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次貸危機 採取 措施
今年,美國次貸危機不斷加劇並逐步演變成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地的實體經濟造成嚴重沖擊。為抵禦危機,世界各地紛紛採取降息、注資等措施救市。以下為全球救市大事記:
2月7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了約168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旨在通過退稅、刺激消費促進美國經濟增長。
3月11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歐洲中央銀行等5家西方主要央行宣布,將採取聯合措施向金融系統注入資金。
7月30日,美國總統布希簽署總額達3000億美元的房市援助法案,旨在幫助美國兩大住房抵押貸款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擺脫困境。9月7日,美國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9月16日,美國政府接管全球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
9月16日,美聯儲、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等西方主要央行再次同時向金融系統注入大量資金,以緩解信貸市場的流動性不足。
9月20日,美國政府提出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計劃。10月1日和3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分別通過了經過修改的大規模金融救援方案,該方案隨即獲總統布希簽署並生效。
10月8日,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以及加拿大、瑞士和瑞典等國的央行聯合大幅降息0.5個百分點。
10月12日,歐元區15國首腦在歐元區首次峰會上通過行動計劃,同意各成員國為銀行再融資提供擔保並入股銀行。德、法等國根據這一計劃,紛紛出台各自救市舉措。
10月19日,韓國政府公布約1300億美元的大規模金融救援計劃,內容包括為國內銀行外債提供擔保、向銀行和出口商提供資金等。
10月30日,日本政府公布約2730億美元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方案,內容包括發放現金補助、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擔保、減稅和降低失業保險費用繳納標准等。
11月7日,繼10月通過多項旨在保護金融系統的措施後,俄羅斯總理普京批准了一項旨在改善本國金融和經濟形勢的行動計劃,力圖通過刺激國內需求、增加政府投入等措施穩定實體經濟。
11月9日,中國政府宣布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並出台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兩年投資約4萬億元人民幣。
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會議就國際社會加強協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和支持經濟增長達成一致,並呼籲改革世界金融體系,防止類似危機再次發生。
11月25日,美聯儲宣布投入8000億美元,用於解凍消費信貸市場、住房抵押信貸以及小企業信貸市場。美國財政部也從7000億美元金融救援計劃中撥出200億美元,支持美聯儲的上述行動。
11月26日,歐盟出台總額達2000億歐元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內含擴大公共開支、減稅和降息等提振實體經濟的三大舉措。
12月4日,歐洲央行、英國央行、瑞典央行分別降息0.75個百分點、1個百分點和1.75個百分點。這是歐洲多家央行在短短兩個月時間里展開的第三次聯合降息行動。
背景資料:美國次貸危機
所謂次貸,即次級抵押貸款。在美國,放貸機構根據借款人信用的高低,將貸款分為「優級」和「次級」。次級貸款因面臨更高的風險,其利率高於優級貸款利率。
美國爆發次貸危機的根源在於房地產泡沫的破裂,而房地產泡沫的形成又與美國社會的「消費文化」、不當的房地產金融政策和長期維持的寬松貨幣政策有直接關系。
美國經濟長期以來一直有高負債、低儲蓄的特徵,不但居民習慣於借債消費,而且國家也鼓勵借貸和超前消費。此外,為阻止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一度長期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聯儲連續13次下調聯邦基金利率,使利率從6.5%降至1%的歷史低水平。寬松的貨幣政策降低了借貸成本,促使美國民眾紛紛進入房地產領域。對未來房價持續上升的樂觀預期,又促使銀行擴大向信用度極低的借款者推銷住房貸款,也就是發放次級抵押貸款,以賺取更高的利息收入。因此,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房地產市場泡沫日益膨脹。
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聯儲連續17次提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攀升大大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自2006年起,美國房市大幅降溫,房價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次貸違約率不斷上升。2007年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次貸危機開始顯現。此後,其他一些提供次貸的金融機構相繼出現財務危機,到2007年夏天,次貸危機全面爆發。
此外,美國大批放貸機構在中介機構的協助下,把數量眾多的次貸轉換成證券在市場上發售,吸引各類投資機構購買。然後,這些投資機構再將購買的證券開發成多種金融衍生產品,出售給對沖基金、保險公司等。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調查,美國次貸總額為1.5萬億美元,但在其基礎上發行了近2萬億美元的住房抵押貸款支持債券,進而衍生出超萬億美元的擔保債務憑證和數十萬億美元的信貸違約掉期。而在這一所謂金融創新過程中,美國政府並沒有加強相關監管,使得金融市場越來越缺乏透明度。這一倒金字塔式的金融結構存在巨大風險,一旦作為基礎的次貸出現問題,將不可避免地產生連鎖效應,波及金額更為龐大的其他金融衍生產品。
因此,美國次貸危機自去年年初顯現以來,影響面逐漸擴大,一些過度投資次貸金融產品的銀行和保險公司紛紛遭到波及,包括房利美、房地美、雷曼兄弟公司、美林公司和美國國際集團等等。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最終引發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目前,金融危機的影響已向實體經濟擴散,使世界經濟面臨巨大風險。
⑵ 華為擬在境內首次發債,募資60億補充營運資金,華為缺錢了
華為境內發債,你沒有看錯,華為境內第一次發行60億中期票據,華為是缺錢嗎?為什麼要發債,從華為的財報知曉,華為不缺錢,華為給的發債理由是補充公司本部及子公司的營運資金。
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華為營業收入分別為5180.68億元、5984.80億元、7151.92億元和3965.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31.58%、15.52%、19.50%和 22.86%,2016-2018 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7.49%,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70.52億元、474.55億元、593.43億元和349.04億元。 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華為凈資產、總資產分別為2454.87億元和7057.16億元。
另外華為的貨幣現金高達2497.31億元,2019年1-6月,該公司合並口徑營業收入2110.57億元,凈利潤112.35億,換言之,今年上半年華為終端凈利已接近其去年全年凈利了。
華為的利潤、營收依然保持快速的增長,而且貨幣現金高達2497.31億元,華為肯定不缺錢。
在華為發國內債之前,華為曾經在海外發行相關債券,包括兩期人民幣點心債和四期美元債券,國外的債券利率會低於國內債,為什麼華為要發國內債,有幾個原因。
原因1:當前的環境需要打開國內融資通道,特朗普一意孤行的制裁,讓華為更加堅信加大投入研發核心技術,核心技術的研發是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打開國內融資通道有利於保障研發投入,准備充足的彈葯,應對特朗普的挑戰。
原因2:有可能國外的融資通道受阻,隨著國際經濟環境日益嚴重,加上特朗普對華為的制裁,國外的金融機構有可能看空華為,相關的華為債發行可能受阻。
華為首次在境內發債,募集60億補充運營資金,並不代表著華為缺錢,華為不會缺錢。如果缺錢,可以有國內銀行組團貸款,可以通過內部員工配股募集資金,要知道,華為在09年一次通過內部員工配股,就募集了75億元資金,而且,華為並非是你想參與配股就能參與配股,而是有選擇性的配股。
對於華為此次發債募集資金的事,要看華為為什麼改變了從來不向 社會 募集資金的一貫傳統?
應該說,華為在受到美國「禁令」之後,發生的一個重大變化,那就是轉變了以往的一些經營風格,其中,最大的轉變,就是對供應商體系的轉變。
這個轉變,並不單純是從「全球供應鏈體系」轉向「國內自主替代」,也不單純是「防止未來供應鏈受美國禁令影響」,而是「通過和國內供應鏈戰略合作」和「扶持」的重大改變。
凡是做過投資或者知道華為此前對供應商的態度的人就知道,華為此前對供應商可以說是苛刻和刻薄——賬期長,質量要求高,供應商考核嚴。
對比目前華為對供應商的態度是,給予足夠的利潤空間,以扶持供應商的成長和研發,賬期給予盡量的快速周轉,以利於供應鏈 健康 和 同步快速增長。
打一個比方,歐菲光在「財務造假」或者「財務危機」的節點上,華為給予「30億的預付款」的支持,可能是華為上述轉變的一個初始信號,大改以往對供應商嚴厲和苛刻的一貫作風。
那麼,清楚了這一點之後,再來看「華為發債」的事,就能夠理解華為的「變化」了。那就是讓更多的國人和資金參與和感受到華為的存在和華為的成就帶來的「分享」,從華為對供應鏈的改變來看,的確,美國禁令對華為的增長速度有一定的影響,但是華為通過「美國禁令」看到了國人的民族情緒和國人對華為的支持和同情。也看到了國人的支持和同情給華為帶來了巨大的機會,更看到了在目前關稅環境長期存在的情況下,華為已經不僅僅是華為,而是「民族產業」是「產業鏈的靈魂」。美國禁令,不是針對華為,而是針對「通信產業鏈」和中國 科技 力量——華為營收接近萬億,其背後是十萬億級別的產業鏈配套能力。
因此,我個人覺得,美國的所謂禁令,讓華為加速成熟了,加速了華為對自身,對產業的成熟,也加速了華為對「配套產業鏈」的重要性的認識和成熟。同樣,華為發債,也是這個道理。
華為首次發債的消息,在小財的朋友圈刷屏,有人笑言「747億的現金流,國內優質資產的巔峰,請排隊認購,30億都不夠狼搶的」,究竟為何?
