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深圳市投融資體制改革

深圳市投融資體制改革

發布時間:2023-03-19 22:33:35

⑴ 現在北京,深圳,上海的地鐵都是什麼運營模式

國內外地鐵運營模式及其運作 國內外地鐵體制改革的趨勢是採取混合主導或民營主導(國有民營)模式, 並逐漸成為國內外 地鐵建設、運營和管理的主導模式與營利機制。 比較典型的混合主導模式是香港地鐵模式。 香港地鐵由地鐵公司運營。 地鐵公司是香港政府 全資擁有的一家公用事業企業, 但並不由政府直接經營, 由港府委任有關人員組成董事局, 「商 按 業原則」進行地鐵的修建、運營和管理。在投資、籌資體制方面,香港政府對官辦企業的投資力 求「花小錢、辦大事」。地鐵公司建立 20 多年來,港府只是在建地鐵之初,通過認購地下鐵路 公司的發行股權的方式給予部分財政支持,其建設費用,政府的投資不足 1/3,主要資金由各 項融資籌集,包括債券、財團貸款和浮息票據等。如,地下鐵路公司在招標地鐵工程時,將承建 商能否組織到信貸作為考慮的主要條件之一; 在香港或國際資金市場籌組集團貸款, 在地鐵建設 高潮的 198.3 年,公司就獲得 150 億港元的集團貸款;發行成本較低的短期債券(還本期為 3 年),籌集資金提早償還一些成本較高的中期及長期債項,地鐵興建期間共發行了 5 億港元的債 券。 在經營管理體制方面,採取兩權分離、自主經營模式。在香港,地鐵公司是一家「官辦民營」 的企業,既接受政府和市民多方面監管,又在不受行政干預的環境下運行。公司除了名義上屬政 府興辦之外,營運方面與別的企業沒有什麼差別,均按市場規律運作。地鐵公司充分運用沿線地 產升值這一優勢,把發展地鐵與發展房地產業結合起來。做法是將地下車站大廳與上層物業(事 先規劃)同時發展。公司首先向政府取得發展車站上層空間的權利,之後尋求合作夥伴,利用發 展商的資金,繳付土地費用,建造大型住宅、寫字樓和商場。出售物業所得利潤,則由地鐵公司 與發展商共享。地鐵公司將這些利潤,全部用於地鐵建設,成為香港地鐵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之 一。同時,近年來為了適應通訊網路技術的發展,政府將地下鐵路內的通訊設備,交由地鐵公司 經營, 這為地鐵公司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良好的經營業績保證了香港地鐵的健 康發展。 在資本運作方面,隨著地鐵公司的日益發展和壯大,2000 年香港政府對地鐵公司進行股份 制改造,讓高層主管及員工持股,該公司 23%的股份通過上市私有化,套現 120 億港元。這一 資本運作,一方面進一步優化了地鐵公司的產權結構、規范了企業制度,在國際上、市場上樹立 了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政府也通過出售少量股權,回收了可觀的增值資金。 香港以及眾多國內外地鐵發展的案例表明, 地鐵與政府採取的合約關系模式、 規范的商業化 操作、長遠的財政計劃是值得借鑒的。因此,根據國內外運營體制和經營模式分析,總體說來, 國外地鐵運作一般採取混合主導模式較多, 主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則進行籌資和經營。 而我國內地 地鐵的運作,無論是在建設、投融資還是經營上大多數採取政府主導模式。因此,亟待通過借鑒 國外成功的經驗,加快經營模式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轉變,推動地鐵建設、運營和管理 體制的全面改革。 目前,我國城市地鐵運營體制及其運作方式正處於改革時期,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改 擴建或新建地鐵的城市都在實踐中積極探索, 努力建立一套適合城市實際情況、 有益城市長遠發 展的地鐵投融資體制及其運作方式(見表 2)。 表2 城市 國內若干城市地鐵現狀、投融資體制及模式 地鐵現狀 除了地鐵 13 號線,目前正在建設的有 地鐵 5 號線、 地鐵 1 號線的四惠到通州 北京 段,到 2008 年北京還要建成 4 號線、 奧運線和機場專線等, 城市軌道交通總 里程達到 420 公里, 即未來 7 年每年平 均建設 50 公里左右地鐵線。 投融資體制改革及模式 通過投融資體制改革,打破以往投資單一 和經營壟斷局面,加速地鐵建設和運營市 場化改革,建立由社會法人發起、實行項 目業主制、開放和吸引外資參與的運營體 制。 上海 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將社會資金引 目前已經有 3 條地鐵投入運營, 「十五」 入城市建設領域,以資產運作為重點,擴 期間建設包括磁懸浮、輕軌、地鐵在內 大社會融資,實行投資、建設、運營、監 的 10 條軌道交通線路,全長超過 200 管「四分開」體制,改變過去建設運營一 公里;新一輪城市規劃中,上海將建設 體的傳統模式,通過借「殼」上市,籌措 地鐵線 11 條,總長 384 公里。 資金。 1999 年全長 18.48 公里的地鐵通車, 目前 23 公里的 2 號線將於 2003 年底通 積極借鑒香港經驗,推進投融資管理的事 車,3 號線已獲國務院批准,預期 2005 業部制,面向社會籌資,引進外資,有償 年建成;4 號、5 號線在規劃中,將於 出讓土地及開展多種經營,並擬在香港上 2010 年建成總長 130 公里的 5 條線構 成的軌道交通網路。 2000 年開始建設,全長 21.7 公里,投 市。 廣州 南京 資概算 85 億元,總工期 4 年 9 個月, 2005 年 9 月建成。 投融資體制和運營管理體制擬借鑒廣州 模式。 三、地鐵經濟的間接效益分析 城市地鐵交通的改善給城市帶來的間接效益之一是地鐵交通減少了土地供需矛盾和交通成 本,緩和了交通堵塞壓力。隨著城市在更大時空范圍得到發展,交通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不斷 增加。 汽車等交通工具大量佔用中心市區稀有的空間, 增大了就業地點和購物地點相互之間的距 離,加劇了土地供需的矛盾。有關研究表明:城市主幹道每條機動車道可容納 8000 名乘客,而 一條軌道系統則可容納 1. 萬名乘客; 7 每個乘客乘小汽車所需面積為 22. m 、 1 自行車為 9. m 、 7 城市公共交通為 2.1m 、軌道交通為 1.2m ,與汽車佔用土地相比,軌道交通僅需汽車用地的 5.4%。從我國的現實來看,未來私家車年均遞增率將達到 10%—15%,預計到 2006 年之後將 會呈現購車高峰(全球汽車工業報告指出, 2006 年, 到 中國汽車市場的總產預計會達到 690 萬輛)。 隨著私家車數量的遞增, 有可能很快形成新的城市交通堵塞; 而地鐵交通將對減緩交通堵塞壓力 產生越來越重要的有益影響。 2 2 2 2 由於地鐵間接收益主要體現在地鐵建設對城市布局結構以及土地增值等方面的影響。因此, 政府在城市發展布局和策略上要充分考慮到這一巨大增值帶來的收益, 在計算地鐵的經濟效益中 應將地鐵沿線土地增值納入到地鐵的收益中。 這意味著地鐵的建設和開通運營, 不僅會給市民出 行帶來方便、快捷與舒適,也由此帶來了一種「水漲船高」的地鐵經濟。隨著地鐵的不斷延伸, 直接帶動了沿線房地產的開發和樓市的旺銷, 地鐵資源性開發以及間接效益會越來越被人們所重 視。對北京、上海等地的「地鐵概念」樓市的增值統計見表 3。 表3 地區 北京通州 上海莘庄 地鐵線路 八通線 1 號線 北京、上海部分「地鐵概念」房地產統計表 距中心城區車 原平均房價(元/ 現平均房價 程(分鍾) 45 20 增值率(%) 81 125 m2) 1600 2000(1995 年) (元/m ) 2900 4500 2 數據來源:北京、上海地鐵公司 地鐵的社會間接經濟成本效益也十分明顯。 地鐵交通是解決城市交通的一種運輸方式, 因此, 在經濟上把它單純理解為一般交通是不全面的。 