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机构科技力量配备

金融机构科技力量配备

发布时间:2023-10-08 16:04:49

金融机构发力金融科技背后,150万的人才紧口急需补上

尽管各大金融机构都在加大对金融 科技 的重视和投入,但金融 科技 在为金融行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其中金融 科技 人才的紧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近日举行的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人才是目前金融 科技 发展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

金融机构走向 科技 战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的发言稿中表示,金融 科技 在中国发展迅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今所有金融 科技 公司都与大中型银行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其它银行也大力发展金融 科技 ,与 科技 公司在资金筹集、帐户开例、支付结算、普惠金融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相互取长补短,效果十分显著。

事实上,无论是自建还是与第三方合作,不可否认的是,金融 科技 已经成为了金融机构的下一个“战场”,各机构普遍加大了对金融 科技 的投入。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去年银行对 科技 总投入同比增长13%,信息 科技 人员同比增长了近10%,一些股份制银行 科技 人员同比增长超过20%, 科技 人员占比超过4%,增长近一倍,一些互联网民营银行 科技 人员占比超过35%。

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副主任李丹日前公开表示,目前主要银行机构均已建立了信息 科技 管理委员会,超过半数的银行机构设置了CIO(首席信息官)。

同时,据统计,从2015年兴业银行设立兴业数金揭开了国内银行系金融 科技 子公司的序幕开始,目前已有9家银行系金融 科技 子公司成立,其中5月就有工商银行旗下工银 科技 、北京银行旗下北银金融 科技 密集揭牌开业。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去年9月发布的报告预测,乐观估计2020年中国金融 科技 银行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245亿元。2020-2025年,金融 科技 银行应用的市场规模受监管、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会比较大,保守估计2025年金融 科技 银行应用市场规模为313亿元,乐观估计市场规模为493亿元。

而在保险行业中,虽然没有具体的行业性投入数据,但是从几家上市险企的2018年年报中可以看出对金融 科技 的重视程度。

例如中国人寿将“ 科技 国寿”作为自己的重要发展战略;中国太保新增了两位“首席”职位,其中一个即为首席 科技 官;而今年将自己的标识从“保险+银行+投资”改为“金融+ 科技 ”的中国平安, 科技 已成为其重要业务板块,其每年将收入的1%用于 科技 研发。数据显示,中国平安目前拥有金融 科技 与医疗 科技 业务从业人员9.9万名、研发人员2.9万名。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安的 科技 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9021项,累计达12051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金融 科技 人才紧缺

尽管各大金融机构正在尽力拥抱 科技 浪潮,但横亘在面前的一大现实是金融 科技 人才的紧缺。

国际人力招聘公司Michael Page(中国)去年7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金融 科技 就业报告》显示,92%的受访从业者预测金融 科技 行业未来前景光明,同时受访者认为高素质人才是推动这一行业持续成功的关键因素。然而,92%的受访金融 科技 企业发现中国目前正面临严重的金融 科技 专业人才短缺。

而在该机构此前发布的《2017中国薪资和就业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金融 科技 人才总缺口达150万。

“事实上,我觉得150万这个数字可能还是严重低估了实际的人才缺口。因为这150万实际上是在各种招聘渠道统计出来正在招聘的,但如果加上一些在三四五线城市的中小型银行机构可能的潜在人才需求,将远远超过150万人。所以我们相信这个缺口是非常大的,而关键是供给又很少。”金融壹账通首席发展官王晓园表示。

邱寒对本报表示,金融 科技 的人才紧缺不仅是中国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但每个地区的稀缺性特征有略微不同。

她举例称,例如美国由于金融机构做数字化的时间较早,尤其在零售银行端较为成熟,因此大数据人才在所有金融 科技 紧缺人才中显得相对充沛,但中国的零售银行近几年来开始爆发,因此大数据人才相对稀缺。但在人工智能方面,美国的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先进,但由于隐私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此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其实并不是特别深入;而中国数据积累非常快,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工智能在金融机构的运用上相对较快,所以中国在金融行业的人工智能实战人才反倒比美国多一点,但美国高校相关专业开设较早,所以基础性人才方面则会比中国多一点。

据了解,中国的高校近两年已开始着重培养金融 科技 人才,清华、北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数十所高校陆续开设了金融 科技 或人工智能等相关学院或专业。人才缺口巨大的企业们显然已经等不及几年后的院校毕业生,金融壹账通选择联手量化对冲基金Two Sigma及全球著名的沃顿商学院开展“金融 科技 新星”的短期高强度培训计划,直接为自己以及外部金融机构输送实战人才;平安银行则选择直接将金融 科技 人才的视野投向海外,去年中旬将人才招聘会直接开到了硅谷、纽约。