綜合華為財務報表來看,華為並不缺錢,主要目的是擴大融資渠道,應對未來經營風險。
華為並不缺錢,只是為了優化融資渠道,拓寬融資路徑 ,馬雲講過一句話能夠很好的解釋華為這次發行債券的行為。「天晴的時候就要想著修屋頂」,這句話用在企業經營上是再合適不過了,也就是說並不是等到你真的「需要」或者「缺錢」的時候才想著去融資,要在自己最「強大」的時候就要想到去融資。
我們一般人認為只要在自己需要的時候才會想到去融資,但是你真的需要融資的時候 ,一定是公司的經營遇到困難了,你這個時候去進行融資,你的談判能力是下降的,你真的需要的時候就是你「求」人的時候,你的成本會很高,而且還不一定會成功,但是在你企業經營狀況最好的時候,大家也都認為你有還錢能力,或者是賺錢的能力,你融資自然是容易的,這個時候儲備過冬的糧食成本最低。但是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再去想到融資,首先對方就會懷疑你的還款能力。你的融資成本會急速上升。
華為在2015年到2017年的3年間在境外發行了4次債券融資行為,累計融資45億美元 ,所以,這就說明華為一直是有進行債券融資的,按照當前的匯率計算,60億元人民幣債券的額度還不到9億美元,對華為而言並沒有顯著 的變化,畢竟曾經3年就發行了45億美元的債券。當下在境內進行首次發行債券只是為了優化融資布局,豐富融資渠道,無論未來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這對華為來說都擁有更多的應對之策。
華為的貨幣資金也非常的充沛,在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華為的 貨幣資金分別是1255億元、1573億元、1841億元、和2497億元,貨幣資金的增速快於營收的增長率。2016年到2018年的貨幣資金復合增長率是21%,而2016年到2018年華為的營收分別是5179億元、5982億元和7149億元,復合增長率是18%。而2019年上半年貨幣資金的增長率是36%,而同期營收的增長率只有23%,貨幣資金的增長速度遠快於營收的增長率。
總而言之,華為並不缺錢,但是要為「缺錢」做好准備,提前布局,才是最好的應對之策,未雨綢繆,企業經營變幻莫測,生於安樂、死於憂患。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對很多企業來說,本身並不缺錢,甚至富富有餘。蘋果、華為都是這樣的公司,蘋果手裡最多有相當於上萬億元人民幣的現金,而華為的現金類資產也一度多達3000億元,截至到今年上半年也有2500億元。由於錢太多,華為還做了800多億元的結構性存款和理財。
即便是有錢,那也需要想各種辦法打通各種融資渠道,為何?因為天有不測風雲,再強的企業,也可能哪天遇到突發性的事情而面臨資金鏈緊張的問題。 華為象徵性地在境內發債券,其實就是要和這個市場建立聯系。 債券市場有投資者,也有負責債券銷售的投行,還有各種評級機構,還要和交易所、監管機構打交道,這些流程跑通了,那麼也就意味著境內的債券市場跑通了,以後突然哪天真的需要借錢了,只要照著之前的經驗走就是了。 華為這種情況,和很多不缺錢的小企業主仍然要到銀行貸款,是一個道理 。
華為境內發債,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 盡可能詳盡地展示自己的實力 。我們都知道華為很強,而且華為每年要發年報,每半年要發半年報。但華為畢竟只是一個非上市公司,它的信息披露也就基本停留於定期報告,而這些定期報告是比較簡單的,外界並不太能看清楚華為。一旦到公開市場融資,那麼就意味著華為必須按時按需披露自己的信息,且 披露的內容比它的定期報告還要詳盡,那麼所有和華為有利益相關的人(比如供應商、經銷商、員工等等)對華為信心會更強。
總之,華為此時發債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借錢,拓展多種融資渠道和向利益相關者披露信息提升信心才是關鍵。
華為擬在境內首次發債,募資60億補充營運資金,目的有幾個:
第一,有備無患
其實幾個月前,就有消息稱華為計劃在海外發債,金額達數十億美元,目的就是在冬天來臨前儲備糧草。
如今,變成在國內發債,目的也是一樣的,就是有備無患。
華為共有6次境外發債,包括4次美元債券和兩次人民幣點心債。目前,兩筆點心債已經兌付,4筆美元債券尚未到期,共計45億美元。
首次在國內發債,也是為了打通國內的融資渠道,畢竟海外的形勢不明朗,以後還是需要依靠強大的國內債市,現在就打通渠道,也為時不晚。
第二,秀肌肉
華為賬上真的不缺錢,截至2019年6月末,華為賬面現金2497億元。那麼這些錢到底是真的嗎?畢竟,經歷過康美葯業、康得新百億貨幣資金造假後,大家都對這個有懷疑了。華為這不用懷疑。因為華為用現金買了700多億的理財產品,這可是沒法騙人的!
其實就完全不缺錢,但是為了儲備現金,而做的融資。
之前,華為在國內資本市場非常低調,因為根本就沒有融資。如今,打破這個傳統,就是為了提升國內員工的信心,以及給海外員工以信心,讓他們知道,華為在國內融資也是很容易的,不要擔心困難,華為有能力應對各種困難。畢竟,有強大的祖國做堅強的後盾。
以上就是華為在國內發債的事件分析。
華為發債不是缺錢,而是為缺錢做一個備份。 很多運營良好,利潤穩健的公司會突然倒閉,是因為現金流突然斷裂,導致企業無法生存。現金流就是企業的血液,血液突然乾涸,企業容易猝死。
當然,華為目前不存在現金流緊張問題,但防患於未然,是一個好習慣。
對於華為來說,發債不是單純的補充運營資金,而是要與資本市場建立一個良好的關系,這樣在未來有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從資本市場融資,滿足企業發展的資金需要。
因為華為 歷史 上,也曾經多次遇見資金困難,後來雖然都解決了,但並不意味著華為就不需要資本市場的支持。
尤其是,華為與其他公司有大不同。首先是華為不上市,這樣華為就與資本市場脫節。其次是,華為沒有外部股東,華為的股權都是在華為內部消化,以前是通過內部融資來解決資金問題,但伴隨華為規模越來越大,需要的資金規模也越來越大,單純的內部融資,已經滿足不了自己的需求。所以在不缺錢的情況下,發債是一個合適的辦法。一方面是建立與資本市場的合作關系,有一個好的通道。另一方面,晴天修屋頂,有助於雨天防漏水,也就是未雨綢繆,這樣在未來有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
這一次華為發債總規模是200億元,首期是30億元,這相對於華為的營收與利潤,不值一提。但對於現在市場上到處尋找投資機會的資金來說,算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項目,有助於打開華為與投資機構之間的合作通道。
企業不是孤立生存的,華為也不能總是單純的依靠員工融資,也要建立自己的資本生態,這樣在未來,如果遇見金融危機什麼的,也更容易度過難關。
華為顯然是缺錢的!而且這缺錢也是正常的!這主要是由於當前的大環境造成的。
很多人都認為華為這2年都保持著很好的增長,每年營收幾千億,利潤幾百億,應該是不缺錢的。這種想法正常情況下是沒錯的,但顯然今年出現了不正常的額外情況,我想這點不需要多說吧,美國的封堵必然會造成華為的一些困境。那麼存在哪些困境以及哪些缺錢的地方呢?
1、囤貨備戰: 在今年5月美國正式對華為宣布進行封堵後,坊間流傳的消息是華為已經意識到可能存在的風險,並且提前做了准備,這其中諸多准備之一就是囤貨,很多元器件早就提前做了規劃,大量采購。
同時,在美國的禁令正式生效前,華為又是緊急進行了采購,也包括美國這邊的公司也是大力配合,盡可能的利用那段空餘時間走流程出貨。
這些提前大量的囤貨顯然都是要錢的,這必然也就擠佔掉了部分華為的資金流。這兩部分要放在正常期間,顯然是沒必要的,屬於額外的支出。其實這個從去年的利潤就能看出,華為2018年的成本就上升了,這其中就有囤貨的成分在。
2、備胎轉正: 禁令生效下,華為就公開宣稱自己有備胎,未來將不得已進行轉正。雖然這很振奮人心,但是備胎畢竟是備胎,轉正也是需要加大投入的,也是需要燒錢的。
你看,海思宣布轉正後,華為又新投了大量資金下去,沒辦法,轉正了你研發的東西就更多了,自然得大量燒錢。目前華為擬建上海青浦研發、武漢海思工廠,這兩項總投資就達到了130以,分別為109.85億元和18億元
同時,備胎的有些東西其實並未完全准備充分,現在要轉正了就相當於要將原有的項目提前上線,這必然會加班加點的趕工,尤其是還未完成的自然又得加大研發力度,爭取盡快轉正。這方面典型的就是鴻蒙系統,按照華為原為的計劃,鴻蒙要明年才上,結果現在這事一來,只能提前!這一提前,顯然就得加大燒錢力度了!
3、其他困境: 美國封堵之後,未來華為手機的海外市場肯定會大幅度下滑,目前其實已經顯現了,歐洲市場華為手機的份額掉的還是挺多的,未來新機器不能用GSM,可能還會持續下滑,這種都將造成華為利潤的下降。
而華為為了能保持在5G上的領先,以及為了手機銷量達到全球第一的成績,未來在人才,技術研發上顯然還會持續加大投入,這些無一例外都需要錢。
我們可以看看截至2019年6月,華為在建的一些項目和資金需求:貴安華為雲數據中心投資79億元, 華為崗頭人才公寓項目 46.6億,蘇州研發項目 38億元 、總投資的華為松山湖終端項目二期 30億元, 松山湖華為培訓學院19億元。這些項目加上前面海思的項目,總資金規模就達到了340億元,這相當於把2018年全年利潤(593億元)的6成砸進去了。
短期內一下子砸進去這么多錢也是不易啊!
