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際保理供應鏈前置融資的風險有哪些
玖遠集團認為主要的風險有三個部分:
①來自供應商的風險:供貨不及時或貨物達不到質量要求, 從而影響生產進度, 產生違約風險。
②來自生產廠商的風險: a.不能有效的組織生產, 致使生產工期延誤或產成品不能達到進口商的要求, 形成違約風險; b.將采購來的原材料或設備沒有按照協議完成定單而挪作他用, 形成信用風險。
③來自進口商的風險: a.不能按時支付貨款的信用風險; b.由於貿易糾紛而產生的風險。應對風險的對策。
❷ 融資規劃:供應鏈金融存在哪些風險點
融資規劃:供應鏈金融存在哪些風險點?
供應鏈金融存在哪些風險點?下面是有關融資規劃的資料,歡迎大家閱讀與了解。
在供應鏈背景下,鏈上企業的風險已發生根本變化,其不僅受自身風險因素的影響,同時還受供應鏈因素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供應鏈上核心企業較高的信用水平和增級效用以及真實貿易項下產生的自償性還款現金來源降低了上下游交易方的信用風險;
2、供應鏈上各環節主體之間環環相扣,相互傳遞的風險因素又使各企業所面臨的環境更加的復雜多變。不僅包括主體自身的信用風險,同時還涉及到企業所處供應鏈的整體運營風險、交易對手風險、貿易背景真實性風險、交易資產風險、操作環節風險以及來自於物流監管合作方的風險等。
供應金融存在以下幾種風險:
A
企業信用風險。在供應鏈金融中,核心企業掌握了供應鏈的核心價值,擔當了整合供應鏈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關鍵角色,商業銀行正是基於核心企業的綜合實力、信用增級及其對供應鏈的整體管理程度,而對上下游中小企業開展授信業務,因此,核心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決定了上下游企業的生存狀況和交易質量。一旦核心企業信用出現問題,必然會隨著供應鏈條擴散到上下游企業,影響到供應鏈金融的整體安全。
B
上下游企業信用風險。在供應鏈背景下,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已發生根本改變,其不僅受自身風險因素的影響,而且還受供應鏈整體運營績效、上下游企業合作狀況、業務交易情況等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導致企業出現信用風險。
C
貿易背景真實性風險。在融資過程中,真實交易背後的存貨、應收賬款、核心企業補足擔保等是授信融資實現自償的根本保證,一旦交易背景的真實性不存在,出現偽造貿易合同、或質押物權屬/質量有瑕疵、或買賣雙方虛構交易惡意套取銀行資金等情況出現,銀行在沒有真實貿易背景的情況下盲目給予借款人授信,就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D
業務操作風險。供應鏈金融通過自償性的交易結構設計以及對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有效控制,通過專業化的操作環節流程安排以及獨立的第三方監管引入等方式,構築了獨立於企業信用風險的第一還款來源。但這無疑對操作環節的嚴密性和規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並造成了信用風險向操作風險的位移,因為操作制度的完善性、操作環節的嚴密性和操作要求的執行力度將直接關繫到第一還款來源的效力,進而決定信用風險能否被有效屏蔽。
E
物流監管方風險。由於信息不對稱,物流監管方會出於自身利益追逐而做出損害銀行利益的行為,或者由於自身經營不當、不盡責等致使銀行質物損失。
F
抵質押資產風險。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抵質押資產主要分為兩類:應收賬款類和存貨融資類。存貨類融資的主要風險在於質物是否缺失、質物價格是否波動較大、質物質量是否容易變異以及質物是否易於變現等。
1、信用風險。 項目融資所面臨的信用風險是指項目有關參與方不能履行協定責任和義務而出現的風險。像提供貸款資金的銀行一樣,項目發起人也非常關心各參與方的`可靠性、專業能力和信用。
2、完工風險。 完工風險是指項目無法完工、延期完工或者完工後無法達到預期運行標准而帶來的風險。項目的完工風險存在於項目建設階段和試生產階段,它是項目融資的主要核心風險之一。完工風險對項目公司而言意味著利息支出的增加、貸款償還期限的延長和市場機會的錯過。
3、生產風險。 生產風險是指在項目試生產階段和生產運營階段中存在的技術、資源儲量、能源和原材料供應、生產經營、勞動力狀況等風險因素的總稱。它是項目融資的另一個主要核心風險。生產風險主要表現在:技術風險、資源風險、能源和原材料供應風險、經營管理風險。
4、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計劃維持產品質量與產量,以及產品市場需求量與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市場風險主要有價格風險、競爭風險和需求風險,這三種風險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5、金融風險。 項目的金融風險主要表現在項目融資中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兩個方面。項目發起人與貸款人必須對自身難以控制的金融市場上可能出現的變化加以認真分析和預測,如匯率波動、利率上漲、通貨膨脹、國際貿易政策的趨向等,這些因素會引發項目的金融風險。
