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服务面临的困境

金融服务面临的困境

发布时间:2024-10-08 11:51:05

⑴ 互联网金融在创新过程中有哪些瓶颈,限制

1.法律监管与保障的缺乏
互联网金融企业极易游走于法律盲区和监管漏洞之间,进行非法经营,甚至出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等现象,累积了不少风险。网民在借助互联网提供或享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将面临法律缺失和法律冲突的风险,容易陷入法律盲区的纠纷之中,不仅增加了交易费用,还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前段时间,银行大战余额宝,背后凸显的就是规则的缺乏。尽管阿里卖萌式的回应被“转疯”,可是基本的问题却没有回应。P2P贷款的法律困境也相当显著。

2.模式创新契合难
近年来,国内外互联网金融模式层出不穷,大部分因为与金融市场环境不相适应,与客户具体需求不相契合而遭遇失败。国内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模仿国外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时,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发生扭曲和异化,无法取得如国外同类企业一样的商业成就。

3.安全风险涉及每个人
互联网的技术风险显而易见。计算机病毒可通过互联网快速扩散与传染。一旦某个程序被病毒感染,则整台计算机甚至整个交易互联网都会受到该病毒的威胁。在传统金融业务中,电脑技术风险只会带来局部的影响和损失,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技术风险可能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出现系统性风险,进而导致体系的崩溃。

4.市场风险的互联网之“险”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程度不高,大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技术都没有跟上模式创新与仿照,现有多种模式偏离“互联网金融”核心。社会信用体系还处于完善阶段,较难依靠外界第三方力量对交易双方的信用状况进行准确评价。

⑵ 银行什么困难

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一、银行面临盈利压力


银行业正面临利润增长的困境。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银行在追求业务扩张和市场份额的同时,也需要应对日益增长的运营成本。此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使得银行的净息差缩小,传统的存贷业务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因此,如何在保持业务规模的同时实现利润增长是银行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和复杂化,风险管理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银行业务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个方面,其中任何一项风险失控都可能对银行的经营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业务风险可控是银行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金融科技带来的冲击


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使得银行面临激烈的竞争,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便利性、创新性等方面更具优势。另一方面,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为银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技术风险和管理挑战。银行需要适应这种变革,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和技术应用,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四、客户需求的变化


