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公司金融理论包括

公司金融理论包括

发布时间:2024-03-18 01:27:14

Ⅰ 企业融资理论有哪些

1、MM理论:MM 理论及后来的修正 MM 理论,是由莫迪格利安妮和米勒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中提出的,也称作资本结构无关论苛刻的假设条件基础上提出来的,但是现实的经营运行过程中,这种假设不可能实现,有众多的阻碍因素。

2、权衡理论:权衡理论是以MM理论为基础,通过放宽MM理论的部分假设来探究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认为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是在负债产生的税收收益和破产成本之间进行的权衡。

如果企业存在债务,当管理层的投资决策对股权价值和债务价值中造成不同影响时,就很容易爆发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并且如果企业徘徊在财务困境边缘时,股权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就更可能发生。

(1)公司金融理论包括扩展阅读:

企业融资注意事项:

1、特定减免税进口的货物(包括生产设备)超过海关监管期限的,根据海关总署令规定企业可自行与银行签定抵押贷款合同。

2、在海关监管年限内属于海关监管的货物(包括生产设备),企业如向银行办理抵押货款,必须事先持有关证明文件向海关申请,经海关许可后方可抵押。

3、企业资信情况良好,能遵守海关规定,无走私违规情况的,海关才可准予办理抵押手续。

4、银行抵押贷款数额与该特定减免税进口货物应缴税款之和,应小于该特定减免税进口货物的实际价值。

5、对保税进口货物,暂时进口货物和特定减免税货物中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如汽车等),企业不得申请设立贷款抵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企业融资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企业融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关总署令

Ⅱ 金融理论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两种:
1、货币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咐拆猛论,货币传导机制理论。
2、利率衡桥理论:凯恩斯和罗伯逊的利率理论,法博齐的均御笑衡利率理论,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等。

Ⅲ 什么是公司金融学 又称公司财务管理

公司金融学,又称公司财务管理,公司理财等。它是金融学的分支学科,用於考察公司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融资渠道,获得最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基本定义

公司金融学(Corporate

finance),又称公司财务管理,公司理财等。它是金融学的分支学科,用於考察公司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融资渠道,获得最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并形成合适的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还包括企业投资、利润分配、运营资金管理及财务分析等方面。它会涉及到现代公司制度中的一些诸如委托-代理结构的金融安排等深层次的问题。一般来说,公司金融学会利用各种分析工具来管理公司的财务,例如使用贴现法(DCF)来为投资计划总值作出评估,使用决策树分析来了解投资及营运的弹性。

研究对象

公司金融学主要研究企业的融资、投资、收益分配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对于英文CorporateFinance中国有不同的译法,或译为“公司财务”,或译为“公司理财”,或译为“公司金融”。显然,就中文的字面来看,“财务”、“理财”和“金融”这些概念是有显著区别的。一般而言,企业的“财务”或“理财”是以现金收支为主的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是建立在企业的会计信息基础上加以管理的。而公司金融所研究的内容要比此庞大得多。一是它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因为现代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系统,所以,必须注重研究企业与金融系统之间的关系,以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金融工具与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这是现代公司金融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二是就企业内部而言,公司金融所研究的内容也比“财务”或“理财”要广,它还涉及与公司融资、投资以及收益分配有关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非财务性内容。

主要领域

从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研究文献来看,公司金融学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公司的融资问题

1.公司的融资问题。其核心是资本结构。1958年,莫迪格利安尼与米勒合作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融资与投资理论”,第一次把严格的经济学理论逻辑运用于公司融资与投资的决策分析之中,改变了传统的公司金融案例式的教学与研究,奠定了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研究的基点。由此公司金融学也得以逐步进化为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与预测能力相结合的一个现代学科。此后,公司金融学的大量文献集中于公司最佳资本结构是否存在以及如何决定的问题。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如通过研究证券市场对不同类别的证券发行及其信息发布的反应,来寻求公司融资决策的依据。这些研究文献构成了现代公司金融学坚实和丰富的内容。

