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有多少家银行,分别叫什么
银行作为一种金融机构,与日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的金融机构主要由中央银行、民间金融机构和政府金融机构这本大部组成。中央银行主要是指日本银行;民间金融机构是指民间的财团企业等所经办的各种城市银行、地方银行、信贷银行、互利银行等。另外还包括一些民营的生命、财产保险公司;政府金融机构是指以借贷资金为主要业务的日本开发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和一些金融公库,另外还包括邮局的邮政储蓄等等。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然是那些民营的普通商业银行占着主导地位。其中大规模的城市银行全国主要有如下十二家:第一劝业银行、樱花银行、富士银行、大和银行、三菱银行、三和银行、东海银行、协和银行、大和银行、东京银行、?玉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等等。这十二行的资金总额占据日本全部金融机构资金总额的四分之一。
在银行开户对日本人来就是极为普通的事情。因为利用银行的户头,人们不仅可以储蓄,还可用于各种款项的收付转帐,甚为方便。比如房租、水电煤气、电话费等都可由银行从客户的户头上直接转付。个为的工资或其他收入也可以直接从对方转入存折户头。
日本银行一般存款业务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零存整存款、高额活利存款等等。
在银行开设户头存款时,先填好存款单。存款单上所要填的姓名、住址、电话号码、存款金额等项目。将存款单、现金和图章交给银行工作人员,然后他将存折作好后和图章一起还给你不算办完了。以后每次存款只需要拿着存折和现金,填好存款单就可以办理,而取款时还必须带上图章才能办理取款手续。
现在在日本,人们已比较习惯于使用用存取款信用卡。办理存取款信用卡时,自己要设定一个四位数的密码。有了存取款信用卡,可以不用存折和图章,也不必一一填写存取款单,直接用银行设置的卡片机自由地存款或取款和查对现有存款金额。另外,日本的银行窗口营业时间都比较短,平时到下午三点就停止了业务,星期六和星期日还不营业,而卡片机还可以继续运转,一般持续到下午六点。这样存取款的时间范围加大了,也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日本的货币叫日元,以?字表示。货币种类分纸币和硬币两种。现在日本发行的纸币面值有10000?,5000?1000?三种(原来的500?纸币现已不太常见,当然仍可以使用)。硬币面值有500?,50?,10?,5?,1?,六种。日元现在是世界上18种可以自由流通的货币之一。以日元兑换其他世界通行外汇也是很方便的。除东京银行为外汇兑换专门银行以外,其他另有近190家银行经过日本大藏省批准可以进行外汇兑换业务。这些可以进行外汇兑换业务的银行通常人们简称它为???。
除了这些日本的银行以外,还有70多家外国银行在日本开设了90多个支店。其中美国的银行占三之一。另外有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银行。这些银行的支店有70%集中在首都东京,其余一些散布在大阪、横浜、神户等大中型城市。外国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存款、贷款和进行外汇兑换。但它们的储蓄额并不高,只占日本全国各银行储蓄总额的1%。而贷款率则超过日本全国银行总货款额的3%。除了这些外国银行的支店以外,还有100多家银行在日本设有办事处。中国银行也在东京设有常驻办事处。
现在,日本已有不少家银行和中建立了业务联系,而其中又以三和银行为捷足先登。三和银行于1963年就与中国银行建立了代理业务。尔后,于1971年作为日本的银行首次参加了广州交易会。1972年在日元人民币直接结算问题上与中国银行首脑最初达成协议。1980年以后,三和银行积极致力于发展在中国境内的银行业务。到目前为止,在北京、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地设立了五个常驻代办处,并在深圳和上海浦东开办了分行。现在与我国建立了银行业务,并有北京、上海、大连、广州、天津、深圳等地设立了常驻代办处的银行还有第一劝业银行、樱花银行、富士银行、住友银行、三菱银行等等。
但是,从几年前开始,日本的银行储蓄额的增长开始变得缓慢,当然,晕与日本整个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景气状况不无关系。但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属于政府金融机构之一的邮政储蓄额的上升。有材料表明,到1975年(昭和50年)为止,日本的邮政储蓄总额终于突破了50兆日元大关。特别是从40兆日元增长到50兆日元只经过了短短的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其增加额相当于一个大规模城市银行储蓄金总额。邮政储蓄之所以增长如此之快,很大的原因在于它对低额储蓄(原为300万日元以下,后增长600万日元以下)的利息不计税。面对这种竞争,银行也实行了类似政策。即所谓复利利息指定日期定期存款,并对低额储蓄(300万日元以下)利息实行免税(俗称???制度)等等。然 而,实行不久,发现许多人利用这一点,以虚名乱开低额储蓄户头,进行偷税漏税,迫不得已,???制度于1988年(昭和63年被废止。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银行储蓄利息偏低,现在更多的日本人热衷于股票交易。特别是家庭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使许多人能不到交易所去,坐在家里就可以得到有关的股票信息,也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简单地购入股份或抛售股份。有些人甚至把这种股票交易视为一种金钱游戏。尽管购买股票含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但一旦看准行情,买到看涨的股票,得到的利润要比银行储蓄的利息大得多。从而股票交易市场从银行手中争走了越来越多的顾客。面对这种人们日益脱离银行的现象,日本的银行家们今后不得不更加绞尽脑汁,苦心经营,来维持自己在金融界的地位。
B. 日本主要的银行有哪
银行作为一种金融机构,与日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的金融机构主要由中央银行、民间金融机构和政府金融机构这本大部组成。中央银行主要是指日本银行;民间金融机构是指民间的财团企业等所经办的各种城市银行、地方银行、信贷银行、互利银行等。另外还包括一些民营的生命、财产保险公司;政府金融机构是指以借贷资金为主要业务的日本开发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和一些金融公库,另外还包括邮局的邮政储蓄等等。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然是那些民营的普通商业银行占着主导地位。其中大规模的城市银行全国主要有如下十二家:第一劝业银行、樱花银行、富士银行、大和银行、三菱银行、三和银行、东海银行、协和银行、大和银行、东京银行、?玉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等等。这十二行的资金总额占据日本全部金融机构资金总额的四分之一。
在银行开户对日本人来就是极为普通的事情。因为利用银行的户头,人们不仅可以储蓄,还可用于各种款项的收付转帐,甚为方便。比如房租、水电煤气、电话费等都可由银行从客户的户头上直接转付。个为的工资或其他收入也可以直接从对方转入存折户头。
日本银行一般存款业务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零存整存款、高额活利存款等等。
在银行开设户头存款时,先填好存款单。存款单上所要填的姓名、住址、电话号码、存款金额等项目。将存款单、现金和图章交给银行工作人员,然后他将存折作好后和图章一起还给你不算办完了。以后每次存款只需要拿着存折和现金,填好存款单就可以办理,而取款时还必须带上图章才能办理取款手续。
