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金融資產,到底怎麼核算求答案
金融工具:就是企業籌資、投資及風險管理的工具。是指形成一個企業的金融資產,並形成其他單位的金融負債或權益工具的合同。包括金融資產,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 金融資產:是指企業的下列資產: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貸款、股權投資、債權投資。 金融資產分如下四類: 1、以公允價值計量,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資產,特徵近期出售,短期獲利;交易費用及公允價值變動都計入當期損益;也含指定公允價值計量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資產;初始計量時,公允價值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但手續費要直接計入損益科目-投資收益,所含股利或利息,計入應收股利;中間公允價值變動,通過借(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和貸(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核算;期末處置時用收到的款項與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的差額直接計入「投資收益」科目,中間公允價值變動部分原科目沖回。由於中間變動沒有實際經濟利益流入企業,只有出售後賺取差價,才真正實現收益。所以,平時變動不能計入損益科目,到處置時將未實現收益轉為已實現收益。(典型例題P15;提示文字紅線部分) 2、持有至到期投資; 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確定,且有明確意圖或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資產;除非遇到不能控制、預期不會重復發生且難以合理預計的獨立事件。一般不能隨意改變意圖。重分或處置部分超過5%,應立即將其餘部分劃分為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初始確認,面值計入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手續費計入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初始成本即為兩者合計,也是以後每期實際利息收入及攤余成本計算基礎;未發放利息計入-應收利息,銀行付款與上述各項的差額也計入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持有期間,確認應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投資收益=攤余成本(第一次就是初始成本)*實際利率*期限;利息與收益差額計入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攤余成本=初始成本-回收本金-(上期累計應收利息-累計投資收益部分)(即累計攤銷的利息調整)-已經發生減值損失;處置時,收回本金及應收利息;重分類時,借: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差額入資本公積金-其他。(經典例題P18 注意攤余成本的理解,不是成本,也不是面值,是該科目如應付債券的帳面價值) 3、貸款和應收賬款; 一般沒活躍市場,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非衍生金融工具。初始確認是本金加交易費,一般對外提供勞務商品是合同協議價款。主要是持有期間的利息計算。應收利息是本金*貸款利率*期限,利息收入=期初貸款攤余成本*實際利率期限。重點記住:長期應收款是按應收款總額(本+息)借長期應收款,按現值(本,也是計算利息的基礎)貸記收入等科目,按兩者差額,貸記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中間收款可以理解為收到的本息合計,要貸長期應收款,其中利息部分(長期應收款的攤余成本*實際利率*期限)沖減財務費用。借未實現融資收益,貸財務費用。 4、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 持有意圖不明確或沒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初始就確定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另外不歸入上述三類的。取得時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屬於權益性的成本確定用公允價值+交易費用(與交易性不同,直接進投資收益),如為債券,成本為面值,其他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科目核算,注意其中利息,一次還本分期付息的,按票面利息借應收利息,按實際利息收入(攤余*實際利率)貸投資收益,差額做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一次還本付息的,票面利息計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計利息科目核算,其他同。最重要,就是公允價值變動,與交易性金融資產不同,要通過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貸資本公積金-其他資本公積金處理(交易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主要是避免證券時市場波動引起利潤變動。但處置時的投資收益計算一樣,都是用收到的款項與金融資產(可供或交易)的成本科目的差。注意轉帳時,要把放在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或交易性)-公允價值變動,與相應的因此變動累計形成的資本公積金-其他資本公積金(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平。一定切記,最終資產投資收益就是收款與資產原始成本(僅限**金融資產-成本科目里的數)。
Ⅱ 融資財務費用支出都包含哪些比例
財務費用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籌資費用。
1、財務費用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損益(有的企業如商品流通企業、保險企業進行單獨核算,不包括在財務費用)、金融機構手續費,企業發生的現金折扣或收到的現金折扣等。
2、沒有貸款也會發生財務費用,可能來自於金融機構手續費,企業發生的現金折扣或收到的現金折扣等業務。
財務費用的具體內容:
