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那些因素決定投融資匯報率

那些因素決定投融資匯報率

發布時間:2023-04-01 02:29:29

❶ 影響企業融資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企業融資的需求的因素要從出資者的角度來考慮,凡是出資者顧慮的因素就是企業融資需求的因素,具體有:
1、企業的知名度、美譽度、規模大小;
2、企業所在的行業、產品是否朝陽行業,是否符合優質項目的標准;
3、企業融資項目的遠景是否足夠吸引力;
4、融資項目的可行性論證是否有力;
5、企業給予投資者的投資回報率是多少;
6、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高低;
7、融資項目的風險大小,規避方法是否可靠;
8、企業的管理團隊是否得力;
9、企業的管理制度是否科學;
10、融資計劃書的表達及融資的策略;

❷ 影響中國投資率的主要因素

我國未來投資與消費比例關系的變化趨勢,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大因素。

第一,工業化進入中後期階段。目前我國已進入重化工業階段,預計到2020年將實現工業化。因此,在工業化過程完成之前,投資率仍將保持一個較高的水平。

第二,消費結構升級加快。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環境改善,在2020年之前,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將從小康型工業品消費逐步轉向比較富裕型服務類消費,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將從溫飽型農產品消費為主過渡到小康型工業品消費為主。從長遠看,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升級,客觀上要求消費率適當上升和投資率相應下降。

第三,投融資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我國投融資體制改革後,投資預算軟約束和地方政府投資飢渴症有望得到根治。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政府職能正在不斷轉變,政府投資將逐步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集中於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領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和消費關系的調節將更多地依賴市場而不是政府,從而使得兩者的關系趨於協調,消費率上升,投資率下降。

第四,國內較高儲蓄率仍將保持較長時間。在本世紀頭10年,由於適齡勞動力持續增長,養老負擔相對較輕,有利於國民儲蓄保持較高水平,較高的儲蓄率通常與較高的投資率相對應;隨後由於適齡勞動力增長放緩,老齡人口增加,養老負擔加重,導致國民儲蓄率下降,此間的投資率也將逐步降低。

綜合以上主要因素對我國投資和消費比例關系的影響,初步預計到2010年投資率可能達到35%-40%,消費率可能達到58%-63%;到2020年投資率可能達到30%-35%,消費率可能達到64%-69%。

一、影響現階段投資與消費比例關系的主要因素

分析影響投資和消費比例關系的主要因素,對於解釋投資和消費比例關系變化的成因,判斷投資和消費比例關系的未來變化趨勢,是十分必要的。從現階段看,影響投資和消費比例關系的主要因素有:

1、投融資體制改革相對滯後,預算軟約束和地方政府投資沖動是導致投資比例過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段時期來,一些地方政府沒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認為加快發展就是加快經濟增長。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許多地方政府都制定了不切實際的經濟增長目標。地方政府官員都非常清楚,要想完成經濟增長目標,就必須在擴大消費和增加投資上做文章,但擴大居民消費方面文章難做,甚至費力不討好,因此,見效最快的辦法就是增加投資。於是乎,各種開發區、科技園區隨處可見,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改造越搞越大。結果,投資增長大大快於消費增長。

2、工業化進程導致投資比例提高。各國工業化進程表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升級,必然拉動產業結構升級,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會依次出現上升、下降和穩定的趨勢。當居民消費由基本生存必需品轉向工業品為主時,第二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就會上升,由於工業為資本密集型產業,其投資強度要遠大於第搭兆陪一和第三產業,由此必然引起投資率上升和消費率下降;當居民消費由工業品轉向服務類產品為主時,第三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就會提猜頃高,並引起消費率上升和投資率下降。在經濟發達階段,工業化完成,第三產業比重超過第二產業,投資和消費的比例趨於穩定。我國工業化過程尚未完成知蠢,目前正處在工業化中期階段或重化工業階段。考慮到現階段我國工業比重高、服務業比重低的結構性特點,以及完成工業化過程的客觀需要,在一定時期內保持較高的投資率是必要的。