现在在日本,人们已比较习惯于使用用存取款信用卡。办理存取款信用卡时,自己要设定一个四位数的密码。有了存取款信用卡,可以不用存折和图章,也不必一一填写存取款单,直接用银行设置的卡片机自由地存款或取款和查对现有存款金额。另外,日本的银行窗口营业时间都比较短,平时到下午三点就停止了业务,星期六和星期日还不营业,而卡片机还可以继续运转,一般持续到下午六点。这样存取款的时间范围加大了,也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日本的货币叫日元,以?字表示。货币种类分纸币和硬币两种。现在日本发行的纸币面值有10000?,5000?1000?三种(原来的500?纸币现已不太常见,当然仍可以使用)。硬币面值有500?,50?,10?,5?,1?,六种。日元现在是世界上18种可以自由流通的货币之一。以日元兑换其他世界通行外汇也是很方便的。除东京银行为外汇兑换专门银行以外,其他另有近190家银行经过日本大藏省批准可以进行外汇兑换业务。这些可以进行外汇兑换业务的银行通常人们简称它为???。
除了这些日本的银行以外,还有70多家外国银行在日本开设了90多个支店。其中美国的银行占三之一。另外有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银行。这些银行的支店有70%集中在首都东京,其余一些散布在大阪、横浜、神户等大中型城市。外国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存款、贷款和进行外汇兑换。但它们的储蓄额并不高,只占日本全国各银行储蓄总额的1%。而贷款率则超过日本全国银行总货款额的3%。除了这些外国银行的支店以外,还有100多家银行在日本设有办事处。中国银行也在东京设有常驻办事处。
现在,日本已有不少家银行和中建立了业务联系,而其中又以三和银行为捷足先登。三和银行于1963年就与中国银行建立了代理业务。尔后,于1971年作为日本的银行首次参加了广州交易会。1972年在日元人民币直接结算问题上与中国银行首脑最初达成协议。1980年以后,三和银行积极致力于发展在中国境内的银行业务。到目前为止,在北京、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地设立了五个常驻代办处,并在深圳和上海浦东开办了分行。现在与我国建立了银行业务,并有北京、上海、大连、广州、天津、深圳等地设立了常驻代办处的银行还有第一劝业银行、樱花银行、富士银行、住友银行、三菱银行等等。
但是,从几年前开始,日本的银行储蓄额的增长开始变得缓慢,当然,晕与日本整个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景气状况不无关系。但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属于政府金融机构之一的邮政储蓄额的上升。有材料表明,到1975年(昭和50年)为止,日本的邮政储蓄总额终于突破了50兆日元大关。特别是从40兆日元增长到50兆日元只经过了短短的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其增加额相当于一个大规模城市银行储蓄金总额。邮政储蓄之所以增长如此之快,很大的原因在于它对低额储蓄(原为300万日元以下,后增长600万日元以下)的利息不计税。面对这种竞争,银行也实行了类似政策。即所谓复利利息指定日期定期存款,并对低额储蓄(300万日元以下)利息实行免税(俗称???制度)等等。然 而,实行不久,发现许多人利用这一点,以虚名乱开低额储蓄户头,进行偷税漏税,迫不得已,???制度于1988年(昭和63年被废止。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银行储蓄利息偏低,现在更多的日本人热衷于股票交易。特别是家庭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使许多人能不到交易所去,坐在家里就可以得到有关的股票信息,也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简单地购入股份或抛售股份。有些人甚至把这种股票交易视为一种金钱游戏。尽管购买股票含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但一旦看准行情,买到看涨的股票,得到的利润要比银行储蓄的利息大得多。从而股票交易市场从银行手中争走了越来越多的顾客。面对这种人们日益脱离银行的现象,日本的银行家们今后不得不更加绞尽脑汁,苦心经营,来维持自己在金融界的地位。
C. 简述金融机构的分类
我国金融机构按其地位和功能划分大致有以下四类:
(1)货币当局,又称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2)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分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以及住房储蓄银行。
(3)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合作社及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证券交易中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登记公司,财务公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4)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包括外资、侨资、中外合资的银行、财务公司、保险机构等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业务分支机构及驻华代表处。
D. 日本债券市场的类型
企业债券(Corporate Bond)
根据发行人不同,企业债券分金融债和事业债两大类。 金融债是长期信用银行、东京银行、农林中央金库、商工组合中央金库等为筹措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分付息金融债和折价金融债两种。
付息金融债期限一般5 年,东京银行还发行期限为3 年的金融债,面额在1 万日元以上。机构投资者是主要购买者; 1981 年,长期信用银行、农林中央金库、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又推出新型付息金融债,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购买限额每人不能超过300 万日元,利息可享受免税优惠。
折价金融债期限1 年,面额1 万日元以上,个人是主要的购买者。 民间股份公司发行的债券中,除去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以外都叫事业债。事业债又分电力债和一般事业债。电力债是由9 家电力公司发行的债券,以公募方式发行。一般事业债是由其他股份公司发行的债券,有公募发行的,也有50 人以下认购的私募债,事业债面额为10 万日元,期限为6 年、7 年、10 年、12 年、15 年5 种。发行条件根据评级状况决定。一般事业债的发行通常采取有担保原则,即以工厂或设备等公司财产担保本息的支付,但从70 年代开始,企业开始要求发行无担保债券。1979 年,两家电力公司发行了无担保债券。之后企业和证券公司要求降低可以发行元担保债券的标准。 1988 年11 月,大藏省最终降低了标准,要求发行人必须净资产达到330 亿日元,且评级为A 以上。
企业债券也可以按所含条款不同划分为普通公司债( Straight Bonds),可转股公司债(Converiible Bonds)和附认股证公司债(Warrant Bonds)。普通公司债是传统的债券形式,可转股公司债是其条款中规定可以由持有人选择将债券转成发行公司的股票。工商企业和银行分别于1970 年和1937 年首次发行可转股债券。这种债券在股价上扬时尤其受欢迎,对其发行的限制也比普通公司债要少。根据大藏省规定,只要公司净资产达到330 亿日元以上,评级为BBB 以上,即可发行可转股公司债。附认股证公司债是发行的债券附有认股证,认股证可以转让,持有人可以要求向发行公司按债券持有额的一定比例购买公司股票。1981 年,一些企业首次发行附认股证公司债。
