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華為籌資融資

華為籌資融資

發布時間:2023-04-27 16:37:17

Ⅰ 華為融資模式的優缺點

華為融資模式的優缺點:
1、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企業資信良好,融資成本相對較低。
2、華為須在多個技術領域進行開發,其為掃除產品及技術封鎖,研發製造范圍相對較廣,所需費用較大。

Ⅱ 華為在不同階段分別採用了哪些籌資方式,這些籌資方式有什麼優缺點

華為公司內部股權計劃始於1990年即華為成立三年之時,至今已實施了4次大型的股權激勵計劃。本文梳理了華為公司二十多年來跌宕起伏、令人艷羨的股權激勵歷程,並分析了其取得成功的原因和帶來的啟示,現分享給大家。

一、創業期股票激勵

創業期的華為一方面由於市場拓展和規模擴大需要大量資金,另一方面為了打壓競爭者需要大量科研投入,加上當時民營企業的性質,出現了融資困難。因此,華為優先選擇內部融資。內部融資不需要支付利息,存在較低的財務困境風險,不需要向外部股東支付較高的回報率,同時可以激發員工努力工作。

1990年,華為第一次提出內部融資、員工持股的概念。當時參股的價格為每股10元,以稅後利潤的15%作為股權分紅。那時,華為員工的薪酬由工資、獎金和股票分紅組成,這三部分數量幾乎相當。其中股票是在員工進入公司一年以後,依據員工的職位、季度績效、任職資格狀況等因素進行派發,一般用員工的年度獎金購買。如果新員工的年度獎金不夠派發的股票額,公司幫助員工獲得銀行貸款購買股權。

華為採取這種方式融資,一方面減少了公司現金流風險,另一方面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穩住了創業團隊。也就是在這個階段,華為完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任務,1995年銷售收益達到15億人民幣,1998年將市場拓展到中國主要城市,2000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設立研發中心,海外市場銷售額達到1億美元。

二、網路經濟泡沫時期的股權激勵

2000年網路經濟泡沫時期,IT業受到毀滅性影響,融資出現空前困難。2001年底,由於受到網路經濟泡沫的影響,華為迎來發展歷史上的第一個冬天,此時華為開始實行名為「虛擬受限股」的期權改革。

虛擬股票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一種虛擬的股票,激勵對象可以據此享受一定數量的分紅權和股價升值權,但是沒有所有權,沒有表決權,不能轉讓和出售,在離開企業時自動失效。虛擬股票的發行維護了華為公司管理層對企業的控制能力,不至於導致一系列的管理問題。

華為公司還實施了一系列新的股權激勵政策:
(1)新員工不再派發長期不變一元一股的股票;
(2)老員工的股票也逐漸轉化為期股;
(3)以後員工從期權中獲得收益的大頭不再是固定的分紅,而是期股所對應的公司凈資產的增納正扮值部分。

期權比股票的方式更為合理,華為規定根據公司的評價體系,員工獲得一定額度的期權,期權的行使期限為4年,每年兌現額度為1/4,即假設某人在2001年獲得100萬股,當年股價為1元/每股,其在2002後逐年可選擇四種方式行使期權:兌現差價(假設2002年股價上升為2元,則可獲利25萬)、以1元/每股的價格購買股票、留滯以後兌現、放棄(即什麼都不做)。從固定股票分紅向「虛擬受限股」的改革是華為激勵機制從「普惠」原則向「重點激勵」的轉變。下調應屆畢業生底薪,拉開員工之間的收入差距即是此種轉變的反映。

三、非典時期的自願降薪運動

2003年,尚未挺過泡沫經濟的華為又遭受SRAS的重創,出口市場受到影響,同時和思科之間洞灶存在的產權官司直接影響華為的全球市場。華為內部以運動的形式號召公司中層以上員工自願提交「降薪申請」,同時進一步實施管理層收購,穩住員工隊伍,共同渡過難關。

2003年的這次配股與華為以前每年例行的配股方式有三個明顯差別:一是配股額度很大,平均接近員工已有股票的總和;二是兌現方式不同,往年積累的配股即使不離開公司也可以選擇每年按一定比例兌現,一般員工每年兌現的比例最大不超過個人總股本的1/4,對於持股股份較多的核心員工每年可以兌現的比例則不超過1/10;三是股權向核心層傾斜,即骨幹員工獲得配股額度大大超過普通員工。

此次配股規定了一個3年的鎖定期,3年內不允許兌現,如果員工在3年之內離開公司的話則所配的股票無效。華為同時也為員工購買虛擬股權採取了一些配套的措施:員工本人只需要拿出所需資金的15%,其餘部分由公司出面,以銀行貸款的方式解決。自此改革之後,華為實現了銷售業績和凈利潤的突飛猛漲。

四、新一輪經濟危機時期的激勵措施

2008年,由於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給世界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損失。

面對本次經濟危機的沖擊和經濟形勢的惡化,華為又推出新一輪的股權激勵措施。2008年12月,華為推出「配股」公告,此次配股的股票價格為每股4.04元,年利率逾6%,涉及范圍幾乎包括了所有在華為清余工作時間一年以上的員工。

由於這次配股屬於「飽和配股」,即不同工作級別匹配不同的持股量,比如級別為13級的員工,持股上限為2萬股,14級為5萬股。大部分在華為總部的老員工,由於持股已達到其級別持股量的上限,並沒有參與這次配股。之前有業內人士估計,華為的內部股在2006年時約有20億股。

按照上述規模預計,此次的配股規模在16億~17億股,因此是對華為內部員工持股結構的一次大規模改造。這次的配股方式與以往類似,如果員工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直接用現金向公司購買股票,華為以公司名義向銀行提供擔保,幫助員工購買公司股份。

華為公司的股權激勵歷程說明,股權激勵可以將員工的人力資本與企業的未來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體系。員工獲得股權,參與公司分紅,實現公司發展和員工個人財富的增值,同時與股權激勵同步的內部融資,可以增加公司的資本比例,緩沖公司現金流緊張的局面。

華為股權激勵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雙向晉升通道保證員工的發展空間

技術和管理屬於兩個領域,一個人往往不能同時成為管理和技術專業人才,但是兩個職位工資待遇的差別,會直接影響科研技術人員的努力程度。為了解決了這一困境,華為設計了任職資格雙向晉升通道。

