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新资本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成立于2014年8月20日,注册地为北京,注册资本为100亿元,是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专任属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金融板块的代表企业,经营范围包括股权投资、项目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投资咨询。2016年2月,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被明确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企业,国新资本有限公司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将按照国资委要求将国新资本有限公司打造为中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与资本运营相互支撑的金融产业体系,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产融结合、以融促产,出资企业包括国新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国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国新汇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南湖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
2. 新金融企业中,中国和美国哪个占比更多中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企业
中国在新金融领域有很多领先的指标:在全球新金融独角兽企业中,从数量专看,35%是中国属企业,40%多是美国企业;而从估值看,中国和美国基本相同,特别是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企业里,基本以中国为主,如众安、陆金所等等。我国的交易量、用户规模在全球都非常领先,并且产品种类也遥遥领先。钱粒科技公司在产品研发、技术支持、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具有强劲实力和竞争优势,因而成为中国新金融发展路上不容忽视的新金融企业。
3. 中国三大金融集团是哪三家
中国的三大金融集团:中国平安、中信集团、光大集团。
基本介绍:
1、中国平安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2、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前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公司,英文为CITIC Group),是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主要业务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它服务业领域。2010年12月22日,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以63亿元人民币的报价竞得北京商务中心区(CBD)核心地块,这个价格刷新了北京单幅地块出让价格的新纪录。
3、中国光大集团是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创办于1983年5月,现以发展成以经营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管理等业务为主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中国光大集团在境内的主要企业有中国光大银行、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光大金控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及中国光大实业(集团)公司、中国光大投资管理公司、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光大置业公司等实业企业;在香港经营的企业有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等20家公司。
4. 宝姿的宝姿出局 国内高端服企面临洗牌
国内奢侈品界曾经的霸主——宝姿时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姿”)黯然宣布退出服装业。它的衰落乃至出局,使国内高端服装市场被重新审视。有业内人士坦言,国内高端服装企业或将面临重新洗牌。
新金融记者 郝一萍
告别服装界
服企宝姿今后不再做服装了。
宝姿2015年6月1日发布公告称,其全资附属公司 Ports BVI将现有时装和服饰业务Ports HK20%的股权作价6亿元,出售给东方富海。东方富海将识别及介绍第三方买家给Ports BVI,以24 亿元的对价向Ports BVI 发出购买 Ports HK剩余 80%权益的要约。
对于股权出售的原因,宝姿方面表示,消费者从传统零售转向网上购物,以及中国的宏观环境等因素,导致公司财务业绩下降。“退出本公司传统的时装及服饰业务和转移本公司的策略重心至预计将为股东带来更佳回报的中国经济相关行业,将更符合股东的利益。”
面对公司的变革,宝姿官网客服称“现在公司还没有给出任何通知,一切都还正常”。
宝姿生产部门相关负责人也对新金融记者表示,生产方面的业务没有受到影响,“即使出售,整个生产运营还是要继续的。”
随后,新金融记者就业务出售后,对于品牌运营的影响以及是否会做出相应调整等问题联系了宝姿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失血”过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宝姿业绩疲软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宝姿CEO陈启泰曾想通过控制经营成本、优化零售门店网络、建立电子商务等方式拯救宝姿,但目前看来并未有效地遏制住其下滑的趋势。
据宝姿财务报告显示,2011年—2014年,公司营业额分别是19.85亿元、20.98亿元、21.37亿元、18.79亿元;经营溢利分别为5.66亿元、4.81亿元、4.11亿元、1.70亿元;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4.30亿元、3.51亿元、2.93亿元、0.73 亿元。
“这个品牌我并不认同它的实际价值。”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坦言,“宝姿对上,拼不过那些国外的奢侈品牌;性价比,又拼不过轻奢。实际上,它产品的价格还不如一些性价比高的‘快时尚’品牌。关键在产品设计上,也没有体现出一些特色。”
周婷认为,宝姿已经失去了增值空间,收购价值并不大。“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假洋品牌和伪奢侈品牌还不如主打性价比高的‘快时尚’品牌来得实惠。”对于新金融记者提出的“宝姿被收购后经过调整是否还能起死回生”的问题,周婷称“不看好”。
对于宝姿的断臂止血,在服装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看来,或许是个明智之举。
“宝姿在国外只属二三流,在国内竟能成为奢侈品牌,可以看出国内曾经有一段时间的消费观是畸形的。如今消费者重新树立消费观念,宝姿很难恢复曾经的利润高度,这个时候萌生退意,也是可以理解的。”程伟雄向新金融记者表示。
行业问题凸显
对于上述“假洋品牌”之说,源于1989年。那一年,创立于加拿大多伦多的宝姿被香港商人陈启泰收购。随后,公司总部设在厦门,其经营重心也移至国内。为了提升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宝姿提高了它在国际上的曝光率。披上“洋”外衣的宝姿就此成功地粉饰了“中国制造”的本质。
类似宝姿的服企还有很多,随着进口服饰关税的下调,以及越来越多真正的洋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假洋品牌价格虚高的问题逐渐凸显,“宝姿”们价格泡沫破裂,或将面临服装市场的重新洗牌。
“传统的时装服饰业务的未来前景是困难和具挑战性的。”宝姿在公告中毫不掩饰对服饰行业前景的担忧。
“一些高端服装品牌价格和品牌的本质与内涵是不相符的,它们需要从原来的神坛走下来。一些品牌的价格已经下调。宝姿的退出,拉开了国内整个服装行业重新洗牌的序幕。服装价格虚高的现象,也将被重新梳理,直至回归理性状态。”程伟雄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如今,宝姿出售的产品中,动辄数千元,可与国际奢侈品牌比肩;折后数百元,甚至低过“快时尚”品牌,价格“能屈能伸”,定位趋于模糊。面对内忧外患,“宝姿”们已经站在重新界定目标客户群的十字路口。
5. 我国二十三家金融央企分别是
目前中国的中央金融企业为24家。