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

2.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这与资本结构问题的研究有密切的联系。在资本市场等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下,莫迪格利安尼与米勒推导出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融资结构无关的命题(MM定理),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人们在对其严格条件批评的同时,也开始努力探讨影响和决定企业目标资本结构的各种因素。除了考虑到税差效应与破产成本之外,还尝试利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企业不同利益主体的决策行为,主要包括信号效应与代理成本理论,由此把公司金融学的研究拓展到公司治理结构的新领域。公司治理涉及公司出资人确保获取投资回报的方式,一些学者从代理理论出发,认为适当的资本结构安排能够帮助完善公司治理。詹森和麦克林证明了最优融资结构存在着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之间的权衡。适当的债务融资可以限制管理层滥用公司的自由现金流。股权结构分散使任何单一股东缺乏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和驱动公司价值增长的激励,导致公司治理系统失效,产生管理层内部人控制问题,形成公司管理层强、外部股东弱的格局。因此,为了调和公司管理层与外部股东之间的利益偏差,减少代理成本,可通过恰当的薪酬结构设计,使双方的利益趋于一致。在现实中,许多公司已开始在经理薪酬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或期权。理论界关于薪酬设计的争论焦点在于最优的股权和现金比例。公司的并购重组也涉及到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因此,与公司融资结构密切联系的控制权市场有助于增强现有管理层的危机感,从而控制其危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企业的投资决策问题

3.企业的投资决策问题。由于投资企业是创造和利用投资机会的最佳工具,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但在公司金融理论的研究中,一般都遵循费雪的分离原理,即公司的投资与融资决策是相分离的,莫迪格利安尼与米勒的开创性论文对此做了较为严格的证明。然而,现实中的企业即使面临无限的投资机会,并不可能获得全部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可能面临着投资不足或者投资过度的两难处境。为了保证企业能够有效把握投资机会,并能从可供选择的投资机会中筛选出最能实现其市场价值最大化的投资项目,需要运用相应的金融技术与程序。随着金融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资本预算的方法与程序,也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

相关的技术问题

4.公司金融学与公司融资、投资以及估价相关的技术问题。如融资产品定价、融资时机与方式、融资工具创新、风险管理等。威廉·L·麦金森总结了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基本框架。并指出,从1930年代欧文·费雪的贴现现金流量方法开始,经历了哈里·马科维茨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以M&M定理开端的资本结构理论、股利政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资本市场理论、期权定价理论、代理理论、信号理论、现代公司控制理论、金融中介理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等12个里程碑。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金融估价的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对公司金融学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一些为企业融资与风险管理目的所创新的金融工具,如混合证券设计,正是建立在这些重要的原理与技术基础之上。

金融研究方法

5、金融研究方法。与标准的金融理论假设不同,融合心理学的行为公司金融研究方法,开始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学者们运用行为方法所进行的IPO、增发股票、股票回购和公司分立方面的研究,得出了与传统研究方法所不同的结论,进一步丰富了公司金融理论。理论界对于各个专题性研究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使得梯若尔在激励理论和契约理论的基础上对公司金融学进行一次综合。尽管其成果仍然需要时间来检验,但这种尝试说明公司金融学科已进入成熟期。

研究现状

中国理论界对于公司金融理论的研究,主要发端于国有企业的改革需求。有观点认为,国有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是由于其所背负的债务过重,即资本结构不合理。而更为一般的看法则把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归咎于其产权不清,公司治理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弊端。为此,应该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革,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与资本结构,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效率。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些研究公司治理以及公司绩效等问题的大量文献,都可归入中国公司金融学的研究范畴。

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利用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涵盖了公司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业绩评价和信息披露等各个方面。如张翼等人所做的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研究,王鹏和周黎安所做的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所有权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等。

另外,战略公司金融理论的引入,也大大丰富了公司金融理论的研究内容。这一理论将企业融资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关系作为研究重点,探寻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互动问题。这一研究领域在国外还没有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不同的研究者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如财务杠杆对于公司竞争策略的影响等。但从发展前景来看,战略公司金融理论将企业的金融决策与生产决策相衔接,尝试建立包括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互动关系的一般均衡模型,进一步增强了公司金融理论在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的重要地位。

尽管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中国有关金融学的内涵界定与西方存在显著差异,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与风险管理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微观金融方面的全方位深入研究。公司金融学是在市场环境中研究公司与管理层的融资、投资和分配等行为,在中国当前的转轨阶段,这些研究领域都与宏观金融体制之间存在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因此,紧密结合中国本土实际的公司金融学研究,不仅可以直接面向市场,更对中国金融改革与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Ⅳ 金融的金融理论