新員工首先從基層業務人員做起,然後上升為骨幹,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管理人員或者技術專家作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在達到高級職稱之前,基層管理者和核心骨幹之間,中層管理者與專家之間的工資相同,同時兩個職位之間還可以相互轉換。而到了高級管理者和資深專家的職位時,管理者的職位和專家的職位不能改變,管理者的發展方向是職業經理人,而資深專家的職業是專業技術人員。

華為的任職雙向通道考慮到員工個人的發展偏好,給予了員工更多的選擇機會,同時將技術職能和管理職能平等考慮,幫助員工成長。除了任職資格雙向晉升通道外,華為公司對新進員工都配備一位導師,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給予關心和指導。當員工成為管理骨幹時,還將配備一位有經驗的導師給予指導。

華為完善的職業發展通道和為員工量身打造的導師制度能夠有效地幫助員工成長,減少了優秀員工的離職率。

二、重視人力資本價值 稀釋大股東比例

股權激勵並非萬能,當股權激勵的力度不夠大時,股權激勵的效果也相當有限。華為公司剛開始所進行的股權激勵是偏向於核心的中高層技術和管理人員,而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華為有意識地稀釋大股東的股權,擴大員工的持股范圍和持股比例,增加員工對公司的責任感。

華為對人力資本的尊重還體現在華為基本法中。該法指出:「我們認為,勞動、知識、企業家和資本創造了公司的全部價值」;「我們是用轉化為資本這種形式,使勞動、知識以及企業家的管理和風險的累積貢獻得到體現和報償;利用股權的安排,形成公司的中堅力量和保持對公司的有效控制,使公司可持續成長。」,這說明股權激勵是員工利用人力資本參與分紅的政策之一。

華為重視人力資本還體現在對研發的投資上。華為每年都將銷售收入的10%投入到科研中,這高出國內高科技企業科研投資平均數的一倍多。在資源的分配上,華為認為管理的任務就是使最優秀的人擁有充分的職權和必要的資源去實現分派給他們的任務。

三、有差別的薪酬體系

通過薪酬體系來達到激勵的目的首先要設立有差別的薪酬體系。華為通過股權激勵,不僅使華為成為大部分員工的公司,同時也拉開了員工工資收入水平的差距。隨著近幾年華為的發展,分紅的比例有了大幅上升,分紅對員工收入的影響因子達30%以上,這對員工而言很具有激勵性。

股權激勵除了薪酬結構需要有激勵性,還需要績效考察具有公平性。華為公司在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上採取定期考察、實時更新員工工資的措施,員工不需要擔心自己的努力沒有被管理層發現,只要努力工作就行。華為的這種措施保證了科研人員比較單純的競爭環境,有利於員工的發展。華為股權分配的依據是:可持續性貢獻,突出才能、品德和所承擔的風險。股權分配向核心層和中堅層傾斜,同時要求股權機構保持動態合理性。

在保持績效考核合理性的同時,為了減少或防止辦公室政治,華為公司對領導的考察上也從三維角度進行,即領導個人業績、上級領導的看法以及領導與同級和下級員工的關系。領導正式上任前要通過六個月的員工考核,業績好只代表工資高,並不意味著會被提升。這樣的領導晉升機制從道德角度和利益角度約束了領導的個人權利,更加體現了對下級員工意見的尊重。

四、未來可觀的前景

股權激勵不是空談股權,能在未來實現發展和進行分紅是股權激勵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在行業內華為公司領先的行業地位和穩定的銷售收入成為其內部股權激勵實施的經濟保證。根據Informa的咨詢報告,華為在移動設備市場領域排名全球第三。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0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前50強中的36家。2008年很多通訊行業業績下滑,而華為實現合同銷售額233億美元,同比增長46%,其中75%的銷售額來自國際市場。

華為過去現金分紅和資產增值是促使員工毫不猶豫購買華為股權的因素之一。據了解,隨著華為的快速擴張,華為內部股近幾年來實現了大幅升值。2002年,華為公布的當年虛擬受限股執行價為每股凈資產2.62元,2003年為2.74元,到2006年每股凈資產達到3.94元,2008年該數字已經進一步提高為4.04元。員工的年收益率達到了25%~50%。如此高的股票分紅也是員工願意購買華為股權的重要原因。

帶來的啟示?

華為作為通訊行業的領頭企業之一,其特有的狼性文化和任正非的個人魅力是其他企業難以復制的。但是,我們仍可以從華為股權激勵中獲得一些啟示:

一、重視人力資本,積極實施股權激勵

對於一些掌握核心技術的員工,如果沒有股權激勵等措施,員工可能會根據自身掌握的技術自主創業,或者跳槽到競爭對手那裡獲得更高的收益。那麼企業不僅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影響,也面臨著市場份額丟失的風險。

但是,股權激勵也不是任何時候都對員工有吸引力,如果員工對企業的管理水平並不滿意或者對企業前景感到悲觀,股權激勵對員工來說更多的是一種風險。所以企業應該持續改進自己的管理水平,在盈利和發展都可觀的時候,及時進行股權激勵,讓員工共擔風險也共享利潤,提升企業的戰鬥力,實現跳躍式發展。對於一些盈利模式較好,發展迅速的企業而言,實施股權激勵,有利於穩住員工,增加競爭優勢。

但是對於一些未來前景很好,只是目前經營狀況並不明朗的公司而言,大股東讓出一部分股權給核心員工,可以增加核心員工的凝聚力和激發員工的潛能。

二、要保證員工的職業發展空間

對於一些剛創業的企業而言,應根據企業的特點和對技術人員的依賴性合理地設計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工資。對一些技術依賴性比較高的公司而言,華為的任職資格雙向晉升通道保證員工的發展空間是很好的選擇。中國南車通過學習華為的任職資格雙向晉升通道後,合理地解決了技術人員想轉做管理人員的問題,同時也使得企業的人才結構更加穩定。

三、危機時期開股 留住核心 開拓市場

在經濟危機時期,很多企業的人才流失並非是裁員,而是當員工預期企業未來的業績不好時,主動選擇離職,以便有更多的機會尋找更好的工作。那麼,對員工進行股權激勵,一方面增加了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另外一方面也有利於減少員工的流失率。同時股權激勵是建立在未來盈利水平上的一種激勵模式,公司不僅要實施股權激勵,也要積極開拓市場,增加市場份額,以保證公司未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穩定的現金流。