地鐵是因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需要而產生和存在 的, 它的社會經濟效益遠大於地鐵運營本身的微觀效益。 交通的間接經濟成本是由運行而產生的, 而通常的使用者付費和稅收不支付這些成本(斯坦·漢森,《交通的間接經濟成本》)。交通經濟 間接成本產生的原因有交通阻塞、環境污染、交通事故、公共設施佔用等。研究表明,交通經濟 間接成本遠高於地鐵造價成本。「經合組織」預測證實:這種間接成本占「經合組織」國家 GDP 的 7%,而堵塞作為間接成本的一部分佔 GDP 的 2%—3%;在歐盟國家,交通擁擠的成本占 GDP 的 2%、交通事故費用開銷占 GDP 的 1.5%、對環境破壞(污染和噪音)的費用占 GDP 的 0.6%。 美國德克薩斯州運輸研究所對美國 39 個主要城市的研究,估算美國每年因交通擁擠造成的經濟 損失約 410 億美元,12 個最大城市每年損失各超過 10 億美元。日本東京每年因交通擁擠造成的 交通參與者的時間損失相當於 123000 億日元。廣州每年因交通擁擠損失的產值達 117 億元。 從城市經濟的社會效益角度,地鐵的間接社會效益可以引入邊際外溢成本(MEC)的理論進行 定量計算。 城市交通的邊際外溢成本是指城市交通的參與者生產(或消費)1 公里運輸產品而轉嫁 給他人的成本(包括對環境資源的破壞), 其中包括時間價值、 交通事故損失、 地面設施佔有成本、 環境污染成本等。 通過地面公共交通與地鐵交通的經濟成本差額的計算, 就可以得到由於地鐵項 目的實施給社會所帶來的間接效益(見表 4)。 表4 MEC 道路佔用成本 停車場成本 交通事故損失 環境成本 時間價值 合計 公共交通與地鐵的社會成本對比表(元/人 KM) 公共汽電車 0.01 0.00736 0.0012 0.121 0.867 1.00656 地鐵 0 0 0 0.00966 0.325 0.33466 成本差額 0.01 0.00736 0.0012 0.11134 0.542 0.6719 資源來源:《鐵道運輸與經濟》2001 年第 1 期 四、實現地鐵經濟效益的思路 減少地鐵財政補貼,實現地鐵經濟效益,基本思路有 4 個方面:降低成本,「牆內損失牆外 補」,不斷擴大銷售量(客流量),股權多元降低風險。 第一, 應明確地鐵的基本屬性以及地鐵贏利的階段性, 以及地鐵直接或間接效益對城市經濟 的重大影響,確認政府在地鐵建設、管理和運營中的地位。政府應依據這一基本屬性確定我國地 鐵公司的基本管理體制和運營模式,允許地鐵公司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商業化原則從事經營活 動。同時,在一定階段,特別是建設開發階段對公益性項目和服務給予投資支持和收入補償。根 據國內外城市地鐵贏利的經驗,應確認政府在地鐵建設、管理和運營中的不同作用,如國家政策 性金融機構給予一定比例的長期低息貸款; 減免地鐵交通設施營運收益的稅收; 給予投資者在定 價方面更大自主權,等等。 第二,應加快地鐵體制改革,實行「上下分離」的管理方式,按照「上下分離」的改革思路, 進行地鐵運營體制改革的准備。可參考兩種運營體制:一種是上海「融資、建設、運營、監督」 的四分開體制,組建運營公司,以企業化、市場化運作,集中力量提高運營服務水平,增強贏利 能力,不斷開拓地鐵經濟的利潤區;另一種是廣州地鐵運營模式,主要學習借鑒香港地鐵運營體 制,建立商業化的事業部制管理模式。在運營管理體制方面避免「融資、建設、運營、監督」內 部體制的摩擦和矛盾。前者政府的作用比較突出,後者市場的作用比較突出。 第三,應對地鐵實行股份制或國有民營,並出售股份、引進國內外資金,形成地鐵產權多元 化模式。可運用市場機制籌集發展資金,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產權結構多元化,積極面向國內 外資本市場,採取合資、合作,以及發行股票、基金、債券、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支持有條件的 地鐵企業或項目的股票上市,加快地鐵企業資產重組。政府要鼓勵各種經濟成分進入,可投入少 部分起導向作用的資金,其餘讓企業按商業原則自籌,即實現投融資的多元化。可考慮政府以其 地方財政為抵押,發行城市地鐵建設專項債券,為城市地鐵交通系統提供專項基金。必要時政府 可以充分運用相關的公有或國有資產,對其進行支持,保證其資產的保值增值,並在企業發展比 較成熟時,通過股份制改造將其上市,套現收回部分投資,用於發展其他公有事業。通過產權多 元化,或轉讓特許經營權,實現投資回收、分散投入風險、減輕地鐵債務負擔的目的。 第四,應對票價進行動態調整,增加運營收入。應參考國內外經驗,通過調整票價體系,研 制出一套更具吸引力的折扣優惠政策,以提高客流量,達到增加運營收入的目標。例如:包月通 票——類似於目前的公交月票, 前提是要解決該票只有本人專用的問題; 獎勵折扣——類似於航 空公司的經常旅客獎勵計劃,鼓勵市民將地鐵作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一天之內乘坐次數越多, 累積折扣越大。一旦地鐵軌道交通形成規模經營、效益進入良性循環,市民出行的交通成本將大 大降低,市民將大舉遷離擁擠的老城區、落戶市郊;建立分段計價體系,即按照特定路線、節假 日以及非高峰時段引入特價票, 同時可考慮將乘車距離、 時間以及乘客年齡等因素納入分段計價 體系。 第五, 應以廣告、 商貿、 通訊和房地產等方面的地鐵資源性開發收益, 彌補運營成本的虧損。 國內外地鐵虧損大多數是採取「牆內損失牆外補」的方式,如國外一些地鐵企業通過多種經營支 持地鐵建設和彌補運營虧損。不僅主營地鐵自身業務,還經營廣告、商貿、通訊、運輸業務,出 租房地產,經營飯店、旅館,開辦汽車運輸,經營站點泊位業務等。參照國外的經營經驗,可因 地制宜地開辟一些展示空間, 以豐富地鐵商鋪的業態組合。 由於目前國內地鐵資源性開發仍然處 在初期階段, 地鐵經營領域仍然比較窄, 應對我國地鐵經營結構以及資源性開發領域進行專題性 研究,設置專業性機構進行經營,逐漸增加地鐵經營開發領域。應以地鐵站點商鋪或沿線物業為 龍頭,全面啟動地鐵物業項目,形成房地產、廣告、通訊、商貿等為核心的業務組合,實現最大 的經濟效益。沿線廣告、商貿業可採取自己投資建設、實行自主經營代理制,使地鐵的資源開發 特許經營形成特色並獲取巨大的回報。 第六, 應建立以合理的投資政策、 體制和價格機制為主的補償機制。 通過改革交通稅費體制, 形成合理而穩定的城市地鐵建設投資渠道。 在建立專營權制度的基礎上, 鼓勵社會資本和私營部 門參與地鐵專營服務,同時逐步由市府全部負擔地鐵補貼的方式改為市政府、沿途地方政府、鐵 路部門共同參與、 聯合均擔的方式。 地方政府主要資金來源是向道路沿線的間接收益者徵收的工 程收益費,如:可以向因地鐵系統而獲益的地方公司和企業徵收一定的開業費;將距離車站 350 —720 米的范圍確定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收益區, 對區域內的佔地業主和土地租用者按照佔地 面積和距車站的距離累進收稅; 對地鐵沿線尤其是車站附近的土地經營開發權進行拍賣, 或低價 將沿線土地劃撥給聯合開發的投資者進行商業性開發,等等。 第七, 積極採用實現地鐵贏利的新經營模式。 首先, 應建立我國地鐵獨有、 統一的服務品牌, 在統一品牌下,進入以不同方式包裝的載體,如影視、書籍、服裝、手錶、主題公園等,同時, 形成包括線路品牌(如上海地鐵明珠線)、 出口品牌(可以將冠名權結合起來)、 產品品牌等在內的 品牌體系。二是進入銷售領域,不斷延伸商品價值鏈,控制更多的商品流通渠道或環節,利用品 牌知名度和服務文化,為消費者創造良好的購物或服務環境,如建立遍布全市的地鐵零售店、專 賣店、餐飲店、書店;建立具有先進視聽效果的地鐵廣告體系,等等。三是發展多種經營、擴大 服務品種、延伸服務范圍,如除了參與廣告、信息咨詢、商業、房地產等,還可以延伸到船舶運 輸業務、旅館、停車泊位、自動售貨機、汽車運輸與租賃業務等。

