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的关系

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3-20 15:30:11

㈠ 国际金融公司的发展战略

对于所有新投资项目,国际金融公司先确定有关可持续性发展的预期内效果;对于成熟项目,国容际金融公司则对已实现的发展效益质量做出评价。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力,国际金融公司特别强调以下五大战略重点:
(1)加强对边缘市场,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部门的关注;
(2)与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全球商业机构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
(3)通过可持续性发展将国际金融公司与其竞争对手加以区分;
(4)解决私营部门投资在基础设施、健康和教育等领域的限制;
(5)通过制度建设和应用创新的金融产品开发国内金融市场。

㈡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为什么经济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现象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现象经常发生。以股票市场为例,1998-2000年美国新经济泡沫时期,纳斯达克指数从一千六百点最高涨到五千点,而实体经济在此期间并没有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股票市场的这种现象就像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说的“非理性繁荣”,其结果是,十几年后的今天,纳斯达克指数还没有回到历史高点。

债券市场也是如此。2000年新经济泡沫破灭后,美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在长达六、七年的时间里实行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信贷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尤其是从2003年开始,宽松的信贷条件和日益膨胀的住房泡沫导致次级房贷盛行,至2008年泡沫破裂,引发近百年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直到今天我们还能感受到这场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

外汇市场这一特征更加明显。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目前每天全球外汇交易量约为五万亿美元,2013年全年预计达到一千四百万亿美元,但其中真正为了满足贸易需求的交易还不到1%。这样的市场显然不够合理,外汇市场已经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中国也出现了金融发展脱离实体经济的情况。2008年以前,中国的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大致匹配。之后受次贷危机影响,出现了明显背离,银行资产的增量高于名义GDP增量达26%。同时由于金融深化不足,银行又忽略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据统计,中国小微企业约占经济总量的60%,就业人数的75%,上缴利润的40%,但是获得的贷款仅占银行贷款总量的18%。

影子银行的增速更为惊人,2007年至今,中国名义GDP增长了2倍,而理财产品规模增长了近14倍,很难说影子银行的这种增速匹配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债务规模的快速膨胀为未来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埋下了一定隐患。据美国资产管理公司桥水统计,中国目前整体债务规模(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债务)占GDP的比例约为225%。从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看,随着经济体的逐步成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其债务会逐渐积累,因此成熟经济体的债务水平较新兴经济体略高。而我们目前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居新兴经济体前列,意味着提前透支了未来发展的潜力。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保险资产量在不断增长的同时,赔付率却不断下降。这说明保险公司追求自身利润的增长,而不是尽力提供真正的保障。过去十年,我国名义GDP增长了4倍,外汇储备却增长了9倍等。以上现象均说明,我们的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原因

造成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委托代理关系问题。理论上,金融体系应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而实际经营管理中,由于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金融机构往往以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种目标差异,往往导致行为错配,出现金融机构背离实体经济利益的情况,甚至给实体经济制造麻烦。这就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不相容问题。

二是外部性问题。金融活动的效益通常不能完全反映其外部性影响。一个奇特的现象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即使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得到金融体系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融资渠道狭窄,很多优质的小微企业无法发展壮大,满足社会需求。这是因为,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由于规模大,信用状况稳定,从贷款收益和风险的角度考虑,往往是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但它们造成的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成本并没有纳入金融体系的考核。小微企业因为缺少资金而损失的社会效益也不会全面、直接地反映在金融活动的成本和效益中。

三是信息不对称。许多市场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信息披露较少,金融机构有时很难深入了解企业的准确情况和真实需求。比如,对历史较短、规模有限的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很难充分掌握其经营变化和信用状况等信息,因此不敢轻易发放贷款,导致小微企业出现贷款难的问题;二是由于金融创新的推进,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企业常常无法准确把握这些产品复杂的结构和风险。2008年,中信泰富跟银行签订累计期权合约的初衷是对冲汇率风险,但由于对产品的结构和风险认识不足,最后导致巨亏。

四是不完全竞争。由于政府管制较严、技术壁垒较高、前期投入较大等原因,金融行业存在较高的进入门槛。固有的规模经济效应形成后,市场竞争程度自然下降,容易形成垄断。处于垄断地位的金融机构往往以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必然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从而离实体经济需求越来越远。

五是金融市场参与者非完全理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市场有效,市场有效的基础是参与者要理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金融市场与其他要素市场相比有一个不同的特征。劳动力、商品、土地等市场交换的标的是实物要素,但在交易过程中受制于媒介,也就是货币的可获取性,因而交易活动容易受到控制和调整。而金融交易的标的本身就是资本,即货币。由于交易活动的标的和媒介合为一体,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调节和控制,加上技术进步不断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在人们不理性的行为驱使下,极容易造成金融体系自我膨胀,脱离实体经济运行,最后对实体经济形成冲击。

如何解决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问题

有什么方法能解决这些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让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呢?

