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机构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

金融机构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

发布时间:2024-11-27 04:09:52

A. 政府对复工复产有哪些支持措施

1、政府出台了哪些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影响的惠企政策?如何尽快知晓并享受政策支持?

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纷纷出台了一批支持产业领域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的惠企政策。这些政策有些更加适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影响,有些也适用于各种所有制和各种规模的企业。

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已推出开设“守’沪’战‘疫’”专栏(www.ssme.sh.gov.cn),对相关惠企政策作进一步动态汇总和梳理,并在上海市企业服务云的“政策知识库”专栏中及时发布和更新,助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2、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原材料或零部件供应紧缺、运输仓储服务不足等问题,将如何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

后续上海市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深化支持复工复产企业的联合联动、链式保障,在行业、领域等方面进行拓展,包括物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配套等企业。

3、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如何确保安全畅通?

4月30日,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5家直属海关发布联合通告,全力保障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告具体措施包括五方面。

一是在海关总署指导下,建立由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海关参与的保通保畅协调工作机制。二是加速上海口岸货物报关和提离。三是建立重点企业重点物资通关绿色通道,统筹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名单,实现“白名单”企业五关互认。四是加速长三角地区进出境货物跨关区流转。五是搭建长三角关企信息互通平台,在五个海关的“12360微信平台”共同开设长三角关企互通专栏。

4、单个企业复工复产之外,如何有效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上海不断扩大复工复产企业范围,滚动推进,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点带链,有序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比如,汽车行业是以整车带动关键零部件和仓储物流企业复工复产。

5、随着疫情的缓解,以及企业复工复产的需要,是否考虑过出台一些缓解人员跨国、跨省流动问题的政策措施?

上海市将根据国家关于人员跨国、跨省流动的标准,及时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及规定,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和实施。

6、满足复工复产资金需求,哪些重点领域和企业将获得信贷支持?

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投放,满足复工复产资金需求,鼓励银行机构单列信贷计划,主动对接民生保障、防疫建设、医药医疗、物资生产等企业需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物流仓储、文化娱乐、会展等行业,加强研判,做好对接,对于有发展前景、信誉良好但暂时流动资金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7、针对复工复产,保险业有哪些支持政策?保险产品有哪些创新?

鼓励保险机构通过减费让利、适度延后保费缴纳时间、扩展新冠肺炎责任、赠送保单等方式,支持受疫情影响较重企业和人群渡过暂时难关。鼓励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工程建筑业、餐饮业等,加大保险政策倾斜。

鼓励保险机构针对企业特定保险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开发设计责任更广、价格更低、覆盖更全的责任保险、营业中断险、复工复产复市疫情防护综合保险等,不断扩大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的覆盖面,帮助缓解企业和群众的后顾之忧。加大企业财产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履约保证保险、健康险、养老险等业务拓展力度,为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相关人群提供更多保障。鼓励针对驾驶员、邮政快递人员、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公益志愿者等定制专属保险方案,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普惠性的保险保障。

支持在沪保险公司进一步丰富抗疫保险产品供给,扩展新冠肺炎保险保障责任,扩大因疫情导致营业中断险等风险保障的覆盖面,创新推出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履约保证保险。加强抗疫保险保障服务,研究推出适当延长保单期限、降低保险费率、延后保费缴纳时间等措施,建立保险理赔绿色通道,提升理赔效率。

8、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对流动性困难企业有哪些延期还款支持?

对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有还款意愿、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支持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双方自主协商确定通过续贷、展期等方式纾困解难,原则上做到能续尽续、应续尽续,尽力支持市场主体复工复产。

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可通过展期、无还本续贷、延长还款期限或当期、实施征信保护等方式减轻客户还款压力,对于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或办理赎当、续当的客户适当暂缓催收,确保不因疫情导致的办理不便而增加客户额外融资息费,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不盲目做逾期绝当处理。

9、针对产业链复工复产有哪些金融纾困支持措施?

支持核心企业通过信贷、债券等方式融资后,以适当方式减少对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占用,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通过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存货与仓单质押融资等方式,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支持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

10、疫情期间,企业如果面临一些生产许可证到期怎么办?