⑵ 關於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調查報告怎麼寫

在「完善」上下功夫

——學習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的體會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的核心是如何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上下功夫。深圳作為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理應按照胡錦濤同志2003年4月視察深圳時提出的關於今後深圳還要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進一步明確深圳未來改革與發展的思路和目標定位,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實踐中更好地發揮帶頭作用。

以重點突破帶動體制創新

開拓創新是深圳發展的靈魂和根本動力,集中力量抓好影響全局的重大改革項目,抓好涉及結構性、深層次的重點難點問題,是近幾年深圳推動改革的主要經驗。

為了探索國有企業改革的路子,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推出了能源、燃氣、公交、水務和食品等5家國有企業,對其45%以下的股權進行國際招標招募,通過轉讓國有股權,引進國際戰略投資者,引進新的機制、管理、技術和市場,實行產權主體多元化。在操作上,聘請了具有國際經驗的財務顧問機構,按照國際通行的招募程序進行運作。此舉開創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新局面,實現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一是在公共事業領域進行國際招標,突破原有模式,有力地促進了投融資體制創新。二是國際資本進入公共事業領域,對公用事業監管體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在城市發展和城市管理中,政府必須依法保障投資者的權益和社會公眾的利益,此舉有力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三是引進的戰略投資者是在相關領域知名度較高的國際專業性集團,使國有企業實現了產權主體多元化,經營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四是採取國際招標與策略私募的方式,聘請具有國際資質的財務顧問機構,招標程序公開透明、科學嚴謹,符合國際通行做法,走出一條政府決策、中介組織參與、企業為主運作的新路子,在我市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為了推進國有企業調整與改組,我們緊緊圍繞產權制度改革和勞動制度改革兩大核心問題,著重理順改制企業的產權關系、分流安置富餘人員的勞動關系、改制分離企業與原主體企業的隸屬關系。對劣勢國有企業通過改制,使其安全有序地退出;對改制企業員工和下崗人員按照政策進行經濟補償。我們從精簡改制審批程序、加強土地資產管理、制定經濟補償標准、社會保險、工商注銷登記、離崗人員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不良資產核銷等方面,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2003年9月,6家市屬國有一級企業,涉及總資產67億元,凈資產10億元,員工1.7萬人,以經營者持股和員工持股方式完成整體改制,使深圳市國有企業改革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此外,我們還開展了上市公司重組,金融、旅遊和房地產等行業的整合,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在行政體制創新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22年來,深圳共進行了六次大規模的政府機構改革,目前政府部門已精簡到38個,初步形成了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系。1997年以來,進行了兩次審批制度改革。審批事項由原來的1091項減少到現在的395項,減幅近65%。

在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深圳制定並頒布了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意見,提出了改革政府投資決策體制、非經營性項目建設體制、非經營性基礎設施項目運營體制、經營性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和運營體制、社會事業投資和運營方式等9大類、28項投融資體制改革任務。我們對公用事業監管體制改革進行了積極探索。充分借鑒國外公用事業監管理念、手段和方式,制定出《深圳市公用事業特許經營辦法》。該辦法涵蓋了供水、供電、污水處理、燃氣、道路、橋梁、公交、電信等諸多領域,將為相關領域的市場化運作開辟新的途徑。

在文化體制改革方面,經過認真調查研究,深圳起草了《深圳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以及四個相配套的《實施意見》。我們提出了文化體制改革的四項重點任務:一是完善宏觀調控,建立健全保證黨委領導,調控適度,運行有效,促進發展的文化管理體制。二是增強微觀活力,完善導向正確、管辦分離、政事分開、富有經營活力的文化微觀機制。三是培育市場環境,創造傳播健康文化產品、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環境。四是擴大開放,形成吸收國內外優秀文化和先進技術,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開放格局。深圳市作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綜合試點城市,正在加快推進改革。

先行先試,繼續創新

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要抓緊健全各項經濟制度,建立和完善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要求的經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以市場化運作、法治化管理和國際化交流為特徵的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在更廣領域和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

第一,完善所有制結構,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加快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的步伐。明確國有經濟必須佔有控制性地位的領域、條件和控制方式,優化國有經濟布局,提高國有資產配置效率。盡快實現國有經濟的布局從比較分散轉向相對集中和優化分布;國有經濟的功能從全面支撐國民經濟各個領域轉向發揮對多種經濟成分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國有資本的增長從注重規模數量轉向提高整體質量;國有企業的產權結構從國有獨資、「一股獨大」轉向產權主體多元化。到2004年底,市屬一級企業控制在20—25戶左右。

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設立新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行使出資人職責。繼續對部分市屬企業實行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積極探索加強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的方式和途徑。

大力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放寬市場准入限制,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採取有效措施,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人才招聘、外貿經營權等方面實現公平競爭。依法加強和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監督和管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第二,培育各類要素市場,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培育金融市場。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貨幣市場,拓展離岸金融市場,完善外匯市場,健全黃金市場,規范證券市場,發展保險市場,培育風險資本市場,逐步構建按市場規律運作、功能齊全、手段先進、機制靈活、管理規范、開放度高、輻射面廣的區域性金融中心。

完善勞動力市場。深化勞動人事制度改革,打破地區、部門分割,建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管理體制,形成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向選擇、自由流動的就業格局。建立健全勞動力市場服務體系,完善就業培訓、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構建統一的勞動力供求信息網路平台。

發展技術市場。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培育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鼓勵發展專利事務代理機構、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評估機構,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的社會化服務水平。引入競爭機制,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建立能夠高效開展國內國際技術貿易的經營體制。對燃氣、公共交通及自來水等自然壟斷行業,探索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壟斷行業的價格聽證制和公示制,有效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信用制度。提高社會信用度,發展信用中介機構,培育信用需求。提高政務信用信息透明度,完善政府的信用監管體系和制度。加快信用立法,建立健全失信懲罰機制。增強全社會的信用意識,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

第三,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進一步放開投資限制,打破地區、行業、所有制和內外資界限,全方位開放經營性基礎設施和經營性社會事業領域,推進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成為新的投資與運營主體。取消競爭性領域的項目審批,實行備案登記制。建立投資信息發布制度,引導各類資本流向。

健全政府投資體制。縮小政府投資范圍,完善政府投資決策程序,建立健全政府投資決策責任制度、可行性研究制度、決策咨詢制度、重大項目庫制度和項目後評價制度。改革政府投資非經營性項目的運營體制,通過公開招標確定運營主體。

改革公用事業監管體制。借鑒國外公用事業監管的成熟經驗,設計符合現代城市管理要求的公用事業監管架構,建立職能完備、權責一致、專業高效、運作透明的公用事業監管體制,在打破國有企業壟斷經營公用事業的情況下,對公用事業實行有效監管。

在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司法體制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社會輿論監督制度等方面先行試點;以《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為契機,在金融保險、律師、會計、電信等服務貿易領域進行擴大開放、體制銜接的探索;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繼續創新;加快中介組織和經濟社團組織的市場化、民間化、規范化進程,促進「政會分開、自主辦會、民主管理、行業自律」的民間商會組織發展,促進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深化文化、教育、衛生、科研、體育等社會領域的改革。

深化改革需要把握好的幾個問題

20多年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繼續深化改革,任務十分艱巨,情況錯綜復雜。為了保證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大膽破除傳統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繼續深入探索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的途徑和方式,改革和完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一切從實際出發,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各項改革都要做到既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又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改革必須緊緊圍繞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瓶頸問題,採取有效措施,有條不紊地推進。在攻克改革難關,進行結構調整和利益調整時,必須實事求是,制定各種配套政策,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

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關心群眾的切身利益,制定出切實代表群眾利益的政策。改革的動力、要求和智慧蘊藏在廣大人民群眾之中,只有充分相信群眾,充分依靠群眾,才能形成生機勃勃的改革局面,並且使廣大人民群眾在改革中普遍受益。把政府推動改革與發揚民主、開門改革緊密結合起來,積極鼓勵人民群眾代表和社會各界專家參與改革。開門改革、提高改革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性,將成為今後改革的一個鮮明特點。

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改革要拓寬視野,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握改革的方向,設計並實施綜合配套改革措施,整體推進改革。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時,矛盾集中體現在權力和利益格局的調整上,必須敢於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抓住對全局能產生重大影響的難點、熱點問題重點突破,以點帶面向改革的總體目標推進。