首先,要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金融行业对经济体系的运转至关重要,应该像监管水、电和煤气等公用事业一样,对金融行业进行有效的监管。要更好地设计激励机制,使得金融机构在优化自身效益的同时,实现实体经济的预期效用最大化。

其次,考核过程中要综合考量金融机构的社会效益,不能仅以利润率为考核目标。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金融只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资本要素交易平台。金融交易过程本身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为解决金融机构的外部性问题,要始终坚持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和谐共生、互促共赢的理念,综合考量金融机构的社会效益,避免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自我繁荣和发展。

第三,对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等新生事物持开放态度。金融体系正常运转的前提是正确识别市场参与者信用。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等技术,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整理提供了一个更大、更快、更有效率的平台,并且让这些信息更流畅地匹配起来。通过运用这些技术,金融机构就可以更好地辨识出个人和企业的行为特征,从而对其信用状况合理评估。互联网还有助于借贷双方利益捆绑。例如,由淘宝提供贷款的小微企业大多都是依赖淘宝的卖家,通过这种信用质押,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淘宝和商家的利益捆绑。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将会得到改善。

第四,打破垄断,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广大中小微企业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由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和服务,对大型金融机构的边际效用有限,还会增加运营成本,大型金融机构从经济上没有动力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和服务。所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我们要鼓励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鼓励他们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最后,增加金融交易的摩擦成本。金融交易成本过低将助推金融机构的非理性繁荣和膨胀,还会导致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金融市场中有很多聪明的头脑,他们原来是物理、化学或数学专家,最后都加入到金融交易这样一个“零和游戏”中来。如果把现在外汇市场的交易量由日均五万亿降到一万亿,估计不会对实体经济的用汇需求产生很大负面影响,但能解放出不少宝贵的劳动力。这些原本参与外汇交易的聪明人,如果能转而在物理、化学和数学上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创造,将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㈢ 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金融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同时作为管理商品经济的一个基本手段,必然要随正逐步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一道走向世界。
一、 金融国际化内涵
所谓金融国际化就是指金融活动超越国界,从局部地区性的传统业务活动发展为全球性的创新性的业务活动。其具体内容包括:金融机构的国际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金融业务的国际化,金融资产和收益的国际化等方面。
1. 金融机构国际化是指一国的金融业在海外广设分支机构,开展金融业务,形成信息灵敏,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金融机构网络。在对等的条件下,允许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开放本国金融市场。
2. 金融市场国际化指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成一体,使国内金融市场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使国内资金在更广阔的市场上优化配置,同时吸收利用国外资金,参与国际资金大循环。
3. 金融业务国际化指国内金融业务向外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从传统的地区性业务,如存款、放款、投资,只不过其规模、性质和对象已有显著差异。
4. 金融资产和收益的国际化指一国的金融业在海外的资产及所获得的收益,占其整个资产和收益的比重达到一定规模,成为一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了国际金融业的某些特色。
二、 我国金融国际化进程
金融国际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要实现与世界市场经济接轨的唯一途径就是实现改革开放政策、实行国际化经营。国际贸易、生产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出口融资、贷款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三资企业日渐增多,外汇业务增多也要求国内金融业务与国际金融市场联为一体,因此要求加速金融国际化进程,做到既经营人民币业务,又经营外汇业务,既经营国内业务,又经营国际业务遵循国际惯例办事,扩大对外联系与交往,积极参与国际市场。
我国从70年代末,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进行了经济金融体制改革。这项改革通过行政力量,快速地以金融立法和管理条例的方式,建立一个以中央银行为主体,地方银行、外资银行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辅助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很好地成为金融国际化的基础。
