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能上市卻還沒上市的巨頭
隨著科創板的成立以及創業板實施注冊制,逐漸放寬了上市條件!
不要求盈利,即虧損股也可以上市。AB股制度,創始人不用擔心失去控制權。VIE,CDR等!因此大部分知名大公司幾乎不存在制度上的上市障礙!
4、其他
螞蟻集團:由於監管原因,離上市就差臨門一腳就被撤回了。
位元組跳動:不差錢!上市計劃可以慢慢完善。
② 成立公司非上市不可嗎為什麼
成立公司不上市沒有人會拿著棍子逼你上市,A股最不缺少的就是上市資源,市場總是擔憂IPO 太多了,多的讓投資者心中害怕,股市走的弱不禁風。
在國內是有很多知名公司不上市,像 科技 股的華為,食品的老乾媽,飲料行業的娃哈哈,可現在娃哈哈態度已經改變了,從不上市到不排斥上市。可是很多公司是吧上市當成名譽,當成公司發展目標,只要有機會就想到上市,哪怕送錢送禮造假也要上市。
華為不上市原因之一是華為上市會造富一大批公司員工,「這可能會讓我們越來越怠惰,失去奮斗者的本質色彩。」這個觀點是很正確的,很多公司上市以後,不再立足主業,也失去進取動力。而是立足蹭熱點,推高股價,逢高減持離場,實現財務自由,追逐市場熱點的結果就是把公司玩壞了,剩下一個空殼,或者是乾脆把上市公司掏空,接著再減持股份,賈躍亭就是那麼玩的,樂視網最終是資不抵債。
賈躍亭利用關聯交易拖欠上市公司幾十億元,利用擔保讓上市公司陷入訴訟,擔保債務又是幾十億元,賈躍亭減持股份,接著又是把絕大部分股權質押融資,等於是接近全部套現了,最後跑到美國造車了。這就是一個極壞的典型。
娃哈哈宗慶後認為娃哈哈不差錢,沒有通過上市融資的需要,娃哈哈有多少錢,據說有100億的現金」,另外宗慶後認為「上市企業造假多的去了」,確實宗慶後道出了A股的最大痼疾,那就是造假上市,財務造假,兩康財務造假有目共睹。數額之大令人瞠目結舌。
老乾媽講的更加片面一點,但也不無道理,老乾媽的創始人陶華碧曾說,「我堅決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傾家盪產。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我才不幹呢。」
不上市資本市場很歡迎,上市如果好公司也歡迎,但是好公司並不多。
成立不一定上市,這跟公司發展規劃有關。
上市的目的是融資,讓企業獲得大量資金支持其快速擴張,當然了,有些大股東借機套現可以獲得高昂收益。
但是公司發展規劃是多樣的,有些公司不會選擇上市,甚至不選擇擴張。比如日本和德國的很多企業,雖然業績、發展勢頭很好,但是依然不上市。它們選擇專注於核心業務,謹慎擴張。提高技術水平、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是這些企業的關注點,做強遠比做大重要。
我國企業更傾向上市圈錢,所以國內企業大而不強,不深耕核心業務,熱衷來快錢。隨著特朗普掀起的貿易摩擦愈演愈烈,弊端會越來越明顯。
公司上市,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把公司的所有權分成若干小份,放在市場上流通,機構或個人投資者如果看好公司的行業或者前景,就可以到公開市場上買入該公司的股票。不上市就是不把股權放在公開市場上流通,如果有需求,就以非公開的方式進行轉讓。
公司上市和不上市最大的區別就是:不上市的公司就是公司幾個老闆悶聲發財;上市了就是帶著所有投資者一起發財。
給予以上原因,上市公司承擔的東西就會比非上市公司更多。
第一:得向 社會 公開經營和財務狀況。 因為上市公司是面向公眾的,不再是哪個老闆或幾個老闆的個人公司。上市公司每年得定期披露財務報告,大小事務都得公告出來。遇到大事,得通過股東大會的表決。