6、政治風險。 項目的政治風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國家風險,如借款人所在國現存政治體制的崩潰,對項目產品實行禁運、聯合抵制、終止債務的償還等;另一類是國家政治、經濟政策穩定性風險,如稅收制度的變更,關稅及非關稅貿易壁壘的調整,外匯管理法規的變化等。在任何國際融資中,借款人和貸款人都承擔政治風險,項目的政治風險可以涉及到項目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階段。
7、環境保護風險。 環境保護風險是指由於滿足環保法規要求而增加的新資產投入或迫使項目停產等風險。隨著公眾愈來愈關注工業化進程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許多國家頒布了日益嚴厲的法令來控制輻射、廢棄物、有害物質的運輸及低效使用能源和不可再生資源。“污染者承擔環境債務”的原則已被廣泛接受。因此,也應該重視項目融資期內有可能出現的任何環境保護方面的風險。
實踐中,融資過程所產生的風險主要就是上述的七種,包括政治風險、生產風險、市場風險以及信用風險等等。具體的內容,我已經在上文中進行了闡述,希望能夠幫助你解開疑惑。
;❸ 供應鏈融資的風險防範措施有哪些
在供應鏈發展創新的基礎上,做好風險防控工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搭建多維實時風險指標評價架構。與傳統金融業務相比,供應鏈金融風險具有動態性、可傳遞性和復雜性等特徵。這就決定了依靠對融資企業經營、財務等方面進行授信分析的傳統方法,難以避免供應鏈金融風險的發生以及阻止其風險的擴散。
因此通過大數據分析,對融資人進行多維立體畫像,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建立綜合實時的金融風險評估模型,將成為未來供應鏈金融的主要風險防控手段。
2、加強供應鏈金融專業人才儲備。隨著供應鏈金融理念、模式、技術上的不斷進步和完善,對其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同樣有顯著提高,不僅要掌握傳統融資的方法與技巧。
更要具備「互聯網+」的創新意識與金融知識,這就需要具有優秀的風險分析能力與交易控管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因此,未來對供應鏈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儲備,將成為供應鏈金融企業的核心風控競爭力之一。
(3)供應鏈融資最大的風險擴展閱讀
供應鏈融資與供應鏈管理密切相關。供應鏈管理是針對核心企業供應鏈網路而進行的一種管理模式,供應鏈融資則是銀行或金融機構針對核心企業供應鏈中各個節點企業而提供金融服務的一種業務模式。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製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
它不僅是一條連接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流鏈、信息鏈、資金鏈,而且是一條增值鏈,物料在供應鏈上因加工、包裝、運輸等過程而增加其價值,給相關企業帶來收益。
供應鏈的核心企業通常為製造商。一方面,供應鏈表現為以核心企業為主導的網路結構,這就決定了供應鏈中配套企業的資金實力與核心企業的資金實力不匹配,配套企業處於資金鏈中弱勢地位;並且,由於核心企業的強勢導致配套企業在信息和談判地位上處於劣勢,這反過來又導致其資金需求的進一步加強。
另一方面,固定資產只佔配套企業資產很少的一部分,流動資金、庫存、原料等是其資產的主要表現形式,且配套企業的信用等級評級普遍較低,這些情況使得配套企業很難獲得以固定資產抵押擔保方式提供的銀行或金融機構貸款服務。
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是供應鏈運作的三個要素,配套企業資金流的缺口將很難保持供應鏈的連續性,更會造成資源的損失和浪費。
❹ 如何看待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
風險管理的前提與基礎是風險識別。基於銀行視角,從供應鏈金融自身特點出發,從以下三個角度闡釋該業務所具有的風險:
(一)信用風險
1.企業自身原因產生的信用風險。企業自身原因主要是指企業經營戰略的變化。雖然在供應鏈融資中,銀行關注的主體信用風險在於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但是受信企業自身的經營戰略變化依然會給銀行帶來信用風險。
2.供應鏈環境中的不確定性引起的信用風險。由於供應鏈的行業跨度大,銀行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對核心企業的財務狀況與信用狀況十分了解,還應對整條供應鏈各個成員企業的經營狀況與發展前景有所掌握。因此,這就增加了銀行對供應鏈融資企業判斷是否授信的難度。