以食品生产企业为例,如果食品生产许可证到期,因疫情影响无法办理许可证延续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顺延至本市疫情解除后1个月。

同时,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员工健康管理,禁止安排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对于食品从业人员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重新进行健康检查的,其健康证明在2022年3月1日后到期的,视为继续有效,相关从业人员应在本市疫情解除后1个月内办理健康证明。

11、环评如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于4月30日出台了《关于疫情期间优化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从优化环评和排污许可手续办理方式,统筹衔接环评与排污许可试点改革政策,转变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强化政府服务与技术支持等方面出台13条支持政策。

比如,豁免抗疫保供类项目的环评和排污许可手续。对医疗机构改扩建、集中隔离点或方舱医院新改扩建、抗疫保供物资生产、研究实验等临时性抗疫保供项目的环评及排污许可手续予以豁免。

适当延长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期限。原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完成竣工环保验收的建设项目,因疫情防控导致无法按期完成的,验收工作可顺延至本轮疫情社会面解控后的3个月内完成。延长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因受疫情影响,无法在2022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完成到期排污许可证的延续或换发手续的排污单位,可在本轮疫情社会面解控后的3个月内办理手续,期间排污许可证仍然有效。

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及支柱产业发展。对列入市、区重大项目清单的建设项目以及本市支柱产业的部分建设项目,实施技术评估提前介入,专人跟踪指导,定期调度进度等保障措施,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12、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实现信用修复?

为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助力各类市场主体稳定发展,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信用办)制定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助力市场主体稳定发展的实施方案》。

目前,上海建立了疫情期间信用修复快速办理机制。对企业通过“一网通办”提交的信用修复申请,当日转办至行业主管部门。已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经营企业和生活物资保障企业,可凭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通过上海法院网上诉讼平台等途径向执行法院申请修复,执行法院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意见,经审核认定可恢复信用的,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在收到修复通知后1个工作日内撤下信息。建立税务“快速办”信用工作机制,对防疫重点企业,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信用补评、信用复评、信用修复等相关流程办理,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完成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用修复的企业,因融资、招投标等需要提供信用修复证明的,执行法院应当收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出具相关证明文件。进一步优化信用修复标准,除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不予修复的信息,对涉及交通、城管执法等领域的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申请,在履罚后及时予以修复。

在“一网通办”网站、“随申办”APP、“信用中国(上海)”网站上等为企业开设信用修复申请专栏。通过线上查询、手机短信提示等多样化方式供企业了解办理进度、获取修复证明文件。优化信用修复申请流程、缩减申请材料,加快上线电子签章功能,对能够通过数据共享核实的身份证明、信用报告等材料,不再要求企业提交。

13、用人单位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响致生产经营困难的,是否可缓发劳动者工资?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的有关指导意见以及《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第十条的规定,企业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响致生产经营困难,暂时无法按时支付工资的,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但延期支付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14、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用人单位因停工停产、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或者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以此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应如何处理?

对于因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响导致停工停产或暂时生产经营困难的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或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引发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纠纷的,应注重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着力化解矛盾,促成双方恢复劳动关系,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劳动者坚持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相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应坚持审慎处理的原则,一般不予支持。

B. 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自身不够重视。认为退税金额不大,申报程序繁琐,增加工作量,增值税进项税税额留抵也没有过期失效限制,从成本管理与效益方面考虑,导致有些企业未及时申请。
二是优惠政策力度不大。增值税进项加计抵减优惠政策享受企业范围不大,优惠比例不高。因该项政策的享受必须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四类服务性行业,除去邮政服务、电信服务类企业,地方只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现代服务、生活服务性企业可以享受该项政策,从目前税务部门取得的数据可以看出,真正享受该项政策的企业及税额比率不高。
三是政策执行存在延时性。主要是税务部门的操作系统及其他各部门的系统软件不能及时更新配套上政策的变化,导致政策执行有一定延时性,造成增值税进项税税额留抵退税未及时退出。
四是减税的同时成本增加。针对优惠政策实施,大量的宣传、培训、考核工作,给地方税务主管机关和企业增加了一定的负担,特别是一些小税种的优惠,优惠程度小,占比例小,相比之下增加了机关和企业管理成本。
截至目前,我县应对疫情各企业享受惠企政策补贴包括:安排100万元补助重点项目和企业复工复产,下达疫情防控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资金50万元,2020年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省级工业发展资金(工业稳步开局资金)42.1万元,123家企业申请并核定发放稳岗资金232.49万,23家企业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264.03万元,354家企业享受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政策,1家企业申请并发放吸纳就业补贴2.6万元,6家企业减免2020年度车船税5万元,13家企业减免房产税9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59万元,6家企业办理续贷利率下浮10%,兑付物流补贴17.48万元,减免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租金17.77万。此外,为促进各类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和各级部门还相继出台了许多惠企政策,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为提振企业信心,激发经济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进我县各类企业健康发展和经济稳增长起到很好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例如,今年以来,税务部门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节省税费共计4808万;2020年6月由县政府在汉源县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设立应急转贷资金,目前已为6户企业提供过桥资金共计2697万(目前均已按约定期限足额归还),为足额还贷出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短期过桥资金,解决了企业融资难、周转困难等实际问题。
法律依据:
《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
一、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
二、抓紧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
三、公平精准有效开展民营企业授信业务
四、着力提升民营企业信贷服务效率
五、从实际出发帮助遭遇风险事件的民营企业融资纾困
六、推动完善融资服务信息平台
七、处理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
八、加大对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监管督查力度