第二:上市公司具有融資優勢。 為什麼企業做到一定程度之後,都想上市呢?企業老闆想通過上市實現身價的暴增,這固然是一個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上市公司這個融資平台,企業一旦上市之後,融資渠道就變得更多。不上市的公司,遇到資金困難的時候,大多都只能指望金融機構去借貸,資質不好的公司,銀行還愛理不理的。公司上市之後,就可以通過再融資、發行債券等渠道獲取相對廉價的資金,有上市公司的平台做背書,找銀行貸款自然也不是難事。另外,企業一旦上市之後,通過並購等方式將企業持續做大,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公司能上市而不上市,有兩個原因:一是公司不缺錢。目前的現金流非常充裕,自有資金完全可以應對再投資的需求;二是缺錢,但不想以出讓股份的方式籌錢,所以只好去銀行借債了。 比如華為、老乾媽這些知名企業,還有某些地方政府催促上市而因為有各種疑慮從而遲遲不上市的地方企業,都是這兩種情況。
但一般來說,企業還是能夠上市就盡量上市。因為企業再走到某一個階段,幾乎一定會面臨資金問題。而銀行的解決能力有限,著名的日本超市八佰伴就是因為只用公開市場發行短期債券的方式融資,而短期債券面臨違約、銀行又因為資金面緊張不批貸款,最後申請破產。
以債務方式融資,在債務到期很容易面臨資金鏈緊張,再優質的公司也可能面臨滅頂之災。而股權融資的好處在於,出讓一部分股權換取來的資金,形成的資產就成為了公司的資產,這部分資金永遠不需要清償,可以放心大膽的用於發展公司的長期業務。
此外,一般來說股權融資帶來的合作方,很有可能對公司的業務有所了解且可以幫助公司業務進行進一步拓展,從而可以建立股東方之間的戰略協同。以一部分股權換取公司在某一方面的核心競爭力,這個買賣就很值當了。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公司產權流動性的不同。相比於非上市的公司,上市公司的產權(股票)流動性是非常高的。
如果沒有上市,公司的股權是沒有什麼流動性的。上市公司則不同,上市之後,他的股權其實是可以買賣的,並且很便利。在上市公司里,股權激勵也是一種不錯的管理手段,員工可能更樂於接受上市公司可以自由流動、變現的股票,而不是現金。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在融資能力和途徑方面也是有差別的。上市公司在IPO時會首次公開發行融資,之後也可以在市場上公開或者非公開進行再融資,還有並購時的配套募集資金,並且因為募集資金的對象范圍大了,募資能力也是有增長的。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相較於沒有上市的公司,上市公司的融資綜合費率是比較低的。
上市公司股權的流動性增強了,相應的它決策自由性就減弱了。A股要求同股同權,規范履權。如果老闆占股不夠,公司是很容易發生危險的。日常,很多決策還是需要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通過,這樣一來,公司的運營就會受到多方掣肘。
當然上市也是需要成本的。上市對公司的要求是很嚴格的,主板下規范運營幾年後才能籌備實現上市,上市之後更是要保持規范運營。這對很多公司來說,是比較困難的,畢竟之前通過各種合規、不合規的方式減免的稅,不僅不能減免了,還有可能需要補回來。
當然上市公司因為講合規,所以不如非上市公司自由,有些企業不願意上市,是因為不願意公開財務,有些東西不願意讓人看到,也不願意決策時讓其它人指手劃腳。並不是所有公司都想上市,華為,老乾媽,娃哈哈,這些名企都沒有上市。
因此上市與不上市最大的區別,就是交易。上市後,可以一手一手高溢價交易,不上市公司只能大塊大塊打折交易。
那麼為什麼上市價格就會漲呢?這個其實是 A 股 IPO 給大家的錯覺,
在A股上市很少有破發的,這幾年基本沒有。反而是一上市就是三倍五倍的上漲,造富了千萬人,很多公司上市了就不再想安心創業了,而是已經"功成名就",於是編故事,蹭熱點,抬高股價,最後清倉式減持。這就是當下 A 股的現狀。
隨著新股越來越多,市場承受不住了,未來肯定會有上市就破發的股出現,但不知何時會。當然相信我們 A 股會越來越成熟,終將見證超級公司的成長。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區別主要哪些呢?
