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新时期我国传统金融机构转型路径

新时期我国传统金融机构转型路径

发布时间:2023-11-25 05:03:20

㈠ 传统金融机构需如何转型

可以预测的是,在“鲶鱼效应”下,金融业加大对外开放无疑会提升金融市场的竞争效率和国际化水平。面对金融业新一轮的开放,国内金融机构真的准备好了吗?

“从短期的角度来说,外资金融机构水土不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他们的风控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是值得中资金融机构学习的;从中长期的角度来说,外资金融机构熟悉了中国的业务之后,一定会对国内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冲击。”张承惠认为。

据蚂蚁金服国际事业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中国新一轮的金融开放背景下,以支付宝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将中国的成功经验推向了金融基础服务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促进了当地普惠金融的发展,让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世界。来源:央广网

㈡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这五大趋势值得关注

多年来,金融证券机构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如以老带新,组合营销,厅堂营销,电话营销等。

但是随着业务规模的逐渐扩大以及客户群体的变化,金融行业传统营销模式的不足日益显现,原先的那种粗放式的营销之路越来越行不通。

一、加速金融数字化营销迫在眉睫

随着业务流程的日益繁琐,在金融产品种类繁多,客户体量庞大而且客户需求存在很大差异的当下,员工往往缺少对客户的需求洞察,压根不知道客户需要什么,客户对哪些产品感兴趣,员工往往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一个个的向客户发产品介绍,而无法做到高效的推广产品和精准化的运营客户。

尽管行业一直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在实践营销中,员工往往走的是“以产品营销为中心”的老路。另一方面,基于中国的国情,员工与客户的沟通与互动,最终都要回归微信这一坐拥12亿用户的巨大流量池。一个员工微信里连接着上千个客户,如何在微信生态中紧密连接客户,并与客户轻巧互动?如何灵活匹配产品并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如何打造一个集产品咨询-查看-购买一站式的整合服务平台?都是金融行业面临的营销难题。

二、金融行业数字化营销的五大趋势

即使没有疫情的冲击,数字化经营也是金融行业大势所趋,而此次疫情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新的客户行为和市场环境正在从根本上重塑数字化营销,以下五大趋势尤其值得关注:

1、抓住建设线上营销阵地的良机,打造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

疫情的到来,最明显的冲击,是银行的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原先他们是以网点为主阵地去营销获客,但疫情降低了客户来网点的频次,如何通过线上营销获客,是各家银行需面对的难题。金易联金融行业解决方案可以给每个投顾生成一个专属的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支持自定义个人工作室,达到千人千店的效果。不仅可以让客户经理更好地介绍自己,让客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产生共同话题,制造共情,而且可以快速把市场趋势和理财产品等信息标准化传递给客户,满足不同阶段客户需求,让客户产生兴趣,制造成交机会。

2、从“一次性战术”到“持续经营客户”

营销已经逐渐摒弃传统的单点击破、追求短时间曝光的一次性战术,逐渐转变为全面的、持续性的,以客户持续经营为核心,与客户建立长期联系为目标的营销方式。

明显的趋势是公域平台的红利时代已经过去,且难以实现“私人化”的情感联系,金融行业纷纷开始布局沉淀在自有平台、可更低成本获取且反复使用的「私域流量」,把过去由平台垄断的用户“夺”回来,导入自有用户池,并以「优质内容」作为核心经营流量,以“全员营销”等创新模式引爆流量,抢占「一人一银行」的私域时代高地。

金易联搭建了一个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在线数字化内容平台,在线整合和链接各种媒体资源和热点资讯,为金融行业人员提供适配的多样化营销内容素材库(文章、图片海报、广告等),持续地经营客户关系。

3、从“单向推送”到“以客户为中心”

营销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从客户需求出发的双向互动。营销需要关注客户“在什么时候,想要什么”,而不是单向的“我们想要表达和传递什么”。

数字化的精准营销方式正在崛起,精准营销的本质在于营销决策用数据说话。投资顾问可以查看客户所有的浏览行为,他看了哪些产品?对哪个感兴趣?投资顾问都可以知道,进而制定对应的跟进策略,下一步推荐什么样的产品,从而降低客户流失率,提高对营销决策的前瞻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实现个性化的客户经营。

