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政府債務融資平台是什麼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是指地方政府為了融資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所組建的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城建開發公司、城建資產經營公司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司,這些公司通過地方政府所劃撥的土地等資產組建一個資產和現金流大致可以達到融資標準的公司,必要時再輔之以財政補貼等作為還款承諾,重點將融入的資金投入市政建設、公用事業等項目之中。
地方政府組建投融資平台進行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方面的融資由來已久,但是投融資平台發揮主導作用則是2008年來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期的事情。2009年初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貸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組建投融資平台,發行企業債、中期票據等融資工具,拓寬中央政府投資項目的配套資金融資渠道」,這被地方政府視為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肯定和鼓勵。
從2008年底以來,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數量和融資規模呈現飛速發展的趨勢,據初步統計,截至2009年8月,全國共有3000家以上的各級政府投融資平台,其中70%以上為縣區級平台公司。2008年初,全國各級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台的負債總計1萬多億元,到2009年中,則迅速上升到5萬億元以上,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於銀行貸款。
隨著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數量和融資規模呈現飛速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專家質疑,由於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責任主體不清晰,操作程序不規范,同時,地方政府往往通過多個融資平台公司從多家銀行獲得信貸資金,形成多頭舉債,而銀行對地方政府的總體負債和擔保承諾情況根本不清楚,甚至地方政府對自己的融資平台的負債情況都不清楚,一旦投融資平台的項目投資收益不能覆蓋成本,這些「隱性債務」就必然顯性化,給地方政府的財政造成巨大壓力,甚至最後不得不由中央財政和商業銀行買單。
⑵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現狀
地方政府組建投融資平台進行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方面的融資由來已久,但是投融資平台發揮主導作用則是2008年來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期的事情。2009年初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貸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組建投融資平台,發行企業債、中期票據等融資工具,拓寬中央政府投資項目的配套資金融資渠道」,這被地方政府視為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肯定和鼓勵。
從2008年底以來,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數量和融資規模呈現飛速發展的趨勢,據初步統計,截至2009年8月,全國共有3000家以上的各級政府投融資平台,其中70%以上為縣區級平台公司。2008年初,全國各級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台的負債總計1萬多億元,到2009年5月末,總資產近9萬億元,負債已上升至5.26萬億元(絕大部分為銀行貸款),平均資產負債率約60%,平均資產利潤率不到1.3%,特別是縣級平台幾乎沒有盈利 。
隨著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數量和融資規模呈現飛速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專家質疑,由於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責任主體不清晰,操作程序不規范,同時,地方政府往往通過多個融資平台公司從多家銀行獲得信貸資金,形成多頭舉債,而銀行對地方政府的總體負債和擔保承諾情況根本不清楚,甚至地方政府對自己的融資平台的負債情況都不清楚,一旦投融資平台的項目投資收益不能覆蓋成本,這些「隱性債務」就必然顯性化,給地方政府的財政造成巨大壓力,甚至最後不得不由中央財政和商業銀行買單。
⑶ 地方債的權威解讀
如何進一步防範風險
2011年一段時間,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引起了國際和國內社會的關注,而隨著審計部門摸清10萬億元地方債的基本情況,更多的關注集中在了如何進一步防範風險。
2011年8月16日財政部、中國銀監會相關負責人針對地方債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問題一:總體情況如何?
根據審計署結果,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107174.91億元,其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佔62.62%;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或有債務佔21.8%;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其他債務佔15.58%。
分級次看,全國省級、市級和縣級政府性債務余額比例分別佔29.96%、43.51%和26.53%;分地區看,東部11個省(直轄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政府性債務余額佔49.65%,中部8個省佔23.06%,西部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佔27.29%。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年來,地方政府通過舉債融資,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應對兩次金融危機發揮了一定積極作用,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四川省各級政府籌措政府性債務資金558億元用於災後重建,推動災後恢復重建的順利實施。
「地方政府通過舉債融資,為推動民生改善提供重要支撐。」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說,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級政府投入教育、醫療、科學文化、保障性住房、農林水利建設等民生方面的債務余額達13753.12億元,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事業發展,此外,還有59466.89億元投入到交通運輸、市政等基礎設施和能源建設領域,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
問題二:風險狀況怎樣?
