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微企业金融政策
法律分析:人民银行多措并举,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加强信贷政策指导,督促金融机构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完善市场化融资环境,拓宽中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持续开展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
法律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第一条 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的目标。继续坚持“两个不低于”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目标,在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下,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保持全年货币信贷总量的前提下,优化信贷结构,腾挪信贷资源,在盘活存量中扩大小微企业融资增量,在新增信贷中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份额。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引导作用,对中小金融机构继续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细化“两个不低于”的考核措施,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贷款比例、贷款覆盖率、服务覆盖率和申贷获得率等指标,定期考核,按月通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商业可持续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合理分解任务,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并由主要负责人推动层层落实。(人民银行、银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❷ 国家对小微企业有哪些金融扶持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20年4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出台的支持企业政策措施,助力企业渡难关;在减税降费方面,采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延长交通运输和餐饮住宿等企业亏损结转年限、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价格等措施,加上去年减税降费政策翘尾,这些可为企业减负1.6万亿元。同时按程序提前下达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1.29万亿元。在金融支持方面,通过3次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3.55万亿元低成本资金,用于向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另外截至3月底已对约8800亿元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下一步,要在扩大实施前期有效政策基础上,多措并举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并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研究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支持。帮扶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缓解房租、用工等成本压力。
应答时间:2020-12-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❸ 金融知识小微企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哪些)
1.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哪些
1、成长之路
建行依据标准的业务流程以及简化的操作程序和多样的融资产品,满足了不同企业的金融需求,并且依据企业的信用等级提供授信额度,持续支持企业。
2、速贷通
建行依据分析及预测企业首先还款来源的可靠度的前提下,满足小微企业客户快捷和便利的融资需求,来提供足够数额且有效的抵(质)担保而办理的信贷业务。
3、小额贷
小额贷针对的信贷业务客户是单户授信总额为500万元(含)人民币以下的小微企业。
4、信用贷
建行主要看的是企业的综合评价及主信用情况,资信好的小微企业发放小额的、用于短期生产经营周转的人民币信用贷款业务。
(3)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实施方案扩展阅读:
为拓宽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晋江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推广专利权质押融资服务。至4月末,全市共有4家银行机构为6家企业办理专利权质押融资业务,贷款余额1.5亿元。
为拓宽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晋江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推广专利权质押融资服务。至4月末,全市共有4家银行机构为6家企业办理专利权质押融资业务,贷款余额1.5亿元。
晋江农商银行联合人才办、人社局、金融局以及晋华集成电路公司推出“人才贷”产品,为优秀人才群体提供便捷融资申贷渠道,吸引优秀人才及优秀创业团队来晋江发展创业。至4月末,共办理“人才贷”12笔,余额258万元。
2.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有哪些措施
由于小微企业既是就业的主要载体,又是创业创新的活力源泉,所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一直被列入金融机构的重要任务。
要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回应市场期盼。当然,除了要求支持小微企业,在考察两家金融机构以及随后召开座谈会时,总理对金融业发展的各方面均提出了要求,内容包括金融调控要服从大局、深化金融改革、扩大直接融资、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支持金融创新等,这向外界释放出明确信号,要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
3.金融机构如何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金融机构要助推小微企业发展,主要应该在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上着手。
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资金短缺,而向银行贷款时常面临着复杂的手续和繁琐的流程,不仅牵扯精力,还有可能耽误发展时机。
所以金融机构应该在保障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尽量简化贷款流程,并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
第一,开展多元化金融服务,满足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第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第三,创新贷款机制。
第四,创新担保与抵押方式。
第五,建立全面风险管理。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在未来3年免征小型微型企业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
4.
