本金的增長率與債務利息率的和;g代表名義GDP的增長率,它近似地是GDP實際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的和;以B代表「壞債/GDP比率」,t代表時間(年頭),0代表初始年份,則我們有以下關系式:

在動態過程中,當 <g,我們有

上述關系式表明,給定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只要使壞債的增長率得到控制,使之低於經濟增長率,長期看,壞債的問題就不會趨於「爆炸」( ),而是會逐步得到緩解,並隨著改革的進展而逐步消除。
這一關系有以下兩個重要的政策含義:
第一,解決壞債問題根本上要著眼於控制增量,也就是要著眼於體制改革,使壞債今後減少發生。只有壞債的增長得到控制,問題才可能解決,才能走出困境,否則便是陷入惡性循環,最後發生金融危機。這里的改革,首先重要的是企業的改革和政府的改革,也就是「花錢者」的改革,否則壞債問題的根子將不會被拔除。銀行本身的改革當然也很重要,從短期內看首先要加強風險管理,盡可能減少壞債;從中長期看,要從根本上改變國有銀行一統天下的金融體制,鼓勵非國有銀行的發展,發展銀行業的競爭,從產權關繫上進一步加強對風險的控制。
第二,「清理已有壞債」是不重要的。現有的壞債存量,是已經花出去了的錢,再清理也是收不回來的。而當前面對的 再大,在長期的經濟增長過程中也是微不足道的。在這種情況下,與其用政府支出的辦法去清理壞債,不如使它們繼續保持在企業和銀行的平衡表上,反倒有利於保持對企業和銀行的一種「改革壓力」。否則,體制沒有改,今天清理了明天又會冒出來。不清理現有的壞債,而是著力於控制增量,存量的問題到日後會更容易地得到解決。
從以上的公式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只要我們從今天起控制住了壞債的增長率 ,使它低於經濟增長率g,則不管最初的壞債 有多大,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壞債率都會逐步降低,處理起來會越來越容易。
需要明確的是,在加強銀行風險管理的問題上,應將「壞債率」B的縮小作為目標,而不是將減少壞債的絕對額作為目標。而要想保證壞債的問題不日趨惡化,最根本的就是要確保經濟增長率高於壞債的增長率。這就是為什麼:第一,體制改革是重要的(以確保壞債增長率下降);第二,經濟增長是重要的(它使壞債的比率下降)。
再做進一步細致的分析,我們還可以注意到以上公式中的另外兩個隱含的關系:
第一,「壞債率」的分子中所包含的「壞債增長率」 近似地等於壞債本金的增長率與利息率的和,其含義是今後還本付息的總額的增長率。壞債本金的增長,當然越低越好,這取決於體制改革。而給定壞債增長率,債務的利息率越低,債務增長所引起的風險越小,反之則越大。這意味著,在利率較低的情況下,為了實行擴張性政策,增加一些債務,所會引起的風險較小。
第二,「壞債率」的分母中所包含的「GDP名義增長率」(近似地)等於GDP實際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的和。這實際上也是說通貨膨脹對解決壞債問題有利而通貨緊縮對解決壞債問題不利。可以想像,如果我們每年有7%的GDP實際增長率,同時有5%的通貨膨脹,我們的壞債,每年就相對貶值12%;如果壞債就那麼多,改革使壞債不再增長,5年的時間內,盡管我們一點清理壞債的事情也不做,我們的壞債率仍然可以相對地減少50%。認識到這一點對我們清理壞債是有啟發意義的。

㈧ 信託處置不良資產的模式有哪些

一、前言

信託行業是中國金融的四大支柱之一,也是銀行不良資產的主要來源,也在在銀行的不良資產處置產業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由於近兩年信託公司的產品頻頻爆雷,信託公司產生的不良資產激增;為了化解金融風險,維護 社會 穩定,2021年4月銀保監會下發《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推進信託公司與專業機構合作處置風險資產的通知》,就信託公司與信保基金、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地方AMC等專業機構合作處置信託公司固有不良資產和信託風險資產進行規定與推進。考慮到不良資產行業已經市場化,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信託公司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其信託財產的獨立性、所有權與收益權的分離、破產隔離等特點,積極投身不良資產行業;一來可以處置自身產生的不良資產,二來可以通過不良資產的投資獲利。