根據審計結果,我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從債務規模看,至2010年底,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余額與地方政府綜合財力的比率,即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為52.25%。如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全部轉化為政府償債責任計算,債務率為70.45%,低於100%的警戒線。
從債務結構看,我國政府性債務以內債為主,2010年末,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債權人主要以國內機構和個人為主,地方政府性債務是多年累積而成,30多年來,地方通過自身經濟發展和財力增長,償債能力不斷提高,償債條件不斷改善,逾期違約率一直處於較低水平。
從償債條件看,除財政收入外,中國地方政府擁有固定資產、土地、自然資源等可變現資產比較多,可通過變現資產增強償債能力。此外中國經濟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基礎設施建設給地方經濟和政府收入創造了增長空間,有利於改善其償債條件。
2011上半年,銀監會著力推進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的退出管理、合同補正、追加抵質押物、增提撥備和提高資本佔用成本等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效,平台貸款風險整體可控。
部分地區和行業償債能力弱,存在風險隱患,如個別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負擔較重,部分地方的債務償還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較大,部分地區高速公路、普通高校和醫院債務規模大、償債壓力較大等。對部分地區和行業存在的風險隱患,需要未雨綢繆,採取有效措施,妥善處理存量債務,嚴格控制新增債務,防範和化解可能出現的風險。
問題三:如何進一步防範風險?
為有效防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近幾年來,國家出台一系列措施,2010年6月,國務院專門下發了通知,從多方面對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管理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各相關部門也相繼從擔保、風險控制等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平台。
財政部這位負責人表示,財政部目前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做好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這包括:
——妥善處理債務償還和在建項目後續融資。還款來源主要依靠財政性資金的公益性在建項目,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不得繼續通過融資平台公司融資,應通過財政預算等渠道,或採取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資金解決建設資金問題。
——繼續抓緊清理規范融資平台公司。有的在落實償債責任和措施後要剝離融資業務,不再保留融資平台職能;有的要充實公司資本金,完善治理結構,實現商業運作,引進民間投資改善股權結構。
——堅決禁止政府違規擔保行為。地方各級國家機關以及學校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要嚴格執行有關規定,不得違法違規舉借債務,不得出具擔保函、承諾函、安慰函等直接或變相擔保協議,不得以機關事業單位及社會團體的國有資產為其他單位和企業融資進行抵押或質押等。
——加快研究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抓緊研究建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將地方政府債務收支納入預算管理,逐步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管理規范、運行高效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
中國銀監會這位負責人說,下半年,銀監會將用科學的機制讓風險早暴露、早發現、可度量和早干預,嚴格依據有關要求,控制新增貸款風險。審慎開展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戰略合作,加強土地抵押貸款管理,切實根據現金流覆蓋情況分類計提風險資本。
宋清輝:解決地方債問題要「開明渠,堵暗道」
近年來地方債增長很快,根據審計署審計結果,截至2013年6月,我國地方性政府債務是17.9萬億元,總體還是安全可控的。
如何解決地方政府「身背重債」現象?殷強表示,根據《意見》,就是說借債只能以一種方式,就是發債券,不能再以其他方式借債。這比私下借債好很多,老百姓可以知道借了多少債,債往哪兒用,社會可以監督。如果私自借債,或者通過融資平台借債,不光老百姓不知道,甚至政府自己都搞不清楚。
經濟學家宋清輝也認為,此次規范政府債務管理的最大亮點,就是跳出了以往「更側重於如何堵後門」的局限性,《意見》更強調「疏堵結合」。
政府必須尋求融資方式轉變
