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未來短視頻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日前,新媒體用戶不斷擴大以及短視頻形式在日常得到不斷的應用,短視頻內容的不斷多元化,形成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和文化傳播價值。短視頻形式與各種媒介互相滲透,彼此融合,傳播形勢不斷走向全面化,也正因為如此,短視頻這種新興的傳播形式不斷受到重視,發展日益擴大。短視頻做為一種依託社交與文化傳播平台傳播,移動端傳播,以其相較於其他媒介傳播形式所不具備的內容豐富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傳播價值。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中國網路視頻用戶規模達6.25億,網路視頻用戶使用率為79.4%,其中手機視頻用戶規模6.05億,手機網路視頻的使用率為77.8%。帶有短、平、快特性的短視頻形式正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成為傳播行業的風口浪尖,豐富了用戶的碎片化時間。短視頻已經從無到有不斷的發展開來,截至目前,短視頻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傳播媒介。
(一)短視頻發展現狀
(一)短視頻的特性
短視頻的屬性之一是短視頻的時長。隨著技術門檻的降低和受眾對於短視頻這種視頻形式接受度的提高,短視頻長度也逐漸從最開始的數十秒擴展到數分鍾乃至十幾分鍾。其中以3分鍾之內內容為主要時常分布。可以發現網路上存在大量的以3分鍾為計時單位的短視頻。創作者可利用3分鍾時間,為用戶解釋清楚一個簡單的概念或專有名詞,使用
❷ 2020年即逝,新造車勢力,依然「錢程似緊」!
12月已末,跌宕起伏的一年臨終,2020年新造車勢力又一次經歷大洗牌。
「讓我們一起,為夢想窒息」——謊言多姿,風頭無兩,新造車勢力的「PPT」,場景歷歷在目。曾經出盡風頭的上百家新造車勢力,如今細數之下,活下來的也就十家不過,其餘者幾乎盡為「樂視」的縮影。
有人因為「錢」,別了!
2020年6月28日晚9點多,博郡汽車老闆黃希鳴,在公司內部群發布一則聲明。
這份1109個字聲明中,字字直擊員工心底:博郡公司從去年下半年,就遇到了資金問題,一直在最大限度讓利後仍未能解決,導致工資福利的拖欠。後來,失去了外部資金注入和政府支持,只有技術專長和無形資產的黃本人,無力負擔目前的欠薪停工局面,要破產了。
毫無疑問,段連祥代表的是老拜騰人,而一汽股權投資自然代表一汽,那南京興智、廈門道合及成都蓉璞又代表誰呢?
據牛車網調查,南京興智背後是南京政府,而廈門道合與成都蓉璞背後則是一家名為盛屯礦業的上市公司。不由讓人產生疑慮,三個大股東能否統一戰線幫助拜騰重啟造車?原拜騰意志段連祥等人又能左右什麼呢?都是個大大的問號。
根據一汽6月底主導的重組方案,之後拜騰首款車型M-Byte或將於紅旗純電動車採用共線生產的模式進行投產。如此說來,在管理、融資、生產等很多業務上都已經繞不開一汽的接觸。按照這種狀態發展下去,一汽「年老古板」的思維模式,一定會束縛這個「年輕人」發展。
另一方面,雖說當時拜騰首款車型M-Byte剛推出時,的確很有競爭力。但今年看來,國內外知名品牌已經開始大批註入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出的產品更是標新立異,尤其是在拜騰主打的人機交互領域,一些車企已經率先推出量產車型。而目拜騰目前仍處於緊張重組的狀態,不得引人深思,之後拜騰M-Byte在量產版問世時,還能否打動消費者的心?而先前拜騰所拿到的5萬輛訂單又還能存留多少?
寫在最後
現在看來,2020年實際上更像是一場新造車勢力的末端淘汰賽。當下新勢力企業階梯化分級已經十分明顯,第一梯隊為已經順利完成IPO的蔚來、理想、小鵬,第二梯隊為剛融資成功不久定且欲要上市的威馬、哪吒,而其餘者似乎仍在新冠中「苟延殘喘」。
2020年即逝,未來新造車勢力究竟能走多遠,我們尚不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手裡有糧、兜里有錢」的競賽者在接下來的軍備競賽中,將會走的更遠。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❸ 重返十八歲,男神哪裡逃漫畫免費看哪有
免費看漫畫的APP有騰訊動漫、快看漫畫、網易漫畫、動漫之家、布卡漫畫。下面分別來介紹這幾個動漫APP。
1、騰訊動漫
定位於精品原創正版漫畫平台的網易漫畫自2015年7月第11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期間舉辦了一系列針對二次元群體的品牌推廣活動之後,就一直受到眾多漫迷的持續關注。得益於對網易平台和網易產品品質的信任,包括國漫首席大神顏開、國漫少年王於彥舒等多位知名國漫創作能手以及工作室與網易漫畫獨家簽約。
4、動漫之家
動漫之家隸屬於尚科齊(北京)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創建於2005年,是國內最早、最大、最專業的動漫綜合類平台,歷經十二年發展,在國內動漫平台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5、布卡漫畫
布卡漫畫來自珠海布卡科技有限公司,其致力於提供更好的漫畫閱讀體驗,並對國內原創漫畫提供扶持。在不斷的努力下,布卡漫畫取得了大量優秀原創漫畫作品,以及超過數百家中國大陸及港台、日本、韓國等知名出版社授權,越來越多的高質量正版內容也在陸續呈現。
❹ 融資延期,工資緩發的明星衣櫥怎麼了
D輪是個坎,邁過去,有機會成;邁不過去,難了。
「這就像娛樂新聞。」6月13日下午,剛和中信建投投資人吃完午飯回來的明星衣櫥CEO林清華回到辦公室,對創業家&i黑馬記者說,語氣中帶著憤懣,「現在整個中信建投很生氣」。
此前一日,界面援引一位來自中信建投內部知情人消息稱,跨境服飾電商平台明星衣櫥出現「資金鏈緊綳、拖欠工資,恐無人接盤」的問題,一時間,引發恐慌和猜測。
降低估值,投資人還在觀望?