由于债券市场对发行人的要求较严,小公司一般不能在国内市场上发行债券,而是转向外国资本市场,主要是瑞士市场;而大公司也因国内市场要求过多而转向欧洲货币市场发行债券。为此,证券公司呼吁大藏省放宽国内债券市场的发行限制。据报道,大藏省已经计划从1996 年4 月开始放松对证券市场的管制,其中一条就是取消私募债券每次发行限额和每年举债次数限制。目前私募债券每次发行限额为200 亿日元,每年发行不得超过6 次。
E. 有谁清楚日本金融体系,谢谢
2008年9月以来,源自华尔街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日本经济以重创。在很短时间内,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迅速出现战后少有的急剧下滑,2008年财年GDP增长率下降3.5%,出现战后最严重的衰退。但经过大半年时间的艰苦努力,从2009年5月起,日本经济的主要指标逐渐回暖,6月政府正式宣布“触底”。日本经济何时复苏?后金融危机走向如何?对世界经济以及中日经贸关系将产生很大影响。
一、日本未发生金融危机,而是发生了经济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金融机构的直接打击有限,但对实体经济打击沉重。2008年第4季度实际GDP增长率骤降14.4%,创下战后以来的新低。2009年第1季度又降为14.2%。不仅如此,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开始出现雪崩式下滑。美欧市场的萎缩导致日本出口迅速下降,2008年度出口同比减少16.4%,贸易顺差下降了90%。2009年第1季度,出口下降26%。此前日本之所以从长达10几年的长期萧条中挣脱出来,主要是由出口扩大带动的。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整个出口企业沉重一击,而汽车企业首当其冲,受害最重。出口产业受挫,引起工矿业生产迅速下降、设备投资下滑、企业经营恶化,而生产的减少以及企业效益的下降又引起就业形势的恶化,经济危机的特征十分明显。这说明在日本并未发生金融危机,而是发生了经济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经济急剧下滑,且比震源地的美国以及其他欧洲主要发达国家更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日本经济是在旧伤尚未痊愈的情况下,进入新一轮的周期性衰退,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创,因此表现出比美国和欧洲主要发达国家更严重的症状。
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日本政府在2008年8月、10月和12月先后采取了“紧急综合对策”、“生活对策”和“紧急经济对策”措施,被称为“三级火箭助推”。三次政策措施共投入财政资金12.4万亿日元,相当GDP的1.9%,预计将带动75万亿规模的事业投资。
三次经济对策主要包括支付定额消费补贴金(2万亿日元)、下调高速公路收费、改善就业政策、住宅减税、实施医疗、看护、社会福利政策等措施。同时,为了加强金融系统的稳定,出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对策(担保规模扩大到30万亿日元)、增加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公共注资(12万亿日元)、成立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股票回购机构等。
在货币政策方面,日本银行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向短期金融市场大量供给资金,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金融市场提供美元流动性,两次下调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的诱导目标,2008年10月从0.5%下调至0.3%,12月从0.3%下调至0.1%。2008年12月,又实施购入长期国债、购买一般企业商业票据(CP)等特别措施。直到2009年6月,日本银行一直维持0.1%的低利率不变,继续增加货币的流动性。
鉴于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经济恶化速度加快,日本政府又于2009年4月决定出台新的“追加经济对策”,追加额高达15.4万亿日元,相当于GDP的3%,这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财政投资,预计带动56万亿日元的事业规模。据预测,此举将推升2009财年GDP增长率2个百分点。
上述一系列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已初见成效。2009年5月份以来,日本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开始出现若干回暖迹象,节能汽车减税及绿色补贴、定额消费补贴金等对策已产生效果。据预测,如果不实施经济对策,2009年度实际GDP将为超过-5%的负增长,而实施经济对策后,将维持在-3%左右。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日本经济走势
尽管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但对其金融体系和社会结构并未造成太大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家实力并未出现实质性变化。正因为如此,日本的经济危机呈现出“来得快,走得也快”的特征。2009年5-7月份,日本银行与政府与双双连续三个月对经济运行做出上行判断。日本银行在6月份“金融经济月报”中指出:日本经济持续改善。7月的“月报”进一步指出;经济逐渐好转。内阁府在6月份“月例经济报告”中时隔7个月首次取消了“恶化”二字,认为经济已出现部分改善,虽然不能说复苏,但也已触底。7月份的“月例经济报告”又进一步认为,尽管形势依然严峻,但经济已全面改善。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第一个宣布“触底”。这意味着日本经济已从危机阶段进入后金融危机的疗伤阶段。为了判断未来经济走势,还应分析一下日本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日本经济实力雄厚,特别是国内金融系统仍然稳定,不良债权早已处理完毕,经济基本层面尚好。另外,日本对金融创新和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一直持慎重态度,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远比美国严格,这也是日本金融系统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免遭重大直接损失的主要原因。再者,日本刚刚经历长期萧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事实上,目前美国所采取的扩大公共投资、零利率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也都借鉴了日本的经验。
(2)周期性衰退接近尾声。从战后日本出现的13次景气循环来看,衰退期平均为17个月。第14次景气循环从2007年11月开始进入衰退期,到2009年7月达20个月,经过长期调整,新一轮经济周期即将来临,加之前两个季度跌幅较大,第二季度止跌反弹情在理中。
(3)库货减少,生产可望回暖。自去年秋季以来,出口锐减,企业减产,大量积压的库货开始减少,到2009年3月库货已接近正常水平。加之美国市场出现回暖兆头,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经济保持相对高速增长,3-5月份,出口连续保持降幅缩小态势,工矿业生产指数也分别出现1.6%、2.3%和5.7%,连续3个月正增长,企业信心指数得到提振。