因此,綜合 起來看,華為短期內缺資金還是挺正常的,畢竟現在各方面華為都需要燒錢,基礎建設、人才招募、技術研發等等。這次募集總計也就60億元資金,就規模而言其實也不大,但應該能緩解華為的資金壓力,同時也可以看出華為對資金募集還是很控制,還是以自己需求為主,而不是亂搞。
近日工商銀行發布了一則關於推薦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注冊發行中期票據的函件,從函件中可以看到華為擬發行票據募集不超過200億的中期資金。
如果單單從華為對外發布的報表來看,華為並不缺錢,根據華為最近幾個年度發布的合並報表,我們可以看到華為持有的現金類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短期可變現的票據及債券等)都在千億以上,最近一期更是高達2800多億,此外華為每年的經營性現金流入也近千億,所以單從財務報表來看,華為一點都不缺錢。
如果你有關注資本市場就會發現,基本上任何一家上市企業都有銀行融資或發債融資,那每個企業都缺錢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企業之所以融資,是因為企業是逐利的,當通過自身投資可以獲得的收益超過融資的成本時,那麼基本上每家企業都會融資,因為這是利用銀行或投資者的錢為自己賺錢,這個就像很多人可以全款買房,但是卻寧願貸款一樣,因為自己的資金可以用於創造其他更多的收益。
當然此次華為增加國內的融資也與其面臨的國際形勢有關,部分合作的外資銀行減少或中斷與華為的合作,所以華為提前增加國內融資有備無患。
企業的發展成長歷程中,進行融資屬於一個極其正常的現象,一家企業只要他利用融資創造的收益高於他融資的成本,那麼企業的經營和融資就是良性的,可持續性。恰恰華為就是這樣的一家企業,因此大家不用過份解讀與擔憂。其實在這之前華為也一直都有融資,只不過以往華為比較低調,在孟晚舟事件之前知道、了解華為的人較少,當時華為的一舉一動還沒有如同現在一樣都在國人的聚光燈下。
華為境內發債,募集60億,補充營運資金。這樣做不是因為華為缺錢,而是因為華為需要拓寬融資渠道。為以後的發展未雨綢繆。 華為之前從未在國內發行過債券。之前曾經4次在國際市場發行過美元債券,共計45億美元,尚未到期。 在美國對華為打壓的背景下,華為在國際市場募集美元債券將變得困難,此次在國內募集人民幣債券是一次試水。 企業並不應該在缺錢的時候募集資金,只有不缺錢的時候才能募集到足夠低利率低成本的債券。而此次華為募集債券顯示無擔保,無抵押,就表明了華為的態度,不缺錢才會有這種底氣。 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華為營業收入分別為5180.68億元、5984.80億元、7151.92億元和3965.3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70.52億元、474.55億元、593.43億元、349.04億元。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華為凈資產、總資產分別為2454.87億元和7057.16億元。而現在華為的貨幣現金高達2497.31億元。華為當前明顯是不缺錢的。 華為國內發債是為了持續優化資本架構,保證公司財務穩健。中國債券市場容量已經全球第二。華為通過境內發債打開境內債券市場,將進一步豐富融資渠道,優化華為整體融資布局。
華為運營所需要的資金來自企業自身經營積累、外部融資兩部分,自身經營積累過去5年佔比約90%,外部融資過去5年佔比約10%。但由於外部環境變化,華為在國際市場面臨的壓力不斷加大,尤其是境外融資陷入停滯。 華為當前又急切地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自身技術能力,以推進5G業務發展。資金投入的巨大需求要求華為拓展國內債券融資,為長遠發展打好基礎。
⑶ 美國針對金融危機採取的措施
美歐英日兩天狂砸3000億剿殺金融危機
美聯儲9月16日宣布,通過隔夜回購協議向金融體系注資500億美元。這也是該行連續第二天大舉注資。9月15日,美聯儲已向美國銀行體系注資700億美元,為「9·11」以來最大規模的單日注資行動。
美聯儲出手拯救AIG 友邦保險虛驚一場 2008年09月22日18:11 財富時報
美德兩國出台金融股賣空禁令 2008年09月20日22:40 CCTV
美聯儲將向銀行業提供9000億美元現金貸款 2008年10月07日14:02 中國新聞網
全球央行史無前例集體大降息 解決流動性問題 2008年10月09日07:16 南方網
AIG再獲美聯儲378億美元注資 2008年10月10日06:08 東方網
美政府大蕭條以來首次購買銀行股份 2008年10月11日09:53 騰訊財經
美國2500億美元注資銀行業 公布銀行注資額 2008年10月15日07:11 中國證券報
美聯儲上調准備金利息支付 2008年11月06日08:05 騰訊財經
美國財政部本周將向九家銀行注資1250億美元
中新網10月27日電 據香港媒體報道,美國財政部表示,本周會向九家銀行注資1250億美元。
美聯儲本月第二次降息 美基準利率降至四年低點
中新社紐約十月二十九日電(記者 魏晞)美聯儲為期兩天的例行貨幣政策決策會議周三結束。會後,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決定降低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五十個基點,至百分之一 。
美聯儲與四國央行建立各300億美元貨幣互換安排
中新網10月30日電 綜合外電報道,美聯儲(Fed)周三宣布與四國央行建立貨幣互換安排,旨在改善全球金融市場的流動性。
傳美擬斥6000億美元按揭擔保 救300萬財困業主
中新網10月31日電 次按問題令美國樓價大跌,美國數以百萬計屋主面臨收樓。據香港《文匯報》31日援引外電報道,消息指財政部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官員即將達成協議,同意提供高達6000億美元按揭擔保,協助300萬財困屋主。如果消息屬實,標志政府將動用聯邦救市措施以外的資金拯救樓市。
美政府再斥資335.6億美元購買21家銀行股份 2008年11月18日10:03 新華網 劉洪
⑷ 中國企業為什麼要在美國退市,回到國內上市
最近幾年我們發現很多原先在美股退市的中概股陸續在美股退市後,回到A股重新上市,很多投資者表示不理解,美國是全球的金融中心,吸引著全球的資本參與其證券交易,而且各項制度完善,只要公司的業績較好或者成長性較好都能夠得到美股市場投資者認可,比如阿里巴巴在美股上市股價也是一路走高,並且大家討論最多的也就是拼多多的股價也是一路走高,雖然目前其沒有正式盈利。
但股價卻是屢創新高,投資者看好的是其的特別的商業營銷模式和公司營收情況,包括其客戶流量等,看好的投資者不是看好現在的盈利能力,而是其成長性,一旦商業模式成型後和行業地位站穩,公司能夠短期快速盈利,通過這類公司的上漲我們能夠發現
美股市場的一些投資者包括一些機構投資者投資還是較為理性,如果好的公司能夠在美股上市後能夠發展和成長的較好,而我們A股主要是題材性的炒作,市場投資者都在挖掘一些短期題材炒作,相比之下美股市場更成熟,長期發展前景較好,為什麼很多中國企業還要再美股退市呢,下面我們來重點討論這類現象的原因。
中國資本市場的逐步成熟和改革這幾年中國資本市場在逐步改革,各項制度趨於成熟後,吸引更多的中概股回歸,原來我國是實行的核准制的上市制度,很多公司根本不符合A股的上市條件,比如之前阿里,騰訊等都不符合A股上市條件,很多企業是被迫後選擇美股上市。
隨著資本市場的逐步改革,我們注冊制下的科創板在去年已經正式上線,再次創業板也要實施注冊制,這讓很多原本無法在A股上市的企業,都能夠選擇在A股上市完成融資,比如國家之前設立的CDR等,也鼓勵一些中概股回歸A股上市等,目前國內資本市場快速發展,政策紅利較多,這就導致很多中概股的回歸A股的興趣,國內條件明顯好於美國。總結:以上我們從三個方面重點講解了中概股選擇在美股退市,選擇在A股上市的原因,很多中概股企業在美股收到不公平的待遇,再次的A股的特點,中國資本市場的逐步發展,國內上市條件越來越好,市場的活躍度好於美國市場,政策鼓勵等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總結:以上我們從三個方面重點講解了中概股選擇在美股退市,選擇在A股上市的原因,很多中概股企業在美股收到不公平的待遇,再次的A股的特點,中國資本市場的逐步發展,國內上市條件越來越好,市場的活躍度好於美國市場,政策鼓勵等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⑸ 美國 *** 債務歷史數據
以下是美國 *** 借款上限歷史數據的總結。(單位:10億美元) 統計日期 債務上限 債務上限相當於GDP比例 2011年 2010年 14,290 92.1% 2009年 12,100 84.1% 2008年 10,610 70% 2006年3月 8,965 70.3% 2004年11月 8,184 69.2% 2003年5月 7,384 68.9% 2002年6月 6,400 61.9% 1997年8月 5,950 71.0% 1996年3月 5,500 72.1% 1993年8月 4,900 74.1% 1990年11月 4,145 70.9% 1989年11月 3,123 56.5% 1987年9月 2,800 58.7% 1986年8月 2,111 47.7% 1985年12月 2,078 48.1% 1984年10月 1,824 45.8% 1984年7月 1,573 40.2% 1984年5月 1,520 39.9% 1983年11月 1,490 41.5% 1983年5月 1,389
國際金融協會(IIF)日前發布的全球債務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債務從2017年12月31日的238萬億美元,增長超8萬億美元,至歷史新高24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1.1%。
全球債務歷史新高是怎麼回事_為什麼債務歷史新高 目前,全球債務已經佔全球GDP的318%,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是自2016年三季度以來,全球債務佔GDP比率首次增長。 基於該趨勢,IIF董事總經理Huan Tran警告稱,雖然只要沒有出現嚴重的經濟放緩,憑借延期和再融資,債務數額尚在可控范圍內,但是全球經濟增長正失去動力,同步復甦告終。
更令人憂心的是,隨著美聯儲加息步伐加快將增加借貸成本,或將導致債務違約激增。IIF高級主管Sonja Gibbs則表示,由於債務和融資成本增加,少數幾個發達經濟體的 *** 債務危機風險加大,凸顯了日益惡化的全球債務威脅。
IIF也表達了對新興市場的債務擔心。一季度,新興市場債務增加了2.5萬億美元,創下58.5萬億美元的新紀錄。
其中巴西、沙特、奈及利亞和阿根廷的 *** 債務增幅最大,阿根廷和奈及利亞美元再融資風險較高。 非金融企業負債總額最大 根據IIF發布的追蹤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家庭、 *** 、非金融機構債務總額為飆升至186萬億美元,這其中家庭負債總額為47萬億美元,非金融機構債務總額為74萬億美元, *** 部門負債總額為67萬億美元;而金融部門負債上升至61萬億美元,創記錄高早唯位。
由上述數據可知,非金融企業負債總額已經超過金融企業,成為負債總額最大的部門。 其中,在地域上來看,非金融公司債務在加拿大、法國和瑞士創下歷史新高,美國 *** 債務與GDP的比例上升至101%。
過高的債務持有量,容易引發信貸風險 對於一般讀者而言,幾百萬億的負債持有量僅僅是一串數字,並沒有什麼深刻的概念。如果把范圍縮小一點,全球的經濟體看做成一個企業,那麼債務持有量的上升可以看出企業舉債擴張。
這個例子就很容易被讀者所理解,企業舉債擴張無疑是加重了企業負擔,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一旦市場出現波動,資金流斷鏈,就會引發財務危機,嚴重時企業可能面臨停產倒閉。 然而全球經濟相對一個企業而言要更為復雜,全球債務持有量上升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個人、企業和 *** 一直在不斷的借款,換個角度講就是,債務的清償方面遇到了問題。
