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是央企还是国企
中关村是中国的高科技中心,它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很多人都简称它为“村子”。很多的西方分析家对中关村的前景很乐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斯坦福大学在最初硅谷的发展中扮演了相似的角色。
发展历程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关村的发展建设,国务院先后5次做出重要决定。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这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前身。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这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我国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05年8月,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8条决定。中关村街景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又批复同意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中关村示范区今后十年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北京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发展现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关村已经聚集以联想、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新材料、先进制造、航空航天为代表,以研发和服务为主要形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中关村目前“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园、德胜园、雍和园、石景山园、通州园、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等十个园区。“十二五”期间,中关村将继续完善“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两城两带”,即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和由海淀北部、昌平南部和顺义部分地区构成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以及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和通州、房山的部分地区构成的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发展。中关村示范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0年,示范区企业实现总收入近1.6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1/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5%。技术合同成交额1579.5亿元,约占全国的40.4%,80%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2010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413家,比2009年增加160家。2010年,中关村示范区增加值2644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5%,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关村万元增加值能耗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长期保持了低能耗运行,支撑了首都“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2011年1至6月,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7905亿元,同比增长19.3%。上市公司上半年在示范区实现总收入约1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2011年上半年示范区现代服务业总收入超过4800亿元,同比增长约21%。
人才资源
中关村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聚集中国近四成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承担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及近千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关村核心区拥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32所高等院校,206个国家及北京市科研院所。中关村拥有6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5个国家工程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各类创业孵化服务机构100多家,孵化总面积超过320万平方米,留学人员创业园29家,总孵化面积60多万平方米。为中小型创业企业提供财务代理、法律咨询、投融资、担保贷款、创业辅导和创业培训等多方面服务。中关村正在率先建设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构筑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高地,打造全球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实现人才优先发展。中关村是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首批授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超过1.5万人,累计创办企业6000余家,活跃的企业超过2000多家,是国内留学归国人员创办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目前,北京市共有中央“千人计划”人才311人,163名“海聚工程”人才,其中80%在中关村地区。成长出以联想的柳传志、网络的李彦宏、博奥生物的程京、中星微电子的邓中翰、科兴生物的尹卫东、碧水源的文剑平、神雾热能的吴道洪、创新工场的李开复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新老企业家。2011年3月,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中央部门和北京市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要求中关村率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建设人才特区,并给予了13条创新人才政策支持,这是中央为构筑我国人才发展战略高地、建设人才强国做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科技金融
中关村初步形成了“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的中关村投融资模式。“一个基础”是指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六项机制”是指信用激励机制、风险补偿机制、以股权投资为核心的投保贷联动的机制、银政企多方合作机制、分阶段连续支持机制、市场选择聚焦重点机制。“十条渠道”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担保融资、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并购重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小额贷款。实施金融支持中关村企业做强做大的四项措施:一是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和股权激励政策;二是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形成“中关村板块”;三是实施支持中关村企业承接国家重大建设工程招投标的融资支持政策;四是实施中关村企业并购重组计划。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创业板和中关村代办系统为重点,支持企业做强做大。截止2011年8月,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90家,其中境内114家,境外76家,38家企业在境内创业板上市,初步形成了创业板中的“中关村板块”。中关村每年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又称“新三板”),代办系统累计已挂牌及通过备案企业94家。在总结中关村代办试点工作基础上,证监会正在积极推进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中关村将建立并完善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中关村都发挥了策源地和示范引领作用。产业结构已经实现向技术创新和高技术服务业转型,产业链不断向高端拓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道路。中关村充分发挥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大力推进重大研发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取得了大量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打造了国内最大、代表我国高新技术发展最高水平的创新型企业群体,初步形成了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成立了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同参加的产业技术联盟55家,推动自主技术标准创制和应用。推进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已在高校院所中挂牌开放实验室83家。深入实施“十百千工程”,实行“一企一策”支持方式,集成政策资源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引进和激励人才、上市和并购等,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实施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瞪羚计划”,聚焦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优势领域,选择一批专业性强、成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通过鼓励研发投入、信贷融资补贴、办公生产空间费用补贴、知识产权创制资助等方式给予重点支持。中关村示范区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撑,企业参与或主导参与创制的标准个数近2000个,其中国际标准86项,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798项;企业拥有授权专利超过3.5万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3万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超过50项;承接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达968个;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的大部分核心任务。中关村承担国家“863”项目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承担国家“973”项目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私企居多~大型企业也是由股份制组成~说白了就是中国IT行业企业集散地~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