(4)政府的紧急对策将逐渐显露效果。如前所述,面对国际市场恶化和日元升值,日本政府自2008年秋季以来先后出台了四次紧急经济对策,累计财政支出规模超过GDP的5%。发放到每位居民手中的定额消费补贴金和2008年财年补充预算以及提前执行的2009年度公共投资等均在第二季度产生效果,支撑经济回暖。央行及时下调利率,向短期金融市场提供大量资金,还采取回购长期国债、回购民间企业发行的CP等非传统金融手段,企业融资环境已明显趋好。
(5)国际经济环境的若干有利变化。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国际社会频频出手,采取协调行动,这些对策可能在2011年上半年显露效果,全球经济可望逐渐回暖。另外,国际油价、粮价的大幅度降价对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经济利好,会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交易条件改善,但前一时期这种利好为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波所淹没,经济触底后,这一利好就会逐渐显现。
2.不利因素
(1)设备投资短时期内难以恢复。据内阁府的最新调查,反映半年后设备投资增长的机械设备(除船舶、电力外)订货金额出现连续四个季度大幅度下滑,这意味着半年乃至一年后的设备投资仍将持续下跌。据内阁府预测,2009年度设备投资将为-15.9%的大幅度下降。设备投资约占日本GDP的15%,设备投资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设备投资大幅下降,首先将严重影响内需的扩大。
(2)失业状况继续恶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到2009年3月底已有10几万“派遣临时工”失去工作岗位,正式员工也岌岌可危。从失业率来看,2008年1月仅为3.8%,2009年1月上升为4.1%,5月又攀升至5.2%。同月有效求人倍率(有效求人数/有效求职数)下降至0.44,为战后最低点,失业人口总数高达347万人。估计未来一段时间,失业率还将上升。严重的失业问题已开始演变为社会问题。
(3)个人消费增长困难。个人消费占日本GDP的56%,对自律性经济复苏影响巨大。消费疲软是日本经济陷入萧条的重要特征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个人消费基本处于停滞或负增长状态。2002年3月以来的69个长期景气过程中,由于收入未能增加,个人消费也基本处于微升和停滞状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仅收入没有增加,反而出现大量失业人口,压迫社会总收入上升,其结果导致个人消费更加疲软。
(4)财政状况日趋恶化。如前所述,到2008年度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长期债务余额达860多万亿日元,与GDP之比接近180%。前一个时期,由于政府严格控制国债发行额,财政状况曾出现过好转迹象,但突遭金融危机袭击,不得不再次采取凯恩斯主义手法,扩大发行国债,使财政再陷深渊。倘若危机长久持续,能否筹措到“第五次经济对策”资金似乎都很困难。
(5)政局将持续动荡。日本最晚将在2009年8月30日举行众院选举。据媒体预测,在野的民主党获胜可能性较大,但即便民主党掌握掌权,也难以保证政局的长期稳定。政局的动荡难以保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不利于紧急经济对策的推行。
3.近期走势
由于外日本需依存度较高,只要美国经济不复苏,世界经济不复苏,日本率先实现明显的V字型复苏很难想象,但出现U型复苏的可能性较大。日本这次经济衰退,出口下降、生产减少、设备投资骤减、就业形势恶化以及个人消费减少等萧条特征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同时出现。来势凶猛,触底也很快,但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继续走向复苏,尚需时日,由于美国经济、世界经济尚未恢复以及经济下滑惯性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度日本经济仍将是-3.3%左右的衰退。
最近世界经济出现若干复苏的端倪,在强有力的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刺激下,估计日本经济在第二季度有可能出现正增长,在继续持续一段正增长后,到2011年第二季度前后,随着经济对策效果的减弱或消失,设备投资和个人消费等民需又难以跟进,因此可能再次出短期波动,亦即出现双底的W型变化。倘若2011年下半年以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出现复苏,日本经济也将随之复苏,2011年度可能转为1%左右的正增长。
4.中期走势
这里的中期是指未来5年左右的期间,亦即后金融危机时期。这一阶段是对金融危机后遗症进行处理、疗伤的阶段。由于设备投资低迷、失业压力还在增大、个人消费持续疲软、财政困难以及外需环境不稳定等不利条件的存在,日本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很难出现较高增长。
日本财政咨询会议把近中期经济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危急阶段”,大体在2009年。这一阶段的对策是:为了切断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恶化的连锁,要强化内需的支撑作用,提前实施公共投资计划项目,扩大就业。目前这一阶段的目标已基本实现。第二阶段为“触底阶段”,大约在2011年前后。在这一阶段为了使景气不再下跌,应当加强空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第三阶段为“恢复和增长阶段”,大约在2011年以后。
虽然日本经济在2008年出现了大衰退,但由于日元升值,按美元计算的实际GDP反而比上年出现大幅度上升(从4.3万亿美元上升至4.9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的经济规模,而且世界金融大国、债券大国的地位也未发生变化。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但日本经济实力犹在,资金雄厚、企业创新能力旺盛,具备经济再生的基础条件。因此陷入类似90年代的长期萧条的可能性不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有望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绿色经济、节能环保领域,日本具有压倒优势,占据着制高点,加之支持力度又在加大,今后有望进一步成长。财政困难、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少子老龄化问题属于长期和超长期结构性问题,对近中期日本经济的影响有限。
综合各种不利与有利因素,笔者对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日本经济走势持谨慎乐观预测,2011年以后,日本将会逐步告别凯恩斯主义政策,而重新走向财政结构改革之路,做好后危机收口工作。目前日本有关方面明确表示,2011年度的财政预算规模将小于上年度,国债发行额度也将会相应缩小。倘若经济能够顺利复苏,日本将在2011年以后逐渐提高消费税,并择机再次解除零利率,使金融政策回归常态。在美国经济、世界经济回暖的大前提下,后金融危机时期,日本可望保持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相应的1%-1.5%左右的稳定增长。
希望采纳
F. 日本企业性质的分类
不能简单的说是私有或者国有,实际上是相互控股!