1. 金融机构国际化进程
1) 我国陆续加入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如我国先后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亚洲开发银行的会员。世界银行1993年给中国贷款3.2亿美元,1995年又向中国实施的第七个铁路计划提供4亿美元的贷款。亚洲开发银行对华投资项目已达39个,总金额达40亿美元。我国农业银行参加了亚太地区农贷学会和国际农业信贷联合会,加强农业信贷业务的国际联系。国时我国与外国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组织的联系在不断加强,与许多外国银行建立了代理关系,以便更好开展国际业务,为经济国际化服务。
2) 我国金融机构在海外已设立了一些分支机构。仅中国银行在海外1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400多家机构,1992年2月,英国《银行家》首次公布全球最大跨国银行中中国银行排名第8,1993年底其公布全球1000家最大银行排名,中国大陆6家银行上榜:工行13位、中行19位、建行39位、农行49位、交行145位、投资银行527位。另外中资占有大半股份的港银集团下属6家银行亦榜上有名。
3) 外资、合资金融机构在我国占有一定比例。据统计目前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家外国银行在我国15个城市开设了40多家分行和225个常驻代表处。1992年秋上海巴黎国际银行正式成立。这些外资金融机构整体实力强,国际业务量大,人员素质高,经营策略灵活,现代化水平高,并应用世界一流的科技和通讯设施,既对我国金融机构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又可以使我国金融机构更好,更近地学习国外先进的金融管理和动作方法,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向国际化发展。
2.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所谓金融市场是指从事金融资产交易活动的场所或领域。市场,永远是经济金融活动的最集中地,也是所有业绩的最后反映场所,任何经济实体和个人一刻也不能脱离市场。
我国真正意义的金融市场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后逐渐形成的,到现在只有十余年时间,难免不正规,形态难免幼稚,因此要在进一步成熟和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基础上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因为国际金融市场蕴含着巨大的资金潜力,拥有先进的金融工具,具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其客户资源和经济背景能为我国创造较好的机会,提供较公平的条件。当然盲目进入国际市场,运用不合理的战略都会遭受损失,所以我们首先了解国际市场情况,其次学习使用国际金融工具,再次是创造条件,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
1)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环太平洋地带将出现一批国际化贸易和国际金融中心,我国也希望拥有这样的金融中心,加入国际竞争,因此,必须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的条件是: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保持良好。
Ø 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其核心是汇率问题。这方面我国走出了关键一步,即自1994年1月1日开始,实行汇率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这一举措有利于国内商品价格接近于国际市场价格,有利于发挥汇率调节出口的作用,并应付复杂多变的的世界经济变化;有利于成本核算、经营管理,使核算体系有较为统一的标准;杜绝外汇黑市交易,纯洁外汇市场,有利于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吻合;有利于中国入世并参与广泛的国际经济交往。
Ø 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国际收支状况的良好。
我国改革开放的20年是飞速发展的20年,经济增长率每年都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时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呈顺差趋势,1994年我国出口达1210亿美元,进口为1157亿美元,同时外汇储备为516亿美元,正迈向经济大国的行列,这都有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2) 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我国许多金融机构多次在国际债券市场上成功发行了债券。筹集到大笔建设资金,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欧洲市场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欧洲日元债券 1988.1 150亿日元
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 欧洲日元债券 1988.6 150亿日元
亚洲市场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欧洲美元债券 1993.3 新加坡 1.5亿美元
日元私募债券 1985.10 日本 100亿日元
日元公募债券 1991.10 日本 150亿日元
中国银行 日元公募债券 1984.11 200亿日元
1985.4 200亿日元
1985.10 300亿日元
1986.4 700亿日元
1989.4 200亿日元
东京美元债券 1985.10 1.5亿美元
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 日元公募债券 1986.2 250亿日元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日元公募债券 1986.9 200亿日元