宋清輝表示,2015-2020年將是我國地方債發行的高峰期,地方政府基礎設施融資方式也將發生重大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將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PPP等方式解決;二是經營性項目主要通過普通企業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等方式解決;三是無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將主要通過地方政府一般債券解決。
2016年預計發行地方債約四萬億元嚴防地方政府違規舉債
專家表示,亟待用相關法律來規范地方債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本報記者孫華
「地方債監管難度較大,個別地方政府存在明目張膽地違規舉債的嚴重問題,存在發生局部風險的可能性。這些問題說明對於違規舉債的法律問責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因此亟待用相關法律來規范地方債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必要時法律可以授權財政部等相關部門。」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
據財政部網站顯示,日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上所做的《國務院關於規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工作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表示,近日,地方違規舉債、變相舉債仍有發生,監管難度較大。一些地方政府仍然違規舉債,或為企業舉債違規提供擔保承諾等;個別金融機構繼續為地方政府違規舉債提供支持,並要求政府進行擔保。「明股暗債」等變相舉債行為時有發生,監管難度較大。
⑷ 2022年地方投融資平台的三個重心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是指地方政府為了融資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所組建的城市建設投資公司(通常簡稱城投公司)、城建開發公司、城建資產經營公司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司,這些公司通過地方政府所劃撥的土地等資產組建一個資產和現金流大致可以達到融資標準的公司,必要時再輔之以財政補貼等作為還款承諾,重點將融入的資金投入市政建設、公用事業等項目之中。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公司是各地方開展投資建設活動的重要主體,也是地方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公共領域盤活存量資產、資源和資本的重要載體。然而,很多地方投融資平台公司也出現了諸如政企責權利關系不明確、戰略定位不清晰、投資邊界范圍不清晰、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債務規模膨脹等突出問題。
地方投融平台政策全景梳理
1. 2014年9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43號),要求按照疏堵結合、分清責任、規范管理、防範風險、穩步推進的原則,明確劃清政府與企業界限,地方政府舉債應採取政府債券方式,同時推廣使用政府與 社會 資本合作模式。
2. 2017年4月26日,財政部聯合發展改革委、司法部、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出台《關於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財預〔2017〕50號),要求全面組織開展地方政府融資擔保清理整改工作,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釐清政府債務和非政府債務的邊界,避免形成新的政府性債務;地方政府不得將公益性資產、儲備土地注入融資平台公司,不得承諾將儲備土地預期出讓收入作為融資平台公司償債資金來源,不得利用政府性資源干預金融機構正常經營行為。
3. 2017年5月28日,財政部出台《關於堅決制止地方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融資的通知》(財預[2017]87號),要求嚴禁將建設工程與服務打包作為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政府購買服務要堅持先有預算、後購買服務,所需資金應當在既有年度預算中統籌考慮,不得把政府購買服務作為增加預算單位財政支出的依據。
4. 2019年4月28日,財政部辦公廳出台《財政部辦公廳關於梳理PPP項目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情況的通知》(財辦金[2019]40號),要求對於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PPP項目,應當中止實施或轉為其他合法合規方式繼續實施,若繼續實施應當按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管理有關規定妥善整改並做好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工作。對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項目,省級財政部門應主動從項目庫中清退。對已納入政府性債務監測平台但認定存在爭議的項目,項目所屬本級財政部門應當組織開展項目合規性論證。