四、弱化管理職能部門的權利

對於高科技企業而言,管理部門如果太多干涉科研部門,勢必造成科研人才的不滿,影響員工工作心情。合理定位管理部門的職責,一定程度地弱化管理者的權利,開發通暢的溝通渠道,有利於企業內部的競爭環境。弱化管理部門職能的另外一個功能就是有利於績效考核的公平性。辦公室政治是人力資源管理中最頭疼的問題,缺乏監督的績效考核不利於發展來良性的辦公室文化。華為公司對幹部提升的三維考核和六個月的考察對於現有的高科技企業來說,是值得學習的。

Ⅲ 華為在不同階段分別採用了哪些籌資方式,這些籌資方式有什麼優缺點

《華為基本法》第二章《基本經營政策》的第五節《理財與投資》

第三十六條我們努力使籌資方式多樣化,繼續穩健地推行負債經營。開辟資金來源,控制資金成本,加快資金周轉,逐步形成支撐公司長期發展需求的籌資合作關系,確保公司戰略規劃的實現。

在債務籌資的領域裡面,華為有四種方式:

一是集團內擔保借款,

二是信用借款,

三是應收賬款融資,

四是公司債券。

擔保借款、信用借款、應收賬款融資,資金來源都是銀行,所以華為必須把銀行作為重要的資金來源,開辟更多更好的合作銀行。除了這三個類型的債務,現在的華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資金來源就是公司債券,到2017年的年底,華為全部借款當中,公司債券有291.45億元,佔到華為總借款的73%,債券已經是華為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了。

為了發行公司債券,華為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設立了歐拉資本有限公司和格拉資本有限公司,兩個全資的子公司,就是用來發行企業債券的。

從2012年到現在,華為已經發行了6次企業債券了,其中只有2次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第一次是2012年發了3年期的10億元人民幣,第二次2014年發了3年期的16億元人民幣,兩次籌集到了26億元人民幣。

華為的大部分借款都來自海外,2015年華為就發了10年期的10億美金的美元債券,2016年又發了10年期的20億美金的美元債券,2017年發了兩筆,一筆5年期的10億美金,一筆10年期的5億美金債券(不同期限的利率不一樣哈),這樣華為主要的借款就變成「美元公司債券」了

399億元人民幣的總借款,291億人民幣都是美元債券,這裡面除了65億元人民幣的債券是5年期的,其餘的226億元人民幣都是10年期的,利息都控制在3、4個點左右較低水平上。

(3)華為籌資融資擴展閱讀

負債經營是企業利用社會資源提升競爭能力的基本模式,但凡借來的債務都是某一天要還的,所以負債經營在放大企業資源與能力的同時,一定會帶來償還債務的風險,這就要求企業在債務總額、債務結構這些方面要有恰當的安排

這里的要求就是「穩健」,負債經營是肯定要的,華為學不了老乾媽那樣的模式,華為的籌資戰略就是負債經營,只是負債經營要注意風險,要「穩健地」推行負債經營。

Ⅳ 華為獨特的資本運作運作模式

華為獨特的資本運作運作模式

引導語:作為世界500強企業中唯一沒有上市的,華為不上市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其又有怎樣的資本運作模式?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華為獨特的資本運作運作模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2012年公布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華為位列第351。進入華為官方的網站,我們可以看到顯赫的幾個大字「華為,不僅僅是世界500強」。在此,筆者將這句話做了一個新的解釋——華為不僅僅是世界500強,還是世界500強中唯一沒有上市的一個。眾所周知,當企業做強做大而又需要充足的資本來擴展規模的時候,大部分企業都會選擇ipo,面向資本市場融資。而華為不上市又能否利用其獨特的資本運作模式為其發展擴張提供足夠的資本呢?以下筆者將從華為獨特的資本運作模式、不上市的主觀及客觀原因來詳細分析。

1華為的資本運作模式

1.1將旗下資產「養大」再出售

在三種融資方式中,依靠技術將旗下產品「養大」再出手無疑是華為最主要的資金來源。據華為2012年年報顯示,華為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300.9億元,占收入的13.7%。截至2012年12月31日,華為累計申請中國專利41,948件,國際pct專利申請12,453件,外國專利申請14,494件。累計共獲得專利授權30,240件。重視研發和雄厚的技術實力為華為的這一融資方式提供了保證。

2001年,華為7.8億美金出售電源和機房監控業務給愛默生;2005年,華為8億美元出售h3c企業網和數據通信業務給3com。 這一系列的例子表明,依靠專利和技術換資本已經成為華為不可或缺的融資手段。

1.2全民持股

在華為創辦初期融資很難。所以華為採用了內部員工持股融資的方式。上世紀90年代末,華為啟動員工持股計劃,每股價格1元。從2001年開始,華為實行期權改革,改革完成後,員工獲得的股票轉化為虛擬受限股,即所謂的「期權」。公司通過工會實行員工持股計劃,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數為74,253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部由公司員工構成。全體在職持股員工選舉產生持股員工代表,並通過持股員工代錶行使有關權利。員工持股計劃將公司的長遠發展和員工的個人貢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長遠的共同奮斗、分享機制。

截至2012年12月31日,任正非作為公司個人股東,在公司出資比例為1.18%;同時,任正非參與員工持股計劃出資占公司總股本的0.21%。以上累計任正非總出資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將近1.4%。 全民持股使得ceo任正非的股權被稀釋,一旦上市,控股局面可能會失控。在此,筆者認為這可能也是華為不上市的原因之一。

1.3應收賬款轉讓

應收賬款轉讓是指銀行為解決客戶因應收賬款增加而造成的現金流量不足,而及時向客戶提供的應收賬款轉讓的融資便利。在受讓

期間,銀行委託轉讓人(銷售商)負責向購貨商催收已轉讓的應收賬款,如在規定期限內銀行未能足額收回應收賬款,則由轉讓人無條件地回購未收回的部分。

據了解,近年來,華為一直在開展應收賬款轉讓業務,將巨額應收賬款轉讓給銀行等金融機構,從而達到曲線融資的目的。公開資料顯示,2004年,華為與國家開發銀行曾簽訂過一項協議,根據這項協議,國開行在未來5年,向華為提供合計100億美元的融資額度。將應收賬款提前轉變成企業真正的現金流,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也是華為很重要的一項融資手段。