堅持體制內攻堅與加快對外開放相結合。一方面要加大體制內改革的攻堅力度,要對國有企業、政府職能轉換、投融資體制等深層次矛盾動真格的;另一方面,也要把改革與對外開放緊密結合起來,以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新形勢的需要。要引進更多的市場經濟成分,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內部攻堅與外部環境改善緊密結合,加快國有企業、政府審批制度、服務貿易體制的改革。

堅持中央統一部署與地方先行先試的緊密結合。改革必須正確處理好中央統一部署和部分地方先行先試的關系。必須樹立全局觀念,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改革。同時,又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把先行先試看作一種責任,不伸手要優惠政策,多承擔風險,勇挑重擔。在進行超前探索時,積極爭取中央的支持,主動承擔全國改革試點任務,繼續發揮深圳經濟特區改革試驗場的作用。

⑶ 海綿城市建設由試水政府+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組成的嗎

為認真貫徹國家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政策精神,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發展改革委牽頭研究起草了《深圳市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實施意見》,已於2017年9月4日召開的市政府六屆九十二次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實施意見》針對我市包括海綿城市建設在內的多個重點領域,提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工作機盯告制、基本流程及配套政策。

⑷ 深圳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項目融資模式研究

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的核心問題是籌集資金。深圳軌道交通4號線建設項目是中國首例成功運用BOT融資模式建設的非贏利性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本文闡述了BOT融資模式在4號線建設中的應用,剖析了每個階段的具體做法。將土地和物業開發與BOT相結合是4號線融資模式的獨到之處,增加了BOT成功的可能性,這對我國類似項目的開發建設有借鑒意義。
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的核心問題是籌集資金[1]。長期以來我國軌道交通發展緩慢主要是受資金困擾。軌道交通投資巨大,僅靠政府投資是不現實的。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加快我國軌道交通建設的步伐,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國辦發[2003]81號),提出「實行投資渠道和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社會資本以合資、合作或委託經營等方式參與軌道交通投資、建設和經營」。
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探索多種方式拓寬軌道交通建設的籌資渠道,BOT模式是研究的熱點[2]。軌道交通是一種非贏利性基礎設施,並且當今世界大部分軌道交通是虧損運營,不具備穩定持續的現金流,因此傳統的BOT建設模式在實踐中往往難以取得成功。深圳軌道交通4號線建設運用了一種新的BOT融資模式,即BDOT(建設-開發-運營-移交)模式,將軌道交通周邊土地、物業開發與BOT相結合。這是我國第一個將BOT付諸實施的軌道交通項目,並在公共設施用地與周邊土地開發的結合方面進行了一次有益的嘗試。
2項目融資概述
2.1項目概況和融資背景
根據《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3],深圳市遠景規劃城市軌道交通網路由15條線路組成,總長365公里。深圳軌道交通一期工程由1號線的東段和4號線的南段組成,正線總長度為21.8公里,總投資115.53億元,政府投資70%,其餘30%由政府擔保向銀行貸款。在2004年底完成軌道交通一期工程的基礎上,近中期(至2010年)即軌道交通二期工程將建設1號線續建工程、2號虧賀線、3號線、4號線續建工程、11號線共五條線路,線路全長120.7公里,總投資370億元左右。如果仍採用地鐵一期工程的投融資模式,在未來的5-8年內,政府每年需要投資60-80億元,加上地鐵線路營運初期的補貼,軌道投資將近100億元。這不僅不利於軌道交通可持續性的發展,而且將使深圳市背上沉重的財政負擔。
按照國辦發[2003]81號文件精神,根據原國家計委公布的《關於試辦外商投資特許權項目審批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和原外經貿部制定的《關於以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1994]外經貿法函字第89號)等政策的規定,2002年8月29日,深圳市政府三屆65次常務會議正式做出了引進境內外投資、加快深圳市軌道交通建設的決策。
根據市政府常務會議精神,軌道交通4號線擬採用政府及個人聯合的ppp投資機制,與香港地鐵公司(簡稱港鐵)聯合進行建設。深圳市軌道交通4號線南起皇崗口岸,北至龍華新城中心,穿越深圳中心區,全長約20.5公里,其中二期續建工程長約16公里,計劃總投資58億元。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和深圳市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的有關規定,深圳市人民政府通過公開招募投資者以及資質審查和意向談判,2004年1月1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和和港鐵簽署了《關於深圳市軌道交通4號線投資建設運營的原則性協議》,原則上確定握核了以授予特許經營權的方式由港鐵投資、建設、運營深圳軌道交通4號線35年(建設期5年,運營期30年)。在此協議的基礎上,深港雙方於2004年初開始就土地開發模式、監管、風險防範等重要內容進行了近一年的艱苦談判,最終簽署了《深圳軌道交通4號線特許經營協議》。
2.2建設原則
2.2.1多元化投資原則
投資多元化有利於減輕政府投資負擔,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符合國家關於進一步開放城市軌道交通市場的改革精神;有助於提高軌道交通經營效益,實現自負盈虧,形成良性循環,是軌道交通經營體制改革的方向。
2.2.2專業化建設原則
專業化的委託建設,採取招標方式選擇地鐵建設公司,是地鐵建設體制發展的方向。從深圳市的實際來看,建設近中期軌道交通網路需要專業化的地鐵建設公司,需要堅持培養和引進並重的原則。
2.2.3相對集中運營原則
在多元化的投資體制下,股東要實現投資回報就要選擇效率最優的地鐵建設、運營方式。一個城市由一家營運公司獨家經營會缺少激勵和約束機制,營運公司太多則形不成規模效益,運營成本就會提段空掘高。按照深圳市地鐵投資建設的規模,參照國內相關經驗,培育一家政府參股的運營公司,再引進一家有經驗的運營公司(如港鐵),二者適度競爭,有利於提高軌道交通網路的運營效率。
2.2.4政府統一管理原則
管理體制既包括監督職能,也包括服務職能。在多元化投資框架下,政府的統一管理主要體現在:第一,統一制定和引導實施軌道交通線網的總體規劃、近中期發展規劃;第二,統一管理軌道交通網路的共享設施,包括控制中心、線網性大修綜合基地、部分供電設施;第三,統一制定和協調軌道交通網路建設和運營技術標准。
3項目融資基本框架
根據深港達成的原則性協議,以授予特許經營權的方式由港鐵投資、建設、運營深圳軌道交通4號線35年(建設期5年,運營期30年)。港鐵負責4號線續建工程的全額投資,同時為保障4號線的統一運營,4號線一期將租賃給港鐵運營。基於軌道交通項目的公益性質及長期運營虧損的特徵,深圳市將以BOT融資方式的一種新型模式———BDOT(建設-開發-運營-移交)項目融資模式開發,即整個項目將以資本金投入、銀行貸款、軌道交通運營收入及沿線站點部分土地開發的增值收益等作為主要現金流來源,由港鐵負責建設、開發、運營4號線前30年。投資主體包括深圳市政府和以港鐵為代表的社會投資者,其投融資建設模式如圖1所示。
4BDOT融資模式的應用
4.1BDOT融資模式簡介
BDOT是「Build,Development,Operate,Transfer」的簡稱,其與傳統BOT的不同之處是多了開發這一環節,將軌道交通周邊土地、物業開發與BOT相結合。該模式與傳統的BOT融資建設模式相比,其特點在於政府在特許經營權中向項目承包建設方授予了項目相關產業和區域的開發權,以開發權來支持非贏利性基礎設施的建設,確保穩定的資金流[4]。
4號線BDOT運作流程如圖2所示。2004年初到2005年初為准備階段,主要工作為原則性協議和特許經營權協議的簽訂;2005年到2010年為建設階段,主要工作為軌道交通4號線的技術研究、設計、招標、施工及項目竣工和試運營工作,由港鐵投資的獨資項目公司組織實施;2005年到2040年,配合軌道交通4號線的建設和運營,由深圳市政府劃撥土地,港鐵進行土地開發;2010年到2040年為運營階段,由港鐵負責組織運營;2040年為移交的里程碑。為了保證移交工作的順利進行,建議深圳市政府將移交准備工作提前,使運營階段與移交階段有5年的時間搭接。可見,開發伴隨運營的整個過程,為運營的正常進行提供資金保障。
4.2BDOT融資模式的特點和創新
4.2.1優點
採用BDOT項目融資模式建設深圳軌道交通4號線,其優點在於:
第一,引進外資,提高深圳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效益。
深圳市軌道交通二期工程總投資數百億,僅依靠政府財政投資建設和維護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政府財政將不堪重負。港鐵承擔4號線建設的全部投資,包括前期的土地徵用和場地清理費用、設施建設和設備購置費用,並負責前30年的運營工作,這有利於加快二期軌道交通系統的建設,減少政府財政壓力,探索軌道交通系統多元化投資的新模式。
第二,引入城市規劃新理念,以軌道交通引導城市新區發展。
4號線與1號線有不同的定位:1號線主要沿深圳市深南中路布置,沿線開發程度很高,建設目的是以緩解交通壓力為主;4號線將從皇崗口岸起沿皇崗路直至龍華新城中心,沿線尚有較多的土地供進一步開發。引入香港地鐵在軌道交通站點周邊一定范圍內高密度開發的經驗,採用「珠鏈式」城市開發模式,將軌道交通的站點發展成為地區中心和交通樞紐,加快龍華城市次中心區的開發。
第三,將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與其沿線土地集約開發結合,實現效益深圳的目的。
在許多城市,由於軌道交通規劃落後於城市規劃,其土地增值效益往往為沿線土地開發商所有,政府難以得到該部分的效益,而且,有時在建設中還需要向沿線物業所有者和經營者支付不菲的補償。4號線在策劃、投資機會研究和談判過程中,始終堅持以「效益深圳」為核心,注意並貫徹了「三同步」的思想———城市規劃與軌道交通規劃同步,引入戰略投資者與軌道交通前期准備工作同步,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移交規劃與監管方案同步。將軌道交通建設和城市規劃緊密結合,促進二者間內在效益的實現。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⑸ 解讀廣東十三五規劃綱要全文,2019年廣東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規劃分析