5. 2021年7月9日,銀保監會出台《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防範化解工作的指導意見》(銀保監發[2021]15號),再次提及不得以任何形式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要求提供融資前應查詢財政部融資平台公司債務及中長期支出事項監測平台,對承擔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客戶,還應遵守:不得新提供流動資金貸款或流動資金貸款性質的融資;不得為其參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提供配套融資。但同時也留了個政策窗口:對確因經營需要且符合項目融資要求的,報本級人民政府書面審核確認。
2022年地方城投平台發展的三個重心
一、明確發展地方投融資平台的戰略發展定位
城投平台應該貫徹中央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決策部署,堅持政府特殊目的載體(SPV)和特定行業領域功能性國有企業的發展定位,堅持公益類國有企業的根本宗旨,堅持「投資邊界不越位、投資目的不營利、投資機會不擠出 社會 資本」的基本原則,積極穩妥推進地方投融資平台公司市場化轉型發展,比如轉型為城市綜合服務商、產業園區綜合運營商或特定行業領域投資運營商等,進行市場化轉型發展的 探索 。明確戰略定位,明晰規劃方向。
二、界定投資邊界范圍
進一步明確投融資平台公司的投資邊界范圍,原則上投融資平台公司的投資邊界不得超出公共領域,且不得超出公共領域的政府投資事權范圍,更不得擠出 社會 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的投資機會。投融資平台公司應側重於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重點投資於地方有一定經營收入且對 社會 資本吸引力不足的准經營性項目,原則上不得投資於純公益性項目或非經營性項目,從而從源頭上防範政府隱性債務。對於確有必要投融資平台公司投資參與的非經營性項目,要事先制定合法合規的參與機制,包括明確政府給予資本金注入、投資補助或運營補貼資金的方式及其前提條件。
三、健全企業管理制度
貫徹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加快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實行外部獨立董事制度,引入職業經理人。著力提高投融資平台公司的科學管理水平,建立投資決策委員會和戰略咨詢委員會,健全投融資決策機制,完善投融資風險防控機制,完善績效考核和薪酬體系,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強化對投融資平台公司的外部監督,建立健全投融資平台公司重大投資經營活動向政府發改、國資、財政和審計等有關部門的事前報告制度;積極引入 社會 監督機制,健全投融資平台公司的信息公開制度,提高財務和債務的透明度,走可持續融資和高質量發展之路。
作者:何濱 ,北大縱橫特聘合夥人
⑸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風險
從管理角度看
地方投融資平台的融資狀況很不透明,不僅商業銀行難以全面掌握,有的地方政府自身也並不清楚不同層次政府的投融資平台的負債和擔保狀況;商業銀行在與地方政府的互動中相對處於弱勢,使得商業銀行運來一直通行的一些控制與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風險管理手段難以真正落實,主要依靠的往往是並沒有真正法律效率的財政擔保等形式,另外一般投融資平台將從商業銀行借來的貸款置於一個資產池中,再根據不同項目的需要進行資金流的分配,這種資金使用形式不利於商業銀行對所借款在對應項目中的應用程度不能很好的跟蹤監督。這些投融資平台總體上負債率都相當高,負債率普遍超過80%或者更高,資本金普遍欠缺且償債能力低下。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是由平台公司統借統還,責任主體十分模糊,因為往往貸款使用人是建設單位,大多數平台公司對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都不實施管理,項目的最終受益也不屬於平台公司,貸款資金實際上完全脫離借款人監控,如果出現償還問題,商業銀行實際上難以進行順利的追溯。
在地方投融資平台推進的各種基礎設施項目中,普遍存在資本金不足的問題,使得不同地方的投融資平台積極變通來補充資本金,使得銀行的貸款風險明顯加大,例如,這些投融資平台會通過委託銀行發行理財產品來補充資本金然後再繼續要求銀行貸款,也可能要求不法代理機構高估實物出資或出具虛假注冊資金證明等手段虛假出資;有的項目以流動資金或搭橋貸款充作項目資本金,還有的以股東借款的形式借到新的投融資平台作為資本金,還有的利用擴大投資規模的名義在增加新的貸款之後抽回初期注入的有限的資本金。
投融資平台所進行的項目過多,導致政府擔保過多,易形成政府有名無實的擔保,是不利於平台和銀行各方的,而且從實質來講政府擔保過多也會造成政府的違規行為。
從財政運行的角度看
這種大規模的地方投融資平台主導的信貸高速增長,實際上增大了財政的隱形負債,在地方財政出現償還困難時,實際上還是由中央財政承擔了事實上的支付責任。換言之,對於具體的投融資平台來說,如果能過通過自身的經營來償還貸款,則理論上來說通過城市化的投資帶來的收益還是大於貸款的投入的,但是如果不能償還這些貸款,則或者轉嫁為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或者由中央財政事實上承擔償還的責任,這在客觀上成為少數地方政府擠占信貸資源以及財政負債能力的一個重要渠道。地方投融資平台天然具備的軟約束機制,使得投資的風險十分容易轉移到中央財政或者商業銀行體系。