2華為不上市的主觀及客觀原因分析

2.1主觀原因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相信幾乎所有專業人士都認為華為是有資格上市,也能夠通過審批或者注冊成功上市的。但是華為二十多年來堅持不上市卻仍能夠發展的如此迅速,這有其主觀上不願上市的因素在裡面。通過分析,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不上市也能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來支持企業的發展和擴張。上一小節集中分析了華為三種獨特的資本運作方式,而這三種融資方式在目前看來是完全能夠保證華為的資金鏈條穩定的`。

其次,華為不願上市可能也考慮到了其獨特的股權結構。上一小節也介紹了華為是一個全員持股的企業,總裁任正非僅佔全部股權的1.4%左右,上市必然會引起股權結構的巨大變化,任總裁的控制地位很有可能動搖,而由任正非一手創辦的華為沒有他的領導會騰飛還是會衰落,無人知曉。

再者,市場對於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披露要求十分嚴格,一旦上市就意味著要將企業暴露於資本市場之下,並且要受法規制度的限制,這對於企業的發展一定程度有著很大的不利影響。舉例來說,華為在巴西拓展初期,連續8年虧損直到第9年才開始大規模盈利。試想如果華為是一家上市公司,虧損第三年說不定就被迫撤掉了。所以不上市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企業長遠戰略的發展和實施。 最後,有種說法叫「綁上黃金的雄鷹還能在藍天飛翔嗎」,用在華為身上就是「如果華為上市了,那麼華為大多數持股員工都會成為億萬富翁,一定程度上會削弱他們的奮斗動力」。華為前高管胡勇生說:「曾經有一個海外著名行業分析師和我討論北電為什麼衰落的這么快。他說:一大堆億萬美金的富翁討論公司的生死存亡,他們哪有緊迫感,所以他們錯過許多轉型的機會。」這種說法無異於「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在此不做過多討論。

2.2客觀原因

除了上述四條主觀原因,華為不上市的客觀原因也是很顯著的。在此主要論述以下幾方面:

首先,我國ipo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不允許內部員工持股。而華為全員持股,並且持股比例不透明,這種獨特的股權結構使得在當前的現狀下是不符合我國上市的條件的。

其次,應收賬款轉讓是華為一種重要的融資手段,但它屬於表外融資,並不反映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所以可能是很多人所不能接受的。

最後,消息稱華為也曾幾次想在美國、澳大利亞上市,但都被當地政府以其為中國情報機構干預美國通訊網路提供機會,考慮到可能的威脅而終止。所以其作為非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不透明而被質疑也為其上市帶來了阻礙。

3結論

通過上文分析,華為獨特的三種資本運作模式為其發展提供了足夠的資金來源,而無論其不上市背後的。原因何在,我們仍為華為的成功所折服參考文獻:

[1]、吳運建,程發良. 創業企業融資模式探討——以深圳市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為例[j]. 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20):24-25,32.

[2]宋璨.基於財務管理視角的華為不上市原因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1,(13):161.

;

Ⅳ 華為在墨西哥獨資企業可以採取哪些方法融資

委託銀行發行的債券、銀行貸款。
華為籌資方式為一集團內擔保借款,二信用借款,三應收賬款融資,四公司債券。
為了激勵員工,也為了融資,華為在內部進行多次新股增發,內部配股。

Ⅵ 華為也是套路深坑人

華為是不是個龐氏騙局

圖片為華為深圳總部研發中心磨轎

華為的虛擬股融資是一個相當敏感的話題,一些偏激的人士甚至稱華為的虛擬股融資是一場龐氏騙局。對華為來說,就算進入了《財富》世界500強,被認為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中國公司,但這項指責仍然一頂它戴不起帽子。歷史上,「龐氏騙局」可以經營到相當大的規模,而且在戳穿之前,都是光鮮亮麗的好公司、好基金,由有著良好聲譽的管理者所經營,因此,即便華為取得再多榮譽和成績也並不能使之對這個帽子免疫。同時,就監管機構而言,對華為的這項指責也是必須正視的一個問題。

不過,因為華為自2009年就公布經過審計的財務報告,自悉燃2006年就公布年報,所以外界其實可以比較容易地獲得其基本財務數據,也很容易推斷出華為的融資是不是一場騙局。在下不才,最近根據華為的財務報告對其資金運作情況作了一個簡單的梳理,希望能起到解答對華為的這個質疑的作用。

據華為財報,自2008年至2011年,其經營現金流都為正,分別是65億元、217億元、316億元和178億元;而其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均為負,分別是負140億元、負84億元、負102億元和負48億元,也就是說其籌資活動四年累積產生現金流出374億元。考慮到公司的銀行借款規模並不是很大,這四年分別為140億元、164億元、130億元和203億元,支付的財務費用應當不會太高(以貸款利率7%計算,2011年財務費用也只有約14億元),同時,四年來貸款額有增加的趨勢,可排除了用從員工募集來的資金還銀行貸款的可能。

因此,我推測公司的籌資活動的凈現金流出主要是用於給員工股東發放紅利。也就是說,華為雖然每年通過向員工增發虛擬受限股融資,但這四年公司發放的紅利遠遠超過其向員工新募集的資金(事實上,華為的籌資支出的大頭中可能並非只有發紅利這一項,這個後面我會進一步分析)。顯然,這不符合「龐氏騙局」借新債向老投資人發紅利的做法。

根據華為年報的數據,截止2008年,公司累計交納的稅款達525億元,加上近三年的交的所得稅,華為累計交納的稅高達603億元。交納如此高的稅款也表明華為不太可能是個騙局。

近年,華為向員工發放的紅利總額遠高於從員工處募集的資金從《財經》雜志最近一篇關於華為股權融資的媒體報道中也可略知一二。據該報道,華為2011年募資規模達到創紀錄的94億元,我想同時指出,華為的那一年的給員工股東的分紅可能高達247億元。因為華為的財務報告顯示,2010年歸屬於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247億元,據華為輪值CEO徐直軍的介紹,華為最近幾年是將全部凈利潤都用作分紅的,因此,2010年凈利潤可能在2011年全部分配給員工股東了。