3.道德風險。道德風險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受信企業,而是涵蓋了整條供應鏈,即核心企業、監管公司、第三方管理機構等關聯方。在銀行和企業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信息不對稱或不完全對稱的情況下,銀行和企業之間的融資往往會變成一種博弈行為,並由此產生道德風險。
(二)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包含了三個層面:第一,操作風險的轉化,包括合法經營、人員授權控制、業務管理控制等出現問題以及外部法律法規變動帶來的風險;第二,信用風險的轉化,包括授信管理、准入退出機制、授信制度、風險政策等出現問題以及交易風險、利率風險等市場風險引起的法律風險;第三,由於供應鏈金融業務屬於新興的信貸業務,往往會涉及到許多新型金融信貸產品,而這些產品往往在契約設計與操作流程中存在一定的法律隱患與漏洞,容易侵害銀行的權益,從而產生法律風險。
(三)操作風險
供應鏈金融操作風險主要是指質押物所有權的落空,包括應收賬款的所有權落空、存貨的所有權落空等。供應鏈金融復雜的流程往往加大了操作風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識別:第一,內部流程風險;第二,人員因素風險。銀行員工的素質、能力對操作風險的大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三,系統風險和外部事件。這主要是指突發事件、國家政策變動等給應收賬款、存貨等帶來的損失。
此外,供應鏈金融風險還具有「自我擴散」的特徵。供應鏈金融的顯著特點是:在供應鏈中尋找一個核心企業,並以其信用為基礎為供應鏈提供金融支持。在這種融資模式下,銀行會相對降低對融資企業本身的信用評價從而對其授信,以盡量促成整個供應鏈交易的完成。隨著融資工具向上下游的延伸,風險也相應擴散。如果供應鏈上某個節點出現問題,風險將迅速蔓延至整條供應鏈,甚至將引起整條供應鏈的崩潰。
❺ 供應鏈金融的優勢及風險
供應鏈金融的優勢及風險
銀行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並把握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下文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供應鏈金融的優勢及風險,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供應鏈金融的優勢:
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開展使得供應鏈中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得到統一的控制和協調,從而使整條供應鏈能更有效的運行,不僅解決了供應鏈中企業融資難題,還使其經營和發展擁有更加強大的優勢。
供應鏈金融促進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放貸
供應鏈內的企業之間的信息比較流暢,這樣銀行比較容易獲得供應鏈中企業的完整信息。發展供應鏈融資有利於弱化銀行對中小企業本身的限制,有利於緩解銀行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有利於降低銀行的交易成本,從而刺激銀行放貸款的積極性,提高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有效緩解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也加快了銀行業務轉行,提高了銀行的競爭力。
供應鏈融資業務能實現多方共贏
從企業的角度來講,在日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特別是在資金普遍匱乏的情況下,良好的供應鏈資金管理事實現其發展的一個關鍵點。而事實上,有時候不僅僅是只有通過直接對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才能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或許我們可以通過為其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簡介的為其帶來利益。換句話說,供應鏈中上下游其他企業的資金問題,不僅能鞏固企業間的關系,同時也間接降低了企業自身的財務風險。所以說,供應鏈融資是一種實現多贏的融資方式。
供應鏈融資具有整體性和穩定性
供應鏈融資是相對於整條供應鏈來說的,它牽扯到了供應鏈上下幾乎所有的企業。同時,供應鏈融資的具體方案也是站在整條供應鏈的高度來制定的,而不僅僅只考慮單一企業的情況和利益,更重要的是考慮整條供應鏈的利益和相關物流、資金流的分配。所以,供應鏈融資具有整體性。短期的供應鏈融資例如商業信用融資,是伴隨著供應鏈中各企業之間的交易活動而法神的歌,因此,它可以隨著供應鏈周期一並運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供應鏈金融的風險:
供應鏈金融雖然具有較多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但由於供應鏈金融參與者眾多,而且可能涉及不同的行業、技術領域,或不同的行政區域,其運作也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和風險。