⑵ 上海冰鉴科技是如何为金融机构赋能的

作为人工智能企业服务领域,上海冰鉴科技依托行业领先的科技能力,为金融机构赋能,帮助金融机构提升科技含量,近年来,小微金融领域不断迎接市场新挑战⌄冰鉴科技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雷达作用”,助推经济发展的创新突破点,实现金融机构赋能。

⑶ 科技赋能 服务创新 金融机构助力普惠金融供给多样化

随着普惠金融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我国普惠金融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服务覆盖面也不断扩大。

普惠金融是一盘大棋,需要多方机构发挥各自优势。银行是普惠金融长期以来不可或缺的金融机构,与此同时,消费金融公司、金融 科技 企业等也构成了普惠金融的新势力,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力增加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产品及供给方式,让金融惠及更多群体。

多样化金融服务

清扫普惠金融死角

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消费金融服务对象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有很大重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银行信贷无法覆盖的消费金融需求缺口,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

为提升服务渗透率和人群触达率,中银消费金融不断 探索 细分场景下的普惠金融之路,通过整合场景、融入场景、自建场景构建了跨界普惠金融服务生态圈。

据了解,围绕教育、消费、住房、医疗、 旅游 、养老、经营、农业等细分的八大场景,中银消费金融针对性地开发出不同产品体系,可满足蓝领、学生、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普惠客户在就学、就业、租房、购物、婚庆等全生命周期小额消费信贷需求。同时,中银消费金融也不断拓展对于服务消费类场景的覆盖,创新了包括教育云分期、技能云分期等覆盖各类服务消费行业的分期产品。

依托股东方中国银行的品牌、市场、资源等优势,中银消费金融还积极响应集团联动号召,着力打造金融机构业务综合经营平台。通过开发“好客贷”等专属行司联动的产品,以多种触达客群方式,根据个人特质和贷款用途,提供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大大提升了普惠的获得性。

作为一家保险 科技 平台,水滴保险商城注意到,国内一二线城市之外广大区域的群体缺乏 健康 保险保障,这些三四五线城市用户的保险意识薄弱只是浅层表象,传统保险公司主要覆盖一二线城市、投保门槛高,无法带着适合的保险产品触达市场才是根本原因。

对此,水滴保险商城在2018年与众安在线达成合作,利用渠道优势率先在行业内推出按月缴费的新模式,用户每个月只需支付几十块钱就可以买上一份百万保额的医疗险,降低了用户的购买门槛。

针对中老年群体,水滴保险商城2019年联合安心保险推出国内首款专门针对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百万医疗险,填补了2.49亿老年人险种的空白。

此外,在投保流程和产品条款上,水滴保险商城都做了通俗简约的处理:不做货架式产品展列,而是大数据判断用户需求,在不同场景下把产品推荐给用户;尽量在产品详情页上通俗化地向用户阐述保险保障范围。

截至2020年底,水滴保险商城用户已覆盖国内97%以上的市县,76%的用户来自小城镇及农村地区。2020年投保的小城镇及农村用户数量较2019年增长2倍。

科技 赋能普惠金融

金融服务更高效

科技 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 科技 不仅降低了金融机构运营成本、提高了金融产品和服务效率,还可以实现金融服务市场的细分和精准营销,满足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以水滴保险商城为例,依托大数据、云计算、AI等 科技 运用,其将智能客服、智能核保、智能理赔等模型嵌入保险业务,服务效率大幅提高。

2020年4月,水滴保险商城上线了智能客服系统“水滴帮帮”,基于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熟练掌握了近百种保险产品的产品信息(如保障范围、理赔流程、续保流程等),系统能基于语义理解能力实时为客服人员提供推荐答案,快速解答用户疑问。据统计,水滴智能客服系统平均单日服务用户数逾16000人次,智能会话处理量达86%。

“用户在投保过程中,智能核保环节非常重要。”水滴保险商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自主开发的智能核保系统可以基于用户提供的身体状况,通过多轮会话能力以及对部分医学、保险学专业内容的识别和理解,将 健康 告知标准化,提供智能咨询交互体验,判断用户是否符合该产品的投保要求,明确责任,降低理赔纠纷。