3、現階段居民的後顧之憂較多,使得消費率不容易提高。目前,我國經濟和社會制度正處在改革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經濟結構調整使得下崗和失業人數增多,加上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完善,使居民預期收入降低。住房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醫療制度改革等使居民的預期支出增大,其結果,居民消費意願降低。2003年我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消費傾向分別為0.768和0.741,分別比1990年下降0.079和0.111。

4、城鄉"二元"經濟分割,使得農民收入增長長期慢於經濟增長,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進而導致消費率偏低。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622元,僅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9%,而1978年該比率為38.9%。1979-2003年,農民人均實際純收入年均增長7.1%,低於同期經濟增長率2.3個百分點。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加上消費傾向的下降,農村居民的消費率(=100×農村居民最終消費額/支出法GDP)一路走低。2003年,我國農村居民的消費率為18.3%,比1978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平均每年下降0.48個百分點。

二、投資與消費比例關系合理性判斷

1、我國投資與消費比例關系的演變過程。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進程,投資率逐步上升,最終消費率相應地逐步下降。2003年,投資率為42.9%,比1978年上升了3.7個百分點,平均每年上升0.15個百分點;最終消費率為55.4%,比1978年下降了6.7個百分點,平均每年下降0.27個百分點。消費率和投資率的比例關系,1978-2003年平均為59.2:38.7,其中,"六五"期間(1981-1985年)平均為66.1:34.5,"七五"期間(1986-1990年)平均為63.4:36.7,"八五"期間(1991-1995年)平均為58.7:40.3,"九五"期間(1996-2000年)平均為59.5:37.5。

分時期看,第一階段(1978-1984年),我國對以往重積累、輕消費、重生產、輕生活的經濟發展戰略進行了重新調整,包括調整了分配政策,壓縮了固定資產投資,投資與消費關系逐步得到理順。這期間消費率從1978年的62%上升到1984年的65.5%,平均為65.5%;而同期投資率則從1978年的38.2%下降到1984年的34.5%,平均為34.2%。這種投資和消費關系的變化帶有一定的"矯正和補償"性質。

第二階段(1985-1988年),這是改革開放後我國發生第一次通脹時期,在此時期內我國改革的重點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投資增長明顯加速,投資率平均高達37.5%,比第一階段上升了3.3個百分點;消費率平均為64.1%,比第一階段回落了1.4個百分點。

第三階段(1989-1991年),為治理整頓時期。針對第二階段經濟出現過熱狀況,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治理整頓"措施,大力壓縮固定資產投資。投資率從1989年的37%下降到1991年的35.3%,平均為35.8%,比第二階段回落了1.7個百分點。由於經濟增長顯著回落(因壓縮力度過大)導致居民收入(進而導致消費)增長放慢,消費率也呈下降趨勢。消費率從1989年的64.1%下降到1991年的61.8%,平均為62.5%,比第二階段回落了1.6個百分點。

第四階段(1992-1994年),這是改革開放後我國發生第二次通脹時期。從1992年開始,全國又掀起了一個經濟建設的新高潮,固定資產投資迅猛增長。在此時期內,投資率平均高達41.0%,消費率平均為58.8%。

第五階段(1995-2000年),為經濟軟著陸時期。針對上一階段經濟出現的嚴重通貨膨脹,政府採取了以壓縮投資和控制信貸投放為主的一系列調控措施,經濟於1996年基本實現了軟著陸。但從1997年起,國內首次出現了買方市場,加上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內需求嚴重不足。在此期間,投資率從1995年的40.8%下降到2000年的36.4%,平均為38.0%;消費率則從1995年的57.5%回升到2000年的61.1%,平均為59.2%。

第六階段(2001-2003年),為投資率迅速回升時期。隨著多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累積效應的釋放,投資增長開始加快。在此時期,投資率從2001年的38%,迅速上升到2003年的42.9%,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第二個最高點,平均為40.3%;消費率則從2001年的59.8%,快速回落到2003年的55.4%,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最低點,平均為57.6%。