地方政府通過投融資平台獲得大量的資金,在不少地方呈現出一些新的風險行為。首先,因為許多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收入等來償還這些地方投融資平台的負債,因此在客觀上有強烈的動機來推高土地價格,從而對房地產泡沫形成顯著的推動作用。其次,在具體的項目選擇和決策上,地方政府替代企業,成為主要的決策者,其中的經濟合理性就值得懷疑,這些投資不可避免地出現過於超前的基礎設施投資、或者是加劇產能過剩的投資,從一些地方地方新建在建工程和項目看,低附加值的建築用鋼材、建材和焦炭等投資品需求升推動了這部分原本已過剩的產能投資和生產增速出現加快之勢,有保有壓的產能調整,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是一些本來需要退出市場的落後產能不容易被淘汰,反而一些地方政府在相對寬松的融資條件下還繼續支持這些產業的發展。
從宏觀政策的角度看
地方政府通過投融資平台進行大規模的借貸,直接制約了宏觀貨幣政策的調整空間。例如,2009年高速增長的信貸投放大量通過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金融到一些大型的中長期基礎設施項目,不僅使得商業銀行貸款的集中度顯著提高,期限明顯延長,還使得明後年的信貸投放的調整空間極大降低,因為2009年啟動的一系列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不可能在今後因為信貸緊縮而使其成為「半拉子工程」,這樣就在客觀上倒逼明後年的信貸投放依然保持在相對的高速增長水平。這一點十分類似於1993年宏觀緊縮之後的幾年,信貸投放依然保持了十分快速的被動增長。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產生和發展有一定的客觀必然性。也是投融資體制創新的一種嘗試。它的風險的形成是多種因素產生的綜合結果。
一是地方財政的捉襟見肘,94年分稅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央財政收入的比重快速提高,基本實現了改革的預期目標。但是也出現了財權的上收和事權下放的傾向。地方政府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財源有限,預演算法又不允許他公開的舉債。因此他只好成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通過向銀行貸款進行融資,貸款的過程中提供各種形式的擔保。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背後隱藏著較大的風險。由於按照現有的法規,地方政府對於貸款進行擔保,實際上是一種違規的行為。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自身的隱性負債也比較嚴重,所以一些擔保也不務實。這是地方財政方面的原因。
二是商業銀行的短存長貸,起初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貸款主要來自於開發銀行。但是去年以來各家商業銀行蜂擁而至以後,由於地方政府平台貸款一般由地方財政擔保,即使沒有擔保,因為是政府的項目,商業銀行還是願意貸款給地方政府平台。但由於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融資狀況很不透明,銀行從地方政府那裡獲得的財政金融方面的信息有限。難以全面把握平台負債狀況,而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從事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周期比較長。他的貸款都是中長期的貸款。原來開發銀行屬於政策性銀行的時候,它擁有比較穩定的長期的資金來源。因此,資金貸款的期限相對比較固定。後來商業銀行湧入領域以後,信貸風險就容易出現期限的錯位。
三是平台資產質量及其職能原因。最初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主要是基礎建設項目集中一些。後來發現從銀行貸款可以做地方政府想做許多事情,一些本來可以由民營企業去做的事情也統統由地方平台來包辦代替了。成立平台公司到銀行貸款。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導致平台的資本金不足,平台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有所降低。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台的治理結構不健全。管理水平、經營水平都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導致這個平台的風險不斷的聚集。 (一)合理定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職能及投融資領域並限制平台的資產負債率
規范地方政府平台的投融資行為,要合理定位。明確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投融資領域,比如說基礎設施的建設領域。凡是民營企業能做的事情,盡量讓民營企業做。只有民營企業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才應該由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來做。同時,加強對平台融資使用的監管,較少甚至避免項目貸款挪用。