「我們已經確定了這一輪的投資方,但還沒有具體交割。大概整體五六個億吧」。林清華對創業家&i黑馬透露,明星衣櫥D輪已經有四五家投資機構,包括國有的投資機構、戰略投資人和財務投資人。領投的是一家大型券商旗下的基金,不過不是中信建投,而老股東唯品會也將跟投。
58到家創始人陳小華曾在接受創業家&i黑馬采訪時表示,很多創業者把希望寄託在TS(投資協議)上,其實錢沒有真正到賬都不算數。顯然,明星衣櫥的D輪融資還存在變數。
此前界面報道稱,明星衣櫥從去年年底開始進行D輪融資,「但由於估值過高,商業模式存疑,該輪融資進行得十分困難,前景不容樂觀。」
林清華對此予以否認,「確實是拖時間了,拖時間和遇阻是兩回事。」按他的計劃,D輪融資在春節前開始,原本在今年三月底結束,雖然三月份已經簽了一些合同,但「整個打款比計劃拖了。」
融資延期造成了明星衣櫥資金鏈緊張。
界面援引明星衣櫥一位內部員工的話稱,自今年年初公司就開始出現工資延時發放的情況,「動輒拖個十天半個月」。從今年4月開始,該員工的工資就停止發放,直到6月初才發放了4月份工資,至今還拖欠著五月份的工資。
「這(融資)一拖確實超出了我們的計劃,資金也有點緊張。」林清華承認,融資上的延遲造成了資金上的緊張,不過他對媒體把明星衣櫥的「緩發」說成「拖欠」感到不滿。「談不上它(媒體)說的這么嚴重。」林清華說,緩發工資出現在三四月份,「我們提前跟員工都通知了,跟他們說了明確的緩發日期」。目前,明星衣櫥有300多名員工。
至於明星衣櫥出現融資延期的原因,界面引用中信建投員工的觀點認為,明星衣櫥存在估值過高、商業模式不清晰、運營數據存疑的問題。根據上一輪的融資信息,明星衣櫥在去年8月份Pre D輪融資時的估值達到16.5億元。
6月12日晚間,明星衣櫥發了一份官方聲明,聲稱媒體采訪的中信建投員工並未接受采訪,也沒有說過類似的話。不過,創業家&i黑馬向該媒體記者核實時,她表示文中的內容都有依據,也存有錄音。
明星衣櫥遭遇的困境,林清華更多認為是大環境趨冷的影響。
「整個融資拖慢也不完全是估值的問題,可能這一撥投資商對互聯網和電商有疑慮,我們又進了一撥新的投資人。」這些後期進入的投資人將成為明星衣櫥的D輪投資人。林清華認為,人民幣基金對互聯網項目不是那麼專業,喜歡跟風,當整個互聯網和電商遇冷,股市大跌之後,大部分人就選擇觀望。「投資人都對我們的項目比較看好,但觀望的比較多。」
據了解,為了達成這輪融資,明星衣櫥也對估值進行了下調。
「這個東西(估值)也不能硬扛,不行也要降。我們和投資人商量,把估值降下來了。」D輪融資估值比林清華當初預計的降了5個億。不過,林清華並不願意透露D輪融資的具體估值,只是籠統地表示,「低於20(億元)這是沒法乾的,對於上一輪投資人沒法交代」。
事實上,明星衣櫥的上一輪融資(pre
D輪)進展也不是特別順利。2015年3月,明星衣櫥開始轉型做自有電商平台,為了獲得更合理的估值,明星衣櫥准備先跑出漂亮的數據,作為籌碼,再去融資。三個月後,明星衣櫥開始融pre
D輪,原計劃是兩個億,但到了8月份,遭遇股市大跌,已經過了投委會的三個投資方都沒能投資成功。最終只拿了浙江永強的5000萬元融資,「沒有融夠」,林清華坦言。
等到2015年年底,股市開始出現反彈跡象,明星衣櫥也重新啟動了D輪融資。從現在的結果看來,這輪融資也比原計劃延遲。
「點沒踩好。」林清華總結,「你很難總是抱怨,為什麼不提前,我們總提前,我們三月份開始融資,人家一看,還是導購的數據,沒有電商的數據。」 林清華說他也希望融資更加從容,在資金足夠充裕的情況下進行下一輪。「這是無奈的,你遇到了經濟危機你有什麼辦法?」
「現在都知道融資節點不好,很多創業公司現在都在『苟延殘喘』,可能手上還有點錢,但沒有什麼大的突破,上不上,下不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導購電商創業者老A(應被采訪者要求,匿名)對創業家&i黑馬表示。
巨額營銷投入是噱頭?