金融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历史相当之短。经济学家们很早就意识到信贷市场的基本经济职能,但他们并不热衷于分析更多内容。因此,早期对金融市场的观点大多直观,主要是由实践者形成的。最早对金融市场的理论框架,尤其是路易舍利耶的成果 (1900) ,基本上被理论家和实践者共同忽略了。
金融理论的内容
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
这并不意味着早期经济学家忽视了金融市场。 欧文·费雪( 1906年, 1907年, 1930年)已经概述了信贷市场对于经济活动的基本职能,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也已认识到这一过程中风险的重要性。在发展其货币理论同时, 凯恩斯(1930年, 1936年)、约翰·希克斯( 1934年, 1935年, 1939年),尼古拉斯·卡尔多 ( 1939年)和雅各布·马尔萨克 ( 1938年)已经形成了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其中不确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这个早期阶段,对许多经济学家而言,正确的来讲,金融市场仍然被视为单纯的“赌场” ,而不是“市场”。在他们看来,资产价格主要取决于资本收益的预期与反预期,因此他们是所谓的“自身规定自身”。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选美大赛”的比喻是这种的态度代表。
因此,大量笔墨浪费在投机活动这个题目上了(如购买/临时销售货物或资产以供日后转售) 。举例来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923年, 1930年)和约翰·希克斯 ( 1939 )在其对期货市场的先行理论中认为,商品的期货合约交割价格将普遍低于预期的现货价格,即凯恩斯所谓的“正常贴水”。凯恩斯和希克斯解释为,这主要是因为套期保值者将价格风险转移到换取风险溢价的投机者身上。尼古拉斯·卡尔多( 1939年)又分析了稳定价格基础上投机是否能够成功的问题,并借此广泛扩大了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在随后几年中,霍尔布鲁克·沃京 ( 1953年, 1962年)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事实上,套期保值者和投机商的动机没有什么区别。这导致了早期的实证性方法竞赛-亨德里克(Houthakker)( 1957,1961,1968年,1969年)发现的证据有利于正常贴水;莱斯特(Telser,1958年, 1981年)的证据不利于这一点。)
约翰·布尔·威廉姆斯(1938年)是最早挑战经济学家对金融市场的“赌场”观点和资产定价问题的人之一。他认为,金融资产的资产价格反映了资产的“内生价值”,而这是可以用资产预期分红的现金流贴现来衡量的。这种“基本面分析”的概念十分符合欧文·费雪( 1907年, 1930年)的理论,以及“价值投资”的从业人员,如本杰明格雷厄姆等人的实践办法 。
哈里·马科维茨( 1952年, 1959年)认识到,既然“基本面分析”的概念依赖于预期的未来,那么风险因素必须发挥作用,从而约翰.冯.诺伊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新开发的预期效用理论( 1944 )可大大加以利用。马科维茨理论制定的最优投资组合选择理论置于权衡风险和回报的背景下,着眼于将组合多样化作为减少风险的方法,从而形成了所谓“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简称MPT)。
正如所指出的,最优投资组合分配的观念已经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约翰·理查德·希克斯和 尼古拉斯·卡尔多在其理论中考虑过了,因此托宾 ( 1958年)将马科维茨的理论中增加货币理论,从而获得著名的“两基金分离定理”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实际上,托宾认为,市场参与者会在无风险资产(资金)和单一风险资产组合之间将其储蓄分散(事实上每个人都一样)。托宾坚持,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只会导致在现金和特定风险资产组合之间不同的结合。
马科维茨——托宾的理论不是很实用。具体来说,估计多样化带来的好处,需要实践者计算每一个资产组合回报的方差。在威廉·夏普( 1961年,1964年)和约翰·林特纳(1965年)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中,他们证明了通过计算每种资产相对一般市场指数的方差可以达到同样效果,从而解决了这一实际困难。利用电脑的计算能力来演算减少后的项目(“beta”), 最佳投资组合选择在电脑辅助下变得可行。不不不久之后实践者就接受了CAPM模型。
