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負債融資的財務杠桿效應體現

負債融資的財務杠桿效應體現

發布時間:2023-02-08 13:58:23

❶ 財務杠桿效應是什麼

目錄 財務杠桿效應的概念 財務杠桿效應的形式 財務杠桿效應的表現 財務杠桿效應的計算 財務杠桿效應的實質 財務杠桿效應的概念 財務杠桿效應是指是指由於固定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 財務杠桿效應的形式 財務杠桿效應的三種形式: 財務杠桿效應包含著以下三種形式:三種方式為: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 1、經營杠桿 經營杠桿的含義 經營杠桿是指由於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杠桿效應。 經營杠桿的計量 對經營杠桿的計量最常用的指標是經營杠桿系數或經營杠桿度。經營杠桿系數,是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相當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率的倍數。 計算公式為: 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產銷業務量變動率 經營杠桿系數的簡化公式為: 報告期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 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的關系: 經營杠桿系數、固定成本和經營風險三者呈同方向變化,即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況下,固定成本越高,經營杠桿系數越大,企業經營風險也就越大。其關系可表示為: 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邊際貢獻-基期固定成本) 2、財務杠桿 財務杠桿的概念 財務杠桿是指由於債務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的杠桿效應。 財務杠桿的計量 對財務杠桿計量的主要指標是財務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潤的變動率相當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 計算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利息) 對於同時存在銀行借款、融資租賃,且發行優先股的企業來說,可以按以下公式計算財務杠桿系數: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融資租賃積金-(優先股股利/1-所得稅稅率)] 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為取得財務杠桿利益而利用負債資金時,增加了破產機會或普通股每股利潤大幅度變動的機會所帶來的風險。財務杠桿會加大財務風險,企業舉債比重越大,財務杠桿效應越強,財務風險越大。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可通過計算分析不同資金結構下普通股每股利潤及其標准離差和標准離差率來進行測試。 3、復合杠桿 復合杠桿的概念 復合杠桿是指由於固定生產經營成本和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杠桿效應。 復合杠桿的計量 對復合杠桿計量的主要指標是復合杠桿系數或復合杠桿度。復合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相當於業務量變動率的倍數。 其計算公式為: 復合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產銷業務量變動率 或:復合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 復合杠桿與企業風險的關系 由於復合杠桿作用使普通股每股利潤大幅度波動而造成的風險,稱為復合風險。復合風險直接反映企業的整體風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復合杠桿系數越大,復合風險越大;復合杠桿系數越小,復合風險越小。