C. 金融助力复工复产

对疫情金融行业的不间断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也为金融科技发挥在线化、智能化优势提供了契机。面对疫情防控和复产的“大考”,上海金融业的“科技凳亏察脉搏”正在加速跳动。从上海的这一轮疫情复苏可以看出,市场会不断考验企业的成长韧性。谁能更快地走出断点枣茄和挫折,谁就能更早地抓住发展机遇,甚至弯道超车。

资助复工充满“科技味”

在上海农商银行普陀支行营业部门前,上海市民陈大爷凭身份证和“随申请码”快速通过“数码哨兵”验证,成功进入网点;

上海静安区教学室内,音乐老师张小姐通过微信小程序上传疫情期间的创伤救治资料和电子签名,《听一首歌的时间》收到720元起的理赔款;

面对疫情防控和复产的“大考”,上海金融业的“科技脉搏”正在加速跳动。在上海银保监局的指导下,上海银保持续精准发力:对外,持续打造重点科技企业专项融资方案,助力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内,不断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提升流程效率,满足人们对智能便捷金融服务的期待。

日前,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首批客服中心恢复营业,上海市民通过“数字哨兵”进行入场验证。金杰/摄

金融科技可以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随着上海全市进入全面复工复产阶段,“循申请码”、“数字哨兵”等科技防疫工具成为人们出行、工作、生活的“通行证”。目前,“码带使用”单日访问量已超过3536.8万,“码带使用及场所”累计扫描次数超过1亿次。

作为国内领先的数据智能服务商,上海德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拓信息”)一直承担着上海大数据中心数据管理技术的运营任务。3月以来,该企业下游客户因疫情被隔离,无法按时付款,严重影响企业资金回笼;近期恰逢企业现有贷款到期,德拓信息面临着按时还款和企业日常经营的双重资金压力。

“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银行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设计德拓信息专项方案,开通贷款审批发放绿色通道。”浦发银行徐汇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力保障企业日常资金周转和业务经营,该行通过高效的内部联动,快速完成了3000万元贷款和1500万元首笔贷款的审批,帮助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003010了解到,针对重点科技型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融资“痛点”、“难点”、“堵点”,上海银行业近期在科技金融领域持续发力,通过产品和模式创新,积极提升服务水平。

数字化转型“在云上卖货”

“银行的科技平台帮我们卖西瓜,订单量远超预期!”5月初,上海南汇的“8424西瓜”开始成熟。看着短短半天就突破10万斤的销售预订单,当地合作社的工作人员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一箱箱绿绿甜甜的西瓜,是农民辛勤劳作的果实,也是上海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缩影。早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许多银行和保险机构都加速了pa

在企业服务方面,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积极推进“远程免见面”前置审批,支持企业发起最高额度1000万元的小微企业贷款网上申请,远程自动匹配个性化贷款方案,帮助客户锁定优惠利率。上海农商银行推出“战疫融资直通车”特色服务,提供724小时业务申请服务,包括电子保函、信用证、银税快贷等。针对有资金需求或其他金融服务需求的企业通过“在线扫码”。截至目前,该服务扫码客户数量超过2100家,对接率达到100%,意向授信总额近90亿元。

创新“触手可及”

6月,空烂上海市区交通恢复正常,车险报案率上升。近日,上海车主文老师开车时不小心蹭到墙角,车辆后视镜和漆面受损。在使用平安视频查勘服务的过程中,他惊喜地发现“3分40秒完成所有查勘理赔,无需联系任何人,也无需等待查勘员,真是高效!”

