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並購融資的風險
企業並購的融資風險主要是指能否按時足額地籌集到資金以確保並購活動順利進行。企業如何利用內部和外部的資金渠道在短期內籌集到所需的資金是關繫到並購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
總的來講,我國企業並購的融資風險體現在:
第一,融資環境的不利趨向。融資環境主要包括融資主體(企業)的融資能力和投資主體的投資信心。企業融資能力的強弱一般由其經營業績和市場信譽來決定。一個企業的經營業績反映了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給予投資者的回報,企業的市場信譽則反映了公司長期建立的信用形象。企業的經營業績和市場信譽對投資者的投資趨向與投資信心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我國多數企業的經營業績並不理想,再加上企業財務欺詐案件層出不窮使得整體融資環境逐漸惡化,進而破壞了企業融資的可能性和穩定性,導致融資風險的增加。
第二,融資成本上升的風險。由於對股市的種種誤解,我國股市對公司的評價功能很弱,投機性很強,對公司發行股票和實施配股及其籌集資金使用的監督不力,特別是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其上市的「特權」融資,導致了大量資金低效甚至是無效的運用。這種透支公司信用和市場融資能力所蘊藏的風險在股市規模不大的情況下,其負面效應被股市火爆掩蓋和弱化了,但風險積累到一定時候就會使融資環境進一步惡化,融資機會減少,融資難度增加,融資環境向不利於公司投資的方向演變,導致融資成本上升,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
第三,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那些對所有的公司產生影響的因素所引起的風險,如戰爭、經濟衰退、通貨膨脹、高利率等。市場風險是所有公司都共同面對的,屬於系統風險,是不可分散的。
如上所述,企業進行並購融資時會面臨一系列的風險,然而企業並購融資方式的不同、融資過程中運用的融資工具的不同也會使企業負擔不同的成本,為企業帶來不同的風險。那麼,究竟不同的融資方式會給並購企業帶來哪些不同的融資風險呢?
(一)股票融資風險
股票融資已日益受到企業重視,但如果利用股票融資決策不當的話,就會給企業帶來風險,如股票發行量過大或過小,融資成本過高,時機選擇欠佳及股利分配政策不當等。股票融資分為普通股融資與優先股融資。對企業來講,二者各有利弊。
1.普通股籌資風險較高。
(1)用普通股融資,股利不會像在債務融資中利息可當作費用於稅前扣除,而必須在所得稅後支付,普通股融資越多,相對於債務融資,企業所繳納的所得稅也相對越多。
(2)當增發普通股時,增加新股東,勢必會加劇股權分散化,從而降低公司的控制權,老股東權益相對受到損害,另一方面,新股東對公司已積累的盈餘具有分享權,這又會降低普通股的每股凈收益,從而可能導致普通股市價的下跌。
(3)公司發行新的普通股,可被投資者視為消極的信號,從而導致股票價格的下跌。
2.優先股融資風險。優先股要去支付固定股利,但又不能在稅前扣除,若發行數額過大或當盈利下降時,優先股股利可能會成為公司的負擔,若不得不延期支付時,則會使股票市場價格下降,進而影響企業信譽,損害公司形象。
(二)債券融資風險
企業利用發行債券方式籌集資金時,如果發行條件、債券利率、融資時機等選擇不當,也會給企業帶來風險。
1.債券發行條件不當帶來的風險。發行條件包括債券發行總額、債券發行價格、債券期限等因素。如果發行總額和債券發行價格過高,會給企業融資帶來困難;債券期限也不宜過長,否則會失去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2.債券利率帶來的風險。債券利率的確定必須恰當,利率確定過高會加重企業負擔,利率過低又會影響債券的吸引力。
3.債券固定還本利息帶來的風險。由於債券有固定的到期日和固定利息,當市場利率下降或企業經營不景氣時,無疑會加大財務風險,加重企業的財務負擔。
(三)銀行信用的風險
1. 不能償付的風險。如果企業的借款數額過大,將降低企業的流動比率,可能出現不能償付的風險。
2. 降低信用等級的風險。無擔保貸款如果不能及時償付,會影響企業的信譽和融資能力,從而產生降低信用等級的風險。
3.擔保變賣損失風險。如果有擔保貸款不能按時償還,有造成較大損失的風險。在有擔保貸款的條件下,銀行有權變賣擔保物,如果以低於擔保物價值的價格出售擔保物,則企業會遭受到嚴重的損失。
4. 利率變動風險。利率是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例如,由於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各國紛紛降低利率來刺激經濟增長。1998年,美國三次降息導致全球性降息風潮。我國已在近兩三年時間里先後六次降息,而且於1999年11月起開征存款利息個人所得稅,這種利率下調必然給企業借款帶來風險。例如,某企業在1998年初向銀行借款而在這一期間銀行利率下調,如按貸款時的利率償付貸款利息,就會增加企業的利息負擔。所以,企業如果在不恰當的時候籌集了資金,從而付出高於平均利潤率的利息,就必然會蒙受損失。
5.匯率變動風險。這是指企業在利用外幣融資時,因有匯率變動而使企業遭受損失。由於世界上多數國家實行浮動匯率制,加之國際環境的多變性,利用外匯融資的風險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利用外幣融資時,應分析情況,慎重決策,盡量選擇硬通貨作為結算方式,分散所借債務的幣種,最終達到最低成本籌資的目的。
6. 信用風險。它指企業不能按期償還貸款帶來的融資風險。這是由於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存在問題所造成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企業的貸款計劃不符合實際情況,超償債能力貸款;二是企業經營失敗,不能按期償還貸款。
(四)可轉換債券的融資風險
1.回售風險與不轉換風險。由於可轉換債券持有人具有行使轉換權的選擇權利,因此一旦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與債券契約規定的轉股價格出現較大的差異時,就會對轉換權利行使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果發行可轉換債券的企業由於種種原因造成股價下跌時,就可能面臨較高的回售風險並導致較大的財務損失。
2.股價上揚風險和利率風險。如果發行可轉換債券以後,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大幅上升甚至高於約定的轉換價格時,企業還不如當初直接發行一般債券,在股價上升時發行股票,以所得資金贖回債券。為保護發行人的利益,可轉換債券在發行契約中大多訂有贖回條款,即當公司股價在一段時期內連續高於轉股價格達到一定幅度時,發行公司可按事先約定的價格買回未轉股的債券,贖回條款的訂立一方面將迫使投資者在股價上揚時及早行使轉換權,另一方面也使發行企業在資金調度上受到嚴重的約束。資本市場利率的下調也會使企業蒙受一定損失。當可轉換債券票面利率相對市場利率較高時,債券持有行使轉換權的動機將減弱,發行企業將不得不承受較大的還本付息壓力,而轉股的減少將使企業陷入很被動的融資困境。
3.當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企業股票價值增值,市場價格超過轉換價格時,投資者將執行轉換權,這樣資產負債率會逐漸降低,股權資本比例將會增大,從而減輕企業償債壓力;相反,當企業經營狀況不好時,企業股票市場表現不佳,投資者將不執行轉換權,繼續持有債券,因而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將繼續偏高,未能減輕其償債壓力,對發行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五)租賃融資風險
租期到後設備技術落後,承租期間利率變動時承租設備得到的收益低於成本,租賃雙方當事人違約,承租企業在經濟不景氣時負擔沉重的固定租金支付等一系列問題都是企業在租賃融資中可能遇到的風險。 不同的融資方式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的融資風險,那麼企業如何在資金的籌集過程中進行風險防範呢?