国家对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手段包括: 1、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的目标。
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准备金机制的引导作用,细化考核措施,将总体目标分解到每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单列信贷计划,层层推动落实。
2、加快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 大力发展产业链融资、商业圈融资和企业群融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贷款业务,为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
3、着力强化对小微企业的增信服务和信息服务。搭建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大力发展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形成“小微企业-信息和增信服务机构-商业银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
4、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建立起与小微企业“门当户对”的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推动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民营金融机构。
各类金融机构都要向小微企业集中的地区延伸服务网点。
5.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的重点有哪些
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的重点是,增强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产品。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强支小助微的服务理念,勿以客小而不帮,勿以利小而不为,要懂得薄利多销、积少成多、积善成德的商道真言,动员更多的营业网点参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扩大业务范围,加大创新力度,增强金融功能。要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特点,不断开发特色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要全面提供开户、结算、理财、咨询等基础性、综合性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产业链融资、商业圈融资和企业群融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订单质押、仓单质押等抵质押贷款业务;推动开办商业保理、金融租赁和定向信托等融资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不断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要通过延时错时、“扫街”上门等方式,积极主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6.什么是小微金融
一、中国小微金融60人论坛 “中国小微金融60人论坛”是致力于微型金融理论与实践的非官方、非赢利性学术研究组织,论坛以前瞻视野和探索精神,夯实中国微型金融学术基础,探究微型金融领域前沿课题,推动中国微型金融行业改革实践,为中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贡献力量。
二、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 阿里巴巴集团于2013年3月7日宣布将筹备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主要业务范畴涉及包括支付、小贷、保险、担保等领域。通过阿里巴巴一个平台,将帮助小微企业实现物种多样化,为网商提供工具,支持网商面对消费者;通过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将为无数小企业和消费者提供资金、支付、担保等多种他们需要的服务,支持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由彭蕾出任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 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的公司运营 据媒体报道,阿里小贷资金来源于四大方面,一是旗下浙江、重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金总计16亿元;二是面向银行融资;三是资产证券化;四是将面向越来越多的银行开放。
此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阐述过阿里未来发展的三大阶段: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 在2013年早期阿里巴巴集团架构调整成为25个事业群后,平台业务已基本确定。
而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的成立意味着第二阶段的开始。在这一体系中,最重要的理念是“信用等于财富”,而“开放、透明、责任、分享、互动”是核心价值观。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中国不需要再多一家金融公司,但中国缺一家真正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公司。 有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以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有了新变化,主要表现在融资需求和综合金融服务需求的双增加,为此,各路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纷纷布局,推出各自服务模式。
商业保理业作为类金融机构,已经成为小微融资和金融服务的新途径,其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了理解和认可,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加速发展。 卡得万利首创的商业保理模式做小微金融服务,符合小微企业融资和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也体现了其专注、专业、批量、标准的服务理念。
专注:服务目标群定位为有POS机收银的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体;批量: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减少了人工审核操作的偏差和繁琐过程,降低服务成本,批量处理信息数据,批量提供服务;标准:将服务做成标准产品,服务的全过程就像一条工厂流水线,各个环节都按照标准操作执行,形成标准服务。
7.小微金融的小微金融的特点
小微金融应有的两个特点:
一、是以小微型企业以及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
二、是由于客户有特殊性,所以它会有适合这样一些特定目标阶层客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小微企业金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
高风险性,抵押品的不足使得小微企业金融在多数时候都依赖于企业主的个人信用,此外,小微企业较强的不确定性也是小贷的主要风险来源。
高收益性,除传统意义上的风险溢价外,由于市场不开放,需求远大于供给,小贷的政策溢价是超额收益的源泉。