1991年,我国向境外投资者发行了以人民币计价,用外汇买卖的人民币选种股票(B股),面值约3.8亿人民币,通过溢价发行吸纳外汇2.4亿美元。至1993年2月,上海10家上市公司资本总值为6.5亿美元。1992年10月,中国华晨汽车控股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价值8000亿美元的华晨股票超认购达12倍,10—12月间股价翻了一倍。1992.11中国国际旅行社在香港股票交易所发行股票融资4亿港币。1993.7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这是中国国营企业首次在港上市,接着首钢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获得成功,我国证券市场正在与世界接轨。
3) 我国逐步面向世界的保险业
新中国的保险市场自其形成之日就未中断过与世界保险市场的联系,即使在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被取消,仍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个处一直为我国进出口业务服务。
在今天,保险市场在不断发展、成熟的同时,面临着新的走向世界的任务。众所周知,对外中国已成功入世,对内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两者的最终结果是中国步入世界经济序列。中国的目标是要获得与政治大国相匹配的经济地位,且离目标越来越近。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保险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保险业在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被不可预知的意外因素打断时,发挥经济补偿作用,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举足轻重。因此如何配合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保证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顺利接轨,同时完成自己走向世界的目标就成为中国保险业的新任务。
中国保险业步入世界保险市场已成为我国发展保险业的发展方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已代表我国参加了多个世界性的保险组织,并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建立了业务关系。通过再保险的往来,不仅使我国积极投入到了国际保险活动中去,而且扩大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例如:前几年澳星发射紧急关车,星箭无损,但发射失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支付了600多万美元的赔款,因向国外分保,分摊赔款,减轻了自己的责任。如大亚湾核电站这样总保额20亿美元的项目,则一定要国际市场将风险分散化。因此,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不仅是一个自我完善的问题,还要与世界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三、 我国金融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1、 宏观政策欠佳、综合环境欠协调
政策和环境是金融国际化的两大基石。目前,我国的对外金融政策总体上是有所松动,但离国际化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对国际化金融机构、工具和人才的交流,项目的单独与合作开发等均约束重重。同时,经济、文化、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综合环境因素也严重影响我国金融国际化的发展。面对现代世界信息网的形成和飞速发展,我国银行业在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化方面作了一些投资,对于及时了解国际金融信息,处理业务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与国际大银行比差距甚远,陈旧落后的设施难以与装备先进的外资银行抗衡,还会不同程度的限制国内业务的发展,对打开国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影响。
2、 金融体制的约束
我国金融体制的诸多弊端不仅是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而且也归因于体制本身缺乏内在约束力。经济基础的构造不合理。传统的命令型经济体制根本否定了市场经济,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运行不畅,效益低下,金融处于浅化状态。中国金融改革滞后于企业改革,自身的企业化进程也较慢,内部制约机制不健全。我国目前金融业处于”准”企业化状态,银行缺乏独立的产权,权力过分集中上级行,社会信贷活动背离价值规律而运行。经过初步的改革,唤醒了激励机制,却未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只有在政企分开的前提下,达到权责利的统一,才能搞活金融机构,走向世界。
3、 境外机构数量少,国外资产、负债规模小,国际化水平低,影响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
目前我国只有中国银行国际化程度较高,在海外拥有较广泛的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而其它银行在海外分支行较少,对外汇资金的调拨,国际金融市场信息的收集,资金的拆借都产生不利影响。这样既影响外汇资金的使用效益,制约中国跨国金融业务向纵深方向发展也难以使中国跨国银行跻身于世界跨国银行之列。我国的合资、外资金融机构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所占比例太小,发展速度远不及三资企业,近6万家三资企业虽带来巨额的外资积集,但投产后的主要支持者仍是国内银行,我国正在逐步对外资银行放开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正从风险小、收益大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和外汇业务中走出来同国内银行进行全方位的争夺,中国NOKIA 公司提前还清了中国银行的巨额贷款,转投外资银行贷款,这应给国内银行一个警告。
4、 封闭已久的中国金融业不熟悉或不习惯国际通用惯例,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求。
我国许多作法与国际惯例不符。金融监督上,以行政命令为主,法制不健全;国际通行抵押贷款,国内发放贷款主要依靠信用担保,甚至行政命令发放;贷款利率不反映资金供求实际情况,企业对贷款需求也没有利率弹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银行进军海外,将面临极其严峻的国际金融形式,可能会受到歧视性对待。我国在金融机构的监督、稽核、会计、统计、清算体系等方面没有充分采用国际标准,国内外金融业无法在同一水平和基础上竞争,也无法用同一标准衡量,这也是国际化进程上的一大障碍。
另外,人才问题是业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其表现在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真正懂得国际金融和现代投资的人不多。同时在人才使用方面,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人才竞争机制。我国要实现金融国际化,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四、 对我国金融国际化的几点建议
1、 深化国内改革,按国际惯例改造金融业,建立开放式的金融体系,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
中央银行应加强法规建设:如:《银行法》、《中央银行法》、《证券法》、《租赁法》、《信贷保障法》、《债务清偿法》、《结算法》、《票据法》、《外汇管理法》、《公司法》等,这些法规须符合国际标准和客观规律与国际法规相衔接。
各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方向发展,加强专业银行经营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起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机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公平竞争。
2、 逐步建立自己的海外金融活动网络,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创造条件,将中国金融机构推向国际市场。
金融机构’派出去’为一项政治性强,风险大,程序复杂,涉及面广的工作。我们不能盲目设点,仓促上马,应立足现有机构网点,增设必要的机构,重点放在拓展健全其功能,及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有三种方式:跨国银行、跨国银行集团和跨国集团银行。
3、 积极稳妥地扩大引进外资银行、建立中外合资金融机构
外资银行的进入有人担心会挤跨本国银行,而不允许其经营本币业务,不经营本币业务就不能算真正进入。香港外资银行占76%,非但没有挤跨本地银行,反而把本地银行推上一个新的高度,造就了一个国际联系广、资金来源多、信息灵通的香港银行业。当然,我国也应行使东道国主权,贯彻’适当保护,对等互惠,国民待遇,为我所用’的原则,参照巴塞尔协议,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结合具体国情,依法科学管理,促进中资、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平等竞争。
4、 加强与香港金融市场联系,培育本国金融中心
发展金融机构、开拓国际金融业务,必然与国际金融市场建立紧密联系,一个发展外向型的国家,为积极有效地参加国际金融市场,开放本国市场,培育本国金融中心是十分必要的。
金融业繁荣的香港无疑是我国的头号金融中心,我国要利用其窗口作用,吸引更多的海外资金。同时在上海、广州、大连等发达城市中培育出一两个国际金融中心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5、 加强培养精通国际金融业务的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复合型、专家型的金融队伍。
金融的国际惯例,法律十分严格,相关专业人才是极为重要的。我国这方面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我国金融国际化的一个制约因素,尽快研究一套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已是我国金融国际化迫在眉睫的问题。
五、 结束语
金融国际化是我国利用外资的极好形式。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及金融业自身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国际化。金融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行经济的腾飞,金融国际化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

