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21年金融政策
法律分析:第一,继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一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二是支持绿色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三是支持科技创新,提高金融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能力。
第二,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二是要推动银行和保险业改革,坚持回归本源、聚焦主业;三是扩大金融开放。
第三,坚决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一是做好风险的监测和预警,积极回应当前金融风险的新特点,统筹做好应对预案,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加强协调,弥补监管的空白和短板。二是应对好外部输入风险。发达国家在疫情之后采取了大幅度的货币宽松政策,今年要重点防范其溢出效应。三是加大风险处置能力和力度,大幅度补充银行资本金,消化坏账。
第四,规范和整治重点行业。有些机构“无照驾驶”,对口监管部门不明确;有些监管责任划归给地方政府,但地方政府监管经验还不足,都需要加强规范。未来应在央地金融监管职责之间划清界限,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凡是不能吸收公众存款的、不涉众的机构,都可以交给地方管理;凡是有涉众的,应该由中央来管。
法律依据:《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暂行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国有重点金融机构,是指国务院派出监事会的国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以下简称国有金融机构)。
国务院派出监事会的国有金融机构名单,由国有金融机构监事会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监事会管理机构)提出建议,报国务院决定。
第三条 国有金融机构监事会(以下简称监事会)由国务院派出,对国务院负责,代表国家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实施监督。
第四条 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监事会管理机构负责。
第五条 监事会以财务监督为核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财务活动及董事、行长(经理)等主要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
监事会与国有金融机构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不参与、不干预国有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
Ⅱ 23条金融举措出台,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与外汇局一共出台了许多政策举措,目的是为了帮助支持受困主体解决困难,使国民经济能够正常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尤其是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且要维持经济社会发展。在出台的许多政策当中有很多信息都值得大家关注,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通过这些举措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目的是通过资金和降准的方式帮助许多中小型企业能够在疫情的情况下维持发展,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等金融支持,甚至是通过金融机构扩大向实体经济的合理让利,这一点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最关键的一点,就可能会缓解许多中小型企业的压力。
Ⅲ 国常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需要给予实体行业一定的经济补助、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引进更多投资商、针对消费者出台优惠政策、联合实体行业促销等。
Ⅳ 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什么的支持
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银行业必须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今年以来,银行业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为实体经济提供充足“血液”的同时,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前10个月,银行业各项贷款新增17.9万亿元,同比多增783亿元,资金供给合理充裕,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合理资金需求。
Ⅳ 23条金融举措出台,这些政策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有哪些积极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23条政策举措,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这些举措将为哪些群体带来利好?又将为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助力?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加大。
“关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增长情况,我们对21家全国性银行按季度进行评估,利用相关政策工具,力保这两类市场主体的新增信贷持续增长。”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有关人士强调,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受困企业抵御疫情影响,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