这种“触手可及”的便民服务背后,是科技在保险领域的加速使用。“在传统的车险查勘模式下,等待查勘员现场拍照取证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或者车主需要反复拍照上传定损。而在视频查勘模式下,车主只需将手机摄像头对准车辆受损部位,客服人员就可以通过系统的智能识别远程取证。”据平安金夫相关负责人介绍,视频查勘时间比传统模式平均减少58%,从打电话到完成查勘平均只需5分钟。自首次试用以来,该调查模式已服务超过5万名客户,客户推荐净值增长6%。

在车险查勘理赔方面,除了平安客服创新推出车险视频查勘新模式,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还通过“中国人寿”、“云赔”、“人身伤害新工具”等线上工具,实现了全流程线上“快赔”。

随着金融科技使用的深入,温先生一个电话就完成了报案、查勘、理赔,继续执行保供配送任务;张小姐逛了手机银行的商城活动区,用账户的理赔款买了3张食品券,准备和家人享受一顿大餐。吴老师在申请贷款后2小时内成功完成提现操作,并及时发放给员工。

“疫情正好给了我们一个假期。去年年中是商业最繁忙的时候。现在每个人都受到影响,但这是一个机会。我们应该积极准备。”吴老师信心满满地说,得益于全程在线操作的便利,他通过平安普惠申请到了540万元随时可用的贷款额度;惠特尼的“家庭电子贷款”,“为复工后扩大生产充分‘蓄力’”。

相关问答:

D. 金融科技下沉需要跨越几重障碍


文|车宁

庚者,更(变革)也;子者,兹(于此)也。时值庚子,中国经济 社会 发展再度迎来变革之年。表现在实体经济,是生产力的新老更替、生产关系的全球盘整;反映到金融领域,则是金融 科技 的下沉、普惠服务的勃兴。

然而罗马并非一日建成, 浩浩汤汤 的金融 科技 下沉趋势的最终成形,也有赖于以下因素的交互作用:

一者,作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吃饭”业务的“公(司业务)机(构业务)房(贷业务)”风光不再, 科技 企业流量红利、资本红利见顶,业务“出海”频遭掣肘,两者对新发展引擎的渴求构成了金融 科技 下沉的起点。

二者,对公领域龙头企业通过供应链对上下游小散伙伴的整合,零售领域小镇青年、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展现,以及疫情防控下中老年人对线上消费方式的接纳,为金融 科技 下沉提供了丰厚土壤。

三者,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网等前沿 科技 及其商业模式对传统经济的深度改造和消费行为的深刻影响,为金融 科技 提供了新的服务渠道和运营手段,最终使得业务下沉由可能变为现实。

不过,即使金融 科技 下沉已是大势所趋,我们仍依旧要进行艰辛的 探索 。在这一过程中,行业乃至 社会 所需要的并不仅是“乘风破浪”的豪情,也需正视前进途中的多重障碍。

理解金融 科技 下沉的障碍首先需要理解金融 科技 下沉的意义。

其一,金融 科技 下沉可以从工业化到信息化层面进行理解。银行等被嘲讽为“工业时代的恐龙”并非空穴来风,股市上的低估值也源来有自。

金融机构、金融业务虽然古已有之,但其发展壮大乃至呈现为当今形态,却只有工业革命后的短短一两百年时间(在中国还要更短)。金融过去的壮大受益于工业化,但金融未来的发展却受制于工业化。

因此,金融 科技 下沉所需要 探索 的并不仅仅是实现渠道和技术层面的线上化、信息化,也不仅仅是利用 科技 手段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加覆盖、防控风险,更多是要实现展业方式、组织机制从工业化模式到信息化模式的跃迁。

其二,金融 科技 下沉也可以从城市化到城镇化层面进行理解。除工业化外,城市(镇)化是推动金融发展的另一主要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不断走高的城市(镇)化率相伴随的,一直有(大)城市化还是(中小)城镇化的争论,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有不同侧重。

