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雷軍創辦小米的勵志故事
2007年12月的一個深夜,北航北門的柏彥大廈。金山軟體的CEO雷軍需要做一次告別,他也許想過,這是最後一次待在金山的辦公室了。有人記錄了當時情形,"掐滅手中的煙頭,雷軍從辦公室的沙發上站了起來,拎起雙肩背包搭向背上。包比平時沉,他的動作比平時有些遲緩。"
那時候的雷軍,已成名多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業的"活化石"。
2011年歲末,在卷石天地大廈12層的辦公室內,他似漫不經心地說:"我是1992年1月4號加入,2007年12月24號辭職,總共差了十來天,正好整16年。"
2011年7月7日,金山軟體宣布雷軍接替求伯君擔任董事長,求伯君"因為健康原因"將於半年後退休。2007年12月,剛剛上市兩個月的金山發布聲明,雷軍"因為健康原因"辭去公司總裁兼CEO。
重回金山後不到一周,雷軍作為創始人的小米科技就揭開了面紗。如何分配精力,雷軍說:"實在沒有辦法拒絕張老闆和求老闆20年來的情誼。對於金山,只有義不容辭。"
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時空變化後的權力更迭,而關乎人心的,寥寥數語,被一帶而過。
試想,一個勞模般的CEO,每天平均工作超過16個小時,這種工作習慣堅持了十多年,忽然他離開了,一下子成了退休老幹部,離開了原來的舞台,生活變得萬籟俱寂。
重回董事長,對2011年的雷軍來說,似乎只是一個預熱。一個多月後,雷軍歸來,他再次站到了舞台中央。
2011年8月16日,798藝術中心北京會所的舞台中央,雷軍身著黑色T恤和深藍色牛仔褲,身份是小米科技CEO,他帶著"一款頂級智能手機",對台下800多名聽眾講述誕生歷史。場地似乎太小,更多的人席地而坐,現場頗為引人注目的場景是"小米限量版工程機"的預售隊伍,排了100多米。
這場新聞發布會,頗像雷軍和小米手機的一場脫口秀,有人覺得這和喬布斯在莫斯康尼會議中心的表演有相當神似的地方,現場有人忍不住喊了起來--"雷布斯"。
當天現場播出了一個短片,一幫中國互聯網的風雲人物齊聚一堂。樂淘網CEO畢勝、多玩網總裁李學凌、金山網路CEO傅盛等人,一起摔掉手裡的蘋果手機,高呼:"我們要小米!"
這是他們給雷軍和小米的禮物。他們都曾接受雷軍的投資,是老友,亦是曾經或者未來的合作夥伴,雷軍更願意稱他們為"兄弟"。
從萬籟俱寂到舞台中央的喧囂,質疑也罷,詰問也好,對雷軍來說,媒體的連篇累牘只說明了一個信息:我回來了。
好學生的懷疑
1969年,雷軍出生在湖北仙桃一個教師家庭。他的中學時代,學習的氛圍頗為濃厚,"我們仙桃中學也還挺厲害的。6個班考了17個清華、北大,我高二的同桌上了北大,高三的同桌上了清華。"一直處於前幾名的雷軍,拿著上清華北大的成績上了武漢大學計算機系。
18歲的雷軍進入武漢大學,為了不落後於人,他戒掉了午睡的習慣,把時間分割成以半小時為單位,為自己制定好每半小時的學習計劃。
在武大還發生了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對雷軍來說,他在大學的圖書館看到了一本叫《矽谷之火》的書,一本講述喬布斯等人在矽谷發起技術革命的書。至今,提到這本書,雷軍似乎依然熱血沸騰,他甚至可以迅速把那本薄薄的貌不驚人的書放在記者面前。
20歲,他用兩年讀完別人4年才能讀完的課程,並包攬學校幾乎所有的獎學金。22歲,與人合著《深入DOS編程》、《深入Windows編程》,成為程序員爭相閱讀的紅寶書,可謂少年成名。雷軍記得很清楚,大學班上百十來號人,他入學的成績是第24名,畢業的時候是第6名。
雷軍1992年進入金山公司,6年後出任首席執行官。他延續了大學時的勤奮。原金山高級副總裁王峰迴憶,當年雷軍每每在下班之後約他在辦公室談工作,一談就到半夜。16年來,對於雷軍來講,這種勞模式的生活實在是太正常不過。
在軟體業,金山被稱為執行作戰能力和行政組織能力都非常強的一家公司,但這說明不了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金山陷入"前有微軟,後有盜版"的窠臼里。以金山為代表的中國軟體公司死扛民族軟體旗幟,雷軍接受的教育讓他篤信:不怕苦,不怕累,人定勝天。
雷軍一直活在他這一代人的宿命里,他一直接受這樣一套規范:從好學生到好員工,從好員工到好領導。他從未對這套規劃和體系產生過任何懷疑。在他的帶領下,金山軟體、金山游戲、金山的電子商務,都做到細分領域前幾名,但是,金山依然成不了一流公司,甚至連IPO都要苦戰若干年。
比雷軍大5歲的張朝陽,清華畢業後去了麻省理工學院。在異國文化的氛圍中,他很快就完成了自我轉變,而不用遍體鱗傷。
在決定經商之前,張朝陽早已放棄了諾貝爾物理學家的夢想。他認為諾獎得主並不是那麼受人注目,可能看100萬次電視才會出現一次楊振寧的面孔。
1996年,張朝陽聽到華裔科學家崔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竟然沒有一絲震動。在他看來,那個社會的傳奇是另外一些人。
張朝陽和雷軍心目中的英雄是同一類人。所不同的是,沒有包袱的張朝陽抓住了互聯網浪潮里的一朵浪花,而雷軍則帶著少年的不服輸,在16年的時間里,以為以己之力,能改變一個產業的宿命。結果什麼也沒有改變,他心生去意。
2007年12月,在記者見面會上,雷軍用深深的一鞠躬紀念自己任職的最後一天。在中層溝通會上,他連續鞠躬三次,才得以平復員工復雜而激動的情緒。雷軍說:"我終於把債還完。"
他離開了,思考了大半年,對媒體屢次提到"五點反思":人慾即天理、順勢而為、廣結善緣、少即是多和顛覆創新。他對自己說,"金山就像是在鹽鹼地里種草。為什麼不在台風口放風箏呢?站在台風口,豬都能飛上天。"
然而碎了的信仰,如何重構?僅僅找到風口?