(1)利息支出,指企業短期借款利息、長期借款利息、應付票據利息、票據貼現利息、應付債券利息、長期應付引進國外設備款利息等利息支出(除資本化的利息外)減去銀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後的凈額。
(2)匯兌損失,指企業因向銀行結售或購入外匯而產生的銀行買入、賣出價與記賬所採用的匯率之間的差額,以及月度(季度、年度)終了,各種外幣賬戶的外幣期末余額按照期末規定匯率摺合的記賬人民幣金額與原賬面人民幣金額之間的差額等。
(3)相關的手續費,指發行債券所需支付的手續費(需資本化的手續費除外)、開出匯票的銀行手續費、調劑外匯手續費等,但不包括發行股票所支付的手續費等。
(4)其他財務費用,如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融資租賃費用等。
Ⅲ CPA財務管理的問題:稅後利息費用為什麼要是財務費用扣除金融資產減值損失,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剛好我也學到這里了。試著回答一下。
不是用包含關系來理解的,更傾向於把這財務費用和這三者的合起來叫作「稅後利息費用」,只是一個叫法。
因為稅後經營凈利潤全部是由經營資產帶來的,所以其計算過程中,不包含傳統利潤表上的財務費用、金融資產減值損失、金融資產投資收益、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所以在用稅後經營凈利潤進一步計算傳統利潤表上的凈利潤時,要把之前沒考慮到的這幾項放進去。
即:凈利潤=稅後經營凈利潤-(財務費用+金融資產減值損失-金融資產投資收益-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1-平均所得稅稅率)
這個式子中,加粗的一塊合起來叫做「廣義的利息費用」,廣義的利息費用*(1-平均所得稅稅率)即為稅後利息費用。
再來一張剛才製作的圖:
祝考試通過
Ⅳ 利潤表中的財務費用如何計入管理用利潤表
(1)財務報表中「財務費用」包括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總損益以及相關的手續費、企業發生的現金折扣或收到的現金折扣。從管理角度分析,現金折扣屬於經營損益, 不過實際被計入財務費用的數額很少, 所以可以把「財務費用」全部作為金融性處理。但有一部分利息費用已經被資本化計入相關固定資產成本, 甚至已經計入折舊費用作為經營費用抵減收入,對其進行追溯調整十分困難, 通常忽略不計。
(2)財務報表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中, 屬於金融資產價值變動的損益,應計入金融損益,其數據來自財務報表附註。
(3) 財務報表的「投資收益」中,既有經營資產的投資收益, 也有金融資產的投資收益, 只有後者屬於金融損益。其數據可以從財務報表附註「產生投資收益的來源」中獲得。
(4)財務報表的「資產減值損失」中,既有經營資產的減值損失, 也有金融資產的減值損失, 只有後者屬於金融損益,其數據可從財務報表附註「資產減值損失」中獲得。
(註:在實際使用的時候注意一個原則,就是不重要小額項目,直接按經驗判斷進行劃歸,沒必要選得很詳細)
2管理用利潤表的核心公式:
凈利潤=經營性損益+金融性損益=稅後經營凈利潤-稅後利息費用=稅前營業利潤×(1-平均所得稅稅率)-利息費用×(1-平均所得稅稅率)。
稅前利息費用
稅後利息費用
稅後利息費用=稅前利息費用×(1-所得稅稅率)
這里嚴格來說應該使用各項金融活動適用的所得稅稅率。但為了簡化,一般使用平均所得稅稅率。平均所得稅稅率根據傳統利潤表的「所得稅費用和利潤總額」相除而得。
編制的核心就是處理好兩個問題,一相關項目的劃分;二平均所得稅稅率的確定。
Ⅳ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包括哪些會計科目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算應設置的會計科目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其他綜合收益」、「投資收益」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也可以單獨設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准備」科目。
1、「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核算企業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借方登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取得成本、資產負債表日其公允價值高於賬面余額的差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轉回的減值損失等。
2、「其他綜合收益」科目核算企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而形成的應計入所有者權益的盈利或損失等。
借方登記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低於賬面余額的差額等;貸方登記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高於賬面余額的差額等。
(5)財務費用金融資產擴展閱讀:
會計處理原則
1、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當以公允價值加上交易費用構成其入賬成本,並以公允價值口徑進行後續計量。
2、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除減值損失和外幣貨幣性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外,應當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其他綜合收益),在該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時轉出,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
3、可供出售外幣貨幣性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財務費用)。可供出售外幣非貨幣性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應當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其他綜合收益)。
4、採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利息,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等);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的現金股利,應當在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股利時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