在最直接影响用户投保获得感的理赔环节,水滴保险商城的“007智能理赔系统”基于NLP(自然语言处理)和OCR(光学字符识别)等技术可实现理赔资料自动采集,理赔系统模型准确率达到99.67%,案例处理时效改善55.85%。

中银消费金融也积极 探索 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建设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多项智能化作业平台。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中银消费金融在人工服务的基础上叠加了智能客服的应用,有效缓解了疫情下人工客服不足的压力,保证了服务效率。

风控方面,中银消费金融已建立起统一的客户管理平台,联通内部数据与外部合作方数据,从身份属性、金融属性、行为属性、风险属性等多个维度建立庞大的客户标签体系,衍化出丰富的客户画像,形成了完整的智能风控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中银消费金融搭建的智能化金融 科技 云平台,已形成全面支持精准获客、精准风控、智能审批、智能催收,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服务,以“金融+ 科技 ”不断降低运营成本、风险成本,构建普惠金融生态圈,向客户提供最普惠的金融服务。

中银消费金融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国有大行背景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加快“金融+ 科技 ”建设,不断提升消费者的金融服务体验,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按照国家普惠金融战略的要求,推动消费信贷产品的小额化、广覆盖和普惠化。

发展普惠金融

普及金融知识不可少

由于缺乏金融知识,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如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辨别能力普遍较弱。而金融 科技 的发展,使得参与支付、放贷、存款等金融活动门槛更低、更容易,如果不具备基本的金融知识和风险识别、防范的能力,可能带来很大的风险。

在普惠金融建设中,金融机构普及金融知识、加强金融知识教育必不可少。

自2018年起,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团委、交通银行北京通州分行党支部、团支部联合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雷锋传承专项基金等走进社区、工地、学校、画院、乡镇、企业等场所,开展了“雷锋志愿服务金融驿站”公益活动,发展普惠金融。

在开展“雷锋志愿服务金融驿站”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交通银行北京通州分行做百姓身边的金融小卫士,帮助百姓防诈防骗;走进社区、工地、学校、画院、乡镇、社区、企业等场所,了解其金融服务需求,提供特定群体专属服务;帮助百姓理财,做财产传承的小顾问,帮助百姓资金增值省费;对生活贫困的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开展扶贫工作,真诚的慰问让他们感受到 社会 的温暖。

据交通银行北京通州分行介绍,“雷锋志愿服务金融驿站”自成立以来,累计捐款、物价值5.6万元,组织活动三十余场,涉及人员一千余人,具备一定影响力。

⑷ 银行在金融科技上,都有什么布局

世界各地的主要商业银行都拥抱着数字化的变化和金融技术。未来,商业银行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智能应用、智能洞察力,构建金融大脑,借助技术推动传统风险控制模式,优化产品定价策略和创新金融服务,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也大大改变了金融服务的供应模式。商业银行将金融技术提升到战略高度,定位为商业模式转型和服务升级,增加金融技术投资,积极推出金融技术应用产品,加快传统服务数字、网络、智能转型,有效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用户体验。例如,中国工商银行e-ICBC3.0建立智能银行战略升级,建立“七个创新实验室”,打造“数据化、智能化、智能化”管理和金融服务体系。

在公共贷款领域,宁波银行专注于中小企业,成立了280个中小企业服务团队,共有2183人(2019年底的数据),沉入强镇,努力实施中小企业的营销和风险控制。重人力投资叠加高激励政策,导致成本收入比稳定在35%左右,明显高于银行间水平。这也是缺乏战略选择B实践证明,端场景生态银行在小微金融领域建设护城河是一项有效的战略。低于同业净息差,高于同业成本收入比,通常会降低净资产收益率(ROE)但宁波银行通过优秀的风险控制能力,将不良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大大降低风险控制成本,从而保持较高水平ROE。

⑸ 金融机构如何善用科技力量,塑造数字化竞争能力

金融科技可以说是包括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五大领域,可以说是塑造数字化竞争能力,应用于监管科技、保险科技、证券科技等行业,金融科技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场景案例的熟悉,同时熟悉金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规律和项目,本分元湖北人去特内部的创新和变革,把握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

而金融科技的人才培养据我所知,上海交大高金金融研究院推出的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证书可以说是圈对创新型、实用性和专业化的复合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专业评估认证体系。