(二)充實實收資本、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對地方政府平台的資本金狀況進行檢查。把資本金不足、不實的平台限期做實。對於平台的資產負債率有個統一的規定,並且與地方財政的狀況適當掛鉤。同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提高平台的經營管理水平。明確平台應當披露的信息范圍,包括地方平台資本金狀況,負債規模、承擔建設項目的基本情況,項目貸款情況,項目擔保情況以及貸款資金使用情況等。
(三)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債務管理體制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債務管理體制,明確地方政府對平台的責任,加強地方政府對平台的債務集中管理。建立由地方財政部門統一掌管政府債務。建立地方債務償債基金,地方政府應該建立與地方平台債務規范相適應的償債基金,並制訂地方平台債務償還管理辦法,規定相應的償債程序。
(四)解決地方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問題。
基礎設施建設要考地方政府來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往往時間比較長、資金需求大。由中央政府代發地方債,一方面規模有限,另一方面風險仍然集中在中央政府,而且沒有辦法藉助市場的力量來對地方政府進行約束。能否在適當制度或程序約束下,地方政府通過發行地方債的方式解決地方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的問題。
⑹ 中國2008年以後地方債的狀況
一、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現狀
目前,地方政府產生債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債務結構比較復雜,債務的數目和規模相對龐大。由國家審計署在2013年中對政府性債務情況公布的全面審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債務總額為17.8909萬億元。在這裡面,政府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達10.8859萬億元,占總額的60.85%;政府要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為4.3394萬億元,占總額的24.25%;政府具有擔保責任的債務為2.6656萬億元,占總額的14.90%。同時,審計還顯示,省市縣鄉四級政府分別負償還責任的債務為1.7780萬億、4.8434萬億、3.9573萬億和3070億元,占據的比例對應為16%、45%、36%、3%。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在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中,銀行貸款佔比達50.8%,BT佔到11.2%,發行債券佔10.7%,信託融資佔7%,證券、保險和其他金融機構融資佔1.8%。在地方政府債務的舉債主體中,地方融資平台舉債占負有償還責任債務比例為38%,政府部門和結構佔比28%,經費補助事業單位佔比16%,這三類舉債主體累計佔比82%。
二、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的形成原因
(一)地方債務不斷增長的重要起因源於地方投資拉動型的經濟模式
1994年,我國進行了分稅制改革,地方政府的財權在改革之後相對減少而事權則不斷增加。2008年以後,中央政府推出了「四百億」的整體經濟刺激計劃,推進「鐵公基」項目,規定了地方政府相應的資金配套比例。而長時間以來,政府對地方的投資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基於此,地方政府紛紛依託原有的城投公司大量借債,並構建自由的融資平台來解決他們面臨的資金窘境。在投資拉動型的經濟模式下,官員的考核制度使得地方政府的借貸慾望越來越強烈。在目前的基層政府官員考核制度中,培植規模以上的企業、工業開票銷售、招商引資億元項目考核、政府財政收入、增值稅指標、外資的利用狀況這所謂的3+3指標是最為重要的評判標准。於是,大量的地方官員去大額借貸來新建工業園區等吸引外來投資拉動當地經濟增長,甚至由政府操控的融資平台去操作稅收,虛增財政收入,以這種虛假的經濟發展來換取他們的政績和前程。
(二)地方政府債務在政治層面上的商業周期
地方政府債務的快速上升,也跟我國官員的體制有關。基層地方政府官員的任期一般都是三年,縣級以上的任期也只有五年,所以往往會出現上任債務還沒有還完就被調走了,而下任官員在上任的政績壓力下,會繼續借債,借完又等著下一個接任者來還債,這種惡性循環就導致了地方的債務越滾越多。他們覺得,就算地方發生財政危機,最後中央政府也會為其收場。歷任地方政府領導的這些毫無顧忌的短期大量舉債行為對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危害很大,也與善治政府和公共責任的要求相違背。
(三)地方政府債務信息的不透明,對外披露較少
地方政府舉債屬於違規行為,各級政府在舉債問題上大都巧借名目、遮遮掩掩,再加上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信息披露機制。因此,盡管誰都知道目前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量已經不小,但是誰也說不清地方政府性債務的結構規模等情況。尤其考慮到地方政府有大量債務的存在,這些數據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地的財政風險的相應狀況,地方政府出於謹慎的原因一般不會向外界披露,或者選擇性地少量披露。因此,誰也無法說清地方政府性債務的確切規模究竟有多少。
三、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處理的幾點對策
