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融强国的五个方面
金融强国的五个方面包括:金融市场发展、金融机构实力、金融科技水平、金融监管体系以及金融国际影响力。
1. 金融市场发展
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和活跃度是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实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强大的金融市场能够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企业和个人的投融资需求,有效配置资源,并分散风险。例如,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和英国的伦敦证券交易所都是全球领先的金融市场,它们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企业前来上市和交易。
2. 金融机构实力
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是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一个金融强国的金融机构通常具有雄厚的资本基础、良好的盈利能力和稳健的风险管理能力。这些机构不仅能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还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与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展开竞争。例如,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3. 金融科技水平
金融科技(FinTech)是近年来金融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它涵盖了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多个方面。一个金融强国的金融科技水平通常处于世界前列,能够利用先进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交易成本,并推动金融创新和变革。例如,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之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金融科技产品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4. 金融监管体系
一个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是保障金融稳定和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关键。金融强国通常拥有完善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和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能够对金融机构和市场进行全面、及时和有效的监管。例如,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包括美联储、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多个独立机构,它们在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5. 金融国际影响力
金融国际影响力是金融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具有强大金融实力的国家通常能够在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制定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并提供国际金融援助和合作。例如,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中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经常参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⑵ 2021年十个热点金融话题分别有哪些
热点一: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将进一步增强。“十四五”期间及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商流为核心、物流为基础、信息流为先导、资金流为支持,流通产业将不断夯实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作用。
热点二:2021年消费品市场将快速增长,助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2021年中国疫情防控的胜利成效将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活动和居民商品消费、服务性消费将全面恢复到正常状态,经济增长、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将比2020年明显加快。
热点三: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应对模式挑战,融入国内大市场未来可期。通过出口转内销推动国内外标准的加快对接,实现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
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机构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地位和功能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中央银行,中国的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财务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等。
第四类,在中国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
⑶ 2021年热点金融话题有哪些
热点一: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将进一步增强。“十四五”期间及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商流为核心、物流为基础、信息流为先导、资金流为支持,流通产业将不断夯实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作用。
热点二:2021年消费品市场将快速增长,助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2021年中国疫情防控的胜利成效将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活动和居民商品消费、服务性消费将全面恢复到正常状态,经济增长、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将比2020年明显加快。
热点三: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应对模式挑战,融入国内大市场未来可期。通过出口转内销推动国内外标准的加快对接,实现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
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机构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地位和功能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中央银行,中国的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财务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等。
第四类,在中国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
⑷ 举例2021年十个热点金融话题有哪些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
明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名”注册制。会议要求,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
2、LPR时隔一年多再下调货币政策护航实体经济
12月20日,1年期LPR报3.8%,较上月下调5个基点,这是2020年4月之后的首次下调。此前,央行于12月15日实施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2次降准共计释放资金2.2万亿元。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积极应对当前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除此以外,政策还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3、三孩政策落地落实减负校外培训市场巨变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也反映出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劳动年龄人口减少,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仅过了20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会议强调,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三孩政策落地,“双减”政策推出,教育市场迎来巨变。全国数百个知名培训机构联合发布声明和倡议:正确认识并加快转型。
4、房地产税改革试点获授权政策频出化解行业风险
2021年,房地产调控“有点忙”。房企“三条红线”和“集中供地”等政策在年初正式实行,各类限价、限售、限购等政策密集出台,其中,深圳出台二手房参考价,西安、上海、成都、无锡、杭州、宁波等陆续跟进。
政策开始纠偏。9月底,央行、地方政府纷纷出招稳定房地产市场。“房住不炒”,行业迎来重大变化,过去高杠杆、高周转、高回报的模式难以为继,部分高负债经营的房地产公司风险暴露,正在有序释放。10月,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
5、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出炉加速互联网互联互通
2月7日,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出炉,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指南以《反垄断法》为依据,共六章24条,包括总则、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和附则等内容。
11月2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反垄断法》,对43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立案调查,涉腾讯、阿里、京东等。
6、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
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11月15日,北交所开张迎客,首批81家上市公司鲜花着锦,隆重上市。截至目前,北交所平稳运行,市场参与热情提升,专业机构积极入场,投资者入市意愿增强。创新层、基础层受到带动,交投活跃度有所改善。
开市首月,北交所82家公司总市值2611.94亿元,合计成交478.97亿元,股票日均换手率1.46%,个股波动在预期的合理范围内,价格走势较为平稳。
7、碳达峰碳中和衔枚疾进全国碳市场开市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有序降耗减排进入攻坚实施阶段。国家发改委要求并督促多个省区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然而部分地区出现了“碳冲锋”、“运动式”减碳,简单粗暴地采取拉闸限电等行政手段减碳。需要说明的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市。这是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8、对外开放蹄疾步稳中国资产受全球追捧。2021年,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取得显著成果。
符合条件的科创板股票已正式纳入沪深港通标的,沪深港ETF互通、中日ETF互通相继推出,顺利推进,QFII新规加快落实。对外开放加快推进,中国资产获得了国际投资者的力捧,中国债券市场被全球三大主要债券指数悉数纳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过41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9、康美药业案一审判决落锤
11月12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证券集体诉讼案作出一审判决,责令赔偿投资者损失24.59亿元。该案示范意义重大,是资本市场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标志性案件。在实现惩首恶目标、首单特别代表人诉讼、赔偿金额高等亮点之外,康美药业案一审判决的另一看点是,5名独立董事承担数亿元的巨额连带赔偿责任,如何进一步完善独董生态引发市场热烈讨论。
10、A股IPO、退市数量齐创新高成交创纪录
注册制拓宽入口,退市新规推动出清,A股优胜劣汰生态加速形成。入口方面,截至12月28日,今年登陆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达523家,同比增长19.68%;募资总额为5436亿元,同比增长13.12%,IPO数量及募资额均创下历史新高。
出口方面,被认为是史上最严的退市新规去年12月31日落地,新规简化了退市流程,提高了退市效率。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8日,累计已有20家上市公司退市,创历史新高,这也是A股历史上首次单年退市公司数量达到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