明星衣櫥作為一家創業公司,能在成立幾年後迅速進入公眾視野,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於其在廣告營銷方面的兇悍。CEO林清華此前的身份是天涯社區營銷副總裁和山東商報總經理,在營銷方面有著豐富經驗。
2015年8月,作為明星衣櫥競爭對手,跨境電商平台HIGO花費3.38億重金冠名娛樂節目「跑男」,使得這家美麗說內部孵化的品牌迅速進入公眾視野。
明星衣櫥走的是同樣的砸錢推廣路線。據公開信息顯示,明星衣櫥從2015年到現在拿下了「愛上超模」的獨家冠名權、「中韓時尚王」冠名權、「娛樂猛回頭」和「時尚爆米花」的愛奇藝自製節目年度冠名權以及「超級女聲」的合作等等。更為吸引眼球的是,明星衣櫥以6119萬元在「女神新裝」節目中,拍下郭碧婷和設計師李薇的系列作品。據悉,該節目開播以來,明星衣櫥的競拍金額已經累計超過了兩億元人民幣。
因為此,明星衣櫥也被質疑過度砸錢做營銷。不過,創業家&i黑馬卻從林清華口中得到不同的答案,這些令人咋舌的金額更多是對外宣傳的噱頭。「郭碧婷的6000萬元,其實我們一分沒花好不好?我是一個打包價,(第一期到最後一期)一共花了一兩千萬。很多記者說最後那一把就掏了六七千萬,那他媽的也太狠了,那都不是為了抓眼球嘛。」林清華訕訕地笑。「不是大家想的那樣,我們哪有這么多錢。節目方跟我們商量,你們狠一點,反正這些都是籌碼,不是錢。」
據林清華介紹,「超級女聲」一分錢沒花,「我們是按效果付費的,效果不太好我們就撤了」,「中韓時尚王」冠名花了幾百萬,「娛樂猛回頭」和「時尚爆米花」年度冠名權加在一起是1000萬元。「我們花的廣告的錢是競品的三分之一」林清華說,明星衣櫥去年全年花費的營銷費用是一個多億,平均每個月一千多萬元。
圖為林清華
「我不花錢我怎麼推廣啊,你不推廣不找死嘛。」林清華認為,之前的營銷推廣對於電商平台而言是絕對必要的。明星衣櫥去年三月份剛從導購平台轉向電商平台,對流量和品牌認知度都有著龐大的需求。林清華向創業家&i黑馬介紹,前期的推廣使得明星衣櫥用戶數量從四五千萬增長到七千五百萬,月活1800萬,「轉化率5%以上」。
明星衣櫥此前除了廣告營銷費用對外「吹牛」,在融資上也吹過牛。
創業家&i黑馬查閱公開數據,早在2015年6月,林清華在一篇口述文章中提到,明星衣櫥於2014年8月獲得了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而明星衣櫥D輪融資的商業計劃書中的數據顯示,明星衣櫥的C輪融資為1800萬美元,分別為唯品會的1000萬美元,赫基集團的500萬美元和達晨創投的300萬美元。顯然,此前披露的數據比真實數據高了近2倍。
「有的時候,一般不都願意吹吹牛嘛,吹牛不是抓眼球嘛。」林清華認為在初期,這是一種不得已的營銷手段。
導購難掙錢,跨境電商就能贏?
明星衣櫥2012年成立,最早做導購,通過明星的穿衣搭配吸引流量,然後導向淘寶等電商平台。從2015年3月份開始,明星衣櫥轉向做電商平台。
「導購很難掙到錢」,林清華說,他甚至認為導購的商業模式不存在。不過,明星衣櫥一開始選擇導購,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創業公司的資源有限,正好利用第三方平台的供應鏈,不用招商,只需要做好產品和用戶體驗,就能迅速吸引用戶。
而做導購最為致命的問題是,用戶最終要跳轉到第三方電商平台成交,導購平台交易數據掌握不了,無法做商業閉環。
「導購模式不好做,不能長大,一長大就比較危險。」老A表示,淘寶天貓掌握了導購平台的命脈,這些導購網站一旦對淘寶天貓有威脅很快就會被拍死。美麗說和蘑菇街就是很好的例子,後兩者都從導購轉型做女性服飾的垂直電商平台。
老A認為,明星衣櫥的戰略一直比較搖擺,從導購轉型做電商之後,早期與蘑菇街類似,而後提升到與美麗說的價位差不多,發現打不贏後兩者,隨後轉型做國內設計師品牌,發現這塊市場太小,又開始做跨境,「戰略一直在搖擺,這樣就很被動,投入和競爭都沒有集中在一個軸線上。」林清華否認了戰略搖擺的說法,他認為任何一個公司都需要變化。
明星衣櫥最終轉向了跨境服飾電商,林清華稱之為「小天貓」模式,這一年多時間里,他都在為跨境服飾電商做准備。
明星衣櫥做跨境服飾電商,採取海外中轉倉、國內保稅倉加海外直郵三頭並進的做法。其中,國內保稅倉設在河南鄭州。林清華舉例稱,一件服飾從倫敦發貨,品牌方接到訂單之後24小時發貨送到中轉倉,然後當天送到機場,兩天時間後進入海關,12小時清關到國內快遞手上。
林清華透露,他們已經可以做到跨境服飾七天無理由退貨,7到10天內把貨送到用戶手中,今年9月份這項服務將全面上線。他並不願意披露具體的做法,「競爭對手全部都在搞我們」。
跨境電商被認為不容易攻入,暗坑太多,涉及招商、物流、售後服務等問題,需要時間把基礎做好。「一年多我全弄明白了」林清華說,明星衣櫥已經在海外市場招商四五百家,今年計劃招到一千家。
據明星衣櫥的融資計劃書,其SKU達到15萬,70%來自自己的商城,每月的GMV(平台交易額)3億元人民幣左右。