近年来,随着大城市对居民吸纳能力的饱和、城市治理能力和经济创造能力提升的瓶颈,特别是新冠疫情对“大城市病”的集中暴露,使得城镇化发展路径再次抬头。金融机构、 科技 企业有必要因时而动,向三四线城市及县域下沉,并在其中找到服务实体经济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其三,金融 科技 下沉还可以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到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层面进行理解。随着由财富分配不公导致的民粹主义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泛滥,一时间“退群”、制裁横行,全球化快速向区域化、本土主义衰退。

一方面,与经济基础和国际秩序的变迁相适应,金融机构、 科技 企业也需要降低对国际(及其衍生)业务的依赖。另一方面,在将以前对外产能和国内需求嫁接的过程中,金融 科技 其实也大有可为——金融可以提供必要的资金,以市场化方式引导企业转型; 科技 则可以提供新的交易平台和生态,降低供需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

因此,金融机构 科技 下沉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也非从城市到乡村的降维打击,而是与时代脉搏相关,走出普惠服务的可持续之路。明了于此,就可以正确识别谁是真正的“敌人”(障碍),谁是真正的“朋友”(助力)。

首先,技术对业务的改造和提升具有局限性。 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手段,金融 科技 更是服务手段的手段。虽然出于商业目的,市场上充斥着诸多对于金融 科技 的溢美之词,然而其真正作用的发挥并不乐观。金融业务下沉所面对的问题即非 科技 所能全部解决,也不需要 科技 来全部解决。

比如面向县域小微企业的线上信用贷款,大数据虽然能够提供更多维度的分析,使金融机构能够获取客户的全息画像,更准确全面地把握客户,但在风险控制上依旧不能代替对物的抵(质)押,不能提供优先受偿的手段,而后者连同数据的获取、使用、存储、转让等是法律而非 科技 所能解决的问题。

另外,技术本身也具有局限性。 一方面,相对于工业革命和电气革命,信息技术革命诸多前沿 科技 的真实作用和影响范围本就有限;另一方面,部分前沿 科技 也还处于孵化阶段,能力并未完整展现,与之相应的商业模式也未完全成熟。

比如利用区块链来解决供应链上小散商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虽然区块链是将信任由人转移到算法,甚至鼓吹信任可以上升为信仰,但是一者其运行效率相对低下,不能支撑高频的零售业务,这就大大限缩了其作用发挥的空间;二者其仅能保障上链信息的安全可信,但对信息上链之前的问题却爱莫能助,然而恰恰是上链前而非上链后,线下而非线上才是小散商户信息造假的重头。

最主要的,金融 科技 下沉还不能提供与“公机房”、消费互联网等量齐观的业务贡献,更没有走出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因此也就消减了相关企业的信心和动力。相对于民间金融,金融机构和 科技 企业的比较优势在于批量经营和风险管控。

对于前者,县域及乡村很难提供可以大量标准化经营的场景,小微企业信贷更是如此,金融机构的成本控制和损失发生的大数法则作用发挥有限;对于前者,比如银行等之所以躲在大型企业、国企、公用事业等客户服务的“舒适区”难以走出,关键不在利润挣得多,而在风险管得住,而反观下沉市场,则很难提供如此优质的资产。

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特殊挑战还在于,移动支付主导权的丢失使其 科技 下沉趋于被动。从现在复盘的结论看,正是移动支付的失利导致了金融机构和 科技 企业在互联网市场的“冰火两重天”。

表面看来,移动支付本身利润微薄(甚至免费提供)却投入巨大,与信贷理财相比可谓边缘,然而它却是金融发生频率最高、场景贴合最强的业务,无论对于眼前的客户活跃度还是长远的数字化转型都意义重大。

在支付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信贷缺少了有力的数据和场景支撑,转型顾虑重重、步履蹒跚,理财也是不堪大用(利息高了负债成本上升,利息低了被骂“吸血”),这些都削弱了金融机构争抢县域市场主动权和制高点的能力。

金融 科技 的逻辑虽然可以简单描述为线上化、数字化,但目前线上渠道并不能完全代替线下网点的作用。当前,线下网点关停风潮愈演愈烈,根据银保监会公开的信息,仅2020年上半年就有1332家银行网点关停,而其主要理由就是金融 科技 的发展、线上业务的活跃。 不过,对于渠道作用的发挥,并没有所谓线上一定比线下先进之说,其考量也并不应简化为单纯的成本核算。

