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银行的风险控制有哪些手段
银行的风险控制有:风险识别、内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四个方面。
1、风险识别是在商业银行周围纷繁复杂的宏、微观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识别出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意外损失或额外收益的风险因素。
2、风险分析与评价是预计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可能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或收益的大小,进而确定银行的受险程度。
3、风险控制是在风险发生之前或已经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所进行的经济活动。
4、风险决策是在综合考虑风险和盈利的前提下,银行经营者根据其风险偏好,选择风险承担的决策过程。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
(1)金融机构风控领导决策扩展阅读:
银行的风控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设计:
健全客户准入标准、信用评级建设及产品要素(比如房贷的首付款),完善风险定价机制;
2、调整资产结构:
平衡资产分布,实现风险分散;
3、风险建模:
对宏观经济、中观行业数据及微观经济做实时监测,定期汇总;
4、人才培养:
目前银行最缺的就是尽职调查人员!
2. 国有金融机构风控是什么意思
国有金融机构:是指国家政策性银行(含各级分支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含各级分支机构、所属全资及控股公司),国有全资及控股的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含各级分支机构)。
国有金融机构风控是指由上述国有金融机构对投融资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即上述国有金融机构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很大程度上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目前国有机构风控的网贷公司或互联网金融公司有: 选择东兴证券风控项目的无界财富、选择包商银行风控项目的小马bank。
具体到各类国有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手段又有所不同。例如无界财富国有的金融机构模式风控主要是以下模式:
第一步:国有金融机构进行企业、项目甄选:国有金融机构优选项目(甄选有区位优势、核心竞争力、实力强、规模大企业的优质项目
第二步:国有金融机构立项与连续审核
第三步:项目立项申请(项目组向主管领导提出立项申请)
第四步: 确认项目立项(主管领导审核后确认项目立项)
第五步:尽职调查(指派风控经理与律师、会计师、财务分析师团队至企业进行实地尽调)
第六步: 提交尽调报告(对企业历史数据,团队背景,市场、管理、技术、资金风险做全面深入尽调,提交报告)
第七步: 出具初审意见(部门风控经理对尽调报告初审,提出初审意见)
第八步: 提交初审(尽调报告及初审意见提交公司风控部及合规部进行初审)
第九步: 出具初审意见(公司风控部及合规部出具初审意见)
第十步:修改尽调报告(项目组按照初审意见补充尽调,修改尽调报告,完善交易结构)
第十一步:提交复审(再提交部门风控经理复审)
第十二步:出具复审意见(部门风控经理提出复审意见,同时将复审意见及修订后的尽调报告提交风控部及合规部进行复审)
第十三步:补充尽调(项目组按照复审意见补充尽调,完善交易结构)
第十四步: 完善交易结构
第十五步: 国有金融机构投票表决
第十六步: 提交投委会(提交公司投委会讨论)
第十七步: 投委会表决(7名投委会委员参会讨论项目,,必须全票通过)
第十八步:形成最终交易法律文件(按投委会意见修订并形成最终交易法律文件)
第十九步:提交风控部及合规部审核
第二十步: 签订合约完成交易
除此之外,无界财富自身还是会在这些产品推荐到无界财富后优中选优,由资深专业人士二次甄选金融机构所推荐的优质项目。安全性再次增加! 最后产品审核上架。
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金融机构对风控更为严谨,所以其项目风险更低;加之有国家做背书,项目的安全性也非常高。
3. 金融风险管理的体系
互联网大浪潮如今早已席卷全球,中国互联网模式不断进行着变革,数据资产化、金融平台化日益成型,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百花齐放。众所周知,金融的本质是风险管理,依托于大数据,新型的风控理念很快吸引了互联网巨头、信贷机构、金融科技安全服务商、银行机构等纷纷发力参与这场技术变革。
一时间,大数据风控成为互联网背景下金融发展的“宠儿”,也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例如常见的金融借贷业务场景,供应链金融、消费贷款、企业信贷等都需要利用大数据构建智能数据库和模型来识别欺诈用户以及评估用户信用等级,从而提升欺诈交易识别率。