從改革開放以來投資與消費關系的變化軌跡看,可以發現如下規律:

一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投資率和消費率基本上分別圍繞40%和60%上下波動,並且波動幅度有逐步縮小之勢,表明投資與消費比例關系漸趨穩定。

二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工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呈逐步上升趨勢,總體上,投資率呈穩中趨升之勢,而消費率則呈穩中趨降之勢。

三是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如1985-1988年、1992-1994年和2003年),投資與消費關系波動較大,主要表現為投資率偏高和消費率偏低。這表明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

四是消費率長期偏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於農民消費率太低。2003年,我國農村居民的消費率為18.3%,比1978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1978-2003年,農村居民的消費率平均為22.7%,低於城鎮居民1.4個百分點。農民消費率太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農民收入水平低和增長太慢。

2、投資與消費比例關系的國際比較。對投資率的國際比較表明,我國目前的投資率是明顯偏高的。根據世界銀行資料,2002年,我國投資率為39.4%,世界平均水平為19.9%,低收入國家為19.7%,中等收入國家為22.9%(其中,上中等國家為19.0%,下中等國家為25.2%),高收入國家為19.0%。再如,2002年與我國發展水平相當的國家(即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的投資率分別為19.3%、14.3%和23.9%。由此可見,目前我國投資率大大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也明顯高於各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水平。我國高投資率雖然有一定的客觀性,但畢竟水平太高(見表1)。

對消費率的國際比較顯示,我國目前的消費率是明顯偏低的。根據世界銀行資料,2002年,我國消費率為58.0%,世界平均水平為80.1%,低收入國家為80.7%,中等收入國家為74.3%(其中,上中等國家為75.2%,下中等國家為72.4%),高收入國家為81.0%。再如,2002年與我國發展水平相當的國家(即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的消費率分別為81.2%、78.8%和68.9%。顯然,我國目前消費率不僅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也明顯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見表2)。

3、我國現階段投資與消費比例關系的合理性判斷。從改革開放25年來我國投資與消費關系的變化軌跡看,一方面投資率上升和消費率下降有其合理因素,主要是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中期階段,第二產業尤其是製造業的生產過程非常復雜需要大量投資,再加上我國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也需要大量投資,因此在一定時期內保持適當高的投資率是客觀需要的。另一方面,投資率長期偏高和消費率長期偏低則又是不合理的。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目前我國投資率偏高近20個百分點,消費率偏低近20個百分點。事實證明,投資率偏高和消費率偏低會給經濟發展帶來諸多消極後果。投資率長期偏高,會加劇能源和運輸供求緊張矛盾,加大通貨膨脹壓力。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幾次通貨膨脹都與投資增長過快密切相關。消費率長期偏低,會使投資增長失去最終需求的支撐,大量生產能力過剩,投資效益下降。長此下去,必然是銀行呆壞賬增多,金融風險增大。

如果剔除經濟高增長年份(如1985-1988年、1992-1994年和2003年),1978-2003年投資率平均為37.8%。該投資率可作為判斷合理水平的一個參考值。

如何透視投資與消費比例關系

一、積累與消費的基本概念

積累與消費是社會產品最終使用的兩個主要方面,也是構成社會最終需求的兩大因素。積累與消費的概念,是通過統計指標來體現的,而反映積累與消費的統計指標,則因實行不同的核算模式而有差異。

我國在相當長的時期里實行計劃經濟體制,與此相適應的核算體系是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即MPS。在此體系下,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的經濟總量指標是國民收入,即一定時期五大物質生產部門創造的凈產值之和。積累額是指國民收入中用於社會擴大再生產和"非生產性"建設以及增加社會儲備的部分,消費額是指用於居民個人的生活消費和社會公共消費的部分。積累額和消費額之和等於國民收入使用額。由於MPS的生產范圍局限於五大物質生產部門,因此,國民收入使用額及其中的積累額和消費額,都限於物質產品,其價值形態是物質生產部門新創造價值的總和,其實物形態是全部消費資料和用於擴大再生產的生產資料。

