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常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需要给予实体行业一定的经济补助、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引进更多投资商、针对消费者出台优惠政策、联合实体行业促销等。
② 金融业如何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可行的做法如下:
1.首先,服务实体经济理念跟不上实体经济发展形势,致使服务节奏落后。近年来,金融业无论在银行信贷上还是资本市场融资方面,都存在“重大轻小”、“重国企国轻民企”倾向,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展动态、状况及现实需要知之甚少,或不愿去了解,使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困局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
2.其次,资金流动方向跟不上实体经济需求节拍,致使支持方向错位。金融机构由于受高利驱动,无论信贷市场还是资本市场,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严重,导致资本市场、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加杠杆和高泡沫化倾向,使中央政府各种金融政策难以实施到位,或被“截留挪用”:一方面使实体经济陷入“嗷嗷待哺”困局,一方面金融泡沫又推动了中国产业经济泡沫的加剧。
3.再次,金融服务模式与实体经济运行客观现实脱节,致使服务有效性不足。这方面,银行机构表现得尤为突出,对实体经济几乎都按大型国有企业要求,实行“全面”、“严格”的担保抵押贷款制度,过分强调防范自身风险,而实体经济多为民营中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一些成长性企业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为此,大量中小微企业被挡在银行信贷大门之外,导致银行贷款难放和企业贷款难两难尴尬困局,大大抵消了银行信贷的有效性。
4.最后,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特点不相容,致使服务力度不准。目前,金融产品创新可谓日新月异,尤其中间业务理财产品多达几万个品种,平均每天都有数百个品种诞生,但仔细研究,针对中小微实体经济的不多,大都为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而“创新发明”;无论银行信贷市场的贷款品种、理财产品,还是资本市场融资规定,都有向大型国企倾斜迹象;且推出的中间业务或理财产品往往成本高,实体经济难以承担。如此,金融服务手段远远跟不上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也无法对实体经济实现精准扶持,最后使支持实体经济陷入“疲软无力”状态。
③ 坚持长期价值投资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保险资金积极投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金融工作的重心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保险资管机构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应当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践行长期价值投资
过去数十年的金融业快速发展,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长期高投资和高增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信贷和债务为主的融资结构,长期资本和股权融资比重较小,金融供给较为单一。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增长阶段,对于金融资源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包括需要提高对科技创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质量,满足民营经济领域的融资需求,以及满足居民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等。上述基于传统债务融资模式发展而来的金融结构,显然已经无法充分满足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这主要体现为金融资源的两个错配:一个是期限错配,资金来源期限短、资金使用期限长,投资缺乏长期容忍度,带来市场波动加剧、“借短用长”盛行等问题;另一个是结构错配,股权融资偏少、债权融资偏多,金融风险偏好较低,也带来债务杠杆过高、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与宏观经济领域开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了高度一致,都是通过技术革新、政策引导等“组合拳”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完善供给机制的结构,从而消除各类失衡问题,促进供给需求匹配,最终实现金融结构的优化。
围绕“结构性”,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金融供给侧改革:一是引入长期资金,优化期限结构;二是引导各类资金加大股权投资的力度,完善融资结构。无论是基建补短板,还是战略新兴产业的持续培育,都离不开这两个方面的金融结构优化。
欧美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长期化、机构化的资金端是一个稳定、有序、高效的金融体系的关键基础要素。大力发展机构力量,为金融市场提供长期资金,可有效熨平资本市场波动,消除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资金期限错配问题,以更长的时间来应对和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从而换取经济新动能更大的培育和增长空间。因此,我国开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养老保险等长期资金的大规模深入参与。
保险资金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加大权益投资力度,也有助于融资模式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变革,从源头上减少实体经济对债务融资的依赖。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权益融资融来的资金通常无固定期限,可以视为长期资本,能够支持企业在科技研发、技术升级等长期领域的投入,支撑企业扩张成长;从保险资金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坚持长期价值投资,通过新股IPO、定向增发以及长期股权投资等方式投资于优质上市企业可以获取更高回报,在长期利率中枢下行的情况下能够对保险资金整体组合的投资收益形成有益补充。
加大金融科技创新运用
我们之所以推进“结构性”改革,说明金融资源在“量”上是足够的、充分的,但是在“质”和“效”上有所不足。“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金融供给在期限和结构上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效”的问题则主要体现在金融供给无法快速适应需求的变化,金融要素无法快速下沉到需求主体,例如如何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以及如何利用科技手段促进普惠金融加快发展等。
金融业是一个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运用数据的行业。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金融领域的关键体现就是金融科技的发展和运用,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变革和金融服务效率提升,从而进一步夯实我国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好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保险资金由于其较高的安全性要求,较少涉足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领域,重要原因就在于这部分市场主体数量庞大、信息繁杂,包括数据披露不充分、征信体系不健全等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保险资金开展投资形成了制约。对此,可以依托于科技发展,积极引入和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不断拓宽金融服务渠道、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努力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这也是保险资金与金融科技深入结合的出发点和切入点。
具体而言,保险资金可以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运用更高维度的信息处理能力来整合中小企业庞大的生产、财务等各类信息,运用更加广阔的数据解析能力来透视民营企业家个人情况、上下游供应商变化等“另类”数据,运用更加快速的市场感知能力来强化对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及时管控,最终运用更加深入的逻辑挖掘能力形成保险资金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有效模式。通过运用金融科技来强化对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识别,筛选优质企业进行投资,这不仅有助于保险资金优化大类资产配置结构,也能够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积极参与科创板投资
新常态下,以技术升级、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新动能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因而支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成为保险资金参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抓手。