要全面認識信託處置不良資產的模式,首先要了解信託產品的種類,其次要認識清楚信託在不良資產處置中的定位,最後再分析信託處置不良資產的模式。

二、正文

(一)信託產品簡介

信託產品具有所有權與利益權相分離、獨立性、有限責任和連續性四大突出特點,這也是信託在不良資產處置中的重大優勢。目前,信託產品正在有關監管部門的促進下進行轉型,下面將介紹市面上較為常見的幾種信託產品,以供大家對信託產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2016年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在中國信託業年會上首次提出信託的八大產品,包括:債權信託、股權信託、標品信託、同業信託、財產信託、資產證券化信託、公益(慈善)信託及事務信託等。楊家才表示:「這八大業務分類是從資金運用方式來分,兼顧資金來源。業務分類從運用方式來劃分,並關注受託資產走向,最終形成明確的制度安排,統一資產負債表、會計報表。」

這八大業務均屬於資金信託,即是指信託公司接受投資者以其合法所有的資金設立信託,按照信託文件的約定對信託財產進行管理、運用或者處分,按照實際投資收益情況支付信託利益,到期分配剩餘信託財產的資產管理產品。資金信託應當為自益型信託,委託人和受益人為同一人。

與資金信託相對的是財產權信託,與資金信託直接把資金交予信託公司不同,財產權信託就是以特定財產或財產權(主要是指非資金形態的財產)作為信託財產去設立信託關系;受託人則將財產形成的收入或者權益作為信託回報來源。

(二)信託在不良資產處置中的位置

信託在不良資產處置行業中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綜合運用財產權信託和資金信託,提供「服務+金融」模式。

信託公司在不良資產處置流程中的不同環節,信託介入的方式、發揮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比如說,信託公司可以在價值發現階段從銀行、資管公司處收購、受讓不良資產,也可以在價值實現階段為客戶提供各種服務。

同時,信託機構鑒於信託制度的所有權與利益權相分離、獨立性、有限責任等特點,其對於信託財產的管理運用方法相當靈活,而且通過信託受益權可以實現物權、債權、股權之間的相互轉化,在不良資產處置中發揮著越來越舉足輕重的作用。相比其他的金融機構,信託公司能夠整合運用幾乎所有的金融工具,其處置更為多元融合。考慮到《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推進信託公司與專業機構合作處置風險資產的通知》的下發,信託與其他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的互動將不斷增強。綜合分析,信託機構在不良資產處置中,要重點培育交易架構安排能力、資金融通能力、投資能力、資產處置能力等四方面核心能力;力求更深入的參與到不良資產投資的價值發現環節及資產處置環節中。

目前,信託公司參與不良資產投資仍處於起步階段,其實力和經驗均有所欠缺,無法與現有信託產品投資者偏好匹配,短期內仍需依賴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等外部服務商的專業技術和通道。多數信託公司的業務定位還以外部合作參與為主,獨立發展能力和作為戰略性業務進行培育,還需從長計議。

(三)信託處置不良資產的模式

從信託參與不良資產處置的深度、標准化程度不同,可大致分為以下四類基本模式,下面將進行一一介紹。

1、不同不良資產直接轉讓模式

不同不良資產直接轉讓模式,是指商業銀行將不良資產打包,委託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發起設立信託計劃,由商業銀行的理財資金等認購,利用募集資金收購不良資產包,幫助商業銀行實現不良資產出表。通過信託代持,實現資產出售後的會計出表,改善銀行不良資產率等指標,同時通過「以時間換空間」,未來將不良資產變成優質資產或減少直接處置損失,獲取更多利益。

2、不同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模式

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特指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信貸資產收益權的轉讓業務。2016年原銀監會發布的《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的通知》首次對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做出了規定,規定了其相關的報備辦法、報告產品和登記交易等問題,規定了其監管機構為銀登中心,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向銀登中心逐筆報送產品相關信息。根據銀監會2016年4月下發的《關於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的通知》,以及銀登中心相關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的系列業務規則,信託公司可以通過設立資金信託計劃方式,募集資金投資於銀行所持不良資產包的收益權,銀登中心提供集中登記、備案審核、提供流轉服務、信息披露、市場監測等綜合全面性服務,以期通過規范化的資產流轉和統一登記管理,防止掩蓋風險和監管套利,部分解決銀行會計出表、調整優化不良貸款余額、比例、撥備覆蓋率等指標的需求。

3、不良資產證券化模式

《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第二條中規定:信貸資產證券化是「在中國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發起機構,將信貸資產信託給受託機構,由受託機構以資產支持證券的形式向投資機構發行受益證券,以該財產所產生的現金支付資產支持證券收益的結構性融資活動。」不良資產證券化是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重要類型之一,但不良資產作為基礎資產存在資產定價難度高、信息透明度低等問題。在2005-2008年期間,我國開始試點不良資產證券化,並以資產管理公司為主相繼落地了四單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試點。2008年後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試點工作暫停;直到2016年以來,不良資產證券化業務重啟,發行金額逐年上漲。