改革開放以後經過長期准備,特別是黨的十四大以後,為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我國開始實施新的核算體系,生產的范圍由原來的五大物質生產部門擴大到包括所有行業的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核算國民經濟運行的總量指標由原來的國民收入改為國內生產總值,衡量積累和消費的指標也相應地改為資本形成總額和最終消費。因此,積累與消費的概念隨之為投資與消費所取代。投資與積累的區別主要在價值構成上有所不同:積累是新創造價值用於擴大再生產的部分(即m),不包括固定資產折舊這部分轉移價值(即C1);而投資則包括折舊價值,因為它是社會最終產品價值的組成部分,是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來源之一。消費的概念也不一致,MPS體系下的消費是物質產品的消費,而新核算體系下的消費不僅包括物質產品的消費,而且包括服務消費的價值。

在現行國民經濟核算中,反映國民經濟最終使用的總量指標是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即國內生產總值使用額,其中用於投資的部分是資本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增加兩部分。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是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建造、購置、轉入和自產自用的固定資產價值,扣除銷售和轉出的固定資產後的總額。存貨增加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存貨實物量變動的市場價值,即期末價值減期初價值的差額,存貨包括生產單位原材料、燃料、產成品、半成品、在製品庫存,銷售單位商品庫存,以及物資儲備等。

國內生產總值使用額中用於消費的指標是最終消費,指在核算期內為滿足居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和社會公共需要,對於貨物和服務的支出。最終消費分為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居民消費是指常住居民對貨物和服務的全部最終消費支出,包括以貨幣形式購買貨物和服務的消費支出和以其他方式獲得的貨物和服務的消費支出。政府消費指政府部門為全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的消費支出,以及免費或以較低的價格向居民住戶提供的貨物和服務的凈支出。

國內生產總值使用額除用於消費和投資外,還包括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價值,即出口減進口後的差額。消費、投資、凈出口共同構成國內生產總值使用額。其中投資與消費的關系,實質上是經濟運行中建設與當前人民生活的關系,這一關系處理是否得當,直接影響經濟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增長。因此,在兩者間保持合理的比例,是至關重要的。

二、怎樣反映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

(一)反映投資與消費比例關系的合適指標:投資率和消費率

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用統計指標來反映就是投資率和消費率,即國內生產總值使用額中資本形成總額和最終消費總額所佔的比重。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投資率

投資率,又稱資本形成率,通常指一定時期內資本形成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使用額的比重,一般按現行價格計算。用公式表示為:

投資率=(資本形成總額/支出法GDP)×100%

2、消費率

消費率,又稱最終消費率,通常指一定時期內最終消費額占國內生產總值使用額的比重,一般按現行價格計算。用公式表示為:

消費率=(最終消費/支出法GDP)×100%

按照國民經濟核算口徑計算的投資率與消費率,能較准確地、全面地反映投資與消費比例關系。它以國內生產總值為基礎,反映了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用於建設與用於生活的比例關系,同時,這也是國際上通行的計算方法,便於進行國際比較。

需要指出的是,按上述公式計算的投資率和消費率相加不等於100%,因為國內生產總值使用額除用於投資和消費外,還用於凈出口(出口減進口)。由於凈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使用額之比很小,一般在3%左右,所以從投資率和消費率可以大致看出投資與消費的關系。根據國民核算的定義,資本形成總額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另一部分是存貨增加;最終消費也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居民消費,另一部分是政府消費。

(二)社會上測算投資率和消費率的其他方法

社會上計算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方法很多,這里列舉一種有代表性的方法:

1、利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與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計算投資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是通常的投資統計指標,指在一定時期內全社會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這個指標與國民核算中的資本形成總額指標在具體內容上有不少差別。最主要的差別是資本形成總額中包含了庫存增加額,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不包含這一項。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與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的對應關系看,如果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轉換為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則需要加一塊減一塊。所加的一塊為:總投資50萬元以下的建設項目完成的投資、商品房銷售增值、非生產資產的所有權轉移費、礦藏勘探支出、新產品試制增加的固定資產價值和未經過正式立項的土地改良支出。所減的一塊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中所含的購買舊建築、舊設備的價值和土地購置費,因為它們不是核算期內所形成的固定資產(見表3)。

2、利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計算消費率

這種方法大大低估了消費率。原因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能代表全部最終消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僅是最終消費中的商品性貨物消費,之外的服務消費以及實物性消費、自產自用消費和其他虛擬消費都不包括在內。比如,200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5842億元,最終消費為6705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最終消費的68.4%。這種方法的分母也有問題,因為它用的是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正確的指標應是按支出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見表4)。

總之,這種方法,所涉及的指標在范圍和內容上不完整,在概念上不確切,不能全面地反映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不符合國際規范。

測算投資率和消費率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關鍵在於取得可靠的基礎數據。這些基礎數據涉及專業統計、部門統計和有關財政決算及行政記錄資料。但是,現有國民經濟核算資料來源存在較大缺口,作為測算投資和消費主要資料來源的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存貨統計、消費品零售統計、住戶消費統計以及財政支出決算,其口徑范圍、資料內容、提供時間,都還不能完全滿足測算投資率和消費率的要求,這是我們面臨一大難題

❸ 影響企業融資的因素包括哪些

1、外部因素:企業進行融資方式選擇時,必須遵循稅收法規,同時考慮稅率變動對融資的影響。金融政策的變化必然會影響企業融資、投資、資金營運和利潤分配活動。此時融資方式的風險、成本等也會發生變化。

2、內部因素:影響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的內部因素主要包括企業的發展前景、盈利能力、經營和財務狀況、行業競爭力、資本結構、控制權、企業規模、信譽等方面的因素。在市場機製作用下,這些內部因素是在不斷變化的,企業融資方式也應該隨著這些內部因素的變化而作出靈活的調整,以適應企業在不同時期的融資需求變化。

(3)那些因素決定投融資匯報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投融資項目要符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產業政策。在中國現有政策環境下,許多投資領域是不允許外資企業甚至民營企業涉足的。

2、融資方式的選擇。融資的方式有很多選擇,例如: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優先股融資、租賃融資等,各種融資方式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的分配也有很大的不同,對企業經營的影響重大。

3、回報的形式和方式的選擇。例如債權融資中本金的還款計劃、利息計算、擔保形式等需要在借款合同中重點約定。如果投資人投入資金或者其他的資產從而獲得投資項目公司的股權,則需要重點安排股權的比例、分紅的比例和時間等等。相對來說,投資人更加關心投資回報方面的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業融資

❹ 決定投資回報率的因素有哪些

投資回報率(ROI)=年利潤或年均利潤/投資總額×100%,從公式可以看出,企業可以通過降低銷售成本,提高利潤率;提高資產利用效率來提高投資回報率。投資回報率(ROI)的優點是計算簡單。投資回報率(ROI)往往具有時效性--回報通常是基於某些特定年份。