一个替代方法是罗伯特·默顿提出的“跨CAPM模型”(1973年)(ICAPM )。默顿的方法和理性预期假设引出了考克斯,英格索尔和罗斯( 1985年)的资产价格偏微分方程式,而且也许只有一步之遥,也引出了罗伯特·卢卡斯的资产定价理论(1978)。
更有趣的替代理论是斯蒂芬·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APT)( 1976年)。史蒂芬·罗斯的APT方法脱离了CAPM模型的风险与回报逻辑,将“利用套期定价”的概念利用到了最大限度。正如罗斯本人指出的,套利理论推理并非他的这一理论的独特之处,实际上它是几乎所有的金融理论的基本逻辑和方法。以下著名金融定理说明了罗斯的观点。
费舍尔·布莱克、迈伦·斯科尔斯(1973)和罗伯特·默顿(1973)的著名理论——期权定价大量依赖于使用套利推理。直观的,如果期权的回报选择可由一个投资组合或其他资产复制,那么期权的价值必须等于投资组合的价值,否则会有套利的机会。套利逻辑也被M.哈里森、戴维.M.克雷普斯 ( 1979年)和达瑞尔·达菲(DarrellDuffie)、黄奇辅( 1985年)用来衡量多期限(如“永续”)的证券的价值。所有这一切都渗透到新瓦尔拉斯理论的资产市场的一般均衡 (完全和不完全)中,这些理论由罗伊(Radner) ( 1967年, 1968年, 1972年) ,奥利弗.D. 哈特 ( 1975年)发展,并在此之后被许多人发展。
著名的莫迪里阿尼——米勒定理(或“MM定理”)对企业财务结构和公司价值的不相关性理论也运用了套利逻辑。佛朗哥·莫迪利亚尼和默顿·米勒(1958年,1963年)的这个著名定理实际上可以被认为是欧文·费雪原创的“分离定理 ”( 1930年)的一个延伸。实际上,费雪指出,有充分和有效的资本市场,企业家拥有的企业的生产决策应该独立于企业家本人跨期消费的决定。这也就是说,公司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计划将不受其所有者借/贷决定影响,即生产计划独立于融资决策。
莫迪里阿尼,默顿·米勒通过套利逻辑扩展了这一主张。从资产的角度看公司,如果财务状况不同的企业的基本生产计划相同的,那么这些公司的市场价值将是相同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将可出现一个套利机会。因此,无论公司的财务结构状况如何,套利使得企业价值必然相同。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金融上第二个重要的部分是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一个特别令人不安的结论是,似乎价格往往采取随机游动 。具体地说,在Louis 舍利耶 (1900)(商品价格)的著作中已有据可查,后来又经霍尔布鲁克·沃京(1934年)(多种价格系列)、阿尔弗雷德尔斯(1933年,1937年)(美国股票价格)和莫里斯·肯德尔 ( 1953 )(英国股票和商品价格)深入分析证实,似乎资产市场价格的连续变动没有相关性。
沃京、考尔斯、肯德尔的实证结果遭到了经济学家的恐惧和怀疑。如果价格是由“供求力量”决定的 ,那么价格变动应该朝着市场出清的特别方向,而不是随机。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不高兴看到这些成果。许多人将其作为“基本面分析”之错误的证据,即金融市场真的是狂热的赌场,因此不适合从经济角度考虑。但是还有一大群人证明,这只能说明传统的“统计方法”的失败,他们什么也证明不了。克里夫·格兰杰和奥斯卡·摩根斯坦(1963年)和尤金·法玛 (1965年, 1970年)采用了高性能的时间序列的方法,但他们得出了同样的随机性结果。
伟大的突破源于保罗.A.萨缪尔森(1965年)和伯努·瓦罗特 (1966年)。萨缪尔森对沃京、考尔斯、肯德尔发现的解释并非是金融市场没有按照经济规律运行,而是运行的太好了!基本概念很简单:如果价格变化不是随机的(从而是可预见的),那么任何逐利的套利者都能轻易地正确买卖资产以利用这一点。萨缪尔森和Mandelbrot因此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EMH),即:如果市场正常运作,那么所有关于资产的公共信息(以及某些情况下的私下信息)将立即传导入它的价格内。(注意“有效”这个字眼,用在这里它仅仅意味着参与者充分利用可用的信息;它只字未提其他类型的“经济效率”,如生产中资源分配的有效性等)。如果价格变化似乎随机且因此而不可预见,这是因为投资者起作用了:所有的套利机会都被最大限度地利用了。
“有效市场假说”因尤金·法玛( 1970年)而家喻户晓,后来被联系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假说中。很多实践者不喜欢它。相信能通过研究价格变动模式而预测资产价格的“技术派”交易员或“图形派”不明白了:有效市场假说告诉他们,他们不能“战胜市场”,因为任何现有的信息已经被纳入了价格。它还有可能惹恼一些基本面分析的实践者:有效市场的观点基于“信息”和“信心”,因此至少在原则上,不能排除基于谣言、错误的信息和“群体性疯狂”产生投机性泡沫的可能。