《財經》的報道還指出最近7年,華為內部融資超過270億元。雖然這聽起來是個巨大的數字,但正如我上面的分析所顯示的,公司近四年的籌資活動的現金流是負的,因此其融資與一些鐵公雞般的上市公司沒有太大的可比性,中國的上市公司將大部分的凈利潤都留存了,而華為則將之大部分都分給員睜游虛工股東了。

「龐氏騙局」之所以能夠通過借新債給老投資人發放紅利,有一個原因是個別的投資人無法了解到整個騙局的情況。華為在其財務報告中對總股份仍然是語焉不詳,從這個角度看,盡管華為已經發布三年的財務報告,但透明度仍然顯得不夠。

Ⅶ 華為擬在境內首次發債,募資60億補充營運資金,華為缺錢了

華為境內發債,你沒有看錯,華為境內第一次發行60億中期票據,華為是缺錢嗎?為什麼要發債,從華為的財報知曉,華為不缺錢,華為給的發債理由是補充公司本部及子公司的營運資金。

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華為營業收入分別為5180.68億元、5984.80億元、7151.92億元和3965.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31.58%、15.52%、19.50%和 22.86%,2016-2018 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7.49%,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70.52億元、474.55億元、593.43億元和349.04億元。 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華為凈資產、總資產分別為2454.87億元和7057.16億元。

另外華為的貨幣現金高達2497.31億元,2019年1-6月,該公司合並口徑營業收入2110.57億元,凈利潤112.35億,換言之,今年上半年華為終端凈利已接近其去年全年凈利了。

華為的利潤、營收依然保持快速的增長,而且貨幣現金高達2497.31億元,華為肯定不缺錢。

在華為發國內債之前,華為曾經在海外發行相關債券,包括兩期人民幣點心債和四期美元債券,國外的債券利率會低於國內債,為什麼華為要發國內債,有幾個原因。

原因1:當前的環境需要打開國內融資通道,特朗普一意孤行的制裁,讓華為更加堅信加大投入研發核心技術,核心技術的研發是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打開國內融資通道有利於保障研發投入,准備充足的彈葯,應對特朗普的挑戰。

原因2:有可能國外的融資通道受阻,隨著國際經濟環境日益嚴重,加上特朗普對華為的制裁,國外的金融機構有可能看空華為,相關的華為債發行可能受阻。

華為首次在境內發債,募集60億補充運營資金,並不代表著華為缺錢,華為不會缺錢。如果缺錢,可以有國內銀行組團貸款,可以通過內部員工配股募集資金,要知道,華為在09年一次通過內部員工配股,就募集了75億元資金,而且,華為並非是你想參與配股就能參與配股,而是有選擇性的配股。

對於華為此次發債募集資金的事,要看華為為什麼改變了從來不向 社會 募集資金的一貫傳統?

應該說,華為在受到美國「禁令」之後,發生的一個重大變化,那就是轉變了以往的一些經營風格,其中,最大的轉變,就是對供應商體系的轉變。

這個轉變,並不單純是從「全球供應鏈體系」轉向「國內自主替代」,也不單純是「防止未來供應鏈受美國禁令影響」,而是「通過和國內供應鏈戰略合作」和「扶持」的重大改變。

凡是做過投資或者知道華為此前對供應商的態度的人就知道,華為此前對供應商可以說是苛刻和刻薄——賬期長,質量要求高,供應商考核嚴。

對比目前華為對供應商的態度是,給予足夠的利潤空間,以扶持供應商的成長和研發,賬期給予盡量的快速周轉,以利於供應鏈 健康 和 同步快速增長。

打一個比方,歐菲光在「財務造假」或者「財務危機」的節點上,華為給予「30億的預付款」的支持,可能是華為上述轉變的一個初始信號,大改以往對供應商嚴厲和苛刻的一貫作風。

那麼,清楚了這一點之後,再來看「華為發債」的事,就能夠理解華為的「變化」了。那就是讓更多的國人和資金參與和感受到華為的存在和華為的成就帶來的「分享」,從華為對供應鏈的改變來看,的確,美國禁令對華為的增長速度有一定的影響,但是華為通過「美國禁令」看到了國人的民族情緒和國人對華為的支持和同情。也看到了國人的支持和同情給華為帶來了巨大的機會,更看到了在目前關稅環境長期存在的情況下,華為已經不僅僅是華為,而是「民族產業」是「產業鏈的靈魂」。美國禁令,不是針對華為,而是針對「通信產業鏈」和中國 科技 力量——華為營收接近萬億,其背後是十萬億級別的產業鏈配套能力。

因此,我個人覺得,美國的所謂禁令,讓華為加速成熟了,加速了華為對自身,對產業的成熟,也加速了華為對「配套產業鏈」的重要性的認識和成熟。同樣,華為發債,也是這個道理。

華為首次發債的消息,在小財的朋友圈刷屏,有人笑言「747億的現金流,國內優質資產的巔峰,請排隊認購,30億都不夠狼搶的」,究竟為何?

綜合華為財務報表來看,華為並不缺錢,主要目的是擴大融資渠道,應對未來經營風險。

華為並不缺錢,只是為了優化融資渠道,拓寬融資路徑 ,馬雲講過一句話能夠很好的解釋華為這次發行債券的行為。「天晴的時候就要想著修屋頂」,這句話用在企業經營上是再合適不過了,也就是說並不是等到你真的「需要」或者「缺錢」的時候才想著去融資,要在自己最「強大」的時候就要想到去融資。

我們一般人認為只要在自己需要的時候才會想到去融資,但是你真的需要融資的時候 ,一定是公司的經營遇到困難了,你這個時候去進行融資,你的談判能力是下降的,你真的需要的時候就是你「求」人的時候,你的成本會很高,而且還不一定會成功,但是在你企業經營狀況最好的時候,大家也都認為你有還錢能力,或者是賺錢的能力,你融資自然是容易的,這個時候儲備過冬的糧食成本最低。但是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再去想到融資,首先對方就會懷疑你的還款能力。你的融資成本會急速上升。

華為在2015年到2017年的3年間在境外發行了4次債券融資行為,累計融資45億美元 ,所以,這就說明華為一直是有進行債券融資的,按照當前的匯率計算,60億元人民幣債券的額度還不到9億美元,對華為而言並沒有顯著 的變化,畢竟曾經3年就發行了45億美元的債券。當下在境內進行首次發行債券只是為了優化融資布局,豐富融資渠道,無論未來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這對華為來說都擁有更多的應對之策。

