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银行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哪些金融服务
金融要助推小微发展,主要应该在为小微解决融资难问题上着手。小微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资金短缺,而向银行贷款时常面临着复杂的手续和繁琐的流程,不仅牵扯精力,还有可能耽误发展时机。所以金融应该在保障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尽量简化贷款流程,并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小微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
『贰』 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如何提升
近日,金融学者及金融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就如何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困境的问题展开探讨。 微型企业信贷方案应量身定做 赢周刊:在你看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症结主要是什么? 陆军:中小企业在财税方面的负担还是比较重。在资产负债率方面,中小企业是32.57%,央企是65%。有的企业规模已经超过一两千人,销售额可能有几千万,但是很多企业求贷无门。像这样的企业,可能在北欧国家都是大型企业了。去年对珠三角中小微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53%的小企业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周转,无外部融资,仅46.97%有借贷的历史。年销售规模越小的企业,银行融资的比例越低。28.18%的小企业2011年比2010年获贷额度下降,63.3%的小企业有融资的需求,但需求的额度比较小,75.4%的小企业贷款需求在100万以内。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是跟中小企业本身的特质有关系的。要改善这些特质是很不容易的,这可能是它与生俱来的。比如说规模小、进入门槛低,门槛低的话,同质化的程度就可能比较高,市场竞争也比较激烈,所以承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中小企业的产品可能无法在有竞争力的成本下完成,制造成本太高,无法达到适当的边际利润。创办人无法有效管理,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无法提供合格的抵押担保品。包括技术的进步,现在也是非常快,市场的变化也是非常快,中国经济的特点就是过剩,产能过剩,投资量非常大。门槛低的,很容易造成过剩。现在有一个说法,PE满天飞、VC遍地爬,但是多半是投资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型阶段,甚至是上市之前的临门一脚。实际上,VC、PE很少在种子阶段进入,所以中小企业要依赖于直接融资还是大有文章可以做的。 陈杰:中小企业在投融资市场是一个弱势群体,所以各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都会有政策性的部门或者政策性的机制去解决。在实践的工作中,我们发现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以解构或拆解为两个子问题,一个是公平的问题,一个是效率的问题。公平的问题可能更多是政府的事,是政策环境建设的问题。难融资的问题,是市场配置效率的问题,市场是否有效,包括市场的发育,还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的问题。现在银行做中小企业贷款,边际成本和风险控制比大项目是高的。另外,中小企业还存在着税收、股权、报表等问题,这本身就是信用的问题。融资难的问题如果从这两个角度去解构和入手解决的话,可能会更有效。 赢周刊:与中小企业相比,微型企业的融资是否更困难?针对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银行有何措施? 董建岳:目前,数量庞大的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确实尤显突出和强烈。微型企业贷款普遍呈现金额小、笔数多、银行人力成本高等特征,尤其是部分微小企业自身还存在现金流不稳、财务管理不健全、缺乏有效抵押物、经营不甚规范等问题,这使得微型企业融资难上加难。我认为,应该要设计区别于传统信贷业务的专门的解决方案。如果对微型企业(的)只有几十万元的贷款,要花费与大型企业(的)几十亿贷款一样多的时间和人力,我想无论是对于银行还是客户,都是无法接受的。对银行来说,这笔贷款的收益可能还无法覆盖成本;对客户来说,可能因为程序太复杂,时间太长,效率太低,从而抑制客户的金融需求。所以银行做好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关键是要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上下工夫。目前,微型企业金融业务最好的办法是向零售业务靠拢,通过标准化产品、快捷流程和灵活机制实现业务快速批量处理。当然,我们也要把握好微型企业金融服务风险管理的尺度和方法,通过“大数原则”及“收益覆盖风险”机制,同时适度提高风险容忍度,积极完善微型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和不良贷款快速核销制度,为微型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应专业化 赢周刊:您认为中小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应该怎样做? 董建岳:实事求是地讲,多数中小银行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都做得不是很好,因为他们自身的转型还没到位,更因为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有很强的专业性。在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中,营销人员常常是大中小型客户一起做。做大客户既省时省力,又具有相对较高的收益,业务人员不自觉地提高了中小企业客户的准入门槛;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具有“短、频、急”的特点,对银行审批效率要求很高,在传统的信贷模式下难以得到较好的解决。正是这种经营模式制约了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发展。 我认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一定要走专业化道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具体来讲,商业银行要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专营服务模式,包括专营网点机构、专业团队、专业产品、专业流程和管理制度、专业IT技术以及实现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等等。 