㈣ 金融市场开放对我国金融企业有什么影响

一、对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影响 1.进入壁垒。限制外部企业进入的壁垒主要包括政策性壁垒和经济性壁垒。金融业全面开放后,政策性壁垒将逐步取消,经济性壁垒主要体现为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对特殊资源占有所形成的壁垒。跨国金融企业进入后可以利用价格优势,提高绝对成本壁垒,国内金融企业即使与之经营相同的产品也不具有任何价格优势。跨国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产品成本,对其他投资者造成绝对成本壁垒。比如,跨国金融企业具有庞大的营销网络和资本实力,能够快速调整策略和不同市场的产品,加速资金的周转,降低服务价格。另外,跨国金融集团对我国企业进行垄断性并购,大量挖走人才,将对我国金融企业形成绝对成本壁垒。金融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增加服务量后边际成本比制造业增加产量后边际成本下降的更快,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国内金融企业规模小,规模经济效应不显著。跨国金融企业资本实力雄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将提高我国金融业的规模经济壁垒。2.市场集中度。2005年9月25日,以恒生银行新增5000万美元额度为标志,跨国金融企业继续扩容,富通银行、美林国际、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相继获得新增或新批的额度。根据国家国内贸易局金融企业信息中心的资料计算,2001年我国最大的50家金融企业集团的服务额为680.1亿元,仅占全国社会产品金融总额29152.5亿元的2.33%,金融市场的集中度CR50=2.33,而美国同期金融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我国的9.16倍。随着跨国金融企业的进入,我国金融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3.纵向一体化。跨国金融企业的纵向一体化,一方面表现在批零业务的一体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与我国金融业组成战略联盟,甚至入股兼并我国金融业。在品牌经营方面,除采取降价、网络等手法外,还通过跨文化营销与热心公益树立社会形象,从而实施纵向一体化策略。二、对我国金融企业行为的影响 QFII进入金融领域后,由于其规模优势和价格优势提高了整个金融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增强了市场竞争程度,这必将影响到企业的行为。1.价格行为。金融业是高度竞争的行业,价格是其主要的竞争手段。跨国金融企业为了提高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往往采取各种灵活的定价策略,国内金融企业纷纷因此而加入价格战的行列。价格竞争中采用最多的是根据不同投资者需求差异性的特点制定价格歧视策略,如会员制就是将投资者分成会员顾客和普通顾客等两类,对价格敏感并且经常光顾的客户实行会员顾客优惠价。还有搭配服务、优惠折扣、返还式降价等方式都是不同类型的价格歧视策略。2.促销策略。跨国金融企业在促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通常采取各种广告、主题活动等形式促销。以贡献度把客户分为三类:最有价值客户及最具增长性客户及负值顾客。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例,目前操作中主要以资产多少划分,15万人民币以下为大众零售客户,15~50万的为个人理财客户,50~100万的为私人银行客户。据中国农业银行内部研究机构的测算,客户每笔存款只有超过1500元银行才有可能赢利,但我国商业银行却存在大量低客额储蓄账户,目前仅工商银行100元以下的账户占总账户的5.16%,其平均存款只有13元。三、对金融市场绩效的影响 金融业全面开放后,面对市场结构的变化,企业采取了更加灵活的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必将影响到金融业的市场绩效。我们将从资源配置效果、技术进步和利润水平等方面综合评价QFII进入金融领域后对金融业市场绩效的影响。1.资源配置效果。跨国金融企业进入后,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采取各种降价促销策略,投资者就可以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购买到更多的产品组合,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目前,跨国金融企业投资银行、保险、金融经营的品种多、服务的批量大、服务价格较低,国内金融企业采取低价跟进策略,会使市场上总体价格水平下降,优化金融业的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2.技术水平。大型跨国金融集团在日常经营中已实现了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公司总部及时制定决策,通过网络系统及时协调金融商和顾客的关系。国内金融企业将在技术水平方面向跨国公司模仿、学习,甚至进一步创新,使中国金融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3.利润水平。跨国金融企业为了站稳脚跟,扩大市场占有率采取的低价促销策略,必将影响到国内金融企业的服务额和利润水平,一批规模小、管理差的金融企业在竞争中将被淘汰甚至倒闭破产。中国金融领域全面开放,将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绩效,增强我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国内金融企业的并购与重组,按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的要求,培育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大型金融企业集团;加强金融企业的内部管理,降低管理费用,提高企业竞争力;以信息技术带动金融企业的发展,在全面普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上,改造传统的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如前所述,我国目前的金融从业机构在公司治理、管理能力、运营理念、投资技巧乃至资金实力等方面与这些国际上领先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者都有明显差距,所面临的挑战也将是十分严峻的。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高自己的生存竞争能力,是我们的金融从业机构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㈤ 请教公司战略与愿景的关系公司战略,愿

企业使命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哲学定位,也就是经营观念。企业确定的使命为企业确立了一个经营的基本指导思想、原则、方向、经营哲学等,它不是企业具体的战略目标,或者是抽象地存在,不一定表述为文字,但影响经营者的决策和思维。这中间包含了企业经营的哲学定位、价值观凸现以及企业的形象定位:经营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如何认识的事业?如何看待和评价市场、顾客、员工、伙伴和对手。世界优秀企业的使命迪斯尼公司——使人们过得快活荷兰银行——透过长期的往来关系,为选定的客层提供投资理财方面的金融服务,进而使荷兰银行成为股东最乐意投资的标的及员工最佳的生涯发展场所。微软公司——致力于提供使工作、学习、生活更加方便、丰富的个人电脑软件索尼公司——体验发展技术造福大众的快乐惠普公司——为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做出技术贡献耐克公司——体验竞争、获胜和击败对手的感觉企业愿景:体现了企业家的立场和信仰,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头脑中的一种概念,是这些最高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设想。是对“我们代表什么”“我们希望成为怎样的企业?”的持久性回答和承诺。世界优秀企业的愿景苹果公司——让每人拥有一台计算机腾讯——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索尼公司——成为最知名的企业,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形象迪斯尼公司——成为全球的超级娱乐公司战略目标是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的设定,同时也是企业宗旨的和具体化,是企业宗旨中确认的企业经营目的、社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也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经营领域战略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的具体规定。