以下介紹如何計算投資回報:
1、首先計算某一個商業期滿時所擁有的財產額,稱之為期末財產與A。
2、扣除對該公司的最初投資額。最初投資額成為期始財產與B。
3、所得的結果再除以期始財產。
4、最後乘以100%以表示回報的百分比。
公式:A-B/B×100%=ROI(投資回報率)
比如說查明教會正計劃為當地的孩子舉行一個美術和手工藝賽事。他們需要為孩子們准備50件絲網印刷襯衫。批發市場以每件4美元的價格買了50件襯衫,共花去200美元:50件襯衫×4美元/每件=200美元,然後以400美元的價格將襯衫賣給教會。採用以上的4個步驟來計算該投資回報率為多少?400美元-200美元/200美元=200美元/200美元=1×100=100%,該投資回報率為100%。
這里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來記住該公式:所得和付出×100%=投資回報率;投資回報率是每天使用的決策工具,不僅可將這個概念應用到商業事務,還可以將其引入個人事務的決定。記住,在某個事情上花了時間、金錢或努力,就是在進行一項投資。如果還不能決定要不要做一件事,那麼看看它的投資回報率在商業公式中,「Return回報」意為「利潤profit」,介詞「on」指「除以」。投資回報率指回報(A-B)除以投資(B)

❺ 創業企業融資決策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經營團隊素質構成了投資決策的首選依據,其次是產品市場增長和投資回報率。據美國風險投資俱樂部月報的資料表明,以下為前十項投資決策考慮因素:
1. 企業家自身具有支撐期持續敬粗奮斗的稟賦;
2. 企業家非常熟悉本企業的目標市洞稿手場;
3. 在5-10年內至少能獲得10倍的回報;
4. 企業家的背景證明其具有很強的領導能力;
5. 對風險的評估和反應良好;
6. 投資具有流動性;
7. 可觀的市場增長前景;
8. 與風險企業有關的歷史記錄良好;
9. 對企業的表述清楚明了;
10. 具有財產保全措施。
經營者的管理能力,產品、服務納嫌或技術的獨特性,產品市場的大小,投資、退出風險構成了決策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

❻ 決定投資的因素有哪些。

1、實際利率:是剔除通貨膨脹率後儲戶或投資者得到利息回報的真實利率。哪一個國家的實際利率更高,則該國貨幣的信用度更好,熱錢向那裡走的機會就更高。

2、預期收益:也稱為期望收益,是指如果沒有意外事件發生時根據已知信息所預測能得到的收益。通常未來的資產收益是不確定的。不確定的收益可以用多種可能的取值及其對應的概率來表示,這兩者的加權平均,即數學期望值,就是資產的預期收益。

3、投資風險:是投資主體為實現其投資目的而對未來經營、財務活動可能造成的虧損或破產所承擔的鬧此危險。投資風險是投資主體決定是否投資所進行預測分析的最主要內容。

導致投資風險的主要因素有:政府政策的變化、管理措施的失誤、形成產品成本的重要物資價格大幅度上漲或產品價格大幅度下跌、借芹彎灶款利率急劇上升等。

(6)那些因素決定投融資匯報率擴展閱讀:

影響實際利率水平的因素有:

(一) 經濟因素

經濟周期。在危機階段,許多工商企業由於商嫌扮品銷售困難而不能按期償還債務,造成支付關系緊張並引起貨幣信用危機。

資本家都不願意再以賒銷方式出售商品,而要求以現金支付。由於對現金的需求急劇增加,借貸資本的供給不能滿足需要,將使利息率節節提高。進入蕭條階段,物價已跌到最低點,整個社會生產處於停滯狀態。

與此相適應,借貸資本的需求減少,市場上游資充斥,利率會不斷降低。在復甦階段,投資增長,物價回升,市場容量逐漸擴大,增加了對借貸的需求,但借貸資本供給充足,職能資本家可以以低利率取得貨幣資本。

進入繁榮階段,生產迅速發展,物價穩定上升,利潤急劇增長,新企業不斷建立,對借貸資本的需求很大。但由於資本迴流迅速,信用周轉靈活,利率並不很高。隨著生產的繼續擴張,借貸資本需求日益擴大,特別是在危機前夕,利率又會不斷上升。

通貨膨脹。在確定利率時,既要考慮物價上漲對借貸資本本金的影響,又要慮它對利息的影響,並採取提高利率水平或採用附加條件等方式來減少通貨膨脹帶來的損失。

稅收。是否對利息征稅對利率的高低有重要影響。

(二)政策因素

一國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匯率政策對利率變動的影響最為直接與明顯。即,中央銀行根據經濟形勢及國家預定的經濟目標,通過運用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來影響市場利率、達到擴張或緊縮銀根的目的。