尚未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在傳統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中,各金融機構對大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都採用統一的標准。在供應鏈融資模式下,雖然各金融機構已不再局限於企業財務報表等硬信息。藉助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力量和供應鏈的綜合實力,廣大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有所緩和。但是,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仍然還未建立。雖然供應鏈融資能有效規避單一企業的信用風險,但卻不能消除信用風險。所以,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不僅能客觀評價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有利於獲得融資,還能降低經融機構的信用風險,減少損失。
金融產品單一,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
雖然供應鏈融資在我國發展迅速,供應鏈融資服務也日益完善。但是,目前各金融機構所提供的供應鏈融資產品大都是較為寄出的供應鏈融資服務,還未能很好地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因此,各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加強產品服務創新,拓展融資渠道,以滿足中小企業不斷發展的全方位、多層次的融資服務需求。
供應鏈自身風險
供應鏈由於參與者眾多,受到諸多內外因素的影響,混亂和不確定成為市場的主要特徵,需求波動劇烈,產品與技術的生命周期明顯縮短,引入競爭性產品使生命周期更加難以預測,受到銷售促進、季節性刺激和再訂貨數量等因素的影響,供應鏈產生大量的混亂。與此同時,企業不僅受到諸如自然災害、罷工和恐怖襲擊等外部事件的影響,同樣也會遇到企業戰略調整的沖擊,如經營模式的改變、電子商務以及減少供應商規模等,這些改變都潛在地增加了供應鏈自身的風險。
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從整個產業鏈角度展開綜合授信,並將對單個企業的風險管理變成產業鏈風險管理,在幫助整個產業鏈發展的同時,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種新的融資途徑。而根據供應鏈金融在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在我國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❻ 供應鏈金融風險與防範措施
供應鏈金融風險與防範措施
應鏈金融是基於《合同法》和《擔保法》而產生的,由金融機構和上下游企業參與維護的,能夠為金融機構給上下游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給予擔保的一系列相互制約的合同的總稱。下面我為大家分享供應鏈金融風險與防範措施,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供應鏈金融風險分析
從法律角度看,供應鏈金融是基於《合同法》和《擔保法》而產生的,由金融機構和上下游企業參與維護的,能夠為金融機構給上下游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給予擔保的一系列相互制約的合同的總稱。供應鏈金融雖然在結構上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但是由於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較多、融資模式靈活、契約設計復雜,其運作也存在一定風險。
1.核心企業道德風險
核心企業是規模較大、實力較強,是整個供應鏈金融發展和壯大的支柱,但也是由於其規模大、影響力大,在供應鏈金融中是決定風險的特異性變數,不符合金融基本原則中的風險分散原則;所以核心企業的違約將會導致整個供應鏈金融的崩塌。
通常核心企業與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互利互惠,可以將中小企業的邊際信譽提高到與核心企業同等的水平。但是,如果核心企業出現道德風險,利用其談判中的優勢地位,在交貨、價格、賬期等貿易條件上對上下游中小企業採取有利於自己的行為,以實現短期效益最大化,則會導致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的資金緊張,迫使中小企業向銀行融資以維持其基本運作。一旦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融資,供應鏈資金緊張狀況得以緩解。核心企業可能進一步擠佔中小企業資金。如果由此積累的債務負擔超出中小企業的承債極限,核心企業就會由控制風險的變數轉變為供應鏈系統性風險的“震源”,使得供應鏈出現不穩定,風險激增。