企业所有法人化是战后日本资本关系发展史上的重大变化。在法人所有基础上经营者掌握了公司法人现实资本的控制权,经营者与传统的个人资本家的委托代理关系转变为法人资本的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作为法人的代理人,执行着法人资本的职能,其行为和动机服从于公司法人,从属于法人资本,是法人化和制度化资本家的人格化的载体和工具。因此,所谓的经营者控制只能是公司法人控制的现象形态。友商社区&g5X6^q9b L-i/V@
友商社区n/E(x2q| M#n
'Y#s ^6k [Xz"i0[成果全文]
X5_ y@e!Fe0友商社区 IQ^@:` @1w3Nq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贝利和米恩斯指出,由于大企业股权分散化发展,出现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经营者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从而产生了“经营者革命”。但是,现代日本大企业的股权结构经历了从分散所有到集中所有、3Ad'-AJI~到法人股权、从常规的单项持股到相互持股,使其并没有向分散化方向发展。在法人相互持股的股权结构中,企业的控制主体是谁9是归个人控制还是归经营者控制或者是归公司控制,即在法人所有的情况下,所有权与控制权是如何配置的9这个问题对于把握日本公司性质,进而认识整个日本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友商社区PK:F L1E)Kk3l.R
一、新古典经济学企业观与经营者的地位友商社区5pw#P+e8b0b$p0|t[W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作为私有财产为出资人所有,企业为出资人而存在,企业的利益归出资人所有。即使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广泛分离的现代股份公司,经营者不过是股东的代理人,其行为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基础并受其制约。这样,经营者在理性上与股东同一,利益上一致。这种股东主权主义的企业观赋予了股东在公司中的主体地位,在本质上界定了经营者的从属性。
z$J,D"f;p0Mb0 古典资本主义企业的主要特征是资本的所有者同时是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的监督者,也是经营者,由其聘任的专门管理者并不是风险决策者,只是财产所有者确定职能的执行者。如果说这些专门管理者具有经营者的某些特征的话,那么他们也只能是企业所有者财产权能的附属物,其行为特征由企业所有者与专门管理者以契约的方式做了相当完整和明细的规定。但是,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和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也随之扩大,财产所有者受其精力、专业知识、时间和组织能力的限制不得不放弃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能而委托给专门经营者。这样企业所有者就与专门经营者产生了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关系下,委托人授权代理人的经营者为实现委托人工——股东的利益而从事经营活动。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中控制公司的资产运行,掌握着公司内部资源的配置,但是经营者没有剩余索取权,其经营者的地位和权能也是由财产所有者的股东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股东作为委托与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在本质上并没有冲突,代理人的权能来源与基础源于股东是极其明确的。
di2T"da:H0 二、日本企业的“经营者控制论”友商社区$y/Tt)`:_2LB,i
在日本,对法人所有结构下的企业控制结构的基本认识是经营者控制,这一理论的重要代表是奥村宏和三户公。由于对法人持股性质认识的不同,尽管两者都主张经营者控制,但其理论基础和对社会性质的把握Ng存在着不同的理论主张。友商社区E KCd]n\
(一)奥村宏的“经营者控制论”友商社区uoqY/X,} D*F
奥村宏是日本最早研究企业所有法人化的经济学家之—。早在70年代初期,奥村宏就注意到了现代日本企业个人资本家持股比例下降,而法人大企业作为大股东持股比例不断增大,提出了日本由个人资本主义向法人资本主义转换的理论。他指出: “现代日本,严格地说,从1955年开始日本资本主义转变为法人资本主义。”友商社区r"mS)T4``
奥村宏认为,战后由于财阀的解体,日本企业的股份发生了分散化的变化。但以资本自由化为契机,为防止国外资本对日本企业的收购与兼并,日本企业通过相互持股实施稳定股东工作。这样股权由分散所有开始向法人所有转变,渐渐形成了法人相互持股制度。这种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带来的深刻变化是以股权为纽带形成了支撑日本经济命脉的大企业及其集团。而支配与控制日本企业及其集团的人已经不是个人大股东而是没有财产的经营者。奥村宏认为,法人所有与自然人所有—样,其目的在于获利、投机和实施控制功能。但在法人相互持股情况下,法人企业既不是为了获利也不是为了投机,而是把股票当作控制证券加以运用。这样,相互所有必然带来法人企业之间的相互控制和相互支配。但是,由于法人作为一种虚拟的人格化没有意志和行动能力,其要求和目的必须借助自然人来实施。这样企业的代表,即经营者必然成为法人企业的代理人,对被持股企业实施控制。但由于相互持股,控制也是双向的,这必然使相互持股的双方相互信任,这意味着企业之间互不干涉,经营者不实施控制与支配。这样企业的经营者事实上就从对方企业的支配与控制中解体出来,获得了自立,形成了经营者控制。这样,奥村宏通过对日本企业股权法人化的分析,建立了自己的经营者控制理论模型,即“从理论上说,首先是法人的相互所有,在此基础上由代表经营者进行相互支配与控制,而这种相互控制与支配以相互信任为媒介实现了经营者对本企业的控制和支配。”’友商社区8Z"q3L#U_8L C+g
股权从分散所有向法人的集中所有不但使非财产所有者的经营者支配与控制着企业,而且在法人企业构成社会政治经济运行基础的日本,企业控制权的转移必然带来社会控制主体的变化。战前,以个人所有或家族所有为基础的财阀控制着日本经济的命脉,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方向。但战后日本由于个人资本家极度虚弱,使法人企业成为股权意义上的资本家,在这个意义上,支配与控制日本社会的应该是法人企业本身。但由于法人的虚拟性,只能由经营者代为行使其权力,因此,经营者不但是企业的支配与控制者,而且也成为整个社会的支配与控制者。只不过支配日本社会的经营者已经不是某一企业的经营者,而是由大企业经营者组成的财界控制着日本社会。由于这些经营者只是法人大股东的代表,因此,“他并不是与所有分离的经营者,而是代表法人所有的经营者”,他是在法人所有的基础上支配和控制着企业与社会。这种支配与控制仍然是与所有权相结合的,只不过这种所有权的主体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人股东而是法人大股东。这里奥村宏在本质上仍然强调的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结合,而非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即使是法人成为大股东,但其仍然难以摆脱财产性质的制约,结果,现代日本实际上是法人资本主义,它的实质是经营者支配与控制的资本主义。友商社区g&uerr:N8v\