质言之,金融 科技 下沉还需线下网点的支撑:一方面,线下网点可以提供信息,在县域及乡村市场,技术和系统所能收集整合的信息有限,还不能脱离传统方式的护持;另一方面,线下网点还可以提供信任,在三四线城市及县乡,熟人 社会 色彩浓厚,在市场中有没有“腿”(网点及人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客户乃至政府的观感,进而影响业务的开拓。

如果说线下渠道更多影响 科技 企业下沉的空间,那金融脱媒则更影响金融机构 科技 下沉的效果。

市场下沉所考验的已不仅仅是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能力,还考验其信息整合能力、 科技 开发能力、产业组织能力乃至生态建设能力,而后四者无疑是金融机构的短板。

以新冠疫情之后的经济重组来说,一些工业龙头企业比如海尔,就在政府支持下用工业云平台支撑企业复工,而头部 科技 企业更是不甘人后,支付宝就从金融支付平台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面向国内全服务行业开放平台,用数字化助推服务业提质扩容。

这些举措不仅仅是削弱了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对企业客户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深远的是其提出了与场景、伙伴深度结合,与下沉市场、数字经济高度契合的金融新玩法。除了资金融通,业务生态的金融脱媒也愈演愈烈地开展起来。

在下沉企业自身层面,下沉障碍来自于供需落差。这种落差形象地说就是一二线城市的金融机构、 科技 企业的业务人员和产品经理去猜甚至是“塞”三四线城市及县乡客户的金融需求。

然而一则,下沉市场客户的需求有其特殊性,其知识背景、信息获取及风险偏好都不同于大城市白领所在、所熟悉的人群,部分业务领域特别是对公信贷等并不能拿标准化产品来来去去复制粘贴。

二则,从来不存在一个抽象化的下沉市场,从一二线城市金融服务发展经验看,城市和网络是磨平人们需求个性、创造标准产品的两大动力,而这两者的作用在三四线城市与县城、乡镇、农村无疑是逐级衰减,于是就形成了金融机构和 科技 企业其实并不熟悉、更加细分的市场环境。

另外,相较于 科技 企业,传统金融机构还有其自身的理念障碍,它们更多是从自身业务而非外部场景出发应用金融 科技 ,对客户需求理解不全面、不深入,更遑论“超预期”满足。在下沉市场,金融 科技 和金融产品仅仅是“够用”,而远非“够好”。

在公共服务提供层面,下沉障碍来自于市场环境。

一者,金融 科技 的作用发挥需要有良好的法制保障, 比如,为金融 科技 发展的良好生态,需要出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来统一建设,避免线上的“断头路”。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市场监管、执法司法,维护风清气正的服务环境。

二者,金融 科技 的作用发挥需要有良好的公共设施, 比如,作为驱动金融 科技 运作“原油”的数据,就需要政府及行业组织加强确权和整合,提供通用的公共平台以激发多方主体的合作意愿与行动。

三者, 金融 科技 的作用发挥还需要良好的政府施政,比如,由于地方银行在股东构成、作用发挥乃至 历史 渊源上的特殊性,下沉市场的地方政府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主义”,影响所及就连大中银行也不免“受气”,这首先不利于金融机构、 科技 企业通过 科技 等手段均等地开展业务,也不利于当地金融市场的 健康 发展,更不利于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保护。

障碍是催人奋进的力量而非逡巡徘徊的借口。

从实现路径来看,金融 科技 下沉并不是靠技术多前沿、资金多雄厚、模式多精致,恰恰相反, 科技 下沉依赖于一项项具体而细微的技术积累,并在积累中不断进化;同时还依赖于一件件百姓日常需求的满足,并在满足中积蓄力量。就是在这样普通的“升级打怪”而非 历史 宏大叙事中, 科技 下沉终将成长为参天大树。

