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尚福林:做好疫情冲击下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当前,内外部风险挑战增多,内防风险扩散、外防风险传染的压力加大。应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定位,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风险化解手段,加大风险处置化解力度。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三大攻坚战之首。其中,金融风险作为最突出的重大风险之一,被视为“首要战役”。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 社会 的影响程度和波及范围均是前所未有的,加上国际疫情形势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经济下行伴随金融风险上行压力增加,防控难度显著加大。面对严峻形势和内外部冲击,需要各方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增强预判,将防范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有机结合,积极应对困难挑战。
不断提高防控金融风险认识,始终保持对风险变化的高度警惕
一是不断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 确立了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不断创新政策工具和调控手段。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开展逆周期调节,在治理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平稳抑制了改革开放初期因投资过热等因素引发的恶性通货膨胀,成功应对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经受住了经济周期考验,避免了外部风险传染。在此次疫情应对中,通过采取更加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创新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和措施,确保了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 发展。
二是不断强化金融监管体系。 从以人民银行为单一主体的金融集中管理体制到形成完善的分业监管架构,从行政性、合规性监管转向审慎性风险监管,构筑了支持经济发展的金融安全屏障。“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银行监管理念,证券市场公开、公正、公平“三公”原则深入人心。2018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银保监会正式挂牌,金融监管的统筹协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金融监管的权威性、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得到进一步加强。金融行业法治建设和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
三是不断加大风险处置化解力度。 改革开放初期,重拳出击整顿金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整治“金融三乱”,清理“三角债”。党的十八大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治金融市场乱象,积极推动结构性去杠杆。针对融资平台、房地产、交叉金融等领域的风险累积,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风险防控。影子银行规模大幅压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逐步化解。一批重大非法集资案件得到严厉查处。在证券市场,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市场操作、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另一方面,积极 探索 创新处置化解手段。20世纪90年代末,发行特别国债为四大国有银行注资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承接不良资产,开创了金融风险市场化处置的新途径。近年来,通过深化中小银行改革、推进高风险机构兼并重组等方式化解大量 历史 包袱;推广债权人委员会机制,推动问题企业债务重组和破产重整。积极构建市场化的损失吸收和风险防范机制,有序建立以存款保险为平台的金融风险处置框架。
四是不断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改革全面深化。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破解了同股不同权的基础性制度障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完成,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股权结构得到优化,“三会一层”治理组织架构基本建立,奠定了现代公司治理基础。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强对股东股权的穿透监管,督促商业银行建立了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约束机制,树立资本约束现代经营理念,加快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深入研判疫情对金融风险防控形势的影响
当前,国内经济 社会 秩序正在逐步恢复,全球经济政治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内外部风险挑战增多,内防风险扩散、外防风险传染的压力加大。
全力做好新形势下金融风险防控工作
虽然疫情对经济金融造成了重要影响,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同时也要看到,疫情带来的外生冲击并未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韧性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随着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金融市场运行也会趋于正常。此外,疫情对金融业造成的冲击总体仍在预期区间,现有政策储备和调节空间相对充足,加上前期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取得成果,银行业拨备能力、保险业偿付能力目前都处在较高水平,不良贷款率与国际相比仍处在较低水平,股市、债市、汇市总体运行平稳,为应对当前风险挑战留出了回旋余地。基于上述判断,无论从 历史 经验还是当前金融市场情况看,都有信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风险攻坚战。