(二)三户公的“经营者控制论”
"u&b.v}~"ZlJ7M0 围绕着战后日本企业所有结构法人化现象,三户公教授是—位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推进该研究的主要学者之—。70年代三户公采取贝利、米恩斯公司结构分析方法,选取1936年、土955年和1966年3个时间段上日本最大200家非金融大公司进行了所有与控制结构的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三户公教授指出,“个人大股东的所有已经分散,但是,另一方面股份所有正在向机构或制度集中。”由此,三户公提出了其基本理论命题,即现代日本大企业股权特征是个人所有的分散化和机构所有的集中化,也就是说现代日本企业股权结构的根本特征是机构化。
+u;W?MnI%fI0 “机构”一词是三户公理论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在三户公看来,机构是一种组织体,是一种被社会认知的社会存在,可以说作为组织体的机构是—种社会制度。具体地说,机构包括国家、地方自治团体、学校、机构投资家、企业等组织体。机构所有则是指个人所有以外的一切所有形式。在日本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事业法人、投资信托、证券公司、政府公共团体所有。由于法人企业已经构成现代日本社会中心机构和组织体,因此,股权的法人化已经成为现代日本社会主要的所有形态。友商社区:to^]2b~Mm@
三户公在实证分析和研究基础上就机构所有与公司的控制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假说: “在最大200家公司中,支配性的所有者是机构,建立在机构所有基础上形成了经营者控制。可以说,机构所有即经营者控制具有3个范畴,即创业者家族保持经营能力情况下的家族制具有特定的支配性机构大股东情况下的公司控制以及没有特定支配性机构大股东情况下的狭义的经营者控制”。”’友商社区:K9@!{wrrQ!f\
在三户公理论假说中,经营者如何成为机构化股东——公司的控制主体,其控制基础是什么?这是解决公司控制问题不可回避的。在个人大股东的传统公司中,个人资本家为了其利益的最大化控制着公司的运行,公司成为个人致富的手段,这在资本主义社会既被承认也是合法的。但在机构成为大股东的情况下,机构不同于个人,它是一种社会存在,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它要受社会的制约。这决定了机构虽然可以成为所有主体,但它却不能像个人那样成为支配与控制者。那么机构所有的企业控制者是谁呢?三户公教授如是说: “答案很简单。机构作为一种组织体拥有自己的决策机构和器官,即管理组织。这种管理组织就是支配阶层、控制机构。管理组织的职位、地位存在在于机构组织自身,与该职位相适应并得到认知的人作为经营者占据其职位,实施管理职能。而这种管理职能的实施就是企业的支配与控制。由经营者进行的机构支配就是经营者控制。它并不是基于经营者个人出资的财产而是他占有了经营者的位置,即管理组织的位置。……经营者支配与控制的首要基础在于他们拥有的职位和地位,而其职位与地位所有的前捌g是其能力的所有”。
O%] n;i S)cH[0不难看出,三户公与奥村宏一样,都从企业的法人化和机构化来把握现代日本企业的控制结构,其结论都是经营者控制。但两者的依据不同,甚至相反。奥村宏的经营者控制论是以法人所有的股权为基础来确定经营者控制的主体地位,其控制权的实施仍然离不开财产的所有权。个人财产所有与其控制权的结合构成了个人资本主义的实质,而法人资本主义则是经营者控制权与法人所有的结合,财产所有权仍然是社会的中心基础。然而,三户公则在财产所有权抄I、来寻求经营者控制的基础,把经营者对管理地位和自身的能力作为确定其控制主体地位的依据。这样,三户公理论就脱离了财产所有权这个基础。这种经营者控制权与财产所有权的分离发生在个人股权向机构股权转换构成中。以个人股权为基础的社会是财产与资本驱动的社会,而以机构股权为基础的社会则脱离了资本与财产,形成了以组织体为基础社会。由此,三户公认为,现代社会由于股权的机构化使其正由财产中心社会向组织中心社会转变。这样,三户公提出了与奥村宏完全不同的经营者控制论,反映了他们对企业所有法人化、机构化的不同看法。友商社区B}:Ovt!xe:A
友商社区#g;S3F*C,_LQOG
三、日本公司的经营者控制是法人控制的现象形态友商社区6Y G~9TPS9X
企业所有法人化是战后日本乃至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关系发展史上的重大变化。无论是奥村宏的经营者控制论还是三户公的经营者控制论都强调股权的法人化和机构化使企业的经营者获得了自立与自律。但是,事实上在现代企业股权法人化构成中,经营者虽然在组织上掌握了企业控制权,但同时也应当看到经营者不过是法人资本人格化的表现,他的自立与自律不是其自身运动的结果,而是现实法人资本运动的内在要求,其自立与自律是有条件的。
o9Wi](m g0 首先,日本经营者的权利和地位不是由股东而是由法人资本家决定的。
h]S\5y]0 在现代公司,由于股权的分散化已使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在法律上和现实上发生了分离,企业的控制权也在很大程度上与所有权发生了分离。问题是所有权的这些权能转移给了谁?这一点决定股东、经营者以及整个公司制度的性质。
&m/k:[4P:Y,D0H0企业的经营权转交给企业经营者是生产经营复杂化、效率化的要求。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是以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结合为基础,对所有权性质并没有本质的冲击,即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结合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从而两者的分离是资本迫于生产力的属性而采取的一种积极的生产关系的调整。而控制权从股东手里分离出来使其财产权能出现了空洞化,但这种从股东手里分离出来的控制权并没有转移给经营者而是转移给了企业本身。这是因为,个人资本家:如果把资本的控制权转交给企业经营者无疑将培育自己阶级的对立面和掘墓人,而把权利转交给企业使其成为资本权利主体则资本家阶级创造了一个能永恒保证其利益的物化的客体。这个客体虽然缺乏自然人的思维但它却带有资本的灵
0g2iD b \['b0性,在资本的竞争中不断地积累着财富,扩大着资本的实力,成为—种永恒扩张的运动。资本家虽然被异化在其运动之外,但却在资本的运动中能够获得满足与永恒。另外,从法律上看公司具有自然人属性,像自然人—样承担着一定的民事权利与义务,具备了成为实质性所有与控制主体的法律特征。因此,如果说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仍然存在资本家的话,那么“今天的资本家不是—个—个的实业家,而是股份公司”。友商社区 t {b~*w8M^!K)g5s&X
‘‘在现代巨大企业,如果要寻找像资本主义个人企业中的‘资本家’的话,那只能是企业本身——正确地说,是具有基于其所有,代为行使控制的经营组织的企业本身。”这就是说,原本由资本家掌握的财产的剩余索取权和企业控制权已经转移给了公司本身,公司成为法人意义上的资本家,即资本家的职能也制度化了。这样,在贝利、米恩斯理论中财产权利由股东向经营者转移的模型就转变为股东向企业本身转移财产权利的模型,企业本身成为财产权利的中心。如果说在贝利、米恩斯模型中股东与经营者的关系尚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那么在公司中心的权利结构中,委托代理关系则发生在企业与经营者,之间。经营者的地位与权利不是由股东而是由公司法人性质决定的。