(一)完善地方政府的債務融資法規
我國在去年的8月底對預演算法進行了修訂,採用全面的政府預算管理。國務院也啟動了相應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並規定地方政府舉借債務有相應的規定的限額。但是,並沒有修訂具體的規章制度和實施條例,更不用說實施細則了。所以,地方政府的債務融資法規的修訂是完全有必要的,應該用法律來對地方債務融資進行約束。
(二)優化政府的考核制度,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對官員的考核制度導致了官員不合理的政績觀的產生,引發了各地官員盲目地追求投資和政績,不利於地區經濟的長期發展。應該將地方政府的債務情況也納入官員的考核體系之中,不僅看留下了多少投資,也要看留下了多少債務,全方位地評判投入產出,讓官員們能認識到對人民的責任,構建真正的善治政府,這樣有利於構建更合理更完善的體制。
(三)加快地方政府職能轉換,規范政府投資行為
要將地方政府的職能從大包大攬轉換到有限的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上來,將經濟發展與建設的職能更多地讓渡給市場、企業和中介組織,使政府投資集中在公益性投資項目上。在當前地方政府債務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當務之急就是要嚴格控制政府舉債經營,遏制政府債務急劇增長的勢頭。首先是嚴禁地方財政借錢開支,對預算不平衡的地方,要調整支出結構,壓縮支出規模和標准,努力實現平衡。二是不準行政事業單位擅自舉債,尤其要嚴禁地方政府舉債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建設。對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也要依據實際情況開展,不能超越當地的財力。
⑺ 銀行行業:地方債與銀行股估值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敞口的測算
我們認為當前地方政府性債務主要包含顯性債務和隱性債務兩類,合計規模約54萬億。其中,顯性的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7.16萬億;隱性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余額合計37.19萬億。融資平台債務又包括有城投債融資8.91萬億,商業銀行平台貸款15.68萬億,非標融資渠道負債12.6萬億。
本輪地方政府債置換的回顧
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之後,帶來了一系列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表現在一方面,銀行信貸融資佔比過高,非標等新型融資方式佔比逐漸增加,導致風險「隱性化」;另一方面體現在資產端與資金端久期不匹配、項目收益率負債成本率倒掛。
2014年,國務院43號文開啟了本輪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周期,對降低地方政府債務有著積極的意義。置換之後,使得各期安排還本付息的財政預算支出壓力下降,政府債務期限結構拉長減利息償付壓力。此外也降低了地方政府債務監管壓力。
本輪債務置換的對象主要是2014年末地方政府非債券方式舉措的存量債務,合計14.34萬億元。根據財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截至7月末,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只有5094萬億,預計在9月底就已經基本置換完畢。
融資平台債務風險或是限制銀行估值的主要原因
目前,整個銀行板塊估值出於歷史底部。從PB的決定因素來看,銀行低估值的背後,一方面是盈利能力ROE的下降,更重要的是市場對銀行風險擔憂的加深。2018年2月以來,銀行股風險溢價顯著上升。
我們測算得到:老16家上市銀行2018年PB最低時為0.7倍,其背後蘊含著銀行股14.29%的風險溢價,即市場認為銀行業隱含不良率為14.29%。而截至6月末,行業不良率為1.86%,關注類貸款佔比也只有3.26%。對於這些未暴露的不良資產,我們認為主要是來自於表內外的非標投資,尤其是與地方政府債務相關資產。主要包括融資平台貸款、地方債與城投債投資、表內非標投資、表外非標投資等。從估值倒推的結果來看,這些資產合計不良率要達到35.08%,我們認為顯然是過於悲觀的。
新一輪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或將開啟,銀行估值有望迎來回升
隨著本輪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的結束,存量的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將主要轉為其或有負債,包括15.68萬億的銀行授信貸款和12.6萬億的非標渠道融資負債。我們預計不遠的將來還會開啟新一輪的債務置換工作,一種可能性是置換部分符合條件的融資平台貸款,另一種可能性是以地方債融資的形式替換平台對非標的融資需求。
我們觀察到,在上一輪地方政府債務置換開啟之後,銀行板塊估值明顯提升,板塊風險溢價和股權融資成本明顯下降。因此,我們認為若新一輪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同樣會帶來類似的影響。
此外,我們還觀察到地方債收益率與無風險收益率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兩者基本保持同步變動,利差保持在32個BP左右。若地方債風險權重下降至0,地方債名義收益率有望下降37個BP,從而也會降低無風險利率水平,提升A股和銀行股的估值。