一方面,新兴产业从孕育到成熟的培育周期较长,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以美国为例,自1978年开始允许养老金计划投资新兴产业和风险投资公司以来,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养老金占比就开始逐渐攀升,到2017年该比例已经达到34%。另一方面,新兴产业投资的潜在空间巨大,能够满足保险资金的配置需求。仍以美国为例,IT、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前景,因而受到各类资金的绝对青睐,在2018年股权投资基金的金额分布中占比高达60%-70%。
近年来,随着投资范围的逐渐放宽,保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深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体到新兴产业领域,保险资金可通过Pre-IPO、定向增发、股权直投、PE基金等方式在一级市场上直接参与优质标的投资,也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买入持有优质标的股票。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正大力推进以科创板为代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这无疑将进一步丰富保险资金在投资新兴产业过程中对于标的、模式以及退出路径的选择,完善其对于科创企业的投资闭环。总体而言,科创板的市场化机制设计赋予资本对于技术的定价权,保险资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通过科创板投资,可将自身优势和需求更紧密地融入战略,在支持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更好地分享改革创新的长期红利。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④ 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出台的支持企业政策措施,助力企业渡难关;部署采取有力有效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定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推动惠民生扩内需;决定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今年以来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减税降费方面,采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延长交通运输和餐饮住宿等企业亏损结转年限、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价格等措施,加上去年减税降费政策翘尾,这些可为企业减负1.6万亿元。同时按程序提前下达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1.29万亿元。在金融支持方面,通过3次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3.55万亿元低成本资金,用于向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另外截至3月底已对约8800亿元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下一步,要在扩大实施前期有效政策基础上,多措并举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并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研究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支持。帮扶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缓解房租、用工等成本压力。强化对困难群体兜底保障。
会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建设新生力量。今年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一要加大力度支持稳企业、拓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新业态发展和灵活就业。二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充实基层教师和医护人员队伍。更多采用市场化办法,政府给予政策支持,鼓励毕业生围绕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创业就业。三要加强就业服务。研究助学贷款延期还款、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等政策,对困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等给予倾斜支持。对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特殊支持政策。
会议指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比去年增加一倍,重点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区。各地要统筹负责,按照居民意愿,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改造资金的机制,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给予倾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运营。
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稳定企业长期发展预期,会议决定,对今年底到期的对设在西部地区的国家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实施期限。同时,降低享受政策的门槛,将鼓励类产业项目当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限制比例由70%降至60%。
⑤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什么上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瞎拍悔济、科技创新、现代金磨正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贺轿体系。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就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
利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促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促进供给体系质量的提高和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的增强,避免“脱实向虚”“金融空转”。
⑥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什么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在服务业内外开放方面,在文化产业方面,在医疗卫生领域。
【拓展资料】一、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25日在“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二、在服务业内外开放方面,朱民表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三、在文化产业方面,朱民强调,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四、在医疗卫生领域,朱民表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五、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明年经济金融工作十分重要。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实现“十四五”开好局提供有力支撑,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六、会议要求,要认真领悟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根本”规律性认识,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结合银行业保险业实际抓好细化落实。
七、一是全力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助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更高水平金融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二是助力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消费潜在活力,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三是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前瞻应对不良资产反弹,精准防控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压实各方责任,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化解风险。坚决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金融机构体系。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严格规范股东股权管理。加快推动理财、信托转型发展,培育壮大机构投资者。完善债券市场法制,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五是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持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提高金融法治化水平,对各类金融活动和行为依法实施全面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发展监管科技,大力提升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