幕後4年
有人點評雷軍:很執著,但一直沒站在風口上。別人做互聯網的時候,他繼續做軟體,最後軟體業整體不行了。在他一邊做軟體一邊做互聯網的時候,又錯過了互聯網發展的黃金時間,最後還被軟體公司給絆住了。
雷軍是湖北人,"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在湖北本土人看來,湖北人性格中最大的特點是"不服周",一般兩個人打架的時候,把對手按在地上的人會問"服不服",另一個人會說"不服周",這是湖北人性格中倔強不易服輸的特點,也是雷軍性格的另一面。
這樣性格的人不能忍受世界為何如此寂靜,好像忘記了曾經有自己的存在。雷軍顯然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他悄悄做了很多事情。4年後,圈內人和圈外人似乎都恍然大悟:"雷軍原來這么牛啊!"剔除中間的'羨慕,另外一層則是世俗的成敗論英雄。
對於雷軍,他需要擺脫過往。離開金山前不到一個月,雷軍以CEO的身份錄制了一期《波士堂》。在節目中,他分享了很多往事和對人生事業的看法。談及未來,雷軍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等你們《波士堂》不再管我叫金山的老闆,而是直接叫我雷軍的時候,我再來告訴你們。"
做事是有前提的,首先就是錢。雷軍在金山階段,財務就實現了自由。早在2004年,金山和聯想共同投資的卓越網以7500萬美元出售給亞馬遜,外界估計,雷軍個人獲利上億元人民幣。
他投的第一個項目是孫陶然的拉卡拉。孫陶然和雷軍相識是在1996年中關村組織的一次會議上,二人一見如故。2004年,孫陶然創業,聯想投資找到雷軍做盡職調查,雷軍不但對孫稱贊不絕,還立馬給他打電話。雷軍對孫的判斷是:他做什麼都能做成,緊跟的一句是,"無論他做什麼我都投。"
這話,2004年他對孫陶然說過,2005年對陳年說過,2006年對俞永福說過。雷軍對認准了的人一貫如此。
陳年與雷軍1998年就認識,後來共同創立卓越網。2005年陳年開始做我有網,雷軍投資。後因對行業環境判斷失誤,我有網陷入困境,陳年放縱自己,乾脆先去寫了本小說《歸去來》。2007年聯想投資總裁朱立南認為PPG模式適合再創業,雷軍覺得陳年一定會再成功,於是投錢給他。
2006年,聯想投資否決了當時的副總裁俞永福投資優視科技(UCweb)的提議,俞非常沮喪。那時候,雷軍與俞永福相識一年多。雷告訴俞:"如果你從聯想辭職來做UCweb,我就投。"
作為天使投資,雷軍有自己的立場。他對業界再三申明,如果你不是我的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不用來找我看項目,我不會投的。
做天使的雷軍,成績斐然,凡客誠品現在的估值已經達到10億美元,UCweb與多玩網差不多2億美元-3億美元,其他投資公司加在一起肯定也超過了1億美元。如果雷軍在這些公司平均占股10%-30%,如果再加上雷軍在金山的股份,他賬面資產早已達到2-3億美元。
雷軍投資的17家公司長勢喜人。對於向來喜歡論資排輩的中國互聯網,他又有了一席之地,《矽谷之火》重燃的時機似乎已經到來。
中國互聯網界流傳一個說法:第一陣營是一張桌子--TABLE,其中T是騰訊,A是阿里,B是網路,L是雷軍系,E是周鴻禕系。馬化騰、馬雲、李彥宏、周鴻禕分別憑借即時通訊、電子商務、搜索、安全的通用型入口,建立了贏家通吃的帝國藩界。
雷軍雖然成功投資多個移動互聯網的單點企業,卻一直缺乏一個平台型旗艦--移動互聯領域成為他最想突破的地方。
創業路上
媒體和熟人眼中的雷軍有些不同。媒體眼中的雷軍,這么多年,表情如一:勞模,缺乏一個成功的機會,所以再次創業成為必然。熟人眼中的雷軍是一個非常義氣之人,講究輩份、長幼有序、為人著想,表現謙虛,溫良恭儉讓。
在叢林法則和江湖門第風氣極盛的中國互聯網界,雷軍的這種性情和作派,自是很容易形成他的氣場。有這么一個段子,在小米科技工作的人多半都知道,雷軍從金山帶來的鐵桿下屬在幫忙搬家時,書架上書的擺放次序,與搬家前絲毫不差。
不過,雷軍和魅族創始人黃章之間的恩怨,把他拖進是非漩渦中。小米創辦之前,雷軍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贊美魅族,認為世界上只有兩家互聯網手機公司:一是蘋果,一是魅族。雷軍曾找過黃章,彼此很合得來。
小米科技創立後,黃章卻在魅族論壇上稱:雷軍打著天使投資人的旗號,獲取了諸多魅族的商業秘密--從生產研發、銷售模式甚至於公司的財務報表。此外,黃章認為MIUI系統盜用了魅族系統的部分精華,二人從此交惡。黃章和雷軍,魅族和小米似乎恩怨還未了結。2009年,黃章也曾在魅族論壇稱iPhone抄襲魅族。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曾如此形容小米進入市場的格局:這是一場三國殺。一個是蘋果,一騎絕塵。一個是Andriod系手機,包括摩托羅拉、三星和HTC。還有一個是諾基亞和微軟的結盟。這場戰爭因為蘋果的專利權官司和谷歌對摩托的收購,已經白熱化了。5年前,諾基亞一統天下的時候,雷軍肯定不敢進來。現在,雷軍被形容為東漢末年的劉備,很有機會。
於是,小米應運而生。
2009年10月,雷軍向一直保持密切聯系的林斌發出合夥創業的邀請。林斌,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前副院長、工程總監、Google全球技術總監,曾全權負責谷歌在中國的移動搜索與服務的團隊組建與工程研發工作。
雷軍與其相識於一次Google和UCweb之間的合作。出於對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同樣的熱愛和痴迷,兩人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2008年底的一天,當林斌打算創業時,雷軍拋出了一個大計劃,為什麼不做一件更激動人心的事情呢?比如研發一款好用的智能手機。
黃江吉,30歲就成為微軟工程院的工程總監。兩人熟識源於對Kindle的痴迷,第一次見面就聊了4個半小時,分別的時候,黃告訴雷,如果要做手機,算他一份......