雖說在經濟保持穩定發展的情況下,債務問題可以通過延期和再融資得到解決。然而,一旦經濟增速放緩,各經濟體所面臨的信貸風險將會增加。
以美國為例,利率和信貸同步增長,借款成本也隨之增加,未來可能面臨更高的違約數量。 IIF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新興經濟體債務總量增加至58.5萬億美備簡元,受利率指標上升的影響,大部分新興經濟體浮動債券持有人將面臨更大的風仿睜褲險。
而成熟經濟體對浮動利率債券的依賴性更高,因此全球債務持有量的上升不得不引起各個國家的重視。 首頁 → 九號娛樂 → 今日熱點 → 全球債務歷史新高是怎麼回事_為什麼債務歷史新高 全球債務歷史新高是怎麼回事_為什麼債務歷史新高 相關下載相關文章發表評論 2018/7/13 9:12:48來源:本站原創作者:嘴強王者人氣:46 第 2 頁 全球債務最高的國家 全球債務最高的國家 據國外媒體統計,如果把全球所有國家 *** 債務加在一起,總量已經高達63萬億美元。
而且,這個規模還在不斷的上升。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全球各國的債務規模情況。
首先,我們來看看全球債務規模的分布情況: 美國和日本合計佔全球債務總額一半 據統計,美國的債務總額已經已經達到20萬億美元的水平,佔全球債務總額的31.%。日本緊隨其後,佔全球債務總額的18.8%,其中債務占日本GDP239.3%。
美國和日本合計差不多背負了全球一半的債務。 其他國家較多的有中國(7.9%)、義大利(3.9%)、法國(3.8%)、英國(3.7%)、德國(3.8%)、加拿大(2.3%)、印度(2.5%)、巴西(2.2%)。
各國佔全球債務的比例 全球債務最多的五個國家 排名前五的國家,累計債務總額合計為41.6萬億美元,佔了全球的66%。美國和日本毫無懸念的排名前兩位。
其中,美國的債務佔GDP的比重達到了107.1%,日本更是高達239.3%。中國排名第三,總額為4.97萬億美元。
義大利和法國位列第四和第五位。
國際金融協會(IIF)每個季度都會對外公布新的全球債務總額,但每次公布的結果都有一個共同點——創歷史新高,這次也不例外。
國際金融協會(IIF)日前發布的全球債務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債務從2017年12月31日的238萬億美元,增長約9萬億美元,至歷史新高24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1.1%。 目前,全球債務已經佔全球GDP的318%,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是自2016年三季度以來,全球債務佔GDP比率首次增長。
基於該趨勢,IIF董事總經理Huan Tran警告稱,雖然只要沒有出現嚴重的經濟放緩,憑借延期和再融資,債務數額尚在可控范圍內,但是全球經濟增長正失去動力,同步復甦告終。IIF高級主管Sonja Gibbs則表示,由於債務和融資成本增加,少數幾個發達經濟體的 *** 債務危機風險加大,凸顯了日益惡化的全球債務威脅。
IIF也表達了對新興市場的債務擔心。一季度,新興市場債務增加了2.5萬億美元,創下58.5萬億美元的新紀錄。
其中巴西、沙特、奈及利亞和阿根廷的 *** 債務增幅最大,阿根廷和奈及利亞美元再融資風險較高。 盡管目前全球經濟處在2011年以來的最強上行態勢之中,但全球的負債壓力令IMF原本對經濟的樂觀展望蒙上陰影。
IMF在近期報告提及,目前,全球債務規模已經膨脹至超過十年前金融危機的高位,而且,世界經濟的債務風險正加劇,許多經濟體或是在融資狀況收緊時更難償還債務。 事實上,「這些債務永遠無法償還,也無法在利率正常化時融資」。
IIF董事總經理Huan Tran警告稱,「 *** 、企業和個人可能無法償還債務,或者只是付利息」。不過,債務經濟是目前世界經濟的通用模式,但是長此以往的後果就是會讓全球經濟增長正失去動力,同步復甦告終。
這一點在美國經濟身上表現的特別明顯,IIF數據顯示,美國 *** 債務與GDP比飆升至101%,要遠高於像加拿大、法國等國家,而且,美國目前的發債舉措正在給全球經濟增長蒙上一層陰影——債務增速加快,而美聯儲加息增加借貸成本,可能導致債務違約激增。 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在今年4月份估計,今年的聯邦預算赤字將達8040億美元,從2020年開始每年的赤字規模更是將超過1萬億美元,同時,像美國的大規模減稅、增加 *** 開支及包括基建等預算等在未來幾年會給美國增加巨量的債務沒有統計在內。
IMF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和平時期的債務膨脹程度從未如此之高,但現在高水平的家庭債務加深並延長了一個國家經濟的衰退,目前,美國國內的家庭債務正處於經濟衰退前的水平,並創造了一系列大量的經濟陷阱」,下面的圖表可以幫助讀者朋友理解這個過程的發生原理: 也就是說,低利率或負利率會導致 *** 不負責任的赤字支出,這就是為什麼全球債務從2006年的120萬億美元變為現在的247萬億美元的原因了。 對此,馮格雷耶斯(Egon von Greyerz)認為,世界經濟的以下五大風險或正在醞釀之中,最重要一點這些都與債務和貨幣問題密切相關: 全球債務膨脹—這些債務永遠無法償還,也無法在利率正常化時融資;全球無資金儲備的負債高企—這筆負債永遠無法兌現;全球中央銀行們的資產負債表超額—都是無力償還的;美國資不抵債—只有被高估的美元在苦苦支撐;大多數工業化國家和新興國家只有在量化寬松政策下才能生存—這不是長遠之計。
這張美元圖片請欣賞一下/ 圖片來源Metamag 美元脫離金本位後,利用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獲得貨幣信用特權,通過奢侈的印美元來購買全世界的商品,進而形成貿易赤字和對世界的資本輸出(也含通脹),但這樣做的前提是 *** 負債率處於低位,但今天,正如IIF報告指出的那樣,其負債率已經處於約101%的高風險值上,如果繼續按以往的套路,則意味著美元和債務需要繼續擴大發行。 資料來源WIND 而當債務規模和債券價格繼續下跌的時候,則意味著美國財政或將會走向債務危機(利息支出增加),而債務危機就意味著美元會慢慢喪失貨幣信用紅利(據IMF報告顯示,美元的國際儲備份額目前已經下跌至五年最低水平就是最好的注腳),這更意味著美國經濟會喪失靠發債驅動經濟的底牌,換句話說,欠債上癮的美國經濟將會收到「病危通知書」,而以上發生的事實或就是讓美元(貨幣信用)緊張的事,要知道,信用才是一個國家經濟的戰略制高點,貨幣的信用更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
事實上,以美國的高企債務只是全世界債務的一個典型案例,並且,受美國債務策略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似乎都將經濟循環的希望寄託在債務身上,比如,日本的公共債務總額已達到該國GDP的200%,而像印度、越南等近年經濟增速較快的新興市場國家,其債務隱患的風險或遠高於其亮眼的經濟指數。
2009年全球 *** 債務36萬億美元,發達國家佔3/4,其中美國佔比約1/2(大約18萬億美元)。
*** 債務(亦稱公債)是指 *** 憑借其信譽, *** 作為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按照有償原則發生信用關系來籌集財政資金的一種信用方式,也是 *** 調度社會資金,彌補財政赤字,並藉以調控經濟運行的一種特殊分配方式。 *** 債務是整個社會債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是指 *** 在國內外發行的債券或向外國 *** 和銀行借款所形成的 *** 債務。
*** 債務(Governmentdebt)分為中央 *** 債務和地方 *** 債務。中央 *** 債務即國債,是中央 *** 為籌集財政資金而舉借的一種債務。除中央 *** 舉債之外,不少國家有財政收入的地方 *** 及地方公共機構也舉借債務,即地方 *** 債務。由於中國地方 *** 尚不能舉債,因此中國的 *** 債務即為國債。
美國公債最早起源於美國建國初期大陸會議發行的戰爭公債。1789年聯邦 *** 成立後,把以前的內外債連同未付利息一起,都按票面價值換成了聯邦 *** 長期國債,總金額約為0.75億美元。此後,由於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經濟危機,在凱恩斯宏觀經濟思想的影響下,美國總統羅斯福實行「新政」,採取赤字政策 *** 經濟復甦,大量發行公債彌補財政赤字,再加上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支付了巨額的軍費,到1946年,美國公債總額達2694 億美元。二戰後,美國公債除少數年份有所下降以外,從總的來說,其數額是呈不斷增加的趨勢,而且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1950年美國公債為2567億美元,1960年為2900億美元,1970年為3826億美元,1980年為9307億美元。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公債增加更為迅速。50年代年平均增加1.1%,60年代年平均增加4.7%,70年代平均增加14%,而1981-1985年則每年平均以19.28%的速度遞增。到2009年美國公債達18萬億美元,約佔全球公債的二分之一。
[近百年來首次出現的標志性事件]標准普爾下調美國3A *** 信用評級至AA+
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評級。
標普指出,調降評級主要由於美國 *** 與國會達成的債務上限協議,缺少標普所預期的舉措以維持中期債務穩定。同時,標普維持美國短期 *** 信用評級「A-1+」不變,評級展望負面。
美國債務違約警報解除後,另外兩大評級機構穆迪與惠譽均維持美國AAA信用 *** 評級,惟評級展望均為負面。其中穆迪指出,在四種情況下可能調降美國信用評級,分別是未來一年美國財政政策自律性變差、2013年未採取進一步財政改革措施、經濟增長前景嚴重惡化以及美國 *** 借貸成本較目前水平顯著上升。
美國 *** 信用評級下降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美國 *** 信用評級下降的消息終於還是來了,其實照我看美國早就是一個空殼了,為啥還能維持AAA的評級標准?實在是令人費解。目前美國 *** 債務規模已經達到了GDP的100%。而標准普爾僅僅將美國 *** 信用評級從AAA降低到了AA+,這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應該給標普以贊揚,因為他是第一個敢這么做的,另外兩家評級公司穆迪和惠譽仍然維持美國AAA的評級,標普是跨出第一步的人。更有趣的是美國 *** 的反應,消息發布之後美國財政部立刻表示,標普肯定把數據給算錯了,多算了2萬億美元的債務。2萬億可不是個小數目,中國全國稅收總額都達不到2萬億美元的規模,而這么大的數字可能會被算錯嗎?從標普開始公布 *** 信用評級以來,美國人就一直是AAA,這次歷史性的降低,意味著什麼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標普是怎麼說的。標准普爾在公開的新聞稿中對美國國會通過提高債務上限法案表示認可,但對國會和 *** 解決金融問題的能力表示「悲觀」,嚴厲批評美國政治系統癱瘓,認為他們無力將法案落實,實現長期的債務穩定。標普這是在批判美國民主體系的效率低下嗎?民主黨和共和黨一定要在最後截止日期之前幾小時才能達成協議,雙方都想要把秀作足,而最終討論出來的解決方案其實人人都想得到:提高債務上限。因為他能做的也只剩下這個了。我還想問問中國的那些經濟學家,美國國債還是你們所認為最安全的投資嗎?