(一)股票融資風險的防範
1. 加強企業經營管理是防範股票風險的重要內容。通過加強經營管理,增強企業的經營能力,能更好地吸引投資者,從根本上規避股票的融資風險。
2. 運用多角化經營來分散經營性風險。即指企業跨行業、跨地區多角化經營,以盈抵虧,以優補劣,分散經營性風險。
例如,海爾集團、娃哈哈集團都成功實行了多角化經營,又如美國的IBM公司1990年的利潤幾乎全部來自海外經營,而國內部門可能都是虧本的。正是由於IBM公司實施了跨國界的多角化經營才分散了在國內經營的風險。
3. 運用法律手段規避企業風險。指籌資者要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首先,籌資者要以審慎的態度簽訂經營合同;其次,一旦對方發生違約,要運用法律手段追究違約者的責任,降低自身的損失程度。
(二)債券融資風險的防範
1. 防範債券融資風險首先要建立風險預測體系。具體採用兩個步驟:
(1)找出財務風險的盈虧臨界點,即企業利潤等於零時的經營收益和銷售收入。公式如下:
盈虧臨界點的經營收益=借入資金利息
盈虧臨界點的銷售收入=借入資金利息/(銷售利潤率-銷售稅率)
當公司經營收益等於借入資金利息時,公司利潤等於零,即公司處於損益平衡狀態,而只有當經營收益大於盈虧臨界點時,企業才具有償債能力。
(2)利用財務杠桿,確定負債比率,在企業資本結構既定的情況下,企業從息稅前利潤中支付的債務利息是相對固定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加時,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相對降低,扣除所得稅後,可分配給企業所有者的利潤就增加,從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額外的收益。
2. 提高債券融資風險能力的根本在於降低債券融資成本。公式:
資金成本率=債券年利息×(1-所得稅率)/債券總額×(1-籌資費率)
可見,債券資金成本率與債券的每年實際利息成正比,與債券發行總額成反比,與籌資費用率成正比。增加債券發行總額必須有限度,即企業負債經營要適度,並作定量性分析。在通常情況下,企業發放債券,負債能力以自有資產為限,但對資信高的企業,預期經濟效益項目的負債就有很大的彈性。
(三)銀行信用風險防範包括利率風險防範和匯率風險防範兩個方面
1. 利率選擇。在世界性貸款利率趨升時採用固定利率反之則應盡量採用浮動利率。
2. 匯率防範採取措施。如妥善選擇國際市場上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採用劃撥清算方式、黃金保值條款、遠期外匯買賣等措施來化解風險。
(四)可轉換債券的風險防範
1. 合理地確定票面利率。由於可轉換債券不僅按期獲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還有機會轉換成公司的股票,因此公司給持有人支付較低的利息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如果利息過低嚴重背離市場,會造成可轉換債券收益率低,影響可轉換債券的成功發行。因此,必須考慮市場情況和投資者的期望市場收益率,並以此來確定票面利率。
2.合理地確定轉換價格。發行的可轉換債券在規定的轉換期內可否轉換為股票,主要取決於發行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能否按預期超過轉換價格。發行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取決於未來市場走勢和公司的經營業績表現,帶有不確定性。為了吸引投資者投資,讓投資者有充分行使轉換權的機會,應盡可能地進行穩健審慎的預期,將轉換價格定得低一些。
3. 合理地設計贖回條款。贖回條款是有利於發行人的條款。它既可避免市場利率下調給發行人帶來的市場風險,又有利於加快債券轉換為股票的過程。
4.充分考慮資本結構。由於可轉換債券對發行人的資本結構具有「雙刃劍」的作用,同時對每股盈餘又有稀釋作用,因此債券發行人必須充分考慮自身的資產負債率、累計債券余額、償債能力和未來盈利能力等因素,負債比例較高的企業更應審慎為之。
由此可見,不同來源不同方式籌集的資金,其使用條件、融資條件、融資成本與融資風險各不相同,對企業所有者的收益的影響也就不同。在採取對單個融資工具防範其融資風險的同時,還應該從全局的角度謹慎地選擇並購融資的時機,注意企業資產流動性以及進行融資期限組合,謀求最佳融資方式,這便是防範融資風險的可行之道。
㈡ 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企業的融資問題分析】
鄉鎮企業融資模式正處於變遷過程中 ,而新的更有效的融纖缺資體系有待構建。下面我就為大家解開企業的融資問題分析,希望能幫到你。
1.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
近年來,新增就業人口中,絕大多數都在中小企業中就業。江浙、廣東等中小企業發展趨勢良好的地區,成為我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但與此形成鮮明的對比的是,作為一個整體,中小企業在融資問題上一直處於一種極為窘迫的狀態,即企業發展中的絕大部分資金來源於內部。佔全國企業總數99%以上的中小企業,所佔有的貸款資源不超過20%,且其他融資方式幾乎與它們無緣。融資困難正成為限制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
為進一步發揮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國判李家高度重視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貸款難和融資難的問題,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解決。近年來,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地方政府不斷加強政策力度,改進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引導各金融機構在有效防範金融風險,提高信貸資產質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不斷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目前,全國已設立各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1000多家,共籌資金290億元,累計受保企業約5萬戶,累計擔保額約1180億元,新增利稅102億元。
但近些年來由於企業競爭的激烈,使許多企業面臨較大的困難,影響和制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更多,主要就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多給中小企業融資創造條件,促使它們在未來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2.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所面臨的問題
2.1間接融資方式單一
據中國人民銀行2003年8月的調查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供應的98.7%來自銀行貸款,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比率偏高。而且,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將日益嚴格,增量貸款普遍要求投向AA級以上企業。中小企業受資產規模、競爭實力等的約束,一般很難獲得銀行信貸支持。
2.2直接融資渠道缺乏