通過計算分析復合杠桿系數及普通股每股利潤的標准離差和標准離差率可以揭示復合杠桿同復合風險的內在聯系。 財務杠桿效應的表現 (一)財務杠桿的正面效應 1.利息抵稅效應 一方面,負債相對於權益資本最主要的特點是它可以給企業帶來減少上繳稅金的優惠。即負債利息可以從稅前利潤中扣除,從而減少應納稅所得額而給企業帶來價值的增加。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規定負債免徵所得稅。我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中也明確規定:」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照實際發生數扣除。」負債利息抵稅效用可以量化,用公式表示為:利息抵稅效用=負債額×負債利率×所得稅稅率。所以在既定負債利率和所得稅稅率的情況下,企業的負債額越多,那麼利息抵稅效用也就越大。另一方面,由於負債利息可以從稅前利潤中扣除,減少了企業上繳所得稅,也就相對降低了企業的綜合資金成本。 2.高額收益效應 債務資本和和權益資本一樣獲取相應的投資利潤,雖然債權人對企業的資產求償權在先,但只能獲得固定的利息收人和到期的本金,而所創造的剩餘高額利潤全部歸權益資本所有,提高了權益資本利潤率,這就是負債的財務杠桿效用。需要注意的是,財務杠桿是一種稅後效用,因為無論是債務資本產生的利潤還是權益資本產生的利潤都要徵收企業所得稅。所以,財務杠桿的最終效用可以用公式來表示:財務杠桿效用=負債額×(資本利潤率-負債利率)×(l-所得稅稅率)。在負債比率、負債利率、所得稅稅率既定的情況下,資本利潤率越高,財務杠桿效用就越大;資本利潤率等於負債利率時,財務杠桿效用為零;小於負債利率時,財務杠桿效用為負。所以,財務杠桿也可能給企業帶來負效用,企業能否獲益於財務杠桿效用、收益程度如何,取決於資本利潤率與負債利率的對比關系。 (二)財務杠桿的負面效應 1.財務危機效應 負債一方面會增加企業固定的成本費用,給企業增加了定期支付的壓力。首先本金和利息的支付是企業必須承擔的合同義務,如果企業無法償還,還會面臨財務危機,而財務危機又會增加企業額外的成本,減少企業所創造的現金流量。財務危機成本可以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企業依法破產時所支付的費用,企業破產後,其資產所有權將讓渡給債權人,在此過程中所發生的訴訟費、管理費、律師費和顧問費等都屬於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在宣布破產之前企業可能已經承擔了巨大的間接財務危機成本。例如,由於企業負債過多,不得不放棄有價值的投資機會,失去期望的收益;消費者可能因此會對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服務質量提出質疑,最終放棄使用該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供應商可能會拒絕向企業提供商業信用;企業可能會流失大量優秀的員工。 所有這些間接成本都不表現為企業直接的現金支出,但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並且隨著企業負債額的增加,這種影響會越來越顯著。另一方面會導致企業資不抵債甚至破產。企業的負債總額過大,資不抵債,或者是無力歸還到期的流動負債,都會引起債權人催要債務,甚至向法院起訴,最終導致企業的破產。 2.利益沖突效應 即過度的負債有可能會引起所有者和債權人之間的利益沖突。一方面,債權人利益不受損害的一個前提條件是企業的風險程度要處於預測所允許的范圍之內,而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所有者往往喜歡投資於高風險的項目。因為如果項目成功,債權人只能獲得固定的利息和本金,剩餘的高額利潤均歸所有者,於是就實現了財富由債權人向所有者的轉移;如果高風險項目失敗,則損失由所有者和債權人共同承擔,有的債權人的損失要遠遠大於所有者的損失,這就是所謂的「賭輸債權人的錢」。另一方面,企業為了獲得新的債務資本,往往會給新債權人更優先的索償權,也會損害原債權人的利益,使原債權人承擔的風險加大。而債權人為保護自己的利益,把風險限制在一定的程度內,往往會要求在借款協議中寫人保證條款來限制企業增加高風險的投資機會;為了防止發行新債,債權人也會在契約中加人回售條款,即如果發行新債,允許原債券持有者按面值將證券售還給公司。這樣就限制了企業的正常投資和融資,給企業帶來一種無形的損失。