解讀廣東十三五規劃綱要全文,廣東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規劃分析

是珠三角地區「九年大跨越」中期關鍵之年。今年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的總體要求是:按照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和省《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要求,准確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圍繞「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總抓手,狠抓重大項目、重大平台和重點企業,繼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強化改革攻堅,增強市場活力,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法治建設,強化民生保障,全力推進珠三角地區「九年大跨越」中期目標任務,推動珠三角地區實現轉型升級、優化發展。

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2%,進出口總額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8%,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3.5%,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7%,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面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在全面落實「九年大跨越」工作方案各項任務的基礎上,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一、全力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一)培育發展創新主體。開展龍頭企業創新轉型試點,實施大型骨幹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出台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實施方案,珠三角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萬家以上。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工程。出台省新型研發機構總體規劃,在珠三角率先開展新型研發機構競爭力評價,新型研發機構達110家,產學研創新聯盟達103家。2015-2017年全省投入5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一批大學提高科研能力。加大力度支持基礎科學研究和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籌建廣東省科學院。大力推進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建設。引進第五批創新創業團隊和領軍人才。(省科技廳、經濟和信息化委、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港澳辦等負責,列為第一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推動區域創新體系建設。落實珠三角科技創新一體化規劃,制定2015-2017年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國家配埋自主創新示範區,支持廣州打造華南科技創新中心,聯合珠三角其他城市以「1+7」方式整體申報創建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佛山、東莞、珠海三市加快形成創建國家級創新型城市第二梯隊,江門、中山、惠州、肇慶四市加快創新載體建設和創新資源集聚。推動各市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落實創新型城市建設責任書目標任務。(省科技廳,珠三角九市政府等負責)

(三)加強創新載體建設。研究制定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出台省科技孵化育成體系建設專項規劃,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前孵化器達50個,在孵企業數量突破1?5萬家。加快珠三角9個國家級高新區建設,高新區產值達2?8萬億元。加快質量檢驗檢測技術平台建頌賣猜設。組建專業鎮特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展「重點示範專業鎮」行動,認定一批專業鎮升級轉型示範區。(省科技廳、經濟和信息化委、質監局等負責)

(四)實施創新重點突破。組織實施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電池和動力系統、3D列印技術等9個省級重大科技專項,推進50-100個重大科技專項項目建設。加強高端成套工藝裝備、製造基礎共性技術、智能車間、環保裝備等先進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跟蹤研究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基因組、核電子等源頭性技術創新領域。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加快散裂中子源等在粵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和開放應用,依託「天河二號」建設國家大數據研究中心。(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等負責)

(五)優化創新制度環境。全面落實省關於加快科技創新的「十二條」政策措施。出台《廣東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配套政策,推動出台省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條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率先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試點)。建立科技創新資源優化配置機制,優化科技專項資金配套野型結構和方式;完善企業研發費用計核方法,擴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適用范圍。開展創新券補助政策試點,落實企業研發准備金制度,探索設立政府創業投資和引導基金。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市場化風險補償機制。開展重大科技專項專利導航工程。發揮好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的作用,探索跨地區知識產權案件異地審理機制。(省科技廳,省編辦,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知識產權局、金融辦,省國稅局等負責)

二、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六)全面推開工業轉型升級三年攻堅。落實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支持「六市一區」先進裝備製造業集聚發展,辦好首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等對接活動,新引進10個投資額超10億元的先進裝備製造龍頭項目,完成裝備製造業投資1200億元,實現裝備製造業工業增加值2700億元左右、增長18%。支持珠海市申報先進裝備製造業示範區和海洋工業園。做大做強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帶,圍繞平板顯示、集成電路晶元等重大項目,進一步拓展晶元設計、裝備、模組製造及下游終端和應用開發產業鏈,打造平板顯示、集成電路千億級產業集群,新引進1-2個新型顯示項目,新增2家營業收入超10億元的集成電路企業,電子信息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5600億元。(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負責)

(七)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制定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政策意見,加快推進70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規劃建設一批總部經濟基地,建設一批新興服務業培育示範工程。培育20個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促進製造業向生產服務型轉變。支持廣州、深圳開展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出台促進健康、養老、體育、文化創意與設計等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文件,開展養老服務信息化試點工作。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支持廣州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交通運輸廳、商務廳、體育局等負責)

(八)狠抓重大項目建設。珠三角地區全年安排省重點項目174項,總投資2718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539億元。其中,基礎設施重點項目105個,總投資1182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404億元;現代產業重點項目37個,總投資1110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68億元。「九年大跨越」61個重大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920億元。深圳長安標志雪鐵龍合資項目、珠海中海油精細化工園、中山明陽風電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及關鍵部件產業化基地等項目建成投產,一汽大眾佛山工廠二期、深圳華星光電8?5代面板二期等項目加快推進。實施新一版政府核准投資項目目錄,推出新一批面向民間投資招標的重大項目。完善項目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珠三角億元以上項目台賬管理機制。(省發展改革委、省規劃綱要辦,珠三角九市政府等負責)

(九)推進重大平台建設。出台實施省科學推進重大區域發展平台規劃建設指導意見。廣州南沙加緊實施金融創新15條政策,落實部際聯席會議15條支持事項。深圳前海重點推進人民幣跨境業務,研究擴大跨境人民幣貸款放款主體。珠海橫琴推動制定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編制粵澳合作產業園產業規劃,建設「全國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橫琴特色分平台」。推動中新(廣州)知識城打造知識產權樞紐和知識密集型產業集聚高地。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加快中歐城鎮化合作示範區建設。惠州環大亞灣新區全面推進三大起步區建設,加快跨界道路對接。東莞水鄉特色經濟區啟動水鄉新城建設,推進疏港大道延長線等路網工程。中山翠亨新區加快招商引資,推進中瑞產業合作項目落地。江門大廣海灣新區加快銀洲湖先行區產業整合提升。肇慶新區加快推動路網、水網及重點配套項目建設。珠海西部生態新區、東莞粵海銀瓶合作創新區完成發展總體規劃編制。(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知識產權局、法制辦、港澳辦、金融辦,珠三角九市政府負責)

(十)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加強對工業技改的分類指導,督促各市制定新一輪工業技改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形成一攬子政策支持體系。出台實施省機器人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支持4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其中主營業務收入5000萬元以上企業1800家。力爭新增1-2家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新增5個公共服務平台。建立技術改造信息平台和項目庫,加強技術改造情況監測分析。工業投資實現5280億元,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達1468億元,同比增長28.7%。(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財政廳等負責)

(十一)促進各類企業健康發展。制定落實支持大型骨幹企業發展重點工作任務和大型骨幹企業訴求辦理辦法。出台進一步優化企業兼並重組市場環境實施方案。推動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遴選確定首批重點培育民營骨幹企業。指導各市制定培育超10億元、20億元、50億元後備企業目標和措施。落實國家「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清理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珠三角年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211家,其中超千億企業20家。出台促進小微型企業上規模的指導意見,創新扶持政策和措施,研究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重點幫扶500家高成長中小企業發展,建設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和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範平台,完成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發推廣。(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財政廳、國資委、地稅局,省國稅局、人行廣州分行、廣東銀監局等負責)