1、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太平保险集团公司、再保险(集团)公司
2、人民保险集团股份公司、银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信集团公司、光大(集团)总公司、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中央金融企业是指在国务院领导下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并监管的国有金融机构等独立法人单位。
(5)中国新金融附属公司扩展阅读
1、国家开发银行
(1)成立于1994年,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银行。 2008年12月改制为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3月,国务院明确国开行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
(2)国开行注册资本4212.48亿元,股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梧桐树投资平台有限公司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股比例分别为36.54%、34.68%、27.19%、1.59%。
(3)国开行主要通过开展中长期信贷与投资等金融业务,为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服务。截至2015年末,资产规模12.3万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连续43个季度低于1%,保持一流的市场业绩。穆迪、标准普尔等专业评级机构,连续多年对国开行评级与中国主权评级保持一致。
(4)国开行是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中长期信贷银行和债券银行。2015年,在美国《财富》杂志世界企业500强中排名第87位。
(5)国开行在中国内地设有37家一级分行和3家二级分行,境外设有香港分行和开罗、莫斯科、里约热内卢、加拉加斯、伦敦、万象等6家代表处。全行员工近9000人。旗下拥有国开金融、国开证券、国银租赁和中非基金等子公司。
2、中国进出口银行
(1)成立于1994年,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府全资拥有的国家政策性银行,其国际信用评级与国家主权评级一致。目前在国内设有9家营业性分支机构和5个代表处,在境外设有东南非代表处和巴黎代表处;与 140 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
(2)中国进出口银行是我国外经贸支持体系的重要力量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对外承包工程及各类境外投资的政策性融资主渠道、外国政府贷款的主要转贷行和中国政府援外优惠贷款的承贷行,为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外经贸政策、金融政策和外交政策,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促进对外关系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3、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1)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简称中国信保,英文Sinosure) 是我国唯一承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也是我国四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之一。[3]于2001年12月18日正式揭牌运营,公司资本金约300亿,资本来源为出口信用保险风险基金,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
(2)2011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复了中信保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和章程修订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公司的政策性定位,大幅补充了公司资本金.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汇金公司)200亿元人民币注资已于2011年6月底到位。
(3)2011年11月,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中信保领导班子列入中央管理。2012年3月17日,中信保升级副部级央企。
(4)中国信保的业务范围包括: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国内信用保险业务;与出口信用保险相关的信用担保业务和再保险业务;应收账款管理、商账追收等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及信息咨询业务;进口信用保险业务;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批准的其他业务。
(5)中国信保还向市场推出了具有多重服务功能的“信保通”电子商务平台和中小微企业投保平台,使广大客户享受到更加快捷高效的网上服务。
(6)公司成立以来,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外经贸的支持作用日益显现。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出口信用保险充分发挥了稳定外需、促进出口成交的杠杆作用,帮助广大外经贸企业破解了“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的难题,在“抢订单、保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7)截至2012年末,中国信保累计支持的国内外贸易和投资的规模约1万亿美元,为数万家出口企业提供了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为数百个中长期项目提供了保险支持,包括高科技出口项目、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项目、大型对外工程承包项目等,累计向企业支付赔款43.4亿美元。
(8)中国信保现有15个职能部门,营业机构包括总公司营业部、18个分公司和6个营业管理部,已形成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并在英国伦敦设有代表处。
(9)公司的经营宗旨是:“通过为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合作提供保险等服务,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重点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特别是高科技、附加值大的机电产品等资本性货物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4、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1)中国华融是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发起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前身为创立于1999年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2)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全国设有32家分支机构,旗下拥有华融湘江银行、华融证券、华融信托、华融租赁、融德资产、华融渝富、华融期货、华融置业、华融致远投资、华融汇通资产10家子公司,服务网络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可以为客户提供资产经营管理、银行、证券、金融租赁、信托、投资、基金、期货、置业等全牌照、多功能、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3)截至2011年底,公司总资产达2185亿元,净资本收益率达12.58%。公司注册资本258.35亿元,由财政部控股,持股比例为98.06%;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参股,持股比例为1.94%。在成立大会上,中国华融董事长赖小民表示,改制完成后,中国华融将稳步推进增资扩股,适时引进海内外优秀的战略投资者,择机完成IPO实现海内外整体公开上市 。