林清華認為跨境電商將會是破解難題的鑰匙。「國貨利潤非常低,海外利潤非常高。」林清華坦承,海外的毛利能做到20%以上,國內電商只有幾個點,未來要盈利還是要靠跨境電商。
❺ 公司上市前 天使輪融資abcd輪融資 翻的倍數都一樣嗎
它們之間並沒有倍數關系的。
新一輪融資的多少和股價的高低,和這個項目未來能值多少錢,
未來市場發展的預期有很大關系。
❻ 點我達和餓了么結合了
沒有,點我達和餓了么沒有結合,美團與點我達是兩家網路科技公司。
但是阿里先給點我達投資,隨後又收購了餓了么,所以在業務上兩家肯定會有所合作,但是兩家依然是兩家獨立的公司。
2018年4月,阿里巴巴聯合螞蟻金服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餓了么全面匯入阿里巴巴推進的新零售戰略,拓展本地生活服務新零售的全新升級。
2015年,點我達獲得阿里巴巴的C輪融資及李開復先生創新工場C+輪投資和資源注入。
餓了么:
公司名稱: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餓了么」是2008年創立的本地生活平台,主營在線外賣、新零售、即時配送和餐飲供應鏈等業務。創業10年,餓了么以「Everything 30min」為使命,致力於用科技打造本地生活服務平台,推動了中國餐飲行業的數字化進程,將外賣培養成中國人繼做飯、堂食後的第三種常規就餐方式。
(6)點我吧d輪融資擴展閱讀:
點我達和餓了么達成戰略合作:
7月31日,國內即時物流平台點我達和餓了么召開戰略合作發布會。雙方在會上宣布,點我達成為餓了么唯一的眾包物流戰略合作夥伴,並完成第一階段在全國50多個重要城市的眾包配送服務對接,從而提升用戶體驗,共同推動本地生活服務的發展。
餓了么和眾包即時物流平台點我達宣布雙方系統已經完成深度對接。近兩年多以來,餓了么平台的訂單數量大幅度增長,而配送時間卻從45分鍾縮短至30分鍾以內,這也得益於其對配送技術的持續優化。
而這次和點我達合作開展,餓了么方面稱,將在原有的配送情況上,繼續提升配送效率和配送質量。據點我達介紹,目前,在外賣配送場景中,點我達的智能調度系統已經將平均送餐時間縮短至28分鍾。
同時,點我達平台採用智能派單模式。在外賣配送領域,在傳統搶單模式下,一個商家在相同時間很可能出來5個訂單,被5個人搶走,而通過智能派單,這個只需要1.6個人就能完成訂單配送。
目前,餓了么已經將平台配送類目從外賣擴展到生鮮水果、商超便利、鮮花蛋糕。餓了么方面也表示,只要用戶有需求,不排除提供更多品類配送的拓展服務。
而餓了么選擇將點我達作為唯一眾包物流戰略合作夥伴,也正是看中點我達運力的多品類配送能力。
餓了么CEO張旭豪表示,點我達在25個月之前有重大的戰略轉型,更加專注於眾包配送領域,這個定位在產業鏈里有很好結合和共贏的機會。這是餓了么選擇和點我達合作的原因,即讓雙方各自在專業的領域開拓。
據了解,點我達目前配送的品類涵蓋生鮮、水果、商超、便利、鮮花、蛋糕、包裹等,並能夠針對不同品類定期提供統一的標准化配送培訓,以此讓騎手能夠保證規范操作。
點我達CEO趙劍鋒在本次發布會上透露,現在雙方今後圍繞本地綜合服務各種各樣的品牌都可以極速准時上門。目前,點我達來自餓了么的日均訂單已經超過100萬單。
據悉,點我達和餓了么有著共同的投資方——阿里巴巴也派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動。2016年8月,點我達獲得近10億D輪融資和資源注入,由阿里巴巴領投,餓了么和原有投資方等跟投。
據點我達CEO趙劍鋒介紹,點我達在整個阿里生態系中,有包括餓了么、菜鳥網路、盒馬生鮮等很多合作夥伴的支持,這其中有訂單源等資源支持,還包括基礎服務、金融支付、地圖等方面的支持。
❼ 掏空家底,投啥贏啥硬核風投之王:合肥
最近三年,一個中部城市的討論熱度迅速上升,被稱為中國最牛風投城市。
它就是合肥。
私募大佬但斌微博轉過這樣一段描述:
「中國最牛逼的風險投資機構其實是合肥市政府,2007年拿出全市三分之一財政收入賭面板,投了京東方,最後賺了100多億。
2011年又拿出了100多億賭半導體,投了長鑫/兆易創新,贏了,上市估計浮盈超過1000億。
2019年,又拿出100億賭新能源,投蔚來,結果大眾 汽車 新能源板塊落地合肥。」
我甚至懷疑合肥市政府里有從未來穿越回來的。
從豪賭京東方、押注半導體,到培養科大訊飛,整合新興技術產業鏈,再到引入蔚來,布局新能源車。
看似是一場場豪賭,但仔細分析,才會發現,合肥模式自有其內在邏輯。
今天這期內容,我想和大家聊聊合肥,這家中國最牛風投機構,也聊聊合肥模式。
01
在豹變風投之王之前,合肥曾經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工業立市。
那時的合肥作為省會城市,GDP只在全國排名第75。因此當地政府嘗試用大規模招商的方式,改變落後的局面。
盡管爭議很多,但合肥依舊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基建和拆違進程,並且引進了美的、格力、海爾、TCL等十幾家家電品牌。