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一级)认证培训共有6门课程,分别是《金融学基础》《会计学和财务分析基础》;《Python语言基础》《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区块链技术原理及应用》《机器学习原理及应用》,还有一个是金融科技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模块,包括监管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科技、证券科技等行业应用案例分析。

报考要求只需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含在校生),具备一定金融、计算机、数学或理工科基础,已经从事或者有志于从事金融科技事业的人员。上海交大高金金融科技师官网

2020中国金融科技云峰会暨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项目发

⑹ 为3亿新市民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疫情下,数字化技术是否已全面覆盖

为3亿新市民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疫情下,数字化技术是否已全面覆盖?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下一步,金融机构做惠普金融金融服务,实际上是遭遇较大的转型发展挑战——原先那类躺赚式的金融服务销售市场越来越低了,原先那类个人信用信息详细、且有充足质押的高质量顾客,早已不用那么多金融机构去赚正中间价差了,由于这一部分顾客,简易高效率且低成本的电子信息技术服务项目,彻底可以替代目前的金融机构窗口单位。

反过来,这些必须金融服务的新市民,是需要服务项目、并且,不仅服务项目成本费远远高于高品质顾客,金融机构的盈利还相对性要低。因此,应对这一刚性需求但如巨蟹一样“扎嘴”的销售市场,金融机构你准备好了吗?

⑺ 助力银行数字化 同盾科技赋能提质增效

在传统金融业务日益线上化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客户习惯变化的背景下,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早已成为行业共识。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一服催化剂,加速了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多的银行在“非接触金融业务”方面发力 探索 。

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专业智能分析决策服务商——“同盾 科技 ”协助银行营销、风控、运营等业务板块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对标监管要求和领先实践,在考量外部市场发展和业务需求、内部资源储备等因素的前提下,为金融机构分阶段、有重点、有序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制定了切合银行情况的目标蓝图和实施路线规划。

三驾马车

助力银行数字化

对于银行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一个可选项,更像是一道必答题。

近年来,大型中心银行凭借前瞻的战略预研、雄厚的资本实力、强大的 科技 支撑和卓越的人才团队,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取得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作为我国银行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区域性中小银行,在过去以线下深耕为主,风控方面仍然偏重抵押担保物,缺乏新型的风控措施和研发能力,数字化能力方面跟头部银行拉开了差距。

在未来,客户远程化、服务场景化、交易实时化、决策智能化将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顺应客户需求变化,与时俱进进行数字化转型,是所有中小银行的不二选择。

不过,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现状来看,中小银行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决策转型仍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数据标准不统一。中小银行之间未形成数据归集共享,导致信息孤岛严重;同时不同的业务系统数据没有打通,数据口径不一致;除此之外,市场上也有不少金融 科技 公司提供各类风控策略、模型等产品,但不同金融 科技 公司输出的产品在逻辑、标准上存在差异,难有统一标准。

二是业务组织不契合。众多金融 科技 公司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从互联网风控产品的角度设计,与区域性银行的信贷产品、业务流程契合度较低。

三是技术应用不深入。中小银行往往存在风控、 科技 人才不足且信息技术系统落后的情况,缺乏构建智能化决策体系规划,数据的应用仅限于报表/大屏展现,无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用于风控、营销等场景,对业务价值不大,也缺乏有效提升效率、易用的工具。

同盾 科技 副总裁、分析咨询部总经理余旭鑫认为,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道路中,驾驭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决策这“三驾马车”尤为重要。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客户画像,更可靠的信贷风险评估;云计算为银行提高效率,最大化利用资源提供了可靠基础;智能决策可以帮助银行将量化分析和经验相结合,更好地进行全方位决策。

科技 赋能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仅靠银行自身恐难完成。在业内看来,金融 科技 已成为中小银行突出重围的一个“杀手锏”。

赋能中小银行,对金融 科技 公司有着不低的要求,需要金融 科技 公司从人员、技术、产品、服务等各方面都深度匹配银行的需求。人员层面,需要有对中小银行的区域性业务足够熟悉的专家可以提供业务咨询诊断,提供整体的方案设计和规划,才能避免过去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的情况;技术和产品层面,需要对平台建设和风控能力都有充分的实施经验,才能避免前期规划落不了地的情况。

“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提升中小区域性银行对新技术、新手段的掌握,通过咨询+平台+基础服务的模式,打通前中后台业务和数据链条,通过与专家联合工作,在实战中传授经验、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构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生态。”余旭鑫表示。