㈥  企业战略的主要内容

企业战略可以分为三个重要层次,即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企业总体战略也称公司战略,是企业中最高层次的战略。它根据企业的目标、选择企业可以从事的经营领域,合理地配置企业经营时所必须的资源,协调各项经营业务;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中每个战略经营单位所制定和实施的战略,它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运行;职能战略又称职能部门战略,是企业研究开发、生产作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主要职能部门的短期战略计划。这里讨论的内容主要指企业总体战略。

企业总体战略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合理、有效的总体战略,应当是各种战略要素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完整体系。它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一、战略宗旨

战略宗旨是规划企业整个经营活动基本指导思想和方针,是整个战略体系中的灵魂和核心。战略宗旨决定了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路线,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根据这些要求,结合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其战略宗旨应当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要树立二次创业的思想,为国家再做贡献

各地勘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它所需要的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源配置方式的根本改变,加之经济建设所处的阶段不同,地勘单位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地勘单位必须通过二次创业,再造辉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国家做出新贡献。这应当是地勘单位制定发展战略的根本宗旨。

2.要树立着眼于未来的思想

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不论选择哪一个经营领域,都要立足于长远考虑,不能急功近利,眼光短浅。只有从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正确预测中寻找立足点,并且坚定信心、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才能使发展战略真正发挥作用。所以着眼于未来,是制定地勘单位发展战略的本质要求。

3.要树立平等竞争的思想

市场经济,说到底是一种竞争经济,竞争可以产生压力、增强动力,竞争可以出效率、出质量。所以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把着眼点建立在平等竞争的基础上,不能指望国家的特殊优惠政策,也不能依靠部门和行业的保护。只有坚持在平等竞争中求发展才能使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进而产生不懈的追求,推动企业的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制定发展战略必须充分考虑的基本立足点。

4.要树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思想

追求经济效益,追求资本增值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办企业的根本目的,也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这一点,对地勘单位来说更应当特别强调,也就是一定要走出“以实物指标为中心”或片面追求利润的误区。必须把提高资金的回报效率、提高资本的增值率,作为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因为只有资本增值了,才能在保证出资人合法权益的条件下,使企业自身的收益不断提高,才能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二、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根据战略宗旨所确定的方向,以及对企业主观条件所作的分析,而确定的企业在战略期内应努力达到的总要求和总水平。它是整个企业战略体系中最实质的内容,它规定着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主要包括:

(1)进入或退出某一市场或地区;

(2)发展专业化或实行多元化的选择;

(3)产品、劳务、技术结构和方向的选择;

(4)资产负债结构和筹资方式的选择;

(5)扩大规模或效益优先的选择;

(6)根据上述选择,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资本收益最大化的指标。

对上述方向、目标的确定,是一项严肃的战略决策。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对决策环境和条件进行分析,包括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分析、产业环境分析,以及自身条件分析。

环境分析,包括:①国民经济总体状况分析、所处地区经济状况分析。如经济是否景气、国民生产总值构成、国内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②国家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以及所处地区的区位政策等;③经济周期分析。一般说经济运行都有周期性,如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四个阶段,你从事的行业是处于哪个阶段;④市场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多种市场,如本行业及多种经营的产品市场、劳务市场,筹资面对的金融市场,资本经营面对的产权市场等,都要逐一分析;⑤行业分析。如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行业的寿命周期分析,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行业的竞争结构分析等。上述五种因素,既是决定着行业与外部的竞争关系,也决定着行业内部的竞争关系。而这五个因素本身又是多变量的,其中每一个变化都可能引起一系列变化,所以必须深入调查,积累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自身条件分析,包括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企业独特的优势,以及企业调配资源的能力分析。①企业必须首先认清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要通过同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对口分析,逐项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②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低成本,庞大的销售网络,特有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有利的资源条件等,从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③企业在经营中需要资金、原材料、优秀人才、能源等一系列资源,企业是否有能力筹集这些资源或自身有足够的资源,对企业的成功也有重大影响。

三、战略重点

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以及在战略决策中,必须明确战略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战略重点也是战略实施中资金、劳动和技术投入的方向,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实行战略目标重点,二是资源配置的重点,三是战略指导的重点。

企业战略重点具体是指:对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中影响效益最大的,决定企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那些经营项目。战略重点一经确定,要求企业将自己的优势力量集中起来,投放到重点项目中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力求通过“点”的突破,推动企业整体经营活动向最好的方向发展。

对战略重点的确定,必须在科学、合理地分析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有比较、有针对性加以选择,不能主观臆造。重点要分析两方面的情况,一是详细分析企业战略目标和目标体系,明确战略目标的具体要求,从中确定自身经营的战略重点;二是逐个分析已经确定的经营项目,进行效益对比研究,从中寻找资本回报率最高的项目或业务。