人慢慢聚攏起來。小米的創始團隊成員,還包括早期金山的設計總監,後來負責過金山在線、金山詞霸的黎萬強;曾參與過谷歌3D街景的高級產品經理洪鋒;原摩托羅拉北京研發中心高級總監周光平;還有原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劉德。
公司4月份成立,用雷軍自己的話說,製造手機的經歷8天8夜也說不完。
小米手機誕生後迅速成為話題,小米科技在短短的時間內,成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這一切,在雷軍看來都順理成章。
小米如何賺錢?他的回答四兩撥千斤。"10年前網路怎麼賺錢?10年前的騰訊怎麼賺錢?我們以後就怎麼賺錢。"
雷軍保持了早年的風格,幾乎成了小米科技每天走得最晚的人。有一次,雷軍在外面演講回到辦公室,還沒吃飯,桌上有一份米飯和一碗粥,他舉起碗,差不多一秒鍾就把粥喝了下去。
他不止一次說,"我掙錢的慾望沒有把一個東西做成功的慾望高,要不然我不會寫了16年的代碼。我40多歲了,該有的也都有了。"
對雷軍來說,小米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非常重要,"這是我人生中最後一件事情,幹完拉倒!"
以上內容就是小米創始人雷軍的勵志故事,成功不可復制,但我們可以借鑒前人成功的經驗,從而也創造自己的成功,我們一起努力吧!
⑵ 小米雷軍有多少股份,有分紅嗎
一、小米上市前給了雷軍多少錢
展開全部小米上市前,雷軍收到了價值99億人民幣的股票權益獎勵,這個不算是現金,現階段無法折現。
二、三輪融資就超過30%,為什麼雷軍還有小米77%的股票
雷軍擁有77.8%的股份,是小米科技的第一大股東,其他自然人在小米科技持股22.2%。
11年8月小米迎來了4100萬美元的第一輪融資,當時它估值月2.4億美元;
同年12月,它們再次獲得9000萬美元的第二輪融資,估值10億美元;
12年6月,小米完成第三輪融資計劃,融得資金2.16億美元,估值40億美元;
13年8月,小米完成第四輪融資後估值已達到100美元,但未公開融資金額。
14年12月29日完成了新一輪融資計劃,籌得11億美元。
⑶ 請問雷軍小米股份佔比是多少
1、雷軍是小米科技的創始人,而小米科技已經於2018年上市,上市之後雷軍持有小米31.4%的股份。
2、據小米科技的招股書披露,在股權結構上,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持有小米科技的股份佔比為31.4%。然而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依舊是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3、股權結構介紹:股權結構是指股份公司總股本中,不同性質的股份所佔的比例及其相互關系。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公司治理結構則是股權結構的具體運行形式。
4、不同的股權結構決定了不同的企業組織結構,從而決定了不同的企業治理結構,最終決定了企業的行為和績效。
5、股權結構有不同的分類。一般來講,股權結構有兩層含義:第一個含義是指股權集中度,即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第二個含義則是股權構成,即各個不同背景的股東集團分別持有股份的多少。
更多關於雷軍小米股份佔比是多少,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c321871616061584.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⑷ 雷軍的貪婪時刻:兩個月密集投8家晶元公司,小米極速「補」芯!
智東西(公眾號:dxcom)文 | 韋世瑋
2020年開篇不久,「投資公司」小米又開始有所行動了。
巴菲特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全球經濟陷入危機邊緣的時刻,雷軍的小米產業基金已經開啟貪婪模式。
從1月16日起,小米集團通過旗下的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在短短兩個多月內,先後投資了帝奧微電子、靈動微電子和翱捷 科技 等八家半導體公司。
這一波操作,距離2019年11月19日,小米第一次投資速通半導體才過了不到半年。至此,小米供應鏈投資版圖一隅,半導體布局已擴展至19家,覆蓋Wi-Fi晶元、射頻(RF)晶元、MCU感測器和FPGA等多個領域。
小米的造芯夢並未停止。
去年10月,智東西曾針對小米的供應鏈投資情況進行了調查報道,圍繞小米的生態鏈和供應鏈投資戰略,尤其是半導體領域進行了梳理。(《小米突圍戰:兩年投資12家供應鏈企業的布局與廝殺,雷軍還有多少底牌?》)
小米在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中透露,截止2019年6月30日,其共投資公司超過270家,總賬面價值28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0.8%。與此同時,截至8月20日,它已投資12家供應鏈公司,覆蓋半導體到智能製造領域。
其中,它所投資的8家半導體公司,不僅在短期內為自身的「AI+AIoT」雙引擎戰略提供了續航動力,同時也為它長期沖擊晶元研發市場,打通產業鏈「經脈」埋下了技術伏筆。
而這些,都是小米在澎湃S2晶元流產後,針對半導體領域所進行的產業鏈「自救」與新打法。
隨著小米在2020年以來的一系列投資動作,智東西決定再次聚焦小米的半導體投資規劃,在探究小米在半導體領域的布局與進展的同時,也從中摸清它隱藏在背後的戰略思路和變化。
與此同時,小米的產業鏈投資戰術是否真能開創出新的技術布局玩法?長路漫漫,小米的造芯之路又體現了雷軍的哪些野心和期待?