企業發展資金主要依靠自我積累,來自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十分有限。據浙江省2001年統計,全省民間投資中自籌資金佔55.9%,銀行貸款僅為20.1%,直接融資則不到1%,20世紀90年代美國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中,自籌資金僅佔30%左右,股權融資佔到18%,金融機構貸款佔到42%,大大高於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相應比率。由於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缺乏完備的法律保護體系和政策扶持體系,導致民間資金普遍不敢介入創業投資領域。創業板又遲遲不能完善,影響了中小企業通過公開市場進行股權融資,包括產權交易市場在內的非正式證券市場。由於發育不成熟,運作不規范,難以起到為創業型中小企業提供股權融資的重要補充作用。
2.3中小企業信用體系不夠健全
經過多年努力,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雖然有了長足發展,但由於受市場信用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控制風險和提升信用的能力仍較弱。據調查,即使是在中小企業發展較好,信用擔保機構較多的省份,中小企業因無法落實抵押而發生的拒貸,總拒貸額也高達56.1%。而在銀行商業化經營管理制度的約束下,為了降低貸款的風險,一般都要求貸款企業提供連帶擔保或財產抵押,對中小企業申請貸款的條件則更為嚴格;而經營較好、可信度高的企業為避免資產風險,又大多不願給他人提供擔保。
2.4中小企業自身素質的局限性
首先,很多中小企業都是家族企業,缺乏規范的財務管理程序和制度,給金融機構貸款前的調查和信用評價帶來了很大困難。其次,中小企業產品技術含量普遍較低,客觀上處在為大型企業配套的地位上,市場前景不明毀沖辯朗,對於貸款尤其是長期貸款來說風險性很大。再次,很多中小企業的信用觀念很差,借到錢不是用來投資和發展企業,而是想方設法逃廢銀行債務,嚴重破壞了企業的整體信譽。
3.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建議
3.1努力改善創業環境,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
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府應該借鑒發達國家對中小企業所採取的各種金融支持政策和手段,幫助我國中小企業擺脫融資難的問題。務必設立專門的政府部門和政策性金融機構,鼓勵創業投資和風險資本以促進高新技術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我們國家應該充分吸收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根據我們的國情,設立相關部門,改善中小企業發展的環境。
3.2調整商業銀行戰略,發展中小企業
調整商業銀行的戰略定位,使商業銀行盡快真正打破國家、國有銀行、國有企業“三位一體”的扭曲的金融資源配置結構,完善專門的中小企業信貸部,建立一套專門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信貸管理體制,針對中小企業量多面廣、分散化、多樣化等特點,適當延伸貸款審批許可權,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周期,提高審批效率,改進和完善信貸激勵和約束機制。首先是建立中小企業貸款收益激勵機制,將信貸人員的收入與其發放貸款的積極性掛起鉤來,調動信貸人員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其次,還要完善中小企業貸款的約束機制。對那些按信貸原則和程序發放的貸款,由於不可預見的市場風險和非人為因素造成貸款損失的,不追究信貸人員的個人責任,只作為考核其工作能力的標准。再次,商業銀行要調整自己的戰略定位。不僅要爭奪大企業、優質客戶,而且要逐步重視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因為隨著銀行業的對外開放,對大企業,優質客戶的爭奪,會趨於白熱化,利潤空間將會大大壓縮。而中小企業的業務相對來說會大有可為,尤其是如果能發掘培育幾個有潛力的中小企業客戶的話,其收益將不可估量。同時也更好地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3.3發展間接融資渠道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絕大多數屬於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同時我國目前還是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系。中外企業外源融資的90%以上來自銀行,因此更決定了創新中小企業體系的重點。
應鼓勵面向中小企業的多種金融機構的發展,吸收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在經濟發達、民間資本充裕的地區,發展以民間資本為主的中小銀行,按照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原則經營,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及國家政策必要的引導及監管,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可以採取發展和完善信用擔保體系,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大力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和金融產品等措施。
3.4發展直接融資渠道
目前,我國企業的外源融資結構仍不盡合理。因此,構建直接融資體系對滿足中小企業的長期性資金需要,調整改善資金來源結構,進一步發展完善債券融資市場,發展完善股權融資市場,拓寬直接融資渠道
根據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外的經驗,創新融資方式。金融機構應考慮,加強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等一系列改革勢在必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對該國經濟發展功不可沒。盡管在我國中小企業還有諸多問題,但只要我們端正態度,通過對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金融制度、創業環境以及直接融資渠道和間接融資渠道不斷地完善和創新,並在相互之間形成有效的協作機制,就可以逐步克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從而促進我國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企業融資按照有無金融中介分為兩種方式: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直接融資
是指不經過任何金融中介機構,而由資金短缺的單位直接與資金盈餘的單位協商進行借貸,或通過有價證券及合資等方式進行的資金融通,如企業債券、股票、合資合作經營、企業內部融資等。間接融資是指通過金融機構為媒介進行的融資活動,如銀行信貸、非銀行金融機構信貸、委託貸款、融資租賃、項目融資貸款等。直接融資方式的優點是資金流動比較迅速,成本低,受法律限制少;缺點是對交易雙方籌資與投資技能要求高,而且有的要求雙方會面才能成交。
間接融資
相對於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則通過金融中介機構,可以充分利用規模經濟,降低成本,分散風險,實現多元化負債。但直接融資又是發展現代化大企業、籌措資金必不可少的手段,故兩種融資方式不能偏廢。