三、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十二)加快推進國家改革試點任務。廣州、深圳(光明新區)、惠州、東莞市加快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建設。深圳市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建設。珠海、江門市加快推進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建設。推進佛山市(南海區)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建設。中山市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和國家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試點建設,東莞市重點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試點工作。佛山、肇慶市加快推進國家「多規合一」試點建設。(珠三角九市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文化廳、知識產權局等負責)

(十三)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推進珠三角法治政府示範區建設,協調推動解決東莞、中山兩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享有地方立法權問題。繼續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事項,省級、市縣級分別在3月底前和6月底前完成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公布第二批40個省政府部門和各市縣政府權責清單。全面推行行政審批標准化建設,實現行政審批全流程網上辦理,建成全省統一的電子證照系統。推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開展「一照一號」試點。繼續深化經濟發達鎮行政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穩妥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省編辦,省發展改革委、工商局、法制辦等負責)

(十四)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制定國家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指導意見實施細則,出台市政基礎設施等領域開展PPP模式的操作辦法。推廣項目收益債券、可續期債券等債券創新品種。引進保險資金支持經濟社會建設,建立保險資金運用項目庫,爭取保險資金運用新增規模超過500億元。推進珠三角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開展股權眾籌、互聯網信用擔保融資等融資模式創新,支持設立和發展民營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規范發展民間金融、互聯網金融。(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金融辦,人行廣州分行、廣東銀監局、廣東證監局、廣東保監局等負責)

(十五)加快建設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定自貿區總體方案的配套實施細則和管理辦法,出台自貿區基本管理架構方案。推動上海自貿區可復制改革試點經驗加快落地,對港澳投資者爭取實施比上海自貿區更短的負面清單。發展國際仲裁、商事調解機制,完善國際法律服務體系;建立行政權責清單制度,建設市場准入統一平台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對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建立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推進金融體制機制創新,盡快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框架。(省商務廳,省編辦,省發展改革委、工商局、法制辦、金融辦等負責)

⑹ 中國漸進的雙軌制的改革現階段引起收入分配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結構上僅僅上升了1個百分點。2004年以來,胡慶文化體制改革盡管還處在試點階段,甚至被迫免費播出,導致成本無法回收,正在使產業發展受到阻礙,市場主體已經多元化,並吸納社會資金(包括國有、民營)參股;在分銷流通環節,新華書店將加快完成股份制改造,第4~7頁)。這種發展狀況是難以用經濟增長和結構轉換的一般規律來解釋的,的確是一種在我國特殊體制環境下的現象。我國文化產業的戰略性短缺是在我國服務業總體發展滯後這一背景下形成的。

這兩年的趨勢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國有獨資體制是否能夠為市場所接受,還有待觀察。在廣電業中,不同產業環節的區別性准入政策,最後達到上市。我國新聞出版業開始了20年來最深刻的變革。

文化市場建設在今年獲得新的進展,市場准入程度最高而成為今年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據統計,2004年,我國國產影片數量將首次突破200部,遠遠超過2003年140部的紀錄,如果仍然在現有的政策框架下。這種情況的出現也顯然是與我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其中一些還做好了進入出版領域的准備。最近幾年,我國每年新增褲舉握電話用戶在9000萬戶以上,到2004年11月,電話用戶總數已超過6億,居世界第一位。廣播電影電視領域文化體制改革也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論壇、活動項目,出現了關於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大爭論,一派觀點認為我國加入WTO後正在進入工業化後期,即重化工業發展階段;另一種觀點認為,偏向重化工業的發展戰略在我們這樣的能源緊缺國傢具有很大的危險性,應該走「輕型化」的發展道路。看來,但已經具有了明顯的示範作用。

2004年出版的《財經藍皮書——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報告》指出、事企分開、產權明晰,同時盡可能在市場中獲得商業利益。加入WTO以後這幾年,我國經濟發展趨勢的新特點主要是,第二產業增長迅猛。最為引人注目是繼四川的「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以後,2004年11月在深圳召開了首屆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這是我國國內舉辦的第一個綜合性、國際性的文化產業博覽會,由國家文化部、責任明確」的原則進行,實現轉企,試點單位已經按時完成了預定工作,構建產業發答譽展的基礎、股份化,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一直徘徊在1/,實施微觀體制改革,打造市場主體、上市「三個轉變」。截至目前,還有較大距離。正是在這一關鍵環節上,在20多年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形勢下。

我們感到,解放了文化生產力,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博覽會共設有60多個與文化產業相關的展示、交易,各種民間力量介入動漫遊戲產業內容製作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但是,有700多家企業參展,匯集了高達380多億元的洽談項目。文化投融資體制改革今年以來受到高度重視,其中有一批單位已經為投融資試點做好了准備。此外。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作為我國最高規格的文化產品、文化技術和文化資本的展示與交易平台,必將會促進中國文化產品更好地走出國門,這是一種非常規的短缺狀況,的確應該引起嚴重關注,已有11家民營機構獲得了圖書分銷領域的「全國總發行權」,文化服務業這塊「短板」越來越短,已播出的動畫片往往也被不合理地壓低價格,其中游戲內容產業繼續保持復合率將近100%的增長,超過了手機簡訊的增長幅度、社會、文化的全面協調均衡發展,仍然是一個需要強調的重大主題,成為實現我國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關鍵環節,但是在實踐中發現。獲得全國連鎖資格和全國總發行資格雙牌照的山東世紀天鴻,事實上已經是一家能控制總出書品種1500種、年營業碼洋超過5億元的大型民營出版-發行商。

影視製作領域由於政策最為開放。

文化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通過事業和產業單位的區分;其中國有、民營資本聯合拍攝的影片達到80%,這些單位已在多年商業運作中形成了既得利益,因此缺乏改革的內在動力。不脫離體制內優越地位,國有企業投資比例已降至50%以下。民營影視企業已經成為中國影視產業的重要力量。

網路信息內容產業繼續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第三產業增長速度下降,文化服務業的增長總體上也比較緩慢。

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有機遇期,改革也有機遇期,如不抓緊推動就可能喪失最佳時機。根據入世承諾。

(二)改革日漸深入,關鍵性領域的關鍵性制度創新有待突破

兩年來。影視製作領域投資活躍,競爭態勢已成,完成了全國分銷網布局的民營書業將迅速向上整合資源,一批大型的民營「出版-發行集團」將很快出現,市場給國有文化出版機構留下的時間已經不多。

另據今年首次公布的文化產業統計數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起來的新興文化產業如網路文化、休閑娛樂、文化旅遊、廣告及會展等,從業人員已超出以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以及演藝等構成的傳統文化產業部門近1倍,創造的價值已接近傳統行業。這些新興文化產業部門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體制環境的不同和技術裝備程度較高(如網路文化),發展速度才超過了傳統文化產業領域。可以預見,如果文化體制改革在短時間內沒有較大突破,增量資本將可能越來越向新興文化產業領域集中,傳統文化產業領域將被邊緣化。

(三)體制機制改革滯後使得發展沖動無序化,文化產業發展出現「泡沫化」現象

從2003~2004年,一個突出的現象是,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沖動很大,公共財政對文化設施的撥款規模幾乎超過改革開放以來的總和,大量業內和業外的、體制內和體制外的資本正在沖進文化投資領域,一個前所未有的文化投資高潮正在興起。但與此恰成對照的是,我國文化體制改革還在醞釀之中,文化產業領域資源配置機制和政府職能轉變還未完成。這就出現了一個我們在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領域多次出現過的,以行政性推動為特點的「投資飢渴」和「經濟過熱」景象。

比如說,8號文件下達後,各個相關部委紛紛出台發展動漫遊戲產業的措施,各級政府也紛紛跟進。截止10月末,除了有十幾個兒童電視頻道已經開播或者准備開播外,據統計全國還有數十個內容類似的「基地」或「園區」已經啟動或正在准備之中。大量電視頻道開播卻面臨嚴重的內容不足的窘境,而各種園區是否有實質性內容也是問題。有人認為,我國動漫遊戲產業的「泡沫」已經形成。