華為的貨幣資金也非常的充沛,在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華為的 貨幣資金分別是1255億元、1573億元、1841億元、和2497億元,貨幣資金的增速快於營收的增長率。2016年到2018年的貨幣資金復合增長率是21%,而2016年到2018年華為的營收分別是5179億元、5982億元和7149億元,復合增長率是18%。而2019年上半年貨幣資金的增長率是36%,而同期營收的增長率只有23%,貨幣資金的增長速度遠快於營收的增長率。

總而言之,華為並不缺錢,但是要為「缺錢」做好准備,提前布局,才是最好的應對之策,未雨綢繆,企業經營變幻莫測,生於安樂、死於憂患。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對很多企業來說,本身並不缺錢,甚至富富有餘。蘋果、華為都是這樣的公司,蘋果手裡最多有相當於上萬億元人民幣的現金,而華為的現金類資產也一度多達3000億元,截至到今年上半年也有2500億元。由於錢太多,華為還做了800多億元的結構性存款和理財。

即便是有錢,那也需要想各種辦法打通各種融資渠道,為何?因為天有不測風雲,再強的企業,也可能哪天遇到突發性的事情而面臨資金鏈緊張的問題。 華為象徵性地在境內發債券,其實就是要和這個市場建立聯系。 債券市場有投資者,也有負責債券銷售的投行,還有各種評級機構,還要和交易所、監管機構打交道,這些流程跑通了,那麼也就意味著境內的債券市場跑通了,以後突然哪天真的需要借錢了,只要照著之前的經驗走就是了。 華為這種情況,和很多不缺錢的小企業主仍然要到銀行貸款,是一個道理 。

華為境內發債,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 盡可能詳盡地展示自己的實力 。我們都知道華為很強,而且華為每年要發年報,每半年要發半年報。但華為畢竟只是一個非上市公司,它的信息披露也就基本停留於定期報告,而這些定期報告是比較簡單的,外界並不太能看清楚華為。一旦到公開市場融資,那麼就意味著華為必須按時按需披露自己的信息,且 披露的內容比它的定期報告還要詳盡,那麼所有和華為有利益相關的人(比如供應商、經銷商、員工等等)對華為信心會更強。

總之,華為此時發債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借錢,拓展多種融資渠道和向利益相關者披露信息提升信心才是關鍵。

華為擬在境內首次發債,募資60億補充營運資金,目的有幾個:

第一,有備無患

其實幾個月前,就有消息稱華為計劃在海外發債,金額達數十億美元,目的就是在冬天來臨前儲備糧草。

如今,變成在國內發債,目的也是一樣的,就是有備無患。

華為共有6次境外發債,包括4次美元債券和兩次人民幣點心債。目前,兩筆點心債已經兌付,4筆美元債券尚未到期,共計45億美元。

首次在國內發債,也是為了打通國內的融資渠道,畢竟海外的形勢不明朗,以後還是需要依靠強大的國內債市,現在就打通渠道,也為時不晚。

第二,秀肌肉

華為賬上真的不缺錢,截至2019年6月末,華為賬面現金2497億元。那麼這些錢到底是真的嗎?畢竟,經歷過康美葯業、康得新百億貨幣資金造假後,大家都對這個有懷疑了。華為這不用懷疑。因為華為用現金買了700多億的理財產品,這可是沒法騙人的!

其實就完全不缺錢,但是為了儲備現金,而做的融資。

之前,華為在國內資本市場非常低調,因為根本就沒有融資。如今,打破這個傳統,就是為了提升國內員工的信心,以及給海外員工以信心,讓他們知道,華為在國內融資也是很容易的,不要擔心困難,華為有能力應對各種困難。畢竟,有強大的祖國做堅強的後盾。

以上就是華為在國內發債的事件分析。

華為發債不是缺錢,而是為缺錢做一個備份。 很多運營良好,利潤穩健的公司會突然倒閉,是因為現金流突然斷裂,導致企業無法生存。現金流就是企業的血液,血液突然乾涸,企業容易猝死。

當然,華為目前不存在現金流緊張問題,但防患於未然,是一個好習慣。

對於華為來說,發債不是單純的補充運營資金,而是要與資本市場建立一個良好的關系,這樣在未來有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從資本市場融資,滿足企業發展的資金需要。

因為華為 歷史 上,也曾經多次遇見資金困難,後來雖然都解決了,但並不意味著華為就不需要資本市場的支持。

尤其是,華為與其他公司有大不同。首先是華為不上市,這樣華為就與資本市場脫節。其次是,華為沒有外部股東,華為的股權都是在華為內部消化,以前是通過內部融資來解決資金問題,但伴隨華為規模越來越大,需要的資金規模也越來越大,單純的內部融資,已經滿足不了自己的需求。所以在不缺錢的情況下,發債是一個合適的辦法。一方面是建立與資本市場的合作關系,有一個好的通道。另一方面,晴天修屋頂,有助於雨天防漏水,也就是未雨綢繆,這樣在未來有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

這一次華為發債總規模是200億元,首期是30億元,這相對於華為的營收與利潤,不值一提。但對於現在市場上到處尋找投資機會的資金來說,算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項目,有助於打開華為與投資機構之間的合作通道。

企業不是孤立生存的,華為也不能總是單純的依靠員工融資,也要建立自己的資本生態,這樣在未來,如果遇見金融危機什麼的,也更容易度過難關。

華為顯然是缺錢的!而且這缺錢也是正常的!這主要是由於當前的大環境造成的。

很多人都認為華為這2年都保持著很好的增長,每年營收幾千億,利潤幾百億,應該是不缺錢的。這種想法正常情況下是沒錯的,但顯然今年出現了不正常的額外情況,我想這點不需要多說吧,美國的封堵必然會造成華為的一些困境。那麼存在哪些困境以及哪些缺錢的地方呢?