2.物流企業瀆職風險
在供應鏈金融中,物流企業舉足輕重,是連接金融機構、中小企業和核心企業多方參與主體的紐帶。訂單的需求信息、貨物的監管、擔保的形成等一系列服務等都通過物流企業在供應鏈上層層傳遞。毋庸置疑,物流企業的引入必然有助於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控制,並且以其專業化的業務水平幫助金融機構減輕了監管成本。但是,除了特殊物流企業的市場准入是需要相關主管機關審批登記外,在目前普通物流企業的設立僅靠《公司法》制約,其標准化與規范化還有待提高的情形下,供應鏈金融的貨押監管變數可能轉化為一個新的風險隱患。比如出現監管方瀆職、與中小企業的合謀詐騙或與核心企業發生糾紛等等,則必然影響供應鏈金融的有序循環,使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得不到無縫銜接,嚴重時將使整個供應鏈金融中斷或者崩潰,甚至其影響有可能超過核心企業違約造成的風險損失。
3.中小企業物權擔保風險
供應鏈金融作為針對中小企業的授信類產品,其最大特點是強調授信的自償性,通過對物流、資金流、控制技術的結構化運用,規避了因中小企業資信、實力不足所蘊涵的.信用風險。鑒於此,供應鏈金融弱化了主體評價的權重,對受信主體的資質要求門檻較低;而強化債項評價的權重,對預付賬款、存貨、應收賬款等資產擔保物權更為重視。預付賬款、存貨、應收賬款等資產的擔保物權,作為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授信支持性資產,是重要的直接或間接還款來源。如果對中小企業此類資產的擔保物權選擇不慎,供應鏈金融將面臨較高的信用風險。
4供應鏈金融的操作風險
在供應鏈金融中,銀行需要根據供應鏈的具體信息來量身定做金融服務,設計多元化的契約,以協調各參與主體之間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權利和義務,這其中業務操作的規范性、合法性和嚴密性是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的重要保障。而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較多,每個主體都是獨立經營的經濟實體,當供應鏈結構日趨復雜、規模日益擴大時,供應鏈上發生錯誤信息傳遞的機會也隨之增多,其風險也將會被逐漸放大。在銀行擴大供應鏈金融服務范圍,提供更加靈活金融產品的形勢下,如果對於貸前、貸中和貸後的契約設計不完善或有問題,供應鏈金融操作過程、人員、信息或外部事件不能得到准確有效地管理和配置,將可能引發操作風險,進而影響供應鏈金融中銀行債權的有效實現。
供應鏈金融管理
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針對中小企業的合同安排下的結構性金融創新,在運作模式上具有參與主體多元化、資金流動封閉化、強調動產或其他權利的擔保物權等一系列特徵。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看,供應鏈金融比傳統的流動資金貸款業務需要更為復雜的技術手段。
1.供應鏈核心企業的選擇管理
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首先是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選擇問題。為了防範核心企業道德風險,銀行應設定核心企業的選擇標准。
第一,考慮核心企業的經營實力。如股權結構、主營業務、投資收益、稅收政策、已有授信、或有負債、信用記錄、行業地位、市場份額、發展前景等因素,按照往年采購成本或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對核心企業設定供應鏈金融授信限額。
第二,考察核心企業對上下遊客戶的管理能力。如核心企業對供應商經銷商是否有準入和退出管理;對供應商,經銷商是否提供排他性優惠政策,比如排產優先、訂單保障、銷售返點、價差補償、營銷支持等等;對供應商,經銷商是否有激勵和約束機制。
第三,考察核心企業對銀行的協助能力。即核心企業能否藉助其客戶關系管理能力協助銀行加大供應鏈金融的違約成本。
2.物流企業的准入管理
在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中,物流企業的專業技能、違約賠償實力以及合作意願三項是起著決定作用的關鍵指標。其中,專業技能和違約賠償實力兩項指標分別關繫到供應鏈金融的違約率和違約損失率,可以進一步細化這兩項指標,採用打分法形式對物流企業進行評級和分類。對於合作意願指標,除了考慮物流企業與銀行合作的積極性,還應考慮物流企業具體業務操作的及時性,以及物流企業在出現風險時承擔相應責任的積極性。根據上述三項指標篩選的物流企業應能在鏈接供應鏈有序運轉的同時,協助銀行實現對質押貨物的有效監管;在出現風險時發揮現場預警作用,將質押貨物及時變現,最大程度地降低銀行供應鏈金融違約損失率。
3.中小企業擔保物權的認可管理
在供應鏈金融中,中小企業的預付賬款、存貨、應收賬款,作為授信的支持性資產,是較為典型的三類廣義動產擔保物權。銀行在選擇適合的動產擔保物權時,要根據不同種類,設定相應的認可標准。
第一,對於應收賬款,需要具備如下特徵:
(1)可轉讓性,即應收賬款債權依法可以轉讓;
(2)特定性,即應收賬款的有關要素,包括額度、賬期、付款方式、應收方單位名稱與地址、形成應收賬款的基礎合同、基礎合同的履行狀況等必須明確、具體或可預期;