*** 信用遭降級,這對寅吃卯糧的美國 *** 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好債券的利息是很低的,垃圾債的利息最高,因為垃圾債最可能違約。這會直接導致融資成本的提升,這是因為美國 *** 發行的債券信用將降低,債券價格將下降,發行同樣的債券必須要支付更多的利息才會有人來買。標普的突然襲擊讓本就暴跌的歐美股市繼續大跌,所以很多投資者對標普非常不滿。但是標普其實只是大聲說出皇帝沒有穿衣服的小孩而已,而且他也說的很含蓄,他只是說皇帝沒有穿外套,還沒敢說皇帝是在裸奔。穆迪和惠譽則根本不敢出聲。
美國 *** 信用降級會不會導致美元指數大跌呢?這個情況就有點復雜了。因為歐洲也不比美國好多少,美元指數中歐元的權重最大,所以現在還說不準美元指數會怎麼走。投資者拋售美元難道購買歐元嗎?歐元也一樣爛啊!這就像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的一個情節,唐伯虎准備賣身葬父,此時跑來一個傢伙說要賣身葬全家。唐伯虎火大,立馬把自己手臂打斷,這樣可以更慘一些。那人也火大,直接把自己打死,因為這樣最慘了。美國和歐洲現在就是這倆人互相比慘。
中國可能會有不少人感到高興,因為美帝終於要完蛋了,但我提醒一句,一個人從壯年開始,身體走下坡路,但是到死還有好幾十年,因為還有一個漫長的老年期,美國也一樣。我們可以把美國歷史上首次喪失AAA評級看作是一個開始,衰落的道路是漫長的,同時是不可逆轉的,不要幻想什麼中興,那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接下來美國人能夠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印鈔票,這是歷史上每一個遭遇財政危機的 *** 都會做的事情,而中國人還會繼續將自己的血汗貢獻給美國人,然後換取那一點不斷貶值中的綠紙片。因為咱們的 *** 的特色是:就算東西都爛了要扔掉了,也不會分享給你吃的,這才是中國特色。
中國全身而退的機會幾乎為零 「兩房」終獲美國 *** 出手搭救,這讓包括中國在內的「兩房」債權人鬆了一口氣。
然而美國 *** 的出手意味著美國財政赤字將創歷史新高,美國國債的信用評級可能被調降,或將包括中國在內的美國國債債權人套得更深。 「只要有如此規模龐大的外匯儲備在,那麼不是這里損失,那裡也會損失。」
社科院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昨天表示,被美國國債深套, *** 財富基金或外匯儲備出海抄底不成,反成「墊被」的不只是中國,這是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共同困境,「問題的症結在於我們是否需要那麼多外匯儲備?」 「兩房」獲救的悖論 公開資料顯示,「兩房」共持有5.4萬億美元的未清償債務,約佔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總規模的40%。如果「兩房」破產倒閉,全球金融市場將出現大幅動盪,那些「兩房」的債權人處境可想而知。
對於美國 *** 的救助計劃,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明分析認為,這意味著2008年美國 *** 的財政赤字將達到歷史新高,與「兩房」資產組合有關的信用風險,大部分將轉移到美國 *** 的資產負債表上。新增美國國債的信用評級可能被調降,存量國債的市場價值可能縮水,從而給國際債權人造成資產損失。」
而據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6月,我國持有美國國債5038億美元。 「不是這里虧,就是那裡虧,羊毛都是出在我們身上。」
張斌形象地說,「毫無疑問,在美國爆發的這場次貸危機中,包括中國、日本等國在內的國家,成了強有力的買單者。」 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的看法較為樂觀。
他表示,我國外匯儲備管理採用「持有到期」的策略。存量美國國債市值降低,這對於持有債券不到期就轉手的投資者來說有損失,但官方儲備管理通常是持有債券到期收回本息。
買還是不買「都是虧」 作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者之一,中國央行目前正為如何處置所持美國國債感到左右為難:如果央行停止購買美國債券,其原有投資將陷入虧損,因為購買美國國債收益率僅3%;如果繼續購買,人民幣的升值因素也將導致虧損。 「除了收益率損失外,央行所持美元債券還將遭受匯率損失和價差損失。」
海通證券宏觀經濟高級分析師陳勇稱。 盡管遭遇多重風險,央行目前卻無法停止繼續購買美元債券,因為這將導致美元貶值,引發中國原有投資進一步損失。
陳勇表示,這一兩難處境是人民幣匯改滯後所造成的,由於結售匯機制,央行不得不持有巨額外匯儲備,也不得不持有巨額美元債券資產;而美元一旦惡化,「我們是大戶」,風險自然更大些。 *** 上周五報道稱,因在美國公債和抵押貸款市場的投資價值縮水,央行已經開始與中國財政部就充實其資本金的方式問題進行了會談。
該報稱,財政部最有可能採取的方式是,直接將其他 *** 機構的債券轉至央行。報道還稱,由財政部注資將降低央行獨立性。
財政部對人民幣升值一直抱反對態度,這或將對央行產生一定影響 「僅僅是沖擊的開始」 在張明看來,持有1.8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之後,中國已被美國資本市場深度套牢,全身而退的機會幾乎為零。他分析稱,中國 *** 很難通過多元化外匯儲備來規避風險。
如果中國每年不購買1500億美元左右的機構債,而改為購買其他金融產品,將會面臨其他問題。例如,如果中國 *** 購買更多美國國債,將會導致國債收益率下降;如果購買更多企業債,外匯儲備面臨的風險將會上升。
當然,中國可以轉而購買其他國家的金融資產,但是這種做法也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歐元資產太貴,日元資產收益率太低。
任何國家資本市場的交易成本都高於美國。 「如果我們不下決心糾正國際收支雙順差格局,那麼中國的宏觀經濟、中國的外匯儲備資產的安全將面臨越來越嚴重的沖擊,『兩房』危機可能僅僅是沖擊的開始。」
張明說。 外管局出手的尷尬 不僅僅是持有巨額美元債券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中投屢戰屢敗,但中國外儲出海的步伐依然「矯健」。據財經網報道,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外管局已在近50家英國上市公司分持1%以下的股權,這些公司既包括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英國天然氣公司、吉百利、英國電力公司、聯合利華、樂購、傳播公司等,還有力拓、必和必拓亦名列其中。
而此次外管局上陣,外匯儲備的大規模出海歐洲似乎運氣也並不好,恰恰趕在「歐元區的危機」,變身成了「歐元或英鎊資產」。就在這個8月,歐元區的「次貸問題」開始浮現,長期堅挺的歐元和英鎊大幅跳水。
統計顯示,自8月11日-9月8日間,歐元兌人民幣貶值5.45%,兌美元貶值4.74%。
⑹ 美聯儲不斷收緊貨幣政策,近期釋放出哪些信號美國融資環境現惡化苗頭
美聯儲不斷收緊貨幣政策,並且一直在釋放繼續加息的信號,從中可以看到出美國融資環境出現了惡化的苗頭。這對於美國的企業來說是非常負面的消息,因為融資變得越來越艱難了,企業的經營可能就會遭遇到非常大的波折,甚至有可能破產。
由於經濟的全球化以及經濟聯系的密切越來越深,所以一個國家的發展就會影響到其他國家,特別是超級大國美國。
⑺ 美國次貸危機的節點
美國次貸危機(subprime crisis)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其中重要的發展事項:具體節點如下:
2007年2月13日
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18億美元壞賬撥備;
美最大次級房貸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減少放貸;
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發布盈利預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瀕臨破產;
美股大跌,道指跌2%、標普跌2.04%、納指跌2.15%;
2007年4月4日
裁減半數員工後,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4月24日
美國3月份成屋銷量下降8.4%;
2007年6月22日
美股高位回調,道指跌1.37%、標普跌1.29%、納指跌1.07%;
2007年7月10日
標普降低次級抵押貸款債券評級,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
2007年7月19日
貝爾斯登旗下對沖基金瀕臨瓦解;
2007年8月1日
麥格理銀行聲明旗下兩只高收益基金投資者面臨25%的損失;
2007年8月3日
貝爾斯登稱,美國信貸市場呈現20年來最差狀態;
歐美股市全線暴跌
2007年8月5日
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總裁沃倫-斯佩克特辭職;
2007年8月6日
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9日
法國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捲入美國次級債,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屬原油期貨和現貨黃金價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級債危機蔓延,歐洲央行出手干預;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時內注資超3262億美元救市;
美聯儲一天三次向銀行注資380億美元以穩定股市;
2007年8月14日
沃爾瑪和家得寶等數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級債危機蒙受巨大損失;
美股很快應聲大跌至數月來的低點;
2007年8月14日
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過720億美元救市;
亞太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
各經濟體或推遲加息;
2007年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業抵押貸款公司股價暴跌,面臨破產;
美次級債危機惡化,亞太股市遭遇911以來最嚴重下跌;
2007年8月17日
美聯儲降低窗口貼現利率50個基點至5.75%;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1萬億日元;
歐洲央行擬加大救市力度;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8000億日元;
澳聯儲向金融系統注入35.7億澳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37.5億美元;
歐洲央行追加400億歐元再融資操作;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業銀行貸出3.14億英鎊應對危機;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70億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95億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52.5億美元;
2007年8月30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100億美元;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將努力避免信貸危機損害經濟發展;
布希承諾政府將採取一攬子計劃挽救次級房貸危機;
2007年9月1日
英國銀行遭遇現金飢渴;
2007年9月4日
國際清算銀行與標普對次級債危機嚴重程度產生分歧;
2007年9月18日
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4.75%;
2007年9月21日
英國諾森羅克銀行擠兌風波導致央行行長金恩和財政大臣達林站上了辯護席;
2007年9月25日
IMF指出美國次貸風暴影響深遠,但該機構同時認為各國政府不應過度監管;
2007年10月8日
歐盟召開為期兩天的財長會議,主要討論美國經濟減速和美元貶值問題;
2007年10月12日