去年,我们推出了服务小微企业的“十大”举措,包括设立专项信贷额度、建立小企业专营机构、配备专营业务团队和专职风险管理团队等,同时启动了金融专业营销体系改革试点。目前,已在全国设立了57家小企业贷款中心,专营小企业融资业务,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产品和服务,如与花旗合作研发的“好融通”产品,专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快融通”产品主要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提供融资解决方案;“市场贷”产品以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等等。在这些措施的有力推动下,我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保持稳步增长,战略转型初见成效。截至2011年末,中小企业一般贷款余额近2000亿元,在全行对公人民币一般贷款占比近52%,比年初增长248亿元;中小企业人民币一般贷款客户近10000户,在全行对公人民币一般贷款客户占比超过83%。其中,小微企业人民币一般贷款余额887亿元。 赢周刊:那么,企业又应该有何作为? 陈杰:在大趋势之下,具体实现的落脚点可能还是在有效市场方面,这个有效市场无非是供给与需求的契合。具体来说,我们认为是三个结合,一个是企业本身的战略和融资策略的结合,二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也就是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的结合,第三是人力和知识的结合。中小企业成长的融资需求,源于成长驱动因素,又取决于融资策略的选择是否有效、是否到位。目前在实际操作上,中小企业融资市场融资需求的顺序,首先是融得到、融得快、融得多、融得长、融得便宜。“二八法则”,我们去看,80%的中小企业需要整体门槛的降低,20%可能是成长性的,单一渠道尤其是已有的间接融资的渠道不能满足需求。这样的话如何匹配需求端和供给方的矛盾,比如,我们在银行的贷款政策上,通俗来说是砖头抵押物,但是中小企业可能抵押物不够,这样征信市场就出来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担保行业在中国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坚强地生存下来并且有所发展。当然,我们认为担保行业是一个过渡业态,会有一个景气期,但也面临着如何升级和优化结构的问题,如何管理风险、创造价值(的问题)。 从企业端来说,融资的结构包括内部和外部。交易所现在的私募债,包括集合产品,包括银行间商品非公开的定向发行的融资,也就是说债券市场的品种在增加,资本市场有所倾斜,包括创业板、中小板的推出,这也支持了我们所说的拐点出现的判断。针对不同的中小企业,不同周期、不同产业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匹配。比如说早期,它可能是VC加担保,加一些政策性的工具降低门槛,对成长期的中小企业,PE的介入。政策性与市场化的结合,还有就是在金融产业的金字塔中发挥区域半径的优势等。 政府与市场应联合“出手” 赢周刊: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关键点在哪里? 周高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既要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原则,也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如何确定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边界,这是必须想清楚和做明白(的)。有的地方政府是全部都出了手,方式方法简单,行政干预过重;这样不仅造成政府信用的透支,公共服务不到位,还扰乱了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首先是要充分尊重和依靠市场的力量,要相信市场推动中小企业优胜劣汰的根本机制。金融市场在支持中小企业时有一套复杂、严密的筛选机制,在这一点来说,政府不能替代金融机构的选择。只有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自主选择,那些经营规范、抗风险能力强、信用水平高的中小企业,才能经过优胜劣汰、脱颖而出,得到融资的支持获得发展。 赢周刊:地方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周高雄:政府的作用在于弥补市场失灵和推动金融深化改革。具体来说,应该着力于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市场的基础建设,优化市场的发展环境。要通过建立健全信用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广东有一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将“信用村”建设起来,小企业的信用一目了然。梅州更进一步,建立了评级,评级为A的金融机构提供服务,B级的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服务。这样的话,企业和金融的对接更加便利和有效。广东开展“三打两建”活动,这是一个重要机遇,其核心内容就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通过这次活动广东中小企业信用环境一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在信用建设方面,地方政府应该特别重视中小企业首次融资的问题。一般来说,融资难主要是首次融资难,融了之后就比较容易了。此外,要加强债权人的司法保护,营造相应的法治环境,也就是至少要还本。 第二是市场平台的建设,拓展市场的覆盖面。没有一个高效完善的金融市场平台,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知识产权、股权等资产就缺乏价格发现和价值实现的渠道,抵押物缺乏这一制约融资的难题就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现在场外交易市场的发育还远远不足。我们要大力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拓展技术、股权等产权市场的平台和深度。 第三是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市场的参与度。要放宽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主体。但中小金融组织体系的发展没有与此相适应的循环保险制度,金融监管体系等体制建设就容易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在这些方面,我们既要积极,也要稳妥。