企業快速融資渠道是指從企業內部開辟資金來源。從企業內部開辟資金來源有三個方面:
企業自有快速融資渠道資金、企業應付稅利和利息、企業未使用或未分配的快速融資渠道專項基金。一般在企業並購中,快速融資渠道企業都盡可能選擇這一渠道,因為這種方式保密性好,快速融資渠道企業不必向外支付借款成本,因而風險很小,但資金來源數額與企業利潤有關。
快速融資渠道主要是指向金融機構(如銀行)進行融資,其成本主要是利息負債。向銀行的借款利息一般可以在稅前沖減企業利潤,從而減少企業所得稅。向非金融機構及企業籌資操作餘地很大,但由於透明度相對較低,國家對快速融資渠道有限額控制。若從納稅籌劃角度而言,快速融資渠道企業借款即企業之間拆借資金效果最佳。向社會發行債券和股票屬於直接融資,避開了快速融資渠道中間商的利息支出。由於借款利息及債券利息可以作為財務費用,即企業成本的一部分而在稅前沖抵利潤,減少所得稅稅基,而股息的分配應在快速融資渠道企業完稅後進行,股利支付沒有費用沖減問題,這相對增加了納稅成本。所以一般情況下,快速融資渠道企業以發行普通股票方式籌資所承受的稅負重於向銀行借款所承受的稅負,而借款籌資所承擔的稅負又重於向社會發行債券所承擔的稅負。快速融資渠道企業內部集資入股籌資方式可以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從一般意義上講,企業以自我積累方式籌資所承受的稅收負擔重於向金融機構貸款所承擔的稅收負擔,而貸款融資方式所承受的稅負又重於企業借款等籌資方式所承受的稅負,快速融資渠道企業間拆借資金方式所承擔的稅負又重於企業內部集資入股所承擔的稅負。
㈢ 我國企業並購融資風險的特點
1 我國企業並購的融資風險
在企業並購之前首先要進行融資過程,一方面要制定一個合理的企業並購融資計劃,然後對整個企業並購時所需的資金進行規劃與計算,以確定並購企業所需的資金以及後期中企業運營的資金;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確定融資時的籌資組合方式,能夠為融資的順利進行做好保障。融資風險是指主動並購的企業是否能夠籌資到大量的資金以支持企業的並購。
並購融資進行預算時的風險。企業進行並購時最終要的就是有資金支持,而單靠企業內部的資金根本沒有辦法滿足並購的要求,進而還會影響企業內部的資金周轉狀況。面對這種情形,企業必須依靠外部籌集到的大量資金對企業進行並購,在籌資過程中的籌資成本以及籌資結構等影響因素是企業融資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會對企業產生一定的影響。一方面如果並購融資進行預算的資金超過實際並購企業所需資金,那麼就會降低企業的效益;另一方面如果並購企業的實際資金比融資預算過程中的資金量高,那麼就會給企業並購過程中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給企業帶來相當大的壓力,提升了企業的財務風險程度。
籌資方式帶來的風險。企業並購時有多重不同籌資方式,如向銀行貸款進行融資、利用債券進行融資以及增發普通股進行融資,這些不同的融資方式也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程度的風險。
向銀行貸款進行融資給企業帶來的風險。現階段,在許多的大中小企業中如果出現財務周轉不靈的情況下,首先都會選擇向銀行進行借貸,以維持企業能夠正常運營。因此,向銀行借款也成為企業進行融資的一項重要選擇、重要方式。向銀行借款進行融資速度快較快,並且籌資到的資金多,在這種情況下對企業並購的成功率比較大。但是因向銀行借貸的數額大,就需要承擔其較長的償還期以及較高的風險能力;而且向銀行借貸程序繁瑣。最重要的是企業必須向銀行提供自身的財務狀況以及企業的運營狀況,以使銀行可以有效地評估出該企業以後是否有償還的能力,在經營管理方面還會受到銀行的制約。
利用債券進行融資給企業帶來的風險。所謂債券是指企業為了籌措資金而使用的有價證券。債券融資所給企業帶來的風險不似向銀行借貸,該種融資方式具有成本低、企業的控制管理權不會分散等優勢,因此,在並購融資過程中該種方式是企業融資的主要手段。但是債券融資方式也是存在弊端的,它會影響企業的正常資金流動、增加企業的債務負擔,最重要的是會降低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如果負債過多,嚴重的情況下也會使企業出讓部分資產進行抵押,這樣就會剝奪企業的部分控制權。
增發普通股進行融資給企業帶來的風險。普通股是指企業在並購其它企業過程中籌措資金的一種方式,也就是利用籌措到的資金換取並購企業的資產或者是企業的股票。利用普通股進行融資時不需要償還股本,而且利用這種方式會對企業的信譽度有一定的提高。雖然這種融資方式受到很多並購企業的青睞,但是它也存在著不可預知的風險。首先因為新股東的介入,會影響企業控制權、股權的分散,給企業並購帶來巨大的風險;並購後的企業在財務狀況方面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影響股東的利益,嚴重者會導致主動並購的企業會被其他強勢企業所並購。
以上三種企業並購融資方式都是各有利弊的,所以企業在進行融資之前需要詳細的計劃融資方式,以免使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增加企業的風險程度。
2 企業並購融資風險的控制措施
企業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是企業並購成功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而有大量資金支持的前提條件就是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融資。雖然企業融資過程中所帶來的高風險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企業可以採取相關的有效措施對風險進行控制,以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制定正確的融資決策,確定融資規模。不同的企業融資方式都具有不同的特點,企業在進行融資之前需要結合企業本身的實際情況如資金結構等與並購融資的特點進行選擇,以做出正確的決策。
確定企業的融資規模是做出正確決策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確定企業的融資規模就是要確定企業進行並購時所需要的資金量,因此需要對並購企業進行詳細、合理分析,以確定並購企業的價格以及並購後運營企業的財務狀況,這樣才能對資金的安排合理規劃好。
合理安排融資方式,優化融資結構。企業在進行並購融資時需要選擇出正確的融資方式,此時就要考慮融資方式所需的成本狀況、選擇的融資方式所帶來的融資風險狀況以及融資時間的長短對企業並購產生的影響等等各種因素。如果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加之詳細規劃,那麼就可以按照降低融資風險的原則進行選擇適當的融資方式。
但是企業在並購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並購企業需要根據自身企業的實際情況安排籌措資金的使用期限;另一方面,企業需要對股息或者債券的利息進行合理的選擇。
優化融資結構是指在正確的選擇融資方式的基礎上,將企業融資所帶來的風險與融資成本劃分在考慮的范圍內,以達到融資總成本最低的效果。優化融資結構的過程中需要遵循兩個方面的原則。其一,確定融資的結構要按照資本成本最小化的原則進行;其二,要維持資本成本在合理的比例范圍內的原則,對融資的債務期限進行分析,並對企業的資金流動合理調整。
合理規劃資本成本。所謂的資本成本是指自由資本、權益資本以及債務資本這三方面的成本。企業進行並購之前確定好並購融資方式之後,需要根據金融市場的變化,通過調整相應的融資方案,降低並購融資的成本,以提高企業的效益。社會中經濟環境、證券市場的條件如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和價格波動狀況等以及企業內部的運營狀況等這些因素都會對資本成本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企業應該對資本成本進行合理規劃,以保證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達到良好的融資效果。