(三)制度因素

主要是利率管制,管制利率的基本特徵是由政府有關部門直接制定利率或利率變動的界限。

❼ 什麼樣的風險會影響金融產品的回報率

信用風險:包括基金所投資的債券、票據等工具本身的信用風險、以及以交易為基礎的投資的對家風險,如回購協議等。
市價暴露風險:市價暴露風險是指貨幣市場基金的實際市場價值,即按市價法估值得出的基金凈值與基金交易價格(通常情況下是基金面值)的偏離風險。
政策風險:因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 、產業政策、地區發展政策等國家宏觀政策發生變化,導致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基金收益而產生風險。
經濟周期風險:隨著經濟運行的周期性變化,證券市場的收益水平也呈周期性變化,基金投資的收益水平也會隨之變化,從而產生風險。
利率風險:金融市場利率的波動會導致證券市場價格和收益率的變螞悔游動。利率直接影響著債券的價格和收益率,影響著企業的融資成本和利潤。基金投資於債券和股票,其收益水平可能會受到利率變化的影響。
上市公司經營風險: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受多種因素的影[2]響,如管理能力、行業競爭、市場前景、技術更新、財務狀況、新產品研究開發等都會導致公司盈利發生變化。如果基金所投資的上市公司經營不善,其股票價格可能下跌,或者能夠用於分配的利潤減少,使基金投資收益下降。上市公司還可能出現難以預見的變化。雖然基金可以通過投資多樣化來分散這種非系統風險,但不能完全避免。
通貨膨脹風險:基金投資的目的是基金資產的保值增值,如果發生通貨膨脹,基金投資於證券所獲得的收益可能會被通貨膨脹抵消,從而影響基金資產的保值增值。
債券收益率曲線變動的風險:債券收益率曲線變動風險是指與收益率曲線非平行移動有關的風險,單一的久期指標並不能充分反映這一風險的存在。
再投資風險:市場利率下降將影響固定收益類證券利息收入的再投資收益率,這與利率上升所帶來的價格風險互為消長。
信用風險:基金在交易過程中可能發生交收違約或者所投資債券的發行人違約、拒絕支付到期本息等情況,從而導致基金資產損失。
管理風險:基金管理人的專業技能、研究能力及投資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到其對信息的佔有、分析和對經濟形勢、證券價格走勢的判斷,進而影響基金的投資收益水平。同時,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管理制度、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能否有效防範道德風險和其他合規性風險,以及基金管理人的職業道德水平等,也會對基金的風險收益水平造成影響。
流動性風險:我國證券市前賣場作為新興轉軌市場,市場整體流動性風險較高。基金投資組合中的股票和債券會因各種原因面臨較高的流動性風險,使證券交易的執行難度提高,買入成本或變現成本增加。此外,基金投資人的贖回需求可能造成基金倉位調整和資產變現困難,加劇流動性風險。
操作和技術風險:基金的相關當事人在各業務環節的操作過程中,可能因內部控制不到位或者人為因素造成操作失誤或違反操作規程而引致風險,如越權交易、內幕交易、交易錯誤和欺詐等。此外,在開放式基金的後台運作中,可能因為技術系統的故障或者差錯而影響交易的正常進行甚至導致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受到影響。這種技術風險可能來自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注冊登記人、銷售機構、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等。
合規性風險:指基金管理或運作過程中,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或基金合同有關規定的風險。
其他風險悶銷:(1)因基金業務快速發展而在制度建設、人員配備、風險管理和內控制度等方面不完善而產生的風險;(2)因金融市場危機、行業競爭壓力可能產生的風險;(3)戰爭、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現,可能嚴重影響證券市場運行,導致基金資產損失;(4)其他意外導致的風險。