與上一輪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相比,新推出的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基礎資產類型更加豐富,由原先的企業貸款、對公貸款擴展到涉及小微類、房貸類、個人抵押類等零售業務貸款資產。針對不良資產證券化中信息不透明、投資者認可度低問題,2016年頒發的《不良貸款資產支持證券信息披露指引(試行)》,專門對不良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發行環節、存續期間、重大事件等信息披露進行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如果說不良資產的證券化產品類似於銀行間證券市場發行的公募基金,不良資產的收益權轉讓則更像與之對應的私募產品,其轉讓既可以引入結構化發行的分層設計,也可以通過平層方式實現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轉讓。由於兩者性質的不同,監管機構對於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的監管有所不同。

4、不良資產處置基金模式

在當前不良資產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供需兩旺的市場環境下,不良資產主動型的投資管理機會增多,信託公司可與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合作, 探索 設立不良資產處置基金,收購一些市場化不良資產,通過以訴訟保全、債務重組、債權轉讓等方式處置不良資產,或者通過債轉股、資產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投貸聯動等方式對不良資產進行價值整合,在市場化債轉股等進行問題企業重整、化解不良資產中獲得收益。

在實務中,可以根據不同資產包的特點、合作機構需求等具體問題,靈活選擇、組合不同的業務模式。

三、總結

應當注意,雖然信託在處置不良資產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信託業務和不良資產投資仍存在不同。信託投融資首先關注的是交易對手的主體信用狀況,或者說信用等級,信託業務一般要求交易對手的主體信用要強,同時還提供強增信與強抵押;而不良資產投資首先關注的是底層資產價值,然後分析風險,深挖價值,再通過各種處置手段實現增值,最終退出。除此之外,還有種種投資理念的不同。

在我國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結構中,銀行體系的安全性事關整個經濟 社會 的穩定。雖然信託已經以多種方式靈活參與到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市場中,但無論是參與程度還受到外部法律、政策環境的較大制約,相關的法律法規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

相關法律法規:

《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推進信託公司與專業機構合作處置風險資產的通知》

一、 探索 多種模式處置信託業風險資產,包括:向專業機構直接轉讓資產;向特殊目的載體轉讓資產;委託專業機構處置資產;信託保障基金公司反委託收購;其他合作模式。其中,委託專業機構處置資產方面,信託公司委託專業機構提供風險資產管理和處置相關服務,如債權日常管理、債務退償、債務重組等,充分利用專業機構優勢,在資產出險早期開展風險處置,以提高處置效率,實現風險處置關口前移。信託保障基金公司反委託收購方面,文件指出,信託保障基金公司收購信託業風險資產,並委託信託公司代為管理和處置,以緩解信託公司流動性壓力,助力其風險資產化解。二、構建信託業風險資產處置市場化機制,包括加強資產估值管理,引入市場化競爭機制,明確損失分擔機制,增強損失抵補能力。三、規范信託業風險資產轉讓業務,包括明確標的資產范圍,切實化解行業風險,堅持依法合規展業,規范各方會計核算,發揮登記平台作用,加強授信集中度管理。四、嚴格壓實各方責任,包括壓實信託公司主體責任,落實其他主體協同責任,強化各級監管責任。

《信託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信託,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

第七條 設立信託,必須有確定的信託財產,並且該信託財產必須是委託人合法所有的財產。

本法所稱財產包括合法的財產權利。

㈨ 信託——將從「影子銀行」走向何方

10月的第一個工作日馬上來臨,這也意味著2020年剩餘不到2月時間,2020年,不僅僅對信託行業,更多是整個資管行業都是一個轉型元年。而轉型便意味著 信託「從何處來」要往「何處去」!!

熟悉筆者的朋友都了解資管新規的頒布,筆者一直將其定義為資管行業的轉折處,而在今後的日子更時至今日都是資管新規的執行、落實和細化......


不僅僅是信託機構,所有的金融機構都有共同特徵:順經濟周期性。所以各位,"影子銀行"並非完全意義上的」貶義詞「。只不過是信託機構在特定時期承載的特定使命。回顧我國信託發展史,在改革開放初期,信託機構當時的 歷史 使命便是吸引外資,(當時信託機構的名字都是清一色的XX國際信託)。可以說早年的信託和銀行在很多職責和內容上都是重復、共通的,也正因此,信託是我國金融體系內最具混業經營特色的機構,時至今日,信託是唯一可以橫跨資本、貨幣、實體經濟的金融機構。