风控一直被视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命脉,大数据风控的发展无疑是行业必然趋势,风险控制能力会直接决定平台的生死。安全做得好,金融创新的前景是一片坦途;安全做得差,平台可能被引向穷途末路。
大数据风控-互联网金融的命脉
盛林集团深耕网络安全及大数据领域多年,铸就了企业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其完善的精准风控体系正是这些金融机构所需要的,从账号风险防护到应用风险防护,再到信用与欺诈风险防护,纵深金融业务的整个生命周期,让交易变得更安全、更可靠。
事实上,风控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当前市场上流通的数据来源十分混乱,不乏掺杂着来自黑产倒卖的各种有效或者无效数据,因此数据的合规性也成为实现精准风控的前提,没有用户授权的数据业务是不持久的。不仅仅是合规性,数据的感知和预测、数据的修复和再生、数据交易信任评估能力更是数据服务的核心。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紧随信贷市场和企业的发展,总有一部分群体对反欺诈模型进行研究,寻找漏洞来破解风控命门,这就需要大数据风控模型在业务运行中不断丰富和优化,加入更多复杂特征和更多维度的特征,在贷前、贷中、贷后环节制定全面的服务监控体系,帮助信贷企业降低业务风险。
风险防控一定要从多维度、合法权威的数据源切入,基于深度学习、关系分析、智能决策、态势感知等特性,在海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专业有效的规则、模型,结合时空维度立体探查风险规律,智能分析业务风险,实现行业风险实时预警,及时掌控风险态势,阻断欺诈操作。
不可否认,大数据的引入,给金融领域带来了一股暖流。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控挑战依旧严峻,不断地在数据开发及应用的道路上践行,努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我们首当其冲要做的。
CFRM(Certified Financial Risk Manager),注册金融风险管理师,由注册金融风险管理师协会(ICFRM)主考并颁发,并同时被纳入中国市场学会金融服务工作委员会(简称“金融委”)建立的全国财经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工程(简称PFT),是代表风险管理行业的专业水平认证。
4. 什么是风控体系如何建立风控体系
风控体系是一个企业风险控制的方法和举措,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设立的。
5. 在金融公司工作的人来说说风控怎么做。
风控并不是个新职业,不过近几年它的发展势头变得越来越好。无论在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它都成了一个紧俏的职业。这跟近几年金融领域形态的多样化有关,用户对于风险控制变得越来越关注。
总体来说,风控岗位涉及到的工作包括业务审查(业务发生前的审核,通常未通过审核,业务不能执行)、风险监测(业务发生后的持续风险监测,包括预警及应对等)以及业务综合管理(数据的统计分析等)。
一、工作内容(在银行、保险、信托、期货、P2P互联网金融平台内部,风控的工作侧重不尽相同。)
1.银行
相比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更为成熟。“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7月制定的《巴塞尔协议》里为全球商业银行确立了明确的风险管理标准,确定了管理哪几类风险。尤其对怎么管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说得非常清晰。
贷款业务是占银行风控日常工作比重最高的一类业务。处于中端的风控部门往往在客户阅读贷款细则时就开始进入风险审核,看贷款对象的个人风险评估是否符合要求,经过风险评估后的业务才会被提交到更高管理处审批—也就是说,风控的工作存在于交易的过程中。
银行风控的这种运作方式也成为许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母本。比如保险行业大多是参照银行的做法。
2.期货、信托、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企业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期货、信托、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企业都算是比较新兴的类型。它们的风险管理以风险为核心,侧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等等。
这些行业的新兴之处还体现在业务的复杂和创新需求上。比如信托,以房地产作为信托产品和以汽车作为信托产品是不一样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个项目都需要开发一套创新的金融产品。当一个创新产品出来的时候,这个产品是不是能变成一只基金,或者变成某一种产品推到市场上去,它们的风险管理部就要进行审核。这种情况下,风险管理部需要判断这个新产品的风险是否可控?风控敞口有多大?万一出现问题,项目坍塌了,储户或者是投资者来向公司要钱时,刚性兑付的资金压力有多大?有多少可能性这个项目就有多少可能收不回来钱?