广西地勘局在实施地矿经济发展战略中,重点突出了钦陆一级公路总承包,取得了多方面效益:①直接经济效益十分突出,在已完的1.3亿工程价格中,可获利4000万元,产值利润率高达33%,是回报率最高的项目;②用劳务换回的土地使用权达45万平方米,潜在效益十分可观,其中已转让出的部分出价高出进价1倍;③利用土地使用权进行开发,搞活了房地产业、发展了建筑产业,兴办了码头、工厂、商店和旅馆;④公路施工本身,又为所属地勘单位增加了劳务市场,解决了生产能力开工不足问题。可见选准战略重点,对整个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它是战略行动方案的具体化。各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要求、科学地制订出保障措施方案。主要应当包括:

(1)要围绕选择的产业方向、战略目标和产品劳务,制定市场营销方案,通过提高质量和优质服务,保证产品的销路和劳务合同的取得;要跟踪本行业和本领域的先进科技水平,通过产品的开发、技术上的创新,保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特别要注意实施名牌战略,创建国内、国际或本地区市场上的知名度企业,营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2)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筹资方式,保证实施发展战略所需要的资金和资本。在经营方式上,租赁经营、承包经营、股份经营、横向经济联合经营、企业集团经营、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等等,均可以采取,有条件的特别要大力发展股份制经营。在筹资方式上,既要立足于企业的自我积累、管好用好自有资金,更要利用好社会资金,通过多种形式,包括银行贷款、发放债券、公开发行股票、项目融资等,实行资本扩张。

(3)要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建立健全一套灵活的用人机制,面向社会,吸收人才,严格的人才考评办法,对人才实行动态管理,随时选拔重用优秀者,淘汰不胜任者。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制定精细的培训规划和计划,运用适合成人学习的培训方法和手段,保证人才素质的提高。

(4)要通过企业内部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落实企业战略目标。要把企业发展战略的各项目标,转化为企业的年度计划,并将计划和目标层层分解,下一级组织要保证实现上一级组织分解的目标,并把目标的实现同相关人员和单位经济利益挂钩,保证责任和利益的统一。要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建立跟踪监视市场变化的预警系统,以便对市场的变化作出灵敏反映,通过严格的内部管理,对投资、营销策略、产品和劳务更新、技术开发等工作,进行及时的调整,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驾驭能力。

(5)要建立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管理体制,这一点对大多数地勘单位非常重要。因为这里所讲的是企业发展战略,不是单位发展战略,也不是企业化单位发展战略,不可能用事业管理体制或企业化管理体制去实施。比如资本保值增值,只有实行资本金制度的企业,才有这种责任。因此,各地勘单位在制定发展战略的同时,必须进行体制改革,一般说应当以省局为单元,制定总体发展战略;以地质队为基础,制定经营战略,并把二者结合起来,从总体上使地勘局由事业转化为企业,就像中国新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那样,才能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推进。

㈦ 资本结构和企业战略之间有何关系

1、广义的资本结构包括全部债务与股东权益的构成比率;狭义的资本结构则指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资本构成比率。狭义资本结构下,短期债务作为营运资金来管理。
2、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等。企业战略是层出不穷的,例如信息化就是一个全新的战略。企业战略虽然有多种,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的谋略,都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例如:企业竞争战略是对企业竞争的谋略,是对企业竞争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营销战略是对企业营销的谋略,是对企业营销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技术开发战略是对企业技术开发的谋略,是对企业技术开发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人才战略是对企业人才开发的谋略,是对企业人才开发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以此类推,都是一样的。各种企业战略有同也有异,相同的是基本属性,不同的是谋划问题的层次与角度。总之,无论哪个方面的计谋,只要涉及的是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就属于企业战略的范畴。

㈧ 资本结构与企业战略之间有何关系

广义的资本结构包括全部债务与股东权益的构成比率;狭义的资本结构则指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资本构成比率。狭义资本结构下,短期债务作为营运资金来管理。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等。企业战略是层出不穷的,例如信息化就是一个全新的战略。企业战略虽然有多种,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的谋略,都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例如:企业竞争战略是对企业竞争的谋略,是对企业竞争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营销战略是对企业营销的谋略,是对企业营销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技术开发战略是对企业技术开发的谋略,是对企业技术开发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人才战略是对企业人才开发的谋略,是对企业人才开发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以此类推,都是一样的。各种企业战略有同也有异,相同的是基本属性,不同的是谋划问题的层次与角度。总之,无论哪个方面的计谋,只要涉及的是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就属于企业战略的范畴。