具体来说,各方可从以下方向努力,提升 科技 下沉的含金量。

对于政府来说,关键是加强治理能力,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软件(法制)建设,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更重要的,是有的放矢地建设本地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数字基建”,整合各方力量对前沿场景、基础科学、交叉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动包括政务数据、公共服务数据在内的数据共享,引导企业主动承担助力伙伴数字化转型的 社会 责任,进而形成良性的分工体系,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除此之外,政府还可考虑引入行业自律组织、 社会 专业机构等“第三部门”,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和质量,一方面使行业自律组织充分发挥执行市场原生秩序的作用,行使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功能;另一方面发挥律所、会所、研究机构等 社会 专业机构的比较优势,为金融 科技 下沉保驾护航。

对于 科技 企业来说,关键是加强生态能力,将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基础设施化”,以 社会 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助力 科技 下沉,携手金融机构服务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让数字服务更多样更多元,让智慧生活更丰富更美好。而在这个搭桥赋能中, 科技 企业自身的生态地位也得到提升,并逐渐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再者, 科技 企业还应强化公众对其安全能力的认知,在金融 科技 领域建立信任。

毕竟金融的底线就是安全,作为体验的重要一环而非对立面, 科技 企业可发挥自身在技术储备和实施经验方面的优势, 探索 通过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生物识别、可信环境等手段,既增加安全保障的强度和广度,又在体验上进行“减负”,使客户的资金和信息安全在沉浸式环境中得到无感知的呵护。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关键是加强产品能力,在 科技 下沉过程中,面向的客户是更加细分的企业和千人千面的消费者,其需求和风险各不相同,需要与之匹配的产品精准“滴灌”。 建议首先善用已有产品,包括账户服务、支付结算、理财产品等,以资金运营为突破口向下沉市场本地企业进行赋能,对个人客户则可打造以家庭需求为主题,涵盖养老、安居、教育、 旅游 等在内的一揽子线上化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优化战略产品,瞄准在线办公及其背后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开发在商旅报销、费用核算、工资发放等金融功能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更高频地与客户形成黏度;另一方面推动产品融合,基于开放银行架构对外输出金融服务能力,有选择地与外部高频非金融平台进行合作,互相导流、累积数据。

E. 金融支持复工复产企业包括 从什么方面抓

1、全方位抓好政策宣传,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会同人行市中心支行、荆门银保监分局对近期国家、省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进行了汇编,形成了政策指南。各县(市、区)、市直相关单位、各金融机构要多措并举,切实做好政策宣传,千方百计扩大知晓面。金融机构要充分运用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平台、门户网站、手机APP以及线下营业场所开展政策宣传。五大融资对接平台主管部门要利用业务联系优势,采用定向推介等方式,分行业、分地区点对点做好政策宣讲。金融监管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移动客户端等多渠道、全方位、全天候开展宣传。
2、多渠道组织银企对接,要充分利用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平台、五大融资对接平台、银企“手拉手”等已有渠道开展对接活动。各银行金融机构要实时关注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平台信贷申请动态,及时对接并进行审批,明确专人负责指导答疑,提高对接成功率。五大融资对接平台牵头单位要抓紧摸取本行业企业融资需求,编制融资需求清单,分门别类提供给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对接。对银企“手拉手”活动帮扶企业,各包联行长要主动下沉,创新服务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3、常态化开展专项督导,对各项金融政策落实情况,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人行市中心支行、荆门银保监分局将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银行与企业结合等方式,不定期进行督查巡访。重点就专项再贷款、名单内企业融资降成本、金融创新产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内容进行专项督导。对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整改措施,限期销号。对工作中的正反典型及时通报曝光。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民间融资合法化 浏览:370
怎么看个股的融资余额 浏览:980
支持企业融资的工作措施 浏览:129
如何卖股票不 浏览:914
宜兴市金融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浏览:777
金融机构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 浏览:489
深圳萨摩耶金融公司地址 浏览:345
再融资新政实行日期 浏览:481
融资租赁资产管理招聘 浏览:991
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开展宣传 浏览:904
第一黄金网投资币57五分 浏览:289
金融机构税前坏账计提比率 浏览:176
mobikeofo融资 浏览:371
华发股份研究报告珠海唐家湾 浏览:281
怎么解除微信金融服务 浏览:75
居民中长期贷款包括哪些 浏览:485
中海达融资融券 浏览:988
外汇入金私人账户怎么追回 浏览:185
女性贷款秒批口子 浏览:989
汽车4s店融资经理职责 浏览: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