事实上,目前众多专业的金融 科技 公司已深度介入到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中,以金融 科技 深度赋能中小银行,帮助中小银行解决或加强客户洞察、数据分析与积累、IT建设等方面的核心能力。

作为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员,同盾 科技 的智能运营、智能反欺诈和智能信贷风控等服务有助于简化银行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审核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以申请贷款为例,过去客户需要到银行网点提交申请,并填写大量材料,然后等待银行工作人员将信息录入系统,再经过后台审批才可以得知最终的结果,整个流程非常冗长。在客户不断习惯线上化的便利之后,线上申请、审批有助于银行留存和拉新,这就必然需要线上的智能反欺诈和智能风控系统。

同盾 科技 通过决策引擎、反欺诈评分、设备指纹等手段有效防范欺诈风险,量化评分、行为模型、知识图谱等技术识别信用风险,提前全面识别风险,快速采取风险缓释措施,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和风险事件发生后的损失。

此外,随着客户和监管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关注不断加强,中小银行在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路上前进的同时,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同盾 科技 研发出一系列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基础上可以发挥数据挖掘能力的相关算法和技术,基于联邦学习技术在行业内提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联邦”理论框架体系,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数据使用方式中存在的信息泄露、数据泄露、法务合规、驻场建模工作繁重、模型使用时的隐私忧患等五大安全痛点,真正做到“数据可用不可见,知识共创可共享”。近日,同盾人工智能研究院还提出了数据安全交换(FLEX)协议,该协议约定了联邦过程中参与方之间数据交换顺序,以及在交换前后采用的数据加解密方法。其中包含一系列的约定,只要遵守这些约定,参与方就可以安全地加入到联邦中,无需担心数据隐私会有泄露风险,全面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为人工智能3.0时代奠定重要的基础。

助力小微

释放普惠金融新动能

在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中,小微业务往往是突破口。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

小微企业融资有其天然的劣势。首先,小微企业融资额较小,融资周期较短,对银行来说潜在收益有限;其次,由于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征信困难;此外,小微企业本身抵抗风险能力弱,据不完整调查显示,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不到3年。这些因素导致大型银行对小微市场积极性不足,而中小银行又没有高效的风险管理手段。

在同盾 科技 看来,打破传统模式的局限,需要集中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审批、风控流程,减少人力提高效率;二是如何实现小微企业在没有资产质押的条件下负债;三是如何建立起广泛的信用评级体系,为批量化授信提供依据。

针对解决上述问题,同盾 科技 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技术融入金融服务和管理流程,进一步巩固银行线上化经营模式,构建开放式服务平台,能大幅提升获客能力,优化风险水平,降低融资成本,通过线上的企业信用评估和实力评分能快速对目标企业进行综合评估信息、全面风险扫描和企业风险量化,并给出决策的辅助建议,协助中小银行发展普惠金融。

例如同盾 科技 推出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解决方案。这是一个以政府为主体,联手金融机构与 科技 公司,利用政府共享的数据和 科技 公司的智能工具,建设的一种“政府搭平台、 科技 公司建平台、中小企业上平台”服务生态。

从效果来看,同盾 科技 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可实现多方共赢。对中小微企业而言,能获得更多融资渠道,更多融资产品,在准备融资材料和融资流程上获得协助、高效的办理及反馈流程;对金融机构而言,能获得更多融资客户,降低获客成本,提供精准的信贷服务,节省贷审时间,控制贷款的不良率,提高金融机构的收益;对政府部门而言,能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破解企业发展困局。

数字化浪潮之下,金融 科技 公司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 科技 技术,接入到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前中后台全过程中,已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之一。

文/樊梦迪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科技力量配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融资证券化 浏览:737
园城黄金最新消息 浏览:243
中融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法人 浏览:605
口腔方面的上市公司 浏览:483
个相关股票 浏览:970
秀强员工融资 浏览:797
青岛港融资铜消失 浏览:702
审批贸易金融公司 浏览:380
从哪里可以看到永安持仓 浏览:164
黄金可经济采矿的品位 浏览:498
期货基础知识期货法律法规pdf 浏览:516
江苏阳光集团宿舍 浏览:81
宁波金融服务办 浏览:138
纽约股票熔断 浏览:471
佣金宝开户后账号知道怎么登陆 浏览:245
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 浏览:90
安信信托2018年2季度业绩 浏览:373
90年代黄金差美元强 浏览:927
大有期货董事长 浏览:435
证券业2016年发展报告 浏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