Ⅳ 公司金融的研究主体是

公司金融的研究主体是:公司制企业。公司金融学主要研究企业的融资、投资、收益分配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 它是金融学的分支学科,用於考察公司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融资渠道,获得最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并形成合适的资本结构;还包括企业投资、利润分睁雹配、运营资金管理及财务分析等方面。 中国理论界对于公司金融理论的研究,主要发端于国有企业的改革需求。有观点认为,国有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是由于其所背负的债务过重,即资本结构不合理。而更为一般的看法则把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归咎于其产权并早并不清,公司治理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弊端。 为此,应该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革,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与资本结构,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效率。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些研究公司治理以及公司绩效等问题的大量文献,都可归入中国公司金融学的研究范畴。 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利用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涵盖了公司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业绩评价和信息披露等各绝迹个方面。如张翼等人所做的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研究,王鹏和周黎安所做的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所有权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等。

Ⅵ 公司金融理论的发展过程

西方经典公司金融理论是指自MM理论以来的围绕公司金融研究的各种理论流派,包括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信号传递、控制权理论等。它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放弃了经营决策外生性的假设。人们开始认识到公司的所有权结构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管理,研究的视角开始放在公司金融和管理经营的互动上来。这期间产生的理论有: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产品市场与资本结构理论等。在这些文献中,公司的经营决策对公司金融政策的依赖性是非常明显的,但几乎所有的分析仍然是以半强式有效市场为假设。
在西方公司金融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其假设前提有一个不断放松的过程。它虽然也逐步认识到市场的不完美性和制度因素中的代理成本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但是可以看出它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的公司治理模型为理论背景,其隐含的前提是公司具有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和有效的外部市场,这种公司治理机制能够有效地制衡公司的管理层,使其能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因此,在上述的各种理论流派的逻辑推导中,一般均是以最大化股东价值作为目标函数,以影响公司金融决策的有关因素作为约束条件,再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
以这种观念所导出的理论体系承袭了新古典理论的研究范式,具有清晰和系统的特点,但由此也产生了它的局限性。由于它的理论研究的假设前提仍是一种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 “理想公司”,没有关注各国特殊的制度结构所导致金融冲突及其协调机制等相关问题,忽视了文化和法律传统、经济制度变迁的背景,公司治理的实际现状等因素所导致的各国特殊的理财环境,使得出的结论缺乏普适性。当研究的对象处于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时,由于假设前提和实际因素的传导机制发生变化,将会产生实际经济情况与其经典结论不符的现象,由此削弱了它对不同社会和制度结构条件下的公司金融行为的解释能力。

阅读全文

与公司金融理论包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人民对韩币汇率 浏览:326
期货交易者资金管理策略pdf下载 浏览:813
理财业务的风险小于银行传统业务 浏览:93
期货是一场战争 浏览:82
中信期货不好用 浏览:377
暂不支持转入高端理财产品 浏览:496
免费股票模拟交易平台 浏览:701
中天债券上市公司 浏览:315
上市公司南京天邦 浏览:519
香港上市公司融资案例 浏览:798
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 浏览:675
银行理财资金融资平台有哪些 浏览:835
车险受益人为金融公司 浏览:172
上海票据交易所电话 浏览:43
江西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部 浏览:86
外汇盈利安盛国际 浏览:317
不锈钢钢材网价格查询 浏览:219
华宝创新优选混合持仓股 浏览:158
保本型理财产品恒昌412峰会 浏览:66
港海建设公司股票价格 浏览: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