❷ 財務杠桿效應的效應表現

1.利息抵稅效應
一方面,負債相對於權益資本最主要的特點是它可以給企業帶來減少上繳稅金的優惠。即負債利息可以從稅前利潤中扣除,從而減少應納稅所得額而給企業帶來價值的增加。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規定負債免徵所得稅。我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中也明確規定:」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照實際發生數扣除。」負債利息抵稅效用可以量化,用公式表示為:利息抵稅效用=負債額×負債利率×所得稅稅率。所以在既定負債利率和所得稅稅率的情況下,企業的負債額越多,那麼利息抵稅效用也就越大。另一方面,由於負債利息可以從稅前利潤中扣除,減少了企業上繳所得稅,也就相對降低了企業的綜合資金成本。
2.高額收益效應
債務資本和和權益資本一樣獲取相應的投資利潤,雖然債權人對企業的資產求償權在先,但只能獲得固定的利息收人和到期的本金,而所創造的剩餘高額利潤全部歸權益資本所有,提高了權益資本利潤率,這就是負債的財務杠桿效用。需要注意的是,財務杠桿是一種稅後效用,因為無論是債務資本產生的利潤還是權益資本產生的利潤都要徵收企業所得稅。所以,財務杠桿的最終效用可以用公式來表示:財務杠桿效用=負債額×(資本利潤率-負債利率)×(l-所得稅稅率)。在負債比率、負債利率、所得稅稅率既定的情況下,資本利潤率越高,財務杠桿效用就越大;資本利潤率等於負債利率時,財務杠桿效用為零;小於負債利率時,財務杠桿效用為負。所以,財務杠桿也可能給企業帶來負效用,企業能否獲益於財務杠桿效用、收益程度如何,取決於資本利潤率與負債利率的對比關系。 1.財務危機效應
負債一方面會增加企業固定的成本費用,給企業增加了定期支付的壓力。首先本金和利息的支付是企業必須承擔的合同義務,如果企業無法償還,還會面臨財務危機,而財務危機又會增加企業額外的成本,減少企業所創造的現金流量。財務危機成本可以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企業依法破產時所支付的費用,企業破產後,其資產所有權將讓渡給債權人,在此過程中所發生的訴訟費、管理費、律師費和顧問費等都屬於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在宣布破產之前企業可能已經承擔了巨大的間接財務危機成本。例如,由於企業負債過多,不得不放棄有價值的投資機會,失去期望的收益;消費者可能因此會對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服務質量提出質疑,最終放棄使用該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供應商可能會拒絕向企業提供商業信用;企業可能會流失大量優秀的員工。
所有這些間接成本都不表現為企業直接的現金支出,但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並且隨著企業負債額的增加,這種影響會越來越顯著。另一方面會導致企業資不抵債甚至破產。企業的負債總額過大,資不抵債,或者是無力歸還到期的流動負債,都會引起債權人催要債務,甚至向法院起訴,最終導致企業的破產。
2.利益沖突效應
即過度的負債有可能會引起所有者和債權人之間的利益沖突。一方面,債權人利益不受損害的一個前提條件是企業的風險程度要處於預測所允許的范圍之內,而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所有者往往喜歡投資於高風險的項目。因為如果項目成功,債權人只能獲得固定的利息和本金,剩餘的高額利潤均歸所有者,於是就實現了財富由債權人向所有者的轉移;如果高風險項目失敗,則損失由所有者和債權人共同承擔,有的債權人的損失要遠遠大於所有者的損失,這就是所謂的「賭輸債權人的錢」。另一方面,企業為了獲得新的債務資本,往往會給新債權人更優先的索償權,也會損害原債權人的利益,使原債權人承擔的風險加大。而債權人為保護自己的利益,把風險限制在一定的程度內,往往會要求在借款協議中寫人保證條款來限制企業增加高風險的投資機會;為了防止發行新債,債權人也會在契約中加人回售條款,即如果發行新債,允許原債券持有者按面值將證券售還給公司。這樣就限制了企業的正常投資和融資,給企業帶來一種無形的損失。

❸ 你如何理解負債融資帶來的財務杠桿效應

負債融資成本是利息,你拿這個錢賺得多於利息的部分就是負債獲利,財務杠桿就此產生。
由於企業投資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息率,由負債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潤轉化給了權益資本,從而使得權益資本利潤率上升。而若是企業投資利潤率等於或小於負債利息率,那麼負債所產生的利潤只能或者不足以彌補負債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權益資本所取得的利潤都不足以彌補利息,而不得不以減少權益資本來償債,這便是財務杠桿負效應帶來的損失。
簡而言之,如果借錢成本低於借款所創新的收益就是財務杠桿正效應;反之則為負效應。
供參考。

❹ 企業籌資方法,1000字以上

籌資是企業資金活動的第一步,一般來說,企業籌資的方法有以下幾種形式:
1.自我積累法。即通過自己經營活動的不斷擴大,增加盈利,增加積累,擴大和增加投資。
2.負債籌資法。包括向金融機構貸款、企業之間或者有聯系的經濟組織之間的借貸、租賃、發行債券等。
3.權益籌資法。通過發行股票等形式向社會募集資金。

所有這些籌資方法基本上都可以滿足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資金的需要。然而這些籌資方法產生的納稅結果卻存在很大差異,合理掌握其中訣竅將為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