今年2月,在小米開年首個產品發布會上,在太空走了一遭的旗艦機小米10再次引起行業熱度,其中撐起產品性能的主角,也從高通驍龍855升級到了驍龍865。
驍龍865「光環」加持的背面,是小米澎湃S2「暗淡」的第三年。
「自研晶元」一詞,從2017年小米5C手機及其搭載的澎湃S1面世後,逐漸成為小米的又一軟肋,而這也是一個早已被行業講「爛」了的故事。
2018年,自小米旗下的半導體公司松果電子重組,成立南京大魚半導體後,小米的自研造芯路在外界看來似乎已經停止了步伐。
雖然在一年後,大魚半導體聯合平頭哥共同發布了名為U1的NB-IoT SoC晶元,面向物聯網領域,內置GPS和PA(功率放大器晶元),支持北斗NB-IoT R13,卻未在市場中掀起太大的浪花。回頭看,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松果電子的官網也早已落滿了灰,顯示無法訪問。
但與小米自研晶元進程緩慢相反的是,小米的半導體投資動作正逐漸加快。
2018年1月23日,小米旗下的紫米 科技 和雷軍合夥創建的順為資本,對從事集成電路(IC)研究和設計的半導體公司——南芯半導體進行了A輪投資,交易金額數千萬人民幣,打響小米踏足半導體投資戰場的第一槍。
隨後兩年裡,小米投資「引擎」不斷加速,相繼入股了雲英谷 科技 、樂鑫 科技 、芯原微電子等19家半導體公司,覆蓋顯示驅動晶元、MCU感測器、Wi-Fi晶元和射頻晶元等多個領域。其中,聚辰半導體、樂鑫 科技 和晶晨半導體3家公司,已成功在科創板上市。
而小米的這股沖勁兒也延續到了2020年,並在市場展現出更猛的勢頭。
自1月16日以來,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在兩個月內共投資了8家半導體公司,新增投資7家,遠遠超過以往頻率。
據公開信息統計, 這8家半導體公司分別為帝奧微電子、速通半導體、芯百特微電子、Fortior(峰岹 科技 )、昂瑞微電子、翱捷 科技 、靈動微電子和瀚昕微電子。
1、帝奧微電子
成立於2010年2月的帝奧微,是一家混合模擬半導體IC設計及製造公司,其創始人兼董事長鞠建宏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在正式創立帝奧微前,他曾在美國仙童半導體有著近十年的工作經驗,負責晶元的設計、技術、應用和市場等工作。
目前,帝奧微面向消費類電子、智能家居、LED照明、醫療電子及工業電子等領域,提供相應的晶元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LED照明元件、超低功耗及低噪音放大器、高效率電源管理電子元件,以及應用於各種模擬音頻/視頻的電子元件。
截至2019年7月1日,帝奧微已申請65項各類專利。其中,已授權發明專利15項、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7項。
據江蘇南通蘇通 科技 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公開信息,2019年6月30日,帝奧微已獲得科創板上市入軌。
而在2020年1月16日,帝奧微也迎來了小米的一筆戰略融資,其股東新增長江小米基金,持股17.23%,但關於交易金額尚未披露。
2、靈動微電子
靈動微電子是一家MCU晶元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成立於2011年3月,其董事長兼CEO吳忠潔博士畢業於東南大學,有著多家大型晶元設計公司工作經驗。
在產品方面,靈動微電子基於Arm Cortex-M0及Cortex-M3內核,研發了MM32系列MCU產品,主要為F/L/W/SPIN/P五大系列,分別針對通用高性能市場、超低功耗及安全應用、無線連接、電機及電源專用,以及OTP(One Time Programable)型MCU。
據了解,MM32系列MCU產品已廣泛應用於 汽車 電子、工業及電機控制、智慧家電及醫療、消費電子等市場。
實際上,早在2015年8月31日,靈動微電子就已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但該公司在2019年發布公告稱,其將於3月14日起終止股票掛牌,宣布退市。
緊隨著小米半導體產業鏈投資的擴大,小米也將投資的目光聚焦在靈動微電子的MCU技術優勢上。今年1月19日,靈動微電子獲得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投資的戰略融資資金,注冊資本增至5668萬元,增幅19.88%。
與此同時,小米產業基金管理合夥人王曉波成為靈動微電子新任董事。
3、芯百特微電子
相比於小米投資的其他半導體公司,成立於2018年10月的芯百特則顯得尤為年輕。
據了解,該公司創始人兼CEO張海濤從清華大學微電子專業碩士畢業後,赴美求學獲得了加州大學微電子系博士學位,並在高通、TriQuint和RFaxis公司有著十餘年工作經驗。同時,他也曾帶領研發團隊負責蘋果iPhone5/6和德州儀器WiFi射頻終端項目。
芯百特主要利用高性能射頻晶元技術,進行無線通訊射頻器件的設計和研發,產品布局5G、Wi-Fi和IoT等領域,面向通訊設備、消費電子、 汽車 電子、醫療電子和智能設備等多個市場。
目前,該公司已研發出Wi-Fi 5前端模塊(FEM)、5G通訊功率放大器和射頻開關等產品,與小米、聯想、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等公司達成合作夥伴關系。
今年1月21日,芯百特也披露其第一筆股權融資情況,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投資56.03萬人民幣,持股佔比4.33%,成為該公司第七大股東。
4、峰岹 科技 (Fortior)
成立於2010年5月的峰岹 科技 ,是一家較為低調的IC設計公司,主要研發電機驅動控制專用晶元。
據調查,創始人兼CEO畢磊在2012年曾入選國家中組部的第八批「千人計劃」,而CTO畢超在2015年同樣也入選了第十一批「千人計劃」,這是我國針對引進歸國人才方面,所實行的一項重要人才政策。
與此同時,畢超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導師、IEEE高級會員,並曾擔任新加坡 科技 局資深科學家,在電機技術領域有著豐富的研發經驗。
▲峰岹 科技 CTO畢超
目前,峰岹 科技 在中國和新加坡分別設立了兩大研發中心。
它通過多項三相、單相無霍爾直流無刷驅動等核心技術,研發了直流無刷電機驅動全系列產品,包括三相BLDC專用控制晶元、單相BLDC專用控制晶元、電機專用MCU系列等,廣泛應用於終端設備、無人機、消費電子、家電電和醫療設備等領域。
2014年4月,峰岹 科技 獲得了交易金額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而今年1月21日公開的戰略融資,則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中興創投等機構投資,其中小米投資129.72萬人民幣,股權佔比1.87%。
5、昂瑞微電子
對剛剛搬了新家的昂瑞微來說,小米在2月20日投資的310.71萬人民幣,無疑是個喜上加喜的好消息,在此之前,昂瑞微已經七年未曾進行增資。據了解,這筆投資後小米股權佔比為6.98%,成為昂瑞微的第三大股東。
與此同時,這筆投資昂瑞微也將用於5G手機終端的射頻前端晶元,以及新一代物聯網SoC晶元的研發中。
昂瑞微成立於2012年7月,是我國重要的射頻/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研發廠商之一。
它通過長期積累的CMOS、SiGe、GaAs和GaN等射頻工藝,面向手機終端和物聯網領域,研發了2G/3G/4G/5G射頻前端晶元、藍牙低功耗(BLE)晶元、雙模藍牙晶元、低雜訊放大器等一系列射頻前端和無線連接晶元,量產晶元已超過200款。