美國財政部本著解決次貸危機的宗旨,開始廣開言路 改善監管結構;
2007年10月13日
美國財政部幫助各大金融機構成立一支價值1000億美元的基金(超級基金),用以購買陷入困境的抵押證券;
2007年10月23日
美國破產協會公布9月申請破產的消費者人數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萬人;
2007年10月24日
受次貸危機影響,全球頂級券商美林公布07年第三季度虧損79億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證券也宣布當季虧損6.2億美元;
2007年10月30日
歐洲資產規模最大的瑞士銀行宣布,因次貸相關資產虧損,第三季度出現近5年首次季度虧損達到8.3億瑞郎;
2007年11月9日
歷時近兩個月後,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三大行達成一致,同意拿出至少750億美元幫助市場走出次貸危機;
2007年11月26日
美國銀行開始帶領花旗、摩根大通為超級基金籌資800億美元;
2007年11月28日
美國樓市指標全面惡化;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聲稱10月成屋銷售連續第八個月下滑,年率為497萬戶,房屋庫存增加1.9% 至445萬戶
第三季標普/希勒全美房價指數季率下跌1.7%,為該指數21年歷史上的最大單季跌幅
2007年12月4日
投資巨頭巴菲特開始購入21億美元得克薩斯公用事業公司TXU發行的垃圾債券
2007年12月6日
美國抵押銀行家協會公布,第三季止贖率攀升0.78%
2007年12月7日
美國總統布希決定在未來五年凍結部分抵押貸款利率
2007年12月12日
美國、加拿大、歐洲、英國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聯手救市,包括短期標售、互換外匯等
2007年12月14日
為避免賤價甩賣,花旗集團將SIV並入帳內資產
2007年12月17日
歐洲央行保證以固定利率向歐元區金融機構提供資金
2007年12月18日
美聯儲提交針對次貸風暴的一攬子改革措施
歐洲央行宣布額外向歐元區銀行體系提供5000億美元左右的兩周貸款
2007年12月19日
美聯儲定期招標工具向市場注入28天期200億美元資金
2007年12月21日
超級基金經理人BlackRock宣布不需要再成立超級基金
2007年12月24日
華爾街投行美林宣布了三個出售協議,以緩解資金困局
2007年12月28日
華爾街投行高盛預測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林可能再沖減340億美元次貸有價證券
2008年
2008年1月4日
美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消費者信貸違約現象加劇,逾期還款率升至2001年以來最高
2008年1月16日
評級公司穆迪預測SIV債券持有者損失了47%資產
2008年1月17日
次貸虧損嚴重,標普評級公司開始對債券保險商實施新的評估方法
布希政府有意放鬆對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監管
美國2007年12月新屋開工數量下降14.2%,年率為100.6萬戶,為16年最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國財政部要求有意收購諾森羅克銀行的私營企業在2月4日前提交詳細提案
2008年1月22日
美聯儲緊急降息75個基點,至3.50%,這是美聯儲自1980年代以來降息幅度最大的一次。
2008年1月24日
美國紐約保險監管層力圖為債券保險商提供15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
2008年2月1日
美國1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1.8萬,為2004年來首次減少
2008年2月9日
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聲明指出,次貸危機影響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國六大抵押貸款銀行為防範止贖的發生,宣布「救生索」計劃
巴菲特願意為800億美元美國市政債券提供再保險
2008年2月14日
美國第四大債券保險商FGIC宣布願意分拆業務
2008年2月18日
英國決定將諾森羅克銀行收歸國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聯儲推出一項預防高風險抵押貸款新規定的提案,也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所採取的最全面的補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國宣布州立銀行陷入次貸危機
2008年2月21日
英國議會批准國有化諾森羅克銀行
2008年2月28日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聲稱即使通脹加速也要降息
2008年3月5日
美國2月ADP就業人數減2萬多,美元兌歐元刷新歷史新低
2008年3月7日
美聯儲宣布兩項新的增加流動性措施,一是定期招標工具,二是決定開始一系列定期回購交易
2008年3月11日
美聯儲再次聯合其它四大央行宣布繼續為市場注入流動性,緩解全球貨幣市場壓力
2008年3月13日
美國財長保爾森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等監管官員將提議對銀行資本實行更嚴格的監管
美國官方首次預測經濟衰退
2008年3月14日
美國投行貝爾斯登向摩根大通和紐約聯儲尋求緊急融資,市場對美國銀行業健康程度的擔憂加深
2008年3月17日
美聯儲意外宣布調低窗口貼現率25個基點,到3.25%
摩根大通同意以2.4億美元左右收購貝爾斯登
2008年3月19日
美聯儲宣布降息75個基點,並暗示將繼續降息
2008年3月20日
英國央行會見五大投行高級管理人員,首次表態將為國內銀行提供更多資金援助
2008年3月24日
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委員會允許美國聯邦住房貸款銀行系統增持超過1000億美元房地美和房利美發行的MBS
2008年3月27日
歐洲貨幣市場流動性再度告急,英國央行和瑞士央行聯袂注資
美聯儲透過定期證券借貸工具向一級交易商提供了750億美元公債
英國首相布朗和法國總統薩科齊舉行會晤,討論如何提高金融市場透明度和敦促國際主要金融機構改革
2008年3月31日
美國財長保爾森將向國會提交一項改革議案,加強混業監管
美國總統布希和英國首相布朗同意加強合作,應對金融市場動盪
2008年4月8日
IMF稱全球次貸虧損一萬億美元
2008年4月9日
國際金融協會代表全球銀行業巨頭首次公開承認在此次信貸危機中負有責任
2008年4月10日
高盛再次宣布裁員,瑞銀集團預測華爾街企業可能不得不裁減最多達35%的員工
美國參議院通過價值超過41億美元的一攬子房屋市場拯救計劃
高盛CEO稱此次信貸危機可能已接近尾聲
2008年4月11日
日本瑞穗金融集團預估瑞穗證券2007會計年度次級抵押貸款相關的交易損失達4000億日元(摺合39億美元)
2008年4月12-13日
七國集團(G7)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召開為期兩天的會議,表達了對當前金融市場震盪的擔心之情,並要求加強金融監管
2008年4月14日
德意志銀行計劃向私人股本公司最多出售200億美元的杠桿相關債務
2008年4月15日
英國3月RICS房價指數跌至30年最低-78.5,低於-67.5的預期值
摩根大通分析師指出,此次全球信貸危機,很可能會在未來10年時間里繼續影響市場
新加坡投資局有意參與瑞銀150億瑞郎的融資計劃
花旗集團副總裁William Rhodes聲稱,美國經濟正接近風暴中心,可能正處於衰退中
OECD預測全球次貸損失3500-4200億美元
RealtyTrac Inc.報告美國3月房屋止贖率上升57%
英國銀行業敦促政府幹預市場,防止較小金融機構倒閉,確保新貸款來源
2008年4月16日
布朗出訪美國,為信貸危機等問題尋求國際解決
美國3月新屋開工數量急劇下降11.9%,降至17年最低水平
美聯儲褐皮書指出各個地區的貸款標准,貸款需求下降
摩根大通季度報告好於預期,宣稱次級貸將結束,並計劃籌集60億美元資本金
2008年4月17日
美林公司第一季凈虧損達19.6億美元,虧損大於預期,且為連續第三季虧損。該公司第一季度資產減記總額超過了65億美元,並將再裁員3000人,預期未來數月的形勢將「更加艱難」
2008年4月18日
花旗集團宣布,在沖減逾130億美元損失後,一季度凈虧損51.1億美元,合每股損失1.02美元
東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預計,截至3月31日的一財年內,該集團在次級貸上的相關損失為950億日元(摺合9.21億美元)
上周LIBOR跳升了20個基點,表明美聯儲2008年4月將推出除降息25個基點以外更多的舉措
2008年4月20日
美林首席執行官塞恩聲稱不贊成信貸危機最困難時期已經結束的觀點
2008年4月21日
銀行大型貸款商的資產負債表受到信貸緊縮的嚴重影響,為了應對這種不斷增大的壓力,蘇格蘭皇家銀行將計劃籌資120億英鎊(約合240億美元)
英國央行宣布,將動用500億英鎊的政府債券,調換商業銀行持有的抵押資產,以幫助銀行業復甦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面對信貸緊縮帶來的困境,美國銀行正計劃出售所持中國建設銀行的股份來籌集資金,以強化其資產負債表
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表示,銀行仍不願借貸,因此市場調整尚未結束
2008年4月22日
美聯儲理事克羅茲納指出,借貸修改案可能將解決抵押市場的部分問題
日本前內閣府高級官員渡邊博史指出,亞洲各國政府應在2010年之前設立1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以防止重蹈類似1998年的地區金融危機的覆轍
耶魯大學著名經濟學家Robert Shiller警告,此次美國房價可能將比"大蕭條"時期的下滑程度更加嚴重,政府應該採取拯救行動,以防止數百萬人失去住房
美國3月成屋銷售月率下降2.0%,為493萬戶
瑞士央行向市場投放60億美元
歐洲央行向銀行出借150億美元為期28天的美元資金
2008年4月23日
經濟展望集團總經理伯納德·鮑默指出美國經濟問題嚴重,不大可能獲得V型復甦
英國3月房屋貸款許可數量從2月的43,147件減少至35,417件,創紀錄低點。英國房市前景不容樂觀
德國Duesseldorfer銀行將由德國銀行協會接管
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批准全國的地方政府收購已行使止贖權的住房
2008年4月24日
3個月歐元Libor周四再次上升,創4個月新高,顯示貨幣市場持續緊縮
瑞信第一季資產減值53億瑞郎,財務狀況因此轉盈為虧,凈虧損達到21.5億瑞郎
加拿大央行通過特別購買與附賣回協議向市場注資4.95億加元
紐約聯儲宣布,根據擴大范圍後的定期證券借貸工具進行的國債拍賣需求疲軟,總共接到594.6億美元的申購,低於招標金額750億美元
美國財政部表示,將在下周一開始執行特殊退稅政策,時間比財政部先前預期提早了5天
美國商業銀行本周增加了在美聯儲貼現窗口的借款規模,而投資銀行減少了對該融資工具的使用,信貸緊縮的重點已經從券商轉移至存款機構
英國諾森羅克繼宣布國有化後有可能決定裁員2000人
2008年4月25日
市場關於美聯儲降息周期將結束的預期增加,美元指數反彈至1個月來新高
美國3月份新屋銷售進一步下滑,創199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美國4月份消費者信心創1982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
2008年4月28日
著名投資人巴菲特聲稱,美國經濟正在衰退中,並且程度將比大多數人所預期的更加嚴重。
美國人口普查局公布報告顯示,2008年第一季度美國房屋空置年率刷新2.9%的歷史高點。
2008年4月29日
英國3月購房抵押貸款許可數量跌至該數據開始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
德意志銀行宣布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凈虧損
2008年4月30日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並在會後聲明中去掉了「經濟增長仍然面臨風險」的措詞
美國一季度GDP增長0.6%,但瑞士信貸認為主要依靠庫存增加取得,對今後發展不利
英國HBOS增發40億英鎊股權,用以提高資本金規模,抵禦不斷惡化的市場環境