一、自我積累法

這種方法往往使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為零,企業的財務風險最低,但不能使企業獲得負債經營的益處,留存收益是企業繳納所得稅後形成的,其所有權屬於股東。股東將這一部分未分派的稅後利潤留存於企業,實質上是對企業追加投資。如果企業將留存收益用於再投資,所獲得的收益率低於股東自己進行另一項風險相似的投資所獲的收益率。因此,企業應該將留存收益分派給股東。同時,留存收益成本的估算難於債券成本,這是因為很難對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及股東對未來風險所要求的風險溢價作出准確的測定。由於留存收益是企業所得稅後形成的,因此企業使用留存收益不能起到抵稅作用,也就沒有節稅金額。

二、負債融資法

負債融資的財務杠桿效應主要體現在節稅及提高權益資本收益率(包括稅前和稅後)等方面。其中節稅功能反映為負債利息記入財務費用報減應稅所得額,從而相對減少應納稅額。在息稅前收益(支付利息和所得稅前的收益)不低於負債成本總額的前提下,負債比率越高、額度越大,其節稅效果就越顯著。不過負債融資雖然具有節稅效應,能夠增加股東的財富和追加企業的價值,但同時也會加大企業的財務風險,因而只能適度運用。概括起來,企業主要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

1.租賃籌資。租賃從承租人籌資的角度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融資性租賃和經營性租賃。

在經營性租賃活動中,承租人用經營租賃也可獲得雙重好處,一是不需要承擔租賃資產的主要風險;二是可以在經營活動中,以支付租金的方式增大稅前扣除項目金額,縮小稅基,從而減少應納所得稅額。在同一利益集團內部不同納稅主體之間開展的經營租賃業務,可以通過租金的形式,將預計盈利的企業利潤轉移到預計虧損的企業,不僅轉移的那部分利潤不用納稅,而且可能因為轉移利潤後盈利企業的稅基縮小,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隨之降低,最終使該利益集團所享受的稅收待遇最為優惠,稅負最低。因為承租人對經營租入資產及未來應付租金不需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採用經營租賃方式既達到了減輕稅負的目的,又可以籌集到表外資金。

而通過融資性租賃,可以迅速獲得所需的資產,保存企業的舉債能力,更重要的是租入的固定資產可以計提折舊,折舊計入成本費用,支付的租金利息也可按規定在所得稅前扣除,減少了納稅基數。同時,融資租入設備的改良支出可以作為遞延資產,在不短於5年的時間內攤銷;而企業自有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則作為資本性支出,一般來說攤銷時間長於5年。因此,融資租賃的稅收抵免作用較為明顯。

2.發行債券。企業在擴大生產或者庫存積壓等情況出現臨時資金緊缺時,在銀行貸款無望的情況下,企業往往可自行內部集資。根據國稅發[1994]132號第四條規定,企業集資未被批准前,集資利息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不允許扣除,只有經過批準的集資,且利息不高於同期商業銀行貸款利息時,債務利息才可作為費用列支扣除。因此,企業在發行債券時,最好能獲得有關部門批准,且將利息控制在同期商業銀行貸款利息額度以內,從而達到節稅的目的。

3.向關聯企業借款。當前,許多企業往往是跨行業、跨區域集團化經營,為融資方便,企業常常在關聯企業之間進行借貸。根據國稅發[2000]84號規定,納稅人從關聯方取得的借款金額超過其注冊資本50%的,超過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稅前扣除。但通過委託銀行貸款則可克服這一限制,從而達到節稅的目的。

三、權益籌資法

權益籌資法最主要的方式是發行股票,籌措的資金具有永久性,無到期日,不需歸還,對維持企業長期發展極為有益,所以受到許多企業的青睞。但普通股股利是從稅後利潤中支付的,不像債券利息、貸款利息、拆借利息那樣可作為費用從稅前支付,因而不具抵稅作用。

綜上所述,自我積累籌資同權益籌資一樣,因其不具抵稅功能,所以承受的稅收負擔要重於負債籌資所承受的稅收負擔。但無論採用何種籌資方式,在考慮稅收負擔的同時,必須同時考慮企業的財務結構和資金結構,使企業資金結構最佳,以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是企業資金管理中的重要一環,注重企業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分析,對提高企業籌資效益有重大意義。
一、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入分析
(一)企業籌資的定性分析。企業籌資有負債籌資和權益籌資,這就呈現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比例關系,即資本結構。企業籌資必須達到綜合資金成本最小,同時將財務風險保持在適當的范圍內,使企業價值最大化,這就是最佳資本結構。在實際中怎樣才能合理確定負債籌資和權益籌資的比例,把握資本結構的最佳點?