L P5_SR&^0友商社区2A-h)m1e T/{-g%E
其次,日本公司的经营者控制是法人资本控制的现象形态。友商社区 E@s_"b$D^rjh
在股份公司中,经营者的位置一旦由大股东占据,则公司的控制权便掌握在财产所有者手中,所有者控制就成为公司典型的控制形态。但是,在公司所有客观化和自立化的情况下,公司法人已经变成了经济运动中的一个实实在在的物化的实体而不仅仅是法律上的虚拟和抽象。公司所有实质化已经使公司本身成为资本家。
%zv}4K9{!v0 ‘’’公司资本家是制度化资本家,其资本家的职能是由公司本身的管理组织来实施的,即公司作为所有资本家,其职能资本家是由公司本身所固有的制度化的管理经营组织来承担的。而作为职能资本家的管理组织,其对法人资本和雇佣劳动的意志表达则是通过公司的经营者来具体落实和实施的。经营者是占据这个经营管理组织最上层或最高职位的人。这个经营者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对该企业进行着最高战略决策,控制着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成为公司的法定代表。显然,专门经营者是因为他占据组织控制体制的核心才成为经营者,其职位并非是其本人所创造。创造这一职位、给予其地位和赋予其权能的只能是结集在法人企业的联合资本。公司的规模越大,经营者的权力就越大,这种权力从属于公司内部的机构组织而不归属于经营者个人。经营者一旦离开了这个位置就失去了经营者的地位,其权力的大部分就不再存在。即使是经营者能够决定自身的后继者,但他也不能把它传给自己的亲信而必须把它传给具有与企业控制体制要求相符合的、有经营能力的人。因此,公司的经营者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事实上都不能拥有这种权力和地位,经营者决不是公司事实上的所有者。经营者控制实际上是公司基于其实质所有,以自身的经营组织为媒介,由经营者代为行使的一种控制体制。经营者控制并不是与所有相分离的一种控制,而是基于法人实质所有的一种控制。从表面上看,经营者控制好像源于其自身的能力,但实质上其控制力只能蕴藏于法人资本即联合资本自身之内。因此,所谓的经营者控制也只能是由实质性的所有主体——公司法人对公司资产即现实资本(企业的生产手段、劳动力以及两者的结合体)控制的现象形态,经营者从股东那里获得的自立与自律实际上是公司自立与自律的一种现象形态。
;k W'y'P%U0
7KE-e"HrJ0 再次,日本公司经营者的行为和动机受法人资本动机的内在制约。友商社区n Y+G)XXZD
M e#C7`*i+u+lZ~0 在自立化的日本公司,股东被排除于公司制度之外、,经营者纳入公司制度之中,这使得公司的经营者摆脱了股东的控制,股东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转换为公司法人与经营者的关系。经营者从股东的控制中解脱出来意味着经营者摆脱了股东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制约与束缚。基于股东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经营者在经营中一般必须把股东的利益放在首位,维持股东高比例分红就成为其经营工作的重心。即使经营者的实际行动并不在于股东利润分配的最大化,但他也必须实现公司积累的最大化,因为公司积累具有所有者权益的性质,从本质上与股东的利益并不相左,它是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果经营者既不能实现股东利润分配的最大化又不能实现公司积累的最大化,则经营者的地位就难以保全。友商社区!sY b!^R#q;O&K
因此,经营者的行为动机必然受制于股东的意志。但是,在公司自立的情况下,经营者是公司法人的代理人,其行为受公司现实资本的制约与控制,经营者追求的目标是公司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是股东利润的最大化。这就是说,经营者在公司自立的情况下他可以摆脱股东的制约与控制,但却不能摆脱利润原则的制约,只不过经营者由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追求公司利润的最大化。这是由公司现实资本运动的目的决定的。友商社区*raR6Gn%_(E
在公司法人所有实质化的条件下,公司虽然获得了自立,成为一种社会存在,是—种永恒运动的组织体,但这个组织体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在与其它资本体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为了增强其竞争能力,它必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资本积累的规模和水平,而这必然要求用最大化的利润来保证。另外,通过实现最大化的利润,增加公司的资本积累规模和水平,不但可以直接增加公司的自有资本,而且还可以增强公司的信用能力,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本。如果公司的最大利润不能得到保证,公司的成长就要受到制约,不但在资本的竞争就要败北,而且公司的股价就会下跌,这就会加速公司的倒闭和破产。因此,公司经营者虽然可以摆脱股东的控制但却不能从利润原则中解脱出来,如果经营者不能实现满足公司竞争要求的最大化的利润水平,即使股东无力解除其经营者的职务,经营者自己迫于资本的压力也会辞职。在日本因经营者不善于经营而受到股东免职的经营者很少,但因经营不善而被迫辞职的经营者则是比比皆是。
6L!B!e-\i[0
"Z,R bXb0x3u0 综上所述,在日本,自立化的大公司与经营者的产权关系取代了股东与经营者的关系,经营者掌握了公司法人现实资本的控制权。但是,经营者的这种控制只能是公司法人控制的现象形态。经营者的行为和动机服从于公司法人,从属于法人资本,因此,经营者的控制职盲S本身具有法人代理的性质,他的控制活动具有管理劳动的性质。但是,另一方面,经营者作为公司法定代理人和现实资本的实际控制者,位于公司经营管理组织的最上层,占据了自立化公司法人制度的最核心的位置,执行着法人资本的职能。从这个角度看,经营者是法人化、制度化资本家的—个器官和构成要素,是法人化和制度化资本家的人格化的载体和工具,与雇佣劳动相对立,他本身就具有职能资本家的性质。
G. 询问:日本在华的金融机构有哪些
机构名称 国家(地区) 在华机构 成立日期 机构性质 在华联络方式 负责人
电 话 地 址 传 真
日本银行 日本 日本银行上海代表处 1/31/1996 代表处 (021)
H. 金融机构体系的分类
金融中介机构,按其地位和功能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货币当局,也叫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是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可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住房储蓄银行。
第三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及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四类是在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包括外资、侨资、中外合资的银行、财务公司、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业务分支机构和驻华代表处。