❹ 商业银行应如何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力度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据统计,全国中小微企业创造了80%的就业、60%的GDP和50%的税收,而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仅20%多一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性。改变对中小微企业认识不足及态度,多策并举,多管齐下,不断提高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从根本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难题,全力支持小微企业良性发展。
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
中小微企业与本地中小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关系,并由这家中小银行向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包括基本结算及存贷款服务,是理论上最优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大力发展市场定位更加明确的中小银行是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最有效的办法。从实证分析结果看,市场定位更加明确的城商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效率普遍较高,它们机构点多面广,具有信息、成本、管理等优势,与小微企业更加“门当户对”。既能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又能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竞争性。因此,直接设立市场定位为小型、微型企业的中小银行机构可以有效提升银行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工作效率。完善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制度,解决中小微企业授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与中小微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合理调整信贷投向,充分发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突出支持地方重点中小微企业。
改进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风险。
一是建立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管理机制,促进银行贷款营销的积极性,改善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贷款责任制,推行以行长负责制为中心的贷款管理体制,明确客户经理的责任,同时建立贷款激励机制,提高客户经理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工作能力与道德水平的考核,建立一支品质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
二是严格按照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规定程序办理和发放贷款,审核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其可行性,按规定要求办理。
三是改进和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及审批机制,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下放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创新为手段,满足多元化、个性化资金需求。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业务开展的信贷制度、风险管控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保证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加快产品及担保方式创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微企业,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四是确定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合理比例,避免贷款过度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防止增加信贷风险。
五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后的监督,定时检查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掌握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对有多个户头的中小微企业,各银行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协作,减少逃废银行债务现象的发生。
六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所有者的约束,为了避免企业所有者逃废银行的债务,可以要求所有者以个人家庭财产作为抵押物品。
发展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发展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不仅仅是银行的社会责任,更是银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调整信贷结构、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银行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营销服务,主动参与所在区域政府的产业规划,加强与企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关系,取得营销优质客户的先机和相关行业优势客户资源的源头,锁定目标优质客户。借助政府出台与贷款相关的各种补贴、贴息、损失承担政策,可以促使企业按月还款提高企业守信意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银行只对大中型和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开展主动的营销服务,对中小微企业往往坐等上门,为此失去了不少潜在的优质中小微企业客户。
因此,银行要主动挖掘中小微企业市场的潜力,制订并落实资金营销计划,主动寻找、选择和培养客户,满足产品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处理好与工商、税务、海关的关系,取得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盈利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例如,税单、报关单、进出口业务量等,更加有利于优质客户的识别和判断。行业协会或商会是银行拓展目标客户的最有效渠道之一。银行以特别会员身份参与活动,既能了解行业最新的动态及发展趋势,又能广泛地宣传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注重大客户上下游的供应链中小微企业的分析,满足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建立专门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银行要对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支持力度,对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微企业给予大力支持。