此外,資本金是企業能夠正常運營以及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也是企業並購融資中的一項重要來源。企業能夠進行並購融資主要取決於企業本身的財務狀況以及本金,有了一定量的本金才能夠有較大的能力承擔並購融資帶來的風險,才能夠支撐起企業的發展。因此,有較大的企業資本金也是有效控制融資風險的重要方式。
現階段,在我國的企業並購中並購融資存在著相當大的風險,無論是從並購前融資預算的角度來考慮還是從融資方式、融資結構的方面考慮都會存在不可預估的風險。而且進行並購融資時存在的風險都是不可避免的,在這種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只能較大程度的降低並購融資所帶來的風險性。只有合理控制好並購融資過程帶來的風險性,才能為企業的並購做好鋪墊,為以後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奠定基礎。
㈣ 並購融資的問題
(一)現狀
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企業之間、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之間、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之間、國內企業與外資企業之間的並購活動蓬勃發展。日益活躍的並購活動,對融資機制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廣泛開展並購活動,企業在深入挖掘內部潛力,大力籌集自有資金的同時,還積極拓展外部融資渠道。隨著現代資本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的高度發展,越來越多的並購活動通過證券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等進行,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與資源配置功能越來越得以體現。
大部分的收購方式為協議收購,收購時以現金直接支付為主,換股並購的方式較少應用。我國並購主要資金來源於內部股留存、首次公開發行(IPO)和增發配股時積累的資金。由於我國對外部融資的限制較多,所以外部融資並沒有得到較好的發展,且不少企業在融資時走在政策的邊緣,在交易公告中,企業具體的融資安排披露不充分。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企業競爭的加劇,並購的規模將越來越大,頻率也將增高,企業的自有資金將很難滿足要求,如目青島啤酒進行的一系列並購擴張,如何拓展外部融資成了企業的一個重要問題,隨著管理層(MBO)在中國的出現,融資渠道成為了制約企業治理結構轉換和規模擴張的瓶頸。
我國融資從方式來看,與國外並無太大區別,可供企業選擇的融資方式比較完全,但具體到並購,其可選用的融資方式十分有限,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現有法規出於規避風險等考慮,對各種融資方式的應用有著嚴格且具體的規定。從權益融資和債務方面來看,主要有發行股票、股權協議籌資、發行債券(包括發行可轉換債券)、貸款以及無償劃撥這幾種情況。
無償劃撥是我國國有經濟特有的現象,它是指政府代表國家行使國有資產的所有權,通過行政手段將目標企業產權無償劃轉給收購方的產權重組行為,該中方式優點是交易成本低、阻力小、速度快、產權整合力度大,收購方往往會享受到當地政府給予的各種優惠政策。缺點是容易出現違背企業意願的行政行為,從而使收購方背上沉重的包袱。由於無償劃撥違反市場規律進行並購,很難實現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並且由於強行進行企業間的合並,並購後的整合過程中企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收購方往往會被被收購方的債務或較差的經營狀況拖垮,達不到真正的並購目的。藍陵集團並購環宇股份,一汽集團並購雲南藍箭,天津泰達並購美綸股份,都是通過無償劃撥方式進行的。
(二)存在的問題
1. 融資渠道狹窄、單一
企業為並購進行的內源融資,在當前企業效益普遍不佳的狀況下,融資數量十分有限;外源融資的三個主要方面即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及發行企業債券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
2. 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流通數量少,比例小,人為增大並購的融資需求量,從而對並購的順利進行造成阻礙。
隨著我國上市公司股本結構的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資產重組行為將越來越多地採用收購方式。但由於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的特殊性,流通股比例低,因而這種方式對於收購方而言,則往往要付出高於非流通股轉讓方式數倍的成本。並購成本的提高,無疑會導致融資數量的增加,進而增大了融資的風險及其成功率。
3. 缺乏融資工具。
我國企業並購時主要依靠銀行貸款、發行股票方式籌集資金,融資工具比較單調。再加上資本市場本身已有的缺陷,使得融通並購所需資金難上加難。
4. 並購融資並未真正實現市場化。
很多並購活動是由政府一手策劃安排的,並非出於企業自願,因而並購融資所遇到的難題也要靠政府出面解決,從而也會影響到其他企業的融資需求。
5. 通過市場手段進行的企業並購,不僅要考慮並購前的資金情況,還有考慮並購後的資金注入即再融資情況。
並購資金是支付給目標企業的所有者,並不進入目標企業;並購後資金的注入、償還並購融資時的借款等對企業經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並購活動是否成功的關鍵。而當前企業並購恰恰只關注並購時的資金需求,對並購後的資金再注入缺少准備,這樣做不僅易造成並購活動的半途而廢,也浪費了先期投入的資金。
6. 對外融資的主要渠道——B股市場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有:
(1)市場規模狹小。盡管我國B股市場規模在逐年擴大,但擴張速度比較緩慢,從而導致市場規模一直較小。一方面減弱了國際大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興趣,另一方面使得抵禦國際游資沖擊的能力更加脆弱。
(2)市場流動性差。相對於A股市場,B股市場交易清淡,個股換手率較低,為了消化一定量的賣盤,必然等待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積累足夠多的買盤,完成交易。所以,在小規模市場中,當賣方佔主導地位時,整個市場行情就不會被看好。B股市場的低流動性導致入市交易人數較少,大資金在其中無法調度,進出都難,從而使市場陷入了流動性差——資金和入市人數減少——流動性更差的惡性循環之中。
(3)業績好、素質高的上市公司少。在現有的B股上市公司中,除了極少數業績出色的公司外,相當數量的上市公司經營狀況不夠理想,凈資產收益率低。與此相聯系,B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尚有欠缺,與投資者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現有的這些問題顯然阻礙了國內企業通過境內市場向海外融資。 為有效地進行企業並購,必須開辟更多的融資途徑,使用更新的融資工具,建立合理融資機制。
(一)尋求股權融資創新
如前所述,要充分發揮股權融資在並購中的作用,已有的股權融資方式存在許多障礙,必須對其進行創新。
1.股權融資新途徑。