融資渠道不同
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多了幾個融資渠道。上市公司首次上市募資,叫做IPO,都要出讓一部分股份,獲得新股東的資金。IPO得到的都是小錢,因為後邊還有大頭,就是可以不斷地增發,每一次增發都能獲得一筆資金注入。除了股票,上市公司還可以發行債券融資,當然非上市公司也可以發債,但是從比例來說,上市公司發行的債券要多得多。不上市要想融資相對不方便些,股票不能公開交易,只能定向融資,吸引力不如上市公司。
並且,上市公司並購比非上市公司更容易,很多公司想上市較難,間接上市就與上市公司吸收合並。上市公司股票可以在交易所交易,可以將股票變現,非上市公司變現難度大,且獲得的股份回報,遠遠不如上市公司。
公司構架不同
非上市公司不需要按照完整的管理架構和管理制度來管理企業,上市公司就不行了,要有完整的股東大會制度,完整的董事會、監事會、董秘制度,完整的法人治理結構。非上市公司不需要按時披露自己的財務信息,上市公司要按時披露信息。
對股東意義不同
大部分企業家,上市都是一個事業的節點,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這是資本市場對一個企業家能力的認可。
1、公司的股權結構發生變化。 上市前公司的股權集中在機構和個人手中,上市後一大部分股權就要上市流通,進行交易,其表現形式就是股票。誰買了公司的股票誰就成為股東,就算公司的擁有者之一。重大決策不再是老闆一個人拍腦門兒決定,有董事會和股東會等,咱們大家商量著來。
2、嚴格的信息披露,公司很難再有秘密可言。 從公司的基礎信息,到重大決策,再到財務數據等等,必須在相關平台上進行公布,這一切投資者都要知道。不過有個時間的問題,披露之前還是嚴格保密的。這也是為什麼炒股的人拚命買內幕消息,投資者總想早一點知道,因為此類消息往往意味著超額收益。
3、來錢方式,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上市前,如果公司需要融資,一般來說都是銀行貸款、融資租賃等間接融資方式,借的錢有期限、有利息,是需要還的,還不上就處置你資產或者找擔保人。而上市則是直接融資,融的錢屬於長期借款,量大且沒有固定的還款期限。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公司講故事、擴大規模,完全就是一條造富之路。所以大多數公司都會拚命的講故事、擴大規模,以上市為終極目標(華為、老乾媽這種不上市派都有自己獨特的經營體系,不具有普遍性)。
知名度不同
上市公司在交易所公開交易,知名度大大提升,很多品牌都是上市後打開知名度快速增長。如樂視,不上市前,它只是個小視頻網站,上市後,它是一個有故事會講 PPT 的知名公司!
不一定。
其一、這看企業所從事的行業和是否需要藉助公開市場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以便更好的服務 社會 大眾。
其二、公司發展所處的階段和公司的財務情況,如果處於成長期,需要更多自己來發展自己,提高公司產品的佔有率,而財務又更不上發展節奏的時候,是可以考慮的。
其三、如果沒有資金需求,也沒有提升自身影響力的需求的時候,可以選擇不上市,這樣,股東可以在他領域賺錢更多的利益,而不用分享出去,因此,很多賺錢的企業,他們有時是不願意上市的。
以上是我的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謝謝
公司上不上市主要還是看公司的領導人,以及公司的狀況,有的公司缺錢,他就可以上市融資,有的公司不缺錢,他也可以不上市,(比如老乾媽)
是否上市看公司股東的目標。
一、上市後的優點:
1、資金支持發展快:統計表明,公司銷售額兩三億時,如果能獲得資金支持(上市融資),可以發展的更快。
2、治理規范更可信:上市公司的合規要求更高,所以比較之下,上市公司相對更規范更可信。
3、股權兌現齊開心:上市兌現股權,有利於公司吸引優秀人才。
二、上市弊端:
1、上市如果不成功,高額中介費及前期投入打水漂,拖累公司業績。
2、需要按規定披露公司信息披露,增加成本,有泄露公司部分秘密的風險。
3、違規成本大:上市公司如果違規、損害股東利益,有高額罰款風險。
行業方面,有以下好處:
重資產行業+民企,難以處於壟斷地位也難以融資,不上市就眼睜睜看著被對手趕超。這是必須上市。主要是傳統重工業。本來可能每年貸款利息費用好幾千萬,上市帶來的巨量現金不光能把利息費用抹掉,還能反過來多賺好幾千萬,對於資金飢渴行業來說是久旱甘霖,故夢寐以求。反例好像想不出非上市民企+重資產行業還能做很大的能稱得上巨頭的。