首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定位,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实体经济的 健康 发展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精准施策,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聚焦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构建保证实体经济顺畅运行的资金循环体系,推动形成经济金融良性循环。一是宏观层面精准加大调控力度。继续科学稳健地运用逆周期宏观调节手段,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引导用好定向降准等扶持资金,稳企业、保就业,拉动居民消费,释放潜在需求,对冲疫情影响,刺激经济回暖。二是中观层面聚焦重点地区、行业以及薄弱环节。特别是解决好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这既关系到就业民生和 社会 稳定的大局,也与银行自身信贷资产质量息息相关。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采取非常规、临时性的特殊手段,给予续贷、展期、增加授信额度等支持,向企业合理让利,缓解企业财务支出和流动性压力,帮助因疫情造成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纾困解围。三是微观层面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 科技 等手段,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和定制化金融产品,在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上下功夫。
其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化解风险的治本之策。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还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靠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高金融供给体系的质量,增强金融结构适应性。一是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完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加强内源性资本补充,拓宽外源性补充渠道,增强资本实力,培育核心竞争力。深化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增加有效资本供给。二是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为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金融风险提供机制保障。进一步完善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作的“三会一层”架构,促进加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强化金融机构资本管理和偿付能力管理,建立风险、发展与效益平衡的激励约束制度,推行风险为本的企业文化,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最后,丰富风险化解手段,加大风险处置化解力度。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一是巩固前期整治成果,防止风险反弹回潮。保持监管定力,推进资管行业转型发展,防范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风险,密切监测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状况,努力实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持续开展股权和关联交易整治,坚决打击股东违法违规行为。稳妥有序处置网络借贷、私募股权等重点领域非法集资活动,维护 社会 大局稳定。二是积极处置化解新增暴露风险。抓住中小银行机构等重点群体,针对不同类型风险分类施策、“精准拆弹”。通过债委会、市场化债转股等多种方式,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提高处置效率。三是强化日常风险监测评估。做实资产分类、做好压力测试、摸清风险底数、前瞻制定各类风险处置应急预案。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评估、调整、补充相关政策措施,防止局部风险扩散蔓延。
0
⑵ 上海疫情下,平安消费金融工作者是如何展开工作的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多措并举,在保障业务顺利开展的同时,关爱员工身心健康并鼓励员工投身抗疫一线,助力上海取得疫情防控攻坚战胜利。
在业务运营方面,疫情爆发后,平安消费金融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专项小组,并积极响应上海市政府防疫政策,组织全体员工居家办公,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坚实屏障。同时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力量,利用移动端、云端、VPN等手段,确保业务服务“不断线”,并持续优化各项业务,为客户提供高效、稳定的金融服务。
在员工关怀方面,平安消费金融始终把员工身心健康放在重要位置,紧急协调相关资源,为员工准备爱心补给品,切实解决“买菜难”问题,并帮助“准妈妈”员工联系产检医院,全力保障生命安全,系列暖心举措不仅实际有效,更有温度,为员工撑起抗疫“守护伞”。
在助力抗疫方面,平安消费金融还鼓励全体员工组建疫情防控突击队,主动投身社区抗疫一线,助力上海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需要可以网络搜下。
⑶ 金融有力支持疫情防控
目前,全国多地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防控形档慎弊势严峻复杂,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积极响应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和银监会《关于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全面升级疫情关怀政策,并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减免利息和费用、信用保护、费率政策、审批制卡等多方面为相关客户提供关怀。从而有效地抗击疫情,保障民生,促进两件事,从而帮助复工复产,做好“六保”和“六稳”
降费让利润彰显责任,需求响应有“速度”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认真履行对因疫情影响收入的持卡人的关爱责任,帮助客户解决实际困难,整体推进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务保障,用实际行动彰显民生信用卡的作用。
通过纾困难以保障民生,金融服务有“实力”
为充分满足受灾群众的金融需求,帮助客户缓行族解短期资金紧张的压力,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年费、分期费率优惠政策,推出一套金融服务“组合拳”。
一方面,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推出多项个性化分期付款服务:客户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对账单或单笔购买进行分期付款;客户可通过线上渠道申孝亩请“以贷代款”贷款服务,灵活选择贷款天数,最长可达90天,只需按实际使用天数支付利息。
另一方面,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还推出了专属账单分期免费延期还款服务——“爱贷”,这是疫情期间为符合条件的持卡人推出的具有自动延期还款功能的专属账单分期服务。客户可以在账单日期的次日至最后还款日(包括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之间申请分期支付部分账单金额。客户申请分期后,系统会自动延期首次还款,进一步降低客户的借款成本。
惠民保民,抗击疫情是有“温度”的。
下一步,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将继续践行“服务民心民生”的初心使命,凝心聚力、守土有责,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以实际行动积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画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大“同心圆”。