也就在這個過程中,合肥發現了機會:家電企業最大的成本之一是顯示屏,而在當時,顯示屏是日韓企業的天下,絕大多數中國廠商都依賴進口,因此不少利潤都被日韓企業拿走。
而當時唯一一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TFT-LCD(液晶面板)本土企業就是京東方。
此時京東方在第四代、第五代面板的研發中花掉了不少研發資金,並且受到外國液晶面板巨頭影響,銷售成績並不理想,也陷入了虧損中。
第六代面板的生產線,成為了京東方逆轉局面的機會。只是這盤賭局京東方需要一個提供籌碼的夥伴一起加入。
這個夥伴就是合肥。
合肥為京東方這個項目做好了掏空家底的決心。
在京東方的企業傳記《光變:一個企業及其工業史》中是這么描述的,京東方被合肥邀請後,他們發現合肥政府已經給他們准備好了全套建廠用地、規劃方案、人才供給等等,而且市委書記願意親自掛帥,市長親自操盤項目推進。
合肥拿出了真金白銀為京東方合肥六代線項目托底,整個項目需要總投資175億元,而其中120億都由合肥政府來承擔。
要知道,2008年,合肥財政收入只有300億元,拿出120億投資需要多大的勇氣。為此,合肥甚至停掉了地鐵項目。
為了項目順利上馬,合肥政府甚至做好了全盤承接的准備。
事實證明,合肥市對於機遇的判斷是准確的,而京東方也是一家不負所望的優秀公司。
京東方六代線落地之後,項目大獲成功,結束了我國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賴進口的 歷史 。
京東方旗下的TFT-LCD六代線落戶合肥,吸引了基板玻璃、偏光片、模組等企業入駐,形成了從沙子到整機的新型顯示面板全產業鏈。
合肥的家電產業因此在2011年突破一千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家電生產基地,將第二名武漢遠遠甩開。
合肥並沒有停止,繼續通過注資、回收、再注資的方式,引進京東方8.5代、10.5代生產線,以及業界領先的維信諾 AMOLED 6代線。
當時的總投資接近440億,合肥政府出資180億,目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新型面板生產基地。
到了2017年年底,京東方在合肥的投資超過1000億。
很多人說,京東方和相關產業鏈撐起了合肥的GDP。更重要的是, 以京東方為主的核心 科技 企業,讓政府拿到了一張半導體產業的門票。
半導體產業和當年面板產業類似,都十分依賴進口,面臨著被美韓企業卡脖子的境地。
2017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立三年後,合肥果斷出手,與兆易創新成立合資公司合肥長鑫,專攻DRAM內存晶元的研發生產。合肥市出資75%,兆易出資25%。
光投資不算,合肥反手就是一把超級加倍。
為了支持合肥長鑫,合肥市政府拿出了當年面對京東方的誠意。給錢給地,合肥長鑫迅速搭建起了價值百億的生產線,出資購買了關鍵專利。
據說那年,中科大有的畢業班裡三分之一的學生都投身到了晶元行業。
和合肥一比,普通風投機構的投後管理,簡直是弱爆了。
2019年,長鑫從加拿大知識產權商 Wi-LAN Inc. 手中買到全套專利。
9月份合肥長鑫宣布8Gb顆粒的國產DDR4內存量產,淘寶上的光威系列固態硬碟和內存條一度脫銷,打破了金士頓、三星等外國廠商在中國內存產業的長期壟斷。
合肥長鑫和京東方不僅自身項目成功,也帶動了一大批顯示企業和半導體企業,力晶 科技 、聯發 科技 、群聯電子這些企業紛紛來到合肥。
02
合肥最近投資的明星項目,是蔚來 汽車 。
合肥投資蔚來的時間點,同樣是蔚來深陷危機,前景不明的時候。
2019年,蔚來巨虧113億元,資金鏈告急。2019年10月,蔚來股價來到 歷史 低點1.19美元。
而且2019年,國家取消了電動車補貼。也就在這一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也正式投產。
一度在外界看來,蔚來創始人李斌會是「賈躍亭第二」。
此時,合肥伸來了橄欖枝:
2020年2月25日,蔚來與合肥市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蔚來中國總部項目將正式落戶合肥,而合肥將向蔚來中國投資70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
而蔚來也宣布,將會以合肥為中心規劃發展蔚來業務,建立研發與生產基地,深化與江淮 汽車 等本地產業鏈企業的合作。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蔚來逆風翻盤,2020年第二季度總營收為37.18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6.5%,環比增長171.1%,創 歷史 新高。2021年1月11日,蔚來的股價達到62美元,市值一度突破千億。