1、從企業的銷售收入狀況確定:銷售收入穩定且有上升趨勢的企業,可以提高負債比重。因為企業銷售收入穩定可靠,獲利就有保障,現金流量可較好預計和掌握,即使企業籌資較大,也會因企業資金周轉順暢、獲利穩定而能支付到期本息,不會遇到較高的財務風險。相反,如果企業銷售收入時升時降,則其現金的迴流時間和數額也不穩定,企業的負債比重應當低些。企業的銷售收入規模決定企業的負債臨界點。負債臨界點=銷售收入×息稅前利潤率/借款年利率。企業負債籌資規模若超越這個臨界點,不僅會陷入償債困境,且可能導致企業虧損和破產。

2、從企業財務管理技術方面確定:長期負債大都是用企業的固定資產作為借款的抵押品,所以固定資產與長期負債的比率可以揭示企業負債經營的安全程度。通常情況下,固定資產與長期負債的比率以2:1為安全。只有企業固定資產全部投入正常營運的企業,才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維持1:1的比率關系。

3、從所有者和經營者對資本結構的態度確定:如果所有者和經營者不願使企業的控制權分落他人,則盡量採用債務籌資而不採用權益籌資。相反,如果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不太願意承擔財務風險,則應盡量降低債務資本比率。

4、從行業的競爭程度確定:如果企業所在行業的競爭程度較低,或具有壟斷性,銷售收入和利潤可能穩定增長,其資本結構中的負債比重可較高。相反,若企業所在行業競爭程度強烈,企業利潤有降低的態勢,應考慮降低負債,以避免償債風險。

5、從企業的信用等級方面確定。企業進行債務籌資時貸款機構和信用評估機構的態度往往是決定因素。一般來說,企業的信用等級決定了債權人的態度,放企業資本結構中的負債比例應以不影響企業的信用等級為限。

從以上籌資的定性分析中可概括出:
(1)如果企業在新建或處於不穩定和低水平發展階段,為了避免還本付息對企業的壓力,應採取偏重所有者權益的資本結構,包括內部籌資、發行普通股和優先股籌資等。
(2)企業處於穩定發展階段,則可通過發行企業債券或借款等負債籌資的方式,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的作用,偏重於負債的資本結構。

(二)企業籌資的定量分析。企業的資金需要量是企業籌資的數量依據。因而需要採用一定的方法預測資金的需要量。企業資金主要被佔用在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上,所以在資金需要量預測時,應分別加以測算。企業固定資產的資金需要量比較穩定,較易把握。在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條件下,主要是對流動資金需要量進行測算。
主要方法如下:
1、趨勢分析法。計算公式為:預測期資金需要量=基期資金量×(1+增長速度)n.式中,n為基期到預測期的期數,一般是年數。趨勢預測法必須滿足兩個前提條件:第一是假定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已掌握,並將持續到預測期;第二是假定相關財務變數雖有變化,但不會改變這種趨勢。
2、銷售收入資金率法。公式為:計劃年度資金需要量=計劃期銷售收入×(報告期資金佔用額占銷售收入的%-報告期資金其他來源占銷售收入的%)。
3、產值資金率法。產值指企業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以資金形式表現的產品總量。算式為:計劃年度資金需要量=計劃年度總產值×上年產值資金率×(1-計劃年度資金周轉加速率%)。式中,上年產值資金率=[(上年資金平均佔用額-不合理資金佔用額)/上年實際總產值]×100%。