❽ 如何計算投資回報率

ROI(投資回報率)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概念,它指企業所投入資金的回報程度。IDC稱ROI是不同規模投資的凈收益(包括降低的成本和增加的收益)。

投資回報率(ROI)=年利潤或年均利潤/投資總額×100%,從公式可以看出,企業可以通過降低銷售成本,提高利潤率;提高資產利用效率來提高投資回報率。投資回報率(ROI)的優點是計算簡單。投資回報率(ROI)往往具有指祥空時效性--回報通常是基於某些特定年份。

(8)那些因素決定投融資匯報率擴展閱讀

投資報酬率能反映投資中心的唯瞎綜合盈利能力,且由於剔除了因投資額不同而導致的利宴斗潤差異的不可比因素,因而具有橫向可比性,有利於判斷各投資中心經營業績的優劣;此外,投資利潤率可以作為選擇投資機會的依據,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

參考資料投資回報率_網路

❾ 融資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一、融資總收入與融資總成本的問題
融資目的就是投資收益,而融資則意味著需要成本投入,融資成本包括資金的利息成本、融資費用和可能的風險成本。籌集的資金所預期的總收益大於融資的總成本時,才可以進行融資。預期收入的利潤百分比是否比融資利息高。要警惕高利息的高利貸融資適得其反的融資。
二、企業融資要控制負債率。
在籌集資金時,要評估企業的融資規模。籌資過多可能增加融資成本,或者導致企業負債過多,增加經營風險。融資不足,可能會影響企業經營目標和發展。企業要根據實際需要、自身條件以及成本情況,確定合理的融資規模。
三、選擇合理的融資方式。
通過選擇合理的融資方式,控制融資成本是決定企業發展決定性因素,防止因為融資方式不合理帶來的高成本或者高風險,為企業經營和發展留下隱患。
在當前實體融資有難度情況下,應該考慮多途徑融資方式,如利用互聯網融資方式。
利用互聯網實現信息對稱、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做到投資者和有融資需求的需求方進行直接對接,盡量減少復雜的中間的環節,讓投資人能直接的享受到企業經營發展的成長紅利,企業直投信息更加透明化,而且投資人收益也相比其他的投資方式收益有了顯著的提高。
四、掌握一定的融資技巧
創業致富投資的獲得除創企業項目和企業家的素質外,還需一定的融資技巧。包括做好充分准備,提供合理有說服力的計劃和數據,對被融資方給予信心和動力等等。
五、選擇合適融資時機。
要及時掌握利率、匯率等金融市場信息,了解國家宏觀經濟形勢、貨幣政策,分析和預測影響企業融資的各種條件以及各種趨勢,選擇最佳融資時機,果斷制定和實施融資計劃。
六、通過選擇合理融資計劃,確保資本結構優化。
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評估融資的風險,合理確定最佳資本結構,通過重組、公司治理重構和激勵制度再造等配套策略,確保實現資本結構優化。

閱讀全文

與那些因素決定投融資匯報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貨幣基金和理財什麼區別 瀏覽:364
支付寶里穩健理財和基金有什麼區別 瀏覽:128
興業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待遇 瀏覽:375
小額貸款公司是銀行類金融機構 瀏覽:334
外匯結匯購匯 瀏覽:491
二手車汽車融資租賃貸款 瀏覽:230
股票國際黃金 瀏覽:62
5月招商銀行理財產品2019 瀏覽:855
華泰證券謝志才 瀏覽:503
基金理財的文章 瀏覽:176
建行理財日鑫月溢是基金嗎 瀏覽:559
通達信分時指標代碼 瀏覽:875
除了股票不漲 瀏覽:854
銀行保險理財產品返點 瀏覽:502
鉭鈮金屬交易 瀏覽:768
甘肅公航旅金融資本公司 瀏覽:797
四川德賽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813
股票交易時間幾個小時 瀏覽:395
廣州馬尚集團 瀏覽:266
2016期貨法律法規題庫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