(1)定向配售。定向配售在西方和香港資本市場是比較常見的。向特定的投資者發行公司股票購入其資產,其最大的優點在於股份公司不需要支付大量現金,從而使並購變得易於完成。我國資本市場處於初始階段,此前,除初級發行和配股之外很少使用這種概念和做法。現已有部分上市公司向特定的投資者發行股票,開了我國資本市場定向配售之先河,為企業並購融資找到了一條新途徑。
(2)增發新股。在我國資本融資的實踐中,企業公開發行新股有兩種具體形式,一是初次發行,二是配股。這里所說的增發新股,其對象是社會公眾,它既非配股又非初次發行,因而成為初次發行和配股以外的第三種公開發行方式。增發新股。在發行對象上,增發新股突破了向老股東配售的單一做法,按股份公司的一般規則,股份轉讓或發行新股,除了需經股東大會通過外,老股東一般有優先受讓或優先認購的權利。配股就是這一原則的典型體現。在配股的條件下,股東的選擇或者是無條件購買,或者是放棄。而增發新股,老股東可以有優先權購買,同時公募一部分,這也是考慮到老股東承受能力的一種比較實際的做法。但無論怎樣,初次發行和配股之外的增發新股無疑將給並購融資市場注入新的成分,將推動企業並購繼續向前深入。
2. 規范發展證券場外交易市場。
為了更好地實現股權融資方式的創新,應大力培育證券二級市場交易,當前尤其應採取有力措施規范發展證券場外交易市場,這是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的一個重要條件。通過場外交易(櫃台交易),證券經紀人或證券商不通過證券交易所,把未上市的證券,有時也包括一小部分已上市的證券直接與顧客進行買賣。場外交易與場內交易作為證券市場中兩種不同交易形式,可滿足不同的交易需求,為並購企業融通資金。
(二)擴大債券融資比例
當前我國企業債券規模太小,遠遠落後於股票和國債,同國際上債權融資興起、股權融資衰落的局面比較,正好形成一個強烈的對照。從80年代開始,國際上債權融資已成為發達國家企業融資的主要手段,在國際融資市場上所佔比例正在不斷擴大。美國債市規模大約為股市規模的5倍,特別是業績好的公司擔心把股權讓給別人,更加關注債券融資。為了適應今後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們在積極發展股票市場的同時,更應重視債券市場,以「兩條腿」走路,讓企業債券也正常發展起來,成為企業直接融資的一個主要渠道。發展債券融資,在當前應主
(三)充分利用可轉換債券、認股權證等新型衍生金融工具,降低並購融資成本
可轉換債券向持有者提供了一種選擇權,使其可以在某一特點能夠時間內,按某一特定價格將債券轉換為股票。可轉換債券作為一種新型並購融資工具,對並購方來說,其最大的優勢體現在可以以一個低於普通債券的利率和較優惠的契約條件發行,從而大大降低並購融資成本。同時,在公司順利度過並購時期進入發展時,債券持有者行使轉換權,可以避免出現收購完成後企業過度負債的情況,降低收購後公司的財務風險。在大量公司並購完成初期,由於面臨巨大的還本付息的壓力,這無疑是一種較優的融資工具。認股權證同樣可以使企業在並購過程中以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籌集大量資金,但在我國並購中尚沒有廣泛應用。因此,在我國企業的並購融資中,應借鑒國外經驗,在發展資本市場的同時,充分利用可轉換債券、認股權證等新型衍生金融證券,作為一種有效的並購融資工具。
(四)試行商業票據融資
針對制約企業並購順利進行的短期巨額資金缺口問題,採取發行商業票據的形式不失為一條有效的解決辦法。在國外,票據發行融資是一種中期周轉性的商業票據融資,是信譽較佳的大企業在金融市場上藉助商業票據籌措短期資金的融資方式。由於商業票據是一種無擔保票據,只有那些資本規模大、經營效益好、財務風險小的大公司才可以發行商業票據進行融資。其發行的對象主要是專業投資者和金融機構。
票據發行融資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較低的融資成本、充分的靈活性、廣泛的資金來源以及借款人可以有多種選擇等。
我國企業的並購重組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這巨大的資金需求也為票據融資提供了發展空間,與目前我國企業常用的其他幾種融資方式比較,票據發行融資比企業發行債券融資具有更大的靈活性,能隨時根據市場、資金供求的變化採取不同的融資策略及應變對策。同時商業票據融資又可以避免其他股權融資方式帶來的企業機會成本的增加,因此,票據發行融資應成為我國企業並購融資的一種現實選擇。
(五)商業銀行發放並購貸款
在拓寬企業並購融資渠道上,應鼓勵商業銀行向企業直接發放並購專項貸款,並實行封閉管理、專戶使用。國家在貸款企業承受能力允許的條件下,給予提供貸款的銀行以利率和償還期限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商業銀行向企業直接提供並購貸款將有力地促進企業並購的順利就進行,提高並購績效。
(六)利用國外證券市場融資
我國企業並購除了積極在國內需求資金支持外,還應大力拓寬境外融資渠道。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方式呈現證券化趨勢,即大量的融資工具為證券形式,較過去以貸款為主發生了很大變化。國際資本市場的這一發展趨勢為我國企業在國際進行並購融資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七)利用資產證券化融資
資產證券化作為一項融資方式的創新,盡管在發達國家已經十分成熟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對於中國來說還是一項新生事物。資產證券化的實質是企業存量資產與貨幣資金的置換,投資者主要依據的是資產組合質量的狀況、未來現金收入流量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而將資產發起人本身的資信能力置於一個相對次要的地位。通過資產證券化,既可以達到企業並購融資的目的,又可以提高存量資產的質量,加速資產周轉和資金循環,提高資產收益率和資金使用率。因此,資產證券化可以作為應用於我國企業並購活動中的一種新的融資工具。
(八)放鬆企業並購法律、法規限制,為企業並購提供合法的資金來源
對上市公司進行收購的收購方往往需要籌措大量的資金,特別是用現金方式進行收購時,所需資金更為巨大。這時往往要求助於資本市場融通資金。通觀資本市場發達國家的並購案例,幾乎無一例外都伴隨著巨額外源融資。但目前我國對並購所需資金的籌集設置了重重障礙,其結果是阻礙了正常並購的進行,同時也導致大量企業不得不為了並購融資進行違規操作,使相關的法規形同虛設,褻瀆了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同時嚴重擾亂了資本市場秩序。因此,當前的明智之舉應該盡快對現有法規進行適當修訂,使企業正常並購所必需的資金渠道合法化。
㈤ 我國企業兼並有哪些財務問題
1、並購目標企業價值評估問題
企業並購過程中的目標企業價值評估是一個非常復雜但至關重要的步驟,科學、公正地對目標企業進行價值評估,不僅有利於節約並購成本,推動並購談判的順利進行,而且也是獲得並購成功的關鍵。一是重視對有形資產價值的評估,而忽視無形資產的價值;二是信息不對稱,數據失真,導致不必要的並購損失;三是企業並購的評估方法選擇受限制,影響結果的科學性、合理性;四是資產評估機構未能充分發揮其職能。
2、並購企業的支付方式問題
(1)支付方式單一
目前我國大多數的並購僅限於「現金支付一資產置換」的簡單模式。現金支付方式要求收購方必須在確定的日期支付相當大數量的貨幣,受到收購方即時付現能力的制約,而且會增加目標企業的稅收負擔。在跨國並購中,採用現金支付方式意味著收購方面臨著貨幣的可兌換性風險以及匯率風險。支付方式的落後和單一,使得大規模的企業並購受到資金短缺的約束。
(2)某些特殊支付方式風險較大
目前在我國出現了一些特殊的支付方式,如在政府直接干預下將經營不善陷入困境的目標企業無償劃轉給收購方,收購方雖沒有形式上的支付,但實際上承擔了大量的安置和剝離成本。另外還有債轉股式等特殊支付方式,這些方式下的並購成本往往無法精確計算,而且不利於並購過程中和並購後的成本控制,使得並購後整合困難財務風險較大。
(3)股權結構不合理,影響支付方式的選擇