投資建議
我們對銀行板塊的觀點是:右側機會。4季度行情將好於3季度;3季度看政策轉向,4季度看基本面改善。更看好股份制銀行,銀行股PB從0.7倍回升到0.9倍。近期銀行板塊的催化劑主要來自:銀行新股上市,富時羅素指數將A股納入,同時MSCI指數將A股權重從5%提高到20%。
重點推薦:其一、零售業務領先的銀行:優質銀行股、平安(目標價14元)、寧波(目標價22元)、上海(目標價15元),其二、經營現拐點的銀行:浦發(目標價15元)、民生(目標價8元),其三、業績確定增長的銀行:南京(目標價10.5元),工行(目標價6.5元)。
⑻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城投公司)破產了會發生什麼求解答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盡管也存在風險和各種問題,但是風險是可控的,問題也通常會得到處理和解決,地方政府不會也不應該讓其破產。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是指我國各地地方政府為了融資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所組建的包括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簡稱城投公司)、城建開發公司、城建資產經營公司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建設公司,這些公司通過地方政府所劃撥的土地等資產,組建了一個資產和現金流大致可以達到融資標準的公司,必要時再輔之以財政補貼等作為還款承諾,重點將融入的資金投入市政建設、公用事業等項目之中。
綜上所述,就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所存在的風險和各種問題,都是風險可控的,國家和地方政府會通過政策調整和監管,保證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健康有序的發展。
⑼ 城投債是什麼發行條件與流程是怎樣的
城投債屬於企業債,是根據發債用途不同而界定的,一般是相對於產業債而言的,主要是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等的投資目的發行的。城投債,又稱「准市政債」,是地方投融資平台作為發行主體,公開發行企業債和中期票據,其主業多為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或公益性項目。從承銷商到投資者,參與債券發行環節的人,都將其視為是當地政府發債。
城投債的發行條件
城投債的發行條件亦即企業債券的發行條件。
因此城投債的發行條件主要受 《公司法》、《證券法》、《企業債券管理條例》、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推進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簡化 發行核准程序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財金[2008]7號)、2010年6月《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2010年11月國家發改委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公司發行債券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法規的約束。
1.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不低於人民幣3000萬元,有限責任公司和其他類型企業的凈資產不低於人民幣6000萬元;
2.累計債券余額不超過企業凈資產(不包括少數股東權益)的40%;
3.最近三年可分配利潤(凈利潤)足以支付企業債券一年的利息;
4.籌集資金的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方向,所需相關手續齊全。用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應符合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制度的要求,原則上累計發行額不得超過該項目總投資的60%。
用於收購產權(股權)的,比照該比例執行。用於調整債務結構的,
不受該比例限制,但企業應提供銀行同意以債還貸的證明;用於補充營運資金的,不超過發債總額的20%;
5.債券的利率由企業根據市場情況確定,但不得超過國務院限定的利率水平(不得高於同期限銀行儲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
6.已發行的企業債券或者其他債務未處於違約或者延遲支付本息的狀態;
7.最近三年沒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城投債的發行程序
城投債融資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1.申報材料的製作。
主承銷商製作全套申請材料、發行方案及組建承銷團。
擔保機構出具擔保函。
審計機構出具近三年審計報告。
律師出具律師工作報告。
信用評級機構出具信用評級報告
2.申請審批。
通過地方發改委(或直接)向國家發改委上報發行材料。
國家發改委會簽人民銀行、證監會,批准債券發行。
3.債券發行。
向中債登、交易所提交發行批文等材料,安排分銷注冊。
在媒體公布債券發行公告或募集說明書。
正式發行企業債券,主承銷商組織承銷團成員承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