2008年5月1日
英國央行在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次貸虧損可能只有一千七百億美元;各大銀行同意在特別流動性計劃中保留最低資產額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認為市場即將度過信貸緊縮局面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認為美國的學生貸款市場問題已不僅限於流動性問題
美國眾議院批准總值三千億美元的房屋市場援助計劃
美國財長保爾森認為信貸危機已經過半
2008年5月2日
美國4月非農就業人數僅僅減少2萬,失業率降至5.0%,結果好於預期
IMF主席卡恩擔心美國4月就業報告的好局面曇花一現,認為2008年經濟不會復甦
美聯儲將TAF規模從500億美元擴大到750億美元,同時擴大與歐洲央行和瑞士央行貨幣互換的額度
白宮表示,美國經濟迄今為止並未出現衰退信號
英國Halifax 4月房價連續三個月下滑,月率跌1.3%,年率跌3.7%
2008年5月4日
美國FHFB指出,僅靠降息和減稅不能解決次貸問題,美國政府必須積極行動起來
2008年5月5日
IMF前任主席拉托指出,信貸危機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美元2008年的反彈是正常的
美國 4月ISM非製造業指數為52.0,預期中值49.1,也處於2007年12月來最高水平
美聯儲通過隔夜回購操作向市場注入110億美元臨時儲備金
伯克希爾哈撒維投資公司總裁巴菲特認為,美聯儲未來沒有必要進一步降息
美聯儲調查顯示,由於擔心日益黯淡的經濟前景,美國銀行業繼續收緊企業和消費者放貸的標准和條件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指出,2008年5月判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崩潰引發的信貸危機已經結束,還為時過早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預計美國房市將進一步惡化並危害整體經濟
2008年5月6日
美國財政部向貸款機構施壓,欲加快解決抵押貸款問題
華爾街三大巨頭——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雷曼兄弟均計劃在2008年5月精簡員工人數
美聯儲提供了總額750億美元的28天TAF
房利美宣布2008年第一季度損失21.9億美元,每股虧損2.57美元,預計明年損失將繼續惡化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呼籲實施第二輪經濟刺激方案
歐洲資產最大銀行瑞士銀行證實,受巨額資產沖減拖累,第一季度出現115.4億瑞郎(109.9億美元)虧損。該行同時宣布,在2009年年中之前裁員5500人
2008年5月7日
美國前財長斯諾指出,美國正接近降息周期末端,但經濟還將繼續放緩
美國財長保爾森表示,美國金融市場正自信貸緊縮中逐漸恢復,信貸危機最糟糕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但市場問題完全解決還需數月
美聯儲霍恩暗示利率已接近需調整的目標水平
美聯儲官員克羅茲納表示,美聯儲非常重視房屋市場
美國3月NAR成屋簽約銷售指數下跌1.0%,為83.0,與預期持平
美國眾議院將針對民主黨提出的房市拯救計劃展開辯論,該計劃支持政府最終買入至多150億美元的止贖房屋,並向大約50萬戶面臨止贖的業主提供幫助;但白宮威脅將否決該計劃
2008年5月8日
美國財長保爾森預計美國經濟2008年晚些時候將加速,退稅支票能立刻助其走出困境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信貸危機最糟糕的階段已經過去,但是房價的下跌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歐洲兩大央行均宣布維持利率,以對抗通脹
美國5月3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減少1.8萬,至36.5萬人。結果好於預期
美國3月批發庫存月率意外下降0.1%
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法案,建立規模為30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保險基金,並向房屋所有者再提供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助
2008年07月2日
紐約股市,美國最大汽車廠商通用汽車股價在收盤時跌破10美元關口,收於9.98美元,創1954年9月2日以來最低價。
2008年07月12日股價跌至50年來最低 通用公司隱現破產危機
2008年9月15日
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陷入嚴重財務危機並宣布申請破產保護,更加嚴重的金融危機來臨。
歐洲央行當天宣布向商業銀行系統共注資300億歐元,期限為一天,平均利率為4.39%,高於歐洲央行主導利率4.25%的水平。這是歐洲央行自2007年夏季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危機以來首次採取這種干預方式。
2008年9月20日
布希政府正式向美國國會提交拯救金融系統的法案,財政部將獲得授權購買最高達7000億美元的不良房屋抵押貸款資產。
美國政府希望2年內將所有問題解決掉,希望在這個問題影響實體經濟之前把它解決掉,避免出現像30年代那樣的大蕭條。
2008年9月22日
德國財政部長施泰因布呂克在與西方七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電話磋商後表示,西方七國集團其他成員國拒絕參與美國金融救援計劃。
2008年9月25日
全美最大的儲蓄及貸款銀行——總部位於西雅圖的華盛頓互惠公司(Washington Mutual Inc.),已於當地時間星期四(25日)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查封、接管,成為美國有史以來倒閉的最大規模銀行。
2008年9月29日,美國眾議院否決七千億美元的救市方案,美股急劇下挫,道指暴瀉777點,是歷來最大的點數跌幅,單日跌幅高達7%,亦是1987年環球股災以來最大的跌幅。市場信心薄弱,道指不斷沉底,10000點的關口岌岌可危。
30日,美國眾議院否決了七千億美元的救市計劃,參議院則試圖予以挽回,預定周三對該案進行表決。
2008年10月2日,美國參議院74票對25票通過了布希政府提出的7000億美元新版救市方案,美參議院投票表決的救市方案總額從原來的7000億美元提高到了8500億美元,增加了延長減稅計劃和將銀行存款保險上限由2008年的10萬美元提高到25萬美元的條款,目的是安撫緊張的美國公眾及支持經濟增長。預料可望對全球股市都有幫助,且將對眾議院造成壓力,一些眾議員正考慮轉向支持法案。
10月8日各大央行同時行動,對金融市場的動盪作出明確的回應,接連宣布降息。
美聯儲宣布降息50個基點至1.5%,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典央行和瑞士央行也紛紛降息50個基點。
澳大利亞當地時間10月7日下午,澳大利亞聯邦儲備銀行(RBA)將銀行基準利率下調1%至6.00%
以色列央行(Bank of Israel)也宣布,由於全球金融市場急劇下降,下調利率50個基點至3.75%,新利率將於10月12日生效。
10月9日
步美國的後塵,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地區、中國台灣地區和印度尼西亞等有關當局,紛紛採取措施放鬆了貨幣政策,向銀行注資。
2008年10月10日
冰島因次貸危機基本凍結了外匯資產,並將三大銀行國有化,但因債務問題與英國等國發生外交糾紛。
2008年11月15日
在巴西舉行2008年G20峰會,而這次會議的重點議題就是應對這次的次貸危機。
2008年12月11日
美國汽車三巨頭將獲援助150億 高管薪酬受限制
2008年12月16日
美聯儲將美元基準利率下調至0-0.25%,超過市場預期的0.5%,ICE期貨小幅上漲。
2009年
2009年1月14日 北美最大電信設備製造商 北電網路公司 申請破產保護
2009年1月16日 歐洲央行再度降息至歷史低點
2009年2月5日,英格蘭銀行再次宣布降息,這是英國連續第五個月降息,也是自2007年12月以來的第八次降息。
2009年3月2日,美國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收於6763.29點,創下1997年4月以來的最低收盤水平,這也意味著道瓊斯指數的市值在短短一年半時間內已縮水過半。在此刺激下,3日亞洲股市普遍開盤暴跌。其中日本日經指數早盤一度下探至7117.66點,跌至泡沫經濟崩潰後的最低點。盡管午盤後跌勢暫緩,但日經指數仍以跌0.69%收市;中國滬指跌1.05%;香港恆生指數跌2.3%。
美國國際集團(AIG)2日宣布的歷史性季度虧損,成了壓在美國股市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2008年第四季度AIG虧損617億美元,創下美國公司史上虧損之最。
2009年6月1日,通用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至此危機蔓延至實體經濟,向經濟危機發展,接下來都是各國開展貨幣財政政策拯救市場。
⑻ 請問誰能解釋一下這個美國次貸危機形成過程圖解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這里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貸款者。
大約從10年前開始,那個時候貸款公司漫天的廣告就出現在電視上、報紙上、街頭,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滿誘人的傳單:
「你想過中產階級的生活嗎?買房吧!」
「積蓄不夠嗎?貸款吧!」
「沒有收入嗎?找阿牛貸款公司吧!」
「首付也付不起?我們提供零首付!」
「擔心利息太高?頭兩年我們提供3%的優惠利率!」
「每個月還是付不起?沒關系,頭24個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貸款的本金可以兩年後再付!想想看,兩年後你肯定已經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為經理了,到時候還怕付不起!」
「擔心兩年後還是還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現在的房子比兩年前漲了多少,銷指到時候你轉手賣給別人啊,不僅白住兩年,還可能賺一筆呢!再說了,又不用你出錢,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難道我敢貸,你還不敢借?」
在這樣的誘惑下,無數美國市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貸款買房。(你替他們擔心兩年後的債務?向來自我感覺良好的美國市民會告訴你,演電影的都能當上州長,兩年後說不定我還能競選總統呢。)
阿牛貸款公司短短幾個月就取得了驚人的業績,可是錢都貸出去了,能不能收回來呢?公司的董事長——阿牛先生,那也是熟讀美國經濟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產市場也是有風險的,所以這筆收益看來不能獨吞,要找個合夥人分擔風險才行。於是阿牛找到美國經濟界的帶頭大哥——投行。這些傢伙可都是名字響當當的主兒(美林、高盛、摩根),他們每天做什麼呢?就是吃飽了閑著也是閑著,於是找來諾貝爾經濟學家,找來哈佛教授,用上最新的經濟數據模型,一番鼓搗之後,弄出幾份分析虧宏配報告,從而評價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買進,某某國家的股市已經有泡沫了,一群在風險評估市場裡面騙吃騙喝的主兒,你說他們看到這裡面有風險沒?用腳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潤啊,那還猶豫什麼,接手搞吧!於是經濟學家、大學教授以數據模型、老三樣評估之後,重新包裝一下,就弄出了新產品——CDO(註: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債務抵押債券),說穿了就是債券,通過發行和銷售這個CDO債券,讓債券的持有人來分擔房屋貸款的風險。
光這樣賣,風險太高還是沒人買啊,假設原來的債券風險等級是6,屬於中等偏高。於是投行把它分成高級和普通CDO兩個部分,發生債務危機時,高級CDO享有優先賠付的權利。這樣兩部分的風險等級分別變成了4和8,總風險不變,但是前者就屬於中低風險債券了,憑投行三寸不爛「金」舌,當然賣了個滿堂彩!可是剩下的風險等級8的高風險債券怎麼辦呢?