4、从“圈地为王的封闭运营”,到“对资源要素更充分的流动与组合“

很多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营销上存在一大痛点:无法将美好的数字化愿景落地,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转型节奏缓慢。一个典型的现象是,企业从内容的生产、信息传递、效果追踪、管理统计,各个环节都是由单独的部门各自在做,协同效率低,没有形成有效的闭环。

而中台式营销实现了企业管理层、员工、客户的同时在线,这样各部门、各层级人员就能有效协作,推广流程连接到一起,真正让企业实现推广有素材,传播有反馈,分享有激励,数据有分析,管理有工具,落地有商城及客户管理系统,让推广真正落地,从而实现全员规模化标准化的推广,同时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推广成本。

5、数字化管理平台,全业务场景数字赋能数字化营销对于营销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对于金融行业的营业部来说,小到一场活动,一个线上的推广,大到针对一个服务,产品和一个行业推广,一个部门的营销业绩,都可以变得可跟踪,可评估,可预测,可考核。所以数字化管理是金融行业数字化营销转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和使命。

对于金融总部来说,可以查看各个营业部的线索报表、营销报表、客户报表、产品使用分析、营销运营分析及运营管理等数据,而且实时更新,真正实现业务运营动态化、信息共享实时化,帮助总部打造“总部+营业部+员工+客户”四端一体的数字化营销管理平台。

三、数字化营销需从顶层设计开始是高层自上而下的战略问题

金融行业数字化营销转型之所以会不想转、犹豫不决、踌躇不前,是因为战略存在不确定性。基于对数字化营销的思考与实践,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

第一个层面,金融行业是高级管理层高度集权的,涉及到资源和组织的问题,更多的情况是由高层自上而下决策。

因而,数字化营销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高层想不想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战略问题。

第二个层面,金融机构的运转是建立在中层的专业性和执行力之上的,一旦涉及资源分配和组织的变化,必然触动中层的切身利益。即使高级管理层决策了,推进转型了,但具体执行的广度、深度还是由中层把控。

因而,数字化营销必须解决中层的利益纠葛和执行力的问题,如何规避劣币驱逐良币,如何有效协同。

第三个层面,是员工的参与度。金融的客户和市场都来自于一线员工,员工在转型中能够获得什么?这要解决员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的问题。

金易联作为金融行业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已经为工行、第一创业证券、长城证券、广发证券、建信基金等多家金融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想了解更多详情,可进入金易联官网查看: https://www.finogeeks.com/solution/swan

㈢ 数字化转型,传统金融机构如何“乘风破浪”

数字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增加供给并提升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经验和经济理论均表明, 科技 与金融相结合,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推动着金融体系的转型与变革。上世纪8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由手工记账向电子自动化转变,实现了跨区域的通存通兑。进入21世纪后,金融机构的网络化转变实现了业务网上审批、资金异地实时汇转,推进了金融机构资金清算、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效率的大幅提升。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与金融业务开始深度融合,推动着金融机构服务向场景化转变,也正在推动着金融机构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如果说金融交易的最大难题是信息不对称,很容易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 数字技术的最大贡献恰恰是帮助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尤其是对那些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触达、难以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 我国数字金融创新在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获客难”、“融资难”问题方面,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这个创新对传统金融机构甚至对世界各国金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有效供给不足以及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是新兴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移动支付、大数据风控、网络贷款、数字保险和线上投资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的创新与成就甚至是世界级的。迄今为止,这些数字金融创新大多是由新型数字金融机构推动的。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与挑战

下一步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可能会呈现一个新的趋势,即在新型数字金融机构持续引领创新的同时,传统金融机构可能会成为我国数字金融的主力军。 甚至出现 科技 公司与金融机构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紧密合作的情形,即 科技 公司为金融交易提供技术解决方案,金融机构里使用数字技术改善金融服务效率。从业务发展看,数字技术将进一步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结合。比如大数据风控与传统银行风控结合,既可以提升风控的精准度,还能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从业务领域看,数字金融将从目前的支付和贷款扩展到智能投服与数字货币等新领域。可以说,数字技术改变金融的进程才刚刚开始。