合肥投資蔚來,同樣不是閉著眼睛下注。相反,合肥是最有資格投資蔚來的城市。
要知道,蔚來 汽車 的代工方江淮 汽車 就是合肥市的車企。從2017年開始,江淮 汽車 就專門建立了江淮蔚來合肥工廠,為蔚來代工。雙方本就在製造工藝,供應鏈和生產管理上有著密切的合作。
可以說,合肥在投資蔚來前,對這家企業就知根知底。而蔚來同樣非常熟悉合肥。
搞定蔚來後,合肥又連連出手。
和大眾簽署合作意向書,大眾 汽車 落戶合肥。
威馬 汽車 D輪融資,合肥產業基金注資10億,威馬設立威馬智能 汽車 科技 (安徽)有限公司,計劃在合肥投資布局。
至此,合肥市已集聚了蔚來、江淮、安凱、江淮大眾、長安、奇瑞(巢湖)、國軒高科、華霆動力、巨一動力等一批龍頭企業,在新能源 汽車 領域已經站到了領先位置。
除了面板、晶元和新能源車,合肥還有科大訊飛、中國電子、協鑫集成、國盾量子等各種高新技術產業項目。
2000年合肥GDP只有325億,比肇慶、臨沂這些城市還要低,全國排名第82位。
到了2019年,合肥GDP已經達到9409.4億,進入萬億城市俱樂部只是時間問題,把一眾二線城市甩在身後。
這是合肥的成功,也是合肥模式的成功。
03
如果把城市大規模招商,當做第一代發展模式,那麼第二代就是重慶模式。而合肥政府的風投,已經是第三代產業集群模式了。
這里我先講講重慶模式,它的特點,是先拿訂單、再引企業。
重慶的第一次產業騰飛,來自於筆記本電腦代工組裝。
2008年惠普計劃擴大筆記本電腦產能,黃奇帆赴美拜訪時任CEO Mark Hurd,用一張Excel表格詳細列出成本,註明重慶當地製造成本比沿海城市低多少。
在惠普中國總裁的幫助下,Mark Hurd同意惠普在重慶落戶,承諾生產2000萬台筆記本電腦。
黃奇帆很清楚,原材料和零配件,以及終端銷售結算都在海外,重慶即使引入廠家,也只能拿到產值的很小一部分,大約15%。加上重慶當時交通不發達,物流會抵消人工成本優勢。
他給出一個新的答案:成體系、成規模地引進零部件公司。
2009年2月,重慶代表團帶著2000萬訂單,前往台灣和鴻海精密談判。這個數字讓郭台銘眼睛都亮了,這些訂單能帶動上下游產業鏈上百億。於是他召集高管開會,花了3小時確定細節。
惠普和富士康的入駐,引來了華碩、宏碁、廣大、英業達、緯創、仁寶、和碩等品牌和代工廠,吸引400多家零部件廠,共同形成筆記本電腦產業集群。
重慶的野心不止如此。
2010年黃奇帆找來海關總署和六部委,說重慶已經有了4000萬台電腦的訂單,大部分都會出口海外,所以需要建立出口退稅的保稅區。
一個月後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掛牌成立。
一連串的布局,讓重慶成為聚集三大品牌、六大代工廠和800多家零配件企業的全球最大筆記本產業基地,佔全球三分之一產能。
啥叫平地起高樓這就叫平地起高樓。
此後,重慶又搶在其他新一線城市之前,提出布局集成電路、液晶面板、機器人等戰略新興產業,壓低房價引入人才居住。
在合肥模式出現之前,重慶模式是其他城市最容易借鑒和學習的。
合肥模式則是招商引資思路的又一次升級。
過去傳統的招商引資,都是政府提供更優質的營商環境、低價出讓的地皮,在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幫忙牽線搭橋,讓企業購地投資建廠; 社會 化招商,引進優秀的產業新城運營商,借產業新城運營商的信息和品牌口碑為企業提供落戶和風險保障。
合肥通過資本化招商,選擇最優質的企業標的,拿出足以覆蓋企業落戶建廠成本的資金,吸引企業入駐。最後通過二級市場將股權套現實現了良性循環。
在合肥模式下,政府的流程一般是,先成立市場化運作的產業投資基金,服務於招商引資戰略性產業,運用資本招商,先大手筆投資資金給企業,拉攏它們落戶,後期將股份脫手,獲利數倍,然後繼續擴充投資基金,爭取達到一筆投資換來一個產業集群的效果。
而且政府風投引入龍頭企業後,最容易產生聚集效應。
合肥很清楚自己的產業基礎,知道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企業入駐,何種產業鏈既符合國家戰略政策發展方向,又能最大程度上拉動GDP和就業。
從產業和區域經濟學角度看,引入的家電、半導體、晶元、新能源 汽車 ,都符合其城市特點。
況且,合肥不止是思路超前,其實合肥的天賦也並不差。
強大的教育優勢和高校資源,幫助合肥培養了充足的人才儲備。
合肥有全國知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及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等。中科院有眾多研究所設在合肥,包括人工可控核聚變反應的托卡馬克實驗室,中國聲谷。這種 科技 區位優勢促進了企業創新。
在我看來,合肥最成功的一次投資,不是京東方,不是合肥長鑫,也不是蔚來,而是中科大。
1969年,中央頒發《關於高等院校下放的通知》,把13所北京地區高校,下放到全國其他地區。其中,就有中國 科技 大學(中科大)。中科大先後聯系了多個省市,都被婉拒。