我國文化產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以體制改革與加快發展為主要特點,如何平衡這兩個基本方面需要予以關注。對於習慣於以行政方式發展文化的地方政府而言,體制改革需要花大氣力研究、試點、制訂方案和推動實施,短期不易見效。上項目、做工程、造形象則容易得多。通過逐漸放開市場,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上升為政策,以指導文化事業單位轉制,自發地實現兼並和重組,費時費力。而以行政命令「拉郎配」卻可以立竿見影。如果再帶有利益動機,直接以行政權力在市場中推動產業整合,則更會對發展起逆向調節作用。

明年將進入「十五」計劃最後一年,「十一五」規劃已經提上日程,我國文化產業正在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如果我們不能

很好地總結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教訓,將發展納入改革的軌道,以資源配置機制的重大轉換推動健康的增長或發展,而是任憑個別領域的「泡沫化」趨勢蔓延,就可能為今後的發展製造新的障礙。

我國的文化體制改革既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也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准備,處在一個特殊的歷史空間,承擔了特殊的歷史功能,因此必定充滿曲折,困難重重。此外,改革也是我國文化領域的一場「自我革命」,種種利益沖突不可避免,而且還隨著改革的深入日趨復雜。我們需要以十六屆四中全會決議為指導,堅定不移地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以適應文化產業發展高潮到來的形勢需要。

預測與建議

2005年文化產業發展形勢將受到兩個基本因素的影響:第一是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結束,將可能在全國鋪開;第二是加入WTO過渡期結束,文化分銷領域承諾開始生效,外國文化資本將進行戰略布局。一個文化產業的投資高潮已經來臨。在投資文化產業的意願和動力方面,國際大於國內,民間大於國家,地方大於中央。在文化產品與服務存在戰略性短缺的情況下,這會對改革形成高壓態勢。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安排中,宏觀政策將更加借重市場的力量,市場手段的分量會加大。如何抓住消費結構升級的機遇,通過開放文化市場加大文化產業的發展力度,緩解文化產品供應上的戰略性短缺,將成為新的一年文化體制改革的主題。我們應該積極利用改革示範效應和外資激發效應的雙重作用,順應時世,加快發展節奏。

(一)通過建立公平、統一的市場體制,擴大改革試點的示範效應,推進各種所有制市場主體之間的聯合、兼並、重組,大幅提高市場集中度

一年多以來,改革試點已經在一些產業領域產生了良好的示範效應,應該抓住制訂改革總體方案並在全國推開的機會,建立統一的市場體制,擴大改革的示範效應,形成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同時也避免新的不平等競爭形勢出現。

我們看到,2004年文化部發布的《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已經表明,文化主管部門注意到了應該在文化體制改革迅猛推進的形勢下,為不同所有制企業營造一個公平、公正、透明的體制和政策環境。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個重大進步,意味著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環境的進一步成熟,落實人民群眾文化權利的重點正在從消費領域轉向生產投資領域,而政府宏觀調控正在從行政手段為主向經濟手段為主的方向轉化。

在新聞出版領域,類似政策的出台也已經極為必要。由於明確絕大多數出版機構整體轉為企業的改革政策實施,將會有一大批書報刊出版機構由於失去行政性支持而迅速變為徒有虛名的「殼資源」。這些出版機構的出路或者是被已經占據出版高端位置的國有大型出版集團所兼並整合,或者是被控制全國性發行渠道的大型民營書業所兼並和重組。如果政策環境適宜,就會在市場搏殺中有真正超大型發行-出版集團誕生。這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為這一趨勢成為現實准備盡可能良好的市場環境。

為此,應當適時出台推動和主導這一發展趨勢的政策。比如說,將書號、刊號為基礎的傳統行政性宏觀調控手段,適時轉化為真正基於市場的經濟調控手段,推動一批長期以來以出賣書號、刊號為生的出版機構資源向有實力的出版或發行集團匯聚。

應該說,隨著WTO過渡期結束,國外大型傳媒集團將在中國傳媒市場展開戰略性投資,鯨吞體制內優質和閑置文化資源的速度將大大加快,主管部門出於盡快做大做強民族文化經濟考慮,應該採取更為激進有效的市場化手段,以加快國有文化單位改革和放開民營文化資本准入等多種手段,推動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兼並和重組,提高市場集中度,提升產業競爭力。

(二)將投融資體制改革作為改革的重點和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杠桿,推動新一輪傳媒資本投

浪潮的形成

我國文化資本投資高潮正在興起,而且將以文化市場為主戰場。從外國文化資本進入中國的步驟來看,由於分銷領域的逐步放開,他們在許多領域已經完成以文化產品對中國市場的佔領,轉入以文化資本大規模整合我優質文化資源階段。本土民營文化資本也已經在幾年的力量積蓄之後,進入大規模伸展時期。2004年我國文化資本市場已經浮現出如「中信」和「星美傳媒」等文化資本巨頭的身影,中國的文化資本市場將進入風起雲涌的年代。

在這樣的形勢下,投融資體制改革成為主管當局關注焦點是合乎情理的。目前國內已有多家試點單位在集團化改革取得進展、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建立的基礎上,開始新一輪股份化改革,並擬訂上市方案。僅就目前業內進入試點的為數不多的國有文化傳媒集團而言,其資產總量、收入水平,以及現金流量,已經具有籌集數百億資金,在新聞出版領域掀起兼並狂潮的能力。如果再加上已經占據流通領域大半河山,並做好了進軍出版一切准備的民營書業集團,以及環伺於體制門外的傳統產業資本巨頭,未來文化市場的兼並戰規模就更為可觀。

因此,盡管還有諸多體制和政策性障礙,但是在新的一年裡文化投融資體制毫無疑問將有重大突破。在這種形勢下,最為合理的做法是解放思想

,大膽實驗,主動拆除投融資政策壁壘,在關鍵性的領域實現關鍵性的制度創新,以體制性優勢奪得經濟發展的先機。

(三)抓住「十一五」規劃機遇,規范產業發展,推動區域文化產業格局成型

一年多來,在某些無序的發展沖動中,也出現了相反的趨勢,一些地方政府開始打造區域性合作與發展的格局,文化產業在區域經濟的各種構想與規劃中的地位引人注目。江浙滬演出市場區域合作已經運作多年,取得重大成果。在所謂「泛珠江三角洲9+2」合作構想中,也包含了許多文化產業的內容。2004年11月,傳出正在制訂的「十一五」規劃將為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城市群進行區域經濟定位的新聞報道,文化產業作為環渤海城市群的主要產業發展方向赫然在列。同樣是在2004年11月,香港特區政府主辦了「亞洲文化合作論壇」,邀請國家文化部和22個省文化廳領導,與亞洲8個國家文化部門官員共同探討這一地區文化發展國際合作的前景,論壇主題響亮地叫做「創意亞洲」。會議凸顯了亞洲國家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的區域合作意願,以及香港作為亞洲地區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地位。

可以預見,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形勢下,中國經濟增長正以向內地延伸和向海外擴展的兩種方式向實現,區域經濟合作之勢正在迅速形成,文化產業也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城市群為首的東部發達地區將成為中國文化產業最重要的區域,既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也帶動中西部文化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各地方政府毫無疑問應該抓住制訂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機會,制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參與區域文化產業共同體,提升本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競爭力。

(四)加入WTO以後我國製造業迅猛發展,應該建立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的戰略聯系,拓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商機

由於加入WTO後我國工業化進程驟然提速,於是經濟界出現了有關發展道路的新爭論。實際上,無論這一爭論的結果如何,我國成為全球製造業基地是必然的,問題只在於我們如何應對。我們應該研究文化產業的發展如何可能與總的國民經濟的發展相協調,如何與傳統產業的發展產生互動因而相得益彰的問題。目前國際上興起的「文化創意產業」應是一種值得考慮的戰略性方案。

文化創意產業是近年來在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發達國家提出的概念,主要特徵是重視發展現代文化產業的高端,重視將現代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相結合,以增加傳統產業的文化附加值。文化創意產業的提出抓住了現代文化產業的核心和實質,也調整了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使其從單一的個人消費需求導向,轉向於既服務個人消費需求,也服務生產領域的新思路。這一點無疑也是符合我國經濟現階段發展的要求的。因此,在制訂十一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時候,我們應該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自覺地對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做更加整體性的考慮,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文化產業發展的道路。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風險與機遇並存的發展新階段。在這個階段,發展形勢將發生深刻變化,城市化是否與工業化同步,公共服務是否普及完善,精神文化是否剛健飽滿,將成為發展的關鍵。在這個階段,經濟發展將以社會發展為前提,而不是像我們以往所理解的那樣,社會發展以經濟發展為前提。只有認識這一深刻轉變,才能真正理解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這一重大題目的深遠含義,才會將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問題置於其應有的位置上(據文化藍皮書《2005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將媒體經營性資產分離出來,以此為主體吸收社會資本,將面對大量關聯交易、無形資產評估等問題,很難與目前證券市場管理規范接軌,而且近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它也很難得到投資者的認同、廣東省政府主辦、走向世界。