在现实中,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在积极地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第一,传统金融机构主动利用数字技术在服务范式、渠道创新、 科技 赋能和生态构建等方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第二,传统金融机构主动借鉴数字金融的一些业务方式改善金融服务。比如学习基于数字技术的大数据风控方法,与传统风控模型结合,提高风控的效率,尤其是改善对普惠金融客户群体的服务;第三,监管部门积极应对数字金融发展所引发的一些新问题,利用诸如“我国式监管沙盒”等做法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尽管近年来我国在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融合方面取得了快速进步,我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数字化能力差异显著,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思维尚未真正形成,金融机构内部跨部门与跨条线之间欠缺有效的协同机制,创新技术人才不足,数据质量和数据治理问题,监管模式和效率难以适应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快速融合的节奏,等等。这些都是当前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因此,积极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构建与数字经济和金融 科技 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及 健康 发展的政策建议

课题组认为,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相融合,是金融发展的规律与自然趋势,应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并遵循顺应市场、支持创新和优化监管的原则。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数字经济已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这期间,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较为旺盛,不仅年轻人更倾向于移动支付、网络理财等线上金融服务,老年人、病患者、以及残障人士也迫切需要“不出门、不见面”就能获得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这对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课题组提出了以下六条具体建议:

第一,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实现商业模式及服务群体差异化转型。 大型金融机构应加大数字技术研发与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提高服务效率。中小金融机构应注重与金融 科技 服务平台合作,明确差异化市场定位,更多向数字零售银行转型,运用数字化技术控制运营成本、提高风控效果、扩大服务客群范围。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金融机构建立差异化、精细化分工合作,优化金融业产业链格局,扩大金融服务群体,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第二,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这可以包括在全国范围内铺设5G网络、完善智能身份识别系统包括金融机构远程开户以及搭建统一的数据平台等。

第三,加快数据立法,加强针对数据使用与数据隐私保护的综合治理。 一是重点解决数据携带的问题,只有个人可以携带大 科技 平台上的数据,才谈得上大数据。但与此同时,也必须保护大 科技 平台的利益与积极性。二是保障市场竞争,避免形成大 科技 平台赢者通吃的局面,增强数字金融业的活力,保护消费者利益。

第四,积极创新金融监管工具,借助监管 科技 助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一是利用“监管沙盒”的机制,为金融 科技 创新应用提供安全便捷的测试环境。有条件地试验新的业务模式、技术流程及金融产品,成功了再推出到市场上。二是考虑到数字金融风险传播快、传播广、构成复杂的特点,积极发展监管 科技 能力,与传统的信息披露、现场检查等手段结合,更好地识别并处置金融风险。

第五,适时推进金融 科技 、监管 科技 和数字金融产品的标准建设,促进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合理平衡。 一是要积极研究并适时制定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相关标准;二是针对这些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催生的新的商业模式、新业态,加快完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标准,充分发挥金融标准在创新推广和风险管理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第六,改革监管框架,尽快由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重视行为监管以加强数字化转型中的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 金融综合经营以及数字 科技 与金融活动进一步融合,是目前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金融机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国应从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相结合的同时,逐步构建综合性的金融监管框架,应对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趋势。

㈣ 金融科技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转型与变革

第一部分

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

如何理解金融科技?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由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

波士顿咨询《全球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2017的定义:科技与金融融合为金融行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服务更多人群、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金融科技如何分类?

金融科技分类尚无一致的标准,依据监管政策文件分类,中国金融科技的分类包括:移动支付、网络借贷、数字货币、互联网保险、股权众筹、智能投顾。

1. 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状况

金融科技首先是以美国和英国为起点在海外兴起的,兴起的原因有如下三点:

(1)2008年金融危机后,传统金融机构遭遇信任危机。

(2)“千禧一代”的互联网原住民成为消费主力。

(3)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

自2009年初,国际媒体对”金融科技“的报道累计数量呈爆发式增长;2013年至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为宽口径投资形式,投资规模增长5.9倍。

可见, 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大热的发展趋势。

2.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状况

中国现已成为金融科技的第二大市场。 2013年至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的投资规模增长159倍,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球水平。尤其在移动支付和网络借贷两个领域,中国已是全球金融科技中的佼佼者。

金融科技之所以在中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点驱动因素:

(1)金融需求。根据对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体系的人口占比和信用卡持卡人数占比的数据分析可知,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的覆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的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技术发展。过去的十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

(3)监管政策。政府对金融科技持开放和鼓励的政策,在支持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研发创新的基础上,也加大了对于金融风险的监管

3. 中美金融科技早期发展的不同模式

第二部分

金融科技对于传统银行业的“破坏性创新力量”

目前,一些基于金融科技的新兴的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和业务领域都从C端和B端进行切入,开始深耕金融服务的新场景。