眼看著堂堂中科大,就要沒有落腳之地。此時,時任安徽革委會主任的李德生說,來安徽吧,安徽人民就算是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國的科學苗子保住。
於是中科大落戶合肥。
合肥人民為中科大這筆投資,同樣貢獻良多。
一開始沒有教學樓,合肥師范學院就把教學樓騰出來給中科大;為了適應北方學生的生活,中科大專門鋪設了供暖設施。
80年代供電緊張,合肥表示政府可以停電,中科大不行,於是中科大有了專線。
2012年中科大要擴建,又是合肥大學騰出了土地。
而40多年後,人才,成為了合肥的第一桶金,也是最豐厚的一筆投資回報。
此外, 合肥還有優秀的交通區位。
長三角往西拓展後,合肥成為地域性中心城,隨著中部城市不斷崛起,合肥領先的 科技 實力、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當之無愧成為中部核心。
04
曾經有一位網路貼吧吧友,在一個《中國城市發展大會》的帖子里,把合肥稱作霸都。他說,合,兼並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有人說風投之王合肥的秘訣是敢賭,我覺得應該是霸氣,是對於未來產業升級、城市轉型有明確判斷,因此帶來信心。
但合肥的成功,絕不是單純地拿錢上牌桌押注,而是很早就開始研究,做足前期調查功課,平衡內外部條件後,才最終做出決策。
在我看來,合肥模式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並不具有普遍性。但無論是合肥,還是產業發展的很好,找到自身優勢的杭州、蘇州、成都等城市,它們的成功都有一些普遍規律。
一是政府領導必須開明,辦事高效,勇於嘗試。
二是拿出真金白銀來招商引資,無論是提供稅收優惠、廠房補助還是直接入股被投資企業。
三是在產業戰略大方向上不出錯,判斷正確。
這三條,看似簡單,但要知道曾經的深圳、上海浦東有多難學習,現在的合肥就有多難模仿。
最後,我想套用丘吉爾的一句話:
「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這是開始的結束。」
願未來中國城市發展的道路上,多一些合肥這樣的思考者,多一些合肥這樣的實干者。
參考資料:
1.合肥被稱為最牛風投,GP和LP怎麼看 投資界
2.解碼「最強風投城市」:為何偏偏是合肥 澎湃新聞
3.全球筆記本電腦基地:重慶7年締造的傳奇
4.全球每10台筆記本電腦,有2.5台是「重慶造」
❽ 如何看待共享單車
不做公益的話,共享單車或許只是曇花一現。
有個名詞,叫做「公地悲劇」。即個人利用免費午餐時的狼狽景象——無休止地掠奪,而之所以成為悲劇,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最終的共同結局,但是卻都忽視了遠期發展,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殺雞取卵,最終把公共資源毀滅。 「公地悲劇」的現象非常多。比如室外陽光燦爛,室內電燈齊明;辦公室一邊開著空調,一邊還開著窗戶;吃自助餐不是吃多少取多少,而是先把好的取一大堆,堆滿大盤和大碗再說;過度砍伐森林、過度捕撈漁業資源及偷偷排污嚴重污染河流和空氣等,都是「公地悲劇」的典型例子。
這樣的悲劇在反復重演著,卻難以根除,根源就在於人性的自私、貪婪、還有烏合之眾的群體心理在作祟。如今的共享單車也是典型,把共享單車佔位己有是自私,可是當你隨時想用一下共享單車時卻找不到一輛可用,心想「MD,老子也要找一輛車占著」,此時就墮入了群體心理的作祟,即「別人都在搶占,如果自己不搶占就沒有了」的心態。在共享單車出現以前,大家未必看得這么清楚,可是自從出現了共享單車,將這一悲劇演繹的淋漓盡致,於是很多人說共享單車是照妖鏡,把各種人性的弊端全照出來了。
我是一個典型的悲觀論者,我相信這些人性的弊端是沒有辦法解決的,靠素質是不太可能了,除非我們的社會能進步到共產主義社會。而通過政府立法也很難,並不是每種類型的公地悲劇都能得到解決,針對捕撈漁業資源、企業污染環境這種,政府或許可以加大力度來懲治,並且都很容易找得到明確的對象,但是像共享單車這種面向大眾百姓的地域廣而且數量巨大的現象卻很難根治,而這種共享單車的損壞和丟失也是目前共享單車想要盈利必須解決的首要難題。
我們可以看看世界各地的共享單車現狀。今年1月13日,西雅圖市政府正式宣布,Pronto自行車共享服務將於3月31日終止,Pronto自行車共享服務的收入及推廣效果遠不及預期,西雅圖市政府於去年3月一度決定撥款140萬美元挽救這一項目;紐約的Citibike雖然仍在運行,但每年數百萬美元的虧損顯然讓運營者頭疼,曾經得到花旗集團4100萬美元贊助的明星項目如今卻陷入了泥潭;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誕生於2007年的Bicing公共自行車系統由市政府每年給運營商一定數量的資金,用於項目啟動、運營和維護,目前該項目正經歷著每年高達1200萬美元的赤字;在丹麥,運行了17年的公共自行車項目因為盈利難題在2012年被停止;法國唯一一個為城市賺取穩定凈收益的公共交通項目,Velib年均利潤達2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不過丟失和破壞帶來的巨大成本仍讓運營者頭疼,僅2015年,巴黎「Vélib」自行車共享系統的9000輛自行車被損壞或被盜,截至2016年夏天,整個城市的35個自行車站因為缺車或者需要維修而被關閉。