據了解,昂瑞微研發的晶元已覆蓋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無人機和智能家居等消費領域,客戶包括三星電子、富士康、中興、TCL和聯想等在內的廠商。
6、速通半導體
與其他傳統晶元廠商相比,成立於2018年7月的速通半導體也較為年輕,是一家Wi-Fi 6晶元設計公司,但它卻是小米2020年半導體投資中唯一非新增投資的企業。
實際上,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在2019年11月19日就已入股速通半導體,成為該公司第六大股東,而這也是小米2019年在半導體領域的最後一筆投資。
基於速通半導體在Wi-Fi 6領域的晶元研發技術,小米決定加大砝碼,並於今年2月20日領投該公司的A輪融資,耀途資本跟投。至此,速通半導體的注冊資本從最初的1040萬人民幣增長至1300萬人民幣,增幅25%。
除了進一步擴大工程研發團隊外,速通半導體還計劃將這筆投資用於Wi-Fi 6 SoC產品的研發和量產中。
據悉,該公司的核心研發團隊有著較為豐富的Wi-Fi 6標准化經驗,此前已在全球范圍內研發了超20款Wi-Fi、藍牙和蜂窩4G的無限SoC晶元組。
現階段,該公司亦正在加速下一代Wi-Fi 6晶元組的研發和量產工作,以進一步滿足市場對Wi-Fi 6晶元的強勁需求。
7、翱捷 科技
翱捷 科技 是一家主要研發移動終端設備、物聯網、導航以及其他消費類電子晶元的基帶晶元設計公司,成立於2015年,並在2017年8月獲得了阿里巴巴的和深創投投資的A輪融資,阿里巴巴為第一大股東,持股21.75%。
有著豐富的融資歷程的翱捷 科技 在今年2月24日,獲得了由長江小米產業基金、興證投資等機構的戰略投資入股,注冊資本亦從3.63億美元增長至3.75億美元。其中,小米的認繳出資額為519.17萬美元,佔比1.38%。
據了解,翱捷 科技 創始人兼董事長戴保家碩士畢業於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學,還擁有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創立翱捷 科技 前,他還曾擔任射頻晶元公司銳迪科的董事長兼CEO。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在2017年收購了Marvell公司的移動通信部門(MBU),成為我國為數不多擁有全網通技術的公司之一。
目前,翱捷 科技 的產品線已覆蓋2G/3G/4G/5G和IoT在內的多制式通訊標准,並成功研發了移動通信基帶晶元、Wi-Fi晶元、LoRa晶元和多模物聯網可穿戴晶元等多款通信晶元。
8、瀚昕微電子
成立於2017年3月的瀚昕微電子,是一家快充協議晶元公司,包括數模混合晶元、電源晶元等。目前,該公司已擁有LDO(low dropout regulator)、電壓檢測、鋰電池充電、快充介面識別和USB充電協議埠等多條業務產品線,廣泛覆蓋玩具、智能電表及快速充電等領域。
據了解,瀚昕微電子不僅與TCL、SK海力士在2017年達成了數千萬戰略投資合作,同時還是高通、華為和展訊等公司的快充協議供應商,快充協議晶元的累計出貨量已將近1億顆。
就在一周前的3月10日,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宣布新增對外投資,正式入股瀚昕微電子,認繳出資30.86萬人民幣,持股佔比9.92%,成為該公司的第四大股東。
與此同時,瀚昕微電子的注冊資本也從原來的277.78萬人民幣,增長至311.21萬人民幣,增幅12.04%。
不難看出,小米的半導體產業布局和雷軍慣用的「一手生態鏈,一手產業鏈」投資路徑相同,也將「雞蛋」放在了兩個籃子里,一個是自研晶元,一個是產業鏈投資。
但從實際情況看來,小米的自研造芯路走的並不順暢。
據了解,小米在2017年推出的澎湃S1是一顆64位處理器,採用28nm製程工藝和八核心設計,並包含了4顆2.2GHz主頻A53內核、4顆1.4GHz主頻A53內核,以及4核Mali-T860 GPU。
對於互聯網起家的小米來說,澎湃S1的誕生雖然已很不容易,但雷軍將小米半導體研發的第一槍打在了移動智能終端市場,那麼這顆晶元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在性能、工藝和功耗等方面卻仍顯疲軟。
隨著坊間傳言澎湃2晶元因無法突破功耗性能瓶頸,以及高管團隊無力承擔晶元研發和流片等環節巨額開銷,小米原本聲勢浩大的自研造芯計劃漸漸悄無聲息。
雖然隨著松果電子公司的重組,大魚半導體在2019年與平頭哥聯合推出了NB-IoT SoC晶元,但卻表現平平,未能真正刷新行業和市場對小米「造芯能力不足」的標簽。
那麼,雷軍磕磕絆絆的自研造芯夢該醒了嗎?目前看來,這個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在產業鏈投資領域熟能生巧的小米,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漸漸開辟出了一條具有「小米特色」的半導體供應鏈投資路,從側面彌補了自身半導體研發實力不足的短板。
據智東西梳理發現,在過去兩年小米投資的19家半導體公司中,其通過的投資主體除了雷軍合夥創建的順為資本外,還包括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簡稱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江蘇紫米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紫米 科技 )、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武漢珞珈梧桐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和People Better。
而在小米徐徐鋪開的半導體投資版圖背後,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則發揮了最為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該基金成立於2017年,基金目標規模120億人民幣,主要用於支持小米以及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業務擴展。但與其他重點投資物聯網企業的基金不同,這一基金的對外投資則主要聚焦在半導體領域。
智東西發現,目前長江小米基金在企業工商信息查詢平台上公開的對外投資共24筆,覆蓋手機及智能硬體、電子產品核心器件、智能製造、工業自動化、新材料及新工藝等領域。
其中,該基金半數以上的投資落在了半導體領域,共計13家,已然成為小米投資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武器。
目前看來,「天使投資人」雷軍的半導體投資夢,正蓄足了力向前沖。
2020年,不僅是雷軍宣布啟動小米的「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後的第二年,同時也是小米造芯夢的第三年。
現階段,小米的半導體投資版圖已布局MCU、FPGA、RF、GaN和IP等多個領域,逐漸實現了從半導體材料、電子元器件到IC設計等全產業鏈覆蓋。
但不難發現,小米的造芯夢正在轉舵,從最初雷軍瞄準的移動終端晶元市場,慢慢朝著物聯網市場發展。
最直接的體現在於,小米的智能手機產品硬體依然採用高通晶元為主,而自己的半導體投資重點則布局在應用范圍更廣泛的AIoT領域。
例如,小米投資涉及智能家居領域的半導體公司超過8家,包括無錫好達、晶晨半導體、芯原微電子、安凱微電子和昂瑞微電子等。
這無疑是小米在2018年市場掀起的AIoT發展風口下,落的重要一步棋子。