银行要对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支持力度,对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微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对暂时盈利能力较差,但市场反应敏感的中小微企业,在审查企业贷款条件时,应把第一还款来源的现金流量情况和企业发展前景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给予适当的信贷支持。
注重信息的准确评价,针对中小微企业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化、财务报表可信度不高的特点,对中小微企业的等级评定和客户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对企业正式财务报表、商业计划或各类书面文件等硬信息的过分依赖,注重现场调查和收集企业非财务信息以及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还款情况、经营者素质和对银行忠诚度等信息,必要时把借款企业和主要经营者家庭财产合并为一进行信用分析。
充分把握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发展策略
从风险控制、价值发掘和客户管理的角度,对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进行合理细分,并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发展策略。
由于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具有特殊性,在积极发展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时,应高度重视其信贷风险。加强防范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对策研究,从风险控制、价值发掘和客户管理的角度,对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进行合理细分,并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发展策略。
在行业上,选择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鼓励具有较强生命力和高成长性、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在产业链上,选择处于重要产业链上下游、为绩优大型企业提供配套协作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在企业生命周期上,选择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且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在客户品质上,重点选择经营有特色、产品有市场、经营效益好、信用等级高、管理较规范、管理人员素质较好的中小微企业。此外,与公司类大企业客户相比,中小微企业客户资金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建议在客户准入与选择中,充分把握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重点支持与大中型客户建立稳定协作关系的中小微企业客户。
坚持市场原则和商业化运作模式,推进中小微企业业务风险定价
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定价不仅要考虑目前市场竞争情况,更要加强对未来利率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分析。
中小微企业业务风险相对较高,银行贷款议价能力相对较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定价不仅要考虑目前市场竞争情况,更要加强对未来利率市场化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分析。因此,要根据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及当地利率市场水平等因素,在科学计量信用、市场、操作风险的前提下,按照有利于弥补资本成本、有利于创造价值回报、有利于防范风险、有利于实现战略预期的原则,对不同行业、不同担保方式、不同借款人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实行不同的风险定价,合理确定价格,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并根据风险变化灵活进行调整。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定价不仅要考虑目前市场竞争情况,更要加强对未来利率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分析。
从政策上讲,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可以上浮,没有上限限制,从银行经营上讲,贷款风险大,成本高,应该实行高利率,从道义上讲,银行应该扶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过高,容易受到指责。由于中小微企业风险大,应该提取较高比例的坏账准备金,这样,利率就应该有所提高。要解决中小微企业承受能力和银行效益问题,首先要求中小微企业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寻找合伙人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银行贷款主要满足临时性,季节性的资金需求,这样银行资金所占比重不高,使用时间有限,高一点的利率是完全可以承受的。随着利率的市场化,贷款利率完全由银行与企业协商,充分发挥资金价格在分配资金方面的引导作用,增加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摘自和讯网)
❺ 上海出台19条措施加强金融服务民企
6月11日下午,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共提出了19条工作措施,全文如下: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对上海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总体要求
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公平公正、聚焦难点、压实责任、标本兼治原则,按照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挥金融市场齐全、金融机构集聚优势,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方合力,综合施策,实现各类所有制企业在融资方面得到平等待遇,确保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得到切实改善,融资规模稳步扩大,融资效率明显提升,融资成本逐步下降并稳定在合理水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充分激发上海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上海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二、发挥货币信贷工具导向支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一)充分发挥定向降准、再贷款等定向调控功能。认真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将不少于100亿元的再贷款额度聚焦用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民营小微企业。商业银行运用再贷款资金发放的民营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要低于运用其他资金发放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引导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运用抵押补充贷款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外贸领域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加大对民营企业票据融资支持力度。对民营企业票据再贴现不设单张和总额限制,对符合要求的民营企业票据再贴现重点倾斜。力争每年办理民营企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再贴现超过150亿元。依托上海票据交易所再贴现系统,进一步简化审核程序,提高再贴现办理效率,盘活存量,用好用足限额。