㈨ 公司战略与财务部门的关系

财务战略是公司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考虑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战略问题和财务领域全局的、长期发展方向问题。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方式,影响着企业财务活动的执行和效果。企业的财务战略和公司战略密切联系,一个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财务战略的有效支持。一个好的财务战略也离不开企业总体战略,需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在充分考察各种周期环境下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财务战略的选择。
一、公司战略和财务战略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财务战略是公司战略的一个职能战略,从属于企业整体战略。公司战略又称企业整体战略,是针对企业整体,用于明确企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计划。公司战略规定了企业使命和目标、企业宗旨以及发展计划、整体的产品或市场决策以及其他重大决策,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具体而言,公司战略是现有的各种机会和存在可创造的新机会的条件下,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基础上,协调企业与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经营范围、成长目标和竞争方式,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配置企业的资源。财务战略的主要内容则是投资战略、融资战略、资金管理战略等,它属于企业职能战略层面,属于公司战略的一部分,主要强调必须适合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并符合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二、财务战略和公司战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公司战略对财务战略的指导作用
企业财务战略的总体目标是配合企业公司战略制定的,是为了寻求企业资金利用的合理性、流动的高效性,达到经营目标,形成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必须要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适应企业增长方式、企业发展节奏等,并及时进行调整,以动态保持企业集团的持续发展能力。企业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撑,还需要研究资金及资本的运作方式,同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和控制方法。这就要求了,财务战略必须要从财务的角度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的变化,调整和创新财务资源配置模式,研究资金筹集渠道和方式、分析筹资风险和成本、合理运用资金、优化理财行为等,对资金流动做出总体和长远的谋划,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
(二)财务战略对公司战略的支持作用。
由于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资本,而财务战略又是研究筹资、投资和分配的战略,因此财务战略就构成了公司战略的中坚力量。财务概念的出现,使得企业整体战略分为财务战略和非财务战略,所以财务战略在企业整体战略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为企业战略提供资金支持。
在结合企业财务战略的特点进行公司战略内部分析时,利用财务战略的优势,可具体数据化的反映企业的各种管理要素,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企业发展战略环境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所在的行业的分析,企业要想在行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可以在成本核算中利用计划和实际成本的差异来控制成本,以低价取胜,所以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从而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在公司战略的制定时,可以从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中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从相关性角度进行分析选择。在公司战略实施过程中,在财务战略指导下,财务部门进行的预算管理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对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与考评等具体工作进行监督,通过财务预算来约束和控制企业的行为,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完成。
(三)财务战略对公司战略的制约作用。
财务战略的选择是决定企业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有效的财务战略不一定能使企业起死回生,但失败的财务战略却足以使成功的经营战略一无所获,甚至使优秀的企业毁于一旦。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对公司战略的实施以及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盲目的财务战略会对公司战略的顺利实施会产生重要影响,就某一特定的企业而言,在既定的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下,从资本市场上获得的资金总量是有限的,资金的有限性造成了企业活动过程中资金的需要与供给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就必然要求企业在制定企业公司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对资金的可利用性进行研究,在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资金需要的同时,又能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资金,尽可能节约资金占用。例如,一个企业成长期阶段的筹资战略,随着企业新产品的成功上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但企业仍然面临着较高的经营风险,对资金的需求也大幅度提高,企业一方面可以积极地通过资本市场来获得更充足的权益资金并适当利用留存收益,另一方面在适度地增加负债特别是长期负债。这一筹资战略是这一阶段财务战略的合理选择。因为这一阶段仍然维持较高的经营风险,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会有所增加,所能筹集到的债务资金也会有所增加,这会导致固定性财务费用升高,财务风险也有所上升,所以要求企业的财务战略必须适应企业发展,不然就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大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集团财务战略要适应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的需要,并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和创新,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保证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的顺利进行。

㈩ 简述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金融市场国际化是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之一。金融市场发展超越国界的限制,与世界金融日益融合,逐渐趋向全球一体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和加速。主要表现在:

①金融机构跨国化。不仅发达国家在世界金融中心设立了大批的跨国银行,而且发展中国家也在境外设立了一批离岸金融中心和金融机构。

②金融资产经营国际化。欧洲货币市场、欧洲债券市场和全球性股票市场的建立,使人们可在离岸市场上经营世界任何一国的货币金融资产。

③货币国际化。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已经蜕化,人们可以通过国际汇兑来转移各国间的货币购买力。不仅美元、德国马克、英镑、日元可作为国际结算货币,而且还有大批中等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也逐渐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朝着世界货币的方向发展。

(10)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的关系扩展阅读

从整体来看我对于未来金融市场都是保持乐观的态度,从未来五年看来金融市场的驱动力十足,制造业升级和相关的改革将持续获得产业发展和政策的支持,金融去杠杆与金融监管作用下,货币流动性基本维持中性偏紧基本格局,随着去产能、脱虚入实相关措施的见效,风险有望得到有效改善,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区域协同发展等结构性力量在活跃发力,金融内生结构也在发生积极变化。

参考资料凤凰财经网 金融市场发展

阅读全文

与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的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企业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备案 浏览:905
杠杆最大力臂 浏览:763
总统大选贵金属 浏览:220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的对策 浏览:637
期货投机度计算 浏览:649
西安注册金融类公司 浏览:985
南京期货交易所 浏览:373
pg外汇集团公司 浏览:977
甘谷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浏览:250
金融机构疫情期间 浏览:970
1月23日日元对人民币汇率 浏览:48
股票澳优奶粉 浏览:567
立信理财为什么收益那么高 浏览:576
浏阳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浏览:639
基金跟理财产品哪个银行好申请 浏览:358
支付第三方佣金 浏览:212
预算股票 浏览:118
利率期货如何获利 浏览:263
黄金什么时候会大涨 浏览:303
公司大股东是保险公司 浏览: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