我们鼓励佛山第一家民营金融控股集团的成立,他们成立之初(有)不到20亿的资产,这次他们展销时已经达到了50亿。像这样有实力的民间金融集团,应该鼓励他们,做多做大做强。 第四是要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市场分工的协作水平。包括如何创新和落实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批发商和中小金融组织的零售商分工协作机制,如何将各类金融机构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上升为制度性的安排,并进行推广。这些问题都需要好好的研究。 陆军:我们不能说政府不作为,我觉得就是政府的劲头太足了。西方那些国家的政府来看我们的政府,他们简直觉得是非常恐怖,一个一个劲头十足要做业绩,而且因为政府掌握了比较多的资源,力度也比较大。政府应该要加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政府很多投资到“铁公基”中。金融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我们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一点是最核心的,是政府应该做的。 中小企业为银行带来新机遇 赢周刊: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转型升级的需求,是否会给金融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陈杰:最近在市场上,我们感觉出现了拐点。我们认为这个拐点可能会打开未来一个区域零售的,包括草根金融的增长之路。它的逻辑在哪里呢?在成熟经济体的资本市场,我们简化地去划分它,它是一个简单的三层金字塔。最顶层是大的、成熟的市场,已经寡头化或类寡头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共同基金、保险公司等。最底层终端的就是金融消费者,中间板块是各层次、各门类的金融服务机构,而这一块,中国经济体还没有很好发育,甚至是扭曲的。温州金融事件,我们可能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内在的需求被扭曲的满足,而导致了扭曲的结果,导致了风险,未来可能会有非常大的成长,可能会有井喷。具体市场参与者如何把握风险,如何抓住机遇,这就变得比较重要了。 周高雄:仅仅在过去三年中,全国就新设立了小额贷款公司4288家(以及)村镇银行等等,融资担保机构超过3000家,还有数百家小型商业银行,数以千计的融资租赁公司。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已催生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浙江、深圳等地已将它作为自己的金融主攻方向。天津在股权融资等方面也走在我们的前面。各地争夺这个金融服务制高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广东金融界要重视和研究这个趋势和方向,广东要建设金融强省,绝对不能忽视金融行业中的这个战略性新型行业。 董建岳: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着全国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60%左右。可以肯定,民营经济将是推动下一轮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强劲动力。从商业角度看,中小企业发展潜力巨大,直接关系着中国经济的未来,这无疑是银行业务的一片“蓝海”。 不过,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不再是企业资金的唯一来源。直接融资市场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1年,我国以股票、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为主构成的直接融资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4.5%提高到30%左右,直接融资占比大幅提升,非金融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达2.21万亿元;PE投资金额290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48%;VC投资金额89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58%。 银行别“一窝蜂”转向中小企业 赢周刊:银行服务中小企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董建岳:首先要防止战略趋同。现在无论是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农商行,都纷纷提出“服务中小企业”的口号。但是,这种“一窝蜂转向中小企业”的做法,是否对所有银行都能行得通?是否能够真正服务好中小企业?资源配置是否科学?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业务格局,不同类型的银行都有自己服务的主要客群,例如大型银行主要侧重服务大项目、大客户,发放中长期贷款和基本建设项目贷款。而中小银行包括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和农信社,则以服务中小企业,提供中小项目信贷、贸易融资和流动性贷款为主。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建立起多元化、多层级的银行服务体系,各家银行确立与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战略定位,强调错位发展、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服务好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反之,如果没有区别,所有银行做所有的业务,正如现在大小银行都去做中小企业业务,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必定是低效的,对客户的服务也做不到专业。 所谓术业有专攻,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的方向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要避免战略上的趋同。以前银行有“垒大户”的现象,现在又扎堆中小企业,我个人认为都同样不是理性的发展思路。 赢周刊:银行应如何做好风险管控? 董建岳: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风险管理很重要。风险管控不好,做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只能是“死路一条”。具体来讲,商业银行不仅需要在各级机构建立专职风险管理团队、制定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采用先进的IT系统加强定量分析,而且也要全流程加强精细化管理,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比如,在贷前认真做好调查工作,确保发现中小企业真实的融资需求;贷中加强对信贷资金的监控,防止资金被挪用;贷后管理好客户的回款资金,确保及时归还银行贷款。