目前存在問題與分析

(一) 關於宏觀形勢中的問題:對於戰略性短缺的進一步審視

2004年《文化藍皮書·總報告》曾經分析,播出機構未真正實現「制播分離」,深圳市政府承辦。2004年被我國廣電部門稱為「動漫遊戲產業年」。這種雙軌體制在文化市場已經有所發育的今天,已經造成了嚴重社會不公的不良後果、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發展態勢相矛盾的,據報道,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我國文化產業的宏觀形勢存在著「戰略性短缺」,實現這一改革目標,啟動產業發展,生產積極性受到抑制。今年以來,一些新披露的數字和研究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我國的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盡管我國1992年頒布了《關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但是統計數字顯示,從1991~2002年。由於在體制內占據優越地位,握有壟斷權力,我國將於2004年結束開放文化分銷領域的准備期;3左右。這一比重比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的平均值低了14個百分點,就業水平也低了近20個百分點(《財經藍皮書——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目前文化產品流通領域的開放已經是事實,無論是圖書音像分銷,還是電影院線,如何以文化產業的發展參與國民經濟戰略結構調整,促進經濟,有序、公平。

在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出現的問題很典型。截止10月末,有關部門已經向11家民營圖書發行機構發放了「全國總發」許可。可以預見。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難度逐漸增加,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思想解放和理論突破。如果這類企業大量上市融資,將可能給資本市場帶來巨大的風險。

改革的難度也來自於事業單位內部。但是,在書報刊出版和廣電播出機構等產業高端領域,改革的深入需要新的思路和推動力,由於民營的內容製作機構和國營的播出機構在體制上地位不同,在新聞出版業,無論是出版集團,還是報業集團,致使70%的國產動畫片在各省市縣電視台無法播出、公正的市場定價機制沒有形成,將事業和產業兩種好處兼收並取,往往成為他們在「雙軌制」條件下最為合理的選擇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的核心領域的新聞出版業率先釋放出重大改革信息,除黨報黨刊及重要出版社仍為事業單位外,社會文化類報刊和絕大多數出版社將轉為企業

⑺ 如何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投融資的意見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建立完善企業自主決策、融資渠道暢通,職能轉變到位、政府行為規范,宏觀調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資體制。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
一是改善企業投資管理,充分激發社會投資動力和活力。
二是完善政府投資體制,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
三是創新融資機制,暢通投資項目融資渠道。
四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升綜合服務管理水平。
五是強化保障措施,確保改革任務落實到位。

⑻ 如何完善投融資機制,推動企業所有制改革

平等對待各類投資主體,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放寬放活社會投資。

科學界定並嚴格控制政府投資范圍,平等對待各類投資主體,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放寬放活社會投資,激發民間投資潛力和創新活力。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和放大效應,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將投資管理工作的立足點放到為企業投資活動做好服務上,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實現服務。

打通投融資渠道,拓寬投資項目資金來源,充分挖掘社會資金潛力,讓更多儲蓄轉化為有效投資,有效緩解投資項目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投融資體制改革要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財稅、金融、國有企業等領域改革有機銜接、整體推進,建立上下聯動、橫向協同工作機制,形成改革合力。

(8)深圳市投融資體制改革擴展閱讀: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相關要求規定:

1、實行備案制的投資項目,備案機關要通過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或政務服務大廳,提供快捷備案服務,不得設置任何前置條件。

2、實行核准制的投資項目,政府部門要依託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或政務服務大廳實行並聯核准。精簡投資項目准入階段的相關手續,只保留選址意見、用地(用海)預審以及重特大項目的環評審批作為前置條件。

3、按照並聯辦理、聯合評審的要求,相關部門要協同下放審批許可權,探索建立多評合一、統一評審的新模式。加快推進中介服務市場化進程,打破行業、地區壁壘和部門壟斷,切斷中介服務機構與政府部門間的利益關聯,建立公開透明的中介服務市場。

⑼ 新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為探索中國投融資體制改革,1993年,新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由國家發改委發起在深圳成立,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90000萬元。作為身膺重命的全國性的大型股份制企業,公司多年來創新發展,致力於投資銀行及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經營活動。投行方面:早在1995年就推出資產管理業務,為希望工程、中國益民基金提供資產管理服務;完成新華信託、長春證券等一系列大型企業購並重組業務。在金融業務創新方面,在國內率先導入資產證券化交易,發起成立國內第一家專業人壽保險公司。目前,公司已發展成為業務門類齊全的投資銀行,以新產業本部、新華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新產業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等機構為業務載體,廣泛開展創業投資、策略投資、信託投資、資產管理、資本市場、企業並購、投資咨詢等投資銀行及其衍生業務,在業內享有聲譽。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領域:公司致力於投資發展信息與通訊技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新材料與新能源技術、光電子與醫療技術等技術含量高、成長迅速的新興產業。主要投資有:長春新產業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中通網路技術產業公司、武漢理工光科股份公司、嘉事堂葯業、深圳市新產業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新產業綜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國信招標有限公司等。全國性的大型股份制企業
法定代表人:翁先定
成立時間:1993-08-16
注冊資本:19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5156692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振興路3號建藝大廈17樓

⑽ 中國地方政府融資22種模式的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中國地方政府的經濟與投融資職能
第一節 從多維視角把握中國政府的經濟職能
第二節 中國地方政府經濟職能實務的創新——城市經營
第三節 中國地方政府的投資職能
第四節 中國地方政府的融資職能
第五節 中國地方政府的投融資載體
第二章 中國地方政府投融資體制的改革與創新
第一節 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與措施
第二節 上海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與措施
第三節 深圳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與措施
第四節 大連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與措施
第五節 成都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與措施
第三章 發達國家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概況
第一節 美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概況
第二節 英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概況
第三節 法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概況
第四節 德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概況
第五節 加拿大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概況
第四章 債權融資模式
第一節 國內銀行貸款(模式一)
第二節 國內銀團貸款(模式二)
第三節 國際銀行貸款(模式三)
第四節 國際銀團貸款(模式四)
第五節 外國政府貸款(模式五)
第六節 國際金融機構貸款(模式六)
第七節 發行債券融資(通過投融資載體)(模式七)
第八節 委託貸款融資(模式八)
第九節 信託計劃融資(模式九)
第十節 民間資本融資(模式十)
第十一節 ABS債權融資(模式十一)
第五章 股權融資模式
第一節 產權交易融資(模式十二)
第二節 增資擴股融資(模式十三)
第三節 投資基金融資(模式十四)
第四節 風險投資融資(模式十五)
第六章 項目融資模式
第一節 BOT項目融資(模式十六)
第二節 TOD項目融資(模式十七)
第三節 REIT項目融資(模式十八)
第四節 項目包裝融資(模式十九)
第七章 資源融資模式
第一節 無形資源融資(模式二十)
第二節 土地資源融資(模式二十一)
第三節 整合資源融資(模式二十二)
參考文件與文獻

閱讀全文

與深圳市投融資體制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假定有四種投資理財方式 瀏覽:615
在線投股票 瀏覽:521
工科碩士期貨 瀏覽:860
銀行1萬理財 瀏覽:672
螞蟻基金南方理財 瀏覽:801
基金理財怎麼賺錢 瀏覽:274
金融機構取什麼名字好 瀏覽:832
銀行外匯登記是什麼 瀏覽:322
做期貨能賺錢十大法則 瀏覽:642
企業穿透指標 瀏覽:477
上海市粵慧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地址 瀏覽:222
輝煌金融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793
民營小微金融服務宣傳照片 瀏覽:831
金融機構收費治理報告 瀏覽:31
農信社金融服務鄉村振興 瀏覽:947
建行信用卡境外匯款 瀏覽:90
優先股屬於金融資產 瀏覽:103
收益型股權融資模式解釋 瀏覽:176
最新江蘇雞蛋價格行情預測分析 瀏覽:355
杠桿斜放的物體阻力 瀏覽: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