特点: 1、国有商业银行实力雄厚但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2、 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成长。 3、 外资银行发展势头强劲 。4、保险市场的规模扩张迅速 。5、证券公司随证券市场的发展不断壮大 。6、基金管理公司发展迅速,前景光明。
I. 日本金融
买本书看吧,
给你一点介绍,
日本金融体系由中央银行、民间金融机构,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等组成,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民间金融机构为主体,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为补充的模式。
中央银行是日本银行,它建立于1882年10月,1942年2月进行了改组。该行资本金为1亿日元,政府持有55%,民间持有45%,民间持股者只享有分红资格,而无对该行的经营管理权。日本银行的政策委员会是该行的决策机构。它由总裁、大藏省代表、企划厅代表、城市银行及工商、农业界代表等7人组成。其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的要求,调节日本银行的业务,调节通货,调节信用以及实施金融政策,如制订官定利率、从事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存款准备率等等。该行行政机构为理事会,由总裁、副总裁、理事、参事等组成,按照政策委员会决定的政策执行一般具体业务。尽管法律规定了政府对日本银行有很大的干预权力,如对该行的一般业务命令权、监督命令权、官员解雇任命权等,但政府实际上并未实行过这些权力。日本银行基本上是独立地实施金融政策,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政策手段主要有官定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窗口指导等。
民间金融机构有普通银行(城市银行和地方银行)、外汇专业银行、长期信用银行、信托银行以及相互银行、信用金库、信用协同组合;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农林中央金库以及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普通银行相当于英美的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城市银行有13家(包括专营外汇的东京银行),它们面向全国,提供存款、放款、票据贴现、汇兑等业务服务。
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银行构成日本长期金融机构,前者有3家,主要业务为发行金融债券,筹集长期资金,提供长期产业资产贷款;后者有7家,办理各种信托业务,同时还吸收储蓄存款。
相互银行、信用金库、信用组合、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劳动金库构成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主要向中小企业开展一般金融业务。
农林中央金库、农业协同组合、渔业协同组合构成农林渔业金融机构。 日本民间农林渔业金融机构以合作形式为主体,并得到政府的保护与帮助,分为农业、渔业、林业三个系统,每个系统均有三级组织,单位协同组合为基层组织,协同组合为中层组织,农林中央金库为最高层的中央机构。
此外,民间金融机构还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融资公司,以及互助机构等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政府金融机构包括邮政储蓄、资金运用部、政府银行和公库、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以及政府有关融资事业团。邮政储蓄补充吸收国民闲置资金,提供给资金运用部,政府将邮政储蓄资金连同发行国债收入和简易保险资金以及财政特别会计资金,通过政府金融机构(主要是二行九库)向民间企业提供长期低利贷款。从事“财政投融资”活动。在日本,政策性金融活动都是由政府金融机构,其中主要是“二行九库”来从事的。1985年底“二行九库”贷款额655497亿日元,占贷款总额的9.9%。
日本金融体系坚持专业分工主义的原则,实行专业分工的银行制度。日本金融体系特点在于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的业务领域限制,也就是说,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承担不同性质的金融业务,它们之间不能相互交叉,呈现出业务分离状况。(1)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分离。间接金融一直占有较大优势,承担间接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有普通银行、相互银行、信用金库、长期信用银行、信托银行等。这些机构原则上不得兼营证券业务,证券业务等直接金融业则由专门的证券公司来经营。(2)长期金融业务与短期金融业务相分离。作为长期金融机构的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银行经营长期金融业务。普通银行以及其他银行经营短期金融,这种分离不是由法令强制实施的,银行法令并末规定普通银行的资金运用期限,而是由设立长期信用机构专司长期金融业务和通过大藏省的行政指导,对普通银行吸收定期存款最长年限只允许为2年,而在客观上限制了其经营长期金融业务的能力来实现的。(3)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相分离。即普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业务,而由信托银行和从事兼营业务的普通银行的信托部门来办理信托业务。(4)商业性金融业务与政策性金融业务分离和机构分立。商业性金融机构如普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利润率为导向,从事商业性金融业务;政策性金融机构则以贯彻政府政策为目的,促进宏观经济均衡增长为导向,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二者机构上、业务上分离,但又有一定的配合和协调。由于民间资本在运用上的客观局限性不能自觉地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因而,只能
由政府以政府资本来创设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来自觉地承担这一活动。
J. 日本有多少家银行
难以统计。。
世界十大银行日本占了三个(挺厉害的):东京三菱UFJ银行 -三井住友银行 -MIZUHO(みずほ)银行
其他都是些地方银行。以当地的名字来起名- -
至于你问有多少家这真是一个难以统计的数目,因为日本虽然看起来挺小实际你坐落下去还是很大的,你要一家一家地数到你死了都数不完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