客户的需求和习惯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而是更加关注便捷性、个性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服务。因此,银行需要不断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银行还需要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综上所述,银行面临着盈利压力、风险管理难度加大、金融科技带来的冲击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等多重困难。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银行需要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和技术应用,加强风险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⑶ 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长期以来是中国经济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近年国进民退、宏观调控与经济减速的大环境中,此问题变本加厉,连民间融资一向活跃的沿海地区如温州等都出现了金融危机的现象,信用干枯、资金链断裂、企业纷纷倒闭,而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处境更可想而知。 中小企业是中国私营经济的核心支柱,是创造就业、税收与社会流动性的关键主体。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善融资环境,中小企业今后的发展将步履维艰,中国经济的活力将会显著下降,未来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增长将受到严重威胁。那么,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国新近推出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回顾中国的改革历程,一些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大改革是自下而上、通过地区性的试点而取得突破的,比如安徽、四川的农村家庭责任承包制、深圳特区的市场化与对外开放试验等。有些重大改革举措,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的财税体系改革和外汇体制改革,及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则是政府自上而下推进的,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金融改革,从本质上涉及国家法律、监管与宏观金融政策体系,自上而下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比如,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进展颇慢,原因主要不在上海,而在于中央没有提供包括资本账户开放等必要的全国性政策配套改革与支持。鉴于推动全国性改革目前尚缺乏政治动力,笔者认为温州先行先试或有价值。但是,不论是在温州一地,还是在全国各地,如果要从根本上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必须在如下几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首先,需要打造多元化的金融体系。 中国现行金融体系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鉴于中国金融资产绝对额以及资产/GDP的比率皆已经居于全球前列,显然不是金融业规模不足的问题,而是金融体系的结构问题。中国金融体系最显著的结构薄弱环节就是同质化,表现为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发展滞后;金融机构数量较少,差异化经营模式欠缺等。就拿最重要的银行体系来说,如果把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和外资银行统统算在一起,中国目前银行机构仅412家。而在经历了一波波收购兼并之后,包括最近金融危机中的倒闭与整合潮,美国的银行机构仍有6291家之多。即使考虑美国经济是中国的3倍,中国显然还有很大的余地开设更多数量的银行机构,特别是社区银行或地区性金融机构。除了数量有限,中国银行业存在严重同质化经营,各类机构树有几乎共同的信贷门槛、标准与要求,面向相同的目标客户群,提供雷同的产品与服务种类。国有背景的中国银行体系传统上偏重于服务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以及各类政府性融资平台。私有背景的中小企业从来就不是其主要服务对象。在同质化经营模式下,银行业对于千差万别的中小企业融资实行的是一刀切。如果某私营小企业在一家银行申请贷款碰壁,则它可能在另外一家机构也借不到款。而且,如果中小企业在银行机构融不到资,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往往也是机会渺茫。 第二,显著打破市场准入堡垒,开放私营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 金融机构数量的严重不足,业务模式的严重同质性,信贷政策的死板与一刀切,意味着中小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在宏观调控时期中小企业尤其首当其冲。 同时,不合理的法律法规继续严格地限制了私营资本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所以,非法融资非法集资及高利贷在中国总是屡禁不止。开放私人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市场,成立更多地区性私营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长远与根本之计。中国法律法规对于金融机构发起人资质与一般股东资质设立了国际上罕见的苛刻条件与要求。比如,成立村镇银行必须由一家现有的银行机构作为发起股东,并规定其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小额贷款公司的单一自然人与法人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贷款业务资金来源必须主要为自有资本金,无论如何从金融机构融资余额不能超过净资本的50%。对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也设有关于发起股东与一般股东资质的一系列不合理限制。这些所谓资质条件本质上严重偏向国有企业,而对于私人资本的进入造成了极为不公平的待遇。温州的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如果能够真正为私营资本平等地进入银行等金融服务领域扫除体制性障碍,那将是具有深远意义性的贡献。 第三,尽快发展中国债券市场。 中国的债券市场即使相对于仍欠完善的股票市场,也是极度发育不良,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如果建立了一个深度运作良好的债券市场,并建立了一个较广的机构投资者基础,中国就完全可以推出非投资品级债券,或俗称垃圾债券,为高成长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新的但重要的融资渠道。 第四,发展与壮大天使投资、VC投资与PE行业。 中国近年来兴起了一股PE热,初看之下似乎PE过剩了。其实,无论是PE资产管理规模,还是PE实际投资额,相对于中国的GDP与股票市值,还是非常狭小。真正的天使融资与早期VC融资尤其远远落后于美国。这些多种形式的股权投资,可以在中小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为其增加资本金,从而为争取银行信贷融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私人股权行业的传统掣肘使退出渠道与GP团队人才不足。虽然现在情况已经有很大好转,但是相关法律与监管的死板及不确定性,以及不成熟的机构LP,继续成为制约中国本土VC、PE发展的绊脚石。 第五,设立政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 中小企业自身的资产、业务与财务较不稳定,外部融资往往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加之中国信贷决策制度过分重视资产抵押而轻视未来现金流预测,过分重视有形资产而轻视包括企业家精神与新型商业模式在内的无形资产,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显著难度。为了有效克服市场失效,政府可以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由财政部或中国人民银行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能是为自身无法融资或融资成本过高的中小企业提供基本信用担保,比如为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暴露承担一定比例的所谓贷款第一损失。 第六,成立一家专门管理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一方面担负了合理的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为国有银行体系的商业化改革提供了条件。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主要集中于大型基础设施与城市化融资,成绩不菲。但是作为真正的开发性融资机构,对于就业与脱贫中至关紧要的中小企业应该自然地成为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之一。如果国开行一定要按现行思路改制转型为一般性商业银行不可,那么我郑重建议中国政府另外设立一家新的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非营利性政策银行,类似于德国的KFW。KFW属于德国国有,主要通过以主权债信或主权信用担保的优惠条件,从资本市场融资,直接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或者提供资金给以中小企业融资为主的金融机构,例如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小型城市银行等机构,提供优惠批发性融资、信用担保等。除了信贷,它还可以根据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需求,灵活地提供少数股权与夹层融资。如果该政策性银行经营妥善、风险管理适当,其低成本融资的优势、免税的优势、规模化经营与中小企业客户多元化的特点等,完全可以保障在较长时期的盈亏平衡,也不至于为公共财政增添负担。同时,这样的机构可以在中小企业融资上,发挥私人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作用,从而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服务面临的困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建行优e贷款 浏览:7
英国股票涨幅 浏览:70
华联股份管理层 浏览:543
职位佣金行业分布比例 浏览:245
广发证券融资融券72 浏览:807
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什么期货交易所 浏览:757
证券公司营业部柜员 浏览:263
川投集团概况 浏览:142
承德金融公司 浏览:915
新希望最新股东人数 浏览:723
宜信贷款一次性还可以减免多少 浏览:135
上海有期货交易所 浏览:98
职能部门杠杆作用 浏览:952
互联网金融公司员工想进国企 浏览:161
今日抗战银币价格 浏览:183
招商银行理财产品介绍ppt 浏览:335
华泰证券辅助资金账户 浏览:217
深圳哪个证券公司服务好 浏览:264
期货结算员招聘 浏览:89
融资部关系维护 浏览: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