(4)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创立于1999年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支持国有银行改革发展、国有企业减债脱困、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的“安全网”和“稳定器”作用。
(5)在圆满完成国家赋予的政策性资产处置任务后,从2006年开始启动商业化转型。特别是2009年以来,经营业绩连续三年实现翻番,进入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截至2012年6月末,中国华融集团总资产为2463亿元,集团所有者权益为344亿元。
5、中国太平保险有限公司
(1)太平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太平保险”)1929年11月20日始创于上海,由私营金城银行独资开设,资本为法币100万元。1933年,金城银行邀集交通、大陆、中南、国华等银行参股,并将资本增为法币500万元。之后通过收购丰盛、安平、中国天一等华商保险公司,开始集团化经营。1938年,太平保险拨款法币100万元,独资设立太平人寿保险公司。
(2)太平保险除在上海设立总公司外,又在国内各大口岸广设分支机构和代理处,最鼎盛时,太平保险在全国的代理网点总数达900余处,还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设立了多家分支机构,成为当时我国保险市场上一家实力雄厚的民族保险公司。
(3)1949年5月,上海解放。经上海市军管会批准,太平保险于1949年6月20日恢复营业。50年代,国家对民族资本保险公司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过1951年和1956年的两轮改组,包括太平保险在内的28家华商私营财产保险公司合并重组为公私合营太平保险公司。
(4)根据国家的整体安排,从1956年起,国内保险市场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太平保险停办国内业务,专营境外业务。太平保险从此移师海外,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开拓经营了整整45年。
(5)2001年12月20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太平保险全面恢复中国境内的财产保险业务,并对公司进行股权改造。
(6)改造后,太平保险的股东共有三家,分别为: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保险”,持股47.525%)、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保国际”,香港上市公司,中国保险业首家上市公司,持股40.025%)及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简称“工银亚洲”,中国工商银行在港上市公司,持股12.45%)。公司注册资本金10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深圳。
6. 国新国同是不是中国国新控股的子公司
“控股公司”这样的名称都是国企性质的,所以国新控股公司属于企业不是事业单位。
7. 中国有金融全牌照的公司有几家
中国有金融全牌照的公司主要有: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是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它服务业领域。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经发展成为金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是中央管理的国有企业, 于1983年5月在香港创办,同年8月18日正式开业。光大集团成立之初以经营外贸和实业投资为主,当时注册名为“紫光实业有限公司”,1984年7月更名为“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光大集团由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并正式更名为“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
方正集团
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于1986年投资创办。王选院士为方正集团技术决策者、奠基人,其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奠定了方正集团起家之业。方正集团拥有并创造了对中国IT,医疗医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吸引多家国际资本注入,目前已成为中国信息产业前三强的大型控股集团 ,业务领域涵盖IT、医疗医药、房地产、金融、大宗商品贸易等产业。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11日,注册资本431.5亿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公司前身是国务院1999年批准设立的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集团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总部位于北京市。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10月12日上午在京成立,是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发起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牌照就是指金融许可证,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颁发的特许金融机构经营金融业务的法律文件。我国需要审批的金融牌照主要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券商、金融租赁、期货、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额贷款、典当12种。
8. 金融行业都有哪些公司
1、乐信集团
乐信集团成立于2013年8月,旗下有多个业务,其中P2P业务是由桔子理财负责。主要业务包括:互联网理财品牌桔子理财、品质分期购物平台分期乐商城、金融资产开放平台鼎盛资产等。
乐信集团当前股价为16.81美元,总市值24.09亿美元,于美国东部时间12月21日(周四)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融资1.2亿美元。
2、点牛金融
点牛金融营主体是上海点牛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成立于2015年11月。
是一家新型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应用,点牛金融是一家专注资金银行存管、专注车贷市场、依托智能风控核心技术的平台,旗下运营平台:点牛金融。美股代码:DNJR,股价为4.600美元,总市值为6693万美元。
3、拍拍贷
拍拍贷是中国第一家网络信用借贷平台,成立于2007年6月,公司全称为“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是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网络信用借贷平台之一。拍拍贷于美国纽交所上市,当前股价为7.33美元,公司总市值24.05亿美元。
4、融金所
融金所是深圳市融金所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P2P平台,总部位于深圳市福田区,致力为有资金需要的中小企业提供安全有效的贷款服务,融金所的业务包括风险控制、资料审批、网络借贷、信用担保等形成了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平台。
5、宜人贷
宜人贷是由宜信公司2012年推出,2015年12月18日,宜人贷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YRD。宜人贷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致力于提供高效便捷的个人信用借款与出借服务。宜人贷当前股价为38.590美元,总市值为23.08亿美元。
9. 最近关注了一下新金融,才发现新金融公司那么多,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公司吗
新金来融这两年特别花,你随便搜一下源新闻,就发现关于新金融的报道真是层出不穷啊,那信息真是铺天盖地。虽然新金融的公司也很多,但是我最关注的是钱粒科技这个新金融公司,因为我一直在用分期管家。伴随着钱粒科技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的突破和前进,钱粒科技正逐步深化与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将自身积累的大数据经验转化为技术工具,难怪能开发出分期管家和钱粒账单这样智能化的软件。