1. 以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为例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三大关键能力

2018年,蚂蚁金服融资140亿美元,市场估值高达1500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约有8.7亿名活跃用户,国内活跃用户数量5.52亿名。管理资产规模达2.2万亿元,余额宝资产1.5亿元。

蚂蚁金服的产品之一“花呗”的业务和传统银行信用卡的业务相比有很大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关键能力。

首先,是获客来源方面。“花呗”通过支付宝和淘宝进行流量的引入,极大地降低了获客的成本,提高了吸引客户的效率。

其次,是用户体验方面。“花呗”通过在支付宝中链接多个场景,比如淘宝购物,电商平台消费,线下支付等,来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体验感灶汪。

最后,是风控方面。“花呗”基于各耐老类大数据建立了风控模型,具体到个人即为蚂蚁金服建立的“芝麻信用”。

“花呗”就是在这三个关键能力的驱动下,运用科技丰富应用场景,提升数据积累和运用,并通过流量导入和数据分析来实现对长尾客户的覆盖和黏着。

2.以成都“新网银行”为例简析新兴金融科技公司的服务模式

新网银行自称为一家“ 有银行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 ”,公司员工70%为IT人员,无线下网点,全为线上服务的形式。该公司只提供一款小额的消费贷款产品,该产品7天24小时全时段在线,且90%借款人无信贷记录,同时也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的风控模型。以这种模式在经过三年多的运营后,新网银行的业绩稳步提升,不良贷款的比率仅占0.48%,是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1/4;营业成本也十分低廉,每笔贷款小于20元。

3. 以消费金融为例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

基于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可知昌辩升,新兴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不仅是提供了新型的产品,更是创新出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

金融科技公司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身份识别等底层技术,可以形成精准的客户画像。在此基础上提供的金融服务,可以更好地结合消费的场景,保证更高的用户体验,甚至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可以归纳出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有如下不同。

4. 对传统金融业的威胁

金融科技提供的服务拥有更低的成本、更快的交易速度、更好的用户体验;金融科技可以带来新的用户、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模式。

麦肯锡2017年关于全球数字化银行战略实践和启示的分析报告中统计了1700家银行业金融科技公司的客户定位和产品,调查数据显示,这些金融科技公司涉足了客户分类和产品业务分类的各个领域,基本上所有银行业务都涵盖。

这些金融科技银行领先传统银行的成功经验,无疑都在冲击着传统机构的发展,督促着传统金融行业的进一步革新。

第三部分

传统银行如何转型与变革

面对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传统银行的主要应对措施就是进行数字化转型。全球多家数字化银行都将自己的战略目标调整为推动传统业务的数字化进程。

1. 中国传统银行的数字化转型

我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我国的银行体系相关。

在我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

作为先锋企业的是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

而后跟进的是国有银行及小部分股份制银行,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

最后跟进的则为余下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如宁波银行、常熟银行。

2.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举措

(1)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提供金融信息云服务,实施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2)与科技公司合作。传统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投行,与科技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3. 以招商银行为例分析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招商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中,走在最前列,从成立初始,便重视科技发展。

(1)战略转型目标。2017年,招商银行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转型目标,即打造金融科技银行。该目标从以下三点进行落实:

 1)科技投入。2018年,招商银行的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2.78%;2019年,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3.72%,在整个银行业都是首屈一指的。招商银行甚至在2018年的年报中将“科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值高于3.5%”列入公司的章程。

2)组织架构。招商银行过去几年将零售金融这个业务部门进行重组,旨在架构灵活的创新团队。在整个架构中,尤其强调在IT开放方面,采用“传统+敏捷”的开发模式,从而使IT部门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数据化能力支持前端部门实现快速迭代,继而提高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3)组织文化。招商银行着重建立开放、扁平、包容的互联网创新文化。

(2)零售业务的大力发展。招商银行被称为“零售之王”,过去几年,一直致力于打造“招商银行”“掌上生活”两款App,根据2019年招商银行年报数据显示,这两款App的月活跃用户(MAU)达1.02亿,实现了92%的客户流量和80%的个人金融产品销售。招商银行通过这两大App实现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链接场景,加速产品的迭代。

4.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及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不仅是在某一个业务、产品和渠道的变化,而是整个思想的变化,是一种整体的转型。