(三)强化对宏观调控工具实施效果的考核。依托宏观审慎评估和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强化对调控工具实施效果的考核,建立完善民营企业信贷专项评估指标,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对支持成效突出的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评级中予以体现,在200亿元常备借贷便利额度内优先给予流动性支持。
(四)提升民营企业跨境金融服务水平。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依托自由贸易账户,为民营企业开展的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提供更加便捷的本外币跨境结算服务。商业银行要为有需求的民营企业提供多模式、更优惠的跨境贸易融资支持,降低民营企业资金成本。商业银行可按照规定为符合条件的海外引进人才开立境外个人自由贸易账户,并按照规定提供与其境内外就业和生活相关的各项金融服务。
三、推动商业银行多措并举,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
(五)落实民营企业公平信贷原则。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保持一致。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实施公平信贷专项考核,形成贷款户数和金额并重的考核机制。明确民营企业贷款统计口径,按季监测商业银行民营企业贷款情况。商业银行在新发放公司类贷款中,要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贷款比重。研究出台新一轮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和奖励政策,增强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积极性。
(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尽职免责制度。商业银行要提高民营企业金融业务在全行的考核分值权重,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将民营企业业务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和监管政策落实情况纳入监管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重点明确对分支机构和基层人员的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将授信流程涉及的人员全部纳入尽职免责评价范畴。
(七)优化民营企业贷款期限和流程。商业银行要为民营企业合理设置流动资金贷款期限,研发适合中长期项目和购置固定资产用途的贷款产品。积极探索建立贷款全流程限时制度,按照业务类别,对民营企业贷款办理时限做出明确承诺,精简耗时环节。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将一定额度信贷业务审批权下放至分支机构。
(八)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商业银行要在守住风险底线基础上,加强续贷产品开发和推广,面向符合要求的民营企业推广无还本续贷模式。合理提高续贷业务在民营企业贷款中的比重,简化续贷办理流程,支持正常经营的民营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衔接”。对贷款到期有续贷需求的民营企业,商业银行要提前主动对接。
(九)创新民营企业信用融资产品。落实“中小企业千家百亿信用融资计划”,未来3年内,为优质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200亿元。把主业突出、财务稳健、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信用良好作为授信主要依据,合理提高信用贷款比重。发挥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增信作用,不断创新服务民营企业的贷款担保产品,对民营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中信用贷款比重不低于90%。深化银保合作机制,更好发挥保险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增信分险功能。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深度挖掘自身金融数据和外部征信数据资源,积极探索和推广线上信用贷款业务模式。
四、发挥上海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势,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十)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配合推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民营科创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挂牌、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开展上市挂牌培训辅导和政策服务,建立市、区两级拟上市挂牌企业资源库,积极培育上市挂牌资源。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创新创业债、私募可转债等债务融资工具。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方式,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
(十一)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功能。支持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做精做强“科技创新板”,探索完善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合作对接机制。研究设立“文化创意板”。充分利用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探索境外股权、债权等多种融资方式。
(十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民营企业。从2019年起,连续3年每年增加财政资金10亿元,补充上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强对初创期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实施差异化管理,逐步放松对创业投资机构注册和更名的管制。壮大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实力,推动形成千亿资金规模的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保险公司通过投资民营企业股权、债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为符合要求的民营企业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并购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做优。进一步加强税收政策宣传,帮助符合条件的创投企业、有限合伙企业的法人合伙人和天使投资个人及时享受税收优惠。