1、囤貨備戰: 在今年5月美國正式對華為宣布進行封堵後,坊間流傳的消息是華為已經意識到可能存在的風險,並且提前做了准備,這其中諸多准備之一就是囤貨,很多元器件早就提前做了規劃,大量采購。

同時,在美國的禁令正式生效前,華為又是緊急進行了采購,也包括美國這邊的公司也是大力配合,盡可能的利用那段空餘時間走流程出貨。

這些提前大量的囤貨顯然都是要錢的,這必然也就擠佔掉了部分華為的資金流。這兩部分要放在正常期間,顯然是沒必要的,屬於額外的支出。其實這個從去年的利潤就能看出,華為2018年的成本就上升了,這其中就有囤貨的成分在。

2、備胎轉正: 禁令生效下,華為就公開宣稱自己有備胎,未來將不得已進行轉正。雖然這很振奮人心,但是備胎畢竟是備胎,轉正也是需要加大投入的,也是需要燒錢的。

你看,海思宣布轉正後,華為又新投了大量資金下去,沒辦法,轉正了你研發的東西就更多了,自然得大量燒錢。目前華為擬建上海青浦研發、武漢海思工廠,這兩項總投資就達到了130以,分別為109.85億元和18億元

同時,備胎的有些東西其實並未完全准備充分,現在要轉正了就相當於要將原有的項目提前上線,這必然會加班加點的趕工,尤其是還未完成的自然又得加大研發力度,爭取盡快轉正。這方面典型的就是鴻蒙系統,按照華為原為的計劃,鴻蒙要明年才上,結果現在這事一來,只能提前!這一提前,顯然就得加大燒錢力度了!

3、其他困境: 美國封堵之後,未來華為手機的海外市場肯定會大幅度下滑,目前其實已經顯現了,歐洲市場華為手機的份額掉的還是挺多的,未來新機器不能用GSM,可能還會持續下滑,這種都將造成華為利潤的下降。

而華為為了能保持在5G上的領先,以及為了手機銷量達到全球第一的成績,未來在人才,技術研發上顯然還會持續加大投入,這些無一例外都需要錢。

我們可以看看截至2019年6月,華為在建的一些項目和資金需求:貴安華為雲數據中心投資79億元, 華為崗頭人才公寓項目 46.6億,蘇州研發項目 38億元 、總投資的華為松山湖終端項目二期 30億元, 松山湖華為培訓學院19億元。這些項目加上前面海思的項目,總資金規模就達到了340億元,這相當於把2018年全年利潤(593億元)的6成砸進去了。

短期內一下子砸進去這么多錢也是不易啊!

因此,綜合 起來看,華為短期內缺資金還是挺正常的,畢竟現在各方面華為都需要燒錢,基礎建設、人才招募、技術研發等等。這次募集總計也就60億元資金,就規模而言其實也不大,但應該能緩解華為的資金壓力,同時也可以看出華為對資金募集還是很控制,還是以自己需求為主,而不是亂搞。

近日工商銀行發布了一則關於推薦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注冊發行中期票據的函件,從函件中可以看到華為擬發行票據募集不超過200億的中期資金。

如果單單從華為對外發布的報表來看,華為並不缺錢,根據華為最近幾個年度發布的合並報表,我們可以看到華為持有的現金類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短期可變現的票據及債券等)都在千億以上,最近一期更是高達2800多億,此外華為每年的經營性現金流入也近千億,所以單從財務報表來看,華為一點都不缺錢。

如果你有關注資本市場就會發現,基本上任何一家上市企業都有銀行融資或發債融資,那每個企業都缺錢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企業之所以融資,是因為企業是逐利的,當通過自身投資可以獲得的收益超過融資的成本時,那麼基本上每家企業都會融資,因為這是利用銀行或投資者的錢為自己賺錢,這個就像很多人可以全款買房,但是卻寧願貸款一樣,因為自己的資金可以用於創造其他更多的收益。

當然此次華為增加國內的融資也與其面臨的國際形勢有關,部分合作的外資銀行減少或中斷與華為的合作,所以華為提前增加國內融資有備無患。

企業的發展成長歷程中,進行融資屬於一個極其正常的現象,一家企業只要他利用融資創造的收益高於他融資的成本,那麼企業的經營和融資就是良性的,可持續性。恰恰華為就是這樣的一家企業,因此大家不用過份解讀與擔憂。其實在這之前華為也一直都有融資,只不過以往華為比較低調,在孟晚舟事件之前知道、了解華為的人較少,當時華為的一舉一動還沒有如同現在一樣都在國人的聚光燈下。

華為境內發債,募集60億,補充營運資金。這樣做不是因為華為缺錢,而是因為華為需要拓寬融資渠道。為以後的發展未雨綢繆。 華為之前從未在國內發行過債券。之前曾經4次在國際市場發行過美元債券,共計45億美元,尚未到期。 在美國對華為打壓的背景下,華為在國際市場募集美元債券將變得困難,此次在國內募集人民幣債券是一次試水。 企業並不應該在缺錢的時候募集資金,只有不缺錢的時候才能募集到足夠低利率低成本的債券。而此次華為募集債券顯示無擔保,無抵押,就表明了華為的態度,不缺錢才會有這種底氣。 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華為營業收入分別為5180.68億元、5984.80億元、7151.92億元和3965.3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70.52億元、474.55億元、593.43億元、349.04億元。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華為凈資產、總資產分別為2454.87億元和7057.16億元。而現在華為的貨幣現金高達2497.31億元。華為當前明顯是不缺錢的。 華為國內發債是為了持續優化資本架構,保證公司財務穩健。中國債券市場容量已經全球第二。華為通過境內發債打開境內債券市場,將進一步豐富融資渠道,優化華為整體融資布局。

華為運營所需要的資金來自企業自身經營積累、外部融資兩部分,自身經營積累過去5年佔比約90%,外部融資過去5年佔比約10%。但由於外部環境變化,華為在國際市場面臨的壓力不斷加大,尤其是境外融資陷入停滯。 華為當前又急切地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自身技術能力,以推進5G業務發展。資金投入的巨大需求要求華為拓展國內債券融資,為長遠發展打好基礎。

Ⅷ 手握7200億卻發債300億,華為「不差錢」卻還要發債是為何

最近,朋友圈裡有一條刷爆了的段子:如果有這樣一家公司,創始人75歲,股權分散無實際控制人,業務受貿易戰影響巨大,高管被拘,你會選擇投資嗎?

或許有人會嘲笑依然選擇投資的人:為什麼要投資?這樣的公司,有什麼前途?

但如果,這家公司是華為呢?

9月11日,中國最大民營企業、通信巨頭華為披露的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顯示,公司正謀求首次在中國境內發行公募債券。首期和第二期發行金額均為30億元,分別由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承銷。

「不差錢」的華為,為什麼要公開發行債券?