我國證券市場存在國有股一股獨大、流通性差的現象,這是導致政府幹預、定價困難、換股比率難以確定等問題的根源,也是並購市場支付方式單一、不合理的根源。只有解決國有股股權流通的問題,才能使支付方式公開、公平、公正,也才會有多樣化的選擇。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以及大小非解禁的開展,這一問題正在逐步改善。
3、並購企業的融資問題
在公司並購中,融資問題是決定並購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從我國企業並購的發展進程來看,長期以來購資金的來源問題成為制約大規模戰略性並購的主要瓶頸之一。目前我國企業在並購融資方面的主要問題表現為:
(1)政策限制導致融資渠道狹窄。
首先是政策對融資方式的直接限制。根據《股票發行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43條的規定,「任何金融機構不得為股票交易提供貸款」;根據《公司債券管理條例》第2O條規定,「公司發行公司債券所籌集的資金不得用於房地產買賣、股票買賣和期貨交易等與本公司生產經營無關的風險性投資。」我國為了抑制企業在二級證券市場的風險投機行為而出台的上述規定,雖然在很大程度上維護了金融市場的穩定,但同時也限制了通過二級市場進行的正常並購行為。
其次,對融資數量的限制是企業融資渠道狹窄的另一個重要原因。1998年以前,我國銀行貸款實行計劃規模管理,專款專用,不得融通。1998年1月1日起才取消了貸款額度推行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對企業股票和債券發行數量的控制則延續了更長的時間,雖然控制的方式在不斷變化,但實質上都限制了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整體融資能力。
(2)融資成本與決策問題。融資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無形成本。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速度遠遠快於債券市場。非上市公司偏好於爭取上
市募股融資,上市公司則偏好於配股和增發新股。這與國外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企業融資決策次序「內部融資~債務融資一股權融資」相背離。
我國企業並購融資存在突出問題。
首先是對融資成本分析不充分,甚至多數企業都忽略了無形成本;
其次是融資決策時過於主觀,偏重股權融資,對並購融資的綜合資金成本欠考慮,沒有將各種融資方案的加權平均融資成本與相應方案的投資收益率進行比較,導致並購融資效益低下。
㈥ 企業並購融資制度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法律分析:現在存在下列幾個問題:銀行信貸管理體制對並購貸款的限制缺乏靈活性。 上市公司並購非上市公司後如何解決新增資部分的上市便存在障礙,為完成並購而發行股票也受到制約。企業債券的發行同股票一樣實行計劃額度管理,且審批過程繁瑣嚴格,影響並購融資的時間要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第八十五條 投資者可以採取要約收購、協議收購及其他合法方式收購上市公司。
第八十六條 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投資者持有或者通過協議、其他安排與他人共同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百分之五時,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三日內,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證券交易所作出書面報告,通知該上市公司,並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資者持有或者通過協議、其他安排與他人共同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百分之五後,其所持該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減少百分之五,應當依照前款規定進行報告和公告。在報告期限內和作出報告、公告後二日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
㈦ 企業並購會面臨哪些風險,怎麼防範企業並購的
(一)企業並購財務風險防範建議
1、針對企業並購的融資風險,企業應該建立有效的融資結構,拓展企業融資渠道。企業債務資本、權益資本和自有資本的比例結構是企業融資結構的主要內容,所以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需要合理控制以上各種資本的比例,並遵循資本成本最小化原則。同時,並購方應該合理安排資金的支付方式、數量和時間,達到降低融資風險的目的。此外,並購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獲得的流動性資源、目標企業稅收等情況,對企業並購的支付方式進行結構設計,最終達到降低融資風險的目的。最後,政府作為企業外部融資的組織者,可以通過建設投資銀行等方式來完善資本市場,以增加企業的融資渠道。
2、針對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風險,應該改善並購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狀況。具體而言,首先,財務會計報表作為目標企業的核心部分,並購方在實施並購前,應該對目標企業的財務會計報表進行精準分析,全面了解目標企業的資料;其次,並購方為了保證其掌握信息的准確性,並購方可以聘請專業的投資銀行,對目標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能力和產業環境進行全面分析,並要求其做出合理預期;再次,並購方還可以聘請資源豐富的中介機構,對目標企業的信心做進一步證實,以保證評估價格的合理性;最後,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實施資產評估行業准入制度,規范該行業的業務准則,保證資產評估機構的評估質量。
3、針對企業並購的流動性風險,企業應該建立流動性資產組合。就是將企業持有的部分資金投入到流動性好、信用度高的證券組合中,因為這類證券組合的變現能力強,所以企業可以採用這種方式來緩解並購雙方債券到期時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並購企業在面對企業流動性風險時,必須通過調整企業資產負債匹配關系來解決企業資產負債結構性風險。具體實踐中,對沖法融資是企業常用的方法,即每項並購企業的資產都對應與其到期日相近的融資工具,通過這種方式來緩解資金缺口。
4、企業並購過程中政府應明確自身的地位和作用,理清其與企業的關系。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我國政府應該明確其職能,對我國企業進行合理規劃、引導、協調和監督。尤其在我國的並購市場上,政府應該積極引導企業的並購行為,協調各產業間的關系,最終實現優化產業結構和社會資源的效果。
5、通過合理利用企業並購的方式來吸引外商投資。在經濟全球化的經濟大背景下,跨國並購已經成為企業並購的重要趨勢,我國企業應該時刻把握這一趨勢,熟悉、運用企業並購,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國際趨勢。此外,在實行跨國並購的過程中,我國企業應該堅持走企業間強強聯合的戰略化道路,只有這樣才能抵禦世界資本市場風險,實現企業自身的長足穩定發展。
6、建立健全企業並購的相關法律制度體系來防範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同時企業應該增強自身的法律保護意識。在企業並購的過程中,目標企業往往為了隱瞞自身的經營狀況而進行財務造假或者不會主動披露企業合並的關鍵信息,這就要求並購方在企業並購活動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審慎態度,准確地分析目標企業的財務數據並做出合理判斷。此外,並購雙方還應簽訂相應的法律合同等具有法律保護效力的文件,通過法律協議保證並購企業雙方的利益。