五、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捷性
(十三)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进一步优化上海银税互动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有序增加实时查询纳税信用信息项目。加大市场监管、社保等公共信用信息对商业银行的开放力度,向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放实时查询信息接入端口,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商业银行利用有效整合信息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加强对商业银行合规使用信用信息的监管,定期评估商业银行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成效。持续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加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力度。支持浦东新区、嘉定区建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
(十四)健全地方增信体系。支持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与国家担保基金和我市其他担保机构开展再担保业务合作,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形成国家、市、区三级政策性担保体系,全方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快落实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规模扩大至100亿元,将民营大中型企业纳入担保业务范围,不断优化担保业务流程,提高担保风险容忍度,有效提升融资担保规模。
(十五)提升支付结算服务能力。商业银行要为民营企业提供开户便利,开辟多元化电子渠道受理开户预约,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开户审核效率。商业银行要为民营企业提供多样化支付方式,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支持有代收代付业务或集团公司业务需要的民营企业通过开户银行,以入网企业身份接入我市支付结算综合业务系统,提高民营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鼓励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挖掘等方面开展合作。
(十六)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发挥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基金作用,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选择合适标的开展投资,视情逐步扩大基金规模。支持资管产品、保险资金通过金融监管部门认可的私募股权基金等机构,参与化解民营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鼓励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基金,为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提供流动性。对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商业银行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不盲目抽贷、断贷。加快清理我市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严防新增拖欠。
(十七)推动民营企业合规经营。民营企业要依法合规经营,主动做好信息披露,积极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格区分个人家庭收支与企业生产经营收支,规范会计核算制度。加强自身财务约束,科学安排融资结构,规范关联交易管理,不逃废金融债务。引导和支持商会建立诚信承诺制度和企业家信用档案,指导帮助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为金融支持提供必要基础条件。
六、加强部门协同,强化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组织保障
(十八)完善协同机制。将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纳入我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机制职责范围,不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形成国家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和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合力。
(十九)加强监督检查。国家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对辖内行业的指导和监督,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对地方类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进行引导和督促,地方国资管理部门指导市管金融机构落实服务民营企业的监管要求。加强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估,适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我市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政策落实情况评估。对贯彻执行不力的,依法依规予以严肃问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
❻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C
金融
编辑评论/注释
文章| 《中国金融》第6期,2022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小微企业在激发市场运行活力、培育经济发展动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支撑国计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既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加快银行业务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
建立机制,加强保障,明确小额信贷发展战略。
集中统一思想,从战略高度规划和推进小微金融业务,不断完善战略规划、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资源配置等顶层制度设计。充分激发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的动力、活力、能力和潜力,形成“全行一盘棋”的良好发展局面。
确立普惠金融发展战略。2021年,中国银行正式将普惠金融明确作为全行“八大金融”战略之一,举全集团之力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投入力度。紧密围绕产品创新、数字转型、综合服务、渠道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推动普惠业务跨越式增长、打造数字化线上化发展引擎、建设全功能综合服务平台等系列战略目标。