9月11日,來自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注冊系統顯示,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為」)在提交了2019年度第一期/第二期中期票據的注冊材料,在境內首次發債。

根據華為所上交的2019年度第一期、第二期中期票據的注冊材料,這次發債兩期發行規模各30億元,期限均為3年;第一期的主承銷商為工商銀行,第二期的主承銷商為建設銀行。

根據華為提交的票據募集說明書相關數據顯示,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華為公司合並口徑實現營業收入5180.68 億元、5984.80 億元、7151.92億元和3965.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頃陵隱31.58%、15.52%、19.50%和22.86%,2016-2018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7.49%。

華為在說明書中表示,此次中期票據發行是針對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將按照面值發行,發行利率通過集中簿記建檔、集中配售方式確定。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將此次債券信評為信用評級為AAA/AAA。

AAA是什麼水平呢?它意味著在金融機構眼中,華為償還債務的能力極強,基本不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違約風險極低。

聯合資信還列出了華為的七大優勢。例如,擁有通信業界完整的、端到端的產品線和融合解決方案,在基礎研究、專利規模、底層技術支持、5G技術及標准制定等方面構建了顯著的競爭壁壘和規模優勢,規模效益和客戶資源優勢顯著等。

明明手握7200億的資金,為什麼華為還要發行債券?對於華為的舉措,行業內的專家們也對華為發行債券的行為進行了一番分析。

一種猜測認為,華為此舉的目的在於融資利率。根據募集說明書,華為的融資成本並不算高。擔保類貸款中,截至2018年末,人民幣貸款佔比最高,利率在4.41%—4.90%,而LPR實施之前的1-5年期基準利率4.75%。與汪謹之相比,9月11日,3年期中期票據(AAA)收益率為3.39%。

而對於這次籌資,9月11日晚間華為也發布了自己的官方回應。 他們稱, 華為公司運營所需要的資金主要來自於企業自身經營積累、外部融資兩部分,以企業自身經營積累為主(過去5年佔比約90%),外部融資作為補充(過去5年佔比約10%)。

"華為一直堅持通過合理的融資布局,持續優化資本架構,以確保公司財務穩健。境內債券市場快速發展,目前市場容量全球第二,債券融資已成為重要的融資渠道之一。公司通過境內發債打開境內債券市場,將進一步豐富融資渠道,優化整體融資布局。"

如果我們把這句話翻譯一下,華為這么干,其實目的就在於未雨綢繆,為了以後能夠多一條路走。華為的這步大棋,下到了整個行業的頭上,不得不說,走的高明。

微博用戶「後廠村 科技 評論」稱,企業通過發債,可以充分利用利率較低的融資環境,實現久期錯配保持一定的杠桿率,從而提高整體資本的使用效率。本次融資投資的多個項目,利用債務融資,就可以節省自有資金用在其他項目上。通過一系列的融資行為,還可以保持和市場金融機構的良好關系,為未來進一步融資做好鋪墊。

華為這次債券的發行,總讓人對華為的內部情況產生一些懷疑。在目前重重製約和阻礙下,華為還好嗎?

為了回應這樣的疑惑,華為也將公司的最新信息在債券發行的同時進行了一次大范圍的公開。

截至2018年末,華為企業業務營業收入747.50億元,同比增長23.64%,占總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0.45%;毛利296.62億元,同比增長19.16%。但截至2019年6月末,華為企業業務營收佔比從10.45%下降至7.96%。

備受大家關注的毛利率,也有了明確的數據。根據華為的信息,除企雀廳業業務外,運營商業務和消費者業務毛利率均穩定增長。2019年上半年,運營商業務毛利率為54%,企業業務毛利率為43%,消費者業務毛利率為30.24%。

此外,從華為官網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2015-2018年,華為經營活動現金流分別為523億元、492.18億元、963.36億元和746.59億元。不過,2018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較2017年減少216.77億元,降幅為22.50%,主要因為2018年加大了研發投入,並且適當增加庫存。

有業內人士開玩笑稱,「200億的中票(額度太少),不夠國內金融機構分的。當年發100億地產公司債,眼都不眨一下。」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華為參與國內資本市場後,「秀一下」資產負債表實力,為進一步打開與國內金融機構合作創造空間。

Ⅸ 華為選擇不上市,它是如何做到融資的

融資的方式是有很多並不是只有公開上市才能融到資金。全球范圍內不上市的知名企業不少。比如,成立了快80年的瑞典傢具製造公司宜家至今都沒有上市。據說宜家老闆之所以不願意上市是不想讓外界搞清楚宜家以及他本人一年能賺多少錢。當然,這只是傳言,也許人家的現金流很好不需要上市。

國內不上市的知名企業也有,典型如老乾媽。陶碧華的經營思路很簡單,不搞那麼多有的沒的就是賣貨。與上下游供應商之間採取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模式,再加上沒有多元化發展的需求,老乾媽沒有太多的資金缺口。

以上為華為不用上市也能獲取足夠資金的三個主要融資方式與原因。華為作為一家在全球有影響力、效益好、信用度高的企業,它是不缺錢的,華為真正需要的,是基於其大額研究資金背後的科研成果,決定華為能否立於世界平台的,不是華為有多少錢,而是有著多麼領先於世界的技術,以及精準高效的企業管理水平。

閱讀全文

與華為籌資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雲維股份分析 瀏覽:662
交通銀行理財產品質押率多高 瀏覽:231
淘寶開店需要收取傭金嗎 瀏覽:432
金融服務對社會的貢獻 瀏覽:44
美金和印度貨幣的匯率 瀏覽:664
重慶外盤期貨公司 瀏覽:276
信託產品投資股票最大杠桿 瀏覽:684
淘寶聯盟分享好友有傭金嗎 瀏覽:205
慈溪浦發銀行抗議理財 瀏覽:313
原油化工股票 瀏覽:969
股票的壟斷 瀏覽:14
11美金兌換人民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358
金融服務稅金能抵扣么 瀏覽:121
跨國公司外幣長期融資 瀏覽:156
白下區貸款公司 瀏覽:163
九泰股票行情 瀏覽:264
股票申購成功了會中簽嘛 瀏覽:901
金融機構可疑交易向 瀏覽:576
浙江永太科技股份 瀏覽:928
資金信託給基金公司 瀏覽: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