從一些國家的共享單車運營情況來看,盈利困難是共同的,而丟失和破壞帶來的巨大成本是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公地悲劇的提出者同樣提出了公地悲劇的解決方案,一是私有化、二是通過第三方(政府)介入,加大制度建設。關於私有化的方式,有人提出採用長租的模式而不是現在這種隨用隨租模式,可是這個方法顯然在國內行不通,共享單車在國內這么風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解決了大家最後一公里的痛點,比如我乘公交或地鐵上班,到站後離公司還有一點距離,此時剛好可以用共享單車來彌補,長租模式如何解決這一痛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家可以隨用隨租隨停,不用自己維護,不需要煩惱自己弄個自行車在哪裡停放,擔心被盜等問題,恐怕這也是大家都不想負責任的一點體現吧,長租的話就要對車承擔很多責任,那還不如自己買個適合自己騎的更好的自行車呢。所以說私有化的方案是與共享單車出現的初衷相違背的,無法解決;再說第三方介入加大制度建設的方式,政府是可以立法對破壞單車的行為處於嚴重懲治,但是如何跟蹤到破壞行為呢?至少在共享單車這一塊是很難跟蹤到的,隱秘性和隨機性太強了。可以說,在共享單車這個領域,破壞和丟失是無法解決的,其對運營公司造成的成本也是無法避免的。
再看國內2017年,共享單車巨額融資事件:3月1日,ofo宣布完成高達4.5億美元的D輪融資,創下共享單車行業單筆融資最高紀錄;2月28日,永安行宣布完成A輪融資;1月4日,摩拜宣布完成2.15億美元的D輪融資…其實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共享單車是沒有盈利的,我想這一點應該是大家都能認可的,如果能很好的盈利,也不會出現這么多的融資了,摩拜CEO王曉峰就曾表示:「如果我有30%的利潤率,為什麼要找投資者?我們之所以還在不停地找投資者,就是因為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別人給我錢,讓我活下去、讓我們繼續發展,讓我們跑的快,然後一起找盈利模式。」至於為什麼受資本市場追逐的原因,沒啥,因為互聯網領域很久沒什麼好的創新了,一旦有一個不錯的創意就容易受追捧,那些資本也不是每次都能看準投資的,說不定還是失敗的多,成功的少,前面的滴滴優步不就是現實的例子么,之前競爭時融了那麼多資還不是沒盈利,最後背後的資本達成統一?所以說,不要以為受資本追捧就有前途。
因此,就目前來看,共享單車並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式來實現盈利。僅靠那5毛1塊一小時是不足以支撐公司運營的,做公益還差不多。不可否認,共享單車是一款好的產品,也應該是一款很好的公益產品,但是並不是每一款好的產品都是賺錢的,也並不是產品好,就一定能夠持續運行的。很多人會看到說共享單車背後的押金池產生的資金沉澱利息和收入,或許資本最看好的也是這個吧,那我們以ofo來說下,2016年10月的時候C2輪融資是1.3億美金,加上今年3月的4.5億美金D輪融資,僅這兩輪達5.8億美金,摺合人民幣達39億多了,我們就按照ofo對外宣稱的用戶為1000萬,這還包括很多已注冊但退押金的,累積押金池估計才10億多,能產生多少利息入手,還不夠彌補資本的本金,更別說什麼資本的收入了,摩拜的押金多,估計押金池有30多億人民幣吧,不過幾次的融資金額也差不多這個數了,所以說要靠押金池來回收本金都困難,那資本盈利更是遙遙無期了,而且摩拜和ofo的押金都是跟第三方銀行合作託管的,特別是隨著國家的重視,押金的監管也會越來越嚴格,以後企業在押金的使用上不會那麼隨意。再說,現在已經有不需要押金的共享單車了,永安行就是,芝麻信用超過750的就可以免押金了,相信用不了多久,這種通過押金的共享單車會逐漸消失,真正不需要押金了,此時連押金池都沒有了,再怎麼產生盈利則是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摩拜創始人說「失敗了就當作公益吧」,這句話說的真的很好,實際上,這些共享單車目前在做的就是公益事業,如果不是把它當作公益事業來看待的話,是做不長久的,很快就會消失。但是無論共享單車的結局,他們個人的成功都是不容置疑的,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