『叁』 国家对小微企业有哪些金融扶持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20年4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出台的支持企业政策措施,助力企业渡难关;在减税降费方面,采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延长交通运输和餐饮住宿等企业亏损结转年限、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价格等措施,加上去年减税降费政策翘尾,这些可为企业减负1.6万亿元。同时按程序提前下达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1.29万亿元。在金融支持方面,通过3次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3.55万亿元低成本资金,用于向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另外截至3月底已对约8800亿元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下一步,要在扩大实施前期有效政策基础上,多措并举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并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研究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支持。帮扶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缓解房租、用工等成本压力。
应答时间:2020-12-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肆』 金融机构如何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金融机构要助推小微企业发展,主要应该在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上着手回。小微企业答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资金短缺,而向银行贷款时常面临着复杂的手续和繁琐的流程,不仅牵扯精力,还有可能耽误发展时机。所以金融机构应该在保障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尽量简化贷款流程,并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
『伍』 商业银行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小微企业发展及其融资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小微企业对GDP税收、就业贡献大。此外,小微企业体制机制灵活,在科技、产品等创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小的是美好的。 就我国而言,小微企业具有特殊重要性:一是在市场经济下,很多企业只能从小微起步,逐步发展起来。因此,越是搞市场经济,小微企业就日益重要。二是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看,目前正经历农村非农产业、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讲,大量小微企业的成长是这一过程的重要载体。 对商业银行而言,小微企业融资,由于其特殊矛盾、特殊规律,是一世界性难题,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迫切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事实上,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以及我国近年来从商业银行到政府等机构,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实践探索,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 做任何事情,只有认识并把握了其特殊矛盾、特殊规律及其决定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心应手。做小微企业融资也是这样。所谓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最佳实践,就是在认识并把握其特殊矛盾、特殊规律及其决定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的实践。而据笔者观察研究,就小微企业融资对象及其过程和结果而言,其特点主要有: 一是初创成长阶段。少数小微企业或超越初创成长阶段,比如某些百年小微老店,但初创成长阶段是绝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特征。后几个特点实际上都派生于或附属于这一生命周期特征。所以,做小微企业信贷,必须认识并把握这一生命周期特征。这就需要商业银行针对初创成长阶段小微企业提供相应的产品及商业模式。 二是平均存活率较低。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3.7年,小微企业平均寿命则仅为2.9年。这对商业银行的解决方案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要审慎甄别,严控风险。其二是要发挥各方主观能动性,尤其是通过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的共同努力,总体延长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 三是少几可能做强做大。尽管小微企业总体平均存活率较低,其中少几却可能做强做大。商业银行应具备慧眼识珠、伯乐识马并谋划助推小微企业发展的智慧。 四是业主家族式治理。大部分小微企业属于个体私营性质,通常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更多了解业主家庭、家族,从知晓客户到亲近客户到帮助客户到感动客户,从而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形成真诚互动, 五是财务报表不规范甚至虚假,隐瞒企业的真实经营状态,误导银行发放贷款或者是获得贷款后改变资金用途等。对此,商业银行要有解决方案,根据小企业提供的原始单据,以及搜集和了解到的相关信息,了解企业资产与负债的真实状况。 六是急小短。这是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突出特点。急,商业机会稍纵即逝,需急钱抓商业机会;资金周转困难或断裂,需急钱解困救命。