强化绩效考核和资源配置。一方面“立好规矩”,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扩大普惠金融、小微业务的考核权重至超过10%,提高小微企业首贷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续贷业务占比的考核要求。另一方面“备足粮草”,持续加大对小微业务的财务、人力、科技等资源投入力度,科学实施不良容忍和尽职免责制度,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铅斗弯点燃基层内生发展“自驱力”。
创建“量化积分评价体系”。注重强基础、练内功、提后劲,把分行小微企业服务能力量化分解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业务推动、风险管控、创新发展五大方面40多个维度,采取“积分制”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建立网点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承诺机制可积1分、研发区域特色线上融资产品最高可积3分,引导分行不惟指标、不惟考核,全面增强服务能力,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做好“自选项目”。
优秀的模式和强大的产品,打造统一的小额信贷模式。
自2008年在业内首创“信贷工厂”业务模式以来,中国银行一直深耕小微金融服务领域。近年来,以“综合经营、双轮驱动、三大利器、四种场景”为主线,着力构建金字塔形的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小额信贷服务体系。以中国银行“惠心愿”为品牌,建立了涵盖行业、个体工商户、网络融资等八大系列小额信贷产品和服务,覆盖50多个领域。
对公对私一体运营。建立完整统一的小微金融业务模式,由普惠金融事业部统筹管理全行小微企业法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小微客群销卜,全面打通对公、对私营销管理、产品流程、数据系统与风控机制,实现产品标准化、作业流程化、生产批量化、队伍专业化、管理集约化和风险分散化,形成“1 12”的发展合力。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线上方面,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平台 数据 模型”基础能力,推动展业模式由“专家经验式”向“数据驱动式”转槐闷变。目前中国银行已形成“信用贷”“银税贷”“抵押贷”“经营贷”“税易贷”五大线上产品系列,2021年小微企业线上贷款余额较上年新增超过26倍。线下方面,持续升级“信贷工厂”,通过扩大准入范围、提升审批权限、优化流程机制、简化审查资料,提高授信审批效率,提升敏捷反应能力;2021年中国银行“信贷工厂”客户近14万户,授信余额近6000亿元。下沉服务重心、延伸服务触角,分别建设1500家、400家、120家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科技金融特色网点,打造服务小微、三农、“双创”客群的前沿阵地。
四类场景灵活便捷。深度参与“智慧政务”建设,携手政府机构共建“数字共同体”;2021年,作为首家金融机构成功对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金融服务平台,中国银行利用“政采贷”帮助政府采购上游供应商解决融资难题。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为涉农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三农主体提供“致富贷”线上融资产品,有效突破传统农业信贷“客户信息少、服务半径小、获客成本高、缓释不充分”等难点。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推出“单一窗口融资”及“外贸贷”等特色线上融资业务,根据企业的贸易结算、出口退税等情况自动核定信用额度,为小微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保驾护航。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聚焦集成电路、数字安防及数字产业集群,创新科技等级、专家评审、财政资助、投融资阶段等量化评价体系,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优质小微客户成长。未来中国银行将秉承开放共享理念,致力于打造“1”个智能普惠金融平台,打通个人、企业、政府、金融机构“4”类客群普惠服务边界,搭建“N”重普惠金融服务场景,荟
聚多元战略合作方,建设无界开放的普惠金融服务生态。
求突破、勇创新,深化关键战略领域支持
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国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三农经济、“走出去”“引进来”等领域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促进小微金融与科技金融、产业链金融、县域金融、跨境金融等重点战略融合发展,帮助小微企业成长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银政合作体系。深化与工信部的战略合作,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做大“多元化合作”,做深“专属化服务”,做实“精细化管理”,帮助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打造“‘专精特新’成长之路”专属模式,为“小巨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各类企业提供集信贷、投资、申请辅导、撮合交易等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产品;大力推广“中银专精特新普惠行”、首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跨境撮合对接会等主题活动。目前中国银行已为近1.5万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支持,余额超过1100亿元,得到国务院领导充分肯定。
打造知识产权融资服务“首选银行”。大力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帮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知识产权资源价值实现,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能。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成立“知识产权融资创新实验室”,构建知识产权“政产学研”全面合作机制,探索建立贯穿价值发现、风险评估、风险处置等环节的知识产权金融新模式。针对传统知识产权融资三大痛点,研发普惠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知惠贷”:根据企业整体价值分级匹配不同的信用额度,应对知识产权“价值识别难”;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专利技术“评估变现难”;加强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管理,缓解“风险控制难”。2021年,中国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贷款金额360亿元,质押登记项目超千个,各项指标居金融机构首位。
创新普惠型产业链供应链服务模式。遵循“向‘1’要客群质量、向‘N’要客群数量”的思路,加大对小微客群高度密集的供应链上下游综合信贷支持,让供应链金融真正惠及更多的市场主体。深入拓展传统“强信用”模式下的政府或核心企业供应链,为供应链长尾端小微企业增信赋能;不断加强“强数据”模式下与电商平台或专业供应链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借助数据链和证据链,将“1 N”拓展至“1 N N”;积极探索“强场景”模式下的生活场景平台合作,深入挖掘小微客群B2B、B2C场景业态。目前,中国银行已推出“华为惠贷”“小米贷”“美团贷”等多款普惠型“链式惠贷”服务模式,通过“单链探索——多链复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形成大企业、小企业、金融企业和服务平台全链条合作共赢的局面。