服務業等毛利高但是品牌很重要,需要兼並收購來減少競爭的激烈程度、擴展規模。全用現金是不可能的,非上市公司股權不值幾個錢。有了上市公司平台,股權收購變得很容易。比如藍色游標。反例是娃哈哈,不過人家已經基本壟斷中國農村市場和城市中低端市場,達到了「巨頭」的規模,上不上無所謂了。
IT等高 科技 行業,拼的是人才,沒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難以留住人。反例是華為,不過華為也已經是巨頭,也無所謂了。
創始人方面
上市手裡的股權的可變現價值翻了N倍,從富人變成富豪。一家上市公司,只要業績過得去,反反復復的資本 游戲 可以賺出不少錢來。具體略過。
年紀大了,兒女也無意或無力接班,變公眾公司,讓公司內部接班人在上市公司的光環中再帶著企業走一程。
其他方面
1 上市公司平台上可以結識更高層次的人,獲得更多的機會(或者風險)
2 融資變簡單了,昔日高姿態的銀行倒過來求存款
3 人才引進簡單了
條件:
法律條件自己查
實務條件我也不知道,從沒有哪家公司(造假除外),是絕對不能上或絕對能上的。
風險或者說不利因素:
1. 信息透明,容易被競爭對手針對
2. 創始人不能隨心所欲了,諸多掣肘,業績也有壓力了
3. 創始人的財富被更多人盯上了
4. 初創團隊上市以後就泄勁,不思進取了
總體而言就想到這么多。在我看來,符合第一段,行業較為適合的企業,上市的好處遠遠大於壞處。不想上市的主要是:
1. 冷門領域的壟斷者(往往還是行政壟斷),或者不願打破默契的寡頭,悶聲發大財,避免關注。
2. 屁股不幹凈,發家的錢有問題,或者逃稅漏稅,或者黑心產業。
3. 巨頭,上來幹嘛
4. 毛利率極高,根本不缺錢,也沒必要和別人分錢。比如高端服裝,利潤極為可觀。
除上述之外,企業自稱不想上市,其實往往是有心無力,不能上市。
沒人逼你上市,達到上市要求後,公司上市了無疑是把資產變現,可以通過割韭菜收回你的付出。一般 科技 公司都是這么乾的,不上市努力就白費了,夢想不管飯吃。
截止2019年底,在中國境內注冊的公司達到4000萬家,但上市公司4000家不到,也就是說,上市公司是萬里挑一,即使是歐美發達市場,上市公司依然是鳳毛麟角,因此,成立公司的目的不是為了上市而上市,而是真正為用戶和 社會 創造價值。
上市的目的是為了融資,也是為了股東找到一條退出的道路,但目前的國內證券市場,由於體制和各方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並沒有為全民帶來中國經濟增長而應該享受的紅利,一方面制度建設的滯後,另一方面投資者的不成熟,讓股市成為了絞肉機和吸血器。
有些公司天生就沒有上市相,也沒有必要上市,日本、韓國、台灣地區就有很多百年老店,注重品質和客戶體驗,百年來不輕易通過資本市場擴張,打造了大量的小而精的公司。從未來看,中國的很多創業者也應該走這樣的道路,這才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
成立公司當然不是非上市不可。
如果您成立的是個人獨資企業或者合夥企業是談不上上市與否的。
對於公司制企業來說,要上市需要符合嚴格的條件,包括:存續期不得小於三年;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且累計凈利潤大於3000萬;或營業收入累計大於3億;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累計大於5000萬;最近一期末無形資產占凈資產比小於等於20%;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等等條件。
公司上市後確實利於提高知名度,便於籌集較低成本資金,吸引優秀人才等益處;但也可能使創立者失去公司領導權,被掃地出門。公司不上市,也可通過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獲得發展。
③ 承諾不上市,曾市值千億的娃哈哈,如今怎麼樣了
近幾年出現的品牌越來越多,做的好的也不少,同行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導致哇哈哈的營收已大不如前……曾經民營企業中排名100左右的哇哈哈,一口氣掉了將近50的排行,可見其產生的影響會有多大。
現在雖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是,如果太過“瘦了”,沒了競爭能力,在市場站不穩腳跟,後面的企業就會毫不猶豫地一腳踩過去,然後爬到越高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