而所謂」影子銀行「正是反映了"類信貸"業務是信託機構的主流業務。即是時下常見的非標業務——信託貸款、特定資產投資等債權融資類業務。

類信貸業務的盈利模式也正是」利差模式「——以融資方融資成本與投資者收益的差額部分為收入來源。而房地產信託、政信信託、通道業務更是當時信託行業的」三駕馬車「。

彼時是房地產行業的黃金十年,也正是信託行業的黃金10年,而我國號稱」基建狂魔「享譽全球,在全國城鎮化不斷推進的大環境下,城投平台也是各大信託機構的常駐夥伴。值得一提的是通道業務,這得得益於信託牌照的獨到優勢,銀行資金必須借道信託才能投向一些受限行業。而通道業務利差有限且透明,欲增長利潤,唯有擴大規模一途。

信託者課堂:在彼時,信託也算是資金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更是在剛性兌付、資金池運作下,保本保息就是信託的代名詞,曾經一度信託深受高凈值人群熱愛。

那麼,為何不能讓剛兌模式一直持續下去??

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由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而「地產+城投」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信託更深層次的發展要求,尤其是通道業務,有著明顯的亂加杠桿、多層嵌套、資金去向不明、監管主體不明確的弊端,加之資金池運作的剛性兌付模式,在短時內隱藏了風險、投資者本息得到了兌付,但同時風險會不斷轉移、累積卻不會憑空消亡,假以時日,必是大患。

由此,這正是2018年4月27日資管新規面世,其核心要旨:引導金融機構回歸本源,如信託——受人信任、代客理財。監管政策便是「去杠桿」、「去通道」、"去嵌套"。手段是"去資金池運作"、打破剛兌,而發展新業務的核心是「凈值化管理」。

轉型是勢在必行的,這前後也分兩步:其一,壓縮傳統業務規模;其二,鼓勵、引導、發展新業務。

在壓縮傳統業務這一塊,首當其沖的便是通道業務。這一現象從2018年就開始了——每每由中國信託業協會的披露的季報、年報,近年來都有統一規律:整個信託行業的受託資產規模下降,尤其是通道業務——從2018年22.7萬億下降至今日的21.28萬億。

其次,便是房地產信託,自2019年5月,銀保監會頒布23號文,強監管金融機構違規為房地產行業輸血、對該類信託額度進行余額管控、直接對數十家信託的房地產業務進行窗口指導。一系列的監管舉措出台,使得房地產信託規模大減,而近來鬧得沸沸揚揚的「恆大事件」再結合前段時間的房地產新規之四三二,筆者將該事件視為一個行業信號——非標地產業務還能持續多久??

接下來便是政信類信託,該類業務最顯著的變化便是在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紛紛要求下屬城投平台降低融資成本、並且置換隱形債務。具體內容可參詳淺談信託轉型之現狀。

從2018年末的不良資產 規模為2221.89億元,信託行業風險項目個數為872個,信託資產風險率為0.98%至2020年1季度末,信託業風險項目個數為1626個,信託業資產風險率為3.02%,信託行業風險資產規模為6431.03億元。而2020年第二季度更是沒有披露不良率等相關數據。

誠如筆者所說,不少創新之舉更多是為了迎合目前的監管,目前行業的真正創新之舉當屬信託產品估值體系搭建,尤其是非標產品的估值指引。就在9月末,業內已經有9家信託機構作為首批試點機構 簽署了估值試用意向協議,由此開啟中國信登與中債估值中心信託產品估值業務的合作,參與試點信託公司將於今年9月底開始通過中國信登向估值合作方報數。另據了解,首批估值結果10月底推出,隨後將逐步向全行業推廣,爭取早日實現行業全覆蓋。

該次合作將彌補信託行業第三方公允估值的空白,建立統一的第三方估值體系是信託產品規范化、標准化的必經之路,也是信託行業實施凈值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一點愚見,僅供參考!!!

相關推薦:

淺談信託轉型之現狀

時事篇:近一周發生的信託事

信託非標的那點事兒

閱讀全文

與2013年信託不良資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雇員受益信託例子 瀏覽:560
贊助金額是融資嗎 瀏覽:647
貸款利率多少現在 瀏覽:37
通達信主力機構買入出貨指標公式 瀏覽:349
股票本金與利 瀏覽:948
海通證券賬戶如何激活 瀏覽:200
民生銀行瑞贏理財安全嗎 瀏覽:947
株冶集團重組嗎 瀏覽:195
人名幣兌外匯 瀏覽:95
上市公司1季度報表披露時間 瀏覽:500
基金證券股票理財 瀏覽:471
上汽集團2013年銷售業績 瀏覽:853
山東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836
60秒操作貴金屬 瀏覽:495
露笑科技轉讓股份會什麼結果 瀏覽:99
招聘投資理財師 瀏覽:505
股票融資融券快到大財優配 瀏覽:174
12萬30天理財產品 瀏覽:964
華潤集體股票 瀏覽:683
macd指標詳解圖解視頻教程全集 瀏覽: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