⑷ 五部委出台金融30条战“疫” 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
随着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入关键阶段,疫情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的潜在冲击也日益受到关注。为稳定市场信心,2月1日,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出台30条举措,重点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化对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的金融支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正常的金融服务需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持。
一些受访的业内人士呼吁,此次疫情对经济的总量影响不容忽视,从结构上看,短期内服务业受到的负面冲击预计较大,金融业在加大对疫情防控工作支持的同时,也要做好受困企业的金融支持,合理调整到期融资安排。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要根据疫情发展,及时做好预案并适度提前实施。
快速响应疫情防控
融资需求
尽管2月3日金融市场正式开市,但金融应对疫情防控的举措在春节期间就已陆续落地,尤其是银行保险机构早已抓紧行动。1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关于差异化优惠信贷支持、做好受困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部署与此次《通知》中的部分内容一脉相承。
“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全力支持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包括保障特定用途的资金支付结算、对参与疫情防控的企业所需的信贷需求开辟绿色通道、加快保险理赔等;另一方面,要对今后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前做好应对。”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通知》提出,在疫情防控期间,对生产、运输和销售应对疫情使用的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医用护目镜、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负压救护车、消毒机、84消毒液、红外测温仪和相关药品等重要医用物资,以及重要生活物资的骨干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央行通过专项再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对名单内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中央财政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给予贴息支持。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大银行都按照监管部门有关要求作出部署。例如,针对参与疫情防控的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信贷支持,不少银行开辟绿色通道简化信贷资金审批流程,并适当予以利率优惠。国家开发银行建立疫情防控应急融资服务机制,明确每日调度,对于中央和地方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或指挥部及其成员部门提出的融资需求,须24小时内完成应急响应;其他参与疫情防控相关企业提出的融资需求,须48小时内完成应急响应。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对湖北省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贷款,在现行基础上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
据央行副行长潘功胜透露,在疫情防控期间,央行将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重点省(市、区)的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总计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要求获得再贷款资金的银行向应对疫情的重要医用、生活物资生产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1月31日上午,央行已经召集有关银行召开会议,要求各商业银行主动加强与名单内的相关企业对接,提供足额信贷资源,全力满足重点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
保障受困企业
和个人金融需求
疫情防控的特殊期间,除了要保障直接参与疫情防控的企事业单位的融资需求外,人民群众日常基本的金融服务和受困企业、个人的金融需求也需要及时保障。
《通知》强调,要保障基本金融服务畅通。如确保支付清算通畅运行,央行放开小额支付系统业务限额,延长大额支付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运行时间,支持金融机构线上办理人民币交存款等业务。开通疫情防控专用通道,保障境内外救援和捐赠资金及时划拨到位、社会资金流转高效顺畅。鼓励清算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对特定领域或区域特约商户实行支付服务手续费优惠等。
对受困的个人而言,贷款还款安排也有望作出相应调整。《通知》明确,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感染新型肺炎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可展期一年,继续享受财政贴息支持。
从目前监管部门和银行保险机构出台的政策举措看,主要集中在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保障社会稳定方面,不过,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一些业内人士呼吁,经济金融政策要对今后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前做好应对。
“从经济结构来看,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是第三产业,消费、旅游、娱乐等服务业短期内受冲击较大,这些也是小微企业聚集和就业密集的领域,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小微企业经营和个人就业会面临一定压力,一些小微企业甚至会出现亏损,进而导致现金流出现紧张。”曾刚说,为应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有贷款的小微企业或个人,如果疫情对他们的收入可持续性产生影响,进而造成还款困难,银行要考虑贷款重组等方式,优化还款时间,做到不抽贷、不压贷。
《通知》也明确,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
⑸ 四川出台11条金融措施:从医院等回笼的现金,处理后单独存放
一、加快疫情防控资金拨付
人民银行各级国库和商业银行代理支库要加强疫情防控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保障,开通资金拨付绿色通道,调配人员随时待命,做到随到随办。各银行机构、支付机构要确保资金汇路畅通、系统安全运行,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资金调拨,提高紧急取现、资金划转、账务处理等工作效率;对涉及疫情防控款项的支付业务,不得晚于T+1日进行结算,鼓励实行T+0、D+0结算。
二、保障基础金融服务