(3)時效性,即應收賬款債權沒有超出訴訟時效或取得訴訟時效中斷的證據;
(4)應收賬款提供者的資格,通常要求應收賬款提供者具備法律規定的保證人資格。
第二,對於存貨,應滿足如下要求:
(1)權屬清晰,即用於抵質押的商品必須權屬清晰;
(2)價格穩定,即作為抵質押物的商品價格不宜波動劇烈;
(3)流動性強,即抵質押物易於通過拍賣、變賣等方式進行轉讓;
(4)性質穩定,即謹慎接收易燃、易爆、易揮發、易滲漏、易霉變、易氧化等可能導致抵質押物價值減損的貨物。
第三,對於預付賬款,即取得未來貨權的融資,除了應考慮上述存貨的選擇要求外,還應考慮供應鏈金融的具體模式、上游核心企業的擔保資格等因素。
4.供應鏈金融的操作管理
在國內銀行當前技術手段和管理結構背景下,商業銀行應在地區或城市分行層次設置供應鏈金融的集中操作平台,以統一對不同客戶服務的界面,保證操作的規范性,促進產品的標准化。雖然在個性化服務方面可能難以完全顧及,但是分行層次的集中操作,可以避免支行的重復勞動,取得操作的規模經濟,有利於及時、准確執行新的操作政策,避免政策傳導的時滯和疏漏。同時,由於貸後操作環節在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中至關重要,實施集中操作的商業銀行要明確界定分支行間的貸後管理責任,為支行貸後管理的信息登記與咨詢提供便利渠道,以便跟蹤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的到貨情況、融通倉融資模式下的贖貨情況、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下的貨款回籠情況,及時比對操作平台提供的信息和貸後管理獲取的信息,發現授信企業經營活動異常的蛛絲馬跡,對抵質押物採取保全措施,提高授信企業的違約成本,實現供應鏈金融項下銀行債權。
;❼ 供應鏈融資難點及措施
供應鏈融資難點及措施
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大型客戶對銀行的貢獻度大幅下降。大客戶往往擁有過於集中的授信額度,對於銀行而言,貸款風險加大,並且有過度競爭的危險。下面我為大家分享供應鏈融資難點及措施,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集團大客戶供應鏈融資實踐的瓶頸和難點
1、核心企業的內在動力偏弱多數大型集團企業有專門的上下游信用管理團隊與管理制度,並在長期的經營中已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因而銀行可選擇的其上下游供應鏈成員單位基本都已是二級或三級以上的供應商及經銷商,應收賬款的基礎合同也是與核心企業銷售公司的代銷合同等。
由於掌握了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核心價值,核心企業在上下游交易中處於談判的優勢地位,強勢的核心企業通常可以通過對供應商賒賬,同時要求經銷商提前支付預付款的財務管理模式,提高其對上下游資金的佔有時間,而供應鏈融資方案則需要核心企業擔當整合整條供應鏈的關鍵角色。作為供應鏈的組織者、管理者和終極受惠者,核心企業還需要著手優化財務供應鏈,核心企業往往擔心供應鏈融資可能增加其責任、風險和工作量,也擔憂降低其延長付款期的自由度。核心企業作為供應鏈的鏈長,其態度關繫到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市場前景。因此解決核心企業的動力是銀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利益共享機制偏隱性核心企業基於單獨成本和現金流優化的一些反映個體理性的財務策略,往往以損害上下游企業的財務利益為代價,供應鏈成員企業對核心企業的歸屬感不強,也導致“信譽鏈”難以建立。這種狀況不僅導致銀行可選擇開發的鏈條有限,而且需要審慎評估供應鏈內部約束機制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對於核心企業而言,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可能不會直接帶來收益,但核心企業藉助自身較強的信用和實力,能幫助供應鏈成員企業融資,能夠降低整體供應鏈的融資成本,實現供應鏈各環節的順暢合作,從而增強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在這種條件下,供應鏈金融中對核心企業的資信引入利益被隱形,核心企業往往認為自身並沒有受益,而是銀行及供銷商享受了直接利益,因此缺乏積極性及源動力。
3、核心企業准入門檻偏高供應鏈融資實際就是藉助大企業良好的商業信譽、強大的履約能力,給中小企業融資,因此銀行對核心企業的選擇通常設置較高的准入門檻。例如某銀行一產品要求企業需行業排頭兵企業,上一年度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等。同時要求核心企業具有成熟的上下游供銷商評價管理體系,對供銷商有較強掌控力。由於衛星企業無需提供擔保及抵質押物而且未必是銀行的原有客戶,銀行一般對其信用評級要求較高,尤其是在無追保理的情況下,要求融資企業達到AA以上評級。為確保信息的及時准確性,銀行、核心企業、物流公司等三方信息需全面對接,銀行在貸款資金用途合規性、貸後管理方面都有較多要求,過高的准入門檻很大程度限制了該產品在許多企業的實踐。