❺ 負債籌資為何具有杠桿效應

負債籌資的杠桿作用就是因為債務利息可以所得稅前作為財務費用扣除,少繳稅,就相當於多了一塊給股東的回報。
比直接向股東籌資對於公司來講,更有利。

❻ 財務杠桿效應主要有哪幾種表現形式

財務杠桿效應的實質是:由於企業投資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息率,由負債所取得的一部分利內潤轉化給容了權益資本,從而使得權益資本利潤率上升。同時,這種財務杠桿效應包含了不同的形式,那麼,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看一下財務杠桿效應主要有哪幾種表現形式。
財務杠桿效應的三種形式:
在會計中,財務杠桿效應包含著以下三種形式:三種方式為: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

❼ 債務融資的財務杠桿意義

債務融資的財務杠桿意義

債務融資是企業籌集資金的重要方式,相對於股權融資它具有短期性、可逆性、負擔性和流通性的特點,同時又具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優化股權結構的作用,因此債務融資在現代經濟社會中被廣泛應用。

1、財務杠桿的含義

杠桿是物理學中的一個術語,是指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夠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使用杠桿可以省力,能以較小的力量帶動較龐大的物體運動。在企業財務管理中,財務杠桿是指由於固定融資成本,尤其是債務利息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杠桿效應。只要在企業的籌資方式中有融資成本(或財務費用支出)固定的負債融資,就會存在財務杠桿效應,但不同企業財務杠桿的作用程度是不完全一致的。

從西方的理財學到我國目前的財會界對財務杠桿的理解,大體有以下幾種觀點:其一,將財務杠桿定義為“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融資的利用”, 因而財務杠桿又被稱為融資杠桿、資本杠桿或者負債經營,這種定義強調財務杠桿是對負債的一種利用;其二,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籌資中適當舉債,調整資本結構給企業帶來額外收益。如果負債經營使得企業每股收益上升,便稱為正財務杠桿;如果使得企業每股收益下降,則稱為負財務杠桿。顯而易見,在這種定義中,財務杠桿強調的是通過負債經營而引起的結果。

2、財務杠桿的作用原理

財務杠桿是企業利用負債融資來調節權益資本收益的一種手段,另一個方面,負債融資又是財務杠桿產生的前提,其中又具備固定融資成本與所得稅兩個具體條件。而財務杠桿的具體作用原理,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

MM從理論認為, 由於利息可以抵稅, 企業價值會隨著財務杠桿的提高而增加, 進而影響企業權益資本利潤率。財務杠桿效應就是企業通過對財務杠桿的選擇而對凈資產利潤率造成的影響。假設企業總資產為A、凈資產為NA、負債為B、負債利率為Cb、企業所得稅率為T、EBIT 為息稅前利潤, 假定財務杠桿變

動前後企業運用資產的效率不變, 即企業息稅前總資產利潤率變,ROA=EBIT /A為定值, 則在企業運用財務杠桿時,凈資產利潤率ROE為: EBIT?CbBROE=×(1-T) NA

ROA?A-CbB =×(1-T) NA

ROA?(NA?B)-CbB =×(1-T) NA

B =[ROA+(ROA-Cb)×]×(1-T) (1) NA

當企業無財務杠桿時, NA等於A, 凈資產利潤率為: EBIT?(1-T)ROE= A

=ROA×(1-T) (2)

財務杠桿對凈資產利潤率的影響由(1)-(2)得出,即財務杠桿效應為:

B△ROE=(ROA-Cb) ×(1-T)× (3) NA

從(3)式不難發現, 財務杠桿的效應取決於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或企業息稅前利潤, 當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大於負債利率時, 企業適當地運用財務杠桿就可以提高凈資產利潤率, 這時財務杠桿就產生正效應; 當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小於負債利率時,企業運用財務杠桿就會降低凈資產利潤率而產生負效應, 甚至因不能按期履行還本付息的義務而出現財務困境。當企業進入財務困境時, 由於產生一系列的成本而抵消財務杠桿的抵稅優勢。