找准乡村县域振兴发展“中行赛道”。围绕“五大振兴”总体目标,大力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构建中行特色助农发展模式。产业振兴方面,陆续推出“农田贷”“光伏贷”等系列涉农产品,全面加大对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产业升级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生态振兴方面,积极探索碳排放权抵质押业务,打造“低消耗、低残留、低污染”绿色示范项目,推广“乐家贷”“宜居贷”等“美丽乡村”金融服务模式。文化振兴方面,研发“创业贷”“民宿贷”等特色产品,支持研学教育、田园养生、拓展训练等新型农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组织振兴方面,打造特色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示范区,畅通三农服务“毛细血管”。人才振兴方面,开设“乡村振兴学堂”和“慧政学堂”,支持乡村人才培养,帮助基层干部提升经济管理与社会治理能力。
深入助力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早在2014年,中国银行就在业界首创“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搭建中小企业全球互联互通平台,帮助企业深度融入全球资金链、价值链、产业链。近年来,中国银行一直致力于中小企业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迄今已举办包括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跨境对接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企业供需对接会、历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贸易投资对接活动等在内的89场企业对接活动,为来自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家企业提供“融资 融智”金融增值服务,受到各国政商界的广泛赞誉。针对后疫情时代企业需求变化,中国银行创新推出“中银e企赢”全球企业生态系统,构建集银行拓客活客、政府招商引资、企业资源引进于一体的线上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目前已实现供需专区、招商引资、金融服务等主要功能上线,吸引近千家小微企业入驻。
促联动、聚合力,深化“一体两翼”综合服务
充分发挥综合化、多元化经营优势,调度集团整体资源投入社会关切和公益事业,扶持弱势群体发展,服务百姓安居乐业,形成以商业银行为主体,村镇金融、消费金融、公益金融、支付金融等为特色的多维度、综合性小微金融服务格局,满足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
中银富登继续巩固全国最大村镇银行集团地位,充分发挥扎根县域、支农支小优势,建设以县域为“基点”的法人行机构、乡镇为“支点”的支行机构、商圈/产业链/协会为“触点”的普惠金融服务点的三级普惠服务网络,持续解决农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中银富登已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法人机构126家,在乡镇设立支行189家,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点69个,覆盖16个省市、51家村镇银行。
中银消费深耕消费金融细分领域,打造以“乐享贷”抵押贷款、“好客贷”信用贷款,以及交易分期贷款三大消费金融产品体系,为广大客户提供简单、便捷、专业、灵活的消费金融服务,不断丰富线上、线下及O2O“三位一体”场景使用,助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中益善源全力推进金融帮扶,融合公益理念、市场力量、政府支持、金融服务和区块链技术,研发“公益中国”精准扶贫平台,通过大爱超市、善源集采、善源商场、善源公益、公益档案等多种模式,帮助贫困地区快速打通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中银通支付积极践行“支付便民、支付惠民”,作为国内唯一的金融标准预付卡特许经营机构,先行先试跨行业、跨地区小额便民支付与一卡通用,帮助开启移动支付新生活。创新数字货币硬钱包,无需联网、无需密码即可实现支付即结算、支付不找零、支付无壁垒、交易更安全,满足百姓便捷、可靠、安全的日常小额高频支付需求。
疏堵点、解难点,切实做好民生支持保障
始终关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冷暖,向社会各界积极传递金融抗疫的温暖情怀,千方百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升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着力为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减负降压,为打赢重振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贡献金融力量。
发挥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政策效能。综合运用展期、无还本续贷、还旧借新等多种方式实施延期还本付息,自2020年1月至2021年末,累计为普惠小微客户办理延期偿还本息超过1800亿元,惠及3万余家小微企业客户。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2021年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占比超过27%,3年来占比累计提升超过3个百分点。
提升企业融资灵活性和便利度。先后推出“中银接力通宝”无还本续贷产品和“随时惠”随借随还服务方案,减少小微企业转贷环节、降低转贷成本,便利企业因需提取、随时归还、循环使用贷款资金。与商务部联合开展“诚信兴商”活动,利用企业信用配置金融资源;在“中银商信贷”产品项下,服务客户超6万人,核定授信450亿元,授信余额达400亿元。
做好抗疫特殊时期服务保障。2021年春节期间,中国银行在市场上率先推出“惠过年”普惠金融专项营销活动,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的小微企业和员工提供便捷融资、免费保险保障及其他综合金融服务;期间服务客户超过7500户,核定授信超360亿元,投放授信超205亿元;活动被多地政府纳入属地“政策红包”,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作为成立110周年的献礼之作,中国银行在2023年春节和冬奥盛会期间,进一步推出“千岗万家”普惠金融行动计划,为小微企业提供用工、经营周转以及就业撮合等综合性支持,助力缓解社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真正做到“促千岗就业,保万家民生”。
金融赋能小微客群发展。创办“普惠金融研修院”产教融合平台,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打造小微金融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基地”、开放办学的“培养基地”、业务发展的“赋能基地”、前沿理论和先进实践的“交流基地”,陆续推出“普惠金融网络学院”“普惠金融前沿大讲堂”“惠如愿·惠企行”小微企业论坛、“惠如愿·菁英荟”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四大普惠特色培训品牌,对内为员工搭建基础业务和前沿知识的学习平台,对外探索了一条银、企、校合作共建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赋能员工、赋能集团、赋能客户、赋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