风险管理部对于新产品的审批意见非常重要,如果风险管理部或风险管理委员会不批的话,这个新业务真的可能会被否掉。这是一个权力很大的部门。
3.网上个人信贷(P2P)
相对传统金融领域来说,P2P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此风险管理工作可能并不是很完善。有一些企业在做这类金融产品的时候,可能只是从金融企业挖一两个人来就开始管理风险,他们的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审核。
二、岗位要求(论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风控都算是一个硬性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岗位,但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对公司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传统金融领域及P2P中,金融行业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是很重要的。
对于毕业生来说,尽管大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都抱着一种“反正都是白纸,我可以用我们的体系来培养”的观念,但如果是金融专业同时具备一些比如FRM金融风险管理师、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等专业证书会更有竞争力。
对于社会招聘来说,风控人才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从其他类似机构找人;另一个则来自于大会计事务所或咨询公司,后者出来的公司人往往有一些金融企业审批或企业风控的外部服务经验。
三、工作状态及挑战
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及企业的风控因为其职能的不同,所呈现出的工作状态会有所不同。
通常,一些大型银行的风控部门由于业务稳定,规模较大,人员充足,因此工作负荷不大,属于行业中工作压力较小的部门。不过一些跨国银行的风控职能往往集中在国外总部或区域中心,中国的风控部门更多地扮演执行的角色,个人的能力体现和成长空间都会受到一定的局限。
在一些大型金融机构,风控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将领导的风险偏好转化为合理的风控工作指标,凸显自身价值。
一些中小型金融企业,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控,由于业务类型复杂、创新性高、变化大,原本就不够充沛的风控人员,往往需要承担更大的工作负荷。这类风控人员的职能压力往往来自于不仅要控制风险,同时还要提高工作效率,即:不错杀好项目,不漏杀坏项目,同时也不能延误业务时机。这种时候还有可能受到来自业务部门的压力,如何在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压力下,坚持风控的专业判断,都是一个好的风控人需要考虑的。相对来说,这类企业的风控人员压力更大,能力的提升也更快。
不管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都面临着不断发展和迭代的挑战,这使得风控人员必须保持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好奇心。
四、职业发展方向
在大部分金融机构里,风控岗位的职业晋升往往通向首席风险官,最终可能成为银行的副行长,或是其他金融机构的副总经理,主要还是偏重风险管理和控制类的工作。
五、薪酬状况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在金融行业各职能部门的薪酬涨幅里,尽管中后台部门仍然没有前台部门的15%高,大约在5%至10%之间,不过风控在中后台其他职能部门中算是涨幅比较高的。
之所以能有这样比较有优势的涨薪,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原因之一在于人才贮备不足。过去很多人都没能认识到风控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大家不太愿意入行,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因此整体而言从业者不多。原因之二是因为这两年互联网金融发展非常迅速,大大小小的P2P平台的出现催生了风险控制人才的需求。加上银行、保险、期货、信贷、小贷、小微贷、PE、VC这些行业本身也都有很大的风控人才需求,所以使得这类人才出现缺口。这些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也把风控人员的收入拉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
从具体行业来说,银行业风控的薪资涨幅平均在5%至10%之间;保险业相对平稳,因为保险业圈子狭窄,风控流动率较小,薪资涨幅不大。证券基金业内中资外资风控的薪资涨幅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没法得出一个明确的参考标准。P2P行业的风控人员大多是来自银行或是同行业。在跳槽的过程中,他们的薪资会得到一个比较大的提升,增长幅度可达30%至50%。
从区域上来说,风控人员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需求量虽大,但薪酬偏低。
一线城市有5年到10年经验的银行风控人员平均年薪在30万到60万元之间;保险业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风控在外企的薪资约为70万元,在本土企业为60万元;证券基金业有5年至8年工作经验的风控经理在本土企业的年薪一般在30万至80万元之间
6. 风控体系如何建设
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一、风险回避
1、风险回避是投资主体有意识地放弃风险行为,完全避免特定的损失风险。
2、简单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最消极的风险处理办法,因为投资者在放弃风险行为的同时,往往也放弃了潜在的目标收益。
二、损失控制
1、损失控制不是放弃风险,而是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减少实际损失。
2、控制的阶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
3、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损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实际发生的损失。
三、风险转移
1、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契约,将让渡人的风险转移给受让人承担的行为。
2、通过风险转移过程有时可大大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程度。
四、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即风险承担,如果损失发生,经济主体将以当时可利用的任何资金进行支付。
风险控制要从源头上抓起,不是要求完全消灭风险,而是要求能完全驾驭风险。风险贯穿于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中,发现风险在于最大限度的了解信息。防范风险最关键是控制关键的人和物,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
在银行信贷行业中,银行风控的主要工作职能贯穿着整个后线系统,从贷前到贷中直至贷后,贷前,即客户申请进件之前的初期审核,重要的一部分是考察客户的经济收入稳定性,这有利于把控客户后期的偿债能力及联系人的可共偿性。
银行要从个人基本材料,征信报告及附加资产证明材料。其中征信报告主要看客户的负债,信用记录,个人基本信息变更频率及近期征信查询记录等,从侧面辅助判断该客户的综合资质及风险。
贷中即客户进件后至合同生效前——主要从正面接触客户,了解借款用途的真实性及流程的合规性,在这一过程,是整个风控体系的重中之重,这是风险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全方位的掌握及合理判断客户的风险点,区分风险的可控性。
风控主要涉及到跟客户之间建立长期有限的联系和逾期催收的内容,跟客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有效地降低逾期的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