小,少则千百,多则几百万。短,周转一下,过个桥,过个夜。这对商业银行的启示是:第一,要快速决策。必须构建高效快速授信决策机制。第二,要发展小额信贷。第三,要研发超短便利信贷产品。 七是成本较高。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往往额度小、频率高,这使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方的成本大大高于大中企业。除了需要政府补贴及税收等政策优惠,也需要商业银行采取针对性管理及技术手段尽可能降低内生成本。比如数据仓库技术和网上银行两项技术的应用,就可大大降低小微企业信贷的内生成本。 八是风险较高。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较高是小微信贷的固有特点。世界银行2008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大、中、小企业的贷款不良率分别为3.9%、5.7%和7.4%,小企业的风险比大中型企业分别高46%和90%。针对于此,商业银行要有一定的风险偏好或风险容忍度,有能力承受并管控相应风险。既要善于风险定价,同时又要防范“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更要善于利用政府和社会组织资源管控风险。 九是单靠市场机制不能收敛于有效均衡或出清。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65%左右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25%左右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10%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来源于民间集资方式,有2/3的中小企业普遍感到发展资金不足。据统计,我国银行针对非公企业的拒贷率超过56%,而83%的小微企业更愿意选择民间借贷来实现融资,通过银行融资的部分尚不足20%。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应的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以及利益动力不足或利益机制不完善。这就要求:第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更要有所作为。比如建立政策性风险补充制度;完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政策;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差异化监管及货币政策;建设良好社会信用环境。第二,中介机构要有所作为。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有效分散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加速建立健全征信系统,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第三,作为需求方的小微企业自身要有所作为。比如诚信、守信,不要动辄“跑跑”。第四,作为供应方的商业银行当然更应有所作为。应更主动更积极地接近、知晓小微企业,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弥补信息不完全,同时不断创新与小微企业共生共荣的产品及可持续商业模式。 从哲学上讲,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就无所作为,人是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上述小微企业融资的九个特点,是规律性的,因此,必须在尊重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所谓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最佳实践,不外两点:一是尊重客观规律,充分认识并把握规律性的小微信贷特点;二是在不断实践中,尊重客观规律,针对小微信贷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前者可谓“因你而变”,后者可谓“因我而变”。这也是做好小微信贷的唯物辩证法。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最佳实践导论》一书系统而深入地梳理研究国内外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的实践经验或最佳实践,从一定理论高度总结提炼商业银行及政府机构在这方面的“最佳实践”。
『陆』 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人民银行采取了哪些措施
人民银行非常重视社会融资问题。从货币政策执行层面看,央行今年以来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应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需要,不断创新、丰富政策工具,优化政策工具的组合,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主要采取了六个方面措施:(1)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搭配使用常规公开市场操作,正逆回购,以及短期流动调节工具,适时调节流动性,保持流动性衡量合理适度。(2)两次定向降准。这些措施都是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优化信贷结构配置。(3)适当调整宏观审慎政策参数,加大了小微企业,“三农”,以及加大了中西部信贷支持。(4)在10个省市开展人民银行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也就是SLF新设工具的试点,该工具在于完善人民银行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渠道。(5)新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分为: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同时近期出台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再贴现额度120亿,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且利率下调一个百分点,也在于发挥这方面结构性力度,进一步提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6)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柒』 在银行做小微企业贷款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第一次从事这种工作,不熟悉!
我自己写的,你可以参考一下:
银行调查中小企业贷款注意事项
一、到企业第一件事要审查什么?或者说业务背景是什么?