要做到从原有的产品思维(业务分割、渠道分割、垂直型组织、内部IT系统、考核指标面向产品、风险文化)向用户思维(场景搭建、渠道协调、敏捷性组织、数据中台、考核指标面向用户、创新文化)改变。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VUCA时代,因此传统金融行业就要针对这个情况进行相应的战略规划,因此要确定如下几点:(1)如何打造敏捷性组织;(2)如何营造创新文化;(3)转型的方向与路径;(4)创新中的风险与管理。

5.金融体系面临的新风险

(1)伪科技金融风险。

(2)风控模型有效性风险。

(3)隐私侵犯、数据滥用风险。

(4)不确定性风险。

6.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

(1)平衡创新与规范。

监管强调风险管理和规范,要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又要鼓励创新。因此我们要实现从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行为监管;从区域监管走向跨区域、跨境监管;从事后监管走向事前事中穿透式监管的转变。

(2)消费者教育与保护。

要做到加快金融科技的相关立法,保护数据的隐私权和归属权,实现大数据的使用、透明和公开。中国可以借鉴学习海外的经验,比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加强数据保护立法,提高消费者数据权益保护意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于2019年发布了《数据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四部分

疫情对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1. 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1)政府出台相关政策。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中国银保监会2月1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2020)15号文,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推广线上业务,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探索运用视频连线、远程认证等科技手段,探索发展非现场核查、核保、核签等方式,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快贷、应赔尽赔快赔”。

(2)各大银行提供线上业务。比如,中国工商银行大而全的线上服务;中国农业银行对于线上医疗、教育等场景的接入等。

(3)产业金融数字化。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成为了行业的广阔前景。产业金融从原来传统银行的公司业务发展到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延伸至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再到以企业经营性流动资产和经营性固定资产数字化为基础,利用物联网、区块链、云平台和大数据等技术,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的产业数字金融。

2. 威胁:银行业内分化加剧

(1)对金融业整体业绩的影响

1)全球经济衰退风险;

2)资产质量压力增大;

3)利润增速下行;

4)行业内分化。

(2)对中小型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的威胁更大

1)更大的业绩下滑压力;

2)金融科技投入不足;

3)金融科技人力不足。

第五部分

结束语

最后伊教授引用了田惠宁行长的一句话:“面对危机,积极拥抱变化,快速试错,快速学习,快速进化,才是应对危机最好的方法论。”不论是对于银行、企业、组织,还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应该都适用同样的道理。

——《伊志宏教授讲座实录》

㈤ 金融行业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

产业数字化已成未来产业发展大趋势,势在必行。中大咨询专家认为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深挖潜能,实现决策管理的数据驱动。金融机构要懂得利用产业数字化数据量庞大、信息化程度高、数据管理集中化等特点,用数据驱动管理,实现快速科学决策。
第二,开拓创新,加快运营机制的敏捷重塑。金融机构IT系统要从以账户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以场景为中心的运营模式转变,构建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金融运作体系。
第三,与时俱进,聚焦业务模式的智慧再造。要与时俱进,金融行业可以基于云计算平台和全局统一客户视图,实现线上线下信息互通共享,打造高效融通的全渠道服务能力。
第四,多向赋能,推动生态体系的协同共建。要联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共生,建立相互连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数字生态网络,打造金融数字化综合性服务平台。
第五,披坚执锐,强化风险防控的科技武装。金融行业事关经济发展,其安全性乃重中之重。要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以技术防控风险,全面提高金融业风险抵御能力。

阅读全文

与新时期我国传统金融机构转型路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黄金可经济采矿的品位 浏览:498
期货基础知识期货法律法规pdf 浏览:516
江苏阳光集团宿舍 浏览:81
宁波金融服务办 浏览:138
纽约股票熔断 浏览:471
佣金宝开户后账号知道怎么登陆 浏览:245
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 浏览:90
安信信托2018年2季度业绩 浏览:373
90年代黄金差美元强 浏览:927
大有期货董事长 浏览:435
证券业2016年发展报告 浏览:230
世界期货重大事件 浏览:167
雇员受益信托例子 浏览:560
赞助金额是融资吗 浏览:647
贷款利率多少现在 浏览:37
通达信主力机构买入出货指标公式 浏览:349
股票本金与利 浏览:948
海通证券账户如何激活 浏览:200
民生银行瑞赢理财安全吗 浏览:947
株冶集团重组吗 浏览: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