據市場研究機構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報告數據,2018年我國的AIoT硬體市場規模已達到5000億元,而這一數據到2020年預計將突破萬億。
隨著2019年年初,雷軍宣布要在未來5年內投入100億人民幣在AIoT領域,小米的研發投入費用亦逐年上升。
今年2月13日,小米發布自願性公告公開了最新收入及研發費用。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發費用預期約為70億人民幣,並計劃加大在5G+AIoT領域的重點投入,進一步擴大公司在IoT方面的優勢。
與此同時,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發費用預計將超過100億人民幣,比雷軍在2019年承諾的5年內達到100億研發投入提前了4年。相比之下,2017年小米投入的研發費用僅為31.51億,占總營收2.75%。
從另一角度看,小米更傾向於走「投資雙贏」的造芯路。簡單地說,小米即是那些半導體公司的「金主」之一,同時也是它們的重要客戶。
以小米在2018年11月投資的晶晨半導體為例,該公司以研發多媒體智能終端應用處理器晶元為主,包括亞馬遜、谷歌、阿里巴巴、網路和小米在內的公司均為其客戶。其中,2018年晶晨半導體對小米的銷售金額約2.62億人民幣,占同期營收11.06%。
正是基於這一戰略關系,小米的AIoT業務在2019財年中亦拿下了不錯的成績。
據小米2019年Q3財報數據,截至2019年9月30日,小米IoT平台已連接的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數達到213.2百萬台,同比增長62.0%。
除此之外,小米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部分營收156億元,同比增長44.4%。其中,據奧維雲網統計數據,小米電視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以16.9%的市場佔有率穩居國內出貨量第一。
由此看來,小米正以不斷加速的半導體投資布局,彰顯它在AIoT與造芯浪潮下勃勃野心。
但小米的造芯路,光有野心是僅僅不夠的。在半導體投資版圖的背後,小米仍在忍受著「缺芯」和「缺技術」軟肋的刺痛。就目前看來,小米要真正站上行業制高點,成為如雷軍所說的一家「偉大的公司」,它依然缺少一顆「芯」。
回看小米造芯的輿論場,一面是行業對小米自研晶元的調侃和質疑,一面又是資本市場對小米戰略投資的好奇與期待。
現階段,就小米在半導體產業鏈的投資和具體發展情況而言,其造芯突圍仍是一場漫長持久戰。一方面,小米仍在等著松果電子的「東山再起」,並希望「新秀」大魚半導體能後來居上;另一面,雖然小米正不斷擴大半導體投資版圖,卻尚未真正撼動國內頭部玩家的市場地位。
不可否認,小米投資半導體公司雖有助於自身AIoT業務的豐富與擴展,但歸根結底,這些投資對小米自身晶元研發技術的加持力度如何?能否真正給小米帶來技術創新?我們還不得而知。
小米逐漸加速的半導體投資布局,在短期內能為自身的「AI+AIoT」雙引擎戰略提供發展動力,豐富和壯大自身的AIoT業務。但從長期來看,小米雷軍的造芯夢仍道阻且長。
⑸ 雷軍親自掛帥,6000億小米出手,挑戰特斯拉
「造車,小米是認真的!」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葯糖
造車,小米是認真的!
經過多年布局,小米造車終於「靴子落地」。
雷軍聲稱:這是人生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他願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為小米 汽車 而戰!
造車領域再添一員猛將。
3月30日盤後,小米集團正式官宣造車。最新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已經批准智能電動 汽車 業務立項,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 汽車 業務。
對於智能電動 汽車 項目的資金投入, 小米集團首期投資為100億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約650億人民幣)。
小米集團首席執行官雷軍將兼任智能電動 汽車 業務的首席執行官。雷軍親自帶隊指揮,足見小米集團對造車業務的重視程度,無形中也為小米造車做足了信用背書。
請注意,小米集團為造車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全資」意味著小米造車完全靠自己,不依賴任何外部投資。那麼,小米是否有這個底氣?
上周,小米集團剛剛發布了2020年財報, 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459億元,同比增長19.4%;實現經調整凈利潤130億元,同比增長12.8%。
其中,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團總收入達705億元,同比增長24.8%;實現經調整凈利潤32億元,同比增長36.7%。小米集團業績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發展後勁十足。
從財報中可以看出,智能手機銷量爆發,是小米集團業績大增的主要原因。2020年,小米集團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7.5%,達到1.46億台。
根據Canalys的統計, 2020年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逆勢增長超過2400萬台,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凈增最多的智能手機廠商。
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團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穩居第3名,在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中同比增速最快,市佔率為12.1%。
受手機銷量提升的推動,小米集團2020年來自智能手機業務的收入達到1522億元,同比增長24.6%。
更重要的是, 創業十年後,小米有1萬多人的研發團隊,有穩健增長的全球第三手機業務,有最好的智能生態,還有1080億元的現金儲備。這些都給了小米造車試錯的底氣。
有錢有人,接下來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幹了。
不得不說,在創業這件事上,雷軍確實是個「狠人」。無論是小米集團賴以起家的手機業務,還是如今的智能電動 汽車 業務,雷軍都表現出了破釜沉舟的氣概。
3月30日傍晚,雷軍轉發小米集團關於智能電動 汽車 業務正式立項的公告。並表示:關於造車,今晚發布會上我會跟大家說說我們的想法。
原來,3月29日,是小米舉辦春季新品發布會的日子,當天原定長達4個小時的發布會被迫中止在2小時之內。
當時,小米方面給出的說法是,雷軍感冒了,中午一度不能發聲,小米新品發布會改為分兩天舉行,3月30日晚19:30舉行第二場。 如今看來,這樣安排或是為小米官宣造車做准備。
3月30日晚21:27,小米公司官方微博發聲:這是@雷軍人生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他願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為小米 汽車 而戰!