其次,從每股收益的角度分析。財務杠桿反映息稅前利潤與普通股每股收益之間的關系,特別用於衡量息稅前利潤變動對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的影響程度,它是作為財務杠桿收益和財務杠桿風險的衡量指標。定義EPS(Earnings Per Share)為普通股每股收益,EBIT(Earnings Before Internets and Taxation)為息稅前利潤;I 為利息;T 為企業所得稅稅率;N 為發行在外的普通股票數。將普通股每股收益與息稅前利潤的關系用下式表示:

(息稅前利潤?利息0?(1?所得稅稅率)普通股每股收益= 普通股股數

即,EPS=(EBIT?I)?(1?T) (1) N

從上式可看出,普通股每股收益與息稅前利潤之間是一種線性關系,隨著息稅前利潤的增加,普通股每股收益也是增加的。為了反映息稅前利潤變動對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的影響程度,我們引入財務杠桿系數(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縮寫為DFL),它的定義為: ?EPS/EPSDFL= (2) ?EBIT/EBIT

將公式⑴引入公式⑵得到普遍運用的DFL 計算公式 EBITDFL= (3) EBIT?I

財務杠桿系數是指息稅前利潤變動的百分比所引起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百分比的幅度大小。從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⑶中可以看出,財務杠桿系數與息稅前利潤有關,不同的息稅前利潤有不同的財務杠桿系數,隨著息稅前利潤的增加,財務杠桿系數會呈下降趨勢。當一個公司沒有負債資本時,財務杠桿系數在任何息稅前利潤的時候都等於1。

因此,合理運用財務杠桿能給企業權益資本帶來額外的收益。因為企業利用負債籌資,由於負債利息是不隨息稅前利潤的變動而變動的固定性融資費用,當息稅前利潤發生變化時,股東收益會發生更大幅度的變化。當息稅前利潤增加時,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就會相應降低,扣除所得稅後可分配給股東的收益就會增加,從而給股東帶來額外的收益,即財務杠桿的正面效應。同時,由於負債利息計入財務費用可以

通過分析兩種方案下的相關財務指標來進行負債融資決策。

1、無差異息稅前利潤的計算分析

I1=200×10%=20(萬元),t=25%, C1=1000(萬元);I2=400×10%=40(萬元),t=25%, C2=800(萬元)。

(EBIT*-I1)?(1-T)(EBIT*-I2)?(1-T)

=C1C2

(EBIT*-20)?(1-25%)(EBIT*-40)?(1-25%)

=,得出EBIT*=120(萬元)

1000800當息稅前利潤=120(萬元)時,

方案A,I=200×10%=20(萬元),t=25%, N=1000(萬股)。 (120-20)?(1-25%)EPSA==0.075(元)

1000120

DFLA==1.2

120?20方案B, I=400×10%=40(萬元),t=25%, N=800(萬股)。

(120-40)?(1-25%)EPSB==0.075(元)

800120

DFLB==1.5

120?40

當企業根據財務預算已知息稅前利潤大於120 萬元(EBIT>120 萬元)時,任意取一點EBIT=240萬元,同上,算出兩種方案的EPS及DFL; 當企業根據財務預算已知息稅前利潤小於120 萬元(EBIT<120 萬元)時,任意取一點EBIT=80萬元,同上,算出兩種方案的EPS及DFL,比較無差異點指標,結果列表如下:

通過上表的財務指標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①在本案例中無差異點EBIT*=120 萬元時,融資方案A 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和融資方案B 的普通股每股收益是相同的,即EPSA=EPSB=0.075 元,說明息稅前利潤為120 萬元時,負債融資所籌資金的收益剛好夠付負債的利息,既沒有剩餘,也沒用不足,此時兩種方案都可行。

②在息稅前利潤EBIT 為240 萬元時,普通股每股收益EPS 由0.165 元增加到0.1875 元,說明當息稅前利潤EBIT 為240 萬元時,負債所籌資金的收益除付負債的利息還有剩餘,這些剩餘部分就會加到普通股上進行分配,從而使普通股每股收益提高,這種當企業普通股每股收益隨著負債金額的增加而提高,即財務杠桿正效應的表現,企業可以通過繼續增加負債金額來更大程度的發揮財務杠桿的正效應。