就是指业务自身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中包括:这笔业务的来源、关系背景等等,本人认为,来到企业,首先是确认实际控制人是谁。多年来我们的银行吃过相类似的亏,来到企业,聊聊天,转一圈,企业规模像模像样,就觉得这个企业还可以,其实我们所看到的是企业昨天才准备好的现场,结果呢,我们闹了半天,参观的只是一家空壳公司。
如何判断 “他”是不是实际控制人,本人归结出几点企业共性供同僚参考:
1、老板对企业的熟悉程度,包括办公摆设、企业经营状况、所处行业知识等;
2、老板对自己办公室的熟悉程度,如:办公室茶具的使用、办公台(电脑)熟悉程度等;
3、办公室里是否有老板生活用具;
4、在我们交谈过程中是否有人员经常进来要老板签字或者咨询问题。
二、对企业有一个大概认识。
从来到企业开始,进入企业办公区,可以一路观察企业生产、生活区域结构,经营场所,设备状况,员工精神状态等,从中我们可以估算出企业经营状态,例如:我们碰到过企业员工为了业务上的事情在大厅里争吵,这里说明什么,可以说是内部协调出现问题,也可以说明企业具备一定的活力;又如: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家有养鱼、烧香、种植盆景等习惯,如果鱼缸没有打气、花草长时间没有人打理,这种企业我们就要小心,不是忙得没有时间打理,也许是企业的管理水平或者企业归属感改变了。
三、与老板正式面对面交谈。
不同人有不同的谈话效果,好的金融从业人员在交谈中不但能将企业真实情况了解彻底,还可以让企业老板对他充满信心,为将来达到业务收益最大化打下坚实基础,相反,不会掌控交谈节奏的人,即使你提出再好的方案,对方还是不放心,更不要说提供什么企业信息。
我们会发现往往行长来或者是分行审批人员来与客户交谈,能实现贷款条件的可能性具有很明显的差别,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家气场不同,其结果是坏的企业随便应付你,好的企业不会给你很好的条件,即使将来业务办成银行也不会有很大的综合收益,而且永远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我们很难有议价能力,这种企业做大做强后流失率会很高。
这个阶段本人推荐几个要点:
1、事前准备,客户经理在去现场调查前一天,尽量通过所有可以的渠道了解企业背景,并针对本行信贷调查要求,逐一列举需要获得企业信息的问题,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我们在现场时就可以避免因紧张而导致思路混乱。
2、使经营者尽快放松,大部分老板都希望以强势面对银行,但实际上心里是没有底气的,交谈前期应谈论一些轻松话题,获取他的信任。
3、按照之前准备的资料,有次序的、系统的引导老板介绍企业情况,我们最终还要在自己的脑海里整理出一套由经营者口述的财务报表,这个报表的形成,与下一步到财务室核查会计资料起承接作用,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中测算出企业实际资金缺口,现金流情况,以致可以初步推断出本笔业务的贷款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在交谈中,切勿让老板“习惯性”跑题,要不然,很快就要到吃饭时间了。
4、找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中我们可以发掘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可持续发展潜力、违约成本等信息。
注意事项:信息不匹配,企业在对外回答问题时,一般会提及以下几个概念与我们有所差别,如:销售额、销售收入、下游客户等等,对于老板,我在外面拿到多少订单,工厂生产多少产品就是我的销售额,只要我的产品最终是给富士康使用的,我就是跟富士康生产产品;对于财务人员,我有多少出货单我就有多少销售额,当中,还包括代工不包料的加工费收入;但是,对于银行,我们看中的是企业银行流水,银行对账单入账多少,企业销售额多少。当中出现的数据误差相当明显,因为销售确认法与入账确认法产生的销售额误差可以相当大,接一手订单跟二手订单的收入结构和业务风险截然不同,二手单一般不包括原材料价格,按期回款的安全系数也有所差异,所以,我们在办理业务中,应明确细分企业收入的结构,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规避相关风险。
四、财务室核查企业数据情况。
对于企业提供的资料给予客观确认,这个环节有两个目的,第一,收集需要上报贷款业务所需的资料,第二,确认相关财务数据、合规合法文件等资料。以下本人提供几个要点供大家参考:
1、彼此了解,解除戒备。大多数企业财务都不健全,见到有人来查账都会觉得不自在,在不知前因的时候我们很难获得全面真实的财务信息,再有,我们之后需要补充材料,咨询疑问时希望客户尽快配合,因此,我们必须要打破对方戒备,让她放松警戒,以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比如:请老板引见、交换名片、表明这次核查的方式和目的等。另外,在整理贷前资料及贷后维护上,之前的良好关系可以帮助你解决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2、核查财务电脑台账、套帐,抽取相关相关凭证加以确认,一般情况下银行客户经理不会花太多时间在这个环节,一方面是因为时间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银行相关人员对于工业会计认识不深,我不想避讳这个问题,事实上,多年来由于银行业发展过快,特别是沿海一线城市,导致许多经办人员还没有来得及学习、消化、积累相关工作经验,马上就被派到“实际战场”,甚至现在有些经营单位的客户经理到岗两三年就已经成为本经营单位的老师傅,导致贷前调查粗制滥造,不但增加审批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营风险。这个环节我想至少我们要做到“亲眼观,亲手查”。以下把本人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的几点特殊问题提及参考:
①对账单与网银账户明细不符,这是企业做大现金流水的途径之一,现在只要你懂得使用电脑软件,就很容易更改网银资料,因此,我们必须亲眼核对,最好是要求企业打开网上银行系统核对;
②收入结构的细分,按企业原材料采购金额与成品价格占比不同,本人将企业分为两种:一种是包工包料生产,毛利一般在20%左右,另一种是包工不包料生产,这种企业资金回笼较少,但是利润率较高,滞销情况较少,在考虑其销售额、盈利能力、还款能力时,应加入逆向计算考量。如果纯粹收加工费的企业,今年的行情,本人建议谨慎介入,因为这些企业主要接到的是三、四手订单。如何判断企业是否纯加工生产企业?有一种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看合同单价。
③查看他行《贷款合同》,确认是否有相关约束条款;
④设备再抵押,曾经发现有企业将已在境外按揭的设备交给我们,准备蒙骗银行作再次抵押业务,本人曾在审查企业银行对账单时,发现每个月企业都会有一笔固定资金转出,收款人注明某银行机械按揭部(英文缩写),在不断追问下,对方最终不得不承认相关事实。我想,其实国内银行在存量贷款中已经有一些类似再抵押业务发生了。现在的经济大环境下,大家是否应该吸取其中经验,避免风险再次出现呢?
⑤贷前多次到企业拜访,你将获得更多的企业信息和收益,这不单只对自己工作的负责,还可以得到老板的信任和理解,让彼此之间都能珍惜每一笔业务的成果;
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反映的企业销售收入不符,按照《会计法》要求,企业可以有三种销售收入记账方式:1、销售确认法,即凭出库单记账;2、开票确认法,即以开出增值税发票作为凭证记账;3、到帐确认法,即以收到货款作为入账凭证。三种记账法都符合要求,但是,企业对银行提供的数据一般是以“销售确认法”入账的财会报表,而税局一般要求企业申报的是以“开票确认法”确认的销售收入,我们在分析企业经营能力时,应该参考多面因素客观分析。
五、现场考察生产车间状况。
通过现场目测设备、仓库、开工率、成品等状况估算企业年销售能力及管理能力等。
1、设备状况,包括:品牌(国产、进口)、使用率等等,一般零部件加工企业使用最多的是CNC加工中心、冲压机、注塑机、车床等,不同的设备产生的效益不同,五年前一台320注塑机日加工费收入可以达到1000元左右,设备回报周期在一年半以内,现在由于竞争较大,订单减少,一般需要两年多时间,由此,我们还可以推算出企业整体生产规模;根据产品在市场上的状况,我们可以推算出企业资金周转率,例如,精密度高的零配件销售价格较高,收款条件较好,一般以月结为主。
2、部门设置是否合理,管理较好的企业一般有质监、研发、仓管等部门,我们通过参观这些部门的摆设合理性(包括人力及硬件设备)判断企业发展状况。例如:模具制造厂,由于模具设计占整个产品价值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企业拥有一个稳定在三、五人以上的设计部门,就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3、存货的提示,存货当中分原材料和成品两大类,材料整体堆放情况看出企业管理水平,成品包装可以判断出企业销售情况,包括流转情况、下游客户质量、是否滞销等,例如:模具加工厂生产出来的3m*3m和6m*3m模具,由于工艺流程难度区别较大,产生的效益相差很多,其市场竞争力明显拉开;另,仓库中原材料可以判断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企业资金压力、年销售额等信息,例如:目测原材料价值,参考企业销售周转率,两者相乘,可以估计企业全年销售规模。
4、考勤卡、电费的提示,有些企业24小时开工,并不意味着生意很好,比如说线材企业,在生产高精密铜线时,由于设备制约,不允许快速拉丝,企业必须24小时加班才能完成生产计划。另外,我们在参考电费情况时,有些同僚往往注重缴费金额而忽略实际度数,我们拿出深圳电费缴费清单参考,这份清单右下角清楚列明,用电收费分峰期、平期、谷期三个时间段,电费单价分别为1.08元、0.73元、0.28元,前后相差三倍多,如果完全以缴费金额判断企业开工情况会有一定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