更有網友回復稱:對的,換普通人估計三十多歲口袋有個一千萬就已經躺著喝茶看日出日落了,雷總身家千億還在奔跑還在拼。
公開報道顯示,雷軍在40歲就實現財富自由了,完全可以好好享受人生了,但雷軍至今仍在創業道路上砥礪前行,不懼 探索 新領域,支撐他的正是對創業所保持的那份熱忱。
對於小米造車的舉動,米粉們直接沸騰了,紛紛以實際行動表示支持,在雷軍微博下方,有米粉感嘆: 來了來了!年輕人的第一台車,以後吃穿住行都有小米啦。
在小米第二場新品發布會上,雷軍動情表示, 小米曾做過一份調查問卷,最終結果是米粉們希望小米造車,只要造出來就能賣出去,這給了他信心和動力。
對於造車一事,小米絕非一時興起,而是謀定而後動。
雷軍表示,在過去75天里,小米管理層經歷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200多位 汽車 行業資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兩次正式的董事會,進行了極為嚴謹詳盡的調研與論證,才做出了這個小米史上最重大的決定。
實際上,早在2013年,雷軍曾兩次奔赴美國,拜訪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對智能電動 汽車 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2015年,雷軍通過其創立的順為資本投資了蔚來 汽車 ,與國內智能電動 汽車 公司產生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2017年,順為資本參與了小鵬 汽車 的A 輪融資。2019年,小米集團參與了小鵬 汽車 的C 輪融資,投資5000萬美元。
忙於對外投資造車新勢力的同時,小米並非徹底放棄自己造車的想法,而是在努力尋找一個合適的契機。
2018年,小米內部啟動了名為「micar」的造車項目調研,由負責制定小米戰略的參謀部牽頭。時任小米參謀長王川,曾多次與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高層交流,了解行業情況。
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決策層在董事會上再次提出造車想法,王川拿出 汽車 行業調研報告向雷軍建言, 認為2019年底到2020年初,是小米入局造車的時機。
據報道,今年2月,雷軍曾會見蔚來 汽車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斌,就 汽車 製造問題進行了切磋。
根據國家專利局網站上公布的文件, 自2015年以來,小米已經提交了一系列專利申請,包括巡航控制、導航、輔助駕駛和其他面向 汽車 的技術。
此外,小米還在2020年6月申請注冊了「小米車聯」商標和相關圖形商標。
小米入局造車,攪動了國內智能電動 汽車 市場的一池春水。
眼下來看,特斯拉還是全球智能電動 汽車 市場的領頭羊, 而小米造車或將對特斯拉的市場地位形成挑戰。
近日,特斯拉負面纏身,馬斯克炒比特幣被指「不務正業」,特斯拉降價同時玩減配讓不少忠實粉絲失望透頂,「剎車失靈」事件更是將特斯拉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這個節骨眼上,小米造車猶如給消費者打下了一針強心劑。在雷軍介紹小米造車項目時,滿屏的彈幕都在高喊「干翻特斯拉」,足見網友們對特斯拉的反感,以及對小米造車的支持。
對於米粉們而言,最關心的還是小米 汽車 的價格。目前,小米官網並未公布具體目標,但機構已經做出預測。
平安證券分析稱,過去雷軍率領的小米在手機和智能家居行業已獲得成功的經驗,有望復制到造車之中。 他們認為,小米 汽車 將主要針對20萬元以下的價格帶區間,推出極具性價比的車型。
20萬元以下的價格帶區間,正是特斯拉當前的主戰場,也是國內造車新勢力們的必爭之地,小米 汽車 壓力不小。
不過,按照小米的調性,同等價位里質量最好的,或者是同等質量里價格最低的。 小米 汽車 很可能成為未來的價格殺手,與特斯拉正面交鋒。
至於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們,考慮到順為資本已經參與到蔚來、小鵬的融資活動當中,小米 汽車 或將與它們形成合作關系。
眼下,小米 汽車 剛剛立項,達到量產至少還需要3-5年時間。未來的市場狀況,我們不得而知,但外界對小米造車相當看好。
這在港股上市的小米集團股價走勢上有所體現。最近兩個交易日,小米集團都是大幅高開,盤中最大漲幅接近6%,公司總市值逼近6500億港元。
特斯拉曾被外界稱為「鯰魚」,它進入中國市場激活了國內車企的競爭欲,倒逼國內車企改革創新,而小米 汽車 的加入又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讓我們拭目以待!
⑹ 如何看待小米創始人雷軍 8 月 31 日轉出 3 億股小米股票到雷軍基金會
根據小米方面對記者的回復,「賣出原因是雷軍不再控制雷軍基金會導致可統計份額降低,並非減持,這家基金會是一傢具有公共性質的慈善機構,而雷軍根據香港當地條例終止對基金會的控制。」
雷軍基金會為市場所熟知,是今年7月。當時,小米集團發布公告稱,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近期向小米基金會、雷軍基金會各捐贈3.08億股公司B類股用作公益用途,合計約6.16億股。
當時的背景之一是,雷軍剛剛官宣,2021年Q2小米全球銷量超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僅次於霸主三星。這是小米首次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因此,這筆「豪捐」當時引發了很大的市場反響。
按照邏輯,雷軍向雷軍基金會的捐贈並非現金,而是股票,獲得股票的基金會可以享受這些股票所帶來的分紅,然後再把分紅用於公益項目,也可以直接進行買賣等股票交易。同時,雖然雷軍所捐贈的對象為「雷軍基金會」,但是並不意味著「左手倒右手」。因為基金會要受到香港稅法制約,只能用於慈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雷軍所捐贈的是「B類股票」,小米作為港交所上市的同股不同權企業,其擁有「A類股票」和「B類股票」兩大類,B類股票往往意味著1股1票。
實際上,作為小米的靈魂人物,雷軍每次對於小米的持股變動都會牽動市場神經。
上一次雷軍股權變動被市場所關注是在2019年第一季度。當時多家股票網站披露的信息顯示,小米創始人雷軍的持股數發生了變動,這被認為是雷軍本人對小米股票進行了減持。對此,小米集團公關部當時澄清表示,雷軍先生沒有減持股票,持股數量沒有變化,改變的只是他的B類股投票權數量,因為不再代理部分小股東的投票權。
此外,在2019年1月,小米集團還曾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出於對公司長期價值的信心,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和其他控股股東,承諾持有的所有股票,繼續鎖定365天,同時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CFO周受資亦做出同樣的承諾。當時,小米6個月禁售期結束,而公司股價還基本處於陰跌狀態。根據記者梳理,當時港股上市公司中,除小米外,並無已到解禁期的大股東做出過類似承諾的記錄
⑺ 雷軍的天使投資是否成功
他認為天使投資就是湊份子,支持一個朋友創業。同時,雷軍也有自己的投資「學問」,作為較早參與中國市場股權投資的投資人,雷軍認為天使投資人應該投一筆不是很多的錢持小股;要學會止虧,對被投企業最多再借一倍的錢。同時,他認為做天使投資,千萬不能因為一兩次的失敗而放棄。這種不追求股權,不一味追求回報的平和的心態貫徹在雷軍在長達十年多年的投資生涯中,這也或許是支撐他作為天使投資人的理念。在他廣為流傳的投資邏輯的背後,我們對結果更加感興趣,今天就圍繞雷軍個人的投資來拆解,看看他的投資究竟走向了哪裡?