(二)企業並購文化風險防範建議。鑒於企業文化的構建和維系有其客觀規律,並購方在企業並購前,應該對並購雙方的企業文化做詳細地調查分析,可通過以下方式來提高並購雙方企業文化的相容性:(1)組建新的工作團隊,該團隊應該包括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相關人員,如管理、咨詢人員等;(2)採用環境掃描技術,從目標企業的企業宗旨、理念和文化刊物中探求企業文化的性質;(3)採用系統性、結構性的科學評估方法,克服並購方在評估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
㈧ 企業並購財務風險及應對
企業並購財務風險及應對
隨著經濟的發展,並購中的融資手段越來越多元化,如果企業只採用單一的融資手段會受到某種條件的限制,所以企業應對並購中的融資方式混合使用,融資手段的正確選擇有助於企業並購的順利進行。
摘要:
企業並購,包括兼並與收購。並購能夠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使企業之間充分發揮自有優勢,形成企業間的規模效應,因此受到各國企業的重視,並購作為一項重大的經濟運營活動,其中存在著各種風險,而財務風險在眾多風險中顯得尤為突出,本文對此經濟活動中產生財務風險的成因作了細致分析,旨在控制此經濟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財務風險,並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
並購;財務風險;支付手段
一、企業並購財務風險概述
企業並購是一種特殊的經濟活動,包括准備階段、實施階段、以及資源配置階段,每一階段都與財務緊密關聯,在企業並購中,幾乎每一階段都面臨著財務風險,因此企業在面對財務風險時應採取有效的決策予以應對,以使企業並購能夠順利進行。綜上所述,並購中的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企業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來降低財務風險。
二、企業並購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在目前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企業的財務風險對並購的成功有著非常大的威脅,只有明確企業並購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才能採取合理的解決方案,以使並購順利進行。對並購中財務風險成因進行分析,既有利於企業的發展,使企業在並購整合後增加競爭優勢,又有利於改善我國企業的投資環境。導致企業並購財務風險的因素主要有:
(一)並購中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企業並購各階段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外部環境的變化會帶來財務風險。外部因素的可變性,是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但卻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企業的財務狀況;在選擇目標企業時,很難預測到企業的市場環境給企業發展帶來的變化,這樣會增加並購的難度。
(二)對目標企業估價不準確
對目標企業估價不準確也會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對被並購方實際運營情況的認識與其自身的真實情況有著較大的差異,有些企業對影響收購價格的信息不做披露,收購方對被並購方的資產情況、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缺乏深入細致的了解,加之目標企業隱瞞自身的負債、訴訟糾紛、以及資產潛在問題,造成並購方無法合理有效的估計目標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盈利潛力,企業無法有效的獲得目標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及運營情況,無端增加了收購成本,最終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增加並購後的整合難度。
(三)並購支付方式不當
與目標企業確定了並購方式及定價模型後,就要確定並購的支付方式。可以說採用恰當的支付方式對並購後企業的運營及盈利情況有積極的作用,所以並購中支付方式的不當運用也會帶來企業的財務風險。並購的支付手段有很多,常見的有現金支付、混合支付等,選擇正確的支付方式會降低財務風險。所以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對其進行選擇。
(四)並購融資的不合理
企業正確的'融資方法應該是具有融資能力的,並且具有恰當的融資結構。融資能力的大小表現在並購方利用多樣的融資手段在短期內獲取資金,使並購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其中應該注意的是企業既要按照雙方合同規定的條款進行並購的程序,也要保證企業在並購後能夠正常發展。即收購方如果在融資階段就產生資金上的壓力,則在並購後更會使企業面臨資金短缺等方面的問題,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融資時機的不恰當也會給企業並購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尋求一個正確的融資方式至關重要。
三、企業並購財務風險的應對策略
(一)合理確定目標企業的價值
企業應對被並購方的狀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從各個方面深刻的了解目標企業的真實價值,降低評估風險,應認真調查被並購方的經營狀況、自身資產、行業競爭能力等,使並購方對目標企業的認識更趨於真實情況。對目標企業的盈利潛力進行合理的分析與評價,這樣才能保證並購不會因為出價過高而造成企業自身資金壓力過大,增加財務風險。
(二)合理選擇融資手段和支付方式
隨著經濟的發展,並購中的融資手段越來越多元化,如果企業只採用單一的融資手段會受到某種條件的限制,所以企業應對並購中的融資方式混合使用,融資手段的正確選擇有助於企業並購的順利進行。自有財產是否充足、企業的資本結構,都是企業在並購中應考慮在內的;企業應嘗試不同的支付手段,既可以優化資金的合理配置,又使企業的每一筆資金得到高效利用,有利於企業並購的進行,為企業獲取最大利益。
(三)做好並購後財務整合工作
企業並購之後的整合工作十分重要,只有做好並購後的整合工作,才能使企業產生預期的規模效應,優化資源配置;並購方需要及時處置好目標企業的運營和債務情況,如果企業沒有及時採取措施改善目標企業的運營情況,可能會導致並購方虧損,進而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所以企業應當對並購後的整合給予高度重視,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只有充分發揮出企業並購的優勢,才能降低財務風險,順利完成企業並購。
參考文獻:
[1]周麗瑋.我國企業並購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3(08)
[2]武迎春.企業成長中的並購問題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8)
[3]姬書堂.淺談企業並購後的財務整合[J].經營管理者.201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