於是投行找到了對沖基金,對沖基金又是什麼人,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買空賣多、呼風喚雨的角色,過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這點風險小意思!於是憑借著老關系,在世界范圍內找利率最低的銀行借來錢,然後大舉買入這部分普通CDO債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貸款利率僅為1.5%;普通CDO利率可能達到12%,所以光靠利息差對沖基金就賺得盆滿缽滿了。
這樣一來,奇妙的事情發生了,2001年末,美國的房地產一路飆升,短短幾年就翻了一倍多,這樣一來就如同阿牛貸款公司開頭的廣告一樣,根本不會出現還不起房款的事情,就算沒錢還,把房子一賣還可以賺一筆錢。結果是從貸款買房的人,到阿牛貸款公司,到各大投行,到各個銀行,到對沖基金人人都賺錢,但是投行卻不太高興了!當初是覺得普通CDO風險太高,才扔給對沖基金的,沒想到這幫傢伙比自己賺的還多,凈值一個勁地漲,早知道自己留著玩了,於是投行也開始買入對沖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這就好像「老黑」家裡有餿了的飯菜,正巧看見隔壁鄰居那隻討厭的小花狗,本來打算毒它絕備一把,沒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沒事,反而還越長越壯了,「老黑」這下可蒙了,難道餿了的飯菜營養更好,於是自己也開始吃了!
這下又把對沖基金樂壞了,他們是什麼人,手裡有1塊錢,就能想辦法借10塊錢來玩的土匪啊,現在拿著搶手的CDO還能老實?於是他們又把手裡的CDO債券抵押給銀行,換得10倍的貸款,然後繼續追著投行買普通CDO。嘿,當初可是簽了協議,這些CDO都歸我們的!!!投行心裡那個不爽啊,除了繼續悶聲買對沖基金之外,他們又想出了一個新產品,就叫CDS (註: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好了,華爾街就是這些天才產品的溫床:不是都覺得原來的CDO風險高嗎,那我投保好了,每年從CDO裡面拿出一部分錢作為保金,白送給保險公司,但是將來出了風險,大家一起承擔。
保險公司想,不錯啊,眼下CDO這么賺錢,1分錢都不用出就分利潤,這不是每年白送錢給我們嗎?幹了!
對沖基金想,不錯啊,已經賺了幾年了,以後風險越來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潤出去,就有保險公司承擔一半風險,幹了!
於是再次皆大歡喜,CDS也賣火了!但是事情到這里還沒有結束:因為「聰明」的華爾街人又想出了基於CDS的創新產品!我們假設CDS已經為我們帶來了50億元的收益,現在我新發行一個「三毛」基金,這個基金是專門投資買入CDS的,顯然這個建立在之前一系列產品之上的基金的風險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經賺的50億元投入作為保證金,如果這個基金發生虧損,那麼先用這50億元墊付,只有這50億元虧完了,你投資的本金才會開始虧損,而在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贖回的,首發規模500億元。天哪,還有比這個還爽的基金嗎?1元面值買入的基金,虧到0.90元都不會虧自己的錢,賺了卻每分錢都是自己的!評級機構看到這個天才設想,簡直是毫不猶豫:給予AAA評級!
結果這個「三毛」可賣瘋了,各種養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財產品,甚至其他國家的銀行也紛紛買入。雖然首發規模是原定的500億元,可是後續發行了多少億,簡直已經無法估算了,但是保證金50億元卻沒有變。如果現有規模5000億元,那保證金就只能保證在基金凈值不低於0.99元時,你不會虧錢了。
當時間走到了2006年年底,風光了整整5年的美國房地產終於從頂峰重重摔了下來,這條食物鏈也終於開始斷裂。因為房價下跌,優惠貸款利率的時限到了之後,先是普通民眾無法償還貸款,然後阿牛貸款公司倒閉,對沖基金大幅虧損,繼而連累保險公司和貸款的銀行,花旗、摩根相繼發布巨額虧損報告,同時投資對沖基金的各大投行也紛紛虧損,然後股市大跌,民眾普遍虧錢,無法償還房貸的民眾繼續增多……最終,美國次貸危機爆發。
⑼ 記住他們!美發布「禁令」後,對華為「落井下石」的企業有哪些
200多年前,拿破崙說「中國是一隻沉睡的雄獅」;
70年前,這只覺醒之後的「雄獅」走在朝陽之下,開始了長達30年的休生養息;
40年前,這只「雄獅」開始奔向逆勢崛起的道路。它始終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人為善,與鄰為善,用包容的姿態,走過了40多個春夏秋冬。
終於,它成為了真正的雄獅!
如今中國的強大,離不開14億默默付出的華夏子女,也離不開那些用實力屹立在世界 科技 之林的民族企業。
然而,就在中國的經濟、 科技 崛起的同時,奉行「霸權主義」的美國開始「蠢蠢欲動」了。在「經濟戰」之後,它又發動了對華的「 科技 戰」。
在這場「 科技 戰」中,華為首當其沖。 美國把華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原因無他,只是因為華為在5G領粗乎域取得了領導權。 以往在通訊領域都是美企獨大的局面,華為在5G領域取得的成就打破了這種既有的格局,這不是美國想要看到的。
於是,從2018年開始,美國就對華為開啟了一系列的限制、制裁措施。2019年5月,美國更是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任何美企,以及使用美國技術的企業,都不能向華為出售元器件和提供技術服務。
一個西方大國,公然打壓一家中國企業,其真實目的可以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了達到目的,老美總是會編織一系列的謊言來掩蓋事實,這些我們暫且不說,今天我們不妨來說說那些願意為這些「謊言」買單的企業,也就是在美國發布「禁令」之後,對華為「落井下石」的企業。
在美國發布對華為的「禁令」之後,雖然很多企業都不得不被迫終止與華為的合作,比如台積電、高通、英特爾等等,但至少它們一直在尋求繼續給華為供貨的辦法。 然而,有一些企業的做法卻令人感到不齒。
在2019年5月15日,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之後沒幾天,谷歌便單方面宣布終止與華為的合作。谷歌的「背信棄義」對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可以說是致命的打擊,因為此後華為手機將無法搭載谷歌的GMS服務。
這意味著海外的華為手機用戶將無法正常使用手機。下載app、運行程序等等操作都無法進行,這也就導致了華為手機在海外的銷量大幅下滑。為此,華為不得不加快推出自研鴻蒙系統的速度,藉此來打破安卓和iOS兩強爭霸的局面。
上文有說到,谷歌禁止華為使用GMS服務之後,導致華為手機海外銷量大幅下滑,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三星。隨著華為手機的崛起,華為成為了三星在全球市場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雖然三星在中國市場落敗,但得益於海外市場的龐大需求,三星一直以來都雄踞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排行榜榜首。
不過在今年第二季度,情況發生了反轉。疫禪顫情之下,今年海外手機市場萎靡,而國內市場卻率先復甦,使得華為手機的銷量大漲,並在第二季度超越了三星,成為全球銷量第一的手機廠商。
這下三星可急紅了眼,甚至使出了一些陰損的手段。就在前幾天,三星在海外的某社交平台上投放了一則廣告,矛頭直指華為,還使盡了諷刺之能事。 大致意思就是說:我家的手機支持完整的GMS服務,還推出了專門針對華為的以舊換新服務。 也就是說,海外的用戶可以用華為手機來換購三星手機。
你說這種手段是不是很卑劣?不僅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還順便扒別人一層皮,這哪裡是一家世界級企業的作風?
要說在華為的合作夥伴裡面,做得最過分的非偉創力莫屬!偉創力原本是世界第二大代工廠,華為是它的第二大客戶,每年華為的訂單要為其貢獻10%左右的營收。但是去年在美國發布對華為的「禁令」之後,偉創力卻率先做了「跳樑小丑」。
在美方的壓力下,你說要是正常地終止與華為的合作關系,那也能夠理解,畢竟買賣不成仁義在! 可是偉創力偏偏要兵行損招,不僅立刻執行了美國的「禁令」,終止了與華為的合作,竟然還扣押了華為1億美元的設備。 這些設備是華為交過錢的,最後還是走法律程序才把這些設備給追了回來,你說是不是很損?
這還不算完,更損的是這家美企還拒不履行華為3億美元訂單的代工職責,不代工也就算了,還不退款,這哪裡還是企業,分明就是「強盜」!
不過,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背棄華為之岩襲悉後,偉創力的日子也不好過,其在國內的市場基本上被比亞迪等中國代工企業取代,股價也接連受挫,損失不可謂不大!
除了以上三家企業之外,諸如聯邦快遞、匯豐銀行等外企都對華為行過小人之事,這里就不一一細說了。
只希望咱們中國能夠自強不息,在各個領域都能早日實現自給自足,做一隻不畏懼任何挑戰、任何強權的「東方雄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