IT 桔子(http://www.itjuzi.com)數據顯示雷軍作為天使投資人共計參與過超過44 起投資事件。依照雷軍建立個人投資機構以及順為資本的事件區分,雷軍的投資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011 年以前與 2011 年之後。2011 年以前,雷軍通常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出現在交易中,投資的邏輯圍繞「熟人」而來,同時雷軍也往往與「熟人」合作投資。2010 年小米成立,2011 年「順為」應運而生,此後,雷軍的個人投資通常與順為資本和小米集團合作,單獨作為天使投資人參與的項目相對較少。IT 桔子(www.itjuzi.com)數據顯示 2004-2011 年雷軍共計參與了 21 起投資事件——包括單獨作為天使投資人投資了拉卡拉、UC 瀏覽器等企業。其中,拉卡拉的孫陶然和雷軍相識多年,拉卡拉天使輪融資時,雷軍做的盡職調查,最終也參與投資了拉卡拉。UC 的俞永福也與雷軍相交多年,雷軍的博客寫到自己參與投資 UC 是被「忽悠」,「就這么簡單,我連價錢都沒有討論就答應了。」合作投資中,雷軍也拉上了熟人李漢生,共同投資了移動營銷管理服務商「紅圈營銷」,大街網天使輪的投資方是雷軍與蔡文勝兩人,雷軍與蔡文勝也是朋友。2010 年-2011 年小米集團與金山雲相繼成立,雷軍個人也在這兩家企業中注資。2011 年 7 月與 12 月,雷軍相繼與晨興資本、高通等機構連續參與了小米集團 A 輪、B 輪融資。2012 年雷軍攜手小米集團參與投資金山雲。
這以後,順為資本與小米的投資案例中,往往有著雷軍的身影。IT 桔子數據顯示,雷軍的個人投資中,共計有 23 起與順為資本或者小米集團合投。包括雷軍與順為資本合作投資了知識產權管理和咨詢「北京智谷睿拓」、 老年智能產品研發商「極簡時代」等。2011 年雷軍與順為資本也曾經兩度參與投資了雷軍創建的小米——2011 年小米 A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晨興資本、順為資本、啟明創投、IDG 資本、雷軍,同年小米 B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Temasek 淡馬錫、高通 Qualcomm Ventures、晨興資本、順為資本、IDG 資本、啟明創投、雷軍。雷軍早期的個人投資中,超過 80% 的投資進入了下一輪,其中有不少是「自己人」投了下一輪。比如 2013 年雷軍與歡聚時代合作投資的「i 微聚」,順為資本參與投資了它的下一輪融資。2012 年順為資本和雷軍合作投資的「一起教育科技」,順為資本更是連續參與了該企業後續 3 輪融的融資。2011 年雷軍投資的卡卡移動/木倉科技,後續也獲得了小米的投資。公開資料顯示,雷軍的個人投資中最終成為小米集團一部分的企業有 2 家——設計服務公司「美卓軟體設計 RIGO Design」,電子閱讀和視頻開發服務商「多看閱讀」。除了「自己人」願意持續加碼雷軍看好的企業,他的個人投資也往往是知名機構的「風向標」,騰訊、經緯等都曾參與投資雷軍投過的項目——2007 年雷軍投資的好大夫在線,在 2017 年獲得了騰訊的投資。至今好大夫在線收錄了全國 7500 家正規醫院的 49 萬名醫生,成為了成為"互聯網+醫療」的典型項目;2011 年雷軍與順為資本合作投資的口袋購物在後續 3 輪融資中,獲得了經緯中國、華平投資以及騰訊的投資,並於 2017 年躋身「獨角獸」行列。作為天使投資人,雷軍對失敗並不抵觸,他認同薛蠻子的觀點「投資要用閑錢,要有閑心,輸了沒關系。」這種心態也是雷軍面對自己投資失利時的心態。IT 桔子數據顯示,至今雷軍個人的投資中共有 7 家公司被判定為「死亡」。
面對投資失敗雷軍對外展示最多的則是樂觀的態度,一如他說過的:「做天使投資就像買六合彩 90% 都會失敗」。而今天雷軍還在堅持投資,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 年 2 月 5 日雷軍又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參與投資了迦游網路——一家手機互動游戲公司。雖然對這筆投資,雷軍沒有對外提起過,但這或許是新的信號——天使投資人「雷布斯」還在繼續。
⑻ 雷軍稱已財務自由,稱辦小米是為了影響全世界,如何看待其發言
如何看待,雷軍 說大話了么,雷軍的履歷大家都知道,37歲財務自由 對他而言就是平常的現實。
他早年學業有成,考入武漢大學,兩年畢業。
讀矽谷之火,興奮的在操場跑了一夜,後來畢業沒多久就加入了金山。
如果中國有民族軟體企業的話,金山是毫無疑問的之一。
他在金山多年,最終把金山帶到了上市,由此錯過了互聯網時代。
他說他想影響全世界,這句話難道不是真的嗎。金山軟體與微軟對拼的時候,就已經至少影響了全中國。
只是讀矽谷之火,就能興奮的跑一夜的晚上,他說要影響全世界,這句話一點也不可笑。
有的人讀矽谷之火想要影響全世界,有的人則認為這是什麼勾八。
當今互聯網主流掌舵一代,都是先後在2000左右嶄露頭角。
這其中有多少個影響世界的,雷軍作為其中的佼佼者,說這句話很正常。
當你站在10年這個關口,洞悉移動互聯網要大發展,看到了山寨機橫行,看到了諾基亞等群雄固
步自封,看到了蘋果即將一統,你會怎麼想?
做中華酷聯?還是躺著掙錢?
說我想改變世界,於是有了小米,於是形式比人強,山寨機沒了,國內就剩下了幾家主流廠商。
四、說雷軍不甘心也好,說雷軍想繼續賺錢也好,從公開的信息來說,雷軍真的37歲實現了財富自由。
自由之後才繼續做小米的。
如果這句話從一個真正的很普通的50-60歲的人,或者是曾經37歲財務自由 後來又破產的企業家
口中說出來,全世界都會嘲笑他無知,幼稚;
但是這一句話從雷軍口中說出來,沒有幾個人敢笑他吹牛皮,因為他真的做到了。
老套的道理:強大的實力才是王道小米雖說很多缺點,但是好歹是世界500強 ,去年研發投入100億,智能手機出貨量這么多年穩穩
地在全球前六沉浮,這樣的企業說是對世界有那麼一絲絲影響,不過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