4、信息技術滯後、多方協同偏難。供應鏈融資的金融服務是一項系統工程。作為一項高操作成本的業務,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與操作成本節約高度相關。為有效實現批量上下遊客戶的融資需求,銀行往往藉助網路銀行技術提供在線操作的系統解決方案。但同時也對核心企業的信息系統提出較高要求,如核心企業需具有完善的ERP管理系統,能准確及時提供供應商的交易數據和交易信息,並有較長期穩定的信用記錄等,其交易方式需相對穩定,供應鏈管理系統平台和銀行網路銀行系統平台可以順利進行系統對接,並能及時將平台系統中的訂單、收貨發票及交易記錄等信息發送給銀行等。但由於企業、物流、銀行技術應用水平的不一致,造成目前並沒有實現供應鏈金融所要求的信息流共享,物流、資金流與商流的對接這一系列復雜的過程,需要銀行與核心企業間通過較長時間的溝通與磨合,投入較高的研發成本,共同開發構建供應商融資電子平台,這對銀行及核心企業的信息技術均提出了較高要求。
供應鏈融資應用與發展的對策
1、因勢利導強化目標客戶推進對核心企業營銷供應鏈融資業務,需要更多地從其根本利益出發,說服企業決策層從戰略高度認知供應鏈融資的意義和價值,從根本上解決其動力問題。正如億博物流咨詢項目總監王智超所說:“對於供應鏈融資的核心企業來說,融資所帶來的收益成為核心企業的第一位收益,如UPS的供應鏈收益已經成為企業利潤的頭號功臣,核心企業可以通過供應鏈融資整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資源,獲得銷量、價格、付款方式、賬期、股本升息等立體收益,從而疊加更多的金融資產,並使資產和資源向核心企業集中。”
2、創建供應鏈融資的利益共享機制。供應鏈金融在國內仍處於起步階段,它的推廣還有賴於對採用供應鏈金融企業,尤其是核心大企業,其態度決定了供應鏈融資的發展前景。供應商管理庫存計劃與經銷商提前付款計劃普遍存在激勵不足問題。對利潤最大化的追求是企業的天然屬性,供應鏈融資的引入,所帶來的效益如何在供應鏈不同節點上的成員之間進行分配,將直接影響企業採用該產品和服務的積極性。作為核心企業心目中最大的受益者——銀行,在擴大自身客戶群、發放貸款獲得利潤的同時,將其部分收益與核心企業以合適的方式共享,以此提高核心企業的積極性,將對供應鏈融資的推廣有重要意義。
3、強化銀企優勢、共擔風險影響供應鏈融資風險的主要因素是核心企業風險及其合作風險,核心企業風險主要來源於其經營風險和信用風險,而合作風險最主要是來自於合同風險。為了能有效吸引更多地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銀行應適當降低核心企業准入門檻,但同時其風險控制策略就是持續動態評估核心企業的經營風險,以便及時調整銀行對其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經銷商的信貸額度,並將貸款風險控制前移至企業的生產、存儲及其交易環節,以產業鏈整體或局部風險控制,強化單一企業的風險個案防範。因此銀行與企業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風險共擔,動態監測,聯手控制供應鏈融資的`整體風險。核心企業應充分利用自己對上下游企業的了解及控制力,協助銀行做好融資客戶的資料收集及篩選,並對交易背景和數據的真實性負責;銀行主要發揮經營風險、管理風險的特長,和核心企業一起建立客戶的篩選准入標准及確定合作模式,制定業務風險預警機制及客戶准入退出機制,動態監控異常交易;銀企雙方還可以共同出資建立風險池,共擔風險。
4、推進信息技術系統日趨完善。在供應鏈融資業務的發展過程中,技術平台的引進是很重要的。國際銀行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時用到了先進的網路技術,如荷蘭銀行,它是一家擁有全球布點和網路的商業銀行,在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時,它合理運用網際網路技術,自己開發了一套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將信用證貿易下多家銀行及買方的單證統一處理,客戶可以通過電子銀行平台在全球各地實現發送交易指令、查詢交易、定製報告等功能,這樣節省了銀行和客戶雙方的成本,最大程度上實現了交易的程式化和自動化。而目前國內金融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相對滯後,使得供應鏈融資中信息技術的含量有待提速。這嚴重影響了供應鏈融資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銀行的操作風險。因此,國內金融機構可以充分學習國際先進經驗,並與核心企業一同完善供應鏈融資系統及ERP系統,有效實現銀企間系統的對接,提高信息技術支撐金融服務的力度。
供應鏈融資是銀行金融創新的一大趨勢,因此銀行應建立專業的供應鏈融資管理團隊,由企業信貸、網路銀行、信息技術等多類專業人才組合,根據不同客戶的交易模式、資信狀況、盈利大小來量身定做個性化、差別化的金融服務方案。隨著供應鏈融資在集團大客戶中的反復運用和推進,該業務必將不斷突破、日趨完善。
;❽ 融資的風險都在哪方面