③在息稅前利潤EBIT 為80 萬元時,普通股每股收益EPS 由0.045元減少到0.0375 元,說明當息稅前利潤EBIT 為80 萬元時,負債所籌資金的收益不足以支付負債的利息,不足部分須從普通股的收益中拿去一部分去支付,從而使普通股每股收益降低,這種企業普通股每股收益隨著負債金額的增加而減低,即財務杠桿負效應的表現,企業可以通過減少負債金額來減低財務杠桿的負效應。

2、無差異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的計算分析:

EBIT*EBIT*

=Cb,則=10%,得出EBIT*=120,

NA?B200?1000240

當EBIT=240時,ROA==20%,

200?100080

當EBIT=80時,ROA==6.67%,

200?1000

當ROA*=Cb時,即ROA*=

比較上述幾項財務指標,結果列表如下:

通過上表財務指標的反映,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①當息稅前總資產利潤率等於負債利率為10%時,息稅前利潤剛好全部用來補償新,增債務的利息支出,凈資產收益沒有增加,此時處於無差異的平衡狀態,可以選擇也可以不選擇債務融資。

②當息稅前總資產利潤率大於負債利率為20%時,息稅前利潤在補償了新增債務的利息支出後還有剩餘,於是分配給凈資產,使得凈資產收益增加,也因此凈資產凈利潤率由7.5%提高到18.75%,產生了財務杠桿的正效應。

③當息稅前總資產利潤率小於負債利率為6.67%時,息稅前利潤不足以補償新增債務的利息支出,還需要減少凈資產收益以補償,因此凈資產利潤率由7.5%降低到3.75%,產生了財務杠桿的負效應。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從息稅前利潤和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兩個角度對財務杠桿內在意義的考察是本質相同而形式相異的兩種方法,其考察結果完全相同。由此可以概括總結,債務融資的杠桿意義在於:

當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大於負債利率時, 企業適當地運用財務杠桿就可以提高凈資產利潤率,或息稅前利潤EBIT大於無差異點處的息稅前利潤EBIT*時,那麼企業應該選擇負債融資,此時,企業的財務杠桿發揮正效應,普通股每股收益會隨著負債資本的增加而增加。

當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小於負債利率時,企業運用財務杠桿就會降低凈資產利潤率而產生負效應, 甚至因不能按期履行還本付息的義務而出現財務困境,或息稅前利潤EBIT 小於無差異點處的息稅前利潤EBIT*時,那麼企業應該選擇權益融資。此時,企業的財務杠桿發揮負效應,普通股每股收益會隨著負債資本的增加而減少。

;

❽ 你如何理解負債融資帶來的財務杠桿效應

負債融資成本是利息,你拿這個錢賺得多於利息的部分就是負債獲利,財務杠桿就此產生。理論上講,公司可以全部借錢,獲取最大的杠桿效應,即用別人的錢賺錢,實際中不了用。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負債融資的財務杠桿效應體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元對匯率泰銖匯率 瀏覽:284
兩融傭金萬18 瀏覽:780
東旭藍天產業集團 瀏覽:689
新三板精選層哪個股票好 瀏覽:573
買入返售信託收 瀏覽:325
政府融資機構待遇 瀏覽:75
核酸檢測有什麼股票 瀏覽:453
2020年威海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可靠嗎 瀏覽:519
進監獄了還有貸款沒還 瀏覽:67
大連快速辦理貸款 瀏覽:736
汽車金融公司招聘廣告 瀏覽:780
深圳證券交易所新股上市初期異常交易行為 瀏覽:506
金融管理客服服務營銷什麼意思 瀏覽:91
1港幣元人民幣匯率 瀏覽:397
北京股指期貨代開戶 瀏覽:178
博信股份大名城 瀏覽:634
杭州商旅金融投資有限公司概況 瀏覽:776
信什麼股票 瀏覽:502
金融機構人民幣同業銀行結算賬戶 瀏覽:205
查我的股票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