各金融机构要合理安排营业网点和营业时间,对受疫情影响临时停业或调整营业时间的,要主动做好解释说明,并提供替代解决方案,确保基础金融服务不中断。针对疫情防控开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为政府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紧急取现等应急服务,必要时上门服务。做好营业场所及服务设施的清洁消毒,鼓励客户线上办理业务,利用自助机具等分流客户。
三、确保现金供应安全可靠
人民银行各发行库对银行机构的取现需求,银行机构对企事业单位疫情防控物资采购的大额现金需求,应特事特办及时满足。 对从农贸市场、公交企业等回笼的现金区别装袋并作特殊标识,对从医院、疑似感染人员隔离单位等回笼的现金,按要求处理后单独存放 ,确保流通人民币安全、卫生、整洁。
四、便利疫情防控跨境收支
对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所需的疫情防控物资进口结算,各相关银行机构应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对企业办理与疫情防控相关的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和跨境人民币支付,无需事前、逐笔提交单证材料,事后对资金使用真实性进行抽查。对境外汇入用于疫情防控的外汇或人民币捐赠资金,可通过受赠单位经常项目外汇结算账户或人民币结算账户办理,无需单独开立专户;若受赠单位未开立外汇结算账户,银行可直接为其结汇并入账。对涉及疫情防控的个人外汇业务,可作特殊应急处理,事后补充相关证明材料。对与疫情防控有关的其他特殊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可先行办理,并向当地外汇管理部门报备。
五、加大专项融资支持力度
各金融机构要主动加强与疫情防控有关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物流零售、医疗机构等的对接,积极满足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制造及采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攻关、必要生活物资供应等方面的合理融资需求,单列信贷规模、简化审批流程、提供优惠利率(费率)、合理安排融资期限。鼓励银行机构通过调整区域融资政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办法等措施,向疫情防控一线的相关单位和工作者提供更加优惠的金融服务。企业借用疫情防控相关外债额度不受限额限制。
六、做好受影响企业和个人金融服务
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 旅游 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支持受影响企业利用保险、期货市场等对冲风险。鼓励银行机构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做好逾期等不良信息报送前的核实与告知工作,对因疫情防控出现征信不良记录而提出异议和投诉的,要及时核实,妥善处理。
七、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引导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综合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疫情防控的金融供给能力。优先满足法人金融机构支持疫情防控的再贷款、再贴现需求,优先办理药品、防护用品、医疗设备等生产企业签发、收受票据的再贴现。加快推进LPR改革,引导 社会 融资成本下行,尤其要降低疫情防控企业和民生领域企业融资成本。
八、提高承保理赔服务水平
积极排查客户承保及出险情况,适当扩展责任范围,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出险理赔客户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服务时效,及时足额赔付,确保应赔尽赔快赔。对符合承保条件的客户,不得以任何方式拒保。鼓励保险机构向疫情防控一线的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更加优惠全面的保险服务。
九、保持资本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引导上市(挂牌)公司依法依规披露疫情相关信息,保持投资者沟通渠道畅通,保障投资者知情权,防范借机炒作、曲解政策等行为。积极引导投资者理性、客观分析疫情影响,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依法合规开展投资活动。推进受疫情影响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协助受疫情影响较重的上市申报企业做好信息披露。各地方交易场所对受疫情影响造成交易中止或合约无法履行的交易,要引导交易双方妥善协商处置,避免盲目取消交易或按违约处理。免除或减免在四板市场挂牌的卫生 健康 服务类企业挂牌融资手续费。
十、发挥地方金融组织补充作用
各地方金融组织要主动作为,积极补位,围绕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制造及采购等疫情防控产业链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要优化服务流程,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降低息费水平。融资担保公司、信用增进公司要强化增信分险功能, 探索 开展投担业务联动,为疫情防控相关行业提供投资、增信、分险等多元化服务。
十一、维护区域金融安全平稳运行
编辑 杨渝彤
⑹ 银保监局如何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
合理安排营业网点及营业时间,保障基本金融服务和关键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对于临时调整停业网点情况,应提前做好宣传说明及客户分流,并向我局对口监管处室进行报备。辖内机构总、分行(司)相关管理部门及业务条线应实行假期关键岗位带班值班机制,确保及时响应并有效满足城市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等领域的配套金融需求。要全面加强对医疗及科研机构、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和一线医护人员等方面的各项金融服务,积极主动对接,开通绿色通道,全力支持抗击疫情。要高度重视因疫情暂时受困的行业、企业和人群,调整完善相关信贷、理赔政策,支持其战胜疫情灾害影响。
三、加强场所与员工管理
各银行保险机构要认真落实上海市“三个覆盖”“三个一律”等工作要求,做好员工健康监测和相关信息申报。要配置必要的卫生防疫设备,为大堂、柜台、安保等一线岗位服务人员提供相关防护用品,落实办公场所和营业网点的消毒、通风、体温检测等防控措施。要推动科技赋能,加大自助设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渠道的宣传力度,提升银行保险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减少人员聚集。要通过减少现场会议,鼓励电话及线上沟通等各种方式,有效降低人员交叉流动带来的疫情防控压力。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按照要求迅速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四、推动形成行业合力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保险同业公会要结合地方实际,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通过官网、官微加强防疫知识教育,做好政策宣传,积极倡议和组织会员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要切实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严禁借机炒作、曲解政策、误导销售、同业诋毁、哄抬金融产品定价等行为,为本市广大金融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放心、卫生的金融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