企業領導要熟悉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的含義,然後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融資方案。同時,要不斷完善信用基礎,與投資者和銀行形成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金融業會不斷發展,進而形成適合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從而真正解決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
❾ 供應鏈融資模式,供應鏈融資有哪些風險
應收賬款融資指以企業尚未到期的應收賬款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辦理融資的行為。而供應鏈金融下的應收賬款融資模式是指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為了獲取資金來支持企業的正常運營,以與買方(債務企業)簽訂的真實貿易合同產生的應收賬款為基礎,銀行為賣方(債權企業)提供的,以合同下應收賬款回收所產生的現金流作為第一批還款來源的融資模式。
一、融資主體需求當前市場競爭激烈,
當產品供應商銷售長線產品或面對實力雄厚的經銷商時,常常被迫採用賒銷方式,供應商將產品賣給客戶,客戶不直接支付現金,形成大量應收賬款,一段時間後才能收回"但是供應商需要支付產品生產加工花費的勞動成本,到期應付賬款,存貨質押融資到期本息或者提前進入下一生產運營周期所需資金,由此產生的資金缺口將會妨礙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及發展。應收賬款融資模式即是針對企業產品銷售環節的現金缺口問題,為供應鏈上、中游的中小型債權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下,債權起彌補銀行損失的責任,如此,銀行的貸款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二、融資方式
企業、銀行及債務企業均參與其中,債務企業為核心企業,憑借其在供應鏈中的較強實力及較好信用水平,在融資模式中起著反擔保作用,若融資出現問題,債務企業將承擔
目前國內銀行常用的應收賬款融資主要有三種方式:
1、應收賬款質押融資供應鏈上的供應商以應收賬款的債權作為質押品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當銀行向供應商融通資金後,如果購買方無力付款或是拒絕付款,銀行等金融機構可向供應商要求償還貸款資金的融資方式
2、應收賬款保理供應商將應收賬款的債權出賣給銀行等金融機構,並通知買方直接支付貨款給銀行,由銀行承擔收賬風險,對融資企業不附追索權的融資方式
3、應收賬款證券化即企業將未來能夠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應收賬款轉化為在金融市場可以出售且流通的證券的融資方式
三、運作流程
1、貨物交易中小企業及核心企業買賣雙方進行貨物交易。
2、應收賬款單據發出。下游核心企業向上游中小企業發出應收賬款單據,債權債務關系形成。
3、單據質押。債權企業將應收賬款單據質押給銀行,申請貸款。
4、付款擔保。債務企業向銀行出具付款承諾書,為債權企業貸款進行擔保。
5、銀行信用貸款。銀行發放貸款給債權企業。
6、購買生產要素。債權企業獲得貸款後購買生產要素進行再生產環節。
7、銷貨收款。債務企業銷售貨物,收回貨款。
8、支付賬款。債務企業按應付賬款單據金額支付給銀行。
9、合同注銷。應收賬款質押合同注銷。
傳統銀行貸款行為往往是根據單個企業的資產負債規模、信用風險評級等情況來決定是否貸款,中小企業在這些方面較為欠缺,銀行對其懼貸惜貸。而應收賬款融資模式是以產業供應鏈的貿易合作為背景的,憑借著核心企業的良好信用,更多關注貸款企業的運營能力及盈利能力。這就使得中小型融資企業可以及時獲得銀行貸款,彌補資金缺口,保證生產連續性及供應鏈的順暢運作。
四、應收賬款融資風險分析
由於應收賬款融資模式是向相對弱勢的中小企業供應商及相對強勢的核心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則該融資模式的風險主要存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貿易背景的真實性我國當前的信用體系尚不完善,銀行無法獨立完成對供應鏈上企業數據真實性的調查研究,應防止供應鏈上買賣雙方為關聯方性質,以不真實的貿易背景開具空頭支票,套取銀行貸款
2、應收賬款的性質銀行應關注用於融資的應收賬款是否為正常業務所導致的,比較應收賬款還款日和貸款業務期限,考察交易雙方是否還有其他可抵消的債權債務關系
3、融資企業資信實力融資企業與核心企業雙方良好長久的貿易合作背景是評價供應商資信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時,融資企業的生產設備、技術水平是否具備履約能力,其履約能力是否得到核心企業的認可都是應收賬款融資服務需要考察的重要方面。
4、融資企業經營情況銀行應從融資企業有無持續經營優勢,運轉情況是否正常,市場銷售份額狀況以及經營人員的素質和個人信用情況方面評價融資企業的經營狀況。
5、核心企業履約情況銀行應查詢以往的供銷一記錄評價債務企業的支付能力(是否按時付款,交易過程是否有糾紛記錄等)。
6、借款原因分析
1)銷售增長;